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類歷史開始的標志是什麼
人類一邊改造著地球、改造著自然社會,一邊也改造著自己。在不斷的改造當中,學會了勞動,學會了交際,人類歷史從此開始。
2. 世界近代史開始的標志是什麼
世界近代史開始的標志
世界近代史的開端,目前史學界主要有三種觀點:
一是尼德蘭資產階級革命說,即以尼德蘭革命作為世界近代史的開端,主要依據很簡單,尼德蘭革命是世界歷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資產階級革命。但由於尼德蘭革命的影響很小,所以很多人不以為然。
二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說。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英國革命雖比尼德蘭革命晚一個多世紀,算不上第一次資產階級革命,但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當時整個世界的要求,對歐洲和世界其他地區都有廣泛的影響,因此可以把它作為世界近代史開始的標志。
三是「1500說」。越來越多的人支持這一種觀點。他們認為,在16世紀,即新航路開辟前後,人類歷史發生了重要轉折。在這之前,人類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絕的地區,新航路開辟以後,世界各民族才真正融合在一起。也正是隨著新航路的開辟,資本主義在歐洲才真正發展起來。因此在16世紀前後,人類開始了近代的歷史。
3. 中國近代歷史的起點標志是
1840年鴉片戰爭簽訂南京條約,南京條約的簽訂標志著我國由封建社會轉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社會性質。從此中國人民承擔起雙重革命任務,即對內反抗封建...
4. 人類歷史開始的標志是什麼
人類歷史開始的標志就是人類的誕生
5. 人類歷史開始的標志是什麼
一.人類文明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人類文明指人類的進步狀態,人類文明的標志是人類的受限狀態和認識方法。而自人類產生,人類就開始處於一種作為人而有的受限狀態,開始了認識,也開始了進步。因此,人類文明自人類出現之後就開始了。
以往,甚至現在,書里有寫的,人們有說的,比如人類文明出現的標志是城市,或是國家,等等此類說法都是錯誤的。城市、國家及人類曾有的一切都是人類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而有的成果。而且這些成果也都是文明的反映物,卻不是文明本身。
人類出現即人類文明開始。那麼,人類是怎樣出現的?根據達爾文的進化論,說人是猿猴演變而來的。這是對的,但為什麼?我們無法獲得從猿猴到人的現實演變實驗,只能依據考古,根據生物學上的某些知識來推論。可是,我們卻無法獲得從猿猴到人的所有古代遺留資料,只能有間斷性的、殘缺不全的考古發現,還須藉助人類的其他知識甚至是假設來推論。如果所利用的知識本身就是不確定的,不全面的,那麼,也就無法保證所得出的結論是正確的、完整的。這是達爾文當初研究生物進化所遇到的最大的困難,也是當今生物學家、人類學家所遇到的最大的困難吧!
解決的辦法只有一個,那就是在大自然的本質規律上找出這種演變的必然根據!
