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鏡子什麼時候傳入中國
最早的玻璃鏡子出現在明朝,它是由來華的傳教士從歐洲帶來的,沒有實物。清初,由於玻璃鏡造價低廉,清晰度高,立掛式鏡子很快傳播到民間。
但是鏡子中國自己就有,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銅鏡的國家之一。中國銅鏡的出現可以上溯至公元前二十世紀前,在新石器時代的齊家文化遺址中就發現了銅鏡。
經過商周、漢配做唐以至明清,銅鏡在我國流行了數千年,直到近代玻璃鏡被大量使用,銅鏡才逐漸退出了歷史舞台。
在古代,銅鏡就是古代用銅做的鏡子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有著密切關系,它製作精良,形態美觀,圖紋華麗,銘文豐富,是中國古代青銅藝術文化遺產中的瑰寶。
它不但可以用來照容整妝,有人還將它作為辟邪的用具,甚至就把它作為一件裝飾品掛在胸前,鏡笑賣帶子的文化含義在我國也具有悠久的歷史。
(1)鏡子有什麼歷史擴展閱讀:
漢代銅鏡在中國銅鏡史上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為後世銅鏡製作工藝提供了範本。而且在製作形式和藝術表現手法上也有了很大發展。
三國六碰蘆朝銅鏡,基本上是東漢以來傳統的延續,且有退化衰落的趨勢。直至隋朝統一,才出現新的振興氣象。
入唐之後,國勢大盛,銅鏡工藝也步入新的局面。如孔祥星、劉一曼兩先生《中國古代銅鏡》所論,新風格「開始的時期應在唐高宗及其稍後一段時間。
銅鏡作為古代中國人照面的一樣平常生涯用品雖早已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但它所傳承的人文內在,所記錄的鑄造手藝、政治制度、對外來往以及社會民俗等信息已無聲地沉澱在方寸之間。
『貳』 鏡子的來歷
古代用黑曜石、金、銀、水晶、銅、青銅,經過研磨拋光來製成鏡子。
公元前3000年,埃及已有用於化妝的古銅鏡;公元 1世紀,開始有能照出人全身的大型鏡;中世紀盛行與梳子同放在象牙或貴金屬小盒中的便攜小鏡;12世紀末至13世紀初,出現以銀片或鐵片為背面的玻璃鏡;文藝復興時期威尼斯為制鏡中心,所產鏡子因質量高而負有盛啟虛搏名。
16世紀發明了圓筒法製造板玻璃,同時發明了用汞在玻璃上貼附錫箔的錫汞齊法,金屬鏡逐漸減少。17世紀下半葉,法國發明用澆注法制平板玻璃,制出了高質量的大玻璃鏡。鏡子及其邊框日益成為室內裝飾。
18世紀末制出大穿衣鏡並且用於傢具上。錫汞齊法雖然對人體有害,但一直延續應用到19世紀。1835年,德國化學家J.von萊比格發明化學鍍銀法,譽逗使玻璃鏡的應用更加普及。
(2)鏡子有什麼歷史擴展閱讀:
鏡子的特性:
1、反射
鏡面對於光線的反射服從反射定律,其反射能力取決於入射光線的角度、鏡面的光滑度和所鍍金屬膜的性質。與鏡面垂直的假想線稱為法線,入射線與法線的夾角和反悄祥射線與法線的夾角相等。平面鏡前的物體在鏡後成正立的虛像,像與鏡面的距離與物體與鏡面的距離相等。
如果想從鏡中看到本人整個身長,由於入射角等於反射角,鏡子至少須有本人身長的一半。凹面鏡的反射面朝向曲率中心。
2、聚焦
平行光線入射到凹面鏡反射後聚集到焦點(f),焦點位置在曲率中心(c)與鏡面距離的1/2處。如烹飪器放在大凹面鏡焦點位置,可接受太陽光聚集加熱,成為太陽灶。如車燈或探照燈中光源放在凹面鏡焦點位置可使光反射出平行光。
物體在曲率中心以外時可反射成倒立的實像,如反射望遠鏡。凸面鏡的反射面背向曲率中心,物體在鏡後成縮小的正立像,可以反射大范圍的縮小景觀,如汽車後視鏡
『叄』 鏡子的發明小史
