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保康縣歷史名人有哪個

保康縣歷史名人有哪個

發布時間:2022-03-02 13:56:24

Ⅰ 襄陽有哪些歷史名人

感謝大家於百忙之中,還來看小編的文章,你在,或者不在,小編都在辛勤勞作,只為等您到來!小編會一如既往的給大家分享各類穿衣搭配,觀看辛苦了,謝謝,祝您閱讀愉快,天天有個好心情,健康生活每一天,喜歡小編的動動你發財的小手關注小編吧

【卞和】

春秋時楚國人,荊(今襄陽南漳)人,又名和氏,和氏璧的發現者,春秋時楚民。相傳他在荊山得一璞玉,兩次獻給楚王,都被認為是石頭,以欺君之罪被砍去雙腳。楚文王即位後,他懷抱璞玉坐在荊山下痛哭。文王令工匠剖雕璞玉,果是寶玉,遂稱此玉為「和氏之璧」。此璧後傳入趙,再轉於秦。因獻玉而聞名古今。

【宋玉】

(前290―前223),又名子淵,戰國時鄢(今襄陽宜城)人。相傳他是屈原的學生,是繼屈原之後的浪漫主義楚辭大家。曾事楚頃襄王。好辭賦,為屈原之後辭賦家,與唐勒、景差齊名。相傳所作辭賦甚多,《漢書?卷三十?藝文志第十》錄有賦16篇,今多亡佚。流傳作品有《九辨》、《風賦》、《高唐賦》、《登徒子好色賦》等,但後3篇有人懷疑不是他所作。所謂「下里巴人」、「陽春白雪」、「曲高和寡」的典故皆他而來。戰國後期楚國辭賦作家。

【劉秀】

(公元前5年―公元57年3月29日),字文叔。南陽郡白水鄉(今湖北省棗陽市)人。東漢王朝開國皇帝,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新莽末年,海內分崩,天下大亂,身為一介布衣卻有前朝血統的劉秀在家鄉乘勢起兵。公元25年,劉秀與更始政權公開決裂,於河北登基稱帝,為表劉氏重興之意,仍以「漢」為其國號,史稱「東漢」。

【王粲】

(177―217),字仲宣,山陽高平人,三國時曹魏名臣,也是著名文學家。其祖為漢朝三公。獻帝西遷時,王粲徙至長安,左中郎將蔡邕見而奇之。後到荊州依附劉表。劉表以王粲其人貌不副其名而且軀體羸弱,不甚見重。劉表死後。王粲勸劉表次子劉琮,令歸降於曹操。曹操辟王粲為丞相掾,賜爵關內侯。魏國始建宗廟,王粲與和洽、衛覬、杜襲同拜侍中。其時舊制禮儀廢弛,朝內正要興造制度,故使王粲與衛覬等典其事。王粲強記默識,善算術行文;著詩、賦、論、議垂六十篇,有《王侍中集》。王粲與魯國孔融、北海徐幹、廣陵陳琳、陳留阮?、汝南應?、東平劉楨,合稱「建安七子」。王粲為"七子之冠冕",文學成就最高。他以詩賦見長,《初征》《登樓賦》《槐賦》《七哀詩》等是其作品的精華,也是建安時代抒情小賦和詩的代表作。

【諸葛亮】

(181-234),字孔明、號卧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發明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後追謚忠武侯,東晉政權特追封他為武興王。諸葛亮為匡扶蜀漢政權,嘔心瀝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於234年在五丈原(今寶雞岐山境內)逝世。諸葛亮在後世受到極大尊崇,成為後世忠臣楷模,智慧化身。成都、寶雞、漢中、南陽等地有武侯祠,杜甫作《蜀相》贊諸葛亮。

【習鑿齒】

(??383),字彥威,東晉著名文學家,史學家。襄陽(原湖北襄樊,於2010年11月26日復更名襄陽)人。世代為荊楚豪族,東漢襄陽侯習郁之後人。習鑿齒多才多藝,少有志氣,博學廣聞,以文筆著稱,談名亦稱著一時。與清談之士韓伯、伏滔相友善。精通玄學、佛學、史學、主要著作有《漢晉春秋》、《襄陽耆舊記》、《逸人高士傳》、《習鑿齒集》等。其中《襄陽耆舊記》是中國最早的人物誌之一。《漢晉春秋》亦為影響深遠的史學名著。初為荊州刺史桓溫的別駕(有「刺史之半」之稱。)桓溫北伐時,也隨從參與機要。後桓溫企圖稱帝,習鑿齒著《漢晉春秋》以制桓溫野心。因忤桓溫,遷為滎陽太守。不久辭職歸鄉。習鑿齒亦精通佛學,力邀著名高僧釋道安到襄陽弘法。亦在我國佛學史上產生深遠影響。前秦苻堅攻陷襄陽,將鑿齒和道安法師二人接往長安,說:「朕以十萬師取襄陽,所得唯一人半,安公一人,習鑿齒半人。(因習有腳疾,故稱半人)」[1]後襄陽為晉室收復,習鑿齒被征以國史職事,未就而卒。

