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山東六國是哪六國
山東六國指的是戰國時期除秦國以外的齊國、楚國、燕國、韓國、趙國、魏國。這並不是指的現在的山東省在古代有六個國家,這「山東六國」是指的崤山以東的六個國家,古代以崤山劃分山東和山西,現代則是以太行山脈為准。
在當時那個戰火連天的年代中,涌現出了不少的謀士和能征善戰的將領,比如戰國四大名將秦國的白並做讓起、王翦,趙國的廉頗、李牧,而謀士則要數范雎,李斯,晏嬰等人了。
(1)山東歷史上哪個國家擴展閱讀:
韓國先祖為晉公族。曲沃桓叔生子萬,封於韓原,立韓氏。後晉國稱霸,韓氏中衰。至韓厥,為晉悼公正卿,晉悼公復霸,韓厥之力頗多。後韓起執政晉國27年,韓氏顯貴。前403年,周威烈王封韓虔與趙、魏同為諸侯,建立韓國。
韓虔位列諸侯,不及魏氏強盛。「三晉」同盟之時,韓國隨之瓜分中原,獲利頗胡洞多,國勢達到鼎絕局盛。但由於韓國四面受敵,且國人不尚武,屢為列強所攻打。在殘酷的戰國烽煙中,韓國不得不先後依靠於魏、齊、楚、趙、秦等大國至前230年,秦王政首滅韓國。
『貳』 山東以前叫什麼
問題一:山東省以前叫什麼 齊魯(大地)
名字來源於春秋戰國時期!那時候,在現在的山東地界,主要有倆個比較大的諸侯國,就是齊國和魯國!齊國的都城是現在的淄博市附近!魯國那就是孔子的出生地了!!
就像現在的陝西,叫三秦大地!還有河北叫丁趙!都一樣!!
問題二:山東哪個朝代更名為山東的,以前叫什麼,誰更的名? 清朝設山東省。
明朝開始設立山東布政使司(當時包括遼東)。
唐代供主要屬於河南道。
漢朝在今山東設2個州(一級行政區):北部的青州和南部的兗州。
商朝建立之前,山東西部曾是商部落的活動中心,也是商王朝統治的中心區域之一;對山東東部未華夏化的東夷人,商王朝通過盟國奄國、薄姑國等對其進行統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山東西部、河南北部、河北南部新成立平原省,包括今山東省菏澤、聊城等地,1952年撤銷該省,將其轄區並入山東、河南。
問題三:山東古代是什麼國家 先秦時期,山東省內有許多小的諸侯國,僅見於【左傳】的就有55國之多,其中面積較大的有齊國、魯國、萊國、莒國、鄒國、滕國等,後來在兼並戰爭中,幾乎被齊魯吞並,所以位於山東的國家比較出名的就是齊國和魯國,這也是為什麼山東被稱為「齊魯大地「的原因。在秦朝滅亡之後,項羽進入關中分封諸王,山東地區被劃分為三國:齊國、膠東國、濟北國。在漢文帝時期,山東被劃為七個諸侯國,分別是:膠東國、膠西國、濟北國、川國、濟南國、城陽國。
問題四:山東省以前是什麼國 你是說春秋戰國時期嗎?齊國、魯國。
問題五:山東古時稱做什麼,最早的名字是什麼? 膽東的名稱,最早出現在戰國時期,當時,關中的秦人,稱崤山或華山以東的地區為山東,有時也泛指秦以外的六國領土。這時,山東是一個地域性的泛稱,還不是一個准確的地理概念。至唐代和北宋時代,太行山以東的黃河流域廣大地區被稱作山東,到了唐代末年,有人用山東專指齊魯之地。到了金代,設置了山東東、西二路,山東才真正成為政區名稱。明代初期設置山東行省,後改稱山東承宣布政司。清朝初年,設置山東省,「山東」正式成為本省的專名。古人以左為東,故又稱山東為「山左」。
問題六:古代山東叫什麼,屬於哪個國 山東簡稱「魯」,古為齊魯之地,因在太行山之東,故稱山東。山東位於中國東部沿海、黃河下游、京杭大運河的中北段,是華東地區的最北端省份,省會設於濟南。從北至南分別與河北、河南、安徽、江蘇四省接壤;山東地勢中部高突,泰山是全境最高點,東部山東半島伸入黃海,北隔渤海海峽與遼東半島相對、拱衛京津與渤海灣,東隔黃海與朝鮮半島相望,東南則臨靠較寬闊的黃海、遙望東海及日本南部列島。山東歷史悠久,是中國文化的源頭和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之一。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的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就誕生在這里。