生物答燃進化也屬於大自然萬物的運動。萬物運動的本質規律也是某類具體事物的運動的本質規律,當然也就是生物進化的本質規律。根據我的本體論:萬物的本體是矛盾對立統一體,我就可以明確地說一切生物都是矛盾對立統一體。一切動物、植物都是各自的「自我」和「非我」的矛盾對立統一體。一切生物的存在都是這對矛盾對立統一體的運動,生物的進化也是這對矛盾對立統一體的運動結果。猿猴是這種矛盾對立統一體,人是這種矛盾對立統一體,那麼從猿猴演變為人的過程也就是這種矛盾對立統一體的運動而已。
下面,我就純粹地根據矛盾對立統一體運動理論來推論從猿猴到人的演變過程。
動物的行為是為了滿足其生理需求。動物能有的本領也是在滿足生理需求的行動中形成的。當某類動物具備了尋找食物、自我保護、維持生存的能力之後,這種動物的能力和身體特點也就停止了繼續發展,並且會轉化為動物的遺傳基因,使後代天生的具有適應生存的本能。
地理環境不同,動物生存的方式也很豐富。有的在水中,有的在高山,有的在沙漠,有的在草原,有的在樹上。有的吃植物,有的是肉食,有的吃微生物。每一種環境只要適合生命,都有能適應這種環境生存的生物。環境需要什麼樣的能力,這種動物就能形成什麼樣的能力。如水生物自然就有在水中生存的本領,鳥兒,也自然有飛的本領。有一種在沙漠中生談巧存的動物,它不是活動在地表面的,而是在沙子里頭,專吃沙中的生物。在沙中發現食物是用不著眼睛的,所以,這種動物沒有眼睛。它就是沙鼬。
即使在相同環境中,動物之間的相互競爭也促使動物具備各自不同的生存本領。如都吃樹上的葉子,有的只能吃到離地面比較近的葉子,也有的能吃到離地面很高的葉子。比如長頸鹿。它可以和羊或馬等動物同時吃一棵樹上的葉子而互不幹涉。
然而,長頸鹿的脖子卻不會長到十幾米,幾十米。為什麼呢? 因為,能吃到樹高處的葉子已經完全能滿足它們的需要了,沒必要再生更長的脖子。接近地面的葉子也足能養活一些動物,因此,羊、馬、駱駝等動物也沒必要長的脖子。
所以,當某種動物具備了生存的能力後,這種動物就停止了自身的演化。現在的狗過去是狗,未來還只是條狗。現在的猿猴已經停止了演化,過去是猿猴,未來還是猿猴,而絕對不會再變成人。
所以,有的生物已經出現了幾億,甚至幾十億年了。所以,現在的地球上存在著以各種方式生存的千千萬萬種生物,卻都已經停止了生命體的演化。
推論從猿猴變人的過程之前,我們應該先推論猿猴這種動物的產生過程。
在地球的某個時期,那時候,地球上已生長出了許多果樹。果子熟了,掉在了地上。某些動物吃過後,便喜歡上了這種食物。 當然了,果子比花草葉子好吃多了。它們抬頭望著樹上的果子,垂涎欲滴。見有些果子離地面很近,它們便將上半身搭在樹幹上,伸清侍虛著脖子,張嘴去咬那些果子。它們本來象狗豬等動物靠嘴來找吃東西的。可是嘴碰到果子,果子就晃開了。本能地,它們就伸出一隻前爪想辦法不讓果子動。啊,果子是好吃啊,它們便決定以果子為食物了。
為了吃到果子,它們必須搭著樹干, 將身子立起來,將前肢伸出去, 用爪子鉤住果子。 就這樣,慢慢地,它們的後肢變的粗壯了,也長了。腰部也有力了。前肢也變長了,爪子也大了,爪趾也長了,靈活了。逐漸地,能夠爬到樹上去了。
在樹上,上下左右地移動著。 逐漸地,它們的前肢變的更長了,爪趾也變的更長了,幾乎有了「手」 的樣子,能夠將果子摘下來吃了。這時候,原來向前突起的嘴也變短了,脖子長了一些,變的靈活了。長時期靈敏的活動和果子的營養,使他們的大腦也有了發展,眼睛也變的明亮了。(猴子的眼睛象人的眼睛一樣亮)
就這樣,它們努力地征服果樹,一直到能夠非常靈活地在樹上爬來爬去,可以完全以果子為生。而他們的身體結構也不同於豬狗那類不會爬樹的動物了,而變成了猴子那樣的動物。
猿猴就是這樣產生的。
猴類動物一定是在亞熱帶地區演化成的。在亞熱帶,四季常春,森林茂密,有許多種的果樹,一年基本上都有果子可吃。即使有青黃不接的時候,時間也短,有其他許多植物可以吃,所以是猴類演化的最好環境。
果子營養豐富,爬樹使它們很容易地擺脫老虎,獅子等食肉動物的捕殺,因此,猴子大量地繁衍著,數量劇增。為了爭搶果樹,猴子經常相互爭斗。爭斗很劇烈,即使不餓死,也會被打死。所以有些被趕出來的猴子們只能到新的地方想法生存。就這樣,猴子,猿,猩猩等動物的活動范圍越來越大。從亞熱帶擴散到了溫帶。
