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全歷史的社區是什麼時候

全歷史的社區是什麼時候

發布時間:2023-04-02 02:33:53

㈠ 下城區歷史

1.杭州下城區有哪些名勝古跡

梅王閣 位於永豐巷中段,北與孩兒巷毗連,南出慶春路,址永豐巷25號。

梅王閣系字畫收藏家高野候先生住宅,因收藏元代至正年間著名畫家王冕的一幅「墨梅」(此畫當時被稱為梅王)而得名。墨梅一直掛於此閣,故稱梅王閣。

文革期間「梅王」畫不知去向。 梅王閣建於1930年,磚木結構,原有平房18間,佔地2.28畝,1979年建杭州美術公司時大部分被拆,僅存一間及地下室,為高野候後裔翁世女是居住,後為永豐巷居委會辦公室。

梅王閣擬定為杭州市文物保護點。 明宅(茅宅) 位於新華路北段,址新華路267號。

茅宅座西轉東,其建築布局與原建築已略有改動。現存二進,第一進為前廳,為三開間九架梁木結構建築,金柱粗實,門檻高闊,與二進石庫門中心相對。

前廳面寬12米,進深12.5米。第二進為座樓,五開間梁木結構樓房建築。

該房樓上前面的檐柱支在樓下檐柱與內柱的梁枋上,所以樓下檐口較長,前後檐柱上有長方形牛腿承托,花式圖案簡潔、明快。樓廳後面為空地(原系後園),右側有井,青條石砌成;水質清澈,源足。

該房主茅國祥(約70歲)之祖父於百年前買進。茅家廚房內發現60公分見方的地坪磚一塊,上面刻有「明萬曆貳十伍年造」等字樣,根據房屋結構,構件、梁架、柱子及丁頭拱、蝴蝶木等與上述地磚,經專家鑒定認為該宅為明代建築。

後經市園文局進行修繕,並把拱墅區霞彎巷15號明代建築陳宅並入,定名為「明宅」,於1997年4月以杭州市文物監管市場名對外開放。現屬杭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水星閣 位於環城北路中段,杭州電子管廠內,南臨新橫河,北出環城北路,址環城北路(杭州電子管廠內)。建於南宋,數次倒塌,多次修建,清末重建。

《杭州坊巷志節要》:宋張功甫舍宅為寺,紹熙元年,賜額廣壽慧雲寺。寺內有水星閣,以禳杭城火災,地以閣名。

慧雲寺碑,1963年公布為杭州市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據杭州市房管局調查:水星閣建有觀音殿、廂房、禪堂等,佔地27畝7分。

水星閣共三層,四面裝有玻璃。1962年杭州電子管廠建造廠房時被拆,僅存石碑兩塊,一塊嵌在廠內花圃牆上,系同治七年重建水星閣時的記錄,楷書記水星閣名稱的由來及興廢歷史。

高81公分,寬101公分,《重建水星閣記》碑已於1997年6月17日移至杭州碑辦保存。另一塊在水星閣11號居民住宅家,是同治七年重建時的功碑。

鹽橋 位於慶春路中段,跨中河。唐景福二年(895),錢繆築羅城有十座城門,鹽橋門在鹽橋西。

鹽船多聚泊於此,故名。橋上原有惠濟廟,祀蔣氏三兄弟,故鹽橋又名惠濟橋。

咸淳初,京尹請於朝,賜廟額曰「廣福」,故又名廣福橋。此橋雙梁,一承廟基,一為行道,俗名聯橋。

民國八年建鹽橋大街,改拱橋成平橋。1986年整治中河枯羨時重建,北橋石刻謂「古惠濟橋」,橋巔由胡慶余堂制葯廠出資建「慶余亭」,南橋於1992年拓寬慶春路時夷平,成為路的一部分。

其實鹽橋基礎由三橋組成,中間一橋被檔,橋名待查。鹽橋擬定為杭州市文物保護點。

司徒雷登故居 位於耶蘇堂弄中段,東出中山北路,西鄰下城人民醫院,址耶蘇堂弄3號。建於清道光初。

系磚木結構中西式二層樓房,平排三幢,樓上前面有走馬廊,佔地面積為4138.5平方米, 建築面積為731.95平方芹頌米。因年久失修,現已由杭州市「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出資重建。

司徒雷登在民國年間曾任美國駐華大使,故居系其父司徒爾來杭傳教時(1873)年所建,司徒雷登出生於此。司徒雷登1919年任燕京大學校長才離杭。

1947年曾來杭州探望故居,當時杭州市長周象賢授予杭州市榮譽市民。住宅系杭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龍興寺唐經幢 龍興寺唐經幢:位於延安路北段燈芯巷嫌敗鄭口。 《西湖游覽志》:祥符寺,在祥符橋畔。

梁大同二年(536)邑人鮑侃舍宅為寺,舊名發心;唐貞觀中,改眾善;神龍初,改中興;後改龍興。宋真宗時改大中祥符。

其廣九里,子院有千佛閣、諸天閣、戒壇院,院內有鐵塔一、石塔四,錢王所鑿九十九眼井。德佑二年元兵至,城陷寺毀。

至元二十八年重建,稱龍興祥符戒壇寺。至正末又毀,明洪武間重建。

乾隆二十九年毀於鄰火,後又重建。咸豐十一年毀於兵火,十二年又重建。

光緒時,龍興寺僅為小庵。 龍興寺內有「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幢」,俗稱唐經幢。

建於唐開成二年(837)正月一日,建主鄭徹,同建造僧宗亮,同句當造幢吳中則,處士胡季良書,都料匠吳興沈鬱,弟咸刻字。幢高(光緒營造尺)五尺五寸,分八面,上刻陀羅尼經序和經文題記。

胡季良系唐代著名書法家,書寫工整秀麗,挺拔有力。唐經幢曾被湮沒,明崇禎丙子年(1636)發掘歸寺。

「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幢」由須彌座、磐石、幢身、檐子、短柱等組成。呈八角形。

幢總高3.5米,其中幢身為1.7米,周長2米,頂部周圍有高30公分的石佛造像16尊,經幢底座青石雕花,高57公分,周長4米。幢身為太湖石,其中三面已有明顯的斷紋,幢身刻經序和經文題記,文字基本完好,字大小為3X4公分。

唐經幢是杭州現存年代最久的經幢,系「武林城中罕存唐人遺跡」,為「杭州金石之冠」,曾錄於阮元《兩浙金石志》中。 據《龍興寺志》載:現經幢系崇禎九年從。

2.杭州下城區怎麼樣

什麼怎麼樣?你是指哪方面?環境?經濟實力?……

杭州下城區成立於1949年。改革開放以來,城區面貌煥然一新,成為杭城新的商貿中心、金融中心、新聞中心、文體中心。下城區行政建制數度變遷,1997年杭州市區劃調整後,城區面積擴大到31.46平方公里,轄1個鎮6個街道。2004年8月,下城區部分行政區劃調整,撤銷石橋鎮、潮鳴街道辦事處、艮山街道辦事處建制,設立石橋、東新、文暉、潮鳴4個街道辦事處,保留天水、武林、長慶、朝暉街道區劃不變。根據地形特徵,潮鳴、文暉、東新、石橋街道先後對所屬社區進行區劃撤並、調整、更名,目前全區共設71個社區。