【釋道安】

南北朝時高僧,翻譯家。本姓衛,常山撫柳(河北冀州)人。十二歲出家,受「具足戒」(僧侶的最高戒律)後,二十四歲至業城(河南臨彰縣),成為佛圖澄的弟子。佛圖澄死後,道安因避戰亂,顛沛流離於翼,晉,豫一帶,後在襄陽,長安等地總結了漢代以來流行的佛教學說,整理了新譯舊譯的經典,編纂目錄,確立戒規,主張僧侶以「釋」(釋迦牟尼)為姓。培養了慧遠、慧持等高僧。

【蕭統】

(501?531年5月7日),字德施,小字維摩,南朝梁代文學家,南蘭陵(今江蘇常州)人,梁武帝蕭衍長子,母親為蕭衍的貴嬪丁令光,又稱丁貴嬪。於天監元年十一月被立為太子,然英年早逝,未及即位即於531年去世,死後謚號「昭明」,故後世又稱「昭明太子」。主持編撰的《文選》又稱《昭明文選》。

【孟浩然】

(689?740)唐代詩人。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前半生主要居家侍親讀書,以詩自適。曾隱居鹿門山。40歲游京師,應進士不第,返襄陽。在長安時,與張九齡、王維交誼甚篤。有詩名。後漫遊吳越,窮極山水,以排遣仕途的失意。因縱情宴飲,食鮮疾發而亡。孟浩然詩歌絕大部分為五言短篇,題材不寬,多寫山水田園和隱逸、行旅等內容。雖不無憤世嫉俗之作,但更多屬於詩人的自我表現。他和王維並稱,其詩雖不如王詩境界廣闊,但在藝術上有獨特造詣,而且是繼陶淵明、謝靈運、謝眺之後,開盛唐田園山水詩派之先聲。孟詩不事雕飾,清淡簡朴,感受親切真實,生活氣息濃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如《秋登萬山寄張五》、《過故人庄》、《春曉》等篇,淡而有味,渾然一體,韻致飄逸,意境清曠。孟詩以清曠沖澹為基調,但沖澹中有壯逸之氣,如《望洞庭湖贈張丞相》「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一聯,精力渾健,俯視一切。但這類詩在孟詩中不多見。總的來說,孟詩內容單薄,不免窘於篇幅。現通行的《孟浩然集》收詩263首,但竄有別人作品。新、舊《唐書》有傳。

【米芾】

字元章,號襄陽居士、海岳山人等。漢族,後遷居湖北襄陽,長期居潤州(今江蘇鎮江)。米芾的五世祖是宋初勛臣米信,高祖、曾祖以上多為武職官吏,其父名佐,字光輔,官至武衛將軍。其母閻氏,曾為宋英宗趙曙皇後高氏的乳娘。

米芾曾任校書郎、書畫博士、禮部員外郎。善詩,工書法,擅篆、隸、楷、行、草等書體,長於臨摹古人書法,達到亂真程度。

初師當時某位秀才,後是歐陽洵、柳公權,字體緊結,筆畫挺拔勁健,後又轉師王羲之、王獻之,體勢展拓,筆致渾厚爽勁,自謂「刷字」,與蘇軾、黃庭堅、蔡襄並稱宋代四大書法家。其繪畫擅長枯木竹石,尤工水墨山水。以書法中的點入畫,用大筆觸水墨表現煙雲風雨變幻中的江南山水,人稱米氏雲山,富有創造性。

米芾傳世的書法墨跡有《向太後挽辭》、《蜀素帖》、《苕溪詩帖》、《拜中嶽命帖》、《虹縣詩卷》、《草書九帖》、《多景樓詩帖》等,無繪畫作品傳世。著《山林集》,已佚;其書畫理論見於所著《書史》、《畫史》、《寶章待訪錄》等書中。

米芾書法宋代以來,為後世所景仰,其作書謂「刷字」,意指其作書行筆方法與前人不同。

《宋史》載:「米元章初見徽宗,命書《周官》篇於御屏。書畢,擲筆於地,大言曰:『一洗二王惡札,照耀皇宋萬古。』徽宗潛立於屏風後聞之,不覺步出縱觀。」公元1107年,米芾病逝,享年57歲。

