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教學中如何貫徹歷史核心素養

教學中如何貫徹歷史核心素養

發布時間:2023-04-18 01:28:22

㈠ 歷史課堂教學如何有效落實學科核心素養

看這篇論文
歷史學科核心素養
2 1 世紀,隨 著 信息 化、全 球 化時 代 的 到 來,世界教育改革的浪潮方興未艾,以學生核心素養推進教育改革與發展已成為當今世界教育領域的潮流。國際組織、歐美等國家和地區,在教育領域相繼建立了學生的「核心素養」模型。 為順應國際教育改革趨勢,增強國家核心競爭力,提升我國人才培養的質量,我國教育部於 2014 年 3 月印發了關於「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明確提出將「發展學生核心素養體系」的研製與構建作為推進課程改革深化發展的關鍵環節,以此來推動教育發展。那麼,如何理解核心素養?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又有哪些?怎樣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本文就此問題談些個人的看法,以求拋磚引玉。
一、「核心素養」的內涵詮釋
1.「核心素養」概念的提出
我國基礎教育改革已歷經十多年,在「核心素養」概念提出之前,我們提倡的是素質教育,應該說,素質教育成效顯著,它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的教育觀念,促進了課程改革的進一步發展。但同時我們也看到學校教育中「兩張皮」的現象日益嚴重,表面上素質教育轟轟烈烈,實際上應試教育扎扎實實,使素質教育的期望與實際目標相互背離與矛盾。在應試教育指揮棒的驅使下,中學教學德智失衡,片面追求升學率,而忽視了非智力因素的培養,這種「重成績輕德育」的教育評價機制,造就了一批高分低能,德智分離,有能無德,心理異化的殘缺人,並由此引發了諸多社會問題,素質教育遭遇前所未有的拷問。教育是一種為生活做准備的教育,教育的終極目的在於幫助學生健全地成長、進步和發展。 21 世紀隨著信息化、全球化時代的到來,傳統的知識與技能 本位的教育培養模式已無法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需要。於是,「到底培養什麼樣的人」才能適應未來社會、促進終身學習和實現全面發展,成為了全球所面臨的共同挑戰。1997 年 12 月,國際組織提出了「核心素養」概念。近年來,在國際組織的推動下,基於核心素養的 課程設計已成為國際教育改革共識,許多國家與地區紛紛開展了研製基於核心素養的教育或課程標准。受國際教育改革潮流的影響,也為了突破我國教育發展的瓶頸,通過借鑒國際上可資參考的經驗,我國提出了核心素養體系,這既是實現從知識本位到學生素養發展本位的轉型,也是「育人文化」的理性回歸。
2. 核心素養內涵的解讀
2014 年 3 月,我國教育部印發了「關於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核心素養」這個嶄新的概念首次出現在了國家的文件中,並被置於「未來基礎教育改革之靈魂「的地位。 那麼,究竟什麼是「核心素養」? 由於我國目前對核心素養的研究還處於起步階段,對其內涵尚未有一個精確的定義,但國外關於核心素養的研究成果可啟發我們對該問題的認識。國際經濟 合 作 與 發展 組 織(OECD)從 1997 年開始就進行了「素養的界定與遴選」的專 題研究。 2005年 OECD 專門發布《核心素養的界定與遴選:行動綱要》。該《綱要》指出,核心素養包含了認知和實踐技能的應用,創新能力以及態度、動機和價值觀,同時認為反思性思考和行動是核心素養的核心。
2002 年 3 月,歐盟在發布的第一份工作進展報告中把「核心素養」界定為:「核心素養是一系列知識、技能與態度的集合體,是每個人發展自我、融入社會及勝任工作所必需的素養。 」
2006 年 12 月,歐洲議會和歐盟理事會向各成員國推薦了包括母語、外語、數學與科學技術素養、信息素養、學習能力、公民與社會素養、創業精神以及藝術素養等八大核心素養體系。此後,許多國家和地區沿用 OECD 核心素養的框架。 盡管世界各國可能用詞不一樣,如 OECD 用勝任力,美國用 21 世紀技能,日本用能力等,但回答的問題是一樣的,都是在回答「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的問題。參照國際組 織與其他各 國關於核心素養內涵的表述,我們可以得到這樣的認識:核心素養是適應個人 終 身發 展 和 社 會發 展 所 需 要的「必 備」品 格 與「關鍵」能力,是思想、品性、知識、技巧、能力和情感等方面的高度融合,包括能判斷會選擇,能理解會反思,能包容會合作,能自律會自主等認知性素養與非認知性素養,具有一定的綜合性。而且,核心素養是所有公民都不可或缺的、最關鍵、最必要,也是最基礎、最具生長性的素養。如果說,一般素養是為公民的基本生活
之所需的話,那麼,核心素養則為公民優質生活之所需,因為它是一般素養的高度凝練和核心內核(精髓和靈魂)。核心素養不是先天遺傳,而是經過後天教育習得 的,因 此,它 是可 學 習、可 培 養、可塑 造、可 測評的。
二、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構成
根據對核心素養的認識,結合歷史學科的特點,我們認為,歷史學科核心素

