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羅定市有多少人口
羅定市有936931人。根據查詢網路地圖顯示,羅定,廣東省轄縣局彎級市,由雲兆臘談浮市代管。古稱瀧州,又名龍鄉。羅定位於廣東省西部,西江以南,是西江走廊的交通要沖,自古被視為門庭巨防,撫綏重地。曾經是廣東鎮守嶺西南的軍事重鎮,在明代還有「全粵要樞」的美譽。羅定是西南諸省區進入廣東的門戶之一,也是廣東向中國大西南輻射的窗口。羅定有著2400年的悠久歷史,擁有數量龐大的文保單位和較突出的非物質文化。明代,因平定羅旁地區的「瑤亂」,瀧水縣(屬肇慶府)升格為羅定州,成為嶺南族碰歷史上第一個直隸州。
㈡ 羅定的由來
羅定市歷史悠久,它位於廣東省西部,西江之南,東有雲霧山脈,西有雲開山脈,南接高雷,西通桂、黔、滇,是西江走廊的交通要沖,自古被視為門庭防衛,撫綏重地.
羅定是抗日著名愛國將領蔡廷鍇將軍的故鄉.羅定自晉末設縣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秦屬南海郡,漢隸端溪縣,宋朝為瀧水縣,明朝萬曆5年(1577年)升瀧水縣為羅定直隸州,並轄東安、西寧(今雲城、雲安、鬱南);辛亥革命後廢州改名羅定縣.1993年4月8日經國務院批准,撤縣設市.
廣東省人民政府於1991年2月1日公布了首批11個省級歷史文化名城,羅定以其悠久的歷史、豐富的文物、獨特的文化、秀麗的風景而名列榜上.
歷史
遠在一萬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時期,已有人類在羅定大地上生息繁衍.他們居住在今天蘋塘、金雞等地的洞穴中,過著漁獵生活.距今四五千年前,羅定的瀧江河、羅鏡者大伍河、太平河流域,已遍布人類生活的蹤跡.早年在羅平橫垌背夫山發現的大型戰國墓葬,其墓主人就是史料所稱的「百粵之君」.墓中出土的大量文物證明,在2400多年前,羅定曾經創造過輝煌的遠古文明.對此,我國著名地理學家曾昭璇先生曾撰文指出:「羅定東鄰高要,南接陽春,西界岑溪,是一天然古國,即古稱兩山之間(雲開大山和雲霧大山)的古王國之地.」
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羅定屬蒼梧郡端溪縣地.東晉末年,在羅定地設立龍鄉、元阮兩個縣,龍鄉治所在今太平鎮潭白管理區(關於元阮縣城,著名地理學家曾昭璇和徐俊鳴認為在羅定盆地的西緣).這是羅定設縣的開始.
羅定自晉末建立縣治後,地位迅速上升,龍鄉建縣僅數年,晉康郡就由元溪縣遷來龍鄉縣.自此,羅定太平便成為郡治所在地,直至北宋初,相沿六百多年.期間,曾一度改設廣熙郡,但郡城仍設在羅定.
到了南朝梁、陳年間(公元502—581年),曾在羅定縣設置一州(瀧州);三郡(平原郡、開陽郡、羅陽郡);六縣(龍鄉縣、夫阮縣、永熙縣、羅平縣、開陽縣、安南縣).
隋開皇九年(公元583年 ),撤郡改行州縣制,羅定地設一州四縣.24年後,撤州改行郡縣制,以羅定的太首或仿亂平、羅鏡為中心設立永熙郡,仍以太平潭白為郡城,永熙郡下轄瀧水縣、永熙縣(均在羅定)、懷德縣(今信宜)、良德縣(今電白)、安遂縣(今鬱南)、永業縣(今岑溪)六個縣.這是羅定歷史上最大轄境.
唐初改永熙郡為瀧州,在羅定境內恢復一州四縣政制.後瀧州一度改名開陽郡,干元元年(公元758年),復名瀧州,所轄瀧水、開陽、永熙(後改永寧)、安南(後改鎮南)四縣,大至包括羅定全部及雲浮、信宜、鬱南、岑溪小部分地區.北宋開寶六年撤消瀧州,四縣並為瀧水一縣,長達六百多年.
明萬曆五年(公元1577年),因羅旁地區的「瑤亂」被平定,瀧水縣升格為羅定直隸州,「羅定」一名自此載入史冊.羅定直隸州管轄東安(雲浮縣)、西寧(鬱南縣)兩縣,俗稱「三羅」,至辛亥革命改羅定州為羅定縣止.三羅地區成為廣東一個重要行政區域,長達三百四十餘年.