杭州下城區是浙江省會杭州的中心城區,北依京杭古運河,南瀕秀麗的西湖。下城歷史悠久,漢後即已成陸。隋唐至吳越漸為市廛,南宋建都後更為繁華,明清以來成為絲綢手工業中心。下城區行政建制數度變遷,1997年杭州市區劃調整後,城區面積31平方公里,現常住人口31萬,轄六街一鎮。 下城區交通便利,商貿發達。市區主幹道延安路、體育場路、慶春路、中河路、鳳起路、環城西路、環城北路貫穿區內,杭州大廈、百貨大樓、銀泰百貨等大型現代商廈鱗次櫛比,省、市主要的經濟、金融、文化、新聞、體育機構和設施匯聚一地,呈現車水馬龍、萬商雲集、遊人如織的繁華景象。 下城區充分發揮中心城區的優勢,圍繞「全力打造中央商務區,全面推進下城現代化」的戰略目標,以市場為導向,積極發展多種經濟成份,促進了全區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2003年下城區生產總值(GDP)21.65億元,財政總收入13.25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5.2%和55.83%,下城區還榮獲了「浙江省文明城區、全國社區殘疾人工作示範區、全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今日下城,風華正茂,前程似錦。全區將繼續實施「調一優二興三」產業發展方針,依靠科技進步,提升產業層次,改善投資環境,擴大招商引資,鼓勵多種經營,堅持協調發展,致力於建設生態型、智能型、人文型的杭州(武林)中央商務區。 杭州下城區區情概況 下城,因位於古南宋皇城朔方,以南上北下稱為下城。自古是武林(杭州古稱)商賈輻輳之地,元代更有「北關夜市」之稱。 下城區地處杭州市城區中心,北依京杭古運河、上塘河,南瀕美麗的西子湖。西靠省委、省政府駐地,東臨古城河。總面積31.4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2.84萬人,轄8個街道。 近年來,圍繞杭州市「構築大都市、建設新天堂」的發展戰略,興都市經濟、創都市品牌、展都市風貌,全區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取得了新的發展。 下城區歷史悠久,經濟繁榮,交通便利,設施完備,商貿發達,區內集中了省市主要的經濟、文化、科研、新聞、金融、證券、保險、房地產等企事業單位和中介服務機構,杭州大廈、杭州百貨大廈、銀泰百貨等大型現代商廈鱗次櫛比,人流、物流、信息流高度聚集,呈現出萬商雲集、遊人如織的繁華都市景象,是商貿旅遊、生活居住和投資創業的理想區域。 下城區努力推進「經濟增實力、環境出精品、社區上水平」目標的落實,使全區經濟和社會發展邁上了一個新台階。榮獲了全國社區建設示範城區、全國民政工作先進區、全國社區教育實驗區、全國綠化先進區、全國衛生初級保健實驗區、浙江省教育強區、浙江省科技進步先進區榮譽稱號。 面對新的發展機遇。下城區將圍繞「全力打造中央商務區、全面推進下城現代化」的奮斗目標,立足於大都市核心區域的優勢,在南部建設以武林商圈為重點的中央商務區核心區塊,在中部建設以浙江農展館、浙江國際旅遊展示中心、浙江國際商務中心為主體的會展區塊,在北部建設集生態型住宅小區和高新技術為一體的現代商貿居住區塊,進一步做都市經濟、做大開放平台、做精城區環境,努力把下城區建設成為展現都市的新窗口、投資創業的新天堂、消費休閑的新樂園、安居樂業的新福地。

3.怎樣區分上城區和下城區

1、區分上城區和下城區的方法有如下: a 、地理位置區分:上城區在南,下城區在北。

b、景點分布區分:上城區有清河坊、鼓樓、城隍閣景區,下城區有武林廣場、浙江自然博物館、西湖文化廣場。 c、慶春路界限:上城區在慶春路以南,貼沙河以西,清江路以南,包括復興路一帶。

下城區在慶春路以北,貼沙河以西,杭長鐵路以西,上塘路以東。 2、分別叫上城區和下城區兩個名字並不是因為地勢不一樣,而是因為因下城區地處故南宋皇城北,杭州習慣以北為下,故稱下城區;上城區居南宋皇城以南,後習慣以南為上,故名上城區。

(1)全歷史的社區是什麼時候擴展閱讀: 上城區域歷史悠久,自古是杭州城市的核心部位,曾是自隋唐至民國時期州治所在地,尤以南宋定都杭州,歷時140餘年,是中國七大古都之一。上城區自宋至清,分屬錢塘、仁和縣管轄。

民國十六年(公元1927年)置杭州市,上城區域分屬城區、江干區。此後城區行政區域多次變化,直至杭州解放前夕,上城區分屬第一區。

第二區和第四區(即原江干區),建區公所。 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浙江省人民政府和杭州市人民政府相繼在上城區域建立。

改原第一區為上城區,第二區為中城區,第四區為江干區。30日,杭州市人民政府宣布建立區人民政府。

1952年5月,重建區委、區政府。11月,市政府決定調整上城區的管轄范圍,將上城區的十五奎巷和六部橋2個公安派出所管轄范圍(鼓樓至鳳山門)劃歸江干區管轄。

1957年6月,中城區建置撤銷,其管轄的金錢巷、馬市街、皮市巷、青年路、岳王路5個街道辦事處劃歸上城區領導。 1960年4月30日,上城人民公社成立,中共上城區委改稱中共上城人民公社委員會,區人委改稱上城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

1961年 10月,上城人民公社終止,復稱中共上城區委和區人委。 1963年12月,市人委決定將下城區的橫河街道辦事處劃歸上城區領導。

1968年4月15日,建立上城區革命委員會籌備小組。9月16日,上城區革命委員會建立,實行黨政一元化領導。

1980年6月,召開上城區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恢復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建立上城區人民政府,取消了上城區革命委員會名稱。 1997年1月1日,根據杭州市人民政府《關於調整杭州市市轄區行政區劃的通知》,江干區的紫陽、望江、南星、閘口4個街道辦事處和四季青鎮的近江、望江、玉皇3個行政村劃歸上城區管轄。

2003年5月,把原來的9個街道辦事處調整為6個。撤銷小營街道、城站街道建立新的小營街道;撤銷南星街道、閘口街道建立新的南星街道;調整紫陽街道的區劃界線,保留湖濱街道、清波街道設置。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下城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上城區。

4.杭州市的歷史

杭州歷史悠久,自秦時設縣治以來,已有2200多年歷史。杭州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跨湖橋遺址的發掘顯示,早在8000多年前,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距今5000多年前的良渚文化被史界稱為文明的曙光。杭州曾是五代吳越國和南宋王朝兩代建都地,是我國七大古都之一。被13世紀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贊嘆為「世界上最美麗華貴之城」。杭州古稱錢唐。隋開皇九年(589年)廢錢唐郡,置杭州,杭州之名首次在歷史上出現。五代時的吳越國(公元907年-978年)在杭州建都。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高宗南渡至杭州,升杭州為臨安府。紹興八年(1138年),南宋正式定都臨安,歷時140餘年。民國元年(1912年),原錢塘、仁和縣並置杭縣。民國十六年(1927年),劃杭縣城區等地設杭州市,杭州置市始此。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從此揭開了杭州發展的歷史新篇章。

杭州是浙江省省會,全省政治、經濟、科教和文化中心,是全國重點風景旅遊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副省級城市。杭州地處長江三角洲南翼,杭州灣西端,錢塘江下游,京杭大運河南端,是長江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和中國東南部交通樞紐。杭州市區中心地理坐標為北緯30°16'、東經120°12'。

杭州有著江、河、湖、山交融的自然環境。全市丘陵山地佔總面積的65.6%,平原佔26.4%,江、河、湖、水庫佔8%,世界上最長的人工運河--京杭大運河和以大涌潮聞名的錢塘江穿城而過。杭州西部、中部和南部屬浙西中低山丘陵,東北部屬浙北平原, 江河縱橫,湖泊密布,物產豐富。杭州素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人間天堂」之美譽。

杭州生物種類繁多,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13種,二級保護動物有55種,二級保護植物有13種。全市平均森林覆蓋率為62.8%。礦產資源有大中型的非金屬和金屬礦床。臨安昌化出產一種世界罕見的雞血石,為收藏石和圖章石中的珍品

杭州市轄上城、下城、江干、拱墅、西湖、高新(濱江)、蕭山、餘杭8個區,建德、富陽、臨安3個縣級市,桐廬、淳安2個縣。全市總面積16596平方千米,其中市區面積3068平方千米。

杭州有著江、河、湖、山交融的自然環境。全市丘陵山地佔總面積的65.6%,平原佔26.4%,江、河、湖、水庫佔8%,世界上最長的人工運河—京杭大運河和以大涌潮聞名的錢塘江穿城而過。杭州西部、中部和南部屬浙西中低山丘陵,東北部屬浙北平原, 江河縱橫,湖泊密布,物產豐富。杭州素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人間天堂」之美譽。

杭州屬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四季分明,溫和濕潤,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全年平均氣溫17.5℃,平均相對濕度69.6%,年降水量1139毫米,年日照時數1762小時。杭州生物種類繁多,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13種,二級保護動物有55種,二級保護植物有13種。全市平均森林覆蓋率為62.8%。礦產資源有大中型的非金屬和金屬礦床。臨安昌化出產一種世界罕見的雞血石,為收藏石和圖章石中的珍品。

杭州擁有兩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西湖風景名勝區、「兩江一湖」(富春江—新安江—千島湖)風景名勝區;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天目山、清涼峰自然保護區;五個國家森林公園—千島湖、大奇山、午潮山、富春江和青山湖森林公園;一個國家級旅遊度假區—之江國家旅遊度假區;全國首個國家級濕地—西溪國家濕地公園。杭州還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4個、國家級博物館5個。全市擁有年接待1萬人次以上的各類旅遊景區、景點120餘處。目前杭州正在以「三江四湖一山一河一溪三址」為重點發展觀光游,以把西博會打造成世界級會展品牌為目標發展會展游,以舉辦2006年世界休閑博覽會為契機發展休閑游,形成觀光游、會展游、休閑游「三位一體」的新格局,合力打響「游在杭州」品牌。

