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民國時期的南洋是哪裡
南洋是明、清時期對東南亞一帶的稱呼,是以中國為中心的一個概念。包括馬來群島、菲律賓群島、印度尼西亞群島,也包括中南半島沿海、馬來半島等地。清朝時期也指自江蘇以南的沿海諸地稱為「南洋」(江蘇以北沿海稱北洋)。
B. 南洋是哪裡屬於中國嗎
南洋是明、清時期對東南亞一帶的稱呼,是以中國為中心的一個概念。不屬於中國,中國是南洋的一部分。
南洋包括馬來群島、菲律賓群島、印度尼西亞群島,也包括中南半島沿海、馬來半島等地。清朝時期也指自江蘇以南的沿海諸地稱為「南洋」(江蘇以北沿海稱北洋)。
(2)歷史上的南洋是哪裡擴展閱讀:
詳細解釋:
(1) 清末至民國時期,劃分我國沿海地區為南北兩洋區,稱山東以南的江蘇、浙江、福建及廣東各省為南洋;江蘇以北的山東、河北、遼寧各省為北洋。
【出處】:鄭觀應《盛世危言·海防上》:「南洋起廈門,包汕頭、台灣、潮陽、甲子門、四澳、虎門、老萬山、七洲洋,直抵雷環為一截。」
(2)亞洲東南部國家和地區。
【出處】:鄭觀應《盛世危言·海防上》:「昔泰西各強敵,越國鄙遠而來。今而南洋各島,悉為占據。則邊鄙已同接壤,郊坰無異戶庭也。」
【示例】:茅盾《過封鎖線》:「客人們一次一次追問,才知道他是南洋華僑。」
參考資料:網路----南洋
C. 以前的南洋指哪裡
唐末開始,中國把東南亞到印度洋中諸島國劃分為東洋和西洋。
從福建、廣東沿海港口出發,渡東海到台灣、琉球、日本諸島為東洋。
從呂宋順菲律賓列島,南至婆羅洲,這條沿西太平洋諸島的航線所經之地稱「南洋」。
從中國沿海出發,順大陸海岸南行,過印度支那半島,所經之地稱為「西洋」。東洋、西洋之間分界是南海。
南洋一般是指現在的東南亞,具體點說來就是現在的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等國家。由於華僑在南洋謀生和流動,「南洋」的內涵有所發展。南洋群島即印度尼西亞群島。
D. 以前說的南洋到底是什麼地方
南洋是明、清時期對東南亞一帶的稱呼,是以中國為中心的一個概念。包括馬來群島、菲律賓群島、印度尼西亞群島,也包括中南半島沿海、馬來半島等地。清朝時期也指自江蘇以南的沿海諸地稱為"南洋"(江蘇以北沿海稱北洋)。
最早南洋之名,源出古代年間,該地地處南海之濱,天遙地遠,海氛彌漫,登臨潮州府城樓時,南望一片汪洋而故名。其後第一次出現南洋名字,則詳見於《澄海縣志》「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建寨城堡於南洋下社」。
饒宗頤在《潮州府志略·大事記》中也同樣記載:「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指揮俞良輔築創南洋水寨城於蘇灣都」(南洋寨城在今蓮下鎮槐東村內)。雖說相傳北宋時期,已經有人在此定居,但查閱史料,走訪眾多故老碩彥,從他們的記憶中,尚未發現以前南洋有其它名稱。
那麼,按照公元1370年築建寨城至今2016年計,南洋之名至迄今已經有646年之久了。
(4)歷史上的南洋是哪裡擴展閱讀
(1) 清末至民國時期,劃分我國沿海地區為南北兩洋區,稱山東以南的江蘇、浙江、福建及廣東各省為南洋;江蘇以北的山東、河北、遼寧各省為北洋。
【出處】:鄭觀應《盛世危言·海防上》:"南洋起廈門,包汕頭、台灣、潮陽、甲子門、四澳、虎門、老萬山、七洲洋,直抵雷環為一截。"
(2)亞洲東南部國家和地區。
【出處】:鄭觀應《盛世危言·海防上》:"昔泰西各強敵,越國鄙遠而來。今而南洋各島,悉為占據。則邊鄙已同接壤,郊垧無異戶庭也。"
【示例】:茅盾《過封鎖線》:"客人們一次一次追問,才知道他是南洋華僑。"
E. 中國近代史上人們所說的南洋是指現在的什麼地方
南洋的地理概念主要是指當今東盟十國在內的廣大區域,包括馬來群島、菲律賓群島、印度尼西亞群島,也包括中南半島沿海、馬來半島等地。而廣義的南洋還包含當今的印度、澳大利亞、紐西蘭以及附近的太平洋諸島。
南洋是明清民時期稱呼東南亞較深區域(不包括越南北部等)及其水向型附近區域:
一、是南亞的斯里蘭卡、馬爾地夫、印度海岸,而阿拉伯海西岸屬西洋了。
二、是印尼東方的澳洲北部即巴布亞紐幾內亞、索羅門群島。
三、是菲律賓群島以東的帛琉群島等西太平洋群島。
東南亞與中國山水相連,自古以來便是東南沿海百姓移居海外的主要目的地。早在秦漢時期,即有海商進入東南亞的記載。唐宋時期,中國海商遍布東南亞沿海地區,人口往來頻繁。15世紀初,爪哇、蘇門答臘等地出現華人聚居區。
明中後期,政府多次發布禁令限制出海,但由於海外貿易的興盛,前往東南亞的人口依然有增無減。然而,真正形成規模並影響至今的移民活動,則是近代以來稱為「下南洋」的移民潮。
(5)歷史上的南洋是哪裡擴展閱讀:
中國人走出國門的移民潮,長路漫漫,充滿了血淚辛酸。
首先是「違法」。移居海外在很長時期內是不允許的,在朝廷看來,遷居海外無異於「棄絕王化」,不僅禁止,而且對回國者嚴加制裁。直到晚清,清政府才意識到海外華僑的經濟實力與商埠的重要性,於光緒三年(1877)任命當地華僑領袖胡璇澤為新加坡首任領事。1893年,清政府才正式解除「華僑海禁」。
其次是旅途艱險。早期移民偷渡出洋,整日擔心官軍稽查與海盜行劫,海上風信難測,帆船時時有傾覆之險。近代出洋華工則幾乎與奴隸無異,飽受「豬仔頭」與「豬仔館」的虐待,華工被封禁在船艙內,條件惡劣,死亡率極高,販運華工的船隻被稱為「移動地獄」。
再就是落地後的艱難。落地移民一是要克服難以適應自然環境的問題,一是受到當地各種勢力的多重壓力。
殖民者急需華人參與開發,但又對華人迅速擴張的經濟實力充滿擔憂,因而有意抑制華人權益,迫害、屠殺華人的事件多有發生,尤以印尼多次屠殺華人的事件最為慘烈。殖民勢力消退後,情況有所改善,但一旦政局動盪,華人往往成為發泄不滿的對象。
大量華人移居東南亞,不僅緩解了中國國內的人口壓力,也極大地推動了東南亞各國經濟的開發與發展。可以說,東南亞的近現代歷史是土著族群與華人共同書寫的。
目前,華人作為東南亞各國本地族群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得到所在國的認可與認同,但歷史與現實糾葛的陰影並未消失殆盡,華人問題的徹底解決仍需時日,這就需要華人社會自身的努力,同時,中國實力之強弱也與華人的命運息息相關。
F. 古代的南洋在哪裡
南洋是明、清時期對東南亞一帶的稱呼,是以中國為中心的一個概念。包括馬來群島、菲律賓群島、印度尼西亞群島,也包括中南半島沿海、馬來半島等地。清朝時期也指自江蘇以南的沿海諸地稱為「南洋」(江蘇以北沿海稱北洋)。
清末設「南洋大臣」管理諸項事務。(南洋水師的「南洋」是相對於北洋水師的「北洋」而言。北洋水師主要活動於長江口以北的渤海、黃海、東海一帶,南洋水師活動於長江口以南的東海、南海。在清朝和民國時期,「南洋」還指東南亞地區,那時華僑去東南亞謀生稱為「下南洋」。事實上南洋水師的也可以到東南亞去巡遊的。「西洋」在明朝時指印度洋一帶,到清朝時指歐洲。後來把日本稱為「東洋」是相對於西洋而言。)
南洋概念與西洋、東洋、北洋相對應。西洋指馬六甲海峽以西的印度洋地區,還包括歐洲或更遠的地方,清朝一度特指歐美國家;東洋特指日本。
中國的名稱如廈門南洋學院、南洋模範中學。東南亞的名稱如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等。還有一些企業也使用南洋一詞。
G. 清朝末年的南洋南洋具體指的是哪裡
南洋
南洋一般是指現在的東南亞,具體點說來就是現在的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等國家。
也有解釋為:
1、自江蘇以南的沿海諸地稱為「南洋」,是和「北洋」對應的,清末設「南洋大臣」管理諸項事務。
2、「南洋群島」的簡稱。
現在說的南洋,主要是第二種含義。由於華僑在南洋謀生和流動,「南洋」的內涵有所發展。
南洋群島即印度尼西亞群島。
H. 以前的下南洋,南洋是指哪個地方
南洋是指東南亞較深區域(不包括越南北部等)及其水向型附近區域,南亞的斯里蘭卡、馬爾地夫、印度海岸。印尼東方的澳洲北部即巴布亞紐幾內亞、索羅門群島。菲律賓群島以東的帛琉群島等西太平洋群島。