㈢ 羅定屬於哪個省
廣東省轄縣級市橡咐山,由雲浮市代管。
古稱瀧州,又名龍鄉。位於廣東省西梁中部,西江之南,是西簡尺江走廊的交通要沖,自古被視為門庭巨防,撫綏重地。在明代還有「全粵要樞」的美譽,曾經是廣東鎮守嶺西南的軍事重鎮。羅定是西南諸省區進入廣東的門戶之一,也是廣東向中國大西南輻射的窗口。
羅定是南江文化核心地區,羅定江又稱南江,被古代學者列為廣東「四江」之一,是海陸絲綢之路的重要對接通道及古驛道,造就並留存有豐富燦爛的文化遺產。
(3)羅定多久歷史擴展閱讀
建國後的歷史沿革:
建國後,羅定縣隸屬廣東省西江專區。1952年,隸屬廣東省粵中行政區。1958年11月5日,羅定、鬱南兩縣合並,稱羅南縣。縣機關設在羅城鎮,隸屬江門專區。
1959年1月4日,羅南縣改稱羅定縣。1961年4月10日,析羅定縣恢復原羅定和鬱南兩縣建制,羅定縣隸屬廣東省肇慶地區。1993年4月8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羅定縣設立羅定市,由廣東省直轄、肇慶市代管。1994年4月5日,經國務院批准,設立雲浮地級市,代管羅定市。
㈣ 羅定的歷史
遠在一萬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時期,已有人類在羅定大地上生息繁衍。
他們居住在當今的蘋塘、金雞等地的洞穴中,過著漁獵生活。
羅定風景春秋之前,羅定屬南越。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睜畝214),平定南越,設置南海郡,領18個縣,其中有開陽縣,開陽縣治所在今船步鎮。
秦末漢初南海郡尉趙佗兼並桂林郡、象郡,建立南越國,今市境屬之。
置縣不詳。
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南越地設置南海、蒼梧等7個郡。
交州蒼梧郡下置端溪縣。
羅定大部分地屬端溪縣。
三國賣含時期
吳黃武五年(226),羅定地屬廣州蒼梧郡端溪縣。
端溪縣包括今德慶、羅定、鬱南、雲城、雲安、信宜等的部分地方。
晉永和五年(344),析蒼梧置晉康郡,晉康郡領縣。
析端溪置龍鄉、夫阮兩縣,龍鄉縣為瀧水縣的舊名,是現羅定治地羅城鎮成為縣治的開始。
羅定地有龍鄉縣、夫阮縣及平原縣。
(4)羅定多久歷史擴展閱讀
羅定的文化
長卷祈福
長卷祈福是廣東省羅定市特色春節文化活動,是廣東省"一城一特"21個特色春節文化活動之一,是一項公益性活動,群眾發起,群眾組織,全民參與的春節文化活動。
長卷祈福活動相比其他春節活動更顯文雅,也可彰顯地方文中早笑化魅力,是廣東省歷史文化名城羅定其中一張文化名片。
「長卷揮毫」一般都是一些活動附加節目,或個人表演創作時可以看到,但在羅定市就成了每年春節傳統活動。
據了解,「長卷祈福」活動原是羅定群眾書畫交流活動中的一個環節,志在宣傳與弘揚中國書法,而群眾除了可以欣賞書法家們現場揮毫外,也可以在長卷上寫上自己的心願與祝福。
相比起許願樹與燒香祈福,羅定「長卷祈福」則更為環保,同時也提升了城市文化品位。
對書法有興趣或喜歡文雅類活動的遊客,年初一可以到羅定參與「長卷祈福」,親身感受這座城市的文化魅力。
猜燈謎
年大年初一,我市文化館、市衛計局舉辦新春猜燈謎活動,在文化中心大樓門前廣場掛滿了紅紅的謎語,吸引了不少年初一行大運的一家老少。
此次燈謎內容豐富多彩,成語謎、字謎、計生專業術語謎等等多種類型,既貼近生活,又充滿文化色彩,讓市民在猜謎的過程中盡享樂趣,同時感受中國傳統文化蘊含的無窮智慧,過一個年味十足的春節。
㈤ 羅定市屬於哪個市
羅定市屬於雲浮市。
