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嘉興和保定哪個比較好
嘉興比較好,是一個宜居城市。不管從地理位置,氣候條件,人文環境等,都有獨特的優勢。
從氣候來說: 嘉興四季分明,氣溫適中,雨水豐沛,日照充足,具有春濕、夏熱、秋燥、冬冷的特點,褲粗因地處中緯度,夏令濕熱多雨的天氣比冬胡吵鎮季乾冷的天氣短得多。年平均氣溫15.9攝氏度。嘉興幾乎沒有什麼災害性天氣,嚴重的雨雪天氣比較少見。
嘉興的夏天跟冬天是四個季節中比較長的兩個季節,夏天一般從5——8月,冬天一般是12——3月,春天跟秋天雖然比較短暫,但是四季分明,江南小城市的氣候環境還是比較養人的。
從交通來說:嘉興本市的公交線路比較完善,沒有大城市人擠人的情況,基本來去公交都能達到,或者是自己騎自行車也很方便,更別說汽車了。現在嘉興的市民卡也可以刷公交,支付寶也逐漸運用起來
從地理位置來說:嘉興市位於浙江省東北部、長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腹心地帶,是長江三角洲重要城市之一。嘉興在上海、杭州中間,區位優勢明顯。
從人文環境來說:嘉興風光旖旎,民風淳厚;物產豐富、名人薈萃。踏上這塊土地,既可以感受江南水鄉的古樸與舒緩,又能感受到現代化都市的繁華與便捷。這里的旅遊資源十分豐富,環境優美,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和國家園林城市。嘉興也是歷史人物扎堆的城市,茅盾、金庸、沈曾植、徐志摩、豐子愷等等,都是在嘉興的歷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再者,從就業、生活、環境碰襲、落戶這四個維度來說,嘉興各項條件都比較均衡,因此嘉興的城市氣質被定義為「愜意型」,這倒是非常符合大多數人對嘉興城市的總體印象——相對周邊上海、杭州等城市,嘉興在長三角眾多城市中屬於經濟收入水平中等,生活安逸,競爭壓力較小的代表。
㈡ 嘉興是幾線城市,嘉興屬於幾線城市
嘉興是幾線城市呢?很多網友對嘉興並不是很了解。本文我將為你介紹嘉興的城市等級劃分。那麼嘉興到底屬於幾線城市呢?一起來閱讀本文嘉興城市劃分的相關知識吧。
嘉興常住人口數量為:465.6萬,屬於大城市
城市等級劃分一般以城市區常住人口為統計口徑,將城市劃分為五類七檔。
小城市:城市區常住人口50萬以下的城市市為小城市
中等城市:城市區常住人口50萬以上100萬以下的城市為中等城市;
大城市:城市區常住人口100萬以上500萬以下的城市為大城市,其中300萬以上500萬以下的城市為Ⅰ型大城市,100萬以上300萬以下的城市為Ⅱ型大城市;
特大城市:城市區常住人口500萬以上1000萬以下的城市為特大城市;
超大城市:城市區常住人口1000萬以上的城市市為超大城市。
嘉興,別稱「禾城」,浙江省地級市,長三角城世咐肢市群、上海大都市圈重要城市、環杭州灣大灣區核心城市、杭州都市圈副中心城市、滬嘉杭G60科創走廊中心城市 ,位於浙江省東北部、長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腹地。嘉興處江河湖海交會之簡櫻位,扼太湖南走廊之咽喉,與上海、杭州、蘇州、寧波等城市相距均不到百公里,作為滬杭、蘇杭交通干線中樞,交通便利。陸地面積為4275.05平方千米 (包含錢塘江水域面積,錢塘江河海分界線採用海鹽澉浦—餘姚西三閘連線) 。
嘉興建制始於秦,有兩千多年人文歷史,自古為繁華富庶之地,素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美譽,是一座具有典型江南水鄉風情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嘉興名人輩出,涌現出茅盾、金庸、徐志摩、陳省身、王國維、豐子愷、張樂平等名家大師。