在土耳其中部的石器時代都市中心恰塔爾許於克,曾發現已知最早的鏡子。在10座公元前6000年的女子墓穴中葬有用火山玻璃即黑曜岩做成的鏡子,其表面極其光潔。
前哥倫布時代的南北美洲居民也利用黑曜岩和其他礦物的這種反射特性製作鏡子。秘魯的印加人曾使用一種如今稱作「印加石」的火成岩,拋光之後,這種石塊看上去就如同發亮的白鋼一般。墨西哥的阿茲台克人出於禮儀或神秘的目的製作鏡子,所用材料為黑曜岩或反射性能極強的塊狀晶體硫化鐵礦石。有時,阿茲台克人還給自己製作的玩偶眼中鑲嵌用黑曜岩做成的小鏡子,給人以莫測高深的感覺。
在舊大陸(指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之前歐洲認識的世界,包括歐洲、亞洲和非洲),拋光的青銅和紅銅是最常見的制鏡材料,約從公元前2900年起和在公元前2800~前2500年間,埃及人與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印度河谷文明,已開始用這種材料製作鏡子。
在古老的中國,青銅鏡的製造歷史可以上溯到商代(前1500—前1000年)。漢代(前202—前220年)銅鏡工藝高超,製作精良,有些鑲有金銀和綠松石,可以掛在腰帶上,因而最為出名。也是在漢代年間,制鏡實塵昌數驗導致中國人發現了潛望鏡的製作原理。從《淮南萬畢術》的迅空一段文字中,我們看到,早在公元前2世紀,人們就已經認識到這一點,書中講道,將大鏡高懸,底下置放水盆,你便能看到周圍的人。
在古代希伯來(約前1400),青銅手鏡即已在他們中間成為尋常物品。大約在同一時期,在西奈半島哈迪姆山勞作的礦工們也已開始鑄造銅鏡。這些銅鏡很可能被他們當成了為礦井照明的工具。
希臘人愛美,所以也喜愛鏡子,並於公元前5世紀發明了「盒鏡」。盒鏡系現代有鏡粉盒的雛形,由兩塊用合頁固定在一起的金屬圓片做成,其中一塊的內表面打磨成鏡,另外三面雕刻圖案。
羅馬人使用青銅、紅銅和銀鏡,按埃特魯欺坎和希臘風格進行裝飾。金屬鏡易失光澤,故盒中往往放置一小塊蘸有浮石粉的海綿。
在公元前的最後4個世紀,古代不列顛與法蘭西的凱爾特人以及義大利中部的埃特魯斯坎人,使銅鏡雕刻藝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地。凱爾特人鍾情於抽象圖案,這些圖案通常為螺旋形狀,迥然有別於他們的其他藝術形式。埃特魯欺坎人的手鏡是其青銅製造業的上佳產品,上面多雕有日常生活和神話場景,或兩者兼具。事實上,幾乎每一種古代文明都擁有某種派首形狀或形態的鏡子。
『肆』 鏡子的歷史是什麼
古代用黑曜石、金、銀、水晶、銅、青銅,經過研磨拋光來製成鏡子;公元前3000年,埃及已有歷信用於化妝的古銅鏡;
公元1世紀,開始有能照出人全身的大型鏡;中世紀盛行與梳子同放在象牙或貴金屬小盒中的肢檔輪便攜小鏡;12世紀末至13世紀初,出現以銀片或鐵片為背面的玻璃鏡;文藝復興時期威尼斯為制鏡中心,所產鏡子因質量高而負有盛名。
16世紀時,發明了圓筒法製造板玻璃,同時發明了用汞在玻璃上貼附錫箔的錫汞齊法,金屬鏡逐漸減少。17世紀蠢塵下半葉,法國發明家用澆注法制平板玻璃,制出了高質量的大玻璃鏡。鏡子及其邊框日益成為室內裝飾。18世紀末制出大穿衣鏡並且用於傢具上。錫汞齊法雖然對人體有害,但一直延續應用到19世紀。1835年,德國化學家J.von萊比格發明化學鍍銀法,使玻璃鏡的應用更加普及。
鏡子的現代意義
鏡子和秤都是體現女性身材的衡量物,比如女性用秤稱自己的體重,從而知道自己是胖了還是瘦了;但是隨著女性對美的認知越來越直觀,越來越具體化,鏡子也就漸漸的替換了秤在此的作用。於是「把家裡的秤換成鏡子」也就是更多女性檢驗自己是否美麗的一個口號。
『伍』 鏡子的來歷
據說女媧補天收羅到一種黑翟石,經打磨而成為石鏡,是鏡子的祖先.從石鏡到第二代的金屬鏡,前後歷盡3000多年.
