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呼市是什麼地方
呼和浩特,通稱呼市,是內蒙古自治區首府。
呼和浩特是蒙古語音譯,意為「青色的城」,是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全區政治、經濟、文化、科教和金融中心,譽為「中穗碧拿國乳都」。
呼和浩特北擁草原、南臨黃河,地處東經110°46』-112°10』,北緯40°51』-41°8』。全市總面積1.72萬平方公里。是以蒙古族為主體,漢族佔多數,回、滿、達斡爾、鄂溫克等41個民族聚居的城市。
(1)呼市是歷史的什麼地方擴展閱讀:
呼和浩特,有2300多年的建城歷史。
公元前306年,趙武靈王在陰山下築長城,並設雲中郡,郡治故址在今呼和浩特市西南托克托縣境。西漢漢武帝時,在河套地區興建了一批軍市,今呼和浩特市新城區的塔利村(舊稱「塔布陀羅亥」,蒙古語譯音)就留有西漢時期的土城遺址。
1950年1月20日,成立歸綏市人民政府。1954年3月5日,內蒙古人民政府、綏遠省人民政府委員會、綏遠軍政委員會、綏遠省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協商猜搭委員會在歸綏市聯合召開擴大會議,綏遠省建制和省人民政府同時撤銷,原綏遠省轄區並入內蒙古自治區,由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領導。
同時,從1954年4月25日起,將歸綏市改名為呼和浩特市,為內蒙古自治區的首府。
② 呼市的有多少年的歷史
「呼和浩特」是蒙古語,意為「青色的城」,因其歷史上召廟較多,故又稱「召城」。簡稱呼市,位於內蒙古自治區的中部,是自治區的首府,也是自治區的政治、經濟、科技、文化中心。呼和浩特是國務院確定的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具有兩千多年文學記載、四百多年建城的歷史,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早在七八十萬年前就出現了「大窯文化」的人類文明的曙光。呼和浩特地處陰山南麓,地勢北高南低。中部和南部為沖積和洪積平原,俗稱土默川平原;北部有大青山,最高海拔2228米。黃河流經市南部,境內還有大黑河,槍盤河等。陰山山脈橫貫市轄境。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市區平均海拔1050米,年平均氣溫8℃左右,年降雨量350-500毫米,日照時數3000多小時,屬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夏無酷暑,冬無嚴寒,特別是每年的7、8、9月,綠樹成蔭,氣候涼爽,更是旅遊避暑的黃金季節.
③ 呼和浩特是什麼意思 呼和浩特的簡介
1、呼和浩特蒙古語音譯,意為「青色的城」。
2、呼和浩特市,通稱呼市,舊稱歸綏,是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國務院批復確定的內蒙古自治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我國北方沿邊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
3、呼和浩特地處中國華北地區、北部邊疆、歐亞大陸內部,是呼包銀城市群核心城市、呼包鄂城市群中心城市,是聯接黃叢宴碼河經濟帶、亞歐大陸橋、環渤海經濟區域的重要橋梁,也是中國向蒙古國、俄羅斯開放的重要沿邊開放中心城市。
4、呼和浩特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華夏文滲哪明的發祥地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光輝燦爛的文化。先秦時期,趙武靈王在此設雲中郡,故址在今呼市西南托克托縣境。民國時期為綏遠省省會,蒙綏合並後,呼和浩特成為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呼市中心城區本是由歸化祥慧城與綏遠城兩座城市在清末民國合並而成,故名歸綏。1954年改名為呼和浩特。
④ 呼和浩特市傳說
呼和浩特,蒙古語意為「青城」,其中「呼和」為青色的意思,「浩特」為城市、城郭的意思。因中心城區北依大青山,故得名。
呼和浩特這個名稱最早出現在蒙古文的《俺答汗傳》中,書中記載:「大名揚天下的聖主俺答汗(即阿勒坦汗),在水公猴年(藏歷,即明朝隆慶六年,1572年),召集舉世無雙的巧工名匠,模仿已失去的大都,在哈剌兀那之陽、哈屯河之濱,始建有八座樓和琉璃金銀殿的雄壯美麗的呼和浩特。」
