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如何陪孩子看歷史

如何陪孩子看歷史

發布時間:2023-04-06 20:05:59

1. 如何讓孩子愛上歷史

    讓孩子多讀書,從小養成閱讀的習慣。這個觀念,似乎已經成了如今教育界的一個共識。家長也好,學校也好,包括教育專家,都在談閱讀對孩子學習的重要性。其實這也並不算是一個很新的觀念。若干年前,當我們自己在上學的時候,老師也經常跟我們說:「要多閱讀課外書,多積累,語文成績才能提高,寫作文時才不會無話可說。」

    積累,多麼關鍵的字眼啊,這兩個字在我們心中的位置,我想是不言而喻的。

    積累最好是從小做起,對嗎?所以我們的小孩,從一二年級開始,我們就希望他們開始養成讀書的習慣。一開始我們會買大堆大堆的書,給小朋友看。通常情況是這樣的。但是買了書,小朋友們就開始讀了嗎?我們從網上,從各種渠道,聽取專家的建議,買了「清單」上所有的書,效果又怎麼樣呢?有的小朋友確實開始慢慢養成了讀書的習慣,大部分的小朋友對買來的書「敬而遠之」。為什麼呢?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兩者之間的差別呢?

    原因應該是顯而易見的。如果小朋友在讀書的過程中找到了閱讀的樂趣,小朋友自己喜歡你給他選的書,那麼他自然會讀進去。最好的情況是他一本接一本,或快或慢,由淺入深地讀起來。樂趣從哪裡來?我的經驗告訴我,如果他讀懂了,而家長又適當的表揚了他,他就會有樂趣。他從中獲取了知識,所以他覺得快樂。

    能讀懂是關鍵。

    所以選書也很重要。選擇適合自己小孩知識結構的書。但這不是最關鍵的。我覺得最關鍵的是,家長要陪著孩子一起讀你們選的書,而且經常與孩子就書中的內容做交流。從簡單的問答開始,深入之後也可以討論,舉一反三,由此及彼。並且適當的時候,給予孩子適當的表揚和獎勵。物質上的獎勵也可以。這樣就慢慢地培養了孩子閱讀的興趣了。

    我的孩子愛讀歷史書。歷史如今是個很熱門的類別,這些年出版了大量關於歷史的書籍。我個人認為,歷史挺適合小學階段的孩子來讀的。

    語文是靠積累的。但是語文的知識就像山林里的樹葉那樣繁雜的。我們該如何學習和積累呢?是否今天摘一點,明天摘一點,然後把它們堆在一起,堆滿了像一座小山一樣。這樣積累是否有效呢?我覺得這樣積累效果是很差的,而且當我們需要一些具體的知識的時候,有可能一時半會又找不到它們了。

    如何積累好呢?

    上文說到「語文知識」就像是山林的樹葉一樣。假如我現在要來把這座山林畫下來,最好的辦法,應該是升高自己的高度,從天空中來俯看這座山林。(所謂用上帝的視角來觀看)。這樣的話,整座山林就一覽無余了。我先描繪出它的大體框架,然後再慢慢地畫一些大樹,大石頭,瀑布,湖泊水流,再往細處添加漂亮的花,往細微處添加樹葉,小草……

    那什麼是「語文知識」這座山林的框架呢?我覺得歷史就是一個很好的框架。先把歷史的框架搭建起來,其它的東西,都可以往歷史的這個大框架裡面填充,而且還能讓它們之間建立起聯系。這樣所有的知識都可以建立起一個時間和空間的邏輯關系。

    我們來舉個例子。我們讀李白的詩,我們如果了解唐朝的那段歷史,我們了解李白的整個人生經歷,了解他一生中的那些起起伏伏。這樣讀起李白的詩來,會不會理解得更深入更准確呢?當年李白被唐明皇請出山的時候,「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你能理解此時此刻李白的意氣飛揚,壯志凌雲嗎?後來「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多麼瀟灑,多麼飄逸。再到高力士,楊國忠等權奸當道,李白又是何等落寞,何等失意。「安史之亂」突然襲來,李白站錯了隊,被流放夜郎,晚景凄涼,何等悲傷。「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為何看不見長安會那麼痛苦呢?理解歷史自然會理解李白的痛苦。

    歷史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李白的詩,同樣反過來,李白的詩也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那段歷史,或者說豐富那段歷史,讓那段歷史在我們腦海中立體起來?

