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黔江馮家有多少年的歷史

黔江馮家有多少年的歷史

發布時間:2023-04-03 23:26:40

⑴ 馮家鎮的歷史沿革

解放後屬三區,1944年解放,1945年為第八區,1948年劃屬海濱縣。
1950年海濱縣撤銷,復歸屬沾化縣,劃為第九區。1958年9月建李家公社,1963年建區劃小公社時,復為李家區,1965年改為李家公社,1968年撤區並社時,將傅家、寨子、西堼、南集4個小公社合並為馮家公社。
1987年,面積161.9平方千米,人口18674人,轄14個自然村,14個行政村,鄉政府駐李家村。
1997年底,面積173平方千米,人口21092人,其中非農業人早渣源口490人,轄李家、西山後、東山後、下瞿阝、李雅庄、梁戚久山、北趙、票家、北白家、曹家溝、三官廟、孫家莊子、溫家、南趙14個行政村。
1984年改建為馮家鄉。東連李家鄉,東南毗鄰永豐鄉,西南與下窪鎮相鄰,西北隔秦口河與無棣縣為界。 1987年轄29個自然村,30個行政村,有32417人。
1997年2月撤鄉設鎮。1997年底,面積92.7平方千米,總人口34268人,其中非農業人口756人,轄 寄張、馮家、西堼一、西堼二、北堼、南堼、庄科、北劉家、巴家、趙家、大流、傅家、葯王、北集、北商家、南集、莊子、小蔡、楊庄、范庄、大蔡、李學家、孫王、蘇家、小寨、大寨、劉寨、王爾庄、劉王莊、柴家30個行政村。
2001年3月,撤銷李家鄉,將其行政區域並入馮家鎮。原李家鄉位於沾化縣中部,距縣城西北15千米。東靠河貴鄉,東南接齊瞿阝鄉,南與永豐鄉、富國鎮為鄰,陸態西鄰馮家鄉,西北與無棣縣以秦口河為界。新沙公路過境。

⑵ 馮家村的歷史沿革

馮姓在中國也是一個大姓, 在百殲鍵虛家姓中列第九位。根據第六氏燃次全國人口普查亮納資料顯示,馮姓人口排名第27位,約占漢族人口的0.64%。 波塘馮家建村大概有400年的歷史,據宗譜考證,明朝末年(約公元1600年前後),江西鄱陽(一說都昌)馮氏兄弟到達此地,在這里繁衍。