羅定古稱瀧州,又名龍鄉,從晉末設龍鄉縣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位於廣東省西部粵桂兩省交接處,是著名愛國將領蔡廷鍇將軍的故鄉。羅定以悠久的歷史、獨特的文化、秀麗的風景、良好的生態、豐富的物產而聞名。
素有「文化之鄉」「歷史名城」等美譽。全市轄羅鏡、太平、分界、羅平、船步、䓣塘、蘋塘、金雞、圍底、華石、榃濱、黎少、生江、連州、泗綸、加益、龍灣17個鎮,素龍、雙東、附城、羅城4個街道和1個羅平農場。
地理氣候
羅定西部、西北部和南部一部分為雲開大山山地,東面為雲霧山山地,中部、東北部和南部為盆地、丘陵地帶。全境形似東西南為邊圍,向東北開口的箕狀盆地。羅定紅盆內滿布紅色粉啟鉛備砂岩,面積約800平方公里,為省內山區罕見的盆地。
西部緣為高山區,有10座海拔超過1000米的山峰。最高峰為龍須悄毀頂,海拔1327米。東南緣為雲霧山余脈,延伸至金雞、蘋塘、朗塘等地一帶衍生為岩溶地貌,激握峰林聳立,溶洞廣布。
羅定地處北回歸線南側,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夏長無嚴冬,氣溫偏高,熱量豐富,春秋暖和,雨量變幅大,溫、光、熱地域差異明顯,乾旱及倒春寒災害較多。全年平均日照率42%,平均氣溫在18.30-22.10℃之間。
㈥ 廣州市羅定市是廣州那個市
羅定市是廣東省轄縣級市,由雲浮市代管,不屬於廣州市。
羅定,位於廣東省西部,西江之南,地處羅定江流域中部,北緯22°25′11″~22°57′34″,東經111°03′08″~111°52′44″,東鄰雲安區,東南接陽江陽春市,西南靠茂名信宜市,東北連鬱南縣,西部與廣西梧州岑溪市交界,全市總面積2327.5平方公里。
羅定古稱瀧州,又名龍鄉,從晉末設龍鄉縣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位於廣東省西部粵桂兩省交接處,是著名愛毀皮國將領蔡廷鍇將軍的故鄉。羅定以悠久的歷史、獨特的文化、秀麗的風景、良好的生態、豐富的物產而聞名。
羅定素有「文化之鄉」、「歷史名城」等美譽。截至2019年10月,全市轄羅鏡、太平、分界、羅平、船步、(lang)塘、蘋塘、金雞、圍底、華石、榃濱、黎少、生江、連州、泗綸、加益、龍灣17個鎮,素龍、雙東、附城、羅城4個街道和羅平農場。
擴展資游埋料
歷史沿革
春秋,羅定為百越地。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平定南越,設置南海郡,領18個縣,其中有開陽縣,開陽縣治所在今船步鎮。
秦末漢初南海郡尉趙佗兼並桂林郡、象郡,建立南越國,今市境屬之。置縣不詳。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南越地設置南海、蒼梧等7個郡。交州蒼梧郡下置端溪縣。羅定大部分地屬端溪縣。
吳黃武五年(226),羅定地屬廣州蒼梧郡端溪縣。端溪縣包括今德纖磨差慶、羅定、鬱南、雲城、雲安、信宜等的部分地方。
晉永和五年(344),析蒼梧置晉康郡,晉康郡領縣14。析端溪置龍鄉、夫阮兩縣,龍鄉縣為瀧水縣的舊名,是現羅定治地羅城鎮成為縣治的開始。羅定地有龍鄉縣、夫阮縣及平原縣。
永和七年(346),改平原縣為平原郡,領龍鄉縣,夫阮屬晉康郡。南朝宋永初至元嘉年(420~432),羅定地包括平原郡、龍鄉縣、平原縣及晉康郡之夫阮縣。
南齊永明元年(483),廢平原郡置廣熙郡,析龍鄉縣置永熙、羅平兩縣,郡治龍鄉縣。羅定地括龍鄉、永熙、羅平、夫阮4縣。
南朝梁天監五年(507)分廣州置桂州。自始有廣東和廣西之分。六年(508)兼置瀧州(瀧州之名源於今羅定江羅鏡段有瀧喉,灘高水急,巨石橫截中流,十分險要)和建州,此時的瀧州州治在今羅鏡、太平鎮境。建州州治在今附城鎮古城角。