    假如我們讀了十首李白的詩,把每首都放到李白人生的各個階段來理解。那麼不僅理解了每首詩的內涵,同時也看清了詩之間的聯系,整個積累的過程就會立體起來,而不是簡單地把十首詩堆疊起來。我們再讀杜甫的詩,我們會把李白和杜甫作對比。他們倆生活的時代有什麼不同,有什麼聯系。為什麼李白總是那麼浪漫主義,為什麼杜甫總是那麼現實主義,那麼悲涼。「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杜甫到底經歷了什麼?老這么難過。

    也許你會說,我們知道歷史很重要,很有用。但是歷史那麼枯燥,那麼恢弘,對於一個孩子來說,會不會太難了呀?

    首先是歷史枯燥的問題,然後是「學歷史難」的問題。兩個問題,我們一個一個來討論。

    歷史枯燥的問題現在應該不是問題。這些年出版了一大堆的歷史書,寫得都非常有趣味性,體現了現在歷史親民化的潮流。歷史寫得挺好看的,像《明朝那些事兒》,賣了五六百萬冊。如果不是因為有趣,寫明史的書能賣得這么好嗎?各朝各代的歷史都有人這么寫,這是一種潮流。

    再來講「學歷史難」的問題,這是本文主要想討論的問題。對於一個孩子來說,學歷史是否真的很難,怎樣學不難,怎樣開始學不難,選擇什麼樣的書不難?我不是專家,我無法站在一個很高的高度來談這個問題。我只是想分享一下,我自己本人和孩子一起讀書的經歷。希望這個分享能給大家帶來一點參考。假如能給你和孩子的學習帶來哪怕一丁點兒的幫助,將是我莫大的榮幸。好了,廢話不多說,主題不繞遠。我直接把一些書推薦給大家。

    首先,最簡單的,也是最有趣的。《寫給孩子的趣味圖解中華上下五千年》,煤炭工業出版社的,共4本。   

    《上下五千年》是一本經典的歷史故事集,每個故事是分開獨立的,所以篇幅不長,很好理解。而且這個版本是為兒童設計的,圖文並茂又很卡通,所以孩子挺容易接受的。孩子都愛聽故事,讀故事,所以只要家長好好引導,通過各種手段,或獎或罰。(所謂恩威並施,金元和大棒,哈哈,歷史上經常有這些的)。我這么說大家應該能理解吧。陪著孩子把這4本兒童小書讀完。孩子自覺最好,不行的話家長可以想各種辦法,「逼」孩子讀完。(這里用詞都比較重)。我自己感覺這個不難,這個書挺好看的。學完這個兒童版的上下五千年,孩子就能對歷史上的一些人物和事件,有一個大概的認識。也慢慢會對歷史開始產生興趣。特別是家長適當給孩子一些表揚和獎勵,效果更突出。我的小孩是一年級讀的這套書,然後開始喜歡歷史。可能你的孩子也會從此對歷史感興趣,你不妨試試。

    嚴格來說,《上下五千年》只是一本故事書,它雖然講的是歷史故事,但是並沒有體現出歷史的脈絡來。故事與故事之間是獨立的,書里沒有講故事與故事之間的聯系,也不講人物與人物之間的關聯。所以嚴格來說這不是一本歷史,但我認為這是一套不錯的入門書,因為夠簡單。

    接著我們來推薦一部歷史書《寫給兒童的中國歷史》共14本。這是台灣陳衛平寫的,新世界出版社。這套書印刷質量好,圖文並茂,雖簡單但很嚴謹,是非常不錯的兒童歷史。強烈推薦。

    讀完這兩套兒童歷史書,算是入了歷史的門了吧。接著可以讀一些字數稍微多一點的,稍微深一點的書了。這些書市面上很多。但我提醒一點,家長在選這些書的時候一定要自己選,自己先讀。你自己覺得可以給孩子讀了,再給他讀。家長自己先過濾一遍。一個是你最清楚孩子的知識結構,你對孩子的理解能力有一定的了解,不要選艱澀難懂的,一定選好看有趣的。另外一個是,現在書籍出版魚龍混雜,有些書三觀不正的,不適合孩子讀的,一定要小心分辨。