5.杭州主城區的概念

1.杭州下轄有九區,分別是:上城區、下城區、西湖區、拱墅區、江干區、濱江區、蕭山區、餘杭區、富陽區。

2.其中,上城區、下城區、西湖區、拱墅區、江干區是所謂的杭州老城區,也就是常說的主城區。 3.濱江區可以說是蕭山區劃入杭州的試行區,要過錢塘江。

而蕭山區、餘杭區、富陽區是原來的蕭山市、餘杭市、富陽市,其生活圈與老城區相對較獨立。 (1)全歷史的社區是什麼時候擴展閱讀: 杭州自秦朝設縣治以來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曾是吳越國和南宋的都城。

因風景秀麗,素有「人間天堂」的美譽。杭州得益於京杭運河和通商口岸的便利,以及自身發達的絲綢和糧食產業,歷史上曾是重要的商業集散中心。

後來依託滬杭鐵路等鐵路線路的通車以及上海在進出口貿易方面的帶動,輕工業發展迅速。新世紀以來,隨著阿里巴巴等高科技企業的帶動,互聯網經濟成為杭州新的經濟增長點。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杭州。

6.杭州下城區有什麼好玩的

下城區免費景點大全:

浙江自然博物館

浙江自然博物館,前身是西湖博物館,始建於1929年,1984年獨立建制,該館面積近8000平方米。是中國自己創辦的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之一,也是浙江省唯一以生命科學、地球科學標本收藏、研究、展示為主要業務活動的省級博物館。

現址位於杭州市下城區西湖文化廣場,歷經幾代自博人艱辛努力地傳承、積累和探索,業已發展成為一個理念先進、國內一流、富有浙江特色的自然博物館。主要是一座標本庫房,建築面積3000餘平方米。新建的陳列館於1998年1月對外開放,建築面積2000餘平方米。

館內收藏著植物標本、礦物標本、水生生物標本、動物標本和兩棲類標本等近10萬件,其中不乏珍貴標本,如浙江臨海出土的翼龍化石,是全國僅有的幾件比較完整的化石標本之一。此外還有大量國家一類、二類保護動物、植物的標本,有不少還是當年建館時採集而今已經絕種的標本。

鳳凰寺

鳳凰寺位於浙江省杭州市中山中路,是我國伊斯蘭教四大古寺(另三處為:揚州的仙鶴寺、泉州的麒麟寺和廣州的獅子寺)之一,在阿拉伯國家中也享有盛譽。鳳凰寺即清真寺,以其形似鳳凰,故名。寺內大殿是最古老的建築。正殿沒有梁架。殿頂上起攢尖頂三座是宋代的遺物。中間一座上刻《可蘭經》文,相傳是明景泰二年(1451)重修時設置的。寺內還保存有阿老丁墓碑等阿拉伯文碑刻。

現存的鳳凰寺佔地面積2600平方米,建築包門廳、禮堂、禮拜殿等。其中禮拜殿是元朝時代的無梁建築。寺內還珍藏著不少文物和藝術品,主要有木製的「經函」和一些碑刻。

登雲橋

登雲橋位於二聖廟前東端,橫跨中河,東出長寧街,址二聖廟前。始建於宋,重建於明。

《浙江通志》、《嘉靖仁和縣志》:登雲橋新建,舊名西橋,宋時有平糴倉。《仁和縣志》:貢院在此,每棘闈榜發,獲雋者由貢院赴布政司飲宴,鼓吹導行,必登此橋,取登青雲之義故名。

司徒雷登故居

司徒雷登故居坐落在杭州市天水橋耶穌堂弄1-3號,是一幢佔地200多平方米的二層小樓。據說,這幢小樓是司徒雷登的父親來杭傳教時建造的。兩歲時,司徒雷登遷居此地。

武林廣場

武林廣場位於西湖之北,市區省展覽館前面。因場處武林門地片內,故名。周圍新建高樓林立,有電信大樓、杭州大廈、杭州劇院、杭州國際大廈、杭州百貨大樓等。遂成杭城繁華而花園式的中心廣場。

一九八五年建成廣場噴泉,泉池直徑為36米,形似五瓣梅花,花芯為跳紅瞅舞的三少女塑像。五個花瓣有五個少女塑像,各手操樂器,或琵琶半抱,或輕吹蘆笙,或長笛斜倚,或彈撥箜篌。群雕形象生動,呈現出載歌載舞的氣氛。每當歡慶節之夜,隨著八個燈柱上的音響,奏起悅耳的民族樂曲,主噴泉即飛出33米高的水花,似蘭花、似水杉、絲喇叭花等,和池周一白只小噴頭彈出弧線,襯托出水中75隻彩燈,光怪陸離,璀燦奪目。此處已成為杭州優美的景點。

西湖文化廣場

西湖文化廣場位於杭州市武林廣場運河北側,地處杭州市中心,屬下城區轄區,距西湖僅2公里,佔地13.3公頃,總建築面積35萬平方米,室外廣場約10萬平方米。主塔樓是41層170米高的浙江環球中心。整個廣場集文化、娛樂、演出、展覽、健身等一體。整個廣場設計將以杭州特有的西湖文化、運河文化和古塔文化為建築背景,結合現代文明的瑰麗意象,體現秀外慧中的吳越文化本質。

皇後公園

這不是一個公園,而是一個商圈,類似上海的田子坊。這里最多的是咖啡館,然後是餐廳。而且在市中心,扮小資聖地,也時常可以看到模特兒來這里拍外景。對了,我還在這里舉辦過一場麵包旅行分享會。

地址: 杭州市下城區武林路277號

7.垓下之戰,講述了怎樣的歷史故事和人物

歷史人物是劉邦和項羽。

公元前203年(高祖四年)四年八月,項羽、劉邦在滎陽、成皋已相持兩年多。項羽因腹背受敵,少食無助,被迫與劉邦訂立和,以鴻溝(古運河名)為界,東歸楚、西屬漢。九月,項羽按約東歸。劉邦採納張良、陳平建議,乘項羽無備,楚軍飢疲,突然對楚軍發動戰略追擊。

並約韓信從齊地(今山東),彭越從梁地(今河南東北部)南下合圍楚軍。五年十月(漢初承秦制,十月為歲首),因韓信、彭越未能如期南下,劉邦追擊楚軍至固陵(今河南淮陽西北),楚軍反擊,漢軍大敗。為調動韓信、彭越,劉邦劃陳(今河南淮陽)以東至海廣大地區為齊王韓信封地。

封彭越為梁王,劃睢陽(今河南商丘)以北至谷城(今山東東阿南)。就這樣,劉邦以加封土地為報酬,終於搬動了韓、彭二人,使他們盡數揮軍南下,同時命令劉賈率軍聯合營布自淮地北上,五路大軍共同發動對項羽的最後合圍。垓下之戰隨之開始。

公元前202年(高祖五年)十月下旬,灌嬰引兵進占彭城,同時攻下楚地許多地區。被劉邦封為淮南王的英布也遣將進入九江地區,誘降了守將、楚大司馬周殷,隨後合軍北上進攻城父(今安徽渦陽東)。劉邦也由固陵東進,形勢對楚極為不利,項羽被迫向東南撤退。

十一月,項羽退至垓下(今安徽靈壁東南,一說在今河南鹿邑縣境內),築壘安營,整頓部隊,恢復軍力,此時楚軍尚有約十萬人。

韓信、彭越、英布等會合劉邦後,漢軍參戰兵力已超過60萬人,十二月在垓下將向江南撤退的十萬楚軍層層包圍。

漢軍以韓信親率三十萬人為主力,孔將軍為左翼,費將軍為右翼,劉邦坐鎮後方,周勃、柴武等預備軍在劉邦軍後待命。韓信親率漢軍發動攻勢,初戰進攻受挫後退。

在楚軍准備追擊時漢軍左右兩翼迂迴夾擊楚軍,兩軍短兵相接陷入膠著,這時韓信帶領大軍翻身再戰,楚軍在三面夾擊中被擊敗。項羽被迫退回垓下城。

楚軍雖敗,但漢軍亦傷亡慘重,僵持中,漢軍夜間高唱楚歌。楚軍自項羽以下莫不以為漢已盡得楚地,乃士氣崩潰。項羽眼見大勢已去,便乘夜率領八百精銳騎兵突圍南逃。

天明以後,漢軍得知項羽突圍,於是派遣五千騎兵追擊。項羽渡過淮水後,僅剩百餘騎相隨,行至陰陵(今安徽定遠西北)因迷路耽擱了時間(《史記》中交代因田父欺騙),被漢軍追及,項羽突至東城(今安徽定遠東南),手下僅剩二十八騎。

