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想系統學習中國歷史,看什麼書好
先看幾本通史吧,有個大概了解。
《中國通史》《中國大歷史》這些書都不錯。
看白話版的中國24史,對你全面理清楚中國歷史很大的幫助,我高中歷史不好,就看的這,不知道你們那能買到這24本書不
先讀通史,我建議從當代比較好的裡面選一本讀,或者兩三本對照讀也很有意思,比如呂思勉/錢穆/柏楊,讀到感興趣的朝代,再找斷代史來看;我覺得,入門首要是保持興趣,挑你喜歡的風格或者作者來讀,有了一定的了解才談得上史觀/方法等等。
當然,僅作為文學欣賞,左傳加前四史都是很好的作品。讀史書同時,我喜歡穿插看一些筆記小說/野史,看著玩,很有趣味。
外國歷史旁中大約也就這樣的套路吧,沒怎麼看過。
正史你可以看《二十四史全譯》,還有清朝的《清史稿》、民國的《新元史》,如果兩書歸入正史,也就是「二十六史」,另外還有《南明史》。《二十四史全譯》雖然有原文附帶白話文翻譯,但內容取材枯燥,難以下咽,不推薦擾兆,我推薦你看蔡東藩的《中國歷代通俗演義》,書從秦漢寫到民國,通俗易懂。歷史方面交流可以去煮酒論史網。
如果只是粗略了解一下的話,我把我看過的幾本歷史書推薦給你。黃仁宇的《中國大歷史》從巨集觀的角度把中國歷史寫得簡明、扼要。同時他的另一本《萬曆十五年》用具有顛覆意義的敘述歷史的新方式講明萬曆年間的歷史,寫得稍深一些,需要多讀。同時張傳璽編的《簡明中國古代史》是我老爸上大學時的歷史教材,我看了一些,覺得也不錯,適合入門者讀。同時我小時猴最愛看學生版《資治通鑒》,從那之後我便對歷史很感興趣,可見好的書籍真的能激發人的興趣。當然《史記》是必須要有所了解的。歷史其實很有趣,但願你能喜運李山歡它,做個博古通今的人。
《史記》《左轉》《資治通鑒》中國上下五千年
《二十四史》的人物傳記非常有特色 ,可以看看。但是如果研究政治經濟方面的話,最好還是先了解一下中國史比較好,或者以某一個方面為主線,進行展開聯絡,達到融會貫通的地步。推薦《中國經濟史》和《百年中國經濟史筆記》兩本書,網上都能查到。政治經濟的研究最後還是對人的研究,因此研究歷史是必不可少的,這個工程很浩大,需要細致,堅持,洞察等等的品質,希望你能在這方面能有所建樹,祝你好運!
西漢以前《史記》
三國《三國志》
後面 《二十五史》
如果只是系統學習,不深究的話,買本歷史通論就可以了,價格也不貴
先看看範文瀾版的《中國通史》吧,看看自己會對哪個朝代特別感興趣,再去找有針對性的史書來看。 1995年,《中國通史》出版,全書共十冊,其中前四冊為範文瀾著,後六冊為蔡美彪補充定稿。該書是我國近百年來最完整、最系統的一套中國通史。它通過記敘各個歷史時期的歷史事實與歷史人物,闡明中國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全書觀點鮮明、體例嚴謹、內容豐宮、文筆流楊,是受到社會各界普遍歡迎的優秀通史著作之一。 範文瀾是當代公認的史學大家、史學權威。上世紀四十年代,範文瀾到延安後,開始撰寫中國通史,當時擬定「略前詳後,全用語體,揭露統治階級罪惡,顯示社會發展法則等幾條」,作為准繩。這部在延安窯洞的油燈下寫出的我國第一部運用馬克思主義觀點系統敘述中國歷史的著作——《中國通史簡編》,是中國史學史上一個革命性的前進。
主要看你想學什麼層次的:
1.初級的:初中和高中的歷史課本、《中國歷史》(插圖本)等;
2.中級的:《上下五千年》《中華上下五千年》《中國大歷史》等;
3.高階的:《中國古代史綱》(張傳璽)、《中國近代史綱》(龔書鐸;方攸翰)、《中國現代史綱》(虞寶棠 林炯如)等;
4.專業研究的:《劍橋中國史》、《中國通史》(白壽彝總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的「中國斷代史系列」叢書、《二十五史》、《新元史》、《資政通鑒》(司馬光)、《續通鑒》等。
B. 全面了解中國歷史讀哪些書比較好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造就了現在的中國。而在此期間,更是發生過許多許多的重大事件,被流傳至今,為中國的歷史平添了一份色彩!