《讓你愛不釋手的極簡清朝史》

《明朝那些事兒》

《這才是宋史》

《唐朝簡史》《武則天傳》

    這些書實在多如牛毛,您自己挑吧,挑孩子喜歡的。讀多點都沒有關系的,對吧,

    祝孩子學習進步,喜歡歷史。謝謝大家。

    巨蟹駿與您共勉。

2. 如何引導孩子學歷史

一、注重知識積累,培養學習興趣
感興趣才會主動接近、思考,在歷史教學過程中,老師要通過多種形式,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也是每一個學科、每一位教師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不厭學才能更好學。
第一,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有好的、充滿懸念的開頭的歷史課,必將激發學生的探知欲,進而使他們以最佳的心理狀態進入學習。這樣一來,既能提高教學效率,又能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兩全其美。在講新課前,教師可以設計啟發性問題導入課程。如,對於「九・一八」事變這堂課,不妨以這樣的情境設計導入課程:播放歌曲《松花江上》的錄音:「家在松花江……有森林煤礦……九月十八來了日本兵……」放完這首歌曲後,老師問學生歌曲反映的內容和歷史事件,由學生回答導入「九・一八」事變這堂課。通過這種形式,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會更加積極的思考、提問和發言,課堂效率也就得到了有效提高。
第二,「讀史使人明志」,結合時事熱點培養學習興趣。如講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時,聯系2009年的圓明園十二生肖文物高價拍賣事件,以及國寶流落海外的情況,引入當時的火燒圓明園事件,讓學生明白落後就要挨打的道理,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和對歷史課的學習興趣。
第三,以歷史故事、事件、逸聞等為課堂興奮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教師要熟知歷史背景、各類文獻,這樣才能充分挖掘教材背後的故事;其次,教師要廣泛搜集教學素材,有意識地做好教學准備,如搜集影視、歌曲、文章等各類趣味素材,真正通過自己的努力讓課堂變得生動、有趣,讓學生樂於學習、願意學習。

二、以學生為中心,實現角色轉變
新課程理念告訴我們,教學過程是一個師生互動的動態過程,教師不僅是教材知識的搬運者、教參的執行者,更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促進者和合作者,要想搞好課堂教學,教師必須轉變傳統的知識傳授者的角色,以學生為中心,實現角色的轉變,讓學生學會主動學習。
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緊緊圍繞學習的內容,通過課堂討論、分組探究等形式,激發學生的擴散性學習思維,同時,可以創設多樣的歷史情境,讓學生動起來,讓歷史課活起來。如,以唱歷史歌曲回顧歷史,以參觀名勝古跡走進歷史,以演講形式點評歷史,以歷史情景劇再現歷史,以影視圖片感受歷史,以歷史知識問答鞏固歷史。如抗日戰爭單元「西安事變」一課,在其發生前後,國內外各派勢力是錯綜復雜的,各方態度也千差萬別,這是這一堂課的學習難點。對此,不妨通過電影《西安事變》中的幾個片斷加以介紹,西安張、楊兵諫扣蔣,宋美齡、端納為和平解決斡旋,何應欽兵圍西安,周恩來西安調停……通過回顧這一歷史,引導學生弄清進國內外各派勢力對西安事變的態度和目的,引導他們分組探討當時蔣介石不能殺的時代背景,並以此延伸,進行一次課堂演講或辯論,讓學生真正融入歷史、參與歷史。

三、講、練並用,採用有教無類教學理念
作為一名歷史教師,必須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基礎,並具有貫通古今的通史知識結構、熟悉中外的全球史知識結構、超出史學范圍的多學科的知識結構,這直接影響到教學的深度和廣度。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一切課堂資源,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的理念,讓學生充分掌握知識,體會中國博大精深歷史的風采。具體說來,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利用講和練的手段,實施分類教學,引導學生進入主動者、創造者角色。對於差生,教師更要有耐心,要及時引導他們自己解決問題。同時,要積極引導學生尋找適合自己的方法。如,提前預習,講與本課堂有關的故事,自己整理一課的知識要點,一個單元的知識要點,並按線索理出頭緒等。此外,還可以引導學生學會將知識分類,如將有關的人物集中在一起,將有關的事件集中起來,前後聯系,做到知識系統化,加深對歷史知識的理解,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3. 想讓孩子們多學一些歷史知識,家長應該怎麼做

想讓孩子們多學一些歷史知識,家長可以多給孩子買一些關於歷史的趣味書籍,勾起孩子對歷史的興趣。多帶孩子到一些歷史景點去參觀,給孩子講解有關景點的歷史故事。學習歷史可以讓我們以史為鑒,吸取教訓。歷史上流傳下來的很多事件都可以讓我們學習到很多為人處世的道理。我們這一代的任務,就是學好中國的歷史,再將歷史傳給下一代,歷史就這樣代代流傳下來。作為家長,要認識到傳授孩子知識並不是老師和學校的責任,也是你們的責任。學習好歷史,不僅僅是讓孩子能夠有好的學習成績,而是讓孩子能夠成為一個知禮節,懂世故的人。我們要知道,歷史對於一個國家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要吸取歷史中的精華,拋棄糟粕,做好一個歷史傳承人應盡的義務。

