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匡衡是哪個朝代的
匡 衡
西漢經學家
據《漢書.匡衡傳》記載,匡衡字稚圭,東海承(今嶧城)人,漢建昭三年官拜丞相,為漢元帝、成帝丞相,封我安侯。匡衡幼時家貧,為人佣作,「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燭光而讀之。」歷史上流傳的「鑿壁偷光」苦學成才的故事即由此而來。他對《詩經》頗有研究,一些儒生在讀論詩歌時都盼望他出席。匡衡說詩見解獨到,使人深受教益。當時流傳著「即說詩,匡衡來,匡說詩,解人頤」的說法。匡衡通古博今,經學絕倫,直言進諫,剛直不阿,受人敬重,是漢代著名經學家和政治家。嶧城萬畝石榴園就是時任漢相的匡衡從皇家上林苑引至家鄉載培逐漸擴大而形成。匡衡被《漢書》列為一代名相而世代相傳。
Ⅱ 匡衡是哪時代人
匡[kuāng]衡( 生卒年不詳 ),字稚圭,東海郡承縣(今棗庄市嶧城區王莊鄉匡談村)人。祖籍東海承(今蒼山蘭陵鎮),至匡衡時,始遷居於山東省鄒城市城關羊下村。西漢經學家、大臣,以說《詩》著稱。元帝時位至丞相。
Ⅲ 匡衡是哪一代人
匡衡(生卒年不詳),字稚圭,東海郡承縣人,西漢經學家,官至丞相。匡家世代務農,但匡衡卻十分好學,勤奮努力,由於家境貧寒,他不得不靠替人幫工以獲取讀書資用,他「鑿壁借光」的故事被世人廣為稱頌。
Ⅳ 匡衡是哪個朝代的人,求他的詳細資料
匡[kuāng]衡(生卒年不詳),字稚圭,東海郡承(今蘭陵縣蘭陵鎮)人。西漢經學家、大臣,以說《詩》著稱。元帝時位至丞相。匡衡所住的村莊叫「 匡王村」 (位於今山東省臨沂市蘭陵縣魯城鎮), 匡王村北邊的山叫「 匡山」 , 匡衡上學的那個村莊叫「 老書房村」 ,母親迎送匡衡上學站過的那塊石頭取名「 望子石」 。匡衡墓,位於山東棗庄嶧城西南14華里。
中文名:匡衡
別名:匡稚圭
國籍:西漢
出生地:東海郡承縣
職業:丞相、經學家
典故:鑿壁偷光
特長:以說《詩經》著稱
Ⅳ 匡衡是不是仿史人物
匡衡是歷史人物。
匡衡(生卒年不詳):字稚圭,東海郡承縣人,西漢經學家,官至丞相。匡家世代務農,但匡衡卻十分好學,勤奮努力,由於家境貧寒,他不得不靠替人幫工以獲取讀書資用,他「鑿壁借光」的故事被世人廣為稱頌。
鑿壁偷光典故:
匡衡小時候很想讀書,可是因為家裡窮,沒錢上學。後來,他跟一個親戚學認字,才有了看書的能力。
匡衡買不起書,只好借書來讀。那個時候,書是非常貴重的,有書的人不肯輕易借給別人。匡衡就在農忙的時節,給有錢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錢,只求人家借書給他看。
過了幾年,匡衡長大了,成了家裡的主要勞動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幹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時候,才有工夫看一點書,所以一卷書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夠讀完。匡衡很著急,心裡想:白天種莊稼,沒有時間看書,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時間來看書。可是匡衡家裡很窮,買不起點燈的油,怎麼辦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讀過的書。背著背著,突然看到東邊的牆壁上透過來一線亮光。他嚯地站起來,走到牆壁邊一看,啊!原來從壁縫里透過來的是鄰居的燈光。於是,匡衡想了一個辦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牆縫挖大了一些。這樣,透過來的光亮也大了,他就湊著透進來的燈光,讀起書來。
匡衡就是這樣刻苦學習,勤儉節約,後來成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這個故事也就是人們傳頌的鑿壁偷光,又做鑿壁借光。
Ⅵ 古代人匡衡是什麼有名的
匡衡鑿壁偷光.
西漢時期.有一個特別有學問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時候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鑿通了鄰居文不識家的牆.借著偷來一縷燭光讀書.終於感動了鄰居文不識.在大家的幫助下.小匡衡學有所成.在漢元帝的時候.由大司馬.車騎將軍史高推薦.匡衡被封郎中.遷博士.
Ⅶ 匡衡是哪一個年代的
匡衡字稚圭,東海郡承縣(今棗庄市嶧城區王莊鄉匡談村)人。西漢時代,曾以「鑿壁偷光」的苦讀事跡名世,漢元帝時官至丞相。
Ⅷ 匡衡是什麼時候的人
匡衡(生卒年不祥),字稚圭,東海丞(今蒼山縣)人。西漢大臣,官至丞相。家貧,當過僱工。少年勤學,「鑿壁偷光」的故事,成為家貧而苦讀的典故。能文學,善說《詩》。終成為經學家。
Ⅸ 匡衡是什麼時期的人
西漢時期。
匡衡(生卒年不詳),字稚圭,東海郡承縣(今棗庄市嶧城區王莊鄉匡談村)人。祖籍東海承(今蒼山蘭陵鎮),至匡衡時,始遷居於山東省鄒城市城關羊下村。西漢經學家,以說《詩》著稱。元帝時位至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