項羽指揮這二十八騎,來回沖陣,再次殺開一條血路,向南疾走,至烏江(今安徽和縣東北長江邊的烏江浦)邊,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乃令從騎皆下馬,以短兵器與漢兵搏殺,項羽一人殺漢軍數百人,自己身亦被十餘創,最後自刎而死,年31歲。

項羽死後,漢軍全殲八萬楚軍,楚地皆降漢,獨項羽原封地的魯人不肯投降(楚懷王曾封項羽為魯公),後劉邦將項羽首級示魯,魯人乃降。至此,歷時4年半之久的楚漢戰爭終以劉邦的勝利而告終。

垓下之戰,是楚漢相爭中決定性的戰役,它既是楚漢相爭的終結點,又是漢王朝繁榮強盛的起點,更是中國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轉折點,它結束了秦末混戰的局面,統一了中國。

奠定了漢王朝四百年基業。因其規模空前,影響深遠,被列為世界著名古代七大戰役之一,有「東方的滑鐵盧」之譽。

(1)全歷史的社區是什麼時候擴展閱讀

戰爭背景:

公元前203年(高祖四年)八月,梁地的彭越對楚兵發起騷擾斷其糧道,項羽率領軍隊狙擊了彭越後返回。這時候鍾離昧正被漢軍圍困,漢軍因為害怕項羽都開始逃竄。

這時齊王韓信開始率領軍隊對楚軍發起攻擊,項羽開始感到害怕。於是,雙方進行了歷史上著名的「鴻溝和議」,以戰國時魏國所修建的運河:鴻溝為界,劃分天下。

但在張良、陳平的建議下,劉邦撕毀鴻溝和議,趁楚軍疲師東返之機自其背後發動偷襲,欲取而代之。於是劉邦採納張良的意見,將陳以東直到大海的大片領土封給齊王韓信;睢陽以北至谷城封給彭越。

就這樣,劉邦以加封土地為報酬,終於搬動了韓、彭二人,使他們盡數揮軍南下,同時命令劉賈率軍聯合英布自淮地北上,五路大軍共同發動對項羽的最後合圍。垓下之戰隨之開始。

㈡ 中國現代意義的社區服務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興起

中國城市社區服務自1986年提出並在全國大中城市倡導開展
目前我國

社區服務大致經歷了以下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起步階段。主要是經濟相對發達的大中城市在街道、居委會(基層社區)層面初步開展了為老年人、殘疾人、優撫對象等民政服務對象提供福利服務和為社區居民提供便民利民服務的社區服務活動。嘗試性開展了一些社區服務項目,如為有需要的社區老年人提供老年活動場所,在社區召集有積極性的有能啟灶指力的人辦起小雜貨店、小修理鋪、便民早點等,以壯大居委會的經濟收入,滿足社區居民的部分生活需要。
第二階段為發展階段。這一階段全國多數城市開展了社區服務,不少城市社區服務形成了系列發展的態勢,有的是八大系列,有的是十大系列,社區服務幾乎包括了社區需要的所有社會服務。1993年8月,民政部聯合中央其他13個部委局發布《關於加快發展社區服務的意見》,明確了社區服務是社會保障體系和社會化服務體系的一個重要行業,是具有福利性質的第三產業,第一次提出社區服務要向社會化、產業化方向發展,要建立自我積累和自我發展的運行機制,要強化「以服務養服務」的意識,即以有償服悄配務(經營性服務)養無償服務(福利服務)。
第三階段為全面納入社區建設階段。一是社區服務的服務領域更為寬廣,服務職責更為全面,從最基本的社會保障到高檔次的社會化服務,幾乎無所不包;二是社區服務越來越成為政府解決下崗工人再就業的一個重要途徑;三是社區服務的科技含量增加。
在新的形勢下,大力推進社區建設,不斷深化社區服務,是解決城市發展中諸多社會問題的有效途徑。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城市經濟社會發展中各種新情況、新矛盾、新問題不斷涌現:一是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企事業單位開始走向市場,廣大職工和離退休人員也開始從「單位人」向「社會人」轉變。二是隨著國有企業改革力度的加大和企業市場競爭的加劇,使大批下崗人員流向社區。如何把解決下崗人員的管理、教育、生活安排、再就業和社會保障與社區服務有機結合,己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新課題。三是隨著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和城市戶辯碼籍制度改革的深化,大量的農村富餘勞動力湧入城市,城市外來流動人口急劇增加。社區能否把城市流動人口管理好,事關城市的繁榮安定。四是在社會發展變革的過程中,由於人們各種思想觀念以及利益之間的相互沖撞,社區現實生活中不斷出現著大量的人民內部矛盾,盜竊等各種社會治安問題時有發生,社會不安定因素增加。而要解決這些問題,單靠哪一個部門、單位是做不到的,只有形成合力,抓好基層社區建設,積極開展社區服務,才能使社會矛盾得到有效緩解。

㈢ 歷史:社區的主要類型是什麼

社區類型有以下幾種:(一)按社區功能分類,有
經濟社區、政治社區、文化社區、枯哪軍事社區和特殊社區。
(二)按社區內部的組織形汪辯式分類,有整體社區和局部社
區。(三)按社區成員的互動關系分類,有具體社區和抽沒陵碼象
社區。(四)按經濟結構、人口密度、人口聚集規模多元標
准分類,有農村社區和城市社區以及集鎮社區(或城鎮社
區)。