還有王聰兒,陳真,羅忠毅,現代有袁姍姍,賈玲

Ⅱ 蘄春歷史上有哪個名人最有名

最有名的當然就是李時珍了。醫聖李時珍,著有《本草綱目》,被翻譯成多國文字,流傳海內外。沒有人比他更有名了。

Ⅲ 湖北歷史名人有哪些呀

古代
屈原(約公元前339~約前278),名平,字原,又字靈均。戰國末期楚國歸鄉樂平里(今秭歸縣屈原鄉屈原村)人,楚國詩人、政治家。
李時珍,字東璧,號瀕湖,明朝蘄州(即今湖北蘄春縣蘄州鎮)人。生於公元一五一八年(好明正德十三年),卒於公元一五九三年(即明萬曆二十一年)。
畢升(?-1051),湖北省英山縣草盤地人。北宋著名發明家。宋仁宗慶歷年間(1041-1048)發明活字排版印刷術(沈括《夢溪筆談》載:慶歷中,有布衣畢升又為活版)在當時印刷界反響很大。
張居正(1525—1582)明政治家。湖廣江陵(今屬湖北)人,字叔大,號太岳。嘉靖進士,任庶吉士、翰林院編修。
王昭君名嬙,西漢南郡(今興山縣)寶坪村人。
龐統(179—214)三國時劉備謀士。字士元,襄陽(今屬湖北)人,初與諸葛亮齊名,號鳳雛。
陸羽(733-804年),唐復州竟陵(今湖北天門)人。字鴻漸,季疵,一名疾,號竟陵子,桑薴翁,東岡子。陸羽精於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而聞名於世,因被後人稱為茶聖。
伍子胥(公元前?—前484年),名員。襄樊谷城冷集沈灣(原光化富鄉村,1949年劃歸谷城)人。
孟浩然(公元689—740年),名浩,字浩然。襄陽人,人稱孟襄陽。
米芾(公元1051—1107年),初名黻,字元章,號襄陽漫士、海岳外史等。祖居太原,遷襄陽,後定居潤州(今鎮江)。
皮日休(約公元834—883年),襄陽人,字逸少,後改襲美。自號鹿門子。
馬謖(190—228)三國蜀國人士。襄陽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
「公安派」領袖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湖北公安人
在明代後期,文壇沉寂之際,突兀誕生了一個新的文學派別,給文壇帶來了生機,這就是中國文學史上有名的「公安」派。這個文學派以提倡「性靈」著稱,其領袖是出生於今荊州市公安縣的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史稱「公安三袁」。他們都是明代著名的文學家,繼唐宋古文運動之後,又樹起了一面文學革新運動的旗幟。
陳友諒(1320~1363)元末大漢政權的建立者。湖北沔陽人,家世業漁。
明代「竟陵派」文學創始人鍾惺、譚元春
近、現代
李先念同志1909年出生於湖北省黃安(今紅安)。1926年參加農民運動。1927年參加黃麻起義,加入中國共產黨。後任區委書記、縣委書記,蘇維埃政府主席。
董必武,原名賢琮,又名用威,字潔畲,號壁武,從事革命活動後改為必武。1886年3月5日,他出生於湖北省黃安(今紅安)縣城一個清貧的知識分子家庭。
劉華清(1916~)湖北大悟人,1929年10月入團,1935年10月轉黨,1929年10月參加工作,1930年12月入伍,蘇聯海軍指揮學院海軍指揮專業畢業,上將軍銜。
徐海東(1900一1970)名元清,湖北省大悟縣新城徐家窯人,出身於窯工之家。9歲,入鄉塾讀書,13歲因反抗富家子弟欺凌,遭塾師斥責,憤然退學,進窯場學藝,跟隨父兄,以窯工為職業。
項英(1898—1941)原名德隆,湖北武昌人。中國共產黨和人民軍隊的早期重要領導人之一。
惲代英(1895~1931)1895年出生於湖北省武漢市,祖籍江蘇武進縣人,中國共產黨政治活動家、教育家,中國早期青年運動的領導人之一。早期革命家。
施洋(1889~1923年),原名吉超,號萬里,字伯高。竹山縣麻家渡鎮雙桂村人。早期革命家
王樹聲,原名王宏信。湖北省麻城市人。軍事家。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區、縣農民協會組織部長。一九二七年參與領導黃麻起義。
許世友(1905-1985)原籍湖北麻城人。上將。一九二六年在國民革命軍第一師任連長,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一九二七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黃麻起義。
聶鳳智(1914~1992)湖北大悟人(出生地原屬黃安,今黃岡市紅安縣)。上將。
陳錫聯(1915-1999),原名錫廉,字廉甫,1915年1月出生於湖北省黃安(今紅安)高橋區陡山彭家村,軍事家、上將。陳錫聯同志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久經考驗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和功勛卓著的一代戰將。
郭天民,原名郭基逵,1905年出生於湖北省黃安(今紅安)縣城關區郭受九村。軍事家、上將。郭天民是久經考驗的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戰功卓著的高級將領和軍事教育家。是紅安籍開國將領中唯一上過黃埔軍校的將軍。
國防部長上將——秦基偉同志1914年11月出生於湖北黃安(今紅安)七里區秦羅庄。
王建安(1907-1980).原名見安,1907年11月8日出生於湖北黃安縣(今紅安)桃花沙河村。軍事家、上將。
韓先楚(1913-1986)湖北黃安縣人。同志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久經考驗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和功勛卓著的一代戰將。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十軍首任軍長。
周純全(1905-1985),1905年10月6日出生於湖北省黃安(今紅安)縣八里區雷家田,曾在八里灣小學堂當校工,後到武漢參加並組織「二七後援會」和漢口惠工織布廠工人的罷工斗爭。周純全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我軍傑出的高級將領。軍事家、上將。
郭錫章(1933--)花橋鎮劉常村西湖口垸人。司令員。
黎元洪(1864—1928)字宋卿。黎家河(今大悟縣彭店鄉)人。民國總統。
陳潭秋(1986-1943),名澄,字雲先,號潭秋,黃岡縣(含黃州區)陳策樓人。無產階級革命家。
錢瑛(1903—1973),祖籍湖北咸寧,出生於湖北潛江周家磯。女革命家、國家監察部部長。
李書城(1882—1965),潛江縣袁橋村人。同盟會元老、新中國第一任農業部長。
李漢俊(1890—1927),湖北潛江人。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代表。
向忠發(1880—1931)又名仲發。湖北漢川人。早期革命家家。
謝富治(1909-1972),黃安(今紅安)縣豐崗謝家人。

