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洛陽是幾朝古都分別是哪幾個朝代
洛陽擁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的建城史 ,1500多年的建都史,先後有一百餘位帝王在此定都。洛陽到底是多少朝古都,隨著歷史學者哪悉對中國歷史研究的深入,有不斷增加的趨勢。
最常用的稱呼是:九朝古都
「九朝古都」是洛陽的特有稱呼,這里的「九」並不是指只有九個朝代在這里建都,而是鏈衫泛指最多的意思。
「九朝古都」的美譽是由清朝的乾隆皇帝御豐的。而在唐朝睿宗和武周時期,洛陽還有「神都」之稱。
十三朝古都
洛陽,自中國的第一個王朝夏朝開始,先後有商、西周、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唐、後梁、後唐、後晉等十三李喚乎個朝代在此建都,是中國建都最早,朝代最多,歷史最悠久的都城。
這是官方一直以來認定的說法。
十五朝古都
近現代學者,通過對史書記載和考古發現的研究後,認為洛陽應該是「十五朝古都」。十三朝的基礎之上,再加上西漢和武周兩個朝代。
西漢立國之初定都在洛陽,後遷往西安。武則天篡唐建立的周朝,也算是一個朝代。
「十五朝古都」是目前學界普遍認可和接受的事實。
② 歷史上有多少個朝代建都洛陽
洛陽為十三朝古都
1、夏都
崇(洛陽嵩縣),斟鄩(洛陽),窮石(洛陽南)等,帝王鯀、太康、中康、相、羿、寒浞、桀。時間2070年-前1600年。
2、商都西亳
西亳所居帝王商湯、外丙、太甲、盤庚,時間前1600年-1046年。
3、西周都洛邑
公元前1046年,西周代殷後,為控制東方地區,開始在洛陽營建國都成周,周公在洛水北岸修建了王城和成周城,史稱成王「初遷宅於成周」,「定鼎於郟鄏」,曾遷殷頑民於成周,並以成周八師監督之。當時洛陽稱洛邑、新邑、大邑、成周、天室、中國等,亦稱周南。共經歷了成王—幽王,共11王。時間前1040年-前771年。
4、東周都洛陽
周宣王死、周幽王立。關中發生大的地震,災難嚴重。《詩小雅·十月之交》雲:「三川竭、岐山崩。百川沸騰、山冢崩,高岸為谷,深谷為陵。」加之內政腐敗,社會黑暗,宮廷分裂。公元前771年幽王被殺,西都鎬京被搶劫一空。平王即位的第二年,即公元前770年,決定廢西都全遷東都,史稱東周。東周只有洛陽一個都城。
東周時期,是仍有兩座城:一為王城,擊公所建,時為帝王所居。一為成周,武王所建,周公復營,時為軍事要地。王城人秋東局都城有310年,從周平王開始,歷經桓王、庄王、厘王、惠王、襄王、頃王、匡王、定王、簡王、靈王、景王、悼王、赧王14帝。成周作為東周都城有二百零五年,歷經周敬王、元王、貞定王、哀王、思王、考王、威烈王、安王、烈王、顯王、慎靚王11帝王。洛陽作為東周都城有515年,歷經25帝。
5、西漢初都洛陽
公元前202年二月初三,劉邦在定陶稱帝,史稱西漢或前漢。劉邦稱帝的當月,從定陶來到洛陽《資治通鑒》記載:「帝置酒洛陽南宮。」評功論賞,文臣武將,皆大歡喜,遂定都洛陽。五月間,齊人婁敬路過洛陽,勸說劉邦遷都長安。劉邦的文武大臣,多系關東人,不願意西遷。經過一場辯論,婁敬說:「有德易以王,無德易以亡。凡居此者,欲令務以德致人,不欲依險阻,令後世驕奢以虐人也。」意為諷劉邦無德不能定都洛陽,劉邦才決定將都城西遷至長安。
6、東漢都洛陽
