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雞足山有多少年歷史

雞足山有多少年歷史

發布時間:2023-04-07 15:18:09

『壹』 雞足山的簡介

雞足山位於大理白族自治州東部賓川縣境內,地處金沙江乾熱河谷流域,氣候炎熱乾燥,少雨乾旱,具有典型的亞熱帶風光。溫度季節為「冬短夏長,春秋相當」,四季均可旅遊。
雞足山氣勢磅礴, 方圓百里,最高峰為天柱峰,海拔3240米,登臨其山,可東觀日出,南瞰浮雲,西望蒼山、洱海,北眺玉龍雪山,人稱「絕頂四觀」。山上松林茂密,修竹叢生,蜀漢時始建小庵,唐代擴建,興盛於明清。有大小寺宇百餘座,著名的是明代增建的悉檀寺、石鍾寺、昆明金殿搬遷到此改稱金頂寺。後來多數寺宇被毀,現僅存清代的祝聖寺、金頂寺大門和楞嚴塔。山間雲霧縹緲,溪水琮琮,為中國佛教名山之一。
雞足山頂海拔3320米,賓川壩子海拔1440米,相對高差約1900米,氣候立體多樣,植被多為亞熱帶、溫帶常知神綠針、闊葉林和灌叢林。春夏季登山旅遊,植物生長茂盛,繁花似錦。每當一場山雨過後,空氣格外清新。山中雲霧繚繞,氣象萬千,不是仙境勝似仙境。秋冬旅遊紅葉滿山,蒼松挺拔,鄭猛悄另有一番景緻。
在祖國的西南邊陲,在茫茫雲嶺高原之顛,在紅土藍天間悠悠飄盪的白雲之外,矗立著一座伴日月喊渣、擎青天的巍峨清峰。他就是響譽南亞、東南亞的自古與五台、峨眉、普陀、九華山齊名的佛教聖地,中國五大佛教名山之一雲南雞足山。
雞足山雄峙於雲貴高原滇西北大理白族自治州賓川縣境內,距古城大理86公里,距昆明410公里,最高峰天柱峰3248米。總面積2822公頃,因山勢前列三峰,後拖一嶺,儼然雞足而得名。全山有奇山40,險峰13,岩壁34,幽洞45,溪泉100餘;有高等植物80多科500餘種;有莽莽原始森林、名木古樹、奇花異草;有珍禽異獸數十種。古人用一鳥、二茶、三龍、四觀、五杉、六珍、七獸、八景來概括雞足山的自然美景。
像一位進入永恆寂靜的覺悟者,雞足山跌跏坐在賓川境內西北,雞足山蒼崖萬仞,猿踞猱攀,翠微千里,高峻險拔,廣闊無際。如前人所繪「山勢壯高,高插雲漢;古木參天,綠蔭生寒;幽谷陰沉、深不見底;壁峭懸崖,望之股慄;瀑布飛濺,白聯懸空;萬壑松濤,狂風突起。登天柱峰睹佛光,使人入虹雲仙境;站華首門聽晴雷,震聲只隔半溪雲」。是造化鍾靈秀毓之地,令人震驚,令人留戀。
明代,為我國地理學就做出巨大貢獻的地理學家、旅行家、文學家徐霞客曾兩上雞足山,並編撰第一部《雞足山志》。他登臨天柱峰絕頂,東觀日出,西望蒼洱,南睹祥雲,北眺玉龍,不禁驚呼:「東日、西海、南雲、北雪、四之中,海內得其一,已為奇絕,而天柱峰一頂一萃天下之四觀,此不特首雞山,實首海內矣!」
雞足山是佛教禪宗的發源地,兩千多年前釋迦牟尼大弟子飲光迦葉衣入定雞足山華首門,奠定了它在佛教界的崇高地位。元、明兩代,形成了一迦葉殿為主的8大寺71叢林。鼎盛時期發展到36寺72庵,常駐僧尼達數千人的宏大規模。雞足山歷代高僧輩出,唐代的明智、護月,宋代的慈濟,元代的源空、普通、本源,明代的周理、徹庸、釋禪、擔當、大錯、中鋒,清末民初的虛雲等都是聲聞九州的大德高僧。雞足山千百年的歷史積淀了無窮的文化內涵,明神宗頒藏經到山,賜紫衣圓頂;光緒、慈禧敕封護國祝聖禪寺,賜鑾駕、紫衣、玉印等珍貴文物。 吳道子的《瘦馬》;李霞的《十八羅漢過江圖》;徐霞客的《雞足山志》;屈爾泰的《墨龍》;徐悲鴻的《雞·竹·山》、《奔馬》;楊升庵、李元陽、李贄、董齊昌、孫中山、梁啟超、袁嘉穀、趙藩、趙朴初等留下的大量詩文畫卷,都是我國寶貴的文化遺產。 雞足山素以雄、險、奇、秀、幽著稱,以天開佛國、靈山佛都聞名,徐霞客勝贊器觀盡收今古勝,實首海內矣!,徐悲鴻賦詩靈鷲一片荒涼土,豈比蒼蒼雞足山。作為旅遊勝地、佛教聖地靈岳重輝的雞足山正飲光儼然,企盼並歡迎您靈山一會!