吳儀,女,漢族,1938年11月生,湖北武漢人。國務院副總理兼衛生部長

Ⅳ 襄陽十大歷史文化名人的介紹

氣候資源 南北兼宜
襄樊地區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這里既有滔滔漢水流經,又有乾冷、暖濕空氣交綏,冬寒夏暑,冬干夏雨,雨熱同期,四季分明。加之復雜多樣的地貌類型對氣候要素產生明顯的再分配作用,使得市內氣候形成了各種類型。境內繁多的植物、動物種類,即受惠於氣候的復雜多樣性。全市年平均氣溫除高山以外,一般均在15-16℃之間,1月2-3℃,2月15-16℃,7月27-28℃,10月16--17℃。無霜期在228-249天之間。全市熱量資源不僅豐富,而且具有較明顯的過渡性,可以說兼備了南北氣候特點。全市年降水量820-1100毫米,其中夏季佔400-450毫米。全年降水量為107-135天。太陽輻射較為豐富,年平均總日照時效為1800-2100小時。又由於境內大部分地區處於溫度最高、降水最集中、光照最強的季節,正是主要農作物的旺盛生長季節,故全市氣候資源上的優勢,極有利於農業生產潛力的發揮。
土地資源 富饒多樣
襄樊市處於我國地勢第二階梯向第三階梯過渡地帶。根據其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的特點,襄樊市全境分為三大地形區。西部山區由武當山脈東端和荊山山脈北段組成,覆蓋保康、谷城、南漳3個縣的全境,面積8000多平方公里,約佔全市總面積的40%。西部山區海撥多在400米以上,其中保康縣境內的關山海拔2000米,既是襄樊全境最高點,又是漢江與長江的分水嶺。西部山區物產豐富,類型多樣,是用材林、經濟林、土特產、畜牧業等多種經營的重要生產基地。東部低山丘陵位於鄂豫兩省交界地帶以及與隨州、鍾祥、荊門交界地帶,面積1000餘平方公里,約佔全市總面積的20%,海拔多在90-250米之間。丘陵以低丘為主,丘間河谷開闊,土地肥沃,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也是重要的糧棉產區。地處西部山區和東都低山丘陵之間的中部廣闊地帶,屬崗地平原,由襄陽,棗陽,老河口3縣市的「三北」崗地和分布在漢水、唐白河、蠻河流域的沖積平原組成,面積8000多平方公里,約佔全市總面積的40%。「三北」崗地海拔在85-140米之間,沿河沖積平原海撥在90米以下。宜城市境內的八角廟海拔44米,為襄樊全市最低點。「三北」崗地崗頂寬平,崗壟相間,起伏和緩,土層深厚,適宜農業機械化作業,是小麥、棉花、豆類、油料、煙葉的重要產地,並兼有農林牧副漁多種經營和推廣農業高新技術的優越條件。漢江流城兩岸河谷小平原和大面積沖積平原屬江漢平原北端的組成部分,其地勢平坦,水源充足,土質上乘,是水稻、小麥、棉花、牲畜、禽蛋、水產的主要生產基地。全市土地資源的潛力還很大,其中可利用、亟待開發的荒山、荒地、灘塗尚有800多萬畝,可供養殖利用的水面也很多。全市種養殖業及多種經營的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水利資源 優勢顯著
