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描寫金山和歷史怎麼寫

描寫金山和歷史怎麼寫

發布時間:2023-04-19 19:57:10

A. 金山寺的歷史文化

金山寺,原名澤心寺,亦稱龍游寺。

到了唐朝,有個名叫法海的禪師在此開山得金,重建古剎,便更名為金山寺。

歷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許多詩話。

不僅如此,帝王迅游也經常會來到金山,使得金山擁有一批價值非凡的文化遺存。

眾多的歷史故事發生於此,《白蛇傳》水漫金山,梁紅玉擂鼓戰金山,蘇東坡妙高台賞月起舞等等,更使金山成為江南名山。

西遊記中唐僧的出家之地

在國內叫「金山寺」的地方很多,但是據資料推斷,《西遊記》中唐僧的出家之地應為鎮江的金山寺。

《西遊記》作者吳承恩曾多次游覽鎮江金山寺,並留下詩文。

這是有史料記載吳承恩到過的唯一一個「金山寺」。

《西遊記》中金山寺在「江州」,而鎮江就在長江邊,金山在當時也是長江入海口的小島,故唐僧的小木板可以飄到金山寺,故在第十一回中有海島金山有大緣,遷安和尚將他養的詩文。

此外,在文中第八回的附錄「陳光蕊赴任逢災江流僧復仇報本」裡面提到了畝知」焦山寺「,這也和鎮江的實際情況相符合,故可推斷《西遊記》中的」江州「便是現在的鎮江,」金山寺「便是現在的「鎮江金山寺」。

水漫金山

塔西側有個法海洞。

傳說法海確有其人,他所住的洞原被白蟒所盤踞,於是法海和白蟒鬥法,取得勝利,佔有了此洞。

明朝人把這一神話故事和杭州西湖的神話相聯系,形成了完整而優美的民間故事《白蛇傳》。

許仙被囚和《水漫金山》故事的流傳,使金山寺名播四海。

擂鼓戰金山

提起梁紅玉這位巾幗英雄,人們便會想到迅畢消她擊鼓戰金山的歷史故事。

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金兀術率十萬金兵,乘數百艘戰船,朝鎮江殺來,浙西制置使南宋名將韓世忠,駐防鎮江,他率八千水師,負責阻擊金兵,夫人梁紅玉與韓世忠訂下了,利用有利地勢,將敵誘黃天盪,然後圍而殲之的方略,為了鼓舞士氣,梁紅玉在金山妙高台上,為將士們擊鼓助威,這一仗韓世忠大破金兵金兀術損失慘重,敗北而去,「梁紅玉擊鼓戰金山」的故事家喻戶曉,千古流芳。

妙高台賞月

相傳妙高峰平台上的妙高台,是宋朝金山高僧佛印鑿岩建造的,離地約有30米,上面有閣,它的有名是由於宋代大文學家蘇東坡曾陪友人來此賞月。

蘇東坡曾多次游歷金山,與佛印、寶覺、圓通等法師交往甚密。

元豐八年(1085)中秋,東坡攜友重遊金山,江濤滾滾,月色如畫,東坡歌詠熙寧九年(1076)在密州寫作的千古名作《水調歌頭數滲》。

B. 描寫金山的詞語大全

1.形容「金山」的成語有哪些

形容「金山」的成語如下:

1、堆金迭玉 [ ī jīn dié yù ]

釋義:形容財富極多。

出處:唐·韓愈《華山女》詩:「抽釵脫釧解環佩,堆金迭玉光青熒。」

2、積玉堆金 [ jī yù ī jīn ]

釋義:金玉多得可以堆積起來。 形容聚斂的財富極多。

出處:唐·李賀《嘲少年》詩:「堆金積玉誇豪毅。」

3、鼎鐺玉石 [ dǐng chēng yù shí ]

釋義:視鼎如鐺,視玉如石。形容生活極端奢侈。

出處:唐·杜牧《阿房宮賦》:「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棄擲邐迤,秦人視之,亦不甚惜。」

4、富甲一方 [ fù jiǎ yī fāng ]

釋義:擁有的財物在某地方上居第一位。比喻十分富有。

例句:美國記者由此推斷,僅憑擁有這項專利,虧殲眼前這位夫人早就富甲一方了。

5、閃閃發光 [shǎn shǎn fā guāng]

釋義:形容一些東西很漂亮很閃亮,光亮忽明忽暗,光彩耀眼,因反射陽光而像在發出光芒一樣。

例句: 珍寶館里各種珠寶閃閃發光,看得我眼花繚亂。

2.形容「金山」的成語有哪些

形容「金山」的成語如下: 1、堆金迭玉 [ ī jīn dié yù ] 釋義:形容財富極多。

出處:唐·韓愈《華山女》詩:「抽釵脫釧解環佩,堆金迭玉光青熒。」 2、積玉堆金 [ jī yù ī jīn ] 釋義:金玉多得可以堆積起來。

形容聚斂的財富極多。 出處:唐·李賀《嘲少年》詩:「堆金積玉誇豪毅。」

3、鼎鐺玉石 [ dǐng chēng yù shí ] 釋義:視鼎如鐺,視玉如石。形容生活極端奢侈。

出處:唐·杜牧《阿房宮賦》:「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棄擲邐迤,秦人視之,亦不甚惜。」 4、富甲一方 [ fù jiǎ yī fāng ] 釋義:擁有的財物在某地方上居第一位。

比喻十分富有。 例句:美國記者由此推斷,僅憑擁有這項專利,眼前這位夫人早就富甲一方了。

5、閃閃發光 [shǎn shǎn fā guāng] 釋義:形容一些東西很漂亮很閃亮,光亮忽明忽暗,光彩耀眼,因反射陽光而像在發出光芒一樣。 例句: 珍寶館里各種珠寶閃閃發光,看得我眼花繚亂。

3.關於金山的詩句

登鎮江金山 潮平水闊兩岸齊,雄風霧列遠山迷。

登臨金山添豪氣,江天盡攬入畫題。訪鎮江金山江天禪寺留玉閣 文 / 曲槐 好個八風吹不動, 禪師一紙寺中來。

禿頭無坐鋒芒露, 留玉閣前步步回。題潤州金山寺 (唐)張 祜 一宿金山寺,超然離世群。

僧歸夜船月,龍出曉堂雲。樹色中流見,鍾聲兩岸聞。

翻思在朝市,終日醉醺醺。 [說明] 張祜,字承吉,唐代詩人,一生未做過官,人稱張處士。

他初離姑蘇,後至長安。為元稹所貶抑,逐至淮南。

最後隱居曲阿(今江蘇丹陽),卒於宣宗大中年間。杜牧曾贈詩說:「誰人得似張公子,千首詩輕萬戶侯。」

這首五律描寫了獨立江心的金山寺的景貌,僧徒歸山和游覽借宿的生活,清新灑脫,流暢自然。特別是五、六兩句明白如話而又十分工切。

題金山寺 (唐)孫 魴 山載江心寺,魚龍是四鄰。樓台懸倒影,鍾磬隔囂塵。

過櫓妨僧定,驚濤濺佛身。誰言題詠處,流響更無人? [說明] 孫魴,字伯魚,唐南昌人。

《題金山寺》有意識地與張祜同題之作比一高低。前六句描寫了金山寺的銷謹沖雄偉景象,末兩句顯示了作者的自負。

送識上人游金山登送陀岩 (宋)范仲淹 空半簇樓晌或台,紅塵安在哉?山分江色破,潮帶海聲來。煙景諸鄰斷,天光四望開。

疑師得仙去,白日望蓬萊。 [說明] 范仲淹(980—1052),字希文,蘇州吳縣人。

北宋名臣,文學家。這首詩氣派闊大,尤其是「山分江色破,潮帶海聲來」兩句,氣勢雄渾。

上人為和尚的尊稱。識是僧名中的一個字。

金山晚眺 (宋)秦 觀 西津江口月初弦,水氣昏昏上接天。清渚白沙茫不辨,只應燈火是漁船。

[說明] 秦觀(1049—1100),北宋文學家,江蘇高郵人。與黃庭堅、張耒、晁補之同為蘇門四學士。

這首詩四句四景,合成一幅金山晚眺的優美圖景,十分清麗。 瓜洲夜泊 (清)鄭 燮 葦花如雪隔樓台,咫尺金山霧不開。

慘淡秋燈漁舍遠,朦朧夜話客船偎。風吹隱隱荒雞唱,江動洶洶北斗回。

吳楚咽喉橫鐵瓮,數聲清角五更哀。 [說明] 鄭燮(1693—1765),清書畫家、文學家,字克柔,號板橋,「揚州八怪」之一。

曾居住鎮江金、焦二山讀書作畫。此詩寫的是夜泊瓜洲情景。

詩情畫意,歷歷如在目前。次北固山下 (唐)王 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去?歸雁洛陽邊。 [說明] 王灣,唐洛陽人,先天進士,官洛陽尉。