書上的是
政治社區
農村社區
自然社區

㈣ 建國來我國街道社區發展歷史

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全黨同志要全面把握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增強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街道社區黨組織是黨在城市工作的重要基礎,是社區各項工作的領導核心,只有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科學發展觀的戰略思想統籌謀劃和開展工作,才能全面提升社區建設的水平,為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奠定堅實的根基。 一、堅持系統觀念,推進社區建設的全面協調發展 街道社區黨組織要成為引領地區全面協調發展的責任。社區建設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社區經濟、社會事務、綜合治理、城建城管、社區黨建等直接關繫到社區的整體建設,密不可分,各方面的工作只有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相互促進,才能保證黨的工作在街道社區順利進行;只有各個方面共同進步、協調發展,才有街道城區建設總體水平的提高。我們在實際工作中,有的同志不太注重社區的全面建設,把社區建設的各個方面割裂開來,搞「單打一」。比如:有的對社區精神文明建設、社區黨建工作的地位作用認識不清,對如何做好新形勢下精神文明、組織建設的問題關注的比較少,無論從重視程度,投入精力、物力,還是抓落實的力度上都明顯不夠,總認為精神文明建設是虛的,在社區建設中起不到多大的作用;在實際工作中,我們有的同志偏重於抓一些所謂的「特色」工作,盡管單項工作比較突出,但社區建設整體水平提高不快,有的甚至在一邊出成績,一邊出問題;有的科室部門在處理局部與全局的關繫上出現偏差,一講所管項工作的重要,就把他強調到不適當的位置,有的只重視自己主抓分管工作重要,對其他工作缺乏相互支持和配合的主動意識,出現了街道社區各項工作相互掣肘的現象,導致社區建設發展的不平衡,不協調。解決以上這些工作中的問題,根本出路就是要堅定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思想,根據各項工作在社區建設中地位和作用,要科學確定到底投入多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使各項工作開展井然有序,整體建設水平不斷提高。 街道社區黨組織是黨的基層組織的重要組成部分,代表基層黨組織的形象,直接與社區群眾、轄區單位接觸,工作千頭萬緒。上級布置的工作我們含糊不得,下面請示的工作我們原則不得,棘手「刺頭」的問題我們躲閃不得,街道社區經濟、綜合治理、城建城管、社會事務等項項工作我們都忽視不得,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要堅持科學的發展觀,學會「彈鋼琴」,既要善於牽住「牛鼻子」,緊緊扭住影響和制約轄區建設的主要矛盾和關鍵問題不放鬆,又要和一般工作結合起來抓,把「千條線」擰成一股「繩」,還要做到以點帶面,確立全面建、整體上的思想,防止和糾正在工作指導上畸輕畸重、單項冒尖等現象發生。 二、堅持長效觀念,推進社區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按照可持續性發展的要求,加強新形勢下社區黨組織領導建設,就是要把發展作為一個過程,先解決什麼,後解決什麼,既要重視眼前工作,又要著眼於未來,考慮長遠的發展。我們有些同志,在指導社區工作中,只求一時一事的轟動效應,只考慮如何出彩頭,不考慮對社區城區長遠建設有什麼作用;有的喜歡抓那些看得見、摸得著、見效快、叫得響的有形工作,忽視那些在社區建設起著潛移默化、日積月累的社區思想文化教育、黨組織建設等無形工作,導致街道社區建設基礎不扎實,發展後勁不足。 要堅持可持續發展觀建設社區。首先要求我們社區黨組織負責人一定要把工作指導思想搞端正,以黨的事業和社區建設為重,認真落實群眾利益無小事的要求,糾正急功近利、圖名掛號、華而不實的思想偏差和工作作風,自覺擺脫功利思想的纏繞,樹立正確的政績觀,處理好抓建設與個人成長進步的關系,切忌重眼前、輕長遠,做到當一任領導負長遠責任。其次要夯實社區建設發展基礎,在抓好長遠性、根本性、基礎性的工作上下功夫,要充分發揮社區黨組織密切聯系群眾的優勢,圍繞社區建設持續發展開展工作,提高凝聚力,影響力和號召力,發揮各類組織在社區建設中紐帶核心作用,為社區可持續發展提供組織基礎保證,進一步打牢社區文化基礎、服務保障基礎、綜合治理基礎。三是要積蓄街道社區發展後勁,努力拓寬人才選拔培養的渠道。現在我們選拔社區黨支部書記難,推選優秀的社區黨組織(總支、黨委)書記就更難了。我們在今後的工作中,要進一步拓寬用人渠道,採取向社會公開招聘、競爭上崗、民主選舉等辦法,著力抓好社區區建設的「四支隊伍」,即:社區街道幹部隊伍、社區工作者隊伍、社區黨員隊伍、社區志願者隊伍,在保證他們一定物質生活待遇的基礎上大力開展提高「四個素質」活動,即:開展崗位技術練武,提高業務素質;開展讀書競賽,提高科學文化素質;開展優質服務競賽,提高思想道德素質;開展學習先進活動,提高政治素質。引導社區工作者以社區為「課堂」,以崗位為「舞台」發奮學習,立志成才。為新形勢下社區建設可持續發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服務保證。 三、堅持人本觀念,突出提高提高人的素質全面發展 社區黨組織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目中有人」的理念,把促進社區居民群眾的全面發展作為我們各項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歸宿。我們鼓樓區率先提出了「負重攀登、首善之區」,「社區建設是城區永恆主題」的工作思路,在社區保障、衛生、教育等社會公益性事業上投入了大量資金,城區基礎設施得到了明顯改善,實際上就是實實在在地堅持貫徹以人為本的城區建設理念。但新時代要求我們如何使轄區的基礎條件與市民文明程度、市民開放心態、文明素質、合作態度和敬業精神有新的進展,讓社區居民在改變城區面貌的同時提高素質、改變自己,這是我們必須需要思考的問題。因此,樹立以人為本的發展觀,以提高人的素質全面發展為目標,是黨的十七大對我們提出的新要求。同時,現代人的基本生活已經解決,未來主要是追求人的全面發展,新形勢下社區建設必須立足人的全面發展,制定有效的對策,採取可行的行動,為提高人的素質全面發展提供必需的基礎保障。 一是要多辦實事,滿足基本生活需求。社區建設要著眼於滿足人們的基本生活需要,從百姓最關心的事情抓起,想居民所想,急居民所急,千方百計地為居民經濟上解困、生活上解難、思想上解惑。通過「進百家門、知百家情、暖百家心、解百家難」活動,為居民群眾排憂解難。我們街道社區黨員幹部要深入居民中去,了解民情,體察民意,做居民群眾的知心朋友,成為群眾心聲的觀察員,黨和政府的瞭望所。 二是用好載體,滿足精神文明需求。要努力構築與我們南京大都市社區相適應,滿足居民樂業的社區文化,是推進人的全面發展重要載體。我們每個街道社區都有歷史、地理、人文環境等不同特色的人文資源,應用好這些不同特色的人文資源,培養人們的認同感;要通過開展舞蹈、戲劇、書畫、工藝等文化活動,豐富生活陶冶情操;要通過建立社區文化聯席會、文化廣場制度,對社區文化進行整體籌劃,形成城區、街道、小區三級文化網,不斷滿足社區居民全面發展的精神需求。 三是積極創造條件,滿足展示才能的心願。人的全面發展具有豐富的內涵,它包括人的素質、能力和思維方面綜合素質的發展,基本能力是發展的核心。當前我們城區群眾物質文化水平獲得了一定的提高,這使激活人的潛能外部條件已經成熟。我們要抓住機遇,千方百計為人的發展創造條件,提供舞台。在社區建設中,要大力宣揚和發揚日常生活中看得見、摸得著的鮮活事例,鼓勵社區群眾多為「小善」,以輿論導向激發居民助民為樂的積極性;要多用身邊的人與事來教育群眾,以身邊經常發生的小事為抓手,以小見大,讓市民群眾制訂公約,自覺執行公約,達到自我教育提高的效果;要根據不同人群持續不斷地開展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教育,通過知識競賽、演講比賽、才藝展示等活動吸引社區居民群眾參與展示能力,調動社會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真正形成按照科學發展觀構建街道社區和諧的良好局面。

㈤ 社區的定義是什麼什麼是社區

社區的定義:

1、社區是指同一地、同一地區或同一國的人所構成的社會,它大道一個國家的某一人種構成的團體、如美國華人社區;

2、小到某個小區。社區是個社會學名詞。

3、社區是指固定的地理區域范圍內的社會成員以居住環境為主體,行使社會功能,創造社會規范的行政區域。

4、社區是若干社會群體或社會組織聚集在某一個領域里所形成的一個生活上相互關聯的大集體,是社會有機體最基本的內容,是宏觀社會的縮影。

5、社區就是這樣一個「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圍內的人們所組成的社會生活共同體」。

6、社區定義是以基本地位區域為點的常居人群為基礎的區域團體概念,因此社會類型的概念應該是依據社區人群的特點為劃分基礎,如大學教師,學生社區,再如以企業生產為社區,如煤礦開采社區等。

7、「社區」是傳統性的人群共同體,我們今天所要加以建設和發展的社區,決非滕尼斯所講的與「社會」相對立、在歷史發展進程中日益式微的「社區」。

(5)全歷史的社區是什麼時候擴展閱讀:

1、社區的特點

有一定的地理區域;有一定數量的人口;居民之間有共同的意識和利益;有著較密切的社會交往。

2、社區功能

為了維持社區的政黨動作,社區設有各種層次的管理和服務機構。這些機構管理社區的各種事務,發展和穩定,為社區成員提供相關服務。各級政府部門、基層管理服務組織都是社區的管理和服務機構。在我國農村,基層社區管理組織是村民委員會;在城市,基層社區管理組織是居民委員會。

3、工作職責

社區是基層居民自治的組織,實際上歸街道辦事處領導指揮。社區的重點工作一般為:對口單位為計生局,負責計劃生育、實住人口登記、對口單位為民政局,負責高齡補助、低保、殘疾人救助、留守兒童、負責管區內無物業管理的居民區衛生、負責人員補助、新農合的辦理並提供合法就業崗位等等。

4、人員構成

社區的工作人員成份多樣,一般有以下幾類:

街道正式招募的社區幹部,每3年接受一次換屆選舉,由居民投票選舉,占社區工作人員的大部分人數,由街道財政所負責工資上報並打款。

信息員(勞保員)、醫保員,這倆類業務較重要,一般由就業局和醫保局招募,培訓合格後分配到各個社區工作,由所派科局負責工資上報,由財政局打款。

社區民生人員,是由省一級人社廳統一招考的大學畢業生,服務期限2年,屬於基層鍛煉崗位,由街道財政所負責上報工資,省一級財政部門撥款,縣一級財政打款。

公益性崗位,一般由各地級市批准,縣一級招募並培訓分配,屬於基層服務崗位,服務期限3年,由街道財政所上報工資,縣一級財政打款。

㈥ 社區的歷史演變

早在社會學者形成社區這一概念之前,社區這種人類社會生活的 重要現象就已存在。人類總是合群而居的。人類社會群體的活動離不開一定的地理區域,具有一定地域的社區就是社會群體聚居、活動的場所。從這個意義上說,社區是農業發展的產物。在遠古游牧社會中,居民逐水草而居,並無固定的住地。嚴格說來,那時的游牧氏族部落只是具有生活共同體性質的一種社會群體,不是今天所說的社區。其後,隨著農業的興起,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口需要定居於某個地區,於是出現了村莊這樣一種社區。隨著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的發展,在廣大鄉村社區之間又出現了城鎮社區。自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社區進入了都市化的過程,不但城市社區的數量日益增多,而且城市社區的經濟基礎與結構功能都不同於以往的社區,其規模日益擴大,出現了許多大城市、大都會社區。
社區在類型和規模上的發展,使社區的結構與功能發生了種種變化。以往無論是一個村莊或一個小城鎮,還是一個城市,其地域范圍都具有比較確定的疆界。例如,一個完整的農村社區的地域范圍通常是以其村民的聚居點為中心,並將由這個中心輻射到附近的各種服務功能的射線極限點聯結起來,構成這個農村社區的地理區域。而一個完全的城市社區的地域范圍,通常則是由其市區和包括若干小城鎮及鄉村的郊區構成的。每個社區都有一定的制度、機構和設施,為整個區域服務,以滿足其成員的各種需要。每個社區的社區中心都設有服務性的商店、學校、工廠、政府機關、醫療單位、群眾團體等,以整個社區的地域范圍為其有效的「服務地區」。社區這種社會統一體正是通過它的各種機構和設施的服務活動來推動各種制度的運行,使社區成員在本社區疆界內得以維持其全部日常生活。同時,社區機構設施的有效「服務地區」又是形成和保持該社區疆界的決定性因素。
隨著現代社會生活的發展,作為地方社會的社區,其地方性的差異逐漸減少。社會大眾傳播如廣播、電視的普及,國家義務教育的推行,以及各地居民人口流動的增加,各社區之間在規范、價值觀念以及行為模式上的差異程度已顯著降低。社區的許多地方性功能已為「大社會」的普遍統一的功能所取代。在同一個大社會里,此處社區居民與他處社區居民之間,其相似之點多於相異之點。隨著大城市、大都會的發展,社區地域范圍的疆界也不如以往那麼分明了。一個大城市往往包含著若干個原先相對獨立的社區,但在市政府的機構設置和行政區劃上則又可能與原先各社區的地域分界不一致。長期以來,滿足成員日常謀生的需要,是社區的基本功能之一,社區居民一般都是在本社區內就地勞動謀生。這種情況已經發生了變化,現代社區的許多居民每天都到本社區以外的地方去上班。因此,社區成員之間除了具有當地居民的共同利益,還分別具有各自從社區以外謀取生計的種種不同利益。這種情況就從社會紐帶和社會交往上削弱了社區地域疆界的確定性。由於全國性的企事業組織和政治、文化團體的出現,地方社區里的工廠、商店、社會團體等等,有不少就是這些全國性組織系統中的下屬單位和分支機構,其決策主要是聽命於本系統的上級組織而不是當地社區。因而,作為地方社會的社區,其自主性也有所削弱。

㈦ 成都北路三德居民區有多少年了的歷史

成都北路三德居民區是位於深圳市龍崗區的一個擁有悠久歷史的社區。該社區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30年代,當時的住戶都是深圳的農民。他們在這里建立了以種植油茶為主的農業。他們在這里一直下去,把這片土地變成一個安靜的社區。
在1961年,國家開始重視深圳的經濟發展,把深圳納入經濟特區行列。成都北路三德居民區也受到了經濟發展的照顧,被視為深圳經濟發展的重要一環。
隨著經濟發展,深圳本地旦祥居民也開始被市場經濟吸引,一些外地人也開始流入深圳,成都北路三德居民區也慢慢變得熱鬧起來。
至今,成都畢遲滾北路三德居民區已經有90多年的歷史,手余從社區的發展史來看,這里是一個充滿活力的社區,也是深圳旅遊文化的一個重要節點。

㈧ 我國社區治理產生的社會背景是什麼

治理是研究社會關系的新理念,強調通過合作、協商的方式實施對公共事務的管理,彌補國家和市場在社會資源配置過程中的兄大不足或失效之處。

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之後,「單位人」逐漸轉變為「社會人」,社會中出現了自由流動的資源和自由活動的空間,一批社會中介組織、民間團體應運而生,導致原有的城市基層社會管理體制——單位體制和街居體制相繼失效或失靈。

將治理理論應用於我國城市基層社會的重構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本文探畝梁討了社區治理的概念、內涵和特徵,介紹了我國社區建設中出現的三種典型的治理模式,分析了它們的共同特徵、各自特色、存在的問題和困難,並提出了我國社區治理的最終方向和階段性過程目標。

「治理」一詞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全世界政治、經濟及社會領域得到了廣泛的運用,主要目的是為了彌補國家和市場在社會資源配置過程中的不足或失效之處。

在最具權威的全球治理委員會的研究報告中,指出治理是各種公共的或私人的個人或機構管理其共同事務的諸多方式的總和。

它是使相互沖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調和並且採取聯合行動的持續的過程。

這既包括有權迫使人們服從的正式制度和規則,也包括各種人們同意或以為符合其利益的非正式的制度安排。

它有四個特徵:治理不是一整套規則,也不是一種活動,而是一個過程;治理過程的基礎不是控制,而是協調;治理既涉及公共部門,也包括私人部門;治理不是一種正式的制度,而是持續的互動[1]。

與此巧合的是,我國在20世紀90年代啟動了社區建設的步伐,主要的背景是在經濟體制轉軌的過程中,政府不能再象計劃經濟體制下完全靠行政權力壟斷所有的資源,社會上已經出現了大量的自由流動資源和自由活動空間[2],個人從單位體制中解放了出來,而原有的主要管理「社會閑散人員」的街道和居委會體制在新形勢、新問題面前出現了很多不適應症狀,與此同時,社區中也逐漸產生了一些社會中介組織、民間團體等,居民也越來越重視自己所居住的社區,開始參與一些社區公共事務。

將「治理」概念應用於社區建設的過程中,對我國社區的長遠發展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一、社區治理的基本理念 社區是指一定數量居民組成的地域性的生活共同體。

社區治理就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圍內由政府與社區自治組織、非營利非政府組織、轄區單位以及社區居民共同管理社區公共事務、推進社區持續發展的活動。

與我國過去的基層社會管理相比,社區治理的特徵在於: 1、就主體而言,由單一化轉變為多元化。

我國過去在對基層社會的管理中,管理主體單一化,只能是政府。

而在社區治理中,主體的多元化是必然要求,除了國家(政府)主體之外,還有居民、社區自治組織、非營利非政府組織、轄區單位等。

因此,社區的公共事務需要多元主體的參與和決策,政府與社區之間要形成積極而有成效的合作信任關系,以善治(即良好的治理,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會管理過程)[3]為目標,達至社區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2、就過程而言,從強調行政控制到強調居民參與。

我國過去的基層社會管理,不論是單位體制,還是街居體制,行政功能都非常突出,命令式的上下級科層色彩濃厚。

政府與單位之間、單位與職工之間都是服從與被服從的行政命令關系。

市區政府、街道辦事處和居委會之間的互動關系也都按照行政命令模式運行。

而社區治理則強調居民參與,要求社區發展的各迅塵運項規劃、社區建設的實施以及社區事務的處理等都必須體現社區居民的廣泛參與,與居民的要求相適應。

居民不再依附於單位或街居組織,更不受它們的庇護,而是彼此形成平等互惠的關系。

3、就結構而言,由垂直科層結構轉變為橫向網路互動結構。

我國過去的街居體制結構是從上級政府到街道辦事處到居委會再到居民,單位體制結構是從上級單位到下級單位再到居民,只有垂直的關系,沒有橫向的聯系。

而在社區治理結構中,社區主體多元化,街道與居委會之間、居民與政府之間的關系由單向運行轉變為雙向互動;大量社區中介組織的培育和發展,在居民和政府之間又是一道溝通和聯系的橋梁,從而將社區中行政力量、自治力量和社會力量構築成橫向的網狀結構 [4]。

二、社區治理的實踐模式 自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開始,我國大中城市掀起了社區建設的熱潮,民政部首先選擇在北京、上海、天津、沈陽、武漢、青島等城市設立了26個「全國社區建設實驗區」。