襄樊市地理位置的優越,還表現在既有充沛的降水,又有眾多的河流和庫塘,地表徑流量和地下水蘊藏量都很可觀。境內有大小河流600多條,分屬長江、淮河兩大水系,其中屬長江水系的漢江、沮漳河兩大河流流域面積為全市河流流域總面積的絕大部分。年均徑流總量85億多立方米,正常年過境水量約400億立方米。全市最主要的河流漢江,自丹江口水庫壩下陳家港流入襄樊境內,經老河口、谷城、襄陽和襄樊市區,南出宜城市島口村入鍾祥市,境內漢江全長216公里,有30條支直接匯入漢江,流域面積17357.6平方公里,佔全市總面積的88%。漢江水系條件與歐洲著名的萊茵河相當。全市有大中小型水庫845座,堰塘88461口。地下水儲量也極為豐富,開掘便捷。另外,水質好是這里水資源的又一顯著特點:地表水礦化度低,總硬度適中,多屬軟水,可廣泛用於灌溉和飲用(例如境內的長216公里的漢江,一年中絕大部分時間清澈如鏡);地下水的礦化度一般也較低,多屬中性及弱鹼性水,均可作為生產和生活用水。就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十分優越的水資源條件。
經濟文化 南北交匯
襄樊自古以來,就是南北經濟文化的交匯之地。春秋戰國時期,襄樊是大國楚和中原周天子交往的通道。兩漢至隋唐時期,從京城西安、洛陽經襄陽到江陵的驛道,是溝通南北政治、經濟的大動脈,加上長江最大的支流漢水在此與唐白河匯合,襄陽就成了「南船」、「北馬」的匯集地。盛唐詩人張九齡寫道:「江漢間,州以十數,而襄陽為大,舊多三輔之家,今則一都之會」。杜甫的詩句「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白居易的詩句「下馬襄陽郡,移舟漢陽驛」,生動地描繪了襄樊「南船北馬」、交通便利的繁榮景象。明清以來,襄樊的商業經濟輻射到黃河上下,長江南北,在襄樊建立了山陝會館、河南會館、江蘇會館、浙江會館、徽州會館、撫州會館、黃州會館、福建會館、武昌會館、江西會館、湖南會館等全國20多個地區的商業辦事機構。
在文化上,襄樊南北文化文匯的特點更為顯著。上古北方的中原文化和南方楚文化在這里匯合交流,正是「經市鬧兼秦楚俗,畫疆雄踞漢襄流」。這里既受到「文王化南國」的中原文化的熏陶,又受到「聽歌知近楚」的南方文化風俗的深刻影響;這里既散發著孔子所祟拜的仲山甫的風范之光,又是文采風流的楚歌流傳之地。東漢末年,文化中心南移,北方士人集團大量流寓襄樊,與本地的知識集團相結合,形成了一次以政冶為中心的思想學術與文化高潮,出現了一大批以諸葛亮、龐德公為代表的政治、軍事、文化人才。唐以後,襄樊「往來行舟,夾岸停泊,千帆所聚,萬商雲集」,以至騷人墨客,紛至沓來,流連忘返。著名詩人李白、杜甫、王維、歐陽修、蘇軾等,都曾游歷襄樊,寫下了膾炙人口的不朽詩章。在藝術上,襄樊也是南北戲曲交流的通道。西北的秦腔和武漢、黃陂一帶的二黃在這里交匯,而襄陽花鼓則是南北戲曲與本地民間曲調融合而成的具有獨特風格的地方劇種。
農業生產中水旱作物兼有,生活習慣南北咸宜,是古代襄樊的又一特點。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在棗陽發掘的雕龍碑原始氏族部落遺址中,同時出土了稻穀和粟谷的皮殼,這說明遠在5000多年前,襄樊地區已是水旱作物並種。襄樊南接魚米之鄉的江漢平原,北連盛產小麥的南陽盆地,生活習慣南北兼有,南方人和北方人都樂於在這里從業定居,謀求發展。

