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在中國鴿子的歷史是什麼
在中國鴿子的歷史是:
據文獻記載,春秋戰國時代,就有關於喂養鴿子而食肉和觀賞的記載。早在公元前2000年的《周禮註疏》就記載著:「庖人掌共六畜、六獸、六禽。」鄭司農註:「六禽:雁、鶉、鳧、雉、鳩、鴿」。這說明在西周之前,鴿子在人們的生活中已佔有了重要的地位。1984年8月,在四川省蘆陽鎮西江村的一座漢墓中,發現了「陶房樓」,在該房的山牆上有一個鴿舍,舍內有兩只鴿子。經文物部門專家鑒定,這是民間飼養信鴿的寶貴史料,時間約為公元105年。《開元天寶遺事》記載,唐朝宰相「張九齡少年時,家養群鴿,每與親知書信往來,只以書系鴿足上,讓所教之處飛往投之,九齡目之為『飛奴』,時人無不驚訝」。在《南唐史補》一書中記載:「南海舶,外國船也,每歲至安南、廣州
『貳』 關於和平鴿有哪些故事
鴿子之所以能成為世界公認的世界和平的象徵,當功於畢加索。1940年,以希特勒為首的法西斯匪徒攻佔了法國首都巴黎,當時雀昌畢加索心情沉悶地坐在他凳歲滲的畫室里,這時有人敲門,來者是鄰居米什老人,只見老人手捧一隻鮮血淋漓的鴿子,向畢加索講述了一個悲慘的故事。原來老人的孫子養了一群鴿子,他平時招引鴿子經常在竹竿拴上白布條作為信號。當他得知父親犧牲在保衛巴黎的戰斗中時,他幼小的心靈被仇恨的怒火燃起。他想,白布條表示向敵人投降,於是改用紅布條來招引鴿子。顯眼的紅布條被德寇發現了,慘絕人寰的法西斯匪徒把他推到樓下摔死,還用刺刀挑死了所有的鴿子。
老人講完後請求畢加索畫一隻鴿子紀念他那慘遭法西斯殺害的孫子。隨後畢加索懷著悲憤的心情,揮筆畫出了一隻飛翔的鴿子,「和平鴿」的雛形也就由此而生。1950年11月,為紀念在華沙召開的世界和平大會,智利的著名詩人聶魯達把畢加索大會上揮筆畫的一隻銜著橄欖枝的飛鴿叫做「和平鴿」,由此,鴿子被正式公認為和平的象徵。
在現代,鴿子也是戰爭英雄,它們曾多次在戰爭期間發揮巨大的作用。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鴿子攜帶信息穿過敵人的封鎖線拯救了成千上萬人的生命。人們在船隻上面都帶有鴿子,當遭到德國潛艇攻擊之後,就放出鴿子告知沉船的具體位置,這樣倖存的人員就可能獲救。在一戰期間,一名鴿子曾攜帶重要信息穿過激戰的陣地,它飛行過程中被擊中了胸部和腿部,甚至幾乎失掉了帶有信息的那個腿,它依然以驚人的毅力堅持飛行了大概25分鍾把信息帶到法國營地,拯救了許多棗脊法國士兵的生命。這只絕對稱得上是戰地英雄的鴿子被法國政府授予戰爭十字勛章。
在二戰期間又出現了另一隻英雄的鴿子。當時一千名英軍在義大利的小城集結駐扎,然而德軍卻計劃對這個部隊進行轟炸。當時的通訊設備都不能使用,惟一的希望就寄託在信鴿身上。這只鴿子在英軍遭轟炸的5分鍾前,成功地把信息送抵二十英里之外,使得警報及時被拉響。後來這只鴿子被授予動物界的最高軍事獎章——迪肯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