作者客游在外,經過北固山下時作此詩,通過寫景抒發了新春思鄉之情,此詩在當時很有名。 採桑子--潤洲多景樓與孫巨源相遇 (宋)蘇軾 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樓中。

尊酒相逢,樂事回頭一笑空。停杯且聽琵琶語,細捻輕攏。

醉臉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紅。 [說明] 這首詞是作者寫多景樓宴會遇友的情景。

寫得情景交融,揮灑自如。上闋連用四個「多」字,語如貫珠;下闋聽琵琶助興,有人面桃花之趣。

北固(清)張玉書 古檜祠堂久寂寥,凈名遺築倚山椒。檻前碑版留三國,樹杪江聲咽六朝。

草復大堤春試馬,雨余多景暮歸樵。可憐萬井炊煙里,鵝鸛軍聲響麗譙。

[說明] 張玉書(1642—1711),江蘇丹徒人,其故宅在今鎮江市南門大街張家巷內。順治進士。

康熙時為相二十多年,世稱京江相國。詩中寫北固山的荒涼景象,遺跡模糊,寒潮嗚咽,萬戶炊煙,五夜更聲都足以引人遐思。

題鶴林寺壁 (唐)李 涉 終日昏昏醉夢間,忽聞春盡強登山。因過竹院逢僧話,偷得浮生半日閑。

[說明] 李涉,字清溪,洛陽人。唐憲宗時,曾貶官峽州司倉參軍,文宗太和中,任太學博士,後因故流放康州。

這首詩寫作者為官不得志,終日如醉如夢,忽覺春光已盡,勉強登山游覽,可惜花事闌珊,無春可尋。偶然經過竹院,與山僧閑談,感到在紛擾社會中,暫得半日清閑,心情也很娛悅。

夢溪 (清)戴守梧 溪水潺潺入鄭湖,花如覆錦滿平蕪。夢中山水縈情處,沈括風流絕世無。

[說明] 戴守梧,字桐蓀,清同治時人,丹徒縣廩生。資敏學博,年少即成《禹貢注》。

二十多歲即去世,有《陳篋集》。此詩是其《京口竹枝詞》中的一首。

前兩句寫景,後兩句寫情。寫得情景並佳,恰到好處。

4.用四字詞語描繪一下什麼樣的金山

峰巒雄偉 峰巒疊嶂 奇峰羅列 怪石嶙峋 連綿起伏 千峰萬仞 危峰兀立 拔地而起 奇峰突兀,怪石嶙峋,連綿起伏,重巒疊嶂,

披發入山、氣涌如山、氣壯河山、千水萬山、刃樹劍山

日薄西山、日落西山、涉海登山、剩水殘山、使蚊負山

誓海盟山、壽比南山、水滿金山、水漫金山、死重泰山

聳膊成山、鐵案如山、鐵壁銅山、鐵桶江山、鐵證如山

萬水千山、穩如泰山、嘯傲湖山、秀水明山、學如登山

一葉迷山、義海恩山、堙谷塹山、漁海樵山、愚公移山

猿穴壞山、雲雨巫山、執法如山、眾喣漂山、眾喣飄山

重於泰山、拄笏看山、拄笏西山、拄頰看山

5.用四字詞語描繪一下什麼樣的金山

峰巒雄偉 峰巒疊嶂 奇峰羅列 怪石嶙峋 連綿起伏 千峰萬仞 危峰兀立 拔地而起 奇峰突兀,怪石嶙峋,連綿起伏,重巒疊嶂, 披發入山、氣涌如山、氣壯河山、千水萬山、刃樹劍山日薄西山、日落西山、涉海登山、剩水殘山、使蚊負山誓海盟山、壽比南山、水滿金山、水漫金山、死重泰山聳膊成山、鐵案如山、鐵壁銅山、鐵桶江山、鐵證如山萬水千山、穩如泰山、嘯傲湖山、秀水明山、學如登山一葉迷山、義海恩山、堙谷塹山、漁海樵山、愚公移山猿穴壞山、雲雨巫山、執法如山、眾喣漂山、眾喣飄山重於泰山、拄笏看山、拄笏西山、拄頰看山。

C. 我家鄉大金山的名勝古跡作文400字

  1. 我的家鄉是一個美麗的地方,那裡群山環繞,缺扮扮樹木茂盛,屋前屋後都是樹。一條小溪從村莊中間穿過,彈著琴奔向東方。

    清晨,天空萬里無雲,天是那麼的高,那麼的藍。空氣是那麼的清新,可稱謂「自然大氧吧」。

    家鄉不緊地方美,還有美味的水果和烘牛肉乾。那牛肉乾可好吃啦,可以當零食吃也可以當菜吃。聽家鄉的老人說那是以前的戰士必備的干糧,有著800多年歷史,後來據說為了紀念戰士們就把這道菜流傳了下來變成了現在的特產。

    我的家鄉不緊缺姿有美味的特產還有四季如春的美麗風景;春天花草翩地,山清水秀;夏天瀑布飛泄,小孩們都去河裡游泳(都有大人看著);秋天落葉滿地,就像走到了黃金國似的;冬天雪花漫天飛舞,田裡的水都結成了冰,比較大的孩子都去那玩伏灶。還有高高的山,我們都喜歡爬上山去玩,走到半山腰,有一座美麗的泉。這座泉偶爾會斷流,周圍的茶座都用泉水去泡茶,茶的味道更香、更濃了。上又好吃的水果還可以從高處看見山下的村莊,看見下面的人們都像螞蟻一樣,看見高速公路上的車就像玩具車一樣小,真好玩。

    我愛我的家鄉,風景美還有美味的特產,真是風景好看、群山好玩特產又好吃啊!