㈡ 如何在初中歷史課堂上落實核心素養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新課改的持續推進,對歷史教學的要求不僅局限於傳統知識的傳授,更加大了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基於統編教材的啟用背景,我們該如何將核心素養中的「歷史解釋」部分穩步落地呢?
「歷史解釋」素養作為五項素養中的核心能力,自提出以來便備受關注。所謂「歷史解釋」是指:以史料為依據,以歷史理解為基礎,對歷史事物進行理性分析和客觀評判的態度、能力與方法;能夠客觀論述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歷史現象,有理有據地表達自己的看法。下面就「歷史解釋」在課堂中的有效「落地」提出三項對策及思考:
第一,利用史料,形成「有依據有邏輯」的解釋能力。歷史學科最大的特點是「論從史出」。教師通過大量史料研讀和分析,能夠幫助學生深入了解歷史事件的背景和文化、提升自身內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查詢相應歷史資料,為學生的課堂學習提供充足的知識擴展。但需要注意的是,只有客觀、真實的史料才能幫助學生了解真實、准確的史實。為此,教師授課過程中必須選用「有依、有據、有邏輯的」史料。
某種程度上看,史料實證和歷史解釋可以歸結為史料運用能力。史料實證能力是指學生獲取真實可信歷史資料的能力,並據此再現歷史真相,培養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形成「言必有據」的人格及「有依有據有邏輯的」解釋能力。
第二,釐清歷史概念。准確掌握歷史概念是深刻理解歷史現象的基礎。統編教材啟用至今,通過實踐我們會發現:教材的難度較過往有很大提升。以中國近代史八年級上冊第一課《鴉片戰爭》為例,5頁教學內容共涉及以下8個苦澀難懂的歷史概念:「自然經濟」「出超」「入超」「關稅協定」「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新舊民主主義革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作為教師,若不能在基礎概念上多下功夫,不能讓學生真正懂得其中的含義,未來將會限制學生對歷史概念的理解與解釋。為此,面對歷史概念繁雜的課程時,教師應加大教學力度,降低講解難度,幫助學生做到真正的概念釐清,為日後的「歷史解釋」打下基礎。
第三,作「歷史背景下的理解」。我們以統編八年級上冊《戊戌變法》中譚嗣同這一歷史人物為例,剖析如何在課堂中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能力。
從純粹的知識角度講解譚嗣同個人史事,可以簡單概括為:拒絕逃亡、從容就義。但是,從核心素養的角度來思考,歷史教學更重要的是:讓學生了解這一歷史知識以後,學生會自發形成怎樣的歷史認識?
多年來,每次講到譚嗣同時,我們都會聽到學生這樣回答:「當時譚嗣同應該逃跑,畢竟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學生會有這樣的結論,不是沒有道理,畢竟「生命誠可貴」,這是人性本能的反映。但是從核心素養的角度思考,我們到底該用什麼樣的歷史觀看待人和事?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及歷史人物的人生閱歷,我們應該進行怎樣的理解和評判?通過對歷史人物的言行分析,能給予我們什麼啟迪?以上種種思考融合在一起,即為「歷史解釋」。
傳統教學中,教師通常會在知識本身上過度發力,常常糾結於歷史知識的容量和難度,忽略了歷史學科的本質和歷史教育的真正價值。其實,我們可以引領學生從譚嗣同的身世角度來理解他當時的認知。譚嗣同出身官宦之家,父親是湖北巡撫,所以他本人非常了解並痛恨官僚制度的腐敗。他拒絕科考,拒絕走仕途,在潛心鑽研學問的同時廣交社會進步人士。在譚嗣同的理念中,中國不能再這么下去了,必須要變革。所以,譚嗣同是迎著死亡去警醒國人,去改變中國的命運。所以,他的選擇叫作捨生取義,叫作大義凜然。當國家、民族的命運與個人的命運之間需要抉擇的時刻,他的這一選擇是一種英雄的選擇,是一種英雄的氣概。我們要讓學生明白,歷史是英雄和人民共同譜寫的。