『貳』 雞足山有多長的歷史

相傳佛祖釋迦牟尼的大弟子飲光迦葉僧,抱金襤袈裟,攜舍利佛牙入定雞足山。主峰南側有天然巨型石門,相傳即是迦葉守衣入定處。前面有密檐方塔兩座,名飲光雙塔,高4米,是明萬曆年間建造的,現保存完好。雞足山的風景,可與峨嵋褲弊、九華、五台、雁盪山相媲美,古人用「四觀八景」盛胡姿族稱。雞足山不僅風光優美,而且是滇西著名的的佛教聖地,山上已修建了索道,方便遊客游覽。

雞足山位於賓川縣境內,冊散因山勢形如雞足,故名雞足山。雞足山是一處著名佛教聖地,相傳是釋迦牟尼座下大弟子迦葉的道場。蒼山積雪、洱海回嵐、飛瀑穿雲、華首晴雷、塔院秋月、天柱佛光、萬壑松濤、重岩返照為雞山八景。

景區內目前最主要的古跡是祝聖寺、華嚴寺、慧燈庵、金頂寺和棱嚴塔,可沿景區路線一一遊玩。

每年正月初一到十五期間是雞足山朝山節,往來香客絡繹不絕,非常熱鬧。

『叄』 大伽葉所如定的山叫「雞足山」嗎此山在那

是在我的家鄉雲南大理賓川。
介紹如下:東南亞著名佛教聖地,中國漢傳藏傳佛教交匯地和世界佛教禪宗發源地宴閉,素有「雞足奇秀甲天下」、「靈山佛都、旅遊勝地」、「天開佛國」、「華夏第一佛山」等美譽,以「四觀八景」的奇風異彩名冠於世,被國務院列為全國四十四個風景名勝區之一。