對於想要學習中國歷史的讀者來說,下面這幾本書會對你有很大的幫助!
1、《上下五千年》
從黃帝至今,眾多歷史事例,人物都有詳細記載。對於里邊的文章,對於讀者來說也是更多的回憶和深思。嚴格按照時間線的順序來記載,對於歷史初學者是個不錯的選擇。
中國歷史文化博大精深,需要我們一直學習,而不是止步於課本,更多的歷史讀物正在等待大家去了解!
C. 我想了解中國歷史要看什麼書
可以看《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資治通鑒》等。
1、《史記》
《史記》最初稱為《太史公》或《太史公記》、《太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
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馬遷開始了《太史公書》即後來被稱為《史記》的史書創作。該著作前後經歷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記》全書包括十二本紀(記歷代帝王政績)、三十世家(記諸侯國和漢代諸侯、勛貴興亡)、七十列傳(記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跡,主要敘人臣,其中最後一篇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書(記各種典章制度記禮、樂、音律、歷法、天文、封禪、水利、財用)。
《史記》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餘字,比《淮南子》多三十九萬五千餘字,比《呂氏春秋》多二十八萬八千餘字。《史記》規模巨大,體系完備,而且對此後的紀傳體史書影響很深,歷朝正史皆採用這種體裁撰寫。
2、《漢書》
《漢書》,又稱《前漢書》,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東漢史學家班固編撰,前後歷時二十餘年,於建初年中基本修成,後唐朝顏師古為之釋注。《漢書》是繼《史記》之後中國古代又一部重要史書,與《史記》、《後漢書》、《三國志》並稱為「前四史」。
《漢書》全書主要記述了上起西漢的漢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漢書》包括本紀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傳七十篇,共一百篇,後人劃分為一百二十卷,全書共八十萬字。
3、《後漢書》
《後漢書》是一部記載東漢歷史的紀傳體史書,由中國南朝宋時期的歷史學家范曄編撰。與《史記》、《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
《後漢書》中分十紀、八十列傳和八志(取自司馬彪《續漢書》),全書主要記述了上起東漢的漢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下至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共195年的史事。
《後漢書》大部分沿襲《史記》、《漢書》的現成體例,但在成書過程中,范曄根據東漢一代歷史的具體特點,則又有所創新,有所變動。
《後漢書》結構嚴謹,編排有序。如八十列傳,大體是按照時代的先後進行排列的。最初的三卷為兩漢之際的風雲人物。其後的九卷是光武時代的宗室王侯和重要將領。
《後漢書》的進步性還體現在勇於暴露黑暗政治,同情和歌頌正義的行為方面,一方面揭露魚肉人民的權貴,另一方面又表彰那些剛強正直、不畏強暴的中下層人士。例如,在《王充王符仲長統傳》中,范曄詳細地收錄了八篇抨擊時政的論文。
4、《三國志》