1956年12月,日本本洲中部崗山市的一個古墓里發現13面中國古代銅鏡,估計有1800多年的歷史。這些古鏡呈圓形,有花紋,都是青銅製成的。由此可推測,隋唐時期我國就已經有金屬鏡子了,而且史野襪清書記載,唐太宗有贊魏徽語,意思是銅鏡可以正衣冠,而魏徽可以正言行之句。這同樣證明了金屬鏡子在當時確實存在.
另據2002年北頌前京延慶縣最好燃新發掘考古的13座漢代墓穴證明,墓穴中有許多銅鏡,銅鏡上海刻著「位至三公」的銘文,說明兩千年前的漢代就已經有金屬鏡子了。
古時候,除了用青銅鏡製造的鏡子外,還有用銀子製造的銀鏡和用鋼製造的鋼鏡。但是,這些金屬鏡子一旦遇到潮濕就會暗發生銹,效果變的級差。為了防止它們的表面同空氣和水分接觸,後來,人們就用玻璃作為原材料,解決了這個弊端。
『陸』 鏡子發展的歷史
我們把一塊磨光的金屬或背面塗銀的玻璃稱為鏡子。
不可思議的是:盡管它只是普通的物理反射板,其功能也只不過是把一個三度空間壓縮為二度平面而已,奇怪的是它誘使你為它著迷,為它興奮;為它苦惱。
最早的一面,究竟遺失在哪裡?找尋最早對於鏡子反 *** 神的定義與闡釋,對於canary而言, 是很重要的事情。
玻璃鏡的歷史不過百年左右,然其迅速的發展,從另外一個側面反映出物質商品對於生活的人文關喊鬧懷。
提升心情質素,超越反射局限,彰顯佩帶者的成功地位,正是canary不懼仿冒,引領時尚的理念所在。
鏡子的英文是「mirror」,法語是「miroir」,詞根是拉丁語「mirari」(詫異)。
而後又派生出義大利語「mirare」(凝視)。
在中文古體字中,「鑒」(鑒)表示鏡子。
會意的鑒字好象為我們描述了如下場景:金屬器皿坐底,臣——眼睛的象形字和——眉毛的象形字居高臨下。
公元前2500年—前2000年前後,最古老的金屬鏡在美索不達米亞古代,伊拉姆王國首都—蘇薩誕生。
而在中國,金屬鏡出現於春秋晚期;
凸面鏡,凹面鏡,從此,隨著人們對形象逼真鏡像的執著追求,金屬鏡開始了長達3000多年的發展史;
羅馬博物學家普林尼(23—79年)在《博物志》中這樣寫道:「據說西頓曾最早發明玻璃鏡,其玻璃工匠因此揚名四海。
大約公元前後前後,玻璃鏡首先發明於敘利亞的西頓。
後經過羅馬時代,慢慢發展起來,但是由於羅馬玻璃工藝時運不濟,迅速走向衰退, 鏡業的發展也在5、6世紀徹底衰落了,再也沒有大的發展;
歐洲文藝復興以後,玻璃鏡再度向東方出口,其時,正值威尼斯鏡,法國鏡大行其道; 100年前左右,日本,中國等亞洲國家才開始使用玻璃鏡而非金屬鏡,至此改寫亞洲鏡像單調朦朧的歷史,貢獻出徹底完美的光線反射;同時也激活了化裝鏡的時
尚脈動;
西洋文物中,由於其工藝和歷史文化背景的緣故,鏡子——這種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用品受到很大的重視。
自17世紀人們可以製造大面的鏡子以後,在王室宮殿,貴族宅邸,平民住所中便時常可以看到晶瑩璀璨,反射出燭光或枝形吊燈的裝
飾豪華的鏡子。