4. 你是如何引導自己的孩子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

文化的傳承離不開載體和環境,傳統文化離我們遠,主要因為古代建築和舊時東西越來越少,現代商業文化太過盛行,孩子們接觸傳統文化的機會和時間都不夠,造成了接觸少、認知少、理解少的現狀。讓孩子多接觸傳統文化,首先要從環境上改變,比如學校和家長多帶領孩子去博物館、古建築和聽國學講座。讓孩子對國學有個直觀的認識和印象。另外要有專業的學者對傳統文化進行繼承性發揚,形成文化學術氛圍,並且通過商業手段讓國學值錢,尊重國學人才。學校要形成國學熱的教學氛圍,多組織學術交流活動,培養孩子學國學的熱情和志向。

最後,學國學不能死學學死,要活學活用,要與時俱進,要去偽存真,這樣才能把國學學習好、發揚好。

5. 如何培養孩子對歷史的興趣

一說歷史啟蒙,可能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三子經》、《千子文》之類的。我的孩子還不到4歲,應該用什麼方式或選擇何種內容,來讓孩子有興趣去聽,去了解歷史呢?我在這里整理了相關資料,希望能幫助到您。

如何培養孩子對歷史的興趣

《三字經》、《千字文》都是傳統蒙學,對了解 傳統 文化 是很好的讀本,但在中國,由五四新文化運動,這個脈絡已斷之久矣,眼前要孤立地誦讀這種蒙學的確是一傅眾咻。

關鍵是孩子讀什麼,家長就要一齊深入才行,比方說《千字文》並不是僅僅認識了上千個字,其中 成語 、 典故 、歷史、哲思、警語非常豐富,家長要能深入淺出的以古寓今、用今判古,幫助自己也幫助孩子銜接起文化脈絡才好。當成人的文化底蘊逐漸成局,所謂的常道才會出現,信仰的系統方能建立。一個家自為俗、各自為尚、逐欲而行、毫無博大深邃信仰基礎,而僅賴法律維系的社會,是一個危險而不幸的群體,我們應當深以為惕。

原則上,好的人文讀物是不二法門,任何知識領域都必須匯歸於此,否則各類爭奇斗艷的創造、發明與岀人頭地所謂何來?盲人瞎馬,僅為一己馳騁之樂嗎?

許多成人皆有一種迷思,認為 兒童 讀物就是給兒童看的,其實你所未接觸的、未有深入了解的,或許正是自己所欠缺的。尤其是,若不懂得科學知識容或無傷於己,但不懂得人倫價值和建立信念則是無可彌補的損失。

當一位家長開始了解兒童讀物以後,他很快就能成為專業的選書人、切磋者,他會發現自己身邊的 故事 題材俯拾皆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於是首先獲益的就是自己。要謹記自身的見地,必然影響孩子的見地。

廖慶霜

我跟孩子講 歷史故事 的時候每次講完都會將發生這件事情帶來的影響和歷史意義再告訴她一遍,說影響的時候她還願意聽,一說到歷史意義的時候她就不耐煩了,總是說我知道了我知道了。其實她不懂。我想問一下讀歷史的時候有沒有必要將歷史事件的影響告訴孩子呢?比如我說國際勞動節的流血斗爭時她聽得可認真了,一說的這個事的意義就不想跟我聊了。怎麼辦?

陳衛平

不是不能說意義,而是說的方式一定要顧及她為什麼要知道這意義。如果這意義與她生活 經驗 不怎麼相關,她當然沒興趣知道。尤其是把意義說成一段抽象的道理時更是懶得理會。記得多用她懂得,而且有興趣或關心的具體事例來說明意義,如此就能奏效。

knifeandfork

陳老師您好,我兒子很喜歡歷史,想問問您:您認為讀史需要把大人的歷史觀灌輸給孩子或者說和他進行這方面的討論嗎?對於三年級的孩子,編年體或紀傳體類的史書,哪種更適合?

陳衛平

建議別用“灌輸”,而是提出您的視角和層次來與孩子一起討論,長此以往,很快就會發現有時家長便招架不住了,但這是值得恭喜的,大人難道就不該與時俱進了嗎?