D. 金山文化,歷史,名人,發展,形成,起源 等

一、自然地理:區位獨特,交通便捷
金山區地處杭州灣畔,位於滬、杭、甬及舟山群島經濟區域中心,是上海市的西南門戶 ,豐富的土地資源、23.3公里的海岸線和建深水港的天然條件,構成了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環境優勢和經濟輻射優勢。全區陸地總面積586.05平方公里,人口53萬,轄14個鎮及1個街道,為上海市土地面積最大的一個區。全國著名的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化學工業區座落於境內。金山交通便捷。滬杭鐵路、金山鐵路支線和亭衛公路、新衛公路橫貫南北,320國道穿越東西。上海金山車客渡碼頭的建立,開辟了上海至寧波等地的海上藍色通道。隨著上海市高速公路建設步伐的加快,至2005年,金山境內將形成「兩橫三縱」高速公路網架(「兩橫」指莘奉金高速公路和亭楓高速公路,「三縱」指滬杭高速公路、同三國道和嘉金高速公路),金山的交通條件將產生質的飛躍。
二、 歷史沿革:歷史悠久,發展迅速
金山是一塊古老的土地,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活動,春秋時期已有村鎮,從明代成為江南海運叢攔如和軍事重鎮,至公元1726年建縣,金山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幾度輝煌。
春秋時,越拓土至今金山境(清嘉慶《松江府志·建置沿革表》)。金山地處吳、越交會,戰國時吳、越交戰頻繁,縣境隸屬屢變。周敬王二十六年(前494年)前後,吳王夫差敗越,金山地區一度歸吳;周元王三十年(前490年),勾踐被釋返國,縣境復入越。周顯王三十五年(前334年),楚威王興兵敗越,金山地區屬楚。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年),置會稽郡,金山隸會稽郡。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置海鹽縣(明天啟《海鹽圖經》作二十五年),金山隸會稽郡海鹽縣。海鹽縣治在今金山縣東南境,秦末或西漢時,陷為湖(柘湖),徒治武原鄉(今浙江平湖縣境內)。
漢高祖六年(前201年),劉邦封劉賈為荊王,海鹽縣隨會稽郡歸荊國管轄。十一年,劉賈為英布所殺,荊國廢(《漢書·地理志》)。英布之亂平定後,立劉濞為吳王,建吳國,海鹽隸吳國會稽郡。景帝三年(前154年),劉濞叛漢,吳國被除,海鹽仍隸會稽郡(嘉慶《松江府志·建置沿革表》)。王莽代漢(9—23年),改海鹽縣為展武縣。
東漢建武六年(30年),復海鹽縣名(《海鹽縣志·沿革考》)。永建四年(129年),以浙江(今錢塘江)為界,浙東為會稽郡,浙西為吳郡,海鹽縣隸吳郡(《嘉興府志》)。梁天監六年(507年),析海鹽縣東北境置前京縣(嘉慶《松江府志》作「太清三年」),隸信義郡,旋改隸吳郡。今張涇河以東地區屬前京縣,縣治在金山北麓,其城梁天監七年築(《輿地記勝》)。大通六年(疑為中大通六年,公元534年),又析海鹽東北境置胥浦縣,其地東至張涇,西抵長泖,北達橫潦涇,東南至海(乾隆《金山縣志·歷代建置圖》),縣治在胥浦里(今干巷附近)。梁太清三年(549年),分吳郡海鹽、胥浦為武原郡。尋胥浦縣並入前京縣。陳永定二年(558年),置海寧郡。前京、海鹽、鹽官縣同屬海寧郡(《陳書》)。
隋開皇九年(589年),廢海寧郡,前京與海鹽並入鹽官縣,隸杭州(《元和郡縣志》)。金山地屬鹽官。
唐武德元年(618年),復置海鹽縣,隸吳郡。武德七年海鹽縣並入嘉興縣,隸蘇州。武德八年復海鹽,隸潤州(今鎮江)。貞觀元年(627年)海鹽復入嘉興縣。景雲二年(711年),復置海鹽縣,隸蘇州(《新唐書·地理志》)。先天元年(712年),海鹽縣復入嘉興縣,隸蘇州(《海鹽縣志·沿革考》)。開元五年(717年),復置海鹽縣(《海鹽圖經·卷一》),金山屬海鹽。
唐天寶十年(751年),吳郡太守趙居貞奏准,割海鹽北境、嘉興東境、崑山南境置華亭縣,隸吳郡(明萬曆《海鹽縣志》)。自此,金山地屬華亭縣。乾元二年(759年),改吳郡為蘇州,華亭屬蘇州(嘉慶《松江府志》)。
五代,吳越錢鏐寶大元年(924年),在嘉興設衡哪開元府(《十國春秋》),華亭隸開元。後唐長興三年(932年),錢元瓘廢開元,華亭隸吳郡。後晉天福五年(940年),在嘉興置秀州,華亭縣屬秀州(《十國春秋·吳越王穆王世家》、嘉慶《嘉興府志》)。宋代沿襲舊制,金山仍屬華亭。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華亭縣為華亭府,隸浙西道嘉興路。翌年,改華亭府為松江府,領華亭縣(至元《嘉禾志》)。
明洪武十滲啟九年(1386年),於華亭縣南境小官鎮(篠館鎮)築城置衛,以海中金山命名為金山衛。
清順治十三年(1656年),分華亭縣風涇、胥浦兩鄉及仙山、華亭、集賢、修竹等鄉之半建婁縣,隸松江府。金山地屬婁縣。
雍正二年(1724年),兩江總督查弼納以蘇松大縣,額賦繁多,一官難以治理,奏請分縣。同年戶部議復核准(《世宗皇帝實錄·卷二十四》)。雍正四年,析婁縣胥浦1鄉,並風涇、集賢、修竹、仙山4鄉一部建金山縣,設縣治於金山衛城,隸松江府。
清雍正四年(1726年),分婁縣西南的胥浦鄉全部和風涇、仙山、集賢、修竹4鄉的一部置金山縣,東至米市渡、鄉界涇、高家涇、青龍港故道與華亭接壤,東南至杭州灣,西南至界涇、橫泖、山塘、放港、界河,與平湖縣交界,西至丁涇、徐涇、陳涇浦;茹塘、斜塘,北至三星港、呂岡涇,與婁縣相鄰。東西長22.5公里,南北寬31.5公里。
咸豐十年至同治二年(1860~1863年),太平天國統治期間,縣名改為金珊縣,隸蘇福(江蘇)省松江郡。同治三年,太平軍敗,恢復舊建置。
民國元年(1912年),金山成立軍政分府,隸江蘇省。民國3年設滬海道於上海,金山縣隸滬海道。民國16年廢滬海道,隸江蘇省。民國22年,金山縣屬江蘇省第四行政區督察專員公署(駐松江)管轄。民國25年,改隸江蘇省第三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民國26年11月5日,日軍在金山衛登陸,縣城淪陷。金山縣政府流亡於江浙邊境,隸江蘇省江南行署。同時,日軍組織「金山縣維持會」。民國29年,成立偽縣政府,隸汪偽國民政府轄下江蘇省。民國31~32年,日偽「清鄉」,偽金山縣政府改為金山特區公署,由駐嘉興日軍控制。民國34年,抗日戰爭勝利,金山縣仍隸江蘇省第三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1949年5月13日,金山縣解放。5月15日,成立金山縣人民政府,隸蘇南行政區松江專區。
1949年冬,蘇南行署命令將橫潦涇以北、豎潦涇以西的原泖港區潦北鄉,劃歸松江縣城西區;原屬松江縣潘涇以西的後崗鄉和灣樓鄉及亭林鎮和張澤鄉的部分地域,劃歸金山縣的張涇區。1951年春,原松江縣葉榭區山房鄉的金馬、楊柳、何浦3個村,劃歸金山縣泖港區米市鄉。 1957年,原松江縣亭林區胥浦鄉一新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劃入金山縣張堰鄉。
1958年3月,松江專區撤銷,金山縣改隸江蘇省蘇州專區。11月,金山縣劃歸上海市。
1966年1O月,松江縣亭林、楓涇兩鎮及朱行、山陽、漕涇、亭新、楓圍5個人民公社,及張澤公社的金明、津星2個大隊,劃歸金山縣;金山縣的泖港公社劃入松江縣。金山縣境面積從380.82平方公里,擴大到586.05平方公里。
1997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金山縣與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上海金山實業公司聯合建政、撤縣建區,金山的歷史再次翻開了嶄新的一頁,為實現新的跨越,開始譜寫新的篇章。