通過幾年的實踐總結和經驗概括,形成了幾種代表性的城市社區治理模式,本文重點介紹上海模式、沈陽模式和江漢模式的主要特徵。

1、上海模式。

上海在實行「兩級政府、三級管理」改革的過程中,將社區定位於街道範圍,構築了領導系統、執行系統和支持系統相結合的街道社區管理體制。

具體而言: (1)社區管理領導系統:由街道辦事處和城區管理委員會構成。

在「兩級政府,三級管理」體制下,街道辦事處成為一級管理的地位得到明確。

隨著權力的下放,街道辦事處具有以下許可權:部分城區規劃的參與權、分級管理權、綜合協調權、屬地管理權。

街道辦成為街道行政權力的中心,「以塊為主、條塊結合」。

與此同時,為了有效地克服各塊分割,建立了由街道辦事處牽頭,派出所、房管所、環衛所、工商所、街道醫院、房管辦、市容監察分隊等單位參加的城區管理委員會。

城區管委會定期召開例會,商量、協調、督查城區管理和社區建設的各種事項,制定社區發展規劃。

城區管委會作為條與塊之間的中介,發揮著重要的行政協調功能,使條的專業管理與塊的綜合管理形成了有機的整體合力。

(2)社區管理執行系統:由四個工作委員會構成。

上海模式在街道內設定了四個委員會:市政管理委員會、社區發展委員會、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財政經濟委員會。

其具體分工是:市政管理委員會負責市容衛生、市政建設、環境保護、除害滅病、衛生防疫、城市綠化。

社區發展委員會負責社會保障、社區福利、社區服務、社區教育、社區文化、計劃生育、勞動就業、糧籍管理等與社區發展有關的工作。

社會治安綜合管理委員會負責社會治安與司法行政。

財政經濟管理委員會對街道財政負責預決算,對街道內經濟進行工商、物價、稅收方面的行政管理,扶持和引導街道經濟。

以街道為中心組建委員會的組織創新,把相關部門和單位包容進來,就使得街道在對日常事務的處理和協調中有了有形的依託。

(3)社區管理支持系統:由轄區內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居民群眾及其自治性組織構成。

它們通過一定的組織形式,如社區委員會、社區事務咨詢會、協調委員會、居民委員會等,主要負責議事、協調、監督和咨詢,從而對社區管理提供有效的支持。

上海模式還將居民委員會這一群眾性自治組織作為「四級網路」,抓好居民委會幹部的隊伍建設,充分發揮居委會的作用,推動居民參與社區管理,維護社區治安穩定,保障居民安居樂業。

[5] 2、沈陽模式。

從1998年下半年起,沈陽市在和平、瀋河兩區試點的基礎上,開始在全市展開社區體制改革,重新調整了社區規模,理順了條塊關系,構建了新的社區管理組織體系和運行機制,形成了頗具特色的沈陽模式,在全國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其採取的主要措施是: (1)明確社區定位。

沈陽將社區定位在小於街道辦事處、大於原來居委會的層面上。

由於原有的居委會規模過小,資源匱乏,如將社區定位在居委會則不利於社區功能的發揮。

街道辦事處是政府的派出機關,在街道層面上組建社區,則又影響社區的自治性質。

因此,將社區確定在街道與居委會之間的層面上,可以避免兩方面的弊端,而有利於社區資源的利用與功能的發揮。

(2)合理劃分社區。

沈陽市將社區主要分為四種類型:一是按照居民居住和單位的自然地域劃分出來的「板塊型社區」;二是以封閉型的居民小區為單位的「小區型社區」;三是以職工家屬聚居區為主體的「單位型社區」;四是根據區的不同功能特點以高科技開發區、金融商貿開發區、文化街、商業區等劃分的「功能型社區」。

(3)建立新型的社區組織體系。

這個組織體系由決策層、執行層、議事層和領導層構成。

「決策層」為社區成員代表大會,由社區居民和社區單位代表組成,定期討論決定社區重大事項。

「執行層」為社區(管理)委員會,它與規模調整後的居委會實行一套班子、兩塊牌子,由招選人員、戶籍民警、物業管理公司負責人組成,對社區成員代表大會負責並報告工作,其職能是教育、服務、管理和監督。

「議事層」為社區協商議事委員會,由社區內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知名人士、居民代表、單位代表等組成,在社區代表大會閉會期間行使對社區事務的協商、議事職能,有權對社區管理委員會的工作進行監督。

「領導層」為社區黨組織,即根據黨章規定,設立社區黨委、總支和支部。

沈陽模式體現了「社區自治、議行分離」的原則,符合現代社會民主政治的發展方向,對社區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6] 3、江漢模式。

這是指武漢市江漢區社區制實踐的經驗。

江漢區在學習借鑒沈陽模式的基礎上重新將社區定位為「小於街道、大於居委會」,通過民主協商和依法選舉,構建了社區自治組織,即社區成員代表大會、社區居委會和社區協商議事會(與沈陽模式不同的是,江漢模式沒有把社區協商議事會作為社區成員代表大會的常設機構),並明確提出社區自治的目標,而實現這一目標的路徑選擇是轉變政府職能和培育社區自治。

它的主要做法有: (1)理順社區居委會與街道、政府部門的關系,明確職責,保障社區居委會的自治性。

明確居委會與街道辦事處的關系是指導與協助、服務與監督的關系,不是行政上下級的關系。

重新界定街道各行政部門與社區組織的職責,街道負責行政管理,承擔行政任務;而居委會負責社區自治,不再與街道簽目標責任狀,並有權拒絕不合理的行政攤派工作。

同時還建立社區評議考核街道各職能部門的制度,並以此作為獎懲的主要依據。

(2)政府職能部門面向社區,實現工作重心下移。

區街政府部門要做到「五個到社區」,即工作人員配置到社區,工作任務落實到社區,服務承諾到社區,考評監督到社區,工作經費劃撥到社區。

(3)權隨責走,費隨事轉。

包括兩種情況:一是區街政府部門需要社區居委會協助處理「與居民利益有關的」工作時,經有關部門批准,並徵得社區組織同意後,區街政府部門必須同時為社區組織提供協助所需的權利和必要的經費;二是區街政府部門做不好也做不了的社會服務性職能向社區轉移時,必須同時轉移權利和工作經費,做到「誰辦事、誰用錢,誰負責、誰有權」,從而保證社區在協助工作時或在承接社會 *** 職能時,做到「有職、有權、有錢」。

(4)責任到人、監督到人。

主要指為保證區街政府部門職能轉換到位,不走過場,根治過去那種「遇見好事搶著做,遇見麻煩事無人做,遇見責任『踢皮球』」的頑症,建立「責任到人、承諾到人和監督到人」的實施機制。

通過這些措施,江漢區力圖建立一種行政調控機制與社區自治機制結合、行政功能與自治功能互補、行政資源與社會資源整合、政府力量與社會力量互動的社區治理模式。

[7] 三、社區治理的比較分析 上述三種社區治理模式是在我國社區建設中涌現出的典型經驗總結,既有共同特徵,又各具特色,但與社區治理的基本理念相比,還存在諸多問題和不足之處。

要實現社區治理的理想目標,還需要做很多的基礎性工作,並且這一過程是長期的。

1、共同特徵 (1)歷史背景相同。

如前文所述,在我國經濟體制轉軌的過程中,城市社會管理出現了復雜、多樣的變化,如「單位人」逐漸轉變為「社會人」;城市的老齡化趨勢加劇,老齡人口越來越多;外來人口大量湧入城市;與此同時,多種所有制經濟的發展導致大量新型社會組織的產生,如個體經濟、私營經濟、民辦非企業、各類社會中介組織等,形成了眾多的社會階層,這些個體戶、私營企業主、自由職業者等人士一開始就屬於無單位歸屬者,等等。

面對這些新情況新問題,我國原有的城市基層社會管理體制——單位體制和街居體制相繼失效或失靈,因而迫切需要新的城市社會管理體制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

正是在這種形勢下,我國各地開展了社區管理運動,探索新型的社區治理模式。

(2)制度設計類似。

在社區治理制度設計中,各城市都在社區定位、組織結構、職權劃分、運行機制等方面作了具體規定,雖然在細節方面存在差異,但在指導思想上都遵循有利於社區建設,有利於社區基層民主政治發展的原則。

即使行政色彩濃厚的上海模式,也在居委會層面成立了居民代表大會,開展了居委會直選活動,並建立了「三會一公約」制度,即社區矛盾協調會、聽證會、評議會和居民公約,這些措施都擴大了基層民主,有利於群眾自治,有利於社區的發展。

(3)動力機制趨同。

在理論上,社區治理來源於兩種力量的推動,一是社區自身力量,社區居民、社區自治組織和非政府組織等共同參與社區事務的治理,實現利益的需求,這是社區建設的主要力量;二是政府的外部推動,政府利用自身掌握的資源,在社區居民的參與下,共同推動社區發展。