雞足山雄踞於雲貴高原滇西北賓川縣境內西北隅,西與大理、洱源毗鄰,北與鶴慶相連,因其山勢頂聳西北,尾迤東南,前列三支,後伸一嶺,形似雞足而得名。
雞足山,古稱青巔山、九曲山、蓮花峰。遠古時期,有迦葉開山「抱金襤袈裟,攜舍利佛牙,入定雞足山,辟華首門為華化道場」的傳說,唐玄奘《大唐西域記》中有「乃往雞足山」的記載。全山由火熔岩地貌構成,最高峰天柱峰海拔3248米,地跨一市(大理)三縣(賓川、洱源、鶴慶),面積2822公頃,古有「九千丈故壘,四百里輿圖」之說。
雞足山是以自然景觀和佛教特色融為一體的佛教風景名勝區,以一鳥(念佛鳥和燒香雀)、二茶(獅子頭、通片草茶花)、三龍(龍棕、龍竹、龍爪杜鵑)、四觀(東日、西海、南雲、北雪)、五杉(冷杉、油杉、柳杉、紅豆杉、杉木)、六珍(香筍、冷菌、板栗、岩參、香菌、銀耳)、七獸(猴子、岩羊、獐子、豹、熊、野豬、鹿)、八景(天柱佛光、華首晴雷、蒼山積晌搜裂雪、洱海回嵐、飛瀑穿雲、萬壑松濤、重崖返照、塔院秋月),杜鵑長廊、古洞別天、雲南古茶、楞嚴倒影四景,景緻十則(絕頂四觀、華首重門、羅漢絕壁、太子玄關、獅林靈泉、浮屠綰勝、放光瑞影、瀑布騰空、古洞別天、傳衣古松),勝概八景(玉龍吹霰、綠天四翳、塔凝空月、地隱晴雷、遙峰雪燦、岩日流丹、雲海晴光、洞悶靈奇)和幽勝八景(珠簾串月、黎明涌日、梵接天風、霧篆世霖、古岸椿盤、河舒青眼、天池倒影、倉湖漁火)等眾多景觀景點,令古今海內外人士嘆為觀止。
雞足山擁有四十座奇山,十三座險峰,三十四座崖壁,四十五個幽洞,百餘處泉潭,或崔嵬雄渾,或峻峭秀麗,或雲樹交輝,布局錯落有致 ,奇峰突起,更有星羅漏巧棋布的佛教名剎遍於林海,雄偉壯觀。
雞足山不僅是佛教聖地,還是自然景觀勝地。游過雞足山的人都認為,游雞足山不僅可以領略千岩競秀、古木參天、百澗爭鳴的自然情韻,而且可以悟感「十里松風香霧迷」和「天開佛國雲為護」的靈光聖跡神韻。特別是登上海拔3248米的天柱峰放目縱覽,但見山中奇峰匯聚,危岩千仞,石狀鬼斧。東日在東方地平線上簇簇擁擁,景緻萬千;西海在玉洱銀蒼環抱中,熠熠生輝,宛若鑲嵌於大自然中的一粒珍珠;南雲在「彩雲南現」孤標傲世之中,或似鵝毛,游弋在峰巒林壑,或如魚鱗,閃現在百里之間;北雪在臨巔之北玉龍雪山,雪貫四時,瑩潔如玉,相距百里,似近在咫尺……大自然的美在這里匯聚,在這里升華;大自然的美賦予了它超凡脫俗的品質,塑造出了它玄妙絕倫的氣概。明代徐霞客贊曰「日海雲雪四觀,海內得其一,已為奇絕,而況乎全備者耶?此不特首雞足山,實首海內矣」。
自然地理
雞足山,位於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賓川縣西北隅,北緯25°56'~26°00'和東經100°20'~100°25'之間,最高海拔天柱峰金頂寺3248米,最低海拔沙址河1780米,相對高差1468米,距縣城30公里。西與大理、洱源毗鄰,北與鶴慶相連。東西長7公里,南北寬6公里,總面積2822公頃。西望蒼山洱海,北瞰金沙江,山勢頂聳西北,尾掉東南,前列三支,後拖一足,宛然雞足之形而得名。
雞足山地處橫斷山脈塊斷帶頭邊緣,屬剝蝕中山地貌,被三條較大型的斷裂所切割,構成了雞足山危崖陡壁、石洞、石門和層復一層的山巒疊嶂,石狀奇絕的特色。自華首門、羅漢壁、天池山、九重崖到文筆山,有長達5公里、高500米秀麗壯觀的構造斷塊山中高山地貌景觀。在這「芙蓉萬仞削中天,摶皖乾坤面面懸」的峭壁上,怪石崢嶸,台危洞幽,藤蘿披拂,形成與寺院建築融為一體的無限風光。斷裂形成的山間凹陷地帶,悉檀溪縱貫其中,沿溪兩岸的尊勝塔院、悉檀寺、祝聖寺、石鍾寺、大覺寺、寂光寺等大型寺院建築群,以及無數的庵、閣、亭、樓、堂等自下而上,象佛線穿珠,一直延伸至天柱峰腳的慧燈庵,古剎深處,被未開發的原始森林所包圍。
雞足山屬火成岩,有"石作袈裟玉裂紋"的"袈裟石"和"石鍾"的佳話流傳。縱橫交錯的節理和斷裂,構成裂隙水良好的通道,形成曹溪水、八功德水等大大小小的山泉"萬馬歸槽",造就高數十丈,穿雲而過的玉龍飛瀑景觀。在縱橫交錯的溪水泉畔,有九蓮寺、觀瀑亭、傳衣寺、八角庵、巨壑崖、華嚴寺、放光寺等寺院建築群,山、水、林、寺,構成了幽深秀美的景觀。