問題七:山東以前的青州俯現在的地名叫什麼 青州 青州,在古代是《禹貢》「九州」之一,大體指泰山以東至渤海的一片區域。現代則指中國山東省的一座縣級市――青州市。市境西南還有一處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亦名青州風景名勝區。 地理: 青州位於山東半島的中部,自古以來就控制著中原往膠東的交通要道。其南為沂蒙山區,其北為魯北平原及渤海,青州正當此咽喉地帶,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青州境內河網密布。 歷史: 青州得名甚早,禹貢中就有記載。漢代置廣縣,為青州治。三國時改益都縣。1986年撤縣設青州市,隸屬於地級濰坊市。 物產: 石灰石和鐵礦石的儲量較大。工業以輕工業為主,農業主產小麥和玉米。盛產煙草,是魯煙的主要產地。彌河銀瓜,青州雪桃等都是青州特有的產品。近年來花卉產業亦發展較快。 文化和旅遊: 城市的西南郊區有雲門山、駝山、玲瓏山,「三山聯翠,障城如畫」。雲門山主峰海拔400多米,雖不甚高,但卻是拔地而起,巍峨聳立。山頂有洞如門,夏秋時周圍雲霧繚繞,故名「雲門」。山上多摩崖石刻,其中著名的是一巨大「壽」字石刻,高7.5米。其旁駝山自古是齊魯名山,山上有五座石窟,內有600多尊石佛,稱為駝山石窟。 青州城則內有紀念北宋范仲淹的范公亭和建於元代的 *** 寺真教寺等名勝古跡。近郊的龍興寺遺址曾發現一巨大窖藏,內有數百尊南北朝至北宋時期的佛教造像,藝術水準頗高。 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青州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駝山石窟
問題八:原來的齊陽城是山東現在的什麼地方 文登市,屬於威海的一個縣級市
問題九:山東又叫什麼 齊魯
問題十:山東省 為什麼叫山東 是那個山? 山東省和山西省是以前根據太行山劃分的。包括河南河北,都是以前根據地理形態劃分的,但是隨著行政區劃的變革,現在已經不能這么說了。
『叄』 山東是齊國還是魯國
山東是齊國。
山東的大部分地區都是齊國佔領的。齊國定都營丘,後改名臨淄,齊國「通商工之業、便魚鹽之利,而人民多歸」,融合「東夷文化」、「因其俗,簡其禮」,「舉賢而尚功」,務實革新、兼容並包,國力相當鼎盛。齊國的工商業與技術如紡織業也非常發達,有「冠帶衣履天下」的美譽。
齊魯文化對中華文化的形成和發展有大量貢獻及深遠影響。生於魯都曲阜的孔夫子在這里開創了儒家思想,成為後來中國社會框架與價值觀的基石。蚩尤(中華先祖之一)、孔子、孟子等都是齊魯兩國州櫻對中華文明多方面貢獻的傑出代表。
(3)山東歷史上哪個國家擴展閱讀:
齊魯文化對中華文化的形成和發展有大量貢獻及深遠影響。生於魯都曲阜的孔夫子在這里開創了儒家思想,成為後來中國社會框架與價值觀的基石。蚩尤(中華先祖之一)、孔子、孟子等都是齊魯兩國對中華文明多方面貢獻的傑出代表。
春秋時期山東境內有胡跡空許多小一些的諸侯國,僅見於《左傳》的就有55國之多,其中疆域及影響較大的有萊、莒、鄒、滕等國,他們後來多被齊、魯兩國並吞褲瞎。
戰國時代,齊國成為七雄之一;而今日山東的大部分地區都由齊、魯兩國擁有。
『肆』 山東歷史上有哪些古國
山東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在 歷史 上存在過很多古國,以周初為例,就廳攜存在很封國,主要有下面這些:
成國,公爵,姬姓,文王子,魯庄公八年(前686),降於齊,後歸魯,今山東寧陽附近。
費國,伯爵,姬姓,在今山東費縣及平邑南,都國於費。存滅:春秋隱公元年見。
根牟國,姜姓,今山東省莒縣,前600年為魯所滅。
逼陽國,子爵,妘姓,今山東省棗庄市,前563年為晉所滅。
極國,在今山東省金族返鄉縣,春秋隱公二年(前721年),魯大夫展無駭率師滅掉極國。