撤縣建區後,「拼搏二十年,把金山建設成城鄉一體的現代化的上海南翼濱海新城」成為55萬金山人民為之團結奮斗的新理想、新目標。撤縣建區三年多來,全區廣大幹部群眾發揚了「認清形勢知難而上、振奮精神迎難而上、埋頭苦幹排難而上,搶抓機遇,自加壓力,加快發展」的拼搏精神,不斷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全面推進了兩個文明建設,使全區經濟和社會發展躍上了一個新的台階。與1997年相比,綜合經濟實力進一步得到增強。全區國內生產總值增長27.5%;工業總產值增長44.2%;農業總產值增長8.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52.5%;地方財政收入增長109.1%;合同利用外資增長185.7%;固定資產投資增63.9%。
三、 基礎設施:重點突出,日臻完善
建區三年多來,新建和改造公路47.8公里,全區公路密度達到每平方公里0.94公里;新建和改造鄉村道路116公里。新增綠地面積164萬平方米,被評為「全國園林綠化先進城區」和「全國造林綠化十佳城市」。城市化率達到35.78%。在全國率先建立了IP寬頻多媒體通信網,並實現了「城鎮光纖樓樓通」。
四、經濟建設:快速發展,實力增強
發展工業是金山經濟建設的重要內容。目前,金山工業已有化工、輕工機械、紡織服裝、電子、醫葯、汽車配件、暖通設備、建材、食品等行業,工業企業1300餘家,已形12個頗具實力的企業集團、15家年產值超億元或利潤超千萬元的企業。2000年,工業在全區國內生產總值中所佔的比重為49.1%,
以商業、旅遊業為龍頭的第三產業也有較快發展,特別是「九五」期間,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每年提高2個多百分點,是歷史上發展最快的時期。2000年,第三產業在全區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已佔41.7%,繼續保持了良好的發展趨勢。商貿業繼續在第三產業中占重要地位,全區已有大型綜合性商場10餘家,商業網點7900餘個。
金山的農業具有良好的基礎和優勢。現有耕地面積52萬畝,是上海糧、油作物的主要產區之一,其糧食、油菜籽總產量分別佔全市總產量的12.84%和25.93%,年提供食油2.69萬噸,居市郊首位。金山還是上海副食品的重要生產基地,豬、蛋、奶、水產品的產量歷居市郊前三位。近年來,農業產業化進程加快,生豬、肉禽、優質米、蔬菜等已形成了產銷一條龍、農工貿一體化的格局,其中各類肉製品在上海市場的佔有率已達30%左右。
五、旅遊資源:山海相擁,文化淵源
金山有著豐富的旅遊資源,是一塊極具開發價值的處女地。境內的「大金山、小金山、浮山」三島是滬上僅存的一塊凈土,島上保存著上海陸上及其他地區早已絕跡的原始植被和珍稀植物,有獼猴等珍貴動物,大金山上的寒穴泉,更為一絕,因其水質甘冽,極得王安石、梅堯臣等古代文人墨客的推崇,被譽之為「神泉」。「三島」風光旖旎,氣候宜人,是理想的旅遊、避暑勝地。最近,經市有關部門批准,已列入適度開發的規劃。金山歷史悠久,朱涇東林寺、松隱華嚴塔、戚家墩春秋及西漢古文化遺址、亭林良渚文化遺址等將辟為古文化旅遊觀光的新景點;正在進入產業化、系列化新階段的金山農民畫、黑陶藝術將創作、生產出更多的精品向世人展示金山社會文化風情。
六、對外開放:優勢明顯,商機無限
面向新世紀,金山的發展機遇進一步顯現。一是基礎設施建設的機遇。「兩橫三縱」高速公路網架將在「十五」期間逐步形成,大、小洋山深水港建設即將啟動,金山的交通條件將得到根本性的改善,與市中心及周邊地區的聯系將大大加強。二是產業發展的機遇。上海石化四期建設和上海化學工業區的開發建設,為金山依託大化工,發展化工延伸產業和配套服務產業創造了良機。三是潛在的地域優勢。隨著交通條件的改善,金山作為上海西南門戶以及地處杭州灣的海灣優勢將逐漸顯露,為金山發展物流業、倉儲業、運輸業提供了新的機遇。
七、金山文化
上海西南部的金山區,可能是以金山石化而出名的。大概六七千年前,長江、錢塘江沖擊形成大致相當於今天上海全境的陸地。金山在很長一段時間歸屬江蘇松江府管轄。金山的地下差不多全是肥沃的黑土地,又因離上海市區較遠,小橋流水人家或多或少得以保存下來。江南鄉土風情的文化形式也得了發展。
從上海市區出發,沿320國道行駛,經過閔行、松江,首先來到金山的亭林鎮。它是金山全境北通上海市區,東到浦東最近便的交通中轉站。亭林鎮歷史悠久,保留有新石器時代的「良渚」文化遺存。鎮上還有些七零八落的老房子,擠擠挨挨地連在一起。街道沒什麼規矩,近些年市河淤塞,有些小水道乾脆給填平了作小路行走。所以這么一個古鎮流露出些許衰敗的跡象。所幸的是,亭林鎮中心彎彎曲曲一條老街,名曰復興街,三合土夯成路面。兩旁青磚房、板壁屋一家連一家。有些牆壁用竹籬編成,再糊上泥土,刷上白灰。各家朝街的門臉約有一半作了店鋪,生意還過得去。街上有一株650年的羅漢松,樹干蒼虯古樸,下半截被火燒得只剩很少的一部分。人們於是在樹下修建了一座假山,用來承托樹冠的大部分重力。盡管如此,羅漢松還是枝繁葉茂,傲立於古松園中。旁邊還長有一棵厚轂樹,也有些年頭了。這株古松相傳是元代文學家楊鐵崖手植,所以又叫鐵崖松。園子里聚集了不少老人打麻將,自得其樂。
亭林以西十幾公里,要跨過一條寬闊、平直、清澈的河流----掘石港。它直通黃浦江,是金山境內一條重要的水運通道。然後住有五萬人口的朱涇就出現在面前。它是金山區北部的工商貿重鎮,盡管金山區政府遠在南部的山陽,人們還是習慣上稱它為金山。朱涇鎮上建設得不錯,街道整齊,綠樹成蔭,顯出一座縣城的味道。它與臨海的金山衛、石化街道南北呼應,帶動地區經濟的發展。
被譽為現代展間藝術奇葩的金山農民畫,在此得到挖掘和發展,深得中外友人的青睞。我去金山的時候,總愛在金山農民畫院遛一圈。畫院里展出的金山農民畫,大多採用鮮明的紅、黃、藍色,俯視角度。內容不外乎耕田、捕魚、放鴨,勾勒出一幅幅頗具江南沿海農民生活特色的場景。其中有一組用不同色調反映春夏秋冬四季的變化,愣是把江南畫得活靈活現。展覽館里還搬來一個老虎灶。灶台被刷得雪白,在灶壁、煙囪、擱台上分別繪有不同內容的圖畫,大意是祈求五穀豐登、農庭和睦。金山農民畫,曾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現代民間繪畫之鄉」。至於金山農民畫的發源地,應該是楓涇。楓涇鎮上許多別致的單元樓,外牆被整個地作了畫紙。巨幅的金山農民畫幾里之外都可以看見。其中的一副畫了許多房屋、院落。巧妙地將牆上的窗戶利用起來,作為畫中的門窗,融合得天衣無縫。
在藝術的領域里,金山人推陳出新。80年代創制的「金山黑陶」現今在國內已小有名氣。看過金山農民畫的色彩斑斕,再看黑陶,又別具另一番滋味了。展覽室里光線較暗,著裝樸素的工作人員開了燈,我一個人慢慢地欣賞起來。這些黑陶都是採用金山地下肥沃而有粘性的黑土燒制而成。香爐、花瓶、瓦罐,每一件的線條都柔美流暢,造型古樸典雅,工藝精湛。手工刻出的圖案精細耐看,每一個細節都經得起任何挑剔眼光的審視,在燈光下反射出金屬般的光澤。展覽架上的黑陶,根據大小差異及手工繁簡程度的不同,標價在300-900之間。工作人員告訴我,如果誠心要買的話,價格還可以降一些的。
畫院的外面,有幾株巨大的古楓楊,在滿街的香樟中格外顯眼。為了避開大樹,區委黨校的圍牆很有意思地繞了幾個小彎。由於人口和工業的壓力,朱涇市河已經嚴重污染。好在政府已經開始了對河道的治理工作。春天一到,白色的玉蘭花開了滿城,空氣里散布著梅花、玉蘭的芳香。朱涇老街上還座落著一座古寺--東林禪寺。來這里祈禱的人已經不多。燒香拜佛,那是祈求來生來世的幸福。可是,在金山,這一切似乎沒有多大必要了。物產豐富,生活富裕的江南,才有滋養文化的土壤。金山,讓人看到了中國農村的希望。
八、金山歷史名人
顧野王 丁公著 船子和尚 陳舜俞 婁機 楊維禎 唯庵 沈度 侯端
沈粲 包節 吳梁 徐石麒 吳嘉允 吳欽章 侯承祖 侯世祿 王頊齡
王鴻緒 焦袁熹 焦以敬 姚培謙 顧觀光 錢熙泰 鍾天緯 丁月心
葉漱潤 蔡叆裳 黃繼曾 張新 高旭 高燮 陳陶遺 周士楨 陶芑生
蔡模 高平子 徐樂同 孫雪泥 顧水如 華吟梅 姚光 陸定華 李海霞
陸愚青 金愚雲 程夷谷 沈世騏 李一諤 蔡振 陳寅生 李新民
袁世釗 徐書生 吳漢文 葉雪安 陸龍飛 吳紹澍 黃八妹 沈其睿
白蕉 張君定 莫翠寶 屠龍根 李全英 賀宜 方正之 朱守忠 沈德鏞 馮琪生 馬蕙斌 湯發良 湯校明 石龍生 周秉元 金德方