氣候植被
氣候: 雞足山屬季風高原氣候,具有干濕季明顯的特點,乾季(11月~4月)氣候特徵為水氣小,濕度小,雲量少,晴天多,光照充足,氣溫晝高夜低,日溫差大,氣候乾暖。濕季(5月~10月)氣候特徵為水氣充沛,降雨多,多雲,光照較短,晝夜溫差小,氣候溫暖濕潤。冬季有時受北方寒潮侵襲,天氣驟然轉冷,出現降雪,別有景色。
雞足山垂直高差較大,呈立體氣候。以沙址河為起點至金頂寺,可分為三個垂直氣候帶:1、乾熱河谷氣候帶(海拔1780~1900米),屬南亞熱帶氣候;2、溫暖濕潤山地氣候帶(海拔1900~2800米),四季如春,干溫季分明,年均氣溫13℃,屬中亞熱帶和亞熱帶氣候;3、溫涼潮濕的亞高山氣候帶(海拔2800~3248米),全年無夏,冬季寒冷,終年雲霧繚繞,氣候潮濕。
雞足山的氣候特徵,為植物區系的演化和發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條件。自然植被的完整,肥沃的土壤,造就了植物共繁共榮的景觀。據初步統計,高等植物80多科,500餘種,特種植物和葯用植物100餘種。低等植物中有較高經濟價值的雞足山冷菌、香菌、雞樅、板栗、香筍、木耳等。優越的自然條件又為眾多的禽獸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禽獸種類達數百種。山中保留著原始的亞熱帶常綠闊葉森林,覆蓋率達85%。
植被: 雞足山植被呈垂直分布,海拔1800~2300米,為亞熱帶山地常綠針葉林,以生態特殊的扭曲雲南松為主,形成雞足山八景之一的「萬壑松濤」,山風起處,翻騰怒吼。海拔2300米以上為亞熱帶山地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有栲、櫟、楠、楸、楊等種類,大多拔地而起,直沖霄漢,翠蓋如雲,雄渾蒼勁。海拔2400米以上為亞熱帶山地,丘陵竹林,多在寺院周圍,是著名特產「香筍竹」產區。海拔2700米以上為元江栲林,是滇高原特有的植被類型,也是山中常綠闊葉林的主要組成部分。部分地方還有小片原始森林,最大樹齡600年,平均樹齡在300年以上。再上為亞熱帶、亞高山帶綠闊葉林蒼山冷杉。海拔3248米的金頂寺,山脊上以矮高山櫟灌叢為主,有紅棕杜鵑、雲南杜鵑、露珠杜鵑、絨毛葉黃花木、鮮黃小櫱、山桂花、峨眉薔薇等。
宗教
國內佛教界認為,雞足山是佛教禪宗的發源地,兩千多年前釋迦牟尼大弟子飲光迦葉衣入定雞足山華首門,奠定了它在佛教界的崇高地位(註:迦葉入定還有一種說法是在印度,在印度也有雞足山)
元、明兩代,形成了以迦葉殿為主的8大寺71叢林。鼎盛時期發展到36寺72庵,常駐僧尼達數千人的宏大規模。雞足山歷代高僧輩出,唐代的明智、護月,宋代的慈濟,元代的源空、普通、本源,明代的周理、徹庸、釋禪、擔當、大錯、中鋒,清末民初的虛雲等都是聲聞九州的大德高僧。雞足山千百年的歷史積淀了無窮的文化內涵,明神宗頒藏經到山,賜紫衣圓頂;光緒、慈禧敕封"護國祝聖禪寺",賜鑾駕、紫衣、玉印等珍貴文物。 吳道子的《瘦馬》;李霞的《十八羅漢過江圖》;徐霞客的《雞足山志》;屈爾泰的《墨龍》;徐悲鴻的《雞·竹·山》、《奔馬》;楊升庵、李元陽、李贄、董其昌、孫中山、梁啟超、袁嘉穀、趙藩、趙朴初等留下的大量詩文畫卷,都是我國寶貴的文化遺產。 雞足山素以雄、險、奇、秀、幽著稱,以"天開佛國"、"靈山佛都"聞名,徐霞客勝贊"器觀盡收今古勝","實首海內矣!",徐悲鴻賦詩"靈鷲一片荒涼土,豈比蒼蒼雞足山"。
雞足山為世尊座下迦葉尊者的道場,與浙江阿育王山(阿難尊者道場)及「金五台(文殊菩薩道場)、銀峨眉(普賢菩薩道場)、銅普陀(觀世音菩薩道場)、鐵九華(地藏王菩薩道場)」並為「六大佛教名山」。
雞足山在佛教史上是一個重要分界點,即,以雞足山為原點,三分東亞大陸,左為藏傳密教,右為漢傳大乘顯教,下為南傳小乘上座部。宗派分界,交會於此,多元文化,融合於斯。雞足山也由是成為世界級的佛教聖地。