紀國,侯爵,姜姓,位於山東半島中北部,都國於紀。存滅:春秋隱元年見,庄四年滅於齊。
介國,東夷族,位於今青島附近。《左傳·僖公二九年》載:「介葛盧聘於魯,聞牛鳴,曰:『是生三犧,皆用之矣。』問之,如其言。」春秋末年滅於齊。
莒國,子爵,己姓,始封茲輿期,都國於介根,春秋初徙於莒。存滅:入春秋二年,始見《經》;莒於狂(其廷反)卒之年,獲麟後五兆伏飢十年,滅於楚。
萊國,子爵,姜姓,存於膠東半島一帶。存滅:宣七年見,襄六年滅於齊。
郲國,商王族支孫,今山東龍口一帶,春秋時期被齊國所並。
濫國,曹姓,與小邾國同源,為魯所滅。
牟國,附庸爵,都國於牟,位於今萊蕪一帶。存滅:桓十五年見。
聶國,姜姓,位於今山東茬平。
邳國,先被商人所滅,周初又被分封在今天山東沂水縣一帶。
齊國,侯爵,姜姓,始封太公尚父,都國於營丘。存滅:僖公九年,入春秋;簡公四年,獲麟後九十五年,田氏篡齊,遷康公於海上,又七年,康公二十六年亡。
戎國,附庸,位於今曹縣北,為齊所滅。
盛國,始封於周穆王時,在今山東泰安南面華豐一帶,公元前686年為齊國所滅。
邿國,妊姓,位於今濟南長清一帶,為魯所滅。
遂國,媯姓,都國於遂,位於今山東寧陽、肥城一帶。存滅:庄十三年見,為齊所滅。
譚國,子爵,子姓,都國於譚,位於今山東章丘一帶。存滅:庄十年見,為齊所滅。
郯國,子爵,己姓,始封少昊後,都國於郯,位於今山東郯城一帶。存滅:宣四年見,終春秋世猶存;《紀年》雲:於越子朱句,三十五年滅郯;今按《史記·楚世家》:頃襄王十八年,猶有郯國,相去一百三十五年,《紀年》誤。
滕國,侯爵,姬姓,始封文王子叔綉,都國於滕,位於今山東滕州。存滅:入春秋七年,始見《經》;終春秋猶存;《齊世族譜》:春秋後六世,齊滅之;今按《戰國策》:宋康王滅滕。
鄟國,山東省郯城縣東北,前585年為魯所滅。
小邾國,子爵,曹姓,始封邾公子友,都國於郳,位於今棗庄山亭區一帶。存滅:入春秋三十四年,始見《經》;終春秋世猶存;杜《譜》:春秋後六世,楚滅之。
須句國,子爵,風姓,始太皞後,位於今山東東平一帶。存滅:僖二十一年見,為邾所滅;二十二年,公伐邾,復其封,後復滅於邾;文七年,魯再取之,卒為魯地。
薛國,侯爵,任姓,始封黃帝後奚仲,都國於薛,位於今棗庄薛城一帶。存滅:入春秋十一年,始見《經》;終春秋世猶存,後不知為誰所滅;或曰齊滅之。
陽國,侯爵,姬姓,位於今山東沂南一帶。存滅:閔二年,齊人遷陽。
夷國,妘姓,位於今山東即墨一帶。存滅:隱元年見,春秋時為齊國所滅。
於餘邱國,位於今山東臨沭,存滅:庄二年見。
鄅國,妘姓之裔, 封於鄅, 曾為邾的附庸,位於今山東臨沂城北。春秋時期,被魯國吞並。
鄫國,子爵,姒姓,始封禹後,都國於鄫,位於山東蘭陵一帶。存滅:僖十四年見,襄六年滅於莒;昭四年,地入於魯
邾國,子爵,曹姓,始封顓頊苗裔挾,都國於鄒,文公遷繹,位於今山東鄒城一帶。存滅:儀父始入春秋,終春秋世猶存;後改國號曰鄒;杜《譜》:春秋後八世,楚滅之。
祝國,黃帝之後,武王封其於祝(今山東省長清東北祝阿),前768年,齊人滅祝。
顓臾國,附庸爵,風姓,始封太皞後,都國於顓臾,位於今山東臨泊平邑一帶。存滅:僖二十一年見。
翨陽國,今山東棗庄一帶,孔子之父叔梁紇曾參與攻打。
鑄國,任姓,今山東肥城南,《春秋左氏傳》始見於襄公二十三年
現在大家知道,山東是我們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因為其緊挨著中原地區,實際上他有一部分地區也算上是中原的一部分。
所以,山東 歷史 上有非常多的古國。
當然,我在這里要說明的是,因為當時經濟發展水平、人口和交通等方面限制的原因,那些所謂的古國沒有嚴格意義上的邊界,各個國家犬牙交錯,因為實力水平的變化、此消彼長,邊界也是非常不固定的。
很多所謂的國家比我們現在大的村、鄉鎮大不了多少,比較強大一點的國家也就相當於現在一個地級市的面積,那時候可以真正說的上是小國林立。
還要說明另一點,這些所謂的國,實際上是一塊封地,用我們現代的語言來說就是擁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