風土人情
家族 舊時,襄樊土著或外地遷入者定居一處,因人丁興旺而發展為大家族,有的村即以姓氏命名。如市郊董台的董家、陳家營的陳家、劉家河的劉家,他們聚族而居,有族產、族規、族普,家族事務由族長掌管。家道富裕而輩份高的族人也有一定發言權,族內組織常常與鄉里政權組織混成一體。有的族長就是鄉長或保長、甲長、集族權政權於一身。建國後,家族組織解體,但農村族間房頭意識還存在,按譜取名的遺風還盛行。
待客 襄樊人歷來好客,客至拱手相迎,道「稀客」,待熾茶,陪坐敘談。客走送於門外,拱手相別,囑「慢走」、「再來」。留客吃飯,必有酒,俗有「怪酒不怪菜」之說,叫做「有酒無菜,客人不怪;有菜無酒,站起來就走」,意在強調酒的重要,並非不備菜飯,宴飲必先酒後飯,不可先飯後酒,否則便為「犯上」(「飯上」諧音)。飯酒必強勸,以客人吃醉為好。主人若不善飲,則請有酒量者陪客勸酒。飯也強添,唯恐客人不飽。往往客人碗中未盡,主人又端一碗,趁其不防從背後叩在客人碗里,直至吃不完有剩餘,主人方才稱心,這叫「叩飯」(襄樊土音念Kang飯)。現拱手迎送之禮已廢,以握手代之。叩飯之俗已不多見,唯勸酒之禮盛過舊時。
席次座位 舊時,請客設宴,非常講究席次、座次。請長輩、老師、鄰里中年長者為客,必延之上坐。一般面南為上座若房屋門不朝南,則以屋門為方位標志,取背靠神櫃、面向門者為上座。左右為陪坐,對面為下座。桌縫木紋要左右橫向,不得正對上座。若同時擺設兩席以上,則正屋為首席,主要客人就座。廳屋為次席,一般客人就座。陪客的身份、輩份、年齡需與客人相當。建國後,這些風俗還在,但遠不象舊時那麼嚴格。公職人員、同事之間已無這些講究。 親友交往 襄樊自古民風淳樸,輕利重義,朋友交往患難與共,禍福相依,同時有敬師長、敬長者之風。親友之間禮尚往來,名目繁多。時令節日、婚喪喜慶、添丁進口、壽誕遷居,都贈送禮品、祝賀宴飲,叫「送人情」,有「人情大似債」俗諺。有的鄰居相處融洽,日近日親,交往密切,勝過親戚,叫做「遠親不如近鄰,近鄰不如對門」。建國後,江湖義氣有所消煞,「送人情」習俗也漸漸淡化。70年代後期以來,「送人情」之風再度盛行,成為人人厭惡而又擺脫不開的陋習。

湖北方言
語法:「不過」在普通話中表示轉折,在湖北方言中,「不過」做補語極常見。湖北方言中「子綴」豐富,而普通話中「子綴」范圍較窄
詞彙:
1.詞義擴大
茶:a茶葉子b涼白開水
未必:a不一定b難道
夾生:a半生不熟的飯b不近人情、態度不好c事情進展不順、不好處理
2.褒貶義同詞
油:a不正經、油滑b嫻熟
狠:a狠毒b能幹、有板眼

詞條:
日頭:太陽
罩子:霧
包面:餛飩
扯筋:(扯皮)不講道理
曉不得:(懂不懂)知道不知道

Ⅳ 保康縣出過名人嗎

比如華中師范大學的教授曉蘇,吳德峰曾任最高人民法院黨組副書記。

Ⅵ 眾所周知的襄樊的歷史文化有哪些,包括景點,歷史名人,地名等

中國歷來最悠久的地區之一,遠在60萬年前,人類已在此繁衍生息。襄樊系襄陽、樊城兩城合稱,樊城因周宣王封仲山甫(樊穆仲)於此而得名,襄陽以地處襄水(今南渠)之陽而得名。樊城始於西周,襄陽築城於漢初。自東漢獻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荊州牧劉表徙治襄陽始,襄陽歷來為府、道、州、路、縣治所。襄樊市始建於1950年5月,1979年6月升為省轄市,1983年9月與襄陽地區合並,實行市帶縣體制。1986年12月8日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歷史文化名城。

襄樊已有2800多年的建城史,華夏第一古城池保存完好。中華民族智慧的化身諸葛亮在襄陽城西13公里處的古隆中寓居10年,成就了著名的「前出師表」「後出師表」和「隆中對」,聞名中外的《三國演義》120回中,有31回發生在襄樊這片大地上。宋玉、杜審言、孟浩然、皮日休、張繼、李白、杜甫、米芾等一大批文人名士使襄樊大地更具人文底蘊。

襄樊擁有豐富的人文資源和自然景觀。這里是中華民族的始祖炎帝神農氏和東漢漢光武帝劉秀的誕生地,有造型奇特的國家重點保護文物多寶佛塔,有號稱「華夏第一城池」全國最寬的護城河。諸葛亮在襄陽隆中躬耕10年,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就發生在這里。襄樊既是群雄逐鹿的古戰場,也是歷史文人騷客薈萃之地,孕育了楚國詩人宋玉、戰國時期政治家伍子胥,唐代詩人杜審言、孟浩然、張繼和宋代書畫家米芾等文人名士,留下了詩仙李白、詩聖杜甫等歷史賢達雅士的足跡和傳頌千古的詩章。李白在《襄陽曲》一詩中寫道:「襄陽行樂處,歌舞白銅堤。江城回綠水,花月使人迷」。近幾年,全市大力開發了被確定為國家名勝風景區的古隆中風景區,修建了代表鄂西北民居的仿古一條街,恢復了建安七子之一王粲當年寫下膾炙人口的名作《登樓賦》的仲宣樓以及明王府、昭明台,開辟了峴山自然風景區、潭溪萬山風景區、鹿門山自然風景區和鄧城遺址風景區。杜甫詩曰:「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王維的《漢江臨眺》更是將悠悠漢江水融入了滔滔漢江情中,把漢江之美,襄陽之魅貫穿其中。