到中世紀末期,手鏡在全歐洲已經很普遍,這種手鏡通常為銀制,有時則為磨光的青銅。
當時,裝在精美的象牙盒內或貴重金屬盒內的隨身攜帶的小鏡子成為婦女鄭鉛罩們一種時髦的用品。
背面塗金屬的玻璃鏡子是12世紀末到13世紀初出現的。
在文藝復興時期,紐倫堡和威尼斯成為享有盛譽的制鏡中心。
特別是威尼斯,人們在玻璃後面塗上錫汞劑,製造出了美觀實用的玻璃鏡,一時歐洲的王公貴族、闊佬富商都趨之若鶩,爭相購買
為了壟斷技術,威尼斯人嚴守著制鏡的秘密,出賣秘密的工匠會遭到被殺害的命運。
後來法國駐威尼斯的大使接到命令,一定要解開鏡子的秘密,他們用重金收買了名威尼斯的制鏡工匠,並把他們激咐偷渡到法國,這樣水銀玻璃鏡的奧秘終於被公開了。
但是,受到玻璃吹制工藝的限制,當時的工匠們還不能製造大型的玻璃鏡。
這種情況到1687年的法國才有了改變。
一個叫伯納德·派洛特的人在大型鐵桌上澆鑄融的玻璃,大型的平板玻璃得以製成,法國人製造出了7英尺高的玻璃鏡,遠遠超過威尼斯人最
高只能造4英尺鏡子的紀錄。
然而,製造水銀鏡子畢竟太費事了,要整整花一個月工夫,才能做出一面。
而且,水銀又有毒,鏡面又不太亮。
後來德國化學家李比希發明了鍍銀的玻璃鏡,它一直沿用至今。
現在,一面17世紀的西班牙八邊形的木質塗金框的鏡子在佳士得2003年10月份的拍賣中被拍到41825美元;而在5月份,一面18世紀的威尼斯雕花玻璃鏡賣到21510美元。
雖然這些鏡子隨著時代的變遷,已破損和剝落,但是那豪華精美的式樣所體現出的往日的尊貴依然令人神往。
『柒』 鏡子的歷史由來
古代多以水照影,稱盛水的銅器為鑒。漢代首脊始改稱鑒為鏡。漢魏時期銅鏡逐漸流行,並有全身鏡。最初銅鏡較薄,圓形帶凸緣,背兆宴面有飾紋或銘文,背中央有半圓形鈕,用以安放鏡子,無柄,形成中國鏡獨特的風格。明代傳入玻璃鏡,後玻璃鏡逐漸普及。日本及朝鮮最初由中國傳入銅鏡。日本者猜滲在明治維新時玻璃鏡開始普及。
『捌』 古代鏡子的由來和發展過程,你知道嗎
有時候,想要指出別人問題的同時,我們首先需要看看自己身上是不是有一樣的問題,但是我們應該如何看待自己呢?當然是使用鏡子了!由於鏡子是一種表面光滑,並且具有反射光線的能力的物品,所以可以使用鏡子來好好的觀察自己,鏡子並不是我們現代才有的,從很多記載歷史的書籍里,我們就能發現,其實在古代,鏡子就已經出現了,比如《木蘭辭》:「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詩中的鏡,指的就是古代的鏡子,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鏡子是怎麼出現的。
破鏡重圓
如今照鏡子變成了許多男女的日常行為,畢竟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大家都希望自己在人前能夠光鮮亮麗,但是根據統計,女生照鏡子的次數比男生要多,可見大部分女生對自己的外表並不自信。所以在美麗的同時也要增加自己的自信心,這才是更加重要的事情,正所謂,心靈美才是真的美。