『肆』 雞足山的歷史沿革

相傳佛祖釋迦牟尼的大弟子飲光迦葉僧,抱金襤袈裟,攜舍利佛牙入定雞足山。主峰南側有天然巨型石門,相傳即是迦葉守衣入定處。前面有密檐肆物方塔兩座,名飲光雙塔,高4米,是明萬曆年間建造的,現保存完好。唐朝時,這里梵剎林立,靜室遍布。元明時期,山上建成以寂光寺為主的8寺71叢林。清代光緒年間,雞足山更發展成以祝聖寺為中心的36寺72庵共108座寺院的宏大建築規模,僧尼多達二三千人。
雞足山的風景,可與峨嵋、九華、五台、雁盪山相媲美,古人用「四觀八景」盛稱。雞足山不僅風光優美,而且是滇西著名的的佛教聖地,山上已修建了索道,方便遊客游覽。 據考,蜀漢時佛教已傳入這里,建有小庵。唐代,玄奘《大唐西域記》載:「迦葉承旨主 持正法,結集既已,至第二十年,厭世無常,將入寂滅,乃往雞足山。」迦葉是釋迦牟尼 十大 弟子之一,最後入滅於雞足山。又相傳,迦葉至雞足山後,進入禪定,奉持如來附囑之金衤闌衣,以待彌勒出世而授之。顯然迦葉入 定的雞足山是在印度境內的摩揭陀國,中國之雞足山由僧人附會、仿造而來,同時也作為迦葉道場載入中國釋史。至明代,山上僧尼雲集,佛事最為鼎盛。「琳宮紺宇 不知數,浮圖寶剎凌蒼蒼。」據統計,有「大者七十二所塔院」飢瞎,且「規天矩地,制度虛敞 」、「院宇壯麗」。另外還有許多「靜室精舍」。至清代,這里還有寺36所,庵72所,盛時 常住僧尼5000人以上。翻開有關志書,可見這里歷史上幾乎無山不寺。
佛教在雞足山的發展,其一可能與南方的開發有關。南宋政治中心南移,雞足山漸為更多的人所知,至明代這里就更加著名了。其二,許多僧人奔迦葉道場而來。其三,這里的自然環境幽偏僻而美,適宜靜修。其四,這里是漢地佛教、藏傳佛教和雲南上座部佛教薈萃之所 。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造就了這里佛教文化的興盛。歷代在此活動的高僧很多,惜無詳細的記載。知名者有唐代的明智、護日,宋代的慈濟,元代的源空、普通、本源,明代的法天、大錯,清以後的虛雲、自性等。許多僧人遠道而來在此結茅修行,於是在這些高僧大德修行處,一座座寺廟建立起來。雞足山是僧人嚮往的一塊凈地,明代僧人靜聞的事跡具有一定的典型意義。據馮志《仙釋傳》,靜聞原為江蘇迎福寺蓮舟法師的法嗣,他禪誦達二十年,剌血寫成《法華經》,發願將此經供於雞足山。崇禎九年(1636),他同徐霞客結伴西遊至湘江,不幸遇盜墮水,但將寫經舉在頭頂,獨不遺失。後創病死於途中。臨終前囑徐霞客將其骨灰帶至雞足山埋葬,以了其生前未了之願。徐霞客帶著靜聞的骨灰和血寫的經書,輾轉數千里來到雞足山 ,將其經供之於悉檀寺,並在山上為之建塔埋骨。徐霞客吟詩《哭靜聞禪侶》六首以悼念。其中雲:
曉共雲關暮共龕, 梵音燈影對偏安。
禪銷白骨空餘夢, 瘦比黃花不耐寒。
西望有山生死共, 東瞻無侶去來難。
故鄉只道登臨少, 魂斷天涯只獨看。 雞足山歷史上留有著名的寺院很多,這里只就其中一些資料較豐富者作簡單的列舉。
迦葉殿,又名金衤闌寺,位於插屏峰麓絕 頂懸岩之畔,創始年代不詳,奉迦葉為尊者,據傳唐天寶時,刻迦葉像於此,後屢遭焚毀。殿中藏有書板經數十函。寺古有銅塔,後毀。所倚插屏峰,壁立千仞,其東羅漢壁也是懸崖萬仞。
放光寺,位於絕頂下山壑中,明代嘉靖年間無窮禪師創建。寺南向,後倚絕壁,前臨盤 壑 。由此上眺華首門,則見一削萬仞,雄奇無比。寺門下有石金剛二座,雕刻甚精,翊翊如生,寺內巨石上還建有小亭。萬曆年間,寺曾毀而復興。李元陽有碑,「范銅而鐫之」。其後建有毗盧閣,藏經一部。
石鍾寺,位於仙鶴峰下,寺創於唐代,明朝永樂正統間,敕賜大少林寺,康熙年間重修。 此處風景優美,寺東南方有茶房瀑布,北有小龍潭,東有大龍潭。「閣之左有澄潭,上懸岩 石,扣之如鍾鳴,故名」。還有一說,因寺樓下掘出鍾形石而名,這些都已無確鑿證據可考,系傳說。