㈢ 淺談初中歷史教學中如何鑄造學生核心素養

課堂是學生學習知識的主要場所,因而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效率的高低。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必須要重視課堂教學過程,採用切實有效的方法,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實效性,以便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保證課堂教學順利進行和取得預期教學效果。

一、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豐富歷史教學內容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沒有生活做中心的學校是死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書本是死書本。」歷史雖然講述的是已經發生的事實,但是我們要看到:歷史是有生命的,歷史的生命源於生活。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將歷史史實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地聯系起來,豐富歷史教學內容,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效率。
1. 利用學生的生活常識,引導學生學習教材內容
在歷史教材中,不僅包含政治史、經濟史、文化史,還有一些關於社會生活、習俗方面的內容,利用好歷史教材本身所蘊涵的「生活」內容,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生活閱歷,而且有利於學生對歷史有一個完整的認識。比如在教學七年級下冊第11課《萬千氣象的宋代社會風貌》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與我們現在的生活進行聯系、對比,找出其中的相同點與區別,尋找沿襲和改革的痕跡,通過對比得出什麼結論。通過教師有效、得法的引導,學生將宋代生活與現代習俗做了比較,並且得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這樣的課堂教學,必然是活躍且富有吸引力的教學,必然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來,也必然能夠促進學生進行思考探索,促使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
2. 聯系時事熱點,豐富歷史教學內容。
中學生年齡小,熱情高,對一切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求知慾,對於時事熱點問題具有很高的關注度,他們希望了解這些時事熱點,並且希望跟老師和同學進行溝通和交流。自古以來就是政史不分家,時事熱點問題與歷史有著千絲萬縷的密切聯系,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於發現這些時事熱點問題與歷史教學內容之間的聯系,將它們引進課堂,將教材內容與時事熱點結合起來進行講解,不僅豐富了歷史教學內容,而且可以使學生積極學習、主動思考,並對一些歷史現象、歷史問題進行深入的探究。比如學習八年級下第13課《海峽兩岸的交往》時,教師可以聯系現階段的時事熱點來解析兩岸的交往:2005年4月連戰一行來訪問,簽訂了兩岸互惠互利的有關協議;2006年4月14日連戰一行來北京參加海峽兩岸「經貿合作論壇」,隨後,宋楚瑜等人相繼訪問大陸,兩岸高層交流越來越頻繁;隨著「三通」的實現,民間交往也進入了新的階段。教師要引導學生將歷史與現實聯系起來,通過這樣的聯系教學,可以拉近學生與歷史之間的距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以致用,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寓教於樂,提高教學過程的趣味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要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自然而然地會主動學習,學習效率自然會提高。因此,教師必須利用各種手段,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的學習充滿趣味性。
1. 創設游戲情境,讓學生在「玩中學」
玩是孩子的天性,中學生年紀小,正是愛玩愛鬧的時候,而將游戲引進課堂教學之中,可以發揮游戲的啟真、啟善、啟美的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游戲情境中進行自主地探索,既增加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又能提高學習活動的有效性,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比如在學習八年級下第13課《秦王掃六合》時,關於秦始皇為鞏固統一所採取的措施,教師可以設計這樣一個游戲:讓每一位同學都用自己的家鄉方言來朗誦同一段話,結果可想而知,什麼樣的口音都有,大家的情緒一下被調動起來了,也認識到了統一文字語言的重要性,在歡聲笑語中對秦朝的鞏固統一的措施有了深刻的理解。
2. 利用故事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利用歷史故事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是常見的教學手段之一。歷史教學中最不缺乏的就是歷史故事,在日常教學中,如果教師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學習實際,在課堂教學中適當地插入一些歷史故事,將會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比如學習八年級下第1 課《鴉片戰爭》時,教師可以插入奕山「馬桶御洋兵」的故事,讓學生在笑的同時感受到清朝將領的愚昧無知,清朝統治階級的軟弱無能,也深刻地認識到戰爭失敗的原因。當然,歷史故事只是課堂教學的調劑和使課堂教學趣味化的一種教學手段,要有原則性,不能為了調動學生的興奮度,而濫用歷史故事,導致本末倒置、主次不分,避免出現課堂氣氛雖然活躍、但是學生根本沒有學到知識的現象。
三、注重教學手段的多樣化,提高歷史教學效率
1. 有效利用教學輔助手段,為歷史教學增添「異彩」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多媒體教學手段已經走進中學歷史課堂,並且發揮著無可比擬的重要作用,深受師生的歡迎。多媒體教學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利用聲像、圖片、文字、視頻等手段營造一個動態的歷史情境,展示了更加豐富的歷史信息,在大量的聲電光影信息中給學生以直觀、形象的感受,節省了教師的時間,增大了課堂知識的容量,有利於重難點問題的突破,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比如學習八年級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與鞏固》時,教師可以將開國大典、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等內容製成精美的課件,通過原聲再現、場景再現等手段,激發了學生的情緒,就會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2. 及時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到教學相長
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歷史教師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及時地收集學生反饋的學習情況,從而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和形式,以便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在課堂中,學生的表情、學生的回答、學生的練習、學生的疑惑等都是反饋學習信息的途徑,教師要注意觀察,將學生反饋的信息進行及時地分析。這樣做不僅能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來改變教學計劃,還能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行查漏補缺、鞏固知識,也會使教師的課堂教學達到預期的效果。