公元25年,劉秀在河北柏鄉稱帝,是為漢光武皇帝,同年攻開洛陽,定洛陽為都城。史稱東漢或後漢。光武劉秀又經過十多年的征戰,完成了統一全國的大業。東漢時期的洛陽,為天下名都,洛陽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也是全國最大的工商業都市。其城址在現今白馬寺東側即漢魏故城遺址。
東漢人公元26年劉秀始創,至公元220年協帝至,經歷了196 年。東漢有洛陽、南陽、許昌等都城。其中以洛陽為都的有165年,以許昌為都的有26年,其中南陽作為東漢光武帝所設置之陪都。在洛陽的有光武帝、明帝、章帝、和帝、少帝殤帝、安帝、少帝(劉懿)、順帝、沖帝、質帝、桓帝、靈帝、(劉辨)、獻帝14帝。
7、曹魏都洛陽
漢獻帝初平元年之後,天下分崩離析,軍閥割據,連年混戰,東漢王朝名存實亡。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在逐漸形成。曹操在軍閥混戰和鎮壓起義軍時,勢力逐漸壯大,最後掌握了東漢的大權,挾天子以令諸侯。
公元207年,曹操基本上統一了中國的北方。公元213年,漢獻帝封曹操為魏公。公元216年,又封曹操為魏王。公元220年,曹操病死在洛陽,其子曹丕繼位。不久,曹丕廢漢獻帝為山陽公,自立為帝,是為魏文帝,改漢為魏,定都洛陽。史稱曹魏。曹魏從公元220年至公元265年司馬炎滅魏為止,以洛陽為都46年之久。歷經魏文帝、魏明帝、齊王、高貴鄉公、元帝共5帝。
8、西晉都洛陽
曹魏後期,政治黑暗,曹魏走向衰落。公元265年司馬炎繼晉王位,接著重演曹丕代漢的把戲,迫使遭奐讓位,自立為帝,是為晉武帝,改國號為晉,史稱西晉。西晉仍都洛陽。西晉都洛51年,歷經晉武帝、惠帝、懷帝、愍帝4帝。城址在白馬寺東的漢魏故城遺址處。
9、北魏遷都洛陽
西晉統一人國後,社會上出現了一度的穩定,經濟得到了恢復和發展,物質財富有所增加。但統治者極端腐敗,晉武帝有姬妾萬餘人,花天酒地。賈皇後姿意淫樂,竟在大街上搶拉男子入宮為男妃。外戚王愷與大貴族石崇比富,令人吃驚。如此等等,終於釀成了「八王之亂」,歷時16年之久。洛陽遇到了嚴重的破壞。
公元494年(太和十八年),北魏佔領中原,統一北方,遷都洛陽。北魏孝文帝是個大有作為的皇帝,他堅持改革,整頓吏治,嚴懲貪宮污吏,恢復經濟,發展生產。提倡學漢文、說漢話、穿漢服,促進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被破壞了洛陽,得到了恢復和發展。
北魏都洛陽歷經魏孝文帝、宣武帝、孝明帝、孝庄帝、長廣王、節閔帝、安定王、孝武帝8個帝王。後北魏分裂為東魏與西魏,東魏與西魏又被北齊和北周取代,北魏歷史宣告結束。東魏和北周均以洛陽為別都。
10、隋都洛陽
隋煬帝初繼位,便決定遷都洛陽。煬帝營建的洛陽城,南對伊闕,北倚邙山,東逾瀍河、洛水縱貫其間,分外郭城、宮城、皇堀、東城、含嘉倉城、園壁城和耀儀堀,規模宏大,布局有序。宮城皇城偏隅郭城西北的獨特的布局和整齊的劃一里見方的里坊布局建制而在中國都城建設歷史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隋煬帝修建洛陽城,具有統治國家的戰略考慮。到五代、北宋時仍在使用,曾是全國經濟文化中心。
美籍漢史學家費正清在《中國:傳統與變遷》中感慨:「在隋文帝和隋煬帝的統治下,中國又迎來了第二個輝煌的的帝國時期。大一統的政權在中國重新建立起來,長城重新得到修繕,政府開鑿了大運河(這為後來幾百年間的繁華提供了可能),建造了宏偉的宮殿,中華帝國終於得以重振雄風。」