E. 上海市金山區歷史資料

金山地區在6000年前即已成陸,東晉時期海岸線遠在今岸線以南的王盤山一帶,據考古發現,新石器時代已有人類活動。金山地處濱海平原,古東江、青龍江貫穿南北,既有漁鹽之利,又有航運、灌溉之便,經濟開發較早。春秋時期,不但已有聚落,且有城堡建立。相傳西周康攜轎王在金山北麓築金山城,亦名康城或東京城。秦置海鹽縣。南北朝時先後分海鹽東北境置前京、胥浦兩縣,縣治都設在今金山南境。隋代一度並入鹽官縣。幾經分合,到唐天寶十年分海鹽北境、嘉興東境、崑山南境置華亭縣,金山屬華亭。清順治十三年為松江府婁縣地。清雍正四年始置金山縣,縣治設於金山衛城。
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金山地理環境、政治、經濟和社會各方面都發生了較大變化。隨著杭州灣的形成,金山海岸不斷內坍,風潮海溢頻繁,常使內陸成為斥鹵之地,至清雍正年間才基本穩定,千餘年間海岸後退近20公里,大片平原沃野被吞噬入海,大小金山成為海中島嶼。杭州灣的形成,又使金山成為太湖流域重要的海運港口和軍事要沖。五代以前,大小金山附近為古金山港,福建等地航商,經常在此泊船貿易;五代吳越時,曾在古金山港口築城堡戍守;南宋駐金山水軍,拱衛京都臨安。南宋時,金山淪海以後,海港移至小官鎮旁青龍港,更顯繁榮。明洪武年間在小官鎮置金山衛,統領7個干戶所,轄境東起寶山,西達乍浦,左右策應,綿亘幾百里的沿海地帶,堡墩林立,防務整肅,並有巡海船40艘駐衛,屹然為太湖流域東南之屏障。明成化年間,堵塞青龍港口,加固海塘,增強了對海潮災害和外敵入侵的防禦力量,然太湖東南出海口從此完全封閉,水流北出黃浦,境內河道流速減低,釘螺革生,成為血吸蟲病嚴重流行地區。海思雖有減輕,而南旱北澇則加劇,嚴重威脅到農業生產。金山衛也因失去海港條件而日趨衰落,縣城遂於清乾隆二十四年移治朱涇鎮。
地處海防前哨和蘇、浙、滬邊境的金山人民,在備受封建壓迫和自然災害的同時,又飽經辯寬肆兵燹之苦,明代倭寇的多次騷擾,明末清軍南下時對金山衛的爭奪,清代對太平天國起義的鎮壓,民國初年直皖軍閥混戰,都使金山人民遭受慘重損失。民國26年(1937年),日本侵略軍在金山沿海登陸,直下滬寧,沿途燒殺擄掠,更使金山生靈塗炭,許多村鎮化為廢墟。晚清以來,舊中國政治腐敗,蘇浙地區土匪公然出沒,加之官吏橫征暴斂,地主殘酷剝削,廣大人民處於水深巧消火熱之中。
長期的內憂外患,貧困飢饉,激勵起金山人民的革命斗爭精神。清宣統元年(1909年),高旭等一批進步文人發起組織南社,本縣有40餘人參加。他們以文學為武器,鼓吹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反對清王朝的專制統治。第一次大革命時期,李一諤、袁世釗等共產黨人,在本縣建立了中國共產黨最早的地方組織——中共浦南特別支部(即金山獨支)和楓徑獨立支部。在共產黨的領導下,金山農民運動蓬勃發展,農民協會和鹽民協會幾乎遍及全縣,聲援北伐的運動搞得熱火朝天。第一次大革命失敗後,根據黨的「八七」會議精神,在江蘇省委巡視員陳雲領導下,組織了農民武裝起義,建立了農民軍和赤衛隊,發動了楓涇暴動和新街暴動,打擊土豪劣紳,震撼了松(江)、金(山)、奉(賢)和平湖等地統治當局。,抗日戰爭時期,本縣淪陷區人民在黨組織的領導下開展反清鄉、反掃盪的斗爭,襲擊敵偽據點,伏擊小股敵人,摧毀敵人封鎖線。解放戰爭時期,黨領導的人民武裝策反分化國民黨軍警,攔截輜重船隻,收繳槍枝彈葯,組織工人、學生護廠護校。經過長期艱苦的斗爭,終於迎來了1949年5月13日金山的解放。
解放後,金山開始了歷史新紀元。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通過剿匪肅特,建立基層政權,平抑物價,穩定市場,保障了社會和生產秩序;開展土地改革,廢除了封建剝削制度,解放了農村生產力;1953年開始了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經過近40年的努力,已從單一的農業經濟初步形成農副工全面發展,城鄉一體化的城郊型綜合經濟。 1966年,縣境擴大後(松江縣有200餘平方公裡面積、13萬人口劃入本縣),全縣工農業總產值為1.64億元。l988年底工農業總產值達18.77億元,比1966年增長10.4倍;工業在工農業總產值中的比重,由1952年的19.7%,上升到87.5%。社會總產值28.83億元。人均國民收入2177元。隨著經濟的增長,城鄉面貌日新月異,生機盎然。
1997年4月29日,經國務院批准(國函[1997]29號):金山縣與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上海金山實業公司聯合建政,撤銷金山縣,設立金山區,以原金山縣的行政區域為金山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金山衛鎮。

F. 鎮江金山導游詞作文400字

鎮江金山風景區導游詞

金山位於市區西北,高四十四米,周五百二十米,距市中心三公里。古代金山是屹立於長江中流的一個島嶼,「萬川東注,一島中立」,與瓜洲、西津渡成犄角之勢,為南北來往要道,久以「卒然天立鎮中流,雄跨東南二百州」而聞名,被稱為「江心一朵芙蓉」。直至清代道光年間,才開始與南岸陸地相連,於是「騎驢上金山」曾盛行一時。金山形勝天然,風景幽絕,自古為我國優美游覽勝地之一。