悉檀寺,位於滿月峰,明代萬曆年間僧本無與麗江土府建。天啟年間,請得嘉興本藏經 一部。明代寺中還設有浴池,「池以磚秋瓦,長丈五,闊八尺,湯深四尺,灶從隔壁釜中,競日乃溫」,徐霞客曾在此沐浴。
寂光寺,倚旃檀嶺,明代嘉靖年間定堂禪師創建,處萬松林中裂肢液。
華嚴寺,在雞足山中峰,背倚熊羆崗,面向九重岩,明代嘉靖年間月堂禪師創建。
尊勝塔院,位於文筆山前、悉檀寺東,明代崇禎年間麗江府與僧道源建。塔高六丈六尺, 四周有禪房40餘間。院內還有巨鍾一口,清代順治年間鑄就,重約2000餘斤,「晨夕鍾聲, 響震山谷」。山後有靜聞和尚骨塔。
大士閣,位於象頭山前,明代創建。傳說有敵襲大理,見一老婦人背巨石而行,十分驚愕 ,上前打問,老婦人說,我老且病,不能背重的了。敵人見狀,驚懼而退。當地人認為這位老婦人是觀音化身,非常感激他退敵之恩,故就石建閣。其前有坊有樓,登上陡峭的台階, 可見主建築大士閣,上供大士像。左右各有樓。大士閣又名三摩寺。
其他如聖峰寺、龍華寺、大覺寺、幻住庵、那蘭陀寺、西竺寺、會燈寺、傳衣寺、大鍋寺 、銅瓦殿等均為著名寺院。
雞足山佛教在清朝後期曾一度衰落,寺廟僅餘十餘座,且已破敗。雞足山佛教在近代的復 興,當首推虛雲法師之功。虛雲法師,俗姓肖,初名古岩,字德清,別號幻游,原籍湖南湘鄉,生於福建泉州。幼習儒學。清光緒八年(1882年)在福州鼓山湧泉寺剃度出家,後雲游天下參學訪道。曾謁五台山、峨嵋山、天台山、九華山佛教四大名山。曾到終南山,並准備在 那裡結茅修行。還長途跋涉至西藏拉薩,參拜布達拉宮。他的足跡遠至東南亞的緬甸、錫蘭、泰國、檳榔嶼等地。每到一地,他都同當地高僧大德研習經典,切磋學問,影響漸大。虛雲法師對雞足山情有獨鍾,數登是山。1903年,他再上雞足山時,決定重興迎祥寺。1904年 ,將在泰國募得的佛教文物及捐款帶回雞足山。1906年,他爭取到清政府的支持,慈禧太後當時撥巨款在迎祥寺舊址上重建新寺,光緒皇帝賜新寺名為「護國祝聖禪寺」,封虛雲為「佛慈洪法大師」稱號,並賜以紫衣、玉 印、金缽等物,頒賜《龍藏》一部。從此,雞足山以祝聖寺為中心,形成龐大的寺廟群,佛教在此再度興盛。
保存至今的寺院主要有祝聖寺、金頂寺、華嚴寺、慧燈寺等。
祝聖寺,原名迎祥寺,創建於明代,位於缽盂峰下,處全山中心位置。經虛雲法師努力,歷十餘年修成。寺內最主要的建築是宏偉的大雄寶殿,正中供奉如來佛,兩旁為五百羅漢,全貼有金泊,望之光彩奪目。其他建築有天王殿、藏經樓、藏珍樓、鍾樓、鼓樓、禪堂、僧舍等。藏經樓藏經四十一函,舊刻藏經三十七函。藏珍樓藏有紫衣、缽具、錫杖、如意、緬玉卧佛 、碧玉觀音、名人字畫等。寺內還有一青銅巨鼎,重3000餘斤,豎立在月台上。寺內有池塘 、石橋、八角亭。天王殿前兩株雲杉,高達三、四十米,挺拔蓊鬱,風景十分幽美。
金頂寺,位於天柱山峰上,為雞足山最高寺廟。明代弘治年間建庵,後人建普光殿、天 長閣(一曰方長閣)、觀風閣、善雨亭,殿亭四周,築城環之,城四面架樓為門:南雲觀、北 雪觀、東日觀、西海觀。崇禎年間黔國公沐天波移中和山銅殿至此。康熙三十年(1691),殿 閣俱焚 毀,只留銅殿獨存。次年總督范公、提督諾公及姚安土官與僧人重建。頭山門彌勒殿,二門 護法殿,院內有銅殿,中奉迦葉尊者,最後為佛殿,兩廂為僧人寮房。寺內原有光明塔一座,1929 (一說1927)年重修,易名為楞嚴塔,塔高41米,加之高聳於海拔3220米的金頂上,更為壯 觀。如登塔遠望,可將四方美景盡收眼底,向東可觀日出,向西可觀蒼山洱海,向南可觀雲海,向北可觀玉龍雪山。建國後屢有修葺,金頂寺更為壯美。
其它寺院也各分布於深山幽谷之中,景色宜人。每年春節前後,香客遊人如織。這里同東南亞佛教聯系較密切,開香寺還建有緬塔。由於宗派等原因,形成這樣的格局:華嚴寺接待南京朝山的和尚,睡佛寺是西藏喇嘛朝拜的必到之處。據說每到雞年,西藏喇嘛要馱經文、佛像到雞足山朝拜。雞足山成為佛教文化薈萃和交流之地。