但在我國社區建設的實踐中,制度變遷是政府主導的結果。

新型的社區治理模式,是政府在新的形勢面前主動推動的產物。

由於政府部門仍舊掌握著眾多的資源,城市社區建設目前還脫離不了政府的指導和支持,社區治理還主要靠政府的外力推動。

2、各自特色 上海模式的特色是把社區建設與「兩極政府、三級管理、四級網路」的城市管理體制改革相結合,強化了街道辦事處的權力、地位和作用,並將社區定位於街道,形成「街道社區」,注重政府在社區發展中的主導作用,強調依靠行政力量,通過街居聯動發展社區的各項事業,因此上海的社區治理模式是屬於行政主導型的。

由於政府的強勢推動,近幾年上海的社區建設日新月異,社區服務、社區環境、社區文化等方面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涌現出一批文明社區和文明小區。

上海的經驗還被北京、天津、南京和杭州等城市借鑒採用。

沈陽模式的最大特點是社區組織體系的建設,按照類似於國家政權機構的設置,創造性地構造社區決策層(社區成員代表大會)、執行層(社區委員會)、議事監督層(社區協商議事委員會),從而形成「議行分離、相互制約」的運行互動機制。

單從組織結構來說,沈陽模式屬於自治型,因而在全國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除了遼寧省內其它城市外,武漢、海口、西安、哈爾濱、合肥等地都學習借鑒沈陽經驗。

但是,在沒有外在環境和內在條件保障的情況下,好的制度並不一定能夠得到好的實施,沈陽模式在實際運行過程中容易出現偏離現象,即「穿新鞋,走老路」,這也正是很多學者和政府官員擔憂的地方。

江漢模式是在沈陽模式基礎上的新發展,以主動轉變政府職能為核心特徵,在體制創新中體現「小政府、大社會」的理念,不僅重構了社區微觀組織體系及運行機制,而且轉變了區、街政府部門的職能和行政運行機制,試圖建立社區自治系統與政府行政系統的共生機制,形成政府自覺依法行政、社區組織自主管理、社區人自願參與相結合的治理模式,並在制度變遷上選擇漸進式的道路,即將社區建設規劃為三個階段:近期新型社區培育階段、中期現代社區發展階段和遠期社區自治完善階段。

江漢模式屬於合作型的社區治理模式,而當前我國大部分城市的社區建設都處於從行政主導型到合作型轉變的時期[8]。

3、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1)政府常常越位、錯位、缺位,仍處理不好政府與社區的關系。

由於目前政府在我國社區建設中占據主導地位,又沒有有效的制約機制,再加上傳統習慣因素,政府還沒有理順自己在社區治理中的角色,導致不該管的事務管了,該管的事務沒管或沒管好,出現越位、錯位、缺位的現象。

有學者指出沈陽模式在目前階段還存在政府「越位」、「缺位」問題,如「以政代社」;自覺或不自覺地將非政府的社會組織作為依附於政府身上的附屬單位或下屬單位;大多數基層政府及其官員尚不懂得或不習慣或不善於對社區自治性組織進行政策上的指導;對非政府的社會中介服務機構、專業化的社會工作機構等第三部門社會組織的培育還不到位等[9]。

在上海模式中,街道辦事處以前的下派任務繼續要居委會承擔,「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的局面沒有改觀,並將居委會主任作為事業單位編制並公開招聘非本社區的人員來擔任,社區的行政性負擔很重。

在江漢模式中,政府職能部門在社區設立辦事機構和人員,直接侵佔了社區的辦公空間和財政空間。

(2)居民社區參與不足,社區意識不強。

居民社區參與是社區發展的動力之所在,但是在全國城市社區建設中普遍存在居民參與程度低的狀況,以上所介紹的三種典型的社區模式也不例外。

上海社科院社會調查中心2000年6月的一次大型調查結果顯示,只有25%的居民表示「樂於參加」或「願意經常參加」社區內各種活動或事務。

而且分布不均勻,從年齡層次看,參與社區活動的主要人員是一老一少,「老」是指離退休人員,「少」是指中小學生。

據統計,參與社區活動的人員中將近70%的人是離退休人員,中小學生佔了10%左右,中青年僅占 20%,而且如果沒有單位強制性組織參與,中青年的比例將會更低;從收入、文化程度來看,居民收入、文化程度越高,社區參與率越低[10]。

由於社區建設的時間不長,居民還沒有擺脫單位體制的影響,只把社區當成居所,沒有很強的歸屬感和認同感。

社區意識不強,導致社區建設的動力支持不夠。

(3)社區自治組織和中介組織比較虛弱,社區的公共資源難以整合。

目前在社區中,只有政府組織和居委會組織比較成熟,由於政府組織的過於強大,導致居委會群眾性自治組織的地位被虛化。

居委會過分依賴於街道辦事處等政府組織,使得其自治功能得不到實現,不能真正體現居民的主體意識和參與意識,因而也就很難贏得居民的認同,社區的公共資源也就得不到有效的整合。

而社區中的其他社會中介組織則缺乏足夠的資源和權威,它們還沒有足夠的能力代替政府部門組織居民管理公共事務。

前面所述的三種模式都沒有體現對社區中介組織的重視,而社區中介組織的發展,對較好地滿足居民需要,充分發掘和利用社區資源,建立社區民主自治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4、未來的方向和目標 (1)總目標:雖然實現社區自治還存在很多困難和問題,但社區自治應是我國社區建設堅持的最終方向,因為社區自治的意義不僅僅在於城市基層社會的管理,它還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功能,關繫到黨的社會基礎,關繫到政府權威的基層來源,關繫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關繫到全面小康社會的實現。

當然,社區自治需要得到我國宏觀政治體制的支持。

隨著我國政治體制改革的深入,隨著公共領域的形成,制約社區自治的因素會逐漸消失。

因此,社區治理的未來方向是向自治型模式過渡。

(2)過程目標:在實現社區自治的路徑上,選擇漸進式的道路是比較合適的,而在這一長期過程中,需要重視幾項基礎性的工作。

其一,進一步完善社區治理結構,理順社區中政府、市場、社會的關系。

目前,各社區的制度設計操作性強、理論性弱,機構設置並沒有明確的法律依據,未來的發展方向也比較含糊。

因此,要進一步改革和完善各社區的管理體制,使社區的治理結構從單一的垂直結構向網狀的水平結構轉變,使社區中政府、市場和社會三大版塊形成真正合作的互動關系[11]。

其二,提升居民社區意識,培養社區自治能力。

社區建設要不斷地增強居民的社區歸屬感和認同感,擴大居民參與的范圍和程度,要重視社區功能的開發,發展社區服務,塑造社區文化,滿足居民的各種需求。

社區居委會要逐步提高自身的能力,能夠代表居民的切身利益,減少對行政系統的依賴,贏得居民的支持和合作,共同促進社區的發展。

其三,大力發展專業性的社區服務組織等中介機構。

社區中介組織是聯結居民與政府組織的橋梁,對於整合社區資源、凝聚社區力量、協調社區矛盾、提供社區服務等諸多方面起著重要作用,是現代社區發展必不可少的主體之一。

而目前我國的社區中介組織,尤其是專業性的社區工作組織極其缺乏。

因此,政府部門應通過政策引導和資金資助等形式培育社區中介機構的發展,讓中介組織承擔起政府、企業、事業單位剝離出來的社不知道這樣回答能否幫到你。

··

㈨ 美國社區大學的起源和歷史是什麼

歡迎您關注Smartivy常青藤申請工作室。
美國社區學院已有102年的歷史,社區大學起源於肯尼迪總統任職期間,旨在為高中生提供廉價、方便和全面的大學教育。根據美國社區學院協會(AACC)的最新統計,目前美國共有1171所社區學院,其中公立的992所,在經濟上依靠百姓納稅的支持。全美國有44%的大學生在社區學院就讀,其中學分制與非學分制學生各佔一半;63%為兼職學生,37%為全職學生。
社區學院的使卜行命包括五個組成部分,轉學教育、職業生涯教育、一般教育、補償教育以及社區教育。國際學生--轉學教育,轉學教育提供粗啟大學學士學位的前兩年課程,大學承認社區學院型凳嘩的學分,能成功地轉入公立或私立的四年制大學,同時還提供其他選修課程。幾乎所有的美國大學均接受從社區學院轉入的學生。社區學院拿了前兩年的學士學位課程(副學士學位),然後轉學到四年制大學以便完成第三及第四年課程,故此學生從四年制大學得到一個學士學位。

㈩ 全歷史app什麼時候上架的

2020年3月。全歷史app是一款歷史學習神器,最棒的就是擁有全歷史的時間軸,從宇宙大爆炸到地球的行程,從生命起源到現代文明,可以讓你更好的記憶以及學習,裡面擁有豐富的歷史學習資料,很適合學生以及對歷史感興趣的樂友使用。

閱讀全文

與全歷史的社區是什麼時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4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2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