在溫帶,果樹種類和數量都沒有亞熱帶多,四季氣候有了較大的變化,在冬天和早春季節,幾乎沒有果子吃。天氣又冷,所以它們有很長的時間生活在地上。這樣,這些猴子的生活有了變化。有了洞穴。為了度過冬天和早春,它們必須儲藏大量的果子。
隨著猴子數量增加,儲藏的果子越來越不夠吃,特別是在早春時候,幾乎沒有果子了。這就迫使它們開始尋找其他的食物,也就邁出了向人類進化的第一步。
除了果子,還有什麼可吃呢? 有植物的塊莖, 植物的穗粒,後來,又吃堅果類,還有小動物。逐漸地,果子不再是它們唯一的主食。它們也只在秋天果子成熟後,將果子摘下來,儲藏起來。由於不再只靠果子為生,所以活動范圍更大了,可以離開森林了。
在那個時候,它們已經可以雙腿站立了,但還不會直立行走。但它們必須尋找地面上的食物,必須靠長的前肢,靈活的手樣的爪子找吃的。這樣,就只能靠後肢走路。經過一代又一代的演化,後肢變的更長,更粗壯,身體外形已幾乎成了人類的樣子。它們不再是猿猴類了,而變成猿人了。
猿人已經會藉助木棍,石頭等東西找尋吃的。如它們會用木棍挖植物的塊莖,用石頭砸堅果,也用這些東西修挖它們的洞穴。之後,在很長的時間里,語言逐漸形成。語言形成的過程中,大腦越來越發達,直到完全具備了思維的物質結構和機能。這時候,他們已經完全是自然的人了。
可見,生物是在為滿足其生理需求而去適應環境的行動中演變發展的。人是動物為了生存而演變形成的最高級的生命形態。
根據以上理論,關於人類起源,應該得出以下的論斷:
1.猿猴類動物生成於熱帶、亞熱帶樹林里。而人類生成的地方應該在亞熱帶和溫帶。猿猴類動物是由某種喜歡吃果子的動物征服果樹的過程中形成的。在遠古時代,熱帶應該是果樹最多的地方,最適合它們的演化。所以,樹林里生存的猴子,其頭部特徵最接近人,特別是嘴,不長,不怎麼突起。因為在樹上用不找突著嘴去找吃的,而是完全靠「手」往嘴裡送。在樹林少的地方生存的猴類動物,嘴比較突起,爪子和嘴並用來找吃的。在樹林更少的地方生存的猴類,其頭部特徵和軀干非常接近於狗類動物。這是因為,猿猴類動物演變生成的過程中,不同的環境,會有不同的演變結果。但它們共同的祖先都是那些把軀干半搭在樹幹上去吃果子的那種類似犬的動物。留在樹林里的這些動物逐漸地征服了果樹,變成了猴類。有些可能是因為爬樹太難了,半途而廢,或是被爬樹本領好的同類趕出來,只好不再堅持以果子為主食。大家可以到動物園里仔細地看看不同名稱的猴子。有的嘴很長,頭部像狗,而它們的生存地區也必定是樹林少的地方。面部接近於人的必定是喜歡爬樹的。
這也就是說,從一級動物到再高一級的動物之間,存在著一些過渡型動物。它們現在依然生存在地球上。是物種演變的活化石。他們屬於低一級的,但和普通的低一級的同類有明顯的區別特徵。它們沒有繼續演變,是因為它們半途中離開了能演變的環境,還是以先前的方式生存。演變成猴子的動物就是因為喜歡吃果子而努力征服果樹,其中進步很快的,便能爬到樹上吃果子,邁出向猴類演化的最重要的一步。而進步比較慢的感覺爬樹太困難,也可能受到爬樹好的同類的欺負,逐漸地不再堅持爬樹了。
現在的最接近於人類的大猩猩也是屬於這類過渡型。但它們的祖先卻不是本領最強大的,卻是比較弱的。本領最好的是現在的普通猴子。猴類動物數量增加後,競爭越來越激烈,比較弱的被趕出來,到了樹林少的地方。果樹少,不能完全靠果子生存了,還得在地面上找吃的。因此,在地面上活動的時間長了。而它們的嘴已經變的很短了,而且,已經不會用嘴去找吃的,只能用手樣的爪子.也能直立起來了,但還不能完全直立行走, 形成現在大猩猩這樣的樣子。有一部分大猩猩向溫帶擴散,逐漸地可以不再光靠果子生存了,還吃植物塊莖、甚至逮小動物吃,逐漸地它們完全靠下肢走路,並且開始用棍棒、石頭等工具。為了度過寒冷的冬天,它們開始有洞穴。它們已經是早期人類了。
2. 人類起源地區必須是有亞熱帶和溫帶的陸地區域。按照上述猿猴演變成人的遷徙過程,只有那些有亞熱帶、溫帶的陸地地區才具備生成人類的自然條件。凡是具備這樣的條件的地區都有可能是人類的起源地。如果地球上只有一個這樣的地區,那麼人類的起源地就是同一個。如果地球上有不止一個這樣的地區,那麼,人類的起源地就是有多個。
猿猴向人演變的時期必然是在地球地表基本穩定之後,也就是應該在喜馬拉雅山形成之後,相當於現在地球上的樣子。東亞、中亞、東歐、非洲都是既有熱帶也有亞熱帶、溫帶的陸地地區,所以,這些地區應該都是人類起源之地。我們應該仔細地研究世界各地的自然環境和猴類、大猩猩類動物的活動區域,藉助於考古和地球上的生物進化時間表,從而能確定人類的起源之地。