『伍』 陝州雞足山

        自從1960年下半年,陝縣南關上了水,(水位338.5米)已到城內北街,雞足山遂孤立水中,復成水庫中小島,至今已二十六年。

        雞足山原名虢山,周安王3年(公元前339年)虢山突然崩塌,壅塞河道,黃河水倒流十餘里,虢山從此消失。不知什麼時候,當地人發現一個土丘,認為是虢山之餘,仍稱為山,叫雞足山或金雞山。該山位於老城西南、東西長二里多,南北寬不足一里,東頭高出水面約37米,西頭高出水面13米,山雖不高,民間有關傳說卻不少。如迎祥觀住著一位脫塵撥俗首跡的神秘人物河上公,鐵拐李在摩岩洞修道成仙。據歷史記載,西漢文帝劉恆,曾上山拜訪河上公。看來河上公似有其人。文帝上山則確有其事。迎祥觀1929年(民國十八年)毀於兵亂,1935年(民國二十四年)打包廠投產後由經理高長利,祥泰煙公司經理王祥生、五州旅館東子乾,渠道轉運公司賈燮生等人捐資在迎祥觀原址上修建了一座呂祖廟。我那時在華通公司當店員,從施工到建成我經常去看。但當時只知呂祖廟,不知迎祥觀。抗戰初期周定申在呂祖廟辦過私學,人民浴池工人何永昌在那裡上過學。雞足山西邊有文帝訪賢處」石碑一塊,高約1.5米,1955年我在陝縣工商所時去雞足山勞動,此碑尚完好。文帝訪賢,訪何人?是否與訪河上公一回事,尚待查考。

      雞足山又名漢文台,因漢文帝上山而得名。清代有一位南宮先生在漢文台」執教鞭,陝州人張鷲生在那裡讀書成名,三十年後回到故地,南宮先生已捐館,山童白發,翠柏生鱗,不勝傷感,乃賦「秋日登漢文台」詩一首,「浮沉世事走車輪,一別高台三十春。冉冉山童生鶴發,菁菁翠柏長龍鱗。黃河渡浪仍今日,白社宗盟是故人(先生已捐館)。崔曙題詩饒逸興,臨風吟罷獨創神。」雞足山西邊是太陽渡(俗稱上河頭),山者蠢並前是老街(通奏街),太陽渡為通往山西渡口,黃河船連貨物集中在太陽渡,有幾家行店代辦理分運手續。通奏街雖是西北幾省通道,但商業微不足道,不如太陽渡熱鬧。

        二十年代初,火車即將通到陝州的時候,沉寂的雞足山周圍,突然大興土木建設起來了,山北新建市場,那裡是南關新街後通往太陽渡的大路,市場有舞台,說書棚,游藝場、飯館茶社、浴池、南貨醬園,百雜貨及菜市還有大型妓院平康里等。市場南邊有五層梯田式的居民區。每層各有土窯幾十孔,住小商販、小手工檔坦業者及家屬。當時人稱為「五層樓」。西街還有各行業建築,向西延伸,幾乎與太陽渡接連。太陽渡市面也有顯著的改變,行店戶數增加,客商雲集,貨運頻繁,商業振興,市場不大,但很活躍。通奏街大大興旺,洋式門面崛起,商店林立,行人擁擠,以耀武大旅館為首的旅館業就有十來家,人們呼通奏街為洋街。三十年代初,雞足山上建立陝州棉毛機器打包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打包廠),佔地百餘畝,職工三幹人,揀花房數百間,機聲扎扎,煙囪入雲。南有楊慶亭私人的慶記花圓山青水秀,萬紫千紅,遊人絡繹不絕,山北的呂祖廟里善男信女紛紛踏來朝拜,通奏街己與二馬路繁華區連成一片,雞足山周圍可謂盛級一時。