金山自古名稱很多,古人把揚子江比作香水海,把這座山比作《華嚴經》里的七金山,所以叫作金山。而宋代王存著的《九域志》中則有另一說法:唐代高僧法海雲游來此,為子修復寺廟,每日在山間披荊斬棘,一日挖到黃金。地方官李奇上反皇帝,皇帝敕令將黃金交法海作修復寺廟之用,並名山為金山。此外,金山還曾叫過澤心山、浮玉山、獲茯山、龍游山、紫金山等。而金山的名則與金山寺有關,金山寺巧妙地依山而建,富有獨特的建築風格,殿宇後堂幢幢相銜,亭台樓閣層層相接,山體與寺廟渾然一體,構成一組櫞摩棟接,丹輝碧映的古建築群,景色壯觀,氣勢雄偉,形成「寺裹山」的獨特風貌。宋休以來,京流傳著「金山寺裹山,焦山山裹寺」的評語。
金山又有「神話山」之稱,山上每一個古跡都有迷人的神話、傳說和故事。中國有名的古典神話故事《白蛇傳》中「水漫金山寺」,就源出於此,民間流傳甚廣,為這座名城增添了十分迷人的色彩。小說《說岳全傳》中的岳飛到過的金山古跡「七峰亭」,景色宜人。章回小說《水滸》中「張順夜伏金山寺,宋江智取潤州城(即今鎮江城)」一回對金山瑰奇風景,作了細膩生動的描寫。清代皇帝康熙、乾隆多次南巡,駐蹕金山,留下不少碰吵塵「御制」文物,有關乾隆在金山的民間故事傳說甚多,使金山更負盛名。歷代詩人、書法家、名人雅士,如白居易、李白、張祜、孫魴、蘇東坡、王安石、沈拓、范仲淹、趙孟、王陽明等登臨觀景,留下了許許多多珍貴的遺跡和膾炙人口的題詠。唐代起,國際友人登山游覽者絡繹不絕。明代日本畫僧雪舟等楊居住金山兩年半時間,繪有《大唐揚子江心金山龍游禪寺之圖》等有關金山的畫卷,現保存在寺廟。
金山這座青螺般的小山,卻包孕著許多風流往事,具有無限的魅力,吸引了無數中外騷客和遊人。有人說「到了鎮江不去金山,等於沒到過鎮江」,此話自有一番道理,當你游覽金山之後,便會明白其中的奧妙。
金山游覽路線
江天禪寺——夕陽閣——觀音閣——楞伽台——佛印山房——金山四寶——慈寺塔——古法海洞——留雲亭——妙高台——七峰亭——白龍洞——朝陽洞——古仙人洞——玉帶橋——御碼頭——郭噗墓——天下第一泉

江天禪寺
在金山寺門口,抬頭仰望「江天禪寺」匾額,為清代康熙皇帝隨太後來金山祈禱時親筆題寫的。江天寺即金山寺,自古就是一座中我聞名的禪宗古剎,始建於東晉年代,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初名澤心寺,南朝、唐朝初稱為金山寺。寺宇規模宏大,全盛時有和尚三千多人,僧侶數以萬計。清代金山寺與普陀寺、文殊寺、大明寺並列為中國四大名廟。

金山寺由於當時皇帝的信仰不同,曾兩度由寺改觀。一次是在唐朝,曾把金山寺改為龍游觀,將近二百年。又一次是宋朝政和四年,因徽宗趙佶奉道教,又將龍游寺改為神霄玉清萬壽宮(道士觀),為天下神霄第一。後復名為龍游寺。

一般寺廟的山門都是朝南開的,而金山寺的山門面朝正西,這里自有一段有趣的傳說。
據傳很久以前,金山寺的大門也是坐從朝南,而金山寺屢遭火焚,山門口也經常會發出一陣陣驚天動地的轟鳴聲。當時金山的當家和尚深感不安,覺得此事有點蹊蹺,便請來一位雲游和尚卜算。雲游和尚在山寺前後轉了一圈,對方丈說:「師傅,您這山門朝南直對天碰塵上的南天門,得罪了玉皇大帝,必須改向。」方丈聽後,連連合掌曰:「罪過!」於是命人將山門改成現朝西的門向。
傳說畢竟是傳說,金山寺山門朝西是有其真原因的。據史料分析,當時的建築師建築朝西山門是有用意的。因古代金山屹立在揚子江心,遊人透過朝西山門放眼望去,便見浩渺大江奔騰而下,正合「大江東去,群山西來」之詩意。這正可謂建築師的獨具匠心笑禪所在吧。
由山門入天王殿,中供彌勒佛,人稱笑佛。兩旁塑的四大金剛,形象高大逼真,意在看守山門。四大金剛俗稱四大天王,故稱天王殿。左側是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右側是北方廣目天王,西方多聞天王。彌勒佛旁有聯,曰:
大肚能容,了卻人間多少事;
滿腔歡喜,笑開天下古今愁。
在天王殿牌坊前有巨型石獅一對。
天王殿向後便是大雄寶殿。歷來寺廟多損於火災,原大雄寶殿是1948年毀於火災,共燒毀二百六十多間亭、台、樓、閣、房屋等。
夕照閣
夕照閣存有清代乾隆帝南巡駐蹕金山留下的七塊御碑,保存完善。這些石碑引來許多文人識士、專家、歷史研究者、書法家的拜談贊吧。石碑記載的內容大多是乾隆帝六次下江南到金山,對金山風景的評價和如何繼承清室傳統,統治大清帝國的決心。乾隆不僅留下了許多有跡可尋的「御制」,還留下了一些頗為有趣的傳聞。按理乾隆的父親是雍正,而這里卻廣為流傳著雍正皇帝「偷龍換鳳」得乾隆,乾隆六次來金山寺尋找自己的生身父新的傳說。

觀音閣
從夕陽閣登山而上,南面正中有觀音閣,又叫士閣,因閣中供奉觀音,故名。此建築與楞伽台、妙高台,西與慈壽塔、法海洞丹輝碧映,椽摩棟接,連成一氣,足以壯此名山勝概。
欏伽台
「楞伽」是印度語,意為「不可住」,或說是大海中遠不可達,高不可攀的一座大山。楞伽台在金山的東南,傍山駁石而建造。相傳蘇東坡晚年受老朋友佛印和尚相托在此寫《楞伽佛經》,故又稱書經樓。登台頂長廊遠眺,碧空萬里,磅礴江流,盡收眼底,江天一色,氣勢十分壯觀。由山下登楞伽台,需經三重樓閣,每進一層,疑無上處,洞門一開,豁然有級可登,迂迴曲折,上下錯落,往往令遊客迷其所在。最高一層有清王文台撰寫的一副對聯:
窗前滄海憑開眼,
台上楞伽可印心。

佛印山房
宋代著名的金山、焦山寺廟的主持佛印法師住宅。相傳佛印與蘇東坡是青年時好友,一次兩人打賭,佛印敗賭無奈入空門。由於學識高超,終成為金、焦二山寺的大方丈,東坡則成宋有名學士,兩人經常在金山吟詩作畫。