三年級的孩子編年史和紀傳體都很好,主要是內容和寫法要符合其經驗。

初中 歷史 學習 方法 與解題技巧

1.難在記憶

內容繁多,難理頭緒,記不住,容易忘。

具體對策:

硬背不如巧記,貴在每日堅持,切忌考前突擊。

實用舉例:

①奇數法記年代

1911辛亥革命、1913二次革命、1915反袁斗爭和新文化運動、1917張勛復辟、1919五四運動、1921中共成立

②中外史對比法

1939--1945二戰(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國抗日戰爭

③因果推導法

市場(根本)——走私鴉片——銷煙(直接)——鴉片戰爭

④濃縮轉化法

戊戌變法——“變”(政治:君主立憲;經濟:發展資本主義)

2.難在答題

題能看懂,答案難做,容易失分。

具體對策:

“一看”,看清分值,把握得分點,做到心中有數;

“二找”,按照題意,回歸課本,找到相關知識點;

“三規范”,答題語言規范化是最容易忽略的問題。

實用舉例:

太原市中考《文綜卷·歷史部分》的三道題目解析。

①列舉:周恩來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三件事(3分)

1927:領導南昌起義;

1935:參加遵義會議,支持毛澤東正確主張;

1936:和平解決西安事變。

(敘述要簡單、准確)

②材料解析:大國崛起的共同原因?(2分)

將材料中的語句加以概括和轉化出對內改革(依據國情選擇發展道路)、對外學習借鑒他國經驗兩方面即可,不要直接摘抄。

20世紀最後30年的時代特徵?(4分)

應包含政治(總趨勢——和平與發展,國際關系特點——美蘇爭霸到多極化)、經濟(知識經濟、全球化、一體化和區域集團化)、科技(高科技為主、第三次科技革命)、思想文化(多元化)。

3.難在復習

書有幾本,題海無邊,難以入手,效率不高。

具體對策:

文明史,歷史復習的新角度;

專題化,歷史考試的總趨勢;

重基礎,體現基本能力要求;

重現實,適度結合 熱點 命題。

實用舉例:

①2007年高考的一道選擇題引發的爭議;

謚號、廟號、帝號、年號的差別——文科更注重積累。

②《大國崛起》熱映引發的出題熱;

從整體設問:共同原因、經驗、共同目標、啟示等;

從單個國家設問:如日本崛起的原因和影響(啟示);

關系:個別原因已包含了共同原因。

③文明史觀在命題中的體現和做題的要求。

農耕文明——工業文明,命題更關注影響人類文明進程的大事件,如生產工具變革、三次工業革命等。

4.歷史解題:公式化模式+ 發散思維

①原因類問題

根本原因(根源)+具體原因+直接原因(最直接的稱導火線)

內部原因(自己的)+外部原因(對方的和環境的)

主要原因+次要原因

主觀原因+客觀原因

經濟原因+政治原因+思想原因+軍事原因

如:鴉片戰爭爆發的原因,抗日戰爭爆發的原因,中國共產黨成立的原因。

②背景=原因(為什麼)+條件(有什麼)

如:開辟新航路的背景

③意義=國內意義+國際意義

如:抗日戰爭勝利的意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意義

正面影響+負面影響

對自身的影響+對他人的影響

初中歷史還有其他的記憶辦法,小憶 總結 整理的記憶辦法,希望對大家學習有所協助!

重在了解

歷史學習中要想記得多、記得牢,關鍵在於了解,由於只要真正了解了的學問才不會遺忘。上歷史課和上其他課一樣,一定要專心聽講。

有些同窗以為上課聽不聽無所謂,反正課文內容都看得懂,只需考試前去背背,同樣能夠對付,這種想法是非常錯誤的。雖然有些簡單內容能夠融會貫通,但復雜一些的內容光靠死記是不行的,有許多歷史學問必需弄明白這個學問是什麼,為什麼會是這樣,意義何在,有什麼影響等等。

所以一定要抓住歷史現象的因果關系和來龍去脈;假如上課不專心聽教師剖析解說,本人也不開動腦筋積極考慮,夢想考試前去突擊硬背,臨場時必然會井然有序或張冠李戴,有的則一籌莫展,不知所雲。

化繁為簡,化難為易

有些歷史事情和現象比擬復雜,光靠硬記是記不住的,我們可採取一些有效辦法,盡量化繁為簡,才幹熟記,主要辦法有:

(1)化簡記憶法

將復雜內容經過化簡,舍棄次要內容,記住關鍵字眼,然後拓展開去,最後到達全部記憶。例如:中國近現代史中關於中英《南京條約》內容,記起來非常復雜,但認真琢磨,這個條約內容有四條,每一條只找一個關鍵字,就可化簡為“割、賠、開、關”四個字,然後再展開。“割”即割香港島給英國;“賠”即賠款2100萬銀元;“開”即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四處通商口岸;“關”即關稅協議。這樣就能較快的到達記憶。