      七七事變後,困難日深,侵佔山西的日寇,隔河炮轟陝州,一天數千發,還有飛機狂轟澄炸,炮彈紛落,血肉橫飛,茅舍為墟,鐵路橋梁和打包廠均毀,生命財產之損失慘重。

        1957年三門峽建市,陝州城關劃為水庫區,1958年開始搬遷,1960年下半年南關上水,水到城內北街,城關一片汪洋,成為三門峽水庫了。水位有漲有落,水落時,雞足山周圍和整個南關都灘露出來,農民搶種上秋,可是閘門一關水又上漲,莊稼全被淹沒,白白浪費了種籽,十幾年來,政府為了照顧庫區農民,大壩蓄水作了安排,冬季蓄水,秋夏放水,己成慣例,地攤出來農民趁時搶種一些黃豆、綠豆、玉米、蘿卜、白菜等作物,秋收後不再播種,這樣可保收一季。

        經過二十六年湖水的侵蝕,沖刷的雞足山遺址,現在究竟什麼樣子,我想親自去看一下,1986年10月4日,天氣晴朗,我獨自一人騎自行車前往,從南關村磚瓦廠北邊一條通道,往北沿著舊廟底溝西,到原東閘口鐵路函洞舊址,遙望洞北河灘中一座小山,依然獨立,山上幾十孔小窯洞全都透氣,但未坍塌。由此往西是原來陝州車站兩棟公房,現住農民經過培理,仍完整無損。再往西下一個破便是原陝州車站票房遺址,北面是原鐵路家屬區和劉萬順公司遺址,往西是分興存公司(會興存溝遺址),再往西是元順,盛豐、新順、泰順等轉運公司遺址,這些地方解放後曾作縣糧食局倉庫,現在還有水泥樁柱的痕跡。一直再往西就是鐵路家屬區和車頭房,轉盤遺址,算是到車站區域盡頭了。路上遇見王士恭正在打掃場地,准備收秋,又遇見楊同志在場打秋,他對我說,這一帶都是鐵路區,因地勢高,未上過水,現在全成地了,並給我指路說,北邊一房子是原【慶記花行】從背後下去,就是通奏街頭。我下去一看果然不錯,往西瞧見一個不高的淤崗,那就是雞足山遺址了。我從一塊豆地往西一直走,到了山的北麓,過去西街往市場去,走下一個大坡,現在淤平,北邊水沖的一道河槽的山口,五米深,距老城不過30米,這是西街和市場的一部分。市場南的五層樓原來離山頂約37米,現在不到7米了。這殘存五、六米高的土台,就是原來素負盛名的雞足山。我在山上山下,從東到西,從西到東,仔細觀察,山上田連阡陌,一片沃壤,秋己收割,地還未犁。經過20餘年的沖刷坍塌,現在山的東西長只有七八百米。南北最寬150米,東頭只有10來米高,中間5一6米,西頭最低不到3米。東西兩頭大面坍塌。山上原有的良田百餘畝,慶記花圓和通奏南街淤成一片,比雞足山還低十幾米。上一個小坡即與山相連,機動車暢通,南關新村的農民,來種地很方便。山上有三門峽第二水廠機井3眼。因水源關系山上種樹很少,除西南部有一株較大的槐樹外,其餘都是新栽的小樹。

        迎祥觀,摩岩洞、文帝訪賢處、南宮先生講學所、近代做打包廠以及汽笛鳴鳴的陝州火車站,商業繁盛的陝州通城關的澗河橋,古色古香的陝州老城,經過時代的不斷變遷俱己渺矣。只有一泓湖水,洗涮舊的余痕,迎來大壩發出億萬的能源支援祖國的建設,灘地保收一季,富裕庫區農民。

游完我也不禁歡呼:

雞足山漢文台,歷史美名傳千載;天翻地覆淪桑復,屹立水中笑顏開。

閱讀全文

與雞足山有多少年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4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2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