『玖』 鏡子的歷史
每當我們每天使用玻璃鏡子時,您是否會想到祖先使用的是什麼鏡子呢!現在的玻璃鏡子是從明清年代才有的,在這之前祖先是用一銅盆(古稱「鑒」)盛水照容,後來才有了銅鏡和鐵鏡,鐵鏡是難以長期流傳的,古銅鏡是用銅、錫、鉛合金鑄成的青銅鏡,傳世和出土數量都很多,只要您去留意,可以發現大量的自戰國時代開始,至秦漢、隋唐,宋、元、明清各時代的銅鏡,它們形狀、紋飾各異,種類繁多,鑄造精美。
是古代青銅文化中得一朵奇葩,有著極高的考古和收藏價值。
近年隨著人們的凱森橋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已形成了銅鏡文化及古銅鏡收藏熱。
鏡的起源
鏡子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照面飾容的必不可少的用具,流行了幾千年,由遠古時代映水照容而只使用(鑒)盛水照面整容,由於使用不方便,後發展為鑄制青銅鏡,中國的考古發現最早的銅鏡是4000多年前齊家文化時代的,它的歷史比青銅時代還要早,在殷商、西周以前青銅鏡是王室勛戚、高級貴族的專用器具,平民百姓無緣享用,至春秋戰國時,一般貴族可以使用,秦漢以降成為尋常百姓日常生活用具,所以我們所見的古銅鏡均是戰國是明、清年代的,再往後便由玻璃鏡子所取代。
銅鏡的形制
古鏡絕大多數為圓形,少數為方形、長方形,葵花形,菱花形,和帶手柄的。
圓在中國古代是豐滿、完整、吉祥、美好、富足的象徵,在漢語中團圓、圓滿是祥和的詞語。
銅鏡光亮的一面為鏡面,反面中央設鈕以穿絛帶便盯猛於手執使用。
鏡背素麵外,大多數鑄有圖案和銘文,有著強烈的時代特徵。
為方便使用,古鏡尺寸大多小而薄,除特殊的外,一般為100至150毫米,大的在150至230毫米間,小的在100毫米以下;小於50毫米、大於300毫米為罕見鏡種。
重量一般在幾十克至300~400克之間,極少數達700~800克。
銅鏡的鑄制
銅鏡由紅銅和錫、鉛合金(即青銅)鑄制,古代青銅稱「金」,比較珍貴,史料或金文所講的「賜金」、「受金」多少即指青銅。
據唐《貞觀政要》:「貞觀元年,吏部尚書長孫無忌嘗被召,不解佩刀入東上門閣,出閣門後,監門校尉始覺。
尚書右僕射封德彝議,以監門校尉不覺,罪當死,無忌誤帶刀入,徒二年,罰銅二十斤。
太宗從之。
」足可見青銅的珍貴,二十斤即可換人命一條。
古代鑄鏡採用「范鑄法」,即先以泥制模,雕塑各種鏡背圖案、銘文,陰干後在經燒制,使其成為母模,然後再以母模製泥范,同樣陰干燒製成陶范,熔化合金,將合金澆注入陶范范腔里成器,脫范後再經清理、打磨加工後即位青銅鏡成品。
一面青銅鏡是否採用「范鑄法」鑄制,使鑒定古井真偽的重要特徵。
古鏡的種類
一.戰國鏡:
素麵(弦紋)鏡 幾何紋鏡 植物紋鏡 動物紋鏡 特殊工藝鏡
二.漢鏡
蟠螭紋鏡 連弧紋銘文鏡 草葉紋鏡 重圈銘文鏡 四乳禽獸鏡 規矩鏡 變形四葉紋鏡 神獸鏡 畫像鏡 夔鳳、龍虎紋鏡
三.唐鏡