析廣熙置平原、開陽、羅陽三郡。瀧州轄平原郡(郡治龍鄉縣)、龍鄉縣,永業縣,開陽郡(郡治開陽縣)、開陽縣,梁德郡、梁德縣;建州轄廣熙郡、永熙縣、安南縣,羅陽郡、羅陽縣。其中永業縣治在今廣西岑溪筋竹鎮,梁德郡、梁德縣治在今信宜市。
南陳仍按梁設。隋開皇九年(589),廢郡名,改龍鄉縣為平原縣,與開陽縣、懷德縣、永業縣同隸屬瀧州。永熙縣、安南縣、羅陽縣隸屬建州。羅定地有平原、開陽、永熙、安南、羅陽5縣。
開皇十八年(598),改平原為瀧水縣,改羅陽為正義縣。羅定始有瀧水縣名。大業三年(607),改瀧州置永熙郡,廢建州。並開陽、正義入瀧水縣,並安南入永熙。永熙郡轄6個縣:瀧水縣、永熙縣,永業縣(今岑溪)、懷德縣(今信宜)、良德縣(今電白)、安遂縣(今鬱南)。
唐武德四年(621),改永熙郡設瀧州,此時瀧州州治在今太平鎮潭白村周圍地方(註:有羅定州志記改為竇州。竇州之名先在羅定出現。在今太平鎮潭白小學,遺留有石碑記竇州,當地百姓亦講此為古竇州。
在今信宜市境內的竇州原稱南扶州,到唐貞觀八年才把南扶州改用竇州之名)。析瀧水置開陽縣、正義縣,以瀧水、開陽、正義、懷德4縣隸瀧州,置南建州,以永熙、安遂、永業縣隸南建州。武德五年(622)並正義縣入懷德縣,改永熙縣為永寧縣。
唐貞觀元年(627),並開陽、懷德入瀧水縣,隸瀧州。是年,唐分天下為十道,瀧水屬嶺南道。唐貞觀六年(632),改瀧州,重新設置南建州,以瀧水縣、開陽縣、永寧縣、安南縣隸南建州,而永業縣改隸義州。
唐貞觀八年(634),改南建州為葯州。唐貞觀十八年(644),廢葯州復置瀧州,領縣如舊。唐天寶元年(742),改瀧州設開陽郡,隸嶺南道。乾元二年(759)復改開陽郡設瀧州。
宋開寶六年(973),開陽、建水、永寧、正義並入瀧水縣(縣署則設在原開陽縣今船步鎮舊縣址。至元大德八年(1304),知縣陳澤縣署遷至原建水羊祿埠即今羅城鎮地方)。同年廢瀧州。
從此直至明萬曆四年(1576),其間600餘年,羅定地域只設瀧水縣,瀧水縣轄今羅定及鬱南、雲安、雲城、信宜、岑溪部分地區,先後隸屬廣南路康州晉康郡、廣南東路德慶府、湖廣行中書省廣西道德慶路、廣東布政使司肇慶府等。
明萬曆五年(1577),凌雲翼征羅旁,平瑤亂,升瀧水縣為羅定直隸州,設羅定直隸布政使司。析瀧水縣東部東山黃姜垌等和德慶、高要、新興部分地區建東安縣(今雲城區、雲安縣),析瀧水縣西部西山大垌等和德慶、封川部分地區建西寧縣(今鬱南縣)。
羅定直隸州領東安、西寧兩縣。羅旁平定,因以羅定為州名,羅定州之東西也安寧,便以東安、西寧為縣名。由是瀧水之名始革,而羅定之名亦始於此。
清朝設羅定直隸州,州治羅城,轄本州(羅定州)和東安縣、西寧縣。羅定州直隸廣東省。另外,兵備道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設置。自明萬曆五年開州設羅定兵備道駐州治,至清康熙二年,羅定兵備道歸並嶺西守道。
康熙六年裁撤嶺西守道。康熙九年復設高雷廉道駐高州,羅定州守備隸之。康熙十六年復設羅定道駐州治。康熙二十一年裁並入嶺西巡道分巡肇高廉羅道駐肇慶。雍正八年析為肇羅道。同治六年改分巡肇羅陽道駐肇慶府城。
民國元年(1912),政府統一撤銷州、府一級建制。羅定州改為羅定縣,原隸屬羅定直隸州之東安(雲浮)、西寧(鬱南)縣始分出,均隸屬廣東省。民國時期,羅定縣先後隸屬廣東省南路行政公署、西區善後委員會公署、西區綏靖委員會公署、1936年隸屬廣東省第三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管轄。
1949年5月起隸屬廣東省第十二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管轄。建國後,羅定縣隸屬廣東省西江專區。1952年,隸屬廣東省粵中行政區。1958年11月5日,羅定、鬱南兩縣合並,稱羅南縣。縣機關設在羅城鎮,隸屬江門專區。1959年1月4日,羅南縣改稱羅定縣。