在夏朝,現在只有史書記載,沒有考古發現。主要在山東的古國:過、寒、商、繒、西河、帝丘、老丘等等。
到了殷商一朝,就有許多文物發掘出來,結合 歷史 文獻的記載。當時在山東的古國:薄姑、蜂、其、諸、商、微、任、兒、彭等等。
接下來是西周,西周在山東地區的很多國家我們現在就比較熟悉了。有:齊、魯、譚、郯、薛、向、其、夷等等。
春秋時代,在山東的古國,和西周差不多:齊、魯、譚、郯、薛、向、其、夷、牟、越等。
戰國時期,各個國家經過一系列兼並,山東剩下的也不多了,主要有齊、魯、宋了。
接下來,秦滅六國,山東歸秦。
秦末,經過短暫的楚漢爭霸,劉邦建立西漢,山東歸西漢。
接下來,短暫的王莽篡位,山東歸東漢。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逐漸形成三國鼎立之勢,山東歸曹魏。
接下來,司馬家族上位,建立西晉,山東歸西晉。
西晉司馬家族玩廢了,衣冠南渡,建立東晉,基本上長江以北土地全部丟失,山東地區也接連變換朝代,後趙、前秦、南燕、後燕、北魏等短命王朝,你方唱罷我登場。
南北朝時期,更是城頭變幻大王旗,主要是北齊據山東之地。
其後隋唐自不必說,山東當然是統治腹地。
唐末之亂,五代十國時期,就更加亂了。山東主要歸後梁、後周所轄。
北宋山東為中原腹地,自然歸宋。
金滅遼,遼滅北宋,南宋建都臨安(就是杭州,臨安乃臨時安置之意),山東歸金。
元滅金,山東歸元。
明滅元,山東歸明。
清滅明,山東歸清。
以上為山東簡史。
『伍』 山東煙台在歷史中為齊國還是魯國
幾乎都是齊國輪睜襲的,首先在春秋時期,整個山東半島不止有齊國早蔽和魯國,還有其他好多國家,比如威海所臘兄在的地方就是萊國
最後的戰國七雄
。所以大部分時間,煙台都是整個屬於齊國的,沒有魯國什麼事。
『陸』 山東是齊國還是魯國,具體怎麼劃分
今日山東的大部分地區都由齊、魯兩國擁有。齊國與魯國以泰山為劃分。
魯居泰山之陽,都曲阜,齊居泰山之陰,始都山東營丘(今山東昌樂,一說即山東臨淄),後遷山東薄姑,再遷至山東臨淄。齊、魯始封時,地方各百里,至春秋戰國時期,經過數百年的兼並戰爭,兩國疆域不斷拓展擴大,基本控制了今山東地區。齊國作為「戰國七雄」之一,占據了今山東的大部分地區。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滅商紂,天下更始。武王首封輔佐有功的姜太公於齊;文王之子曹叔振鐸於曹;武王之弟周公則封於魯。齊國定都營丘,後改名臨淄,齊國務實革新、兼容並包,國力相當鼎盛。齊國的工商業與技術如紡織業也非常發達。
魯國都於曲阜,魯國秉承周朝禮樂典儀,是尊尚仁義、傳統、倫理、人和的「禮儀之邦」。曹國建都陶丘,陶丘是中原地區的水陸交通中心和全國性經濟都會,享有「天下之中」的美譽。范蠡助越滅吳後,輾轉至陶,定居經商,被後人尊為「商祖」。
齊魯文化對中華文化的形成和發展有大量貢獻及深遠影響。生於魯都曲阜的孔夫子在這里開創了儒家思想,成為後來中國社會框架與價值觀的基石。蚩尤(中華先祖之一)、孔子、孟子等都是齊魯兩國對中華文明多方面貢獻的傑出代表。
(6)山東歷史上哪個國家擴展閱讀:
秦統一後,在山東分置齊、琅琊、東海、東、薛等郡。西漢初有十郡六國,東漢分屬青、兗、徐、豫四州,三國時大體略同。西晉初山東分屬青、徐、兗、豫(統魯郡)、冀(統平原、樂陵)五州。
永嘉以後,先後為後趙、前燕、前秦、後燕、南燕、東晉、劉宋、北魏、東魏、北齊、北周所據有。隋統一後,分屬青、徐、兗、豫四州。唐代,河、濟以南屬河南道,以北屬河北道。北宋時山東分隸京東東路、京西西路及河北路。
金大定八年(1168年)置山東東路、山東西路,設山東東路統軍司,治益都。元朝分置燕南河北道、山東東、西道肅政廉訪司及山東東西道宣慰司,直隸中書省。明洪武元年(1368年)置山東行中書省,治青州。
洪武九年(1376年),移治濟南,又改置山東承宣布政使司。直到清代,始將山東政區的名稱定為「山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