(2)公式記憶法

在答復一些復雜的歷史問題時,好像解數學習題一樣,能夠總結歸結出一些根本公式,然後按公式來記憶和解答。如歷史事情=時間+地點+人物+簡單過程+結果+意義。經過=准備+發作+結果。意義=作用+特性+影響。人物=姓名+時期+ 事跡 (包括思想、活動或著作)+影響。作品=作者+成書年代+內容+意義(或影響)。用這種辦法可將復雜的內容停止簡化概括,構成網路記憶。也就是抓住幾個要點作為支點,然後停止擴大,就能較快地熟記根本內容。控制這個辦法,在巧記嚴重歷史事情、歷史人物和古今中外名著方面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比擬記憶法

人類歷史遵照著一定規律向前開展,在其開展過程中,各種歷史事情或現象之間有著一定的聯絡,同時又遭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其具有各自的特性。比擬記憶法就是把兩個以上具有一定聯絡的事情或人物停止歸類比擬,找出它們之間的異同點,這樣可避免張冠李戴。比擬記憶法是歷史學習中一個重要的記憶辦法,詳細做法有以下幾種:

①把性質相同而特性不同的歷史現象停止比擬,如秦、隋相比,漢、唐之比擬等。

②把某些表現類似而性質不同的歷史現象停止比擬,分清不同性質,構成不同概念。

③把性質相同但發作在不同時期的歷史事情加以綜合比擬,辨別異同。如中國近代許多不對等條約及其對中國社會的影響等。

④中外比擬。如世界上最先進入奴隸社會的四個國度之比擬,中國與西歐進入封建社會之比擬,中國古代經濟、科技開展與西方之比擬等。

(4)列表圖示法

依據歷史事情的特性,用表格圖示方式使同類學問前後連接起來,構成一個系統,使眾多史實、紛繁內容脈絡清楚、條理明晰,收到化繁為簡效果的一種辦法。列表法最大優點是簡明、醒目,是協助記憶的一個有效辦法,特別在記憶復雜史料方面作用更明顯。如古代政治變革(變法)、嚴重戰役、科技文化成就;近代史上外國侵略者五次侵華戰爭,中國現代史上黨的兩次重要會議;世界史里的三大宗教,資產階級反動,兩次世界大戰等等。

(5)聯想法

可分為縱向聯想和橫向聯想兩種。

縱向聯想:就是抓住某一歷史學問要點,使其前後連接起來,即以某一史實為基點,既可觸及它前面發作的歷史事情,又可聯絡到後面發作的事情,從點擴展到線,便可記住有關這一歷史學問的前後內容。如講到《馬關條約》中日本割佔中國領土台灣時,我們可上溯到公元230年孫權派衛溫去夷洲(即台灣),隋煬帝三次派人去台灣,元設澎湖巡檢司,鄭勝利收復台灣,到清設台灣府,從這一系列事情中得出一個結論:台灣自古是中國領土。再扼要提一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開羅宣言》中明白規則日本必需出借侵佔的中國領土,到第二次世界大打敗利後,台灣才回歸祖國,日本侵佔中國台灣達50年之久。這樣將有關台灣的歷史學問就前後貫穿起來了。

橫向聯想法:就是把中外發作在相同時期的不同歷史事情,或不同時期的同類歷史事情聯絡起來。將中外歷史放在一同學習,這就請求我們以中國歷史為重點,將中外歷史學問聯絡起來。如講中國的甲骨文化,就把埃及的象形文字,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和歐洲的拉丁文字聯絡起來。

(6)串字法

對有並列關系的事情或人物可用串字法來記憶,行將有關內容按課文前後次第串聯起來,只記住其每一內容的第一個字即可。如王安石變法的五項內容可簡化為“青、募、農、方、保”;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四次重要的國際會議,按前後可簡化為“開、德、雅、波”。用這種簡化法可較快地記住課文內容。

(7)口訣法

經過綜合取捨,把一些零亂的內容整理成比擬劃一的押韻句式,讀起來琅琅上口,易於成誦。如:對中國近現代史中洋務運動失敗的緣由,可編成這樣的口訣:

西方列強不讓富,先進技術難傳入。

清朝內部有頑固,阻撓毀壞搞洋務。

整個運動缺中心,幾個總督和巡撫。

技術設備單純引,基本緣由在制度。

巧記人名、地名、年份

歷史學問的重要特性是需求記憶的人名、地名、年代較多,去掉這些也就不成為歷史了。學習歷史,記人名、地名、年代是不可短少的根本功,自然要下一番苦功夫,但並不是光靠融會貫通,同樣有比擬可行的歷史上一些重要人物的姓名,可抓住一些人物的特徵來增強記憶。如兩漢帝王都姓劉,兩宋的姓趙,兩晉的姓司馬。