㈣ 如何教學中歷史核心素養

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具有歷史學科特徵不可或缺的、相對穩定的最必要及最關鍵的共同素養,其主要包括時空觀點、史料實證、歷史解釋、歷史理解和歷史價值五大方面。
1.時空觀點
  歷史的時空觀點是指將所理解的歷史事實放置於具體的時空條件下觀察、分析的概念[1] 。掌握「時空」概念是學生學好歷史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培養學生思維水平的基本途徑。
2.史料實證
史料實證既是歷史學習與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解釋歷史和評判歷史的重要水平體現。在學習歷史過程中,教師要培養和發展學生使用史料實行實證的水平,教會學生如何搜集、辨別和使用各種歷史資料;教會學生使用相關史料形成新的問題視野,構建屬於自己的歷史敘述,從而培養學生「史由證來,論從史出」的證據意識。
歷史解釋是指以史料為依據,以歷史理解為基礎,對歷史事物實行理性分析和客觀評判的水平。培養和發展學生對歷史的解釋水平,就是要協助學生養成在歷史情境和當代背景下,思考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歷史現象的重要性,以客觀的態度評判人類社會和現實問題,進一步揭示歷史解釋的意義和價值,從而培養學生敘述歷史和形成歷史理解的水平。
歷史理解,是指從歷史的實際角度盡可能客觀、實事求是地看待和理解過去發生的事情 。教師要培養學生一種「了解之同情」的態度,一種博大的襟懷和一種豐富的想像力,以此引導學生設身處地理解和感悟歷史上發生的各類事情,在理解歷史中構建自己的歷史敘述,從而提升學生的思維水平,形成准確的歷史觀點。
5.歷史價值觀
歷史價值觀是對歷史事實判斷與價值判斷的辯證統一,是從人文研究的真、善、美的追求中凝練出來的價值取向。培養學生的歷史價值觀,就是要協助學生養成求真求實的意識和精神;從歷史發展進程中汲取有益的精神財富,養成積極、健康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理解中華文明的歷史價值和現實意義,形成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信念;使學生形成准確的國際理解意識,尊重和包容世界各國、各民族的文化傳統,形成面向世界的開放心態和胸懷。