《三國志》,二十四史之一,是由西晉史學家陳壽所著,記載中國三國時期的魏、蜀、吳紀傳體國別史,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當時魏、吳兩國已有史書,如官修的王沈《魏書》、私撰的魚豢《魏略》、官修的韋昭《吳書》,此三書當是陳壽依據的基本材料。
蜀國無史官一職,故自行採集,僅得十五卷。
陳壽開始在蜀國任職,受宦官排擠不得志。蜀降晉後,歷任著作郎,晚年多次被貶,屢次受人非議,歷經十年艱辛,完成了紀傳體史學巨著《三國志》。
三國志最早以《魏書》、《蜀書》、《吳書》三書單獨流傳,直到北宋咸平六年(1003年)三書才合為一書。而最終成書,因此《三國志》是三國分立時期結束後文化重新整合的產物。此書完整地記敘了自漢末至晉初近百年間中國由分裂走向統一的歷史全貌。
5、《資治通鑒》
《資治通鑒》(常簡作《通鑒》),由北宋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多卷本編年體史書,共294卷,歷時19年完成。主要以時間為綱,事件為目,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寫起,到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筆,涵蓋16朝1362年的歷史。
在這部書里,編者總結出許多經驗教訓,供統治者借鑒,宋神宗認為此書「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即以歷史的得失作為鑒誡來加強統治,所以定名為《資治通鑒》。《資治通鑒》全書294卷,約300多萬字,另有《考異》、《目錄》各三十卷。
《資治通鑒》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在中國官修史書中佔有極重要的地位。
D. 我想全面了解中國歷史,應該先看哪幾本書
1、《國史大綱》:《國史大綱》是一部中國通史,力求簡要,舉其大綱,刪其瑣節。在不到1000頁的篇幅里,其人物之詳、事業之備,又顯示了作者駕馭繁復歷史的偉力,整書綱舉目張,簡繁得當。
2、《明朝那些事兒》: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於明朝的一些事情,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並加入了小說的筆法,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
3、《天朝的崩潰》:鴉片戰爭在中國近代史上影響重大,有關著述已出版不少。這本書的研究可謂推陳出新,作者一系列獨到創見可能在學術界引起爭議,相信這種爭議將有助於深化中國近代史研究。
4、《萬曆十五年》:本書是一部改變中國人閱讀方式的經典。作者用近乎平淡的筆觸分析一個皇朝從興盛走向衰頹的原因,而這些平淡的敘述自有力量,他淡然勾勒出的人生困境,即便是對歷史學不感興趣的讀者,也心有戚戚焉。
5、《中國通史》:本書分上、下兩冊。上冊分門別類地敘述社會經濟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學術的發展情況,內容包括婚姻、族制、政體、兵制、住行、教育、語文、學術、宗教等十八類;下冊按歷史順序敘述了政治歷史的變革。
E. 想要了解國家歷史,有哪些書籍推薦呢
引言:人們在生活當中可以多去了解一些文化知識,這樣能夠讓自己變得更加的優秀,在學習的過程當中還能夠豐富自己的閱歷。
有了興趣就能很快的去理解和領悟在歷史現象背後所蘊涵著的歷史規律,貴在堅持,堅持下去,歷史的成績自然會提高,臨時抱佛腳是沒有用的,做題是非常重要的,在答題過程中,絕對不能脫離材料去憑空遐想,一切答案都應以材料為准,而且想要學好歷史 在生活當中就一定要多翻閱有關於歷史的書籍,了解好古中外發生的大事的時間和影響,並且也要理解事情發生的原因和經過,最重要的還是要用腦子去記。
F. 想了解民國歷史,要看些什麼書
想了解民國歷史,我推薦以下四本書。
一、 通史類