嘉興自然風光以潮、湖、河、海並存馳譽江南,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和國家園林城市,擁有南湖、烏鎮、西塘三個5A級景區,以及鹽官(錢江潮觀潮第一勝地)、南北湖、綺園、月河歷史街區、梅花洲、九龍山、東湖、茅盾故居、徐志摩故居等著名景點,構成江南水鄉特色 ;中共一大在嘉興勝利閉幕,是中國共產黨誕生地,成為中國近代史上重要的革命紀念地 。
2013年起,每年舉辦烏鎮戲劇節和西塘漢服文化周。 2014年,嘉興烏鎮成為世界互聯網大會永久會址。
2017年中國地級市全搜世面小康指數(含副省級城市)排名第17 。2017年,生產總值為4355.24億元,人均生產總值93964元。2018年9月,榮獲「2018中歐綠色智慧城市獎」。
;㈢ 嘉興煙雨樓有多久歷史
煙雨樓正樓煙雨樓是嘉興南湖湖心島上的主要建築,現已成為島上整個園林的泛稱。煙雨樓正樓,樓兩層,高約20米,建築面積640餘平方米,重檐畫棟,朱柱明窗,在綠樹掩映下,更顯雄偉。樓前檐懸董必武所書「煙雨樓」匾額。煙雨樓,因唐朝詩人杜牡「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的詩意而得樓名。始於建於五代後晉年間(公元936-947年),初位於南湖之濱,吳越王第四子中吳節度史、廣陵郡王 錢元鐐「台築鴛湖之畔,以館賓客」,為游觀登眺之所。後毀。遺址現無存。明閉賣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嘉興知府趙瀛疏浚市河,所挖河泥填入山行湖中,遂成湖心小島。第二年仿「煙雨樓」舊貌,建樓於島上,後經過擴建、重建, 逐漸成為具有顯著園林特色的江南名樓。乾隆六下江南,八次登煙雨樓,先後賦詩二十餘首,盛贊煙雨樓圖。煙雨樓在湖心小島。建起後,幾經興廢,歷史滄桑,直到民國7年(1918)嘉興知事張昌慶會紳募捐款重建煙雨樓。建國後,黨和人民政府多次大力修葺,古老園林煥發新貌。才形成現在的格局。煙雨樓--- 「台築鴛湖之畔,以館賓客」為游觀登眺之所。登煙雨樓望南湖景色,別有情趣。夏日倚欄遠眺,湖中接天蓮葉無窮碧;春天細雨霏霏,湖面上下煙雨朦朧,景色全在煙霧之中。
煙雨樓最早始建於五代後晉年間(公元936-947年)轎唯逗,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現存的煙雨樓為民國七年重建,距今有約百年歷史。
㈣ 嘉興屬於哪個省份
嘉興屬於中國浙江省地級市。
嘉興,逗告扒別稱「禾城」,浙江省地級市,長三角城市群、上海大都市圈重要城市、環杭州灣大灣區核心城市、杭州都市圈副中心城市、滬嘉杭G60科創走廊中心城市,位於浙江省東北部、長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腹地。
嘉興處江河湖海交會之位,扼太湖南走廊之咽喉,與上海、杭州、蘇州、寧波等城市相距均不到百公里,作為滬杭、蘇杭交通干線中樞,交通便利。
(4)嘉興有多少年歷史擴展閱讀
嘉興歷史文化
嘉興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為中國江南文化的發山昌源地。早在六、七千年前,先民們就在此孕育了長江下游太湖流域早期新石器文化的代表——馬家浜文化,這是中華民族古老文明的源頭之一。
嘉興是馬家浜文化的發祥地,境內馬家浜文化遺址距今已有7000多年;同時也是吳越文化的傳承地。悠久的歷史傳承和改革發展的實踐,嘉興既凝煉了「崇文厚德、求實創新」的人文精神,又彰顯了「越韻吳風」、「水友前鄉綠城」的文化底蘊和生態特徵,歷史文明與現代文明在這里相互融合、交相輝映。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嘉興