㈤ 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

現代中學生,由於受中國社會傳統觀念和實用主義的影響,基礎教育各學科之間的發展是不均衡的。學生家長乃至全社會對理科和科學教育的重視程度大大超過了人文學科,人文教育被極大的忽視,結果導致目前中學生普遍存在人文素養缺失的狀況。歷史學科作為人文學科中的一門,以其豐富多彩的事件和人物,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蘊含著極為豐富的情感和精神。中學歷史教學的目標是通過教學,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素養,從而正確地認識人類歷史上社會的、科技的、經濟的、政治的和文化的知識,並在認識和總結過去的過程中找出歷史的經驗教訓,學會運用歷史的眼光去分析當代社會所面臨的現實問題,並在此基礎上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科能力。然而學生的學習態度和方法一般是臨考試前背一背,純粹為應付考試而學;高中學習歷史只是為高考作準備,為高考備水一戰。從學生學習歷史的現狀中,可以看出歷史學科在培養人文素養方面的功能在一點一點的流失,這不能不令人擔憂,因為基礎教育承擔著塑造未來公民科學精神和人文素養的艱巨任務,這將關繫到整個民族的素質和國運的興衰。
為此作為歷史教師任重而道遠,不僅要在課堂上要注意營建寬松、民主、和諧的氛圍,積極創設引人入勝的教學情境,鼓勵學生大膽設想,敢於質疑,而且要積極引導學生提升個人素質,同時呼籲提高家庭、社會的重視程度,在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同時,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素養。
一、積極創設教學情境,創新探究討論方式,建設高效課堂是提升中學生歷史素養的首要途徑。
(一)依據新教材,活化教材思想創新思路,領悟教材編寫新模式,讓學生在設置的情境中體會歷史,在適度的問題中感悟歷史,以培養學生歷史素養。
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曾指出:「學習是基於真實世界(真實情境)中的體驗」。歷史新課程強調教學的「情」、「趣」化。在課堂教學中盡可能鮮活地再現歷史情境,通過有效的師生互動,「以情動情,以自己的激情去點燃學生的激情,最終達到感情上的共鳴」
。讓學生真切地感悟歷史的真諦,從而真正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有機統一。對於如何創設教學情境,有位學者概述了以下七種主要的方法: 聯系生活展現情境。 運用實物演示情境。 藉助圖畫再現情境。 播放音樂渲染情境。 扮演角色體會情境。 錘煉語言描繪情境。這些方法富有實際操作性,也是完全適用創設歷史教學情境的。
例如:在講「甲午中日戰爭之黃海海戰」時,可以播放一段視頻,再補充文字材料介紹鄧世昌的英勇事跡:致遠號被日軍魚雷擊沉後,鄧世昌和全體將士全部落水。有人遞給他救生圈,他拒不接受,其愛犬咬住他的發辮,希望救出主人,但鄧世昌決心以身殉國,將愛犬按入水中,自己也帶著滿腔的悲憤和遺憾一同沉沒。後來,光緒帝為此事揮筆寫下:「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誓壯海軍威」的頌詞。這樣就使黃海海戰的悲壯氣氛和鄧世昌英勇獻身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了學生腦海中,無形中培養了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二)以問題為中心的探究討論式教學活動,是提高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的又一種最佳手段。因為通過老師在教學中提出問題和讓學生解決問題,使學生真正置身於歷史的思維之中、處於積極的課堂參與之中。這樣,學生要解決問題,就必須正視歷史的時代問題,對當時當地的政治、經濟、思想等聯系進行分析、思考,並加以比較,這些活動都會使學生個人更深入地參與歷史的教學之中。例如: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為什麼最早興起於東南沿海?要解決這個問題,學生就必須聯系中國古代明清的經濟、東南沿海的地理位置、近代這里的社會、經濟狀況等等知識來進行思考。通過這樣的教學,使學生在歷史問題的分析中,提高自己認識、評判歷史問題的能力。同時歷史學習不只是了解過去,還要認識現實,所以採取解決問題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參與對歷史和現實問題的解決,並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這也更好地培養了現代中學生的人文素養,為我們的社會培養了更多的合格人才。
二、培養中學生自身素質是提高其歷史素養的必要條件。
(一)大量閱讀各種歷史題材的書籍、史籍等等,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比如在生活中可以聯系歷史電影或小說來了解歷史,培養歷史素養。《甲午風雲》、《從奴隸到將軍》、《地道戰》等就是學習甲午中日戰爭、護國運動、敵後軍民反掃盪斗爭最好的素材。
(二)關心時事,以史為鑒,學以致用是最高的歷史素養。
歷史學科學習的最高素養是以史為鑒、學以致用,體現了這一學科更強的人文性和實用性。學習歷史最終目標就是用學到的歷史知識和能力來指導自己平時的實踐和行動,理性地辯證地看待現實問題,從歷史事件中找到現實問題的歷史的影子和歷史借鑒。歷史科目也會涉及到現實生活,這就需要中學生在學習史實的同時積極對國內國際發生的重大事件進行收集和材料挖掘,例如人口問題、資源問題、環境問題、國際格局和國際關系問題、知識經濟問題、重要的區域問題。