⑶ 馮家鎮的村莊歷史

馮家明洪武年間,馮姓由觀上馮家遷此以姓立村。明末,宮姓由徐家村遷入。清末,杜、李二姓由牟平縣杜家、臨沂縣遷入。現800戶。
北高格庄南宋祥興元年,高仁合、高仁成由雲南遷此建村高格庄。元至元三十年,叢、趙姓由文登縣於疃、牟平縣西北壩遷入。明洪武八年,丁、孫姓由南黃北?、牟平縣夏玉遷入。清時,先後有周、曲、邢、馮、胡、滕、譚等姓遷入。雍正年間,因村南建南高格庄而更今名。現253戶。
南高格庄清雍正年間,高姓由北高格庄析居立村南高格庄。乾隆年間,曲、袁姓分別由牟平縣潘格庄、青島城陽遷入。嘉慶年間,王姓由福山縣古峴王家遷入。現210戶。
徐家村元代前,徐姓居此以姓立村,元末戰亂被毀。明洪武二年,宮姓由文登縣柳林庄遷此定居,襲原名。隆慶二年,王姓由文登縣小寨遷入。清康熙二十八年,辛姓由南黃遷入。現720戶。
合子明萬曆年間,於姓兄弟二人遷此定居,故稱合子。清乾隆年間,先後有張、鄭、姜、韓姓遷入。現365戶。
合子庄清光緒十六年,張、韓姓由合子遷此定居。後王姓由沙家來居。1953年更此名,現112戶。
魯家明萬曆年間,魯姓由雲南遷此建村。清乾隆年間,孫姓由砦里遷入。道光年間,姜姓由花家疃遷入。現210戶。
吳格庄金時,吳姓居此以姓立村,金末遭剿。明宣德二年,宮姓由徐家村遷此定居,襲原名。現161戶。
上口清康熙年間,孫姓由文登縣坦埠遷此建村,因位居附近諸村上水頭的山口處,故名。現348戶。
盤石明成化年間,姜姓由峒嶺遷此建村,因村東有一巨石,故名。萬曆年間,李、王姓由牟平縣解甲庄、榮成縣赤山遷入。清乾隆年間,夏姓由夏村遷村東南看庵,取名夏家庵,1945年並入盤石村。現454戶。
張家寨明萬曆年間,張姓由萊陽縣張家灌遷此立村,因此地曾屯兵設寨,故取名寨里村。1942年更名北寨,1980年又更今名。現361戶。
中寨清乾隆年間,姜姓從花家疃遷此立村,因古有兵寨,故取名姜家寨。道光年間,王姓由牟平縣遷入。1942年更名中寨。現313戶。
林家寨明弘治年間, 林姓由文登縣林村遷此立村, 因村北有河,取名河南庄。1942年更名南寨,1980年又更今名。現118戶。
消水河明萬曆年間,勇姓由南勇家遷此定居。因村東河床較高,汛期河水消的很快,故名。清順治年間,宋、譚姓由史家疃、牟平縣譚家泊遷入。現167戶。
馬山溝清乾隆年間,孔、姜二姓由孔家、北河崖遷此定居,因位於馬山溝夼,故名。後有於、孫姓先後從文登縣窯南泊和孫家遷入。現80戶。
唐家店子明萬曆二十三年,唐姓由福山縣陌唐遷此立村,因當時村頭開設小旅店,故笑頌銀名。清乾隆年間,劉、馮姓由午極、馮家遷入。現275戶。
花家疃明萬曆二十四年,刁姓由文登縣長山刁家遷此定居,此前曾有花姓居此建村,故襲原名。清初,姜姓由南劉伶庄遷入。現405戶。
北吉子園明洪武年間,孫姓由文登縣坦埠遷此立村,因此地有古廟「棘子院」而得名,後演變為吉子園。清初,王姓由牟平縣官莊遷入。1956年更今名。現62戶。
南吉子園明洪武年間,孫姓由文登縣坦埠遷棘子院南定居立村,取名南棘子院,後演作今名。清初,姜、高姓由峒嶺、西吉子園遷入。現119戶。
西吉子園清初,高姓由下初西庄遷棘子院西定居立村,取名西棘子院,後演作今名。現140戶。
東吉子園明萬曆年間,曹、孫姓由河南村、文登縣坦埠遷棘子院東立村,取名東棘子院,後演作今名。清乾隆二十六年,滕姓由地口遷入。現162戶。
砦里明萬曆年間,孫姓由文登縣坦埠遷此定居,因此處周圍多山,古時曾設兵寨,故名。清初,劉、彭姓由文登縣鴨灣崖、榮成縣樓下遷入。道光年間,董、李、張姓由日照縣遷砦里村南定居, 以三姓團結義氣,取名三義村,1952年並入砦里。現400戶。
馬山前明洪武十五年,姜姓由峒嶺遷馬山之前定居立村,故名。現櫻伏125戶。
莊子夼清康熙年間,戰姓由文登縣二王家遷聖水宮前山夼為道觀看莊子,故名。清末,潘、王姓由泥溝村遷入。現71戶。
孔家明嘉靖年間,孔姓由牟平縣五里頭遷此以姓立村。現247戶。
王家庵清康熙三十年,王姓由文登縣程格庄遷此看庵並定居立村。後馮姓由觀上馮家遷入。現68戶。
觀上馮家元末,馮姓由雲南遷玉虛觀附近而居,故名。現172戶。
趙家庵清咸豐年間,趙姓由灣頭遷此看庵,後定居立村。現48戶。
