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三國時期吳國的首都建業是現在哪個城市
南京。
建業是南京在東吳時期的名稱,是三國時期東吳的都城,當時中國南方的經濟、文化、政治、軍事中心。
東漢建安十六年(211年),孫權將治所從京口遷往秣陵(今南京)。東漢建安十七年(212年),在金陵邑故址石頭山築城,名為石頭城。
作為駐軍和屯糧之所,並改秣陵為建業,寓意「建立帝王之大業」(另一說為「建功立業」之意)。
(1)歷史上的建業是哪裡擴展閱讀:
古稱金陵、建康,是江蘇省會、副省級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東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國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
229年,吳大帝孫權在此建都,改秣陵為建業。南京從此崛起,使中國的政治中心走出黃河文化板塊的格局,引領了長江流域及整個中國南方地區的發展。
此後,東晉、南凳行朝的宋、齊、梁、陳均相繼在此建都,故南京有「六朝古都」之稱,今南京圖書館和六朝博物館下均保留有建康城遺址。
六朝時期的建康城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人口達百萬,是世界上第一個人口超過百萬的城市,衣冠南渡使棗凱嘩漢民族在南京保存了華夏文化孫信之正朔。
六朝南京城和羅馬城並稱為「世界古典文明兩大中心」,以建康為代表的南朝文化,在人類歷史上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殘奧資料來源:網路-南京
2. 建業是現在的什麼城市
是南京。
建業是南京的古稱,歷史上是三國之一的吳國建立都城的地方。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孫權將治所大鉛從京口遷往秣陵。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改秣陵為建業,同時修築石頭城。黃龍元年(公元229年),孫權在武昌稱帝,9月即遷都於此,稱作建業,為南京建都之始。
南京的歷史沿革。
南京地處中國東部、長江下游、瀕江近海,是中國東部戰區司令部駐地,是旅悄國務院規劃定位的長三角輻射帶動中西部地區發展的重要門戶城市,也是東部沿海經濟帶與長江經濟帶戰略交匯的重要節點城市。
南京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華文明的重滾鎮好要發祥地,長期是中國南方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歷史上曾數次庇佑華夏之正朔。南京早在100-120萬年前就有古人類活動,35-60萬年前已有南京猿人在湯山生活,有著7000多年文明史、近2600年建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
3. 建業在哪裡
三國東吳首都在建業(今江蘇南京)。
吳國(222年5月23日—280年5月1日 ),三國之一,是孫權在中國東南部建立的政權,國號為「吳」,史學界稱之為孫吳。由於與曹魏、蜀漢呈鼎立之勢,所統治地區又居於三國之東,故亦稱東吳 。
(3)歷史上的建業是哪裡擴展閱讀
家世
孫吳開國皇帝孫權父系是媯姓陳氏的後代,孫武孫臏的後人,祖上有確切的世系從舜的後代虞閼父開始。周武王伐紂時,虞閼父當周國陶正之官,執掌陶器的製作,後來周武王將長女大姬嫁給閥父之子滿,把他封到今河南淮陽縣一帶,建立陳國,周王並對滿賜以媯姓,稱為陳胡公,當了陳國的第一代君主。
從胡公滿開始,經過十代十二個國君的世襲傳授,到桓公時,陳國發生了內亂。陳厲公之子陳完,因內亂不得立,而奔運橡往齊國。因田陳同音,陳完後又稱田完,田完在齊國積極活動,至四世孫田桓子(田無宇)已官為「上大夫」。其子田書於昭公十九年(公元前521年)因伐莒旁顫旁有功,齊景公封樂安,賜姓孫氏,孫書(田書)是著名戰略家洞旅孫武的祖父,周元王時,孫武的長孫孫明又被封為富春侯,成為孫氏宗族的起源 。
有關孫權的母系,據《江陰吳統宗源流考》,其母吳夫人(孫堅之妻)是春秋時期吳國第一位國王壽夢第四子季札的直系後代。即姬姓壽氏的後代。
參考資料網路-孫吳
4. 建業與建康在古代各指今什麼地方
建業是南京在東吳時期的名稱,是三國時期東吳的都城,當時中國南方的經濟、文化、政治、軍事租升碰中心。
建康是南京在六朝時期的名稱,東吳、東晉、劉宋、南齊、南梁、南陳六代京師之地,三百多年為京輦神皋所在,是當時中國的經濟、文化、政治、軍事中心,也是世界上第一個人口超過百萬的城市,當笑磨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4)歷史上的建業是哪裡擴展閱讀:
建康城的建設遵循中國傳統禮教制度,在中國都城建設史上具有承前啟後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首開中軸對稱布局的先例,形成了東亞都城特有的以中軸線弊談為基準,主要建築左右對稱的布局和風格,其平面布局、建築形制對後世影響深遠,成為後世都城建設的範本,上承秦漢下啟隋唐,並深刻影響到東亞各國。