㈥ 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的發展離不開教育,歷史教育教學是實現培養與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 因此,課堂教 學 必 須 緊 緊 圍 繞 著 培 養 學 生 核 心 素 養 這 一 主 線展開。
1.設計教學目標——培養核心素養的出發點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活動的出發點,而教學目標的設計則直接關繫到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與發展。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要深刻領會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仔細研讀歷史課程標准,把握好歷史核心素養的具體目標及其之間的內在聯系,並要充分認識到,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與發展是一個循序漸進、不斷深化的過程,不是所有的核心素養目標都能在一節課中完成的。衡量教學目標是否有效,一看它是否貼切,即目標是否准確,與實際的教學內容、學生的認知水 平和心理特徵相契合,具有可檢測性;二看它是否具體,即目標闡述是否細化、多層,具有可操作性;三看它是否適度,即目標是否符合學生的內在需求,是否 適合學生已有的思維結構與能力層次;四看它是否落實到位,即目標是否落到了整個課堂教學活動中去。例如,針對「時空觀念」和「歷史價值觀」這二項核 心素養,在設計「秦漢大一統國家的建立」這課的教學目標時,就不能簡單籠統地設定為「通過了解秦 漢大一統的史實,形成時空觀念和歷史價值觀」,應該將其設計為:「能夠運用秦朝疆域圖和西漢疆域圖,明確秦漢疆域的四至; 在梳理和概括秦始 皇鞏固統一 的措施、漢武帝開疆拓土、獨尊儒術等重要史事的基礎上,認識秦漢時期大一統國家的建立和鞏固在中國 歷史上的重要意義。 」這樣設計的教學目標,不僅時空觀念和歷史價值觀的指向性很具體、明確,而且操作性 與檢測性都很強,學生通過學習便可達到。 2.創設問題情境——培養核心素養的切入點
所謂「問題情境」是指在具體目標指引下,能夠通過分析、理解、歸納等策略達成目標的空間學習環境,它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啟發性、新穎性、趣味性、互動性。創設問題情境能夠激發學生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的思維活動,真正促進學生變被動學 習 為 主 動 學 習,由「學 會」向「會 學」的 學 習 方 式 轉變,是實現培養與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手段。 在教學中,教師要找准「問題情境」這個切入點,創設形式多樣的問題情境,挖掘學生的潛能,以提高學生對問題探究的內驅力,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和創新精神。教師可用懸 念創設問題 情境以培養 學生的史料實證意識和歷史解釋的能力。 例如,教師在上課時可先就拋給學生這樣一個懸念:「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自 1851 年爆發以來,勢如破竹,1856 年在取得東征勝利以後,便進入了一個全盛的時期。然而,就因為一件事情改變了太平天國的命運,使其迅速走向滅亡,正所謂是「興也速,衰也快」,這到底是什麼怎麼回事呢? 」在這個懸念的激發下,學生很快就對這個問題產生了興趣,忍不住開始翻書查資料,並急於想要 找到答案。 這樣,在問題的探究與解決中使學生發展了思維,獲得了新知,提升了核心素養。教師也可用假設創設問題情境以培養學生的歷史理解能力。 例如,教師在給學生講「走向「大一統的秦漢政治」這一課時,可以創設這樣的問題情境:「如果你是秦始皇,你會採取什麼措施來鞏固自己的皇權統治? 」在問題情境的氛圍中,學生很快就會以秦始皇的角色,進行換位思考,各抒己見,不但深化了學生對該問題的認識,而且培養了學生能夠從當時的歷史角度出發,設身處地感悟和理解相關歷史問題的素養。
3.倡導合作探究——培養核心素養的著力點
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學生重要的核心素養。在教學中,教師應抓牢「合作探究」這個著力點。所謂「合作探究學習」就是從學科領域或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主題,在教學中創設一種探究的情境,通過學生分工、合作、閱讀、思考、討論、交流等活動形式,獲得知識、技能、態度與價值觀的發展,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學習方式和學習過程。例如,教師在教學中確定「探討中國古 代史上中央與地方的關系」的活動主題,開展合作探究學習活動。其探究步驟為:讓學生圍繞探究的核心問題,分組制訂計劃,明確分工;各組通過多種渠道搜集、研讀史料,梳理中國古代史上中央與地方的關系;各組對所搜集的材料進行整理、辨析,通過組內的討論交流,在教師的引導下,撰寫本組的研究報告;組織全班的交流會,各組代表介紹本組的研究成果,並解答其他組同學提出的質疑,並進一步修改、補充與完善本組的研究報告;將各組的研究報告匯編成冊,作為合作 探究學習活動的成果。