6. 中國近代史開始的標志是什麼
按照世界近代史開始標志的內涵和特點,1894年興則檔中會的成立標志著中國近代史的開始。其原因如下:
1、興中會成立的宗旨「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合眾政府」,以發動全國性革命運動,推翻封建專制的清王朝、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為奮斗目標。
2、興中會一成立,就立即著手在國內發動革命的運動,當年就擬在廣州發動起義虛慧,推動了全國性的資產階級革命運動。
3、資產階級革命派在1911年發動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結束了統治差盯答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這是
7. 中國近代史開始和結束的標志性事件分別是什麼
中國近代史開始的標志性事件是第一次鴉片戰爭,結束的標志性事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838年,清朝道光皇帝派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到廣東查禁鴉片,林則徐到任後,嚴行查繳鴉片2萬余箱,並於虎門海口悉數銷毀。
英國政府知道了以後以此為借口,出兵遠征侵略中國,發動了第一次鴉片戰爭,最終以清政府妥簽訂了《南京條約》,中國近代史以此開始。
在經歷了清王朝晚期、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時期、北洋軍閥時期和國民政府時期和半殖民地半封建時期以後,在毛澤東的領導下於1949年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從此中國的近代史結束。
(7)歷史開始的標志是什麼擴展閱讀:
鴉片戰爭對中國影響是非常大的。在政治上,鴉片戰爭前,中國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封建國家,清政府行使全部主權,鴉片戰爭後,通過不平等條約,中國的領土、領海、司法、關稅、貿易等主權,開始遭到嚴重的破壞。
在經濟上,鴉片戰爭前,中國是一個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占統治地位的國家;鴉片戰爭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利用侵略特權,瘋狂地向中國傾銷商品和掠奪原料,逐漸把中國捲入世界資本主義市場,中國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逐步解體。
中國從封建社會逐步變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隨著中國社會性質的變化,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開始轉變為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而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成為各種社會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鴉片戰爭前,中國人民的革命任務是反對本國的封建統治。鴉片戰爭後,中國人民肩負起反對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和反對本國封建統治的雙重革命任務。中國從此進入了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鴉片戰爭是中國歷史的轉折點,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