從南朝建康起,各代宮城基本呈南北長的矩形,宮前道路兩側布置官署,隋、唐、宋、金、元均如此。
5. 三國時期的建業現在的哪座城市
三國時期的建業是現在的南京。
東漢建安十七年(212年),改秣陵為建業,並在金陵邑的基礎上修城,「用儲軍糧、器械」,這就是著名的石頭城(又稱石首城)。
石頭城臨江控淮,恃要憑險,是東吳水軍江防要塞和城防據點。石頭城跨水而立,周圍數十里里,設有子、羅城二重城,商業繁華,盛況非常。吳之名臣張紘以為此地有天子氣,勸其主定都於此。
孫策死後,弟弟孫權繼承家族基業。229年,孫權正式稱帝,並定都在建業(今南京)。在孫權稱帝前後,對於都城的選擇,曾有多次反復。
(5)歷史上的建業是哪裡擴展閱讀:
東吳的國都,除了建業,還有五個備選項,分別是蘇州、京口(今鎮江)、曲阿(今丹陽)、公安(今湖北公安縣)、武昌(今湖北鄂州市)。
建業西臨長江天險,四面環山,中間有平地,軍事上易守難攻。因此,從軍事上講,東吳將自己的大本營建在這里是再合適不過了。
選建業為都的理由,也正是蘇州和曲阿出局的原因。而公安和武昌二地,胡阿祥教授說:「它們在軍事上倒是很好的地方,但它們空間較小,而且赤壁之戰後,劉備向四川發展,孫吳和蜀漢聯盟,上游的威脅解除。在這樣的情形下,建業成為孫吳定都的不二之選。」
實際上,孫吳政權在定都建業後,也曾有過遷都之舉。《三國志》記載:公元265年,孫皓為了鞏固在長江中上游的勢力,一度遷都武昌,然而,僅僅在一年零三個月後,孫皓便還都建業。
還都之前,大臣陸凱上疏:「武昌土地,實危險而瘠確,非王者安國養兵之處,船泊則沈漂,陵居則峻危。且童謠曰:『寧飲建業水,不食武昌魚;寧還建業死,不止武昌居。』」
相比武昌,當時的建業在物資補充上則非常方便。孫權時期,又修建破崗瀆運河,連通秦淮河和太湖,物資保障完全沒有問題。
6. 建業位於今天的哪座城市
建業,就是今天的江蘇南京市,南京市歷史上賣辯有好多個名字:江寧、石頭城、金陵、建業、建康、殲配物應天氏液府、天京等!!
7. 古建業是現在的哪裡
建業是南京的古稱,歷史上是三國之一的吳國建立都城的地方。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孫權將治所從京口遷往秣陵。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改秣陵為建業,同時修築石頭城。黃龍元年(公元229年),孫權在武昌稱帝,9月即遷都於此,稱作建業,為南京建都之始。
歷史沿革:
西周
西周時期,建業為吳伯周章的封地。春秋時期,勢力范圍在江南地區的吳國,到第十九世吳王壽夢時變得日益強大,曾經聯晉攻楚。公元前495年(東周敬二十五年),吳王夫差在朝天宮後山設立冶城,鑄造兵器,此處便成為吳國的冶鑄重鎮。吳越之爭以吳國滅亡告終。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踐令范蠡築城以圖消滅楚國,稱霸江淮。這便是在建業建造的最早的一座城池,後人稱它為"越城"。戰國初年,越國本想征服楚國,結果反被楚國打敗。楚國征服越國後"盡取吳故地,東至於浙江",置江東郡。楚威王熊商欲借長江天塹為屏障以圖謀天下,遂於公元前333年建城,置金陵邑。
秦朝
秦始皇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楚國滅亡,秦改金陵邑為秣陵縣。
東漢
東漢末年,孫權在江東積極擴張勢力,於建安十六年(211年)移治秣陵。次年,改秣陵為建業,並在金陵邑的基礎上修城,"用儲軍糧、器械",這就是著名的石頭城稿仔基(又稱石首城) 。石頭城臨江控淮,恃要憑險,是東吳水軍江防要塞和城防據點。
孫權於建安二十六年(公元221年)遷都於「鄂」,將鄂縣改稱為「武昌」。黃龍元年(公元229年),孫權於武昌稱帝,並於同年秋,還都建業。住在原將軍府,取名為「太初宮」鍵謹。其後在周圍築起宮牆以加強防衛。直到赤烏十年(公元247年),孫權才在群臣的建議下改建太初宮。改建後的太初宮周圍有500丈,南面開有5個宮門,其中正門叫做公車門,東、西、北三面各開一門,分別叫做蒼龍門、白虎門和玄武戚渣門。它的正殿稱為「神龍殿」。建業都城北依覆舟山、雞籠山和玄武湖,東憑鍾山,西臨石頭,城周"二十里十九步"。
在太初宮的東面和北面,是東吳的皇家花園和皇宮衛隊的營地,名叫「苑城」,可容綱3000多名貴族子弟同時在裡面騎馬操練。苑城的北部有一座苑倉,又稱倉城,裡面儲藏著大量糧食和其它物資。在太初宮的西面,還有一座專供皇太子用的花園,叫做「西苑」。
「寧飲建業水,不食武昌魚;寧還建業死,不止武昌居」。這是東吳最流行的民謠之一。所以後主孫皓於甘露元年(公元265年)執意遷都武昌,結果也遭到舉國上下強烈的反對,不得不於次年(寶鼎元年,即公元266年)再次還都建業。
公元282年(晉太康三年)改稱「建鄴」。
東吳
建業,吳國都城,今南京市古稱之一。東漢建安十七年 (212),孫權在此築石頭城,改稱建業。石頭城,跨水而立,周圍數十里里,設有子、羅城二重城,商業繁華,盛況非常。吳之名臣張紘以為此地有天子氣,勸其主定都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