襄陽古城牆築於漢,宋改建磚城,全長7377米,其中有護壁磚牆6408米,平均高10.84米,最低處7米,最高處11米,底寬13—15米,頂寬6-11米。
襄陽護城河長5060米,最寬處達250米,平均寬度180米,面積91萬平方米,為我國第一寬護城河。

隆中風景名勝區;AAA級4家:米公祠景區、水鏡庄風景區、南河小三峽景區、薤山旅遊度假區;AA級5家:錦綉園、白水寺風景區、熊河風景區、五道峽風景區、湯池峽溫泉;A級3家:襄陽王府綠影壁、張自忠將軍紀念館、香水河風景區。
隆中風景名勝區:隆中風景名勝區總面積209平方公里,包括古隆中、水鏡庄、承恩寺、七里山、鶴子川五大景區。1994年經國務院審定列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996年經國務院審定公布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被評為全國首批4A級風景旅遊區。核心景區古隆中位於襄陽城西13公里處,公元197年-207年諸葛亮在此躬耕隱居十年。西晉時期已有紀念性建築,距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明代就已形成「隆中十景」:三顧堂、躬耕田、小虹橋、野雲庵、六角井、老龍洞、梁父岩、抱膝石、古柏亭、半月溪。

《三國演義》120回中,有32回故事發生在襄樊,僅次於荊州。

米公祠景區:米公祠位於襄樊市樊城區沿江路西段,原名「米家庵」,是紀念北宋書畫家、鑒賞家米芾而建的祠宇。1956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一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米芾(公元1051年-1107年),原名黻,字元章,號鹿門居士,又稱海岳外史、襄陽漫士。曾官禮部員外郎,人稱米南宮。因其舉止「顛狂」,人稱米顛。與蔡襄、蘇軾、黃庭堅合稱宋代四大書法家。

襄陽王府綠影壁:襄陽王府綠影壁坐落在襄城東南隅。其為明代襄王府門前照壁,約建於1440年,影壁長26.2米,高7.6米,厚1.6米,仿木結構廡殿式四柱三樓造型,影壁造型別致,雕刻精細,圖案繁縟,是古代石刻藝術中的瑰寶。現為我國唯一一座大型石雕龍壁。

中原古剎——廣德寺:廣德寺原名雲居禪寺,始建於唐代貞觀年間,位於襄樊市城西10公里處,寺院佔地面積4.5萬平方米。後院內的多寶佛塔又名五星塔,系磚石結構,通高17米,塔座高7米。塔座上建有五座佛塔,中心矗立一座印藏結合式喇嘛塔,高達10米。全塔上下內外共有石雕盤坐佛像45尊,碩大「佛」字3個,共48「佛」。

Ⅶ 保康的著名人物

吳德峰、黃紹谷、尚宗海、楊曉暉、柳德彰、王莘逸、朱家霖、周觀華、黃一鳴、劉光國、宋昭昺。

Ⅷ 歷史上湖北襄陽有哪些名人

歷名上來自湖北襄陽地區的名人也有不少,就說說三國時代出自襄陽地區的名人吧。1、龐統卧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而龐統就是其中的鳳雛 。龐統是荊州(東漢末年的州,不是今天的荊州)襄陽人,字士元,龐德公稱龐統為「鳳雛」,劉表主政荊州時期,襄陽是荊州的治所,龐統是龐德公的堂侄,而龐德公的兒子龐山民娶了諸葛亮的二姐為妻,算起來龐統和諸葛亮也有些親戚關系。

向寵是向朗的弟弟,是被諸葛亮寫進出師表的武將,向寵最早隨劉備發動夷陵之戰伐吳,劉備大潰敗,唯有向寵所領一部蜀軍完好無損,劉備因此稱贊向寵有才能,這也是被諸葛亮寫進出師表的原因。諸葛亮北伐前,高寵被提拔為中領軍,中領軍是高級武將職務,主要掌管禁軍、主持選拔武官、監督管制諸武將,位高權重,諸葛亮北伐時,向寵留守成都,在240年漢嘉地區蠻夷發生叛亂時,向寵率軍前往平定,在混戰中身亡。

Ⅸ 內蒙保康的歷史

科左中旗基本概況

一、地理位置和氣候
科左中旗隸屬於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地處自治區東部,松遼平原的西端,科爾沁草原腹地。這里有豐富的土地資源,遼闊的草牧場,是典型的農牧結合的經濟類型區。

科左中旗位於東經121度至123度北緯43度至44度之間,總土地面積9,811平方公里, 居東北經濟區,地處內蒙古、遼寧、吉林三省交匯的金三角。距東北兩大城市長春、沈陽僅200公里和370公里。

科左中旗氣候類型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春季回暖快,夏季雨熱同步,有利於農作物的生長。秋季降溫迅速,冬季較長,年平均氣溫5攝氏度, 年平均無霜期為140天左右,年有效積溫為3200度左右, 年降雨量360—420毫米。