這種以小組合作方式進行的專題探究活動,一方面,通過自己動手搜集史料,促進學生帶著證據 意識對歷史問題進行探究,既培養了學生掌握探究問題的方法和技能,又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形成了 史料實證的意識;另一方面,通過小組的分工與合作,尤其是對研究成果的不斷研磨,不僅提高了學生理解歷史與解釋歷史的素養,而且提升了學生的交流能力、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 4.實現情感體驗——培養核心素養的立足點
從學科教學的角度來看,歷史核心素養的形成不僅需要知識與技能的習得,更需要
習得過程中的體驗和感悟,並內化為優秀的品格,外化為崇高的行為。可見,歷史教學過程是一個知識與情感相互交織的學習和體驗過程,但情感教育不是在朝夕之間便可速成,而是一種「情動—體驗—理解—內化」的過程。 為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必須運用多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將情感態度價值觀無痕地滲透到歷史課堂教學中,陶冶學生的情操。例如,有些史事比較枯燥 無味,很難激 起學生的情感體驗,教師便可以運用富有魅力講述法,以豐 富沛的情感, 生動形象的語言和抑揚頓挫的聲調,再現歷史人物的容貌與言行, 如威武不屈的民族氣節;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奮發精進的人生態度;厚 德載物的博大胸懷等等,這些都是撥動學生思想情感的琴弦,使學生在教師繪聲繪色的講述中,接受精神熏陶,汲取前人智慧,提升精神境界。為了拉近學生與歷史的距離,教師還可以藉助多媒體播放相關的影視和圖片資料,創設聲、像、圖、文並茂的教學情境,使學生有身臨其境、如歷其事之感, 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在感知、體驗和思考歷史的過程中, 深化對史事的認識與判斷,進而生成鮮明的歷史價值觀。此外,還可以編演歷史劇,通過扮演歷史角色,讓學生穿越時空,與歷史人物「對話」,進行心靈的碰撞,進而對歷史做出價值評判;通過參觀博物館、紀念館等,觀「景」生「情」,讓學生在體驗歷史的基礎上,生成鮮明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5.構建多元評價——培養核心素養的支撐點
教學評價是課程改革的一大難點,也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一個支撐點。 為了促
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要建構一種多元的評價模式: 評價目標 的多元化、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評價方式的多元化和評價標準的多元化。 評價目標的多元化,是指在對學生學習歷史課程的評價時,既要重視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與歷史技能的掌握,也要重視對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評價,更要重視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形成和發展的評價;評價主體的多元化,是指要充分 重視學生在評價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不僅僅是教師評價學生,還應該有學生自我評價,相互評價,甚至家長參評等;評價方式的多元化,是指要以過程性評價為主,既要看學生對歷史知識掌握的結果,更要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否感悟歷史, 進而體驗到一種歷史情懷。評價的手段也要靈活、多樣,除了紙筆測試外,還可以採用歷史劇表演、歷史小論文撰寫、歷史調查活動、歷史檔案等方式;評價標準的多元化,是指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 針對不同學生的優劣勢與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尤其是對於缺乏信心學生的評價更要鼓勵和支持,以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和發展性作用~

㈦ 怎樣落實歷史核心素養

我覺得最主要的應該也就是在教書的時候,或者說在教歷史課的時候,肯定是要向學生傳達出歷史方面的要求的內容,另外的話,最主要的應該也就是知識方面,或者是實在一些知識的一個教授方面的方式,應該要變得更新穎一些,讓學生更容易接受。

閱讀全文

與教學中如何貫徹歷史核心素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4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