慈壽塔
又名金山塔,創建於一千四百餘年前的齊梁,塔高三十米,唐宋有雙塔,宋朝叫「薦慈塔」、「薦壽塔」。1472年,日本畫家雪舟等楊登游金山,曾繪《大唐揚子江心金山龍游禪寺之圖》,上有南北相向的兩座寶塔。雙塔後毀於火,倒坍後,明代重建一塔,取名慈壽塔。按照古代各國佛教的習慣,一般情況建寺同時建塔,特別是名山大寺,有寺必有塔。到清代咸豐年間,此塔又毀。光緒二十年,金山寺住持僧隱儒誓建此塔,往京都向清廷呼籲,慈禧命他自行募捐修建。他奔走南北,沿門托缽,多方募化,並得到兩江總督劉坤一的支持,約經五年,募銀二萬九千六百兩建塔,仍名慈壽塔。此塔玲瓏、秀麗、挺拔,矗立於金山之巔,和整個金山及金山寺配合得恰到好處,彷彿把金山都拔高了。塔為磚木結構,七級八面,內有旋式梯,供遊人登塔遠眺。每層四面有門,走廊相連,面面有景,風光各異。遊人登臨塔頂。憑欄遠眺:東望長江中的焦山和形勢險固的北固山,南望城市風光行重重疊疊的山巒峻峰,西望波光粼粼的魚池和浩浩盪盪的大江激流,北望煙波縹緲的古鎮瓜州和古城揚州,令人大開眼界,心曠神怡。有宋代著名政治家王安石的《金山》詩為證:
數重樓枕層層石,四壁窗開面面風。
忽見鳥飛平地上,始驚身在半空中。
慈壽塔外花牆上,刻有「天地同庚」四個大字,這四個大字是清代光緒年間湖南一位八歲兒童李遠安所寫。傳說,當時正是慈禧太後六十壽辰。為了賀壽,兩江總督劉坤一特地進京朝見慈禧,獻媚道:「老佛爺六十大壽,卑官沒有什麼厚禮,只是在江南鎮江金山造了一座寶塔,取名慈壽塔,祝您長壽萬歲。」慈禧心想,這寶塔標上她的名字,兀立在江南名山之巔,實在非同一般壽禮,不由漸露喜色。便問劉坤一:「你祝我長壽,看我能活多大?」劉一聽卻張口結舌,一時無言以對。心想無論說多說少,都會招來殺頭之罪。正在左右為難的時候,群臣百官之中,有一小孩從身後很敏捷地遞給他一張小紙條,他一看如獲至寶,迅速呈上,慈禧一看原來是「天地同庚」四個大字,便喜笑顏開,大大獎賞了劉坤一。後來這四字便被刻於慈壽塔下。

古法海洞
法海洞又名裴公洞,在慈壽塔西下側的懸崖上,相傳是金山寺開山祖師法海和尚來到金山時住的地方。現洞中塑有法海塑像一尊,洞口橫額「古法海洞。」在神話故事《白蛇傳》中,法海是一個阻撓破壞青年男女美滿婚姻的惡僧,可歷史上他卻是位有德行的高僧。法海姓裴,人稱裴陀頭,河東聞喜人。他父親裴休是唐朝宣宗皇帝的宰相,感到「伴君如伴虎」,一旦得罪了皇帝是沒有好下場的。他十分信仰佛教,認為富貴榮華不如出家好,因而決心送子出家為僧。裴陀頭出家到江西廬山,取名法海,他在廬山學道參禪,一心修煉。後來到鎮江金山,那時寺宇荒廢,荊棘叢生,還有蟒蛇為害。他就找到山上西北角的這個岩洞,住在洞里參禪打坐,白蟒就避走了。法海來金山後,最大願望是要修復金山寺,他曾燃指一節,以表決心。一天也僧眾披荊斬棘,到江邊挖土,偶然挖出黃金若干鎰(一鎰為二十兩),就報告潤州刺史李奇,李奇又上報宣宗皇帝,宣宗命他把黃金給法海作修復廟宇之用,並賜名為金山和金山寺。
相傳法海死後,他的徒子法孫把他的肉體裝金供在洞中,以便瞻仰。後來肉身壞了,又塑了一個石像,留作紀念。宋朝張商英來此游覽,做了一首裴公洞的詩:「半間石室安禪地,蓋代功名不易磨。白蟒化龍歸海去,岩中留下老頭陀。」寺僧將這首詩做成楹聯,掛在洞門兩邊。
留雲亭
金山最高處,有一石柱涼亭,名留雲亭,又名江天一覽亭和吞海亭。亭中石碑是三百多年前康熙皇帝陪同母親來到處於大江之中的金山寺游覽時留下的古跡。康熙登高遠眺,大江東去,水天相銜,誠雄觀也。遂歷奮筆手書「江天一覽」四個大字。亭於康熙二十四年(1685)重修,同治十年(1871)復建,兩江總督曾國藩將康熙所寫的「江天一覽」四字刻在石碑上,放置亭內。這里是領略金山風姿,俯瞰鎮江全城美景的最佳觀賞點之一。
據傳康熙在執筆就書時,「江天一」前三個字一氣呵成,而第四個字「覽」字筆劃多,一時竟想不起來。卻又不肯「不恥下問」,只是嘴中念著「江天一覽」四字,無從落筆。周圍大臣侍從一見此情,知道皇上遇一難題,但又不敢直截了當上前提示,雖則一字好提,卻怕招來欺君殺頭之罪。正在為難之際,有一大臣計上心來,下跪在皇帝面前說了一聲「臣今見駕」。康熙一聽「臣今見」,恍然大悟,隨筆寫出覽字。因為「覽」的繁體字正是「臣、今、見」三個單字組成,這位大臣巧妙地用拆字法提醒了皇帝。由於康熙愣了許久才勉強寫了「覽」字,所以這一字顯得特別細小,雲雲。

妙高台
妙高台又名曬經台,「妙高」是梵語「須彌」之意譯。劉編《金山志》載:「妙高台在伽藍殿後,宋元佑僧佛印鑿崖為之,高逾十丈,上有閣,一稱曬經台。」幾經興廢,明代僧適中,清代薛書常相繼重建。1948年與金山寺大殿、藏經樓等同毀於火,如今僅存台址。當年妙高台,還是賞月佳處,並且流傳著名士蘇東坡曾在此賞月的軼事。
此外,據傳「梁紅玉擊鼓戰金山」的故事也發生在這里。公元1130年南宋名將韓世忠用四千水兵將幾萬入侵的金兵圍困在金山附近,梁夫人登上妙高台親擂戰鼓,鼓氣助陣,大破金兀術部眾。這個歷史故事被搬上戲劇舞台,英風千載,流芳百世。

七峰亭
七峰亭在山西側金鰲嶺上。古代因有七座小山突起,名七峰嶺。後削山建閣,故以七峰閣而名。
相傳南宋紹興年間,抗金名將岳飛在北方指揮抗金戰爭,正在乘勝前進之時,奸臣秦檜要挾高宗連續發了十二道金牌,召他回都城臨安(今杭州)。岳飛路過鎮江時,拜訪金山道月禪師,告訴道月和尚:「昨夜夢見兩犬抱頭而言,未知此行吉凶如何?」道月答道:「二犬對言,是一獄字,此去恐怕有牢獄之災,必須謹慎。」岳飛致謝登舟,臨行時道月贈詩曰:「風波亭下浪滔滔,千萬留心把舵牢!謹備同舟人意歹,將身推落在波濤。」岳飛到杭州,果遭秦檜陷害於風波亭下,他在臨死前說了一句「悔不聽道月之言」。這句話傳到秦檜耳中,秦檜大怒,就命何立往鎮江金山拘捕道月。何立到金山,道月正在堂上說法。只見道月整衣拈香,合掌說偈:「吾年四十九,是非終日有,不為自身,只因多開口。何立自南來,我向西方走,不是佛力大,幾乎落人手。」說罷,坐在法座上怡然逝去。何立只得將情況回稟秦檜,並說金山有七峰,風水好,因而每代能出高僧。秦檜盛怒之下,立即命人到金山削平七峰。後人為了紀念岳飛和金山寺道月長老,便興建了七峰閣,可惜毀於太平天國時戰火,後改修為七峰亭。