(1)記人名

記人名可用串字法調和音法,用這兩種辦法記外國人名字尤為適用。諧音法就是將外國人的名字依照它的同音漢字去了解,使原來無意義的音節成為有意義的名詞或片語,便於記憶。有些人名無妨給它取個雅號,運用諧音法(雅號)記人名盡量要能順口、生動,避免低級和粗鄙。對歷史人物不只要記住讀音,還要書寫正確,若寫錯別字,則大功告成。如把齊桓公的“桓”寫成“恆”,把“贏政”寫成“嬴政”等等。

(2)記地名

歷史學習中常常要記許多地名,特別是古今異名和外國地名,更使同窗們感到頭痛,成為學習的攔路虎。如何記住這些地名呢?

首先,在學習有關歷史地名時,一定要藉助地圖冊來加深了解和控制天文方位,以構成正確的空間表象。如學習《中國古代對外經濟交流》一章,要記的地名較多,一定要對著書本或圖冊,弄清它的位置,才幹記住;學《隋朝大運河》,只要看著地圖冊,才幹記住一個中心(洛陽)、兩個點(東北到涿郡,東南到餘杭)、四個段(自北而南),否則就會把方向搞錯。關於中外史上有關軍事的地名更應藉助於圖冊和其中的各種標志,才幹記住。

其次,要記住地名還要認真看課本中歷史地圖下列的古今地名對照表,才不會將古今稱號相同其實並不是同一中央的地名弄錯。如南宋趙構在“應天”稱帝,課本註明“應天”是“河南商丘”;1368年朱元璋正式稱帝,樹立明朝,定都在“應天”,這里的“應天”則是在江蘇南京。兩個“應天”不是同一中央,不看課本注釋或圖冊,就誤以為是一個中央了。

(3)記年代

時間概念是歷史學問的重要組成局部,是歷史學科的特性之一。中外歷史綿亘幾千年(若從原始人群算起則有兩三百萬年),其中需求重點控制的年代也有一兩百個,牢記這些重要年代既是歷史學習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最使同窗們感到艱難的一個方面。

學習初中歷史需求記住大大小小歷史事情的年代、地點、人物.....背的東西越多,就越容易混雜!

有一門課程能夠協助學生整合、分類歸結零散的歷史學問,以有趣的記憶聯想法輕松牢記歷史人物、事情、時間,快速進步學生歷史成果!

如何培養孩子對歷史的興趣相關 文章 :

1. 關於培養興趣的教育心得:怎樣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2. 圍棋興趣如何來培養

3. 如何提升初中歷史教學的趣味性

4. 怎麼學好歷史的竅門

5. 如何培養兒童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6. 如何開始給孩子讀歷史

如何開始給孩子讀歷史

姐弟悅讀第七年加2244天

2021年5月4日星期二

陽13歲,小豬6歲

親子共讀記錄之小豬2244天

共讀時間: 睡前

共讀時長:80分鍾

共讀書目: 英文繪本克里歐出去玩,克里歐在家  小羊走獨木橋小豬打電話一棵橡樹的兩百年夜遊中國歷史

陽:讀潤之先生傳

睡前還聊天

下雨天,適合讀書的日子,小豬因為出去旅遊累壞了,這一天都是在家看書,做做手工,媽媽讀讀書,晚上八點半就睡了。

想想我是多麼的幸運,可以因為孩子重讀了歷史。都說孩子是來幫助父母成長的,我越發感覺是這樣的,比如我希望孩子天文地理什麼的都懂一點,了解一點,於是開始給他們准備讀歷史的旅程,從元謀人讀到雍正帝,我發現自己是如此的無知呢,就拿這一天的讀歷史來說吧,我還以為康熙下來就是乾隆了呢,陽說,你不知道這中間還有一個雍正嗎?我說我不知道的,小豬說,你不會去看歷史長河圖嗎?圖上都有說的啊。

好吧,你們都比媽媽厲害的,媽媽不懂呢,還好,你們又教會媽媽了。

有個姐妹問我,她也想開始給孩子讀歷史了,我說這個嘛,可以的。就像我們也要了解父母的出生地,父母的成長過程一樣,了解自己國家的歷史也是必須的。

在學校,要到初中之後才開始讀歷史, 那麼我們的孩子呢?什麼時候可以開始讀歷史?如何激發孩子對中國歷史的興趣呢?