二、行政區劃和人口

科左中旗轄23個蘇木、6個鄉、6個鎮、10個國營農牧林場(圃),485個嘎查村。全旗總人口為54 萬人,農業人口為43萬人,蒙古族人口為37萬人,是全國縣級建制蒙古族人口絕對數最多的地區。旗政府所在地保康是全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三、自然資源

本旗水資源充沛,有西遼河,新開河和烏力吉牧仁河三條主要河流。徑流量為5.85億立方米。有自然水面10萬畝。有五座中型水庫,地下水可開采量3,60億立方米。旗內礦產資源極為豐富。現已探明寶龍山至架瑪吐一帶有1,5億噸左右的長垌煤資源。石油, 天然氣開采前景可觀,境內矽砂資源品質好、品味高,總儲量為10億噸左右。旗內野生植物種類繁多,據統計有500餘種, 其中麻黃草年產300噸左右。
四、交通、通迅

科左中旗交通極其發達,境內有通—霍線、通—讓線、平—齊線、大—鄭線四條鐵路線通過,境內里程達191公里。有通遼至海拉爾、通遼至長春、 通遼至霍林郭勒三條國道通過,有四條區、旗(縣)級公路,其中黑色柏油路面達400公里,已形成連接城鄉、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科左中旗郵電通信事業發展迅速,京哈通訊光纜在境內通過,全旗程式控制電話總裝機容量為34,280門。設有36個程式控制交換點。全旗35個蘇木鄉鎮程式控制電話都與全國聯網,實現了國內國際的電話直拔。開通了無線導呼業務和移動通訊業務(模擬行動電話和數字行動電話),其中GSM(數字行動電話)與全國聯網, 實現了全球通。

五、農業

科左中旗土在資源豐富,耕地總面積為300萬畝,其中旱澇保收農田200萬畝。有680萬畝宜農荒地尚待開發,是國家商品糧基地。1998年,在遭受特大洪災的情況下,糧食產量達9.24億公斤,成為自治區糧食產量第一旗。同時左中又具有「蓖麻之鄉」的美譽。歷史上最高年份蓖麻產量為全國的1/7、 全自治區的1/5,佔全盟的65%。主要農作物包括玉米, 小麥,高糧,蓖麻葵花等。牧場遼闊,草牧場面積120萬畝, 加上豐富的秸稈資源,發展畜牧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年家畜存欄達93.9萬頭(只,口)其中大小畜存欄54.26萬頭(只)。年肉類總產量在3萬噸左右, 居自治區第一位。年產鮮奶8千噸,年產各類皮張30萬張。 是國家桔稈養牛示範縣(旗)和商品牛生產基地。本旗林業資源豐富,是國家林業「三北」防護林示範基地,有林面積338萬畝。林木蓄積量361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24%。

作者: 守護—天使 2006-11-9 15:38 回復此發言

--------------------------------------------------------------------------------

2 回復:【和諧康樂】【簡介】科左中旗-保康基本概況!熱愛我們的家
從通遼市市區北行,經過兩個多小時的顛簸,就到了科左中旗政府所在地保康鎮。沿途樹木成蔭,草地翠綠。雖然路面因年久失修而凹凸不平,長期乾旱又使土地出現了沙化,但這里當年水豐草美的豐韻猶存。清太宗皇太極把這里封給為清朝立下汗馬功勞的蒙古王公,就不足為奇了。如今,科左中旗還是國家重點商品糧基地、油料基地和玉米出口基地,素有「黃牛之鄉」、「葵花之鄉」、「蓖麻之鄉」、「草原白鵝之鄉」的美譽。科左中旗全旗有54萬人,其中蒙古族就有37萬,是全國蒙古族最多的地區。

Ⅹ 關於湖北的歷史名人有哪些

·屈原(出生於宜昌秭歸)宋玉(湖北襄樊)伍子胥(湖北襄樊(今湖北省襄樊)) 杜甫(祖籍襄樊襄陽) 李時珍(湖北蘄州(今湖北省黃岡市蘄春縣蘄州鎮) 畢升(北宋淮南路蘄 州蘄水縣直河鄉(今湖北省黃岡市英山縣草盤地鎮五桂墩村) 張居正(湖北荊州) 王昭君(故里在宜昌興山) 龐統(襄樊襄陽人) 馬謖(襄樊宜城人)俞伯牙(湖北荊州) 鍾子期(湖北漢陽)
·陸羽(竟陵人,今湖北天門) 伍子胥 孟浩然 米芾 皮日休(均為襄州襄陽(今湖北襄樊)) 嫘祖(故里宜昌)
· 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湖北荊州市公安縣人)
·陳友諒(玉沙縣黃蓬山鄉人,今湖北荊州洪湖市烏林鎮人)
·竟陵派文學代表人物:鍾惺 譚元春 (今湖北天門人)

閱讀全文

與保康縣歷史名人有哪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2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10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8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6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5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9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2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1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