四神十二生肖鏡 瑞獸鏡 瑞獸葡萄鏡 花鳥鏡 瑞花鏡 神仙人物鏡
特種工藝鏡 瑞獸鸞鳥鏡 盤龍鏡 八卦鏡 萬字鏡
四.宋鏡
素麵鏡 銘號鏡 花卉鏡 神仙人物鏡 八卦鏡 吉祥銘文鏡
五.金代銅鏡
瑞獸鏡 雙魚鏡 盤龍鏡 歷史人物鏡 植物花卉鏡 素麵鏡
六.元、明、清鏡
鑄鏡業趨於衰落,除形制變化較多,有柄鏡多見,圖案、紋飾絕少創新,紋飾簡略粗糙,少有精品,收藏價值不高。
古鏡的社會功能
古鏡除飾面照容的功能外,在古代還用於男女傳情的信物,用以表達朝思暮戀的情感,「破鏡重圓」的故事,更是灸燴人口的民間傳說。
同時還是陪嫁,相互饋贈的禮品,使地方進獻皇帝的貢品,也是皇帝賞賜臣下,賞外國、外族使臣的禮品。
另外一種作用是,古人相信銅鏡能發光,具有辟邪消災,降妖鎮魔的功能,在民間辦喪事的鄰居常以鏡懸門,以辟不祥。
古代寺廟建築正脊和壁上嵌鏡,以及武士胸前的護心鏡,實為驅除鬼魅而社。
出土古鏡多是墓葬隨葬品,據考古發現,銅鏡多懸於墓室棺槨上方四周,這便是「以鏡懸棺」之義,未了驅邪辟妖,保護死者不受侵擾。
古鏡的價值和收藏價格
戰國處於奴隸社會的末期,諸侯國戰爭連年不斷,需要大量的青銅用春冊來製造兵器,同時青銅鑒還在流行,古鏡不是一般貴族能使用的,所以戰國鏡的價值時刻想而知的。
劉邦建立西漢政權統一全國後,代表中國封建社會的開始,政治上的穩定,帶來經濟上的空前繁榮,鐵器的大量使用,使青銅不顯得那麼珍貴,漢鏡不僅品種多,數量也大,從鏡銘上考證,有官鑄也有民間鑄的,有大量民間吉祥用語,可以認為已普及到一般平民家庭,價值可同日常生活用具。
至唐代,「貞觀之治」帶來空前的繁榮,人口大量增長,青銅資源相對缺乏,厚重、規格大於200mm以上和其它特殊鏡種,應屬於帝王將相家庭使用品,價值不好衡量。
唐代以後,銅鏡逐漸衰落,價值也就是一般日常生活用品范圍。
古鏡的收藏價格,按年代來分,戰國、唐鏡價格最高,漢鏡僅次,宋、元、金時代的銅鏡價格較低,明、清時代銅鏡就不值錢了。
若按大小來分,200mm以上、50mm以下的鏡種較珍貴;按品種來分,戰國的「山」字鏡、菱紋鏡、蟠螭紋鏡,漢鏡中的重圈銘文鏡、規矩鏡、神獸鏡、畫像鏡,隋唐鏡的瑞獸葡萄鏡、花卉鏡、花鳥鏡、人物故事鏡、盤龍鏡等均是鏡中的珍品;上述年代的特殊鏡種,譬如鎦金、錯銀,鏤空彩繪,螺鈿鏡、金銀平脫、貼金貼銀鏡等當然更是珍貴,但是國家不允許個人收藏。
以品相較好130mm的古鏡來舉例:戰國「山」字鏡、唐鏡中的瑞獸葡萄鏡、人物故事鏡均在人民幣5000元以上,而漢鏡中的規矩鏡、神獸鏡等卻在5000元以下。
日常容易收藏的一般品種均在幾十~幾百元間,並非收藏高不可及,按古鏡不可再生產原則,它的收藏價值和鑒賞價值均是很高,不只在國內,尤其在日本,早在1920年左右就在收藏研究中國古鏡,近幾年國內越來越多的人加入收藏銅鏡的隊伍,已形成「銅鏡文化」和收藏熱。
『拾』 鏡子的歷史
一面光潔而平整的鏡子,拿在手中可以照出你姣好的面容,也可以照出臉上的微瑕。難怪有人說它是人們最忠實、最誠摯的朋友。
但你可知道,小小一面鏡子的歷史可追溯多少歲月?