1961年4月10日,析羅定縣恢復原羅定和鬱南兩縣建制,羅定縣隸屬廣東省肇慶地區。1993年4月8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羅定縣設立羅定市,由廣東省直轄、肇慶市代管。1994年4月5日,經國務院批准,設立雲浮地級市,代管羅定市。
㈦ 誰知道羅定文化歷史
羅定是千年文化古邑,歷史悠久,它位於廣東省西部,西江之南,東有雲霧山脈,西有雲開山脈,南接高雷,西通桂、黔、滇,是西江走廊的交通要沖,自古被視為門庭防衛,撫綏重地。 遠在一萬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時期,已有人類在羅定大地上生息繁衍。他們居住在今天蘋塘、金雞等地的洞穴中,過著漁獵生活。距今四五千年前,羅定的瀧江河、羅鏡河、太平河流域,已遍布人類生活的蹤跡。早年在羅平橫垌背夫山發現的大型戰國墓葬,其墓主人就是史料所稱的「百粵之君」。 城雕「雙龍戲珠」
墓中出土的大量文物證明,在2400多年前,羅定曾經創造過輝煌的遠古文明。對此,我國著名地理學家曾昭璇先生曾撰文指出:「羅定東鄰高要,南接陽春,西界岑溪,是一天然古國,即古稱兩山之間(雲開大山和雲霧大山)的古王國之地。」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平定南越,設置南海郡,領18個縣,其中有開陽縣,開陽縣治所在今船步鎮。秦末漢初南海郡尉趙佗兼並桂林郡、象郡,建立南越國,今市境屬之。置縣不詳。 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南越地設置南海、蒼梧等7個郡。交州蒼梧郡下置端溪縣。羅定大部分地屬端溪縣。 吳黃武五年(226),羅定地屬廣州蒼梧郡端溪縣。端溪縣包括今德慶、羅定、鬱南、雲城、雲歲御安、信宜等的部分地方。 晉永和五年(344),析蒼梧置晉康郡,晉康郡領縣14。析端溪置龍鄉、夫阮、平原三縣,是現羅定治地全部置於縣的管轄的開始。羅定地有龍鄉縣、夫阮縣及平原縣。龍鄉縣治地在今羅鏡、太平;夫阮、平原治地未考。 永和七年(346),改平原縣為平原郡,領龍鄉縣,夫阮屬晉康郡。 南朝宋永初至元嘉年(420~432),羅定地包括平原郡、龍鄉縣及晉康郡之夫阮縣。 南齊永明元年(483),廢平原郡置廣熙郡,析龍鄉縣置永熙、羅平兩縣,郡治龍鄉縣。羅定地括龍鄉、永熙、羅平、夫阮4縣。 南朝梁天監五年(507)分廣州置桂州。自始有廣東和廣西之分。六年(508)兼置瀧州(瀧州之名源於今羅定江羅鏡段有瀧喉,灘高水急,巨石橫截中流,十分險要)和建州,此時的瀧州州治在今羅鏡、太平鎮境。建州州治在今附城鎮古城。析廣熙置平原、開陽、羅陽三郡。瀧州轄平原郡(郡治龍鄉縣)、龍鄉縣,永業乎陪岩縣,開陽郡(郡治開陽縣)、開陽縣,梁德郡、梁德縣;建州轄廣熙郡、永熙縣、安南縣,羅陽郡、羅陽縣。其中永業縣治在今廣西岑溪筋竹鎮,梁德郡、梁德縣治在今信宜市。 南陳仍按梁設。 隋開皇九年(589),廢郡名,改龍鄉縣為平原縣,與開陽縣、懷德縣、永業縣同隸屬瀧州。永熙縣、安南縣、羅陽縣隸屬建州。羅定地有平原、開陽、永熙、安南、羅陽5縣。 開皇十八年(598),改平原為瀧水縣,改羅陽為正義縣。羅定始有瀧水縣名。 大業三年(607),改瀧州置永熙郡,廢建州。並開陽、正義入瀧水縣,並安南入永熙。永熙郡轄6個縣:瀧水縣、永熙縣,永業縣(今岑溪)、懷德縣(今信宜)、良德縣(今電白)、安遂縣(今鬱南)。 唐武德四年(621),改永熙郡設瀧州,此時瀧州州治在今太平鎮潭白村周圍地方(註:有羅定州志記改為竇州。竇州之名先在羅定出現。