《國史大綱》直排正體字本,全2冊,錢穆著,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年版;
書籍簡介:這是一部中國通史,因用大學教科書體例寫成,不得不力求簡要,僅舉大納,刪其瑣節。內容於學術思想,政治制度,社會風氣,國際形勢,兼有顧及,惟但求其通為一體,明其治亂盛衰之所由,聞其一貫相承之為統,以指陳吾國家民族生命精神之所寄。至其人物之詳,事業之備,則待教者讀者之自加參考,自為引伸。本書主旨則在發明其相互影響,及先後之演變發展,以作國人如何應付現時代之種種事變作根據之借鑒。
推薦理由:民國史只是漫長的國史中的短暫一瞬,本書能夠讓讀者找到研究出發點。
二、 斷代史類
《中華民國史》12卷本,李新總主編,北京:中華書局1981-2002年版;
書籍簡介:本書是大陸民國史學科的奠基之作,亦是國內民國史學科中最具代表性的研究著作;目前已出版下列各卷:
第一編第一卷(辛亥革命與南京臨時政府),1981年,李新主編;
第二編第一卷(袁世凱統治時期),1987年,李宗一等著;
第二卷(北洋軍閥皖系統治時期),1987年,彭明、周天度主編;
第五卷(北伐戰爭與北洋軍閥的覆滅),1996年,楊天石主編;
第三編第二卷(從淞滬抗戰到盧溝橋事變),2002年,周天度等著;
第五卷(從抗戰勝利到內戰爆發前後),2000年,汪朝光著;
第六卷(國民黨政權的總崩潰與中華民國時期的結束),2000年,朱宗震、陶文釗著。
已經完成並即將出版的各卷為:
第二編第三卷(北洋軍閥直系統治時期);
第四卷(國民革命的興起);
第三編第一卷(國民黨在全國統治的確立);
第三卷(抗日戰爭的爆發和相持階段的到來);
第四卷(抗戰相持階段的繼續與抗日戰爭的勝利)。
推薦理由:本書為我國社科院近史所進行了30餘年研究的國家級科研項目,這套著作「奠定了中國大陸民國史學科的研究基礎,代表了中國大陸民國史研究的水準」,也就是說,這套書是今後大陸民國史研究的典範、標准、基礎和規定,也是北京官方對於1911-1950年歷史的最終認定。
三、 黨史類
《國民黨的「聯共」與「反共」》,楊奎松著,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年版;
書籍簡介:本書是國內第一部從國民黨史的角度研究國共關系的著作,從而將國共關系的研究向前推進了一大步。利用國共雙方大量可靠、翔實的歷史檔案(包括檔案館檔案)和許多重要人物的日記、回憶錄,多方查證重大史實,全面論述從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國共兩黨關系的發展。
推薦理由:書中對國共關系發展中的一系列重大問題作了深入細致的研究,如大革命時期孫中山及國民黨各派系對國共合作的態度;第二次國內戰爭時期國民黨的「剿」共決策過程;抗戰時期國民黨對中共政策的演變過程,皖南事變前後國民黨的態度;抗戰後國民黨發動內戰的決策,1949年國共北平談判等。在這些問題上,作者吸收了史學家的研究成果,而且有新意和開拓性;
《國民黨政治與社會結構之演變:1905-1949》全3冊,崔之清編著,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年版;
書籍簡介:本書以縱向的時序分期為骨架,橫向的結構形態為肌體,考察了國民黨(1905~1949)的歷史。研究重心在國民黨的政治結構與社會結構,兼及政治理念、權力斗爭、派系沖突與整合、黨務活動、黨務經費等相關領域。尤其重視結構分析和數量分析,探究國民黨政治與社會結構演變的特徵與規律,求證國民黨結構形態變化所產生的政治、經濟和社會效應,以及對國民黨政權造成的復雜影響,分析導致其結構變動的多元因素,從深隱層次探討和揭示國民黨及其政權結構性失敗的根源,從而對國民黨革命和執政的興衰歷程做出了較為客觀的解釋。
推薦理由:中國大陸的另一個民國史研究重鎮為南京大學中華民國史研究中心,本書即是該中心學者通力合作的結果。
G. 了解學習中國歷史應該看什麼書