萬家明碰宴弘治九年,萬姓由河北省遷此立村。清乾隆年間,馮、孫姓由觀上馮家、黃縣遷入。清末,孔、王姓由孔家、葛口遷入。後有李姓從沽水頭遷入。現440戶。
高家台明崇禎年間,高姓由灣頭遷此定居,初名高村,後因村旁有土台,更名高家台。清道光年間, 於姓由文登縣於家口遷村西建村小於家,建國後並入該村。現172戶。
卧龍清乾隆年間,陳姓由所陳家遷大、小蛇夼前定居立村,以吉祥之意取名卧龍。後有孫、王、劉姓由文登縣廟東和二王家、南斜山遷入。現327戶。
東官莊北宋熙寧年間,官姓居此建村官莊。金大定年間,史姓從萊陽縣史家圈遷史家疃,元末遷此定居,襲原名。清乾隆年間,孫、姜姓由崖子、峒嶺遷入。1980年更今名。現505戶。
瑞木山元至正二十年,姜姓從峒嶺遷此立村,取名水漫山。明洪武三年曹姓由雲南省昭通遷此,將南方水杉帶來此地栽植,更村名水木山。清道光二十二年更今名。清末,孔、史二姓由孔家、東官莊遷入。現516戶。
馬家泊子明弘治年間,馬姓從海陽所遷此平泊地定居立村,故名。萬曆年間,曹姓由瑞木山遷入。清康熙年間,張、劉姓由張家寨和黃格庄遷入。清末,方、姜姓由小雲南、文登縣姜家莊遷入。現507戶。
東馬家莊清順治年間,馬氏兄弟良習、良助從馬家泊子遷此立村馬家莊。雍正年間, 曲姓由文登縣北黃遷入。乾隆年間,高姓由高家台遷入。1980年更今名。現410戶。
沽水頭明中期,曾有張姓居此,因村西有古泉而取名沽水頭。清初,於、牟、邢姓分別由萊陽縣河前庄、 棲霞縣鐵口、 文登縣島集遷此。清末,李、馮姓遷入。現187戶。
北劉伶庄清康熙八年,宋姓由史家疃遷此,譚姓由文登縣譚家口遷此。此地原為地主劉伶的田莊,故名。後因村南又建一南劉伶庄而更今名。現224戶。
南劉伶庄清康熙十一年, 姜姓兄弟四人從東峒嶺遷劉伶庄村南定居, 故名。現104戶。
北河崖明萬曆年間,姜姓從峒嶺遷老清河西岸定居,取名河崖,後因與黃壘河南岸的河崖村重名而更今名。現130戶。
北漢村清乾隆年間,姜姓從山北頭遷漢村北立村,故名。民國年間,林姓由文登縣澤頭遷入。現250戶。
南漢村明嘉靖年間,曹盛琳從河南村遷此立村曹家疃。隆慶年間,姜應舉從峒嶺遷入,後因姜姓人盛,取姜房字(漢臣)為村名,因位於馮家村南,取名南漢臣,後演作今名。現432戶。
北泥溝清康熙末年,李姓由小北庄(今名上冊)、王姓由文登縣孔格庄、於姓由司馬庄遷此立村。因位於黃泥溝旁,故名泥溝。清道光三十年,更今名。現228戶。
南泥溝清康熙年間,劉姓從雲南遷此,後有曹姓從瑞木山遷入,取名南曹家。清道光三十年,更今名。現180戶。
東泥溝清乾隆年間,於姓由文登縣大水泊遷此立村於家疃。後邢、王、李姓遷入。道光三十年更今名。現120戶。
王疃明嘉靖年間,王姓因避水災由石疃王家(今湯後疃村北)遷此立村。初名小疃,民國二十七年更今名。現180戶。
呂格庄明萬曆年間,耿姓由西耿家遷此立村。此處原是北漢村呂姓大戶的種地莊子,故名。清初,姜、曲、孫姓分別由峒嶺、牟平縣小埝、孫家埠遷入。現450戶。
葛口明崇禎年間,馬姓從海陽所遷此立村。因位於山口,且葛子叢生,故名。清初,姜、王姓由峒嶺、文登縣文登營遷入。現139戶。
山北頭元代,姜姓由萬戶遷山陰坡立村,故名。清嘉慶年間,李、孫姓由北泥溝、萬家遷入,姜姓由峒嶺遷入。現363戶。
石城明嘉靖三十七年,姜姓由峒嶺遷石壩前定居立村,故名。現362戶。
湯上唐時,孫姓土著老民散居溫泉湯一帶,稱湯上。元時,居溫泉湯之西孫姓稱小湯。明嘉靖年間,劉姓從黃格庄遷入。1952年復原名。現215戶。
湯後疃唐時,孫姓土著老民居此,稱湯上。元時,居溫泉湯之後孫姓村落稱湯泉。1952年更今名。現150戶。
湯東疃唐時, 孫姓土著老民居此, 稱湯上。元時,居溫泉湯之東孫姓稱大湯。1952年更今名。現210戶。
湯南場清末,孫姓由大湯析居立村,1942年定此名。現85戶。

閱讀全文

與黔江馮家有多少年的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4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2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