在今太平鎮潭白小學,遺留有記述當地地名叫竇州的石碑,當地百姓亦講此為古竇州。在今信宜市境內的竇州原稱南扶州,到唐貞觀八年(634)才把南扶州改用竇州之名)。析瀧水置開陽縣、正義縣,以瀧水、開陽、正義、懷德4縣隸瀧州,置南建州,以永熙、安遂、永業縣隸南建州。武德五年(622)並正義縣入懷德縣,改永熙縣為永寧縣。析瀧水置安南縣。 唐貞觀元年(627),並開陽、懷德入瀧水縣,隸瀧州。是年,唐分天下為十道,瀧水屬嶺南道。 唐貞觀六年(632),改瀧州,重新設置南建州,以瀧水縣、開陽縣、永寧縣、安南縣隸南亂好建州,而永業縣改隸義州。 唐貞觀八年(634),改南建州為葯州。唐貞觀十八年(644),廢葯州復置瀧州,領縣如舊。 唐天寶元年(742),改瀧州設開陽郡,隸嶺南道。乾元二年(759)復改開陽郡設瀧州。 宋開寶六年(973),開陽、建水、永寧、正義並入瀧水縣(縣署則設在原開陽縣即今船步鎮舊縣址)。同年廢瀧州。至元大德八年(1304),知縣陳澤將縣署遷至原建水羊祿埠即今羅城鎮地方。從此直至明萬曆四年(1576),其間600餘年,羅定地域只設瀧水縣,瀧水縣轄今羅定及鬱南、雲安、雲城、信宜、岑溪部分地區,先後隸屬廣南東路康州晉康郡、廣南東路德慶府、廣南東路德慶州、湖廣行中書省廣西道德慶路、江西行中書省廣東道德慶路、廣東布政使司肇慶府等。 明萬曆五年(1577),凌雲翼征羅旁,平瑤亂,朝廷升瀧水縣為羅定直隸州,設羅定直隸布政使司。羅定州新開二縣,析瀧水縣東部和德慶、高要、新興小部分地區建東安縣(今雲城區、雲安縣),析瀧水縣西部、南部(今屬信宜合水、思賀等)和德慶、封川小部分地區建西寧縣(今鬱南縣)。羅定直隸州包括本州和東安、西寧兩縣。羅旁平定,因以羅定為州名,羅定州之東西也安寧,便以東安、西寧為縣名。由是瀧水之名始革,而羅定之名亦始於此。 清朝設羅定直隸州,州治羅城,轄本州(羅定州)和東安縣、西寧縣。羅定州直隸廣東省。另外,省派駐兵備道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設置。自明萬曆五年(1577)開州設羅定兵備道駐州治,至清康熙二年(1663),羅定道歸並嶺西守道。康熙六年(1667)裁撤嶺西守道。康熙九年(1670)復設高雷廉羅道駐高州。康熙十六年(1677)年復設羅定道駐州治。康熙二十一年(1682)裁並入嶺西巡道分巡肇高廉羅道駐肇慶。雍正八年(1730)析為肇羅道。同治六年(1867)改分巡肇羅陽道駐肇慶府城。 民國元年(1912),政府統一撤銷州、府一級建制。羅定州改為羅定縣,原隸屬羅定直隸州之東安(雲浮)、西寧(鬱南)縣始分出,均隸屬廣東省。民國時期,羅定縣先後隸屬廣東省南路行政公署、西區善後委員會公署、西區綏靖委員會公署,1936年隸廣東省第三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49年5月起隸屬廣東省第十二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建國後,羅定縣隸屬廣東省西江專區。1952年,隸屬廣東省粵中行政區。1958年11月5日,羅定、鬱南兩縣合並,稱羅南縣。縣機關設在羅城鎮,隸屬江門專區。1959年1月4日,羅南縣改稱羅定縣。1961年4月10日,析羅定縣恢復原羅定、鬱南兩縣建制,羅定縣隸屬廣東省肇慶地區。 1988年3月,羅定縣隸屬廣東省肇慶地級市。 1993年4月8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羅定縣設立羅定市,由廣東省直轄、肇慶地級市代管。 1995年4月28日,羅定市為廣東省直轄、雲浮地級市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