「哈剌兀那」,蒙古語為黑山,明清著作中又稱作「哈朗兀」、「喀朗烏」、「漠喀喇」等,即今大青山。「哈屯河」,為呼市西北烏素圖谷埋迅哪匯流而下的五里沙河,即《綏遠通志稿》中之「札達海河」。《俺答汗傳》中的呼和浩特之稱,是迄今為止所見最早的記載。
(4)呼市是歷史的什麼地方擴展閱讀
呼和浩特是國家昌譽歷史文化名城,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光輝燦爛的文化。先秦時期,趙武靈王在此設雲中郡,故址在今呼市西南托克托縣境。民國時期為綏遠省彎碼省會,蒙綏合並後,呼和浩特成為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呼市中心城區本是由歸化城與綏遠城兩座城市在清末民國合並而成,故名歸綏。
呼和浩特地處中國華北地區、北部邊疆、歐亞大陸內部,是呼包銀城市群核心城市、呼包鄂城市群中心城市,是聯接黃河經濟帶、亞歐大陸橋、環渤海經濟區域的重要橋梁,也是中國向蒙古國、俄羅斯開放的重要沿邊開放中心城市。
⑤ 誰知道呼和浩特的歷史
30~50萬年前,呼和浩特地區就有人類生息。夏商周三代,北方許多游牧部落在此活動。戰國趙武靈王於陰山河曲築雲中城(遺址在托克托縣古城村西),秦置雲中郡,治在雲中城。漢仍置雲中郡,高帝六年(前201)分雲中郡增設定襄郡,建成樂城為郡治(遺址在和林格爾縣上土城村北)。魏設雲中縣。魏齊王年間(240~254),鮮卑族拓跋部定都成樂城,改稱"盛樂",北魏建國後設為北都,北齊於此置紫河鎮。隋唐時期稱"白道川"和"哈羅川",先後為突厥人和回紇人據地,中央王朝與之時戰時和。隋於盛樂城置金河縣,並於城南築大利城,唐於此設單於都護府。唐神龍三年(707),邊將張仁願築東受降城(遺址在托克托縣城關鎮北),以扼突厥。遼、金、元三代稱"豐州灘",遼神冊年間(916~921)築豐州城(遺址在呼和浩特市東郊白塔村西南),金、元沿用。遼初又在東受降城置東勝州,金、元仍沿用。明洪武四年(1371)在東勝州舊址置東勝衛,並於南部置鎮虜衛(衛址在托克托縣黑城子)。明成化年間(1465~1487),蒙古達延汗統一蒙古諸部,領有此地;後其孫阿勒坦汗(俺答)率土默特部駐牧豐州灘,隆慶五年(1571)受明封為"順義王",次年築歸化城(今呼和浩特市老城)。清初為清王朝靖北據點。雍正元年(1723),置歸化城理事同知廳,直隸山西朔平府。雍正十三年(1735)議築綏遠城(今呼和浩特市新城),為八旗兵駐防城,乾隆四年(1739)築就,設將軍署,後增置綏遠同知廳。1912年改歸化廳為歸化縣,1913年合並綏遠廳為歸化縣,1914年改為歸綏縣。1928年綏遠省建立,以歸綏城區設歸綏市,為省會。1947年5月1日內蒙古自治區成立,1954年4月25日,撤歸綏省,並入內蒙古自治區;歸綏市改稱呼和浩特市,定為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蒙古語為"青色的城"。
⑥ 呼和浩特屬於哪裡
內蒙古自治區。
呼和浩特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沒辯仔一,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光輝燦爛的文化。先秦時期,趙武靈王在此設雲中郡,故址在今呼市西南托克托縣境。
呼和浩特屬典型的蒙古高原大陸性氣候,四季氣候變化明顯,年溫差大,日溫差也灶喚大。其特點:春季乾燥多風,冷暖變化劇烈;夏季短暫、炎熱、少雨;秋季降溫迅速,常有霜凍;冬季漫長、嚴寒、少雪枯汪。
⑦ 呼和浩特簡介
呼和浩特是內蒙古自治區首府,是內蒙古的經濟、文化、科教和金融中心,呼包銀城市群核心城市,呼包鄂城市群中心城市。
呼和浩特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光輝燦爛的文化,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先秦時期,趙武靈王在此設雲中郡,故址在今呼市西南托克托縣境。
民國時期為綏遠省省會,蒙綏合並後,呼和浩特成為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呼市中心城區本是由歸化城與綏遠城兩座城市在清末民國合並而成,故名歸綏。1954年改名為呼和浩特,蒙古語意為「青色的城」。
(7)呼市是歷史的什麼地方擴展閱讀:
風景名勝
1、呼倫貝爾大草原:中國保存最完好的草原,總面積一億四千九百萬畝,有「牧草王國」之稱。6月-9月是呼倫貝爾大草原的最佳旅遊季,尤其7、8月間大草原牧草茂盛,適合在大草原腹地騎馬、垂釣,或在西部的呼倫湖上泛舟。
2、響沙灣:地處鄂爾多斯達拉特旗境內,以沙漠景觀和響沙奇觀為主要特色,此外,還有沙湖、沙地綠洲、蒙古族風情等景觀。響沙灣是一個彎形沙坡,背依蒼茫大漠,面臨大川,高度近百米,沙坡斜度為45度,寬度400多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