11、唐都(武周前)洛陽
唐朝(武周前)時高祖、太宗、高宗、中宗、睿宗、武則天作為太後臨朝稱制時都將洛陽作為帝都,時稱為東都、神都或京洛。
東都洛陽是當時全國政治、經濟中心,同時也是東南通江都、太湖、浙江,東北通山東、涿郡,西通關中長安的大運河交通中心。
12、武周都洛陽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她對中國歷史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她以美貌聞名,14歲入宮,立為才人。唐高宗李治即位後,封為皇後。李治患高血壓病,武後參政決事。群臣並稱帝後為「二聖」。
天授元年(公元690年)九月九日,武則天降李旦為皇嗣,自立為帝,尊號聖神皇帝,改國號為周,將東都改為神都。神龍元年(公元705年),82歲的武則天,在病中被迫讓位給唐中宗李顯,恢復國號唐。武則天執政50年,居皇帝位15年,以洛陽為都城。
13、唐都(武周後)洛陽
唐朝在推翻武周復辟後有中宗、玄宗、武宗、僖宗、唐懿、昭宗、哀帝都將其作為帝城,時稱為東都、神都或東京。城內有隋唐時代面積最大的宮殿群——洛陽宮,和中國歷史上最高大的宮殿建築——萬象神宮。在唐代的安史之亂中安祿山的叛軍也把洛陽作為首都。
14、後梁遷都洛陽
公元907年,朱溫廢唐哀宗李杞後,自立為帝,建立梁朝,史稱後梁。初都開封。後遷都洛陽,五代十國的歷史便從此開始。朱溫貪色,公元912年,朱溫的第三子朱友圭為爭奪帝位,殺列溫,自立為帝,仍都洛陽。公元913年二月,朱友貞殺朱友圭,自立為帝,後遷都開封。後梁都洛4年,2帝。
15、後唐遷都洛陽
公元923年,李存勖消滅開封的後梁政權,自立為帝,帝號唐庄宗,國號唐,史稱後唐,衩都開封後遷洛陽。改西都為洛京,後又稱東都,唐庄宗稱帝之後,恢復唐制,有所作為。後來大修中室,廣選美女,驕侈淫逸,不理政事,苛捐雜稅,民不聊生。公元936年,太原節度使石敬瑭在契丹貴族的幫助下,攻佔洛陽,後唐亡。後唐都洛13年,4帝。
16、後晉都洛陽
石敬瑭藉助契丹30萬大軍,滅掉後唐,自立為帝、號晉高祖,史稱後晉。都洛2年,後遷都開封。此後後漢,後周,北宋,金朝都以洛陽為陪都。金代定洛陽為中京,改河南府曰金昌府,並河南縣入洛陽縣。時因洛陽東城和京畿地區以及金墉城毀棄,便在隋唐城東北角另築一洛陽東新城,周圍不足9里,即今日洛陽老城區之前身,它僅是隋唐洛陽城的一小部分而已。
(2)歷史上有多少朝代建都洛陽擴展閱讀
九朝古都特指洛陽,是乾隆帝御封的。「九朝」之說,因乾隆帝御封嵩陽書院大門對聯中的「九朝都會」而得名。九是泛指意為最多,洛陽實為十三朝古都。洛陽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化的最重要的發祥地,是中華禮儀和中華民族的濫觴地;是全世界華人的精神故里。洛陽是「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之一、隋唐大運河的中心。自第一個王朝夏朝開始,洛陽共經歷二十二個建都朝代,是中國建都最早、朝代最多、歷史最長的都城,影響力最大的都城,累計建都史達1500年以上,是中國歷史上唯一被命名為「神都」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