如果只是想大致了解一下的話,我想初高中歷史課本就夠用了。或者《上下五千年》,——這雖然是兒童讀本,但不可否認的是,它確實是一部好書。
如果想稍微深入一點,那就讀一讀通史吧。不需要大部頭的,想範文瀾或白壽彝版的《中國通史》,無疑是部頭有些太大了,一般人可能很難下決心通覽一遍。在這個層次上,我推薦張蔭麟的《中國史綱》(可惜只寫到東漢建立就太監了)、錢穆的《國史大綱》、張傳璽的《簡明中國古代史》,或者哪個大學本科的中國古代史的課本。
當然,如果想繼續深入,那就得讀斷代史了,對於自己感興趣的某個朝代,可以找一寫自己感興趣的書籍進行閱讀。淺顯的比如《明朝那些事》、《華麗血時代》等一類的通俗讀物,蔡東藩的歷代通俗演義等等,都是不失趣味的歷史讀物,對於詳細了解某一朝代的歷史是很有幫助的。
題主如果還不滿足於此,想更進一步的深入了解,那就要讀研究專著了。比如要了解春秋戰國,那楊寬的《戰國史》、童書業的《春秋史》這樣的經典那是必須要讀的。說到斷代史,上海人民出版社前些年出版的那套《中國斷代史系列》是很不錯的,都是名家名著,推薦閱讀。
如果題主有興趣,古代史籍自然也可以閱讀,《二十四史》太過龐大,一般人恐怕沒有辦法通讀(傳說只有呂思勉曾經讀過7遍半),但前四史《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還是應該讀一讀的,尤其是《史記》。《資治通鑒》有興趣就讀吧,或者說是去讀一讀自己感興趣的部分,要通讀也是有些強人所難了。
歷史方面的書有很多種,不是太好推薦,主要是看你喜歡什麼類型的。
你想知道比較細致而正統的歷史直接看二四十史(不懂可以網路二十四史)。
喜歡野史方面的話可以讀 中國歷代通俗演義(不懂可以網路),例如唐史演義,宋史演義,五代史演義等等。
先讀哪個朝代看個人愛好。看你喜歡哪個朝代的風格。當然可以按朝代順序讀。
例如秦朝風格就是暴政。
漢朝(古絲綢文化,對匈奴的和與戰,這個時代政治主要特點是外戚,宦官,士族作為漢朝的三個大支柱)。
三國(這個時代本質上是由外戚,宦官,士族三個大支柱逐漸轉變成宦官,外戚倒下,士族一家獨大的過程)
南北朝(是士族的天下,士族狂妄到通常不把皇帝放在眼裡。一個士人狂放不羈的時代。)
其他朝代的風格就先不說了。不懂再問。
最好看 24史,現發送給你,但願對你有用。
黎東方《細說民國》
二十四史挺不錯的,了解古代史!
《上下五千年》,通俗易懂,從三皇五帝到辛亥革命,全部中國的歷史都在裡面了。
先看大學歷史教科書然後看
《史記》
《資治通鑒》
《三國志》
《二十四史》
你的歷史知識有相當不錯了。
系統的學最好按時間來順,畢竟歷史就是按時間來發展的,先好好熟悉歷史年表,把每年的大事記好了,那麼你的歷史就會有系統。
然後再分別學習每個重大歷史事件
推介你看一些通史的書,比如《全球通史》等等。
二十四史好處是相對客觀,臆造成分小,並且由於作者的觀點很明確,易於排除主觀成分。缺點是有點太長,不適合一般人看,並且拘泥於事實敘述,缺乏史學思維。
有一個中華五千年或例如柏楊的史綱等書,優點是通俗易懂,適合於無學歷無基礎的人。缺點是個人價值的誘導性太強,缺乏史學思維,史實太粗糙(這么短的書就不要指望詳細了)。
還有一個劍橋史,史學思維相對最強,但同樣優點太長。詳細的沒看過不好評價內容。
野史有一本從古至今的野史匯編,但缺點是不容易找到,反正我知道復旦圖書館有。
當然最最理想的情況是綜合著看,外加一些基本史學理論作補充,但考慮到時間還是請你根據個人情況和目的適當選擇吧
H. 想要了解中國真正的歷史,該看什麼書呢
最基礎的就是《史記》。
史記講述了上古黃帝時代,到漢武帝時代的歷史,上下3000多年的歷史,而且作為通史名著,史記裡面的很多歷史事件記錄十分完整具體,可以很好的了解歷史。
之後就可以看《漢書》《後漢書》《三國志》,講述漢朝以及之後的歷史,後續的歷史書籍,很多都是明朝整理的,在清朝又有了《名史》。
歷史上有總共「二十五史」,也是比較公認的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