在蠻荒時代的漫長日子裡,人們沒有鏡子,是從一潭清水中認識到了自己的容貌。但是人們總不能一想照鏡子就往河邊跑或把池塘背在身邊吧。
隨著社會經濟和各項科學技術的發展,古代冶煉技術也得到了提高,人們學會把銅、錫、鎳混合煉成青銅,這是一種堅韌且性能穩定的金屬。可不可以用它來鑄成一像的器具呢?人們思考著。終於,第一面青銅鏡出現了。據說,這最早的鏡子出現在公元前兩千多年前,是由古埃及人製造的。那時候人們把青銅鑄成圓盤,再經過精細的打磨、拋光,使它變得平整且光亮,這樣就能映出人影,這就是鏡子。
我國最早的青銅鏡是三千多年前的商朝人製造的。在此之後的很長時間里,青銅鏡一直壟斷著鏡子的世界。但這種鏡子照出的人影並不清晰,而且這種鏡子必須經常磨光,否則將會生銹。因此,人們繼續不斷地想著改進的辦法。
玻璃鏡子的出現是三百多年前的事了。迄今為止發現的人類歷史上最早的玻璃製品是四千年前古埃及哈舍蘇女皇的一串墨綠色玻璃珠項鏈。此後,玻璃製品一直是王公貴族們廳中的裝飾陳設和藝術品,誰也未曾想到去用它製造鏡子。
15世紀,威尼斯的能工巧匠開始製造玻璃鏡子。他們在玻璃面上貼上一層薄薄的錫箔,然後燒一層水銀。水銀溶解了錫,變成一種粘稠的銀白色的液體,與玻璃牢固地結合在一起,一面玻璃鏡就製成了。
玻璃鏡子易攜、明亮、清晰,一時間,王公貴族爭相購買,各國人也都慕名來到威尼斯,小小的鏡子頓時身價倍增,大量財富湧向威尼斯。為了壟斷市場,不識技術外流,制鏡技術成了威尼斯人最大的秘密,他們想盡方法,把制鏡工場集中到一個小島上,四周嚴密防守,重重封鎖,自以為這樣就可以永遠以其備受歡迎的鏡子而獨霸天下了。
但是後來法國人用重金收買了幾名威尼斯工匠,並在夜色的掩護下,用小船將他們偷渡出國拍改。不久,法國也出現了相同的制鏡作坊,玻璃鏡子的來歷不再神秘了,價格也不再昂貴了。從此鏡子工場遍及歐洲,鏡子的面積由小到大,形狀也有了很多變化。
今天,水銀鍍面的鏡子已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鍍銀的鏡子。人們在硝酸銀的氨水溶液中加入葡萄糖水。銀微粒被還原,沉澱在玻璃上形成一種薄銀,再刷一層保護漆就可以了。而製造大型玻璃板和給玻璃磨平磨光的機器代替了以往笨重的手工勞動。
另外,還有一種鍍鋁膜的鏡子,與鍍銀的鏡子相比,它用料便宜,製作簡易,性能也很好,很有發展前途。
在當今世界,到處都有鏡子:潛望鏡是潛水艇的眼睛仔雹;反光鏡保證飛機、汽車行駛安全;凹面鏡使燈光更強,更高;凸面鏡立於街道上,維護交通安全……鏡子的意義已襲戚判遠遠超出了單純為了梳妝打扮,它走向了更廣闊的天地。
鏡子的性能在改善,製作過程卻越來越簡便,用途也越來越廣。縱觀它的歷史,它的哪一個發展進步不是人類智能、汗水的結晶呢?在科技飛速前進的今天,它必然擁有更廣闊的前景,等著我們去開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