白龍洞
白龍洞在金山西北山腳下玉帶橋旁。相傳唐朝武則天的侄孫靈坦來到金山,在這洞里打坐參禪,白蟒就避走了,毒氣也沒有了。白龍就是指這條白蟒。
現在洞內塑有白娘娘、小青青兩座白石像,各高一米許。據民間傳說,此洞與《白蛇傳》「水漫金山寺」密切相關。白娘子、小青青呼東海之水,跟金山寺高僧法海相爭,救自已的丈夫許仙。許仙被關在寺內,聞外面戰鼓震響,看到女娘子帶身孕力戰,心急如焚。看守廟門的小僧十分同情,放許仙從白龍洞跑到杭州與妻子在西湖斷橋相會。
這個洞有一條石縫,一人可進去達數丈深,再往前進洞即變小,人不能進去,恐怕只能白蛇可進了,不然為何稱白龍洞呢?
朝陽洞
朝陽洞又名日照岩、觀音洞。在金山東北山腰間,洞上是一片懸崖,上有「日照岩」三個字。當金山還在江心的時候,每當旭日東升,從朝陽洞向南一帶石壁上,金碧輝煌,水天皆赤,可稱奇景。所以朝陽原是觀日出的最佳之處。至今留在岩上的「朝陽洞」三個石刻大字,是明代滕謐所書。

古仙人洞
古仙人洞位於金北側金鰲嶺下,深六點六米,依山洞築有半亭一座。這里道教遺存。傳說八仙中的呂洞賓在這裡面而窺視江面,故名「仙人洞」。明代程敏政詩雲:
鬼斧穿山骨,明明透一窗。
仙人時舉步,豎立一窺江。

玉帶橋
金山白龍洞前有座玉帶橋,傳說是蘇東城與金山方丈佛印打賭輸了玉帶,佛印如獲至寶,經常給人看,看的人多了,又恐弄壞,於是就命人仿照玉帶的式樣建造了一座橋。誰要再看玉帶,去看橋就行了。玉帶橋長十六米,橋下綠波盪漾,清澈見底,令人心爽神怡。

金山四寶
在慈壽塔下的屋內陳列著金山寺的一批珍貴歷史文物,其中蘇東坡的玉帶、周鼎、金山圖、銅鼓為金山四寶。
玉帶:宋神宗年間,大學士蘇東城與金山和尚佛印交往甚密,稱為「忘形交」。有一次兩人以禪語對句,用東坡玉帶作賭,東城一時遲鈍而輸,玉帶便成寺院鎮山之門寶。
蘇東城的玉帶存在金山已有九百多年了,這件珍品被人稱為國寶。玉帶環寬約二寸、長約二尺,帶上綴著二十四塊米色白玉,有長方形、圓形、心形。清初被火焚毀四塊,乾隆皇帝金山時,命玉工補齊,上面刻有乾隆的詩句。但是後補的四塊玉色和原有的玉色不同,一看就可以辯別。周鼎:是西周宣王時代的銅器,迄今已有二千七百多年。當時周宣王北伐成功後,鑄造銅鼎酬勞北伐統帥遂啟祺的,所以此鼎又稱遂啟祺鼎。
金山圖:這幅圖是我國明朝著名畫家文徵明所繪,畫中江水茫茫,微波盪漾,金山如浮玉飄浮在波濤之上,山色青碧,上面有一棟棟畫檐朱宇,展現了當時金山和金山寺屹立揚子江心秀美雄姿。畫後有他寫的《金山寺追賦》詩一首:
白發金山續舊游,依然紺宇壓中流;
沙痕滅沒潮侵登,帆影參差日映樓。
江漢東西千古逝,乾坤高下一身浮;
謫仙故自多愁緒,更上留雲望帝州。
字大數寸,瀟灑可愛。
銅鼓:是一種鼓狀銅器,高八寸分,徑一尺五寸,重二十三斤八兩。傳說是諸葛亮發明的,行軍時可做煮飯的炊具,戰斗時可作戰鼓敲打,所以又叫諸葛鼓。
御碼頭
在山北有十三級台級,原作伴月式,兩邊護有石欄,左右有鍾鼓樓(清咸豐年間被毀)。清康熙、乾隆兩帝南巡時,先後幾次來金山都由這碼頭上岸,故稱「御碼頭」。
現護欄上刻有「御碼頭」三個大字。

郭璞墓
郭璞墓在金山之西的石簿山上,又稱雲根島。島上葬有東晉著名文學家、訓詁學家郭璞的遺物,俗稱郭璞墓。郭璞(公元276—324),河東聞喜(今屬山西)人,據記載,他博學多才,人稱其詞賦為東晉之冠。他曾注釋過《爾雅》、《山海經》、《楚辭》等古代重要著作。又精於風水相命。東晉初為著作佐郎,後被王敦任為記室參軍。王敦想造反,不知吉凶,時人皆說大吉,問郭璞,璞獨自不言,觸王敦怒,被殺於武昌的南崗。明萬曆三十三年巡按御史黃吉士為他樹碑立傳,墓碑上刻著「晉贈弘農太守郭璞之墓」。

天下第一泉
天下第一泉又名中泠泉,南泠泉,在金山以西一里之遙。唐代時就已聞名天下。第一泉原與金山同在江中,清咸豐、同治年間,遂隨金山登陸。據記載,以前泉水在江中,江水來自西方,受到石簿山和鶻山的阻擋,水勢曲折轉流,分為三泠(冷是水曲的意思,三泠為南泠、中泠、北泠),而泉水就在中間一個水曲之下,故名「中泠泉」。因位置在金山的西南面,故又稱「南泠泉」。
中泠泉上岸後曾一度迷失,後來於清朝同治八年被候補道薛書常等人發現,遂命石工在泉眼四同迭石為池,並由常鎮通海道觀察使沈秉成,於同治十年春寫記立碑,建亭覆亡。光緒年間鎮江知府王仁堪又在池周造起石欄,池旁築庭榭。並拓地四十畝,開塘種植荷菱,又築土堤,種柳萬株,抵擋江流沖擊,柳荷相映,十分秀麗。方池南面石壁上刻有「天下第一泉」五個遒勁大字,為王仁堪所書。池旁蓋樓建亭,池南建有一座八角亭,雙層立柱,直徑七米,十分寬敞,取名「鑒亭」,是以水為鏡,以泉為鑒之意。亭中有石桌石凳,供遊人小憩,十分風涼幽雅。池北建有兩層樓房一座,樓上樓下為茶室,環境幽靜,林蔭覆護,風景清雅,是遊客品茗的最佳之處。樓下層前壁左側,嵌有沈秉成所書「中泠泉」三字石刻,右側為沈秉成「中泠泉」及薛書常「中泠泉辯」石刻。
唐朝以來,中泠泉水一直為人們所喜愛。唐代評茶專家陸羽品中泠泉水為天下第一,後唐名士劉伯芻分全國水為七等,揚子江的中泠泉為第一,從此中泠泉被譽為「天下第一泉」。用此泉水沏茶,清香甘冽,相傳有「盈杯不溢」之說:貯泉水於杯中,水雖高出杯口二三分都不溢;水面放上一枚硬幣,也不見沉底。泉水綠如翡翠,濃似瓊漿,其醇可知。

G. 金山鎮的歷史沿革

金山歷史悠久,以有金山寺而得名,距今已有1000多年,一是因附近山頭光禿,秋草枯黃如金色,二是鹽業生產產生的煤渣火紅似金色,故名金歷辯雹山。金山在宋朝建有十三層中空白塔,塔可以內上,塔前有廟,塔下有井,1958年拆塔時發現塔下有一塊金磚。隋初為大牢縣,唐改為應靈縣,明末清初為清流鄉、金灶襲山鄉。1962年建立金山鎮和金山鄉,1987年撤銷鄉建制,金山鄉並入金山鎮,1992年撤鄉建鎮,鹽林鄉、金燕鄉並入金山肢帆鎮,成五通橋區重要的農產品集散中心。

閱讀全文

與描寫金山和歷史怎麼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4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