我又是怎麼做的呢?從一張歷史長河圖開始好了,先買一張歷史長河圖在家掛起來好了,告訴孩子,你的幾歲,中國幾歲,一個個朝代的更替,是數千年,這千年到底發生過什麼?想了解嗎?

如果想了解,我們就可以開始了。

歷史長河圖可以讓孩子清楚地知道,我們的幾歲放在歷史的長河中,連一毫米都夠不上,這有點神奇吧,覺得自己活了多少年,在歷史面前我們只是一粒沙子這么小,可是我們卻可以通過歷史書回到過去,了解過去。

有了長河圖的指引,我們就開始讀史了,台灣步印的寫給兒童的中國歷史書是我在南師大一個好姐妹,文學院的一個教授推薦給我和孩子讀的,她說這套書很好,於是我們開始了讀史之旅行。

一共14本,我們一起讀到了第12本,還有一個章節也准備讀完了。讀史有什麼好處?

讀史的時候,我們都在餐桌邊上讀的,最大的感受就是我們在歷史的長河中看到有史以來,我們現在過的生活是最好的,吃得好,穿得暖,有學上,無戰爭。

對讀史的好處,就這么多嗎?還有好多好多,我不再述說了。大家開始讀下去之後會有更多的體會。

還有隻要我們對讀書的熱情不減,孩子也會跟著媽媽一起愛上讀書,不管是讀什麼書。

我和孩子讀史快一年了,也還沒讀完14本書,但沒關系,五千多年的歷史,我們慢慢讀,讀的過程中,我們有時一次就只讀到半頁,因為有些點,我還得網路一下,視頻一下,增加這個點的長度與寬度,還有深度,所以讀的進度並不快,有時我們對上面的問題還要討論上半天,總之都還在讀著,一直讀著。

估計還有一個月左右可以讀完,我們是否還要重讀呢?或者讀下一套書,世界歷史。這都是可以有的。

讀得多了,就不會局限於自己的小小世界,小小憂傷, 因為我們這個小小世界,小小憂傷根本不算什麼,別人比我們更壞的事情都過去了,我們又有什麼過不去的?

陽說,學校教的歷史,只是讓人知道有過一些什麼事,而媽媽用的歷史書,講的歷史課則增加了長度,寬度,深度,有血有肉,很豐富,尤其是討論部分,連小豬也一起參與討論,感覺很不錯。

是的呢,媽媽也感覺挺好呢。

與台灣出版的這套書不一樣的還有《半小時中國漫畫史》《歷史是一群貓》這兩套都是可以讓孩子自己看的,小豬五歲半開始和媽媽,還有姐姐一起讀歷史的,有些經典和歷史脈絡記得比媽媽和姐姐還要清楚,因為他在媽媽不讀書之外,還經常自己去看漫畫史和長河圖,二混子的漫畫史也做得很棒的,很適合讓孩子自己看的。

好了,就分享這些了,我們還會繼續親子共讀,陽和小豬相差7歲,一個已經上初中,一個還在學前班,交流無障礙,依然可以一起聽媽媽讀書,和媽媽還有姐姐討論各類問題,發表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因為書真的好好看哦。

7. 想要給5-10歲的孩子講歷史,應該怎麼做呢

給孩子看的歷史讀物,一定要語言非常流利,故事非常生動,同時在史詩中論斷。都體現出了這一特徵。 當然,向青少年講述歷史必須注意區分年齡和文化程度。小學生講點,作為故事點的中學生要通過講線,把這幾點聯系起來,搞清楚來龍去脈,讓大學生看到事物的聯系、事物的比較、事物的真正本質在陳衛平看來,要給孩子寫歷史,必須先找歷史故事。 中國歷史悠久,幅員遼闊,所以選擇目標讀者年齡段可以接受的典型人物和事件。孩子注意力不夠集中,為了引起足夠的興趣,需要採用編劇的手法。 由此可見,以同齡孩子的視角進入歷史現場,回到歷史現場。

小時候看到歷史風雲,是為了振奮自己,了解世界和人心。當然,從小就看了很多歷史書,聽了很多歷史故事,但對於如何將這些養分轉化為面向少年兒童的普及讀物,司馬遷是漢武帝時期的,他怎麼知道劉邦偷偷對張良說了什麼? 如果沒有以前的歷史記錄,就完全不知道。 他是合理推斷的敘。 給孩子寫歷史,做一個合適的編劇,可以很快把孩子吸引到歷史現場。

閱讀全文

與如何陪孩子看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4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2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