中國人去南洋區域活動(官事、經商、打工、遷徙),歷史上稱為「下南洋」或走南洋。
(8)歷史上的南洋是哪裡擴展閱讀:
「下南洋」的兩次浪潮
晚清時期,清政府被迫簽訂種種不平等條約,包括允許西方在東南沿海招募華工,因為應募者要訂立契約,名為「契約華工」,俗稱「賣豬仔」、「當苦力」。由此,「下南洋」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其過程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1860年代至20世紀初,出現以華人勞工為主體的海外移民潮,即苦力貿易階段。
1860年代,在經歷太平天國、兩廣洪兵起義和廣東土客大械鬥之後,東南地區滿目瘡痍,時值美洲發現金礦、東南亞種植園經濟發展,各國紛紛設立招工公所,飽經戰亂的閩粵人民引頸以望。
洋行、公所通過僱傭「客頭」(豬仔頭),將貧民誘至「豬仔館」,簽訂契約,以出國後的工資為抵押,換取出洋旅費。當時甚至還有使用欺騙、綁架手段掠賣華工的現象。數十年間,僅東南亞地區就有大約200萬華工前往,主要集中於中南半島的種植園和印尼等國礦山。
契約華工深受「豬仔館」和船主的非人待遇,招致華工反抗與各界輿論質疑,迫於內外壓力,各殖民國家相繼出台改善華工狀況的條例。1912年,中華民國臨時政府頒布禁止販運「豬仔」與保護華僑的法令,苦力貿易終結。
第二階段:從20世紀初到1950年代初,是「下南洋」的高峰時期。
20世紀前期,中國國內兵連禍結,戰火不斷,而東南亞則得到殖民宗主國的扶持,除了傳統的種植園、采礦業外,鐵路、航運、金融、製造等新產業也獲得空前發展,急需熟練勞工,僅1922年-1939年間,從廈門等港口出洋的移民就超過500萬。
日軍侵入東南亞後,打壓華人社會,大量華人回遷國內。二戰後,遷往東南亞的華人大幅減少。新中國建立後,持續數百年的「下南洋」移民潮基本停止。
I. 以前所講的(南洋)是指哪個地方
「南洋」是中國古代的地理稱謂,不僅僅是新加坡等國家,而是泛指東南亞。
在清代到民國初年,也稱江蘇以北的沿海省份為「北洋」,江蘇以南的沿海省份和海域為「南洋」。
廣義上指東南亞,狹義上指印尼的爪哇島. 泛指東南亞,如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國家。
具體來說是東南亞國家 特別是馬來群島附近.
J. 古代總是說的南洋在哪裡
1、指亞洲東南部國家和地區。
出處:鄭觀應《盛世危言·海防上》記載:「昔泰西各強敵,越國鄙遠而來。今而南洋各島,悉為占據。則邊鄙已同接壤,郊坰無異戶庭也。」
2、清末至民國時期,劃分我國沿海地區為南北兩洋區,稱山東以南的江蘇、浙江、福建及廣東各省為南洋。
出處:鄭觀應《盛世危言·海防上》記載:「南洋起廈門,包汕頭、台灣、潮陽、甲子門、四澳、虎門、老萬山、七洲洋,直抵雷環為一截。」
(10)歷史上的南洋是哪裡擴展閱讀
清末設「南洋大臣」管理諸項事務。(南洋水師的「南洋」是相對於北洋水師的「北洋」而言。北洋水師主要活動於長江口以北的渤海、黃海、東海一帶,南洋水師活動於長江口以南的東海、南海。
在清朝和民國時期,「南洋」還指東南亞地區,那時華僑去東南亞謀生稱為「下南洋」。事實上南洋水師的也可以到東南亞去巡遊的。「西洋」在明朝時指印度洋一帶,到清朝時指歐洲。後來把日本稱為「東洋」是相對於西洋而言。
當時中國國力昌盛,經過千年積累南洋諸國多仰慕中華,有南洋青年搖船去中國沿海紋中華文字於身,乘船歸來其國長老者見字讓位其居於上座。
南洋概念與西洋、東洋、北洋相對應。西洋指馬六甲海峽以西的印度洋地區,還包括歐洲或更遠的地方,清朝一度特指歐美國家;東洋特指日本。
中國的名稱如廈門南洋學院、南洋模範中學。東南亞的名稱如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等。還有一些企業也使用南洋一詞。
南洋群島,指印度尼西亞群島。
中國古代漢族開始移民南洋,明朝時期及明亡後,大量漢族移民湧入該區域謀生、定居,叫做「下南洋」。漢族曾建立過一系列的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