㈤ 嘉興有哪些稱呼
別稱:禾城,嘉禾 歷史淵源:嘉興最早出現在史書上是春秋時期,古稱槜李,為吳越爭霸戰場,未有城池。嘉興建城於三國吳國黃龍元年,當年因為此地禾苗長勢喜人,於是建城於此地叫為禾興,後又叫為嘉禾。但不久後因為吳國太子叫孫和,為了避諱再改為嘉興。這是嘉興這一地名最早見於歷史的時候。當然,之後又有不少變更,如秀州。建國後又叫回嘉興,但上述這些古稱包括禾城,都成為了嘉興的別稱而流傳下來。 歷史名人:嘉興歷代名人輩出,僅近現代就涌現出了文壇巨匠茅盾、國學大師王國維、新月派詩人徐志摩、漫畫家豐子愷和張樂平、著名數學家陳省身、武俠小說大師金庸等一大批名家大師。 描寫嘉興的詩句及出處:嘉興古代詩人以風土人情作為詩歌創作題材的,最早是宋代張堯同的《嘉禾百詠》,之後又有明代許恂如的《秀州百詠》等,至朱彝尊的《鴛鴦湖棹歌》,始蔚為大觀,且流風遺韻綿延數百年不絕,在嘉興詩壇上形成一個特殊的流派。「鴛湖四百棹歌外,國際歌聲入九陔」。從郭沫若的這兩句詩就說明《鴛鴦湖棹歌》的名氣了。
㈥ 嘉興地名的歷史及由來
嘉興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早在六七千年前,先民們就在這里繁衍、生息,孕育了長江下游早期的新石器文化—馬家浜文化春秋戰國時期,嘉興是吳越爭戰之地。
嘉興秦時置縣,稱由拳。三國吳時,更名為禾興,後稱嘉興,地名已有1700多年。隋鑿江南運河,穿城而過。至明代,嘉興已有「江南—大都會」之稱,歷來被譽為「絲綢之府,魚米之鄉。」
㈦ 嘉興市行政區劃史,海鹽由拳最古老,海寧原本屬杭州
下列圖中黑色虛線內為當代嘉興市行政區劃范圍。
先秦時期,今嘉興市地區屬吳越兩國爭奪之地,後越滅吳,楚滅越,幾經易手。直至秦統一蔽枯六國,今嘉興市地區開始納入全國的行政區劃中。
上圖為秦朝末期。 此時今嘉興市境內存在上圖的由拳縣,屬會稽郡管轄。
由拳縣,秦置,又作由卷縣,即今嘉興市區行政建制的起源。東吳嘉禾元年(232年)時改名禾興縣,赤烏五年(242年)避太子和諱,改名嘉興縣。最初縣城在今嘉興市南,唐乾寧三年 (896) 移至今址,延續至今。
上圖為公元7年西漢時期。 此時今嘉興市境內存在上圖二縣,均屬會稽郡管轄。
海鹽縣,秦置,即今海鹽縣行政建制的起源。為什麼上圖沒畫海鹽縣?因為當時的海鹽縣城在今上海金山區,西漢時遷至今平湖市境內。
古代海鹽的縣城幾次陷入湖中或海中,幾次因此遷治,從上海金山到嘉興境內就是因此。直到唐開元五年(717年拍並咐)方遷至今址,延續至今。
上圖為公元281年西晉時期。 此時今嘉興市境內存在上圖三縣,均屬吳郡管轄。 這時海鹽縣城遷到了平湖市乍浦鎮南的海中,當然當時還是陸地。
鹽官縣,東吳置,即今海寧市行政建制的起源。當時的鹽官縣城在今杭州灣的海中,隋朝後期移至今址,延續至今。
上圖為公元612年隋朝時期。
此時與西晉時期相比,最大的變化在於南部的海鹽縣和鹽官屬於餘杭郡管轄,餘杭郡即今杭州市的前身。北部的嘉興縣屬吳郡管轄,吳郡為今蘇州市的前身。
上圖為公元741年唐朝時期。
和隋朝時相比,變化在於餘杭郡改為杭州,吳郡改為蘇州,同時海鹽縣此時轉屬蘇州管轄。
上圖為公元1111年北宋時期。此 時今嘉興市境內存在上圖四縣,分屬秀州和杭州管轄。
秀州,五代吳越置,治嘉興縣,即今嘉興市地級行政建制的起源。在南宋慶元元年(1195年),因是宋孝宗誕生之地升為嘉興府。此時今上海地區大部屬嘉興管轄。
崇德縣,五代晉天福三年(938年)置,即今桐鄉市崇福鎮行政建制的起源。1958年並入桐鄉縣,縣級行政建制未延續下來。
不知道為什麼,看到秀這個字,筆者就想到秀兒這個詞。
上圖為公元1330年元朝時期。
行政區劃上與北宋相比,主要秀州已逐步改名為嘉興路,海鹽縣、鹽官縣、崇德縣也分別改為海鹽州、海寧州、崇德州。
上圖為公元1582年明朝時期。 此時今嘉興市境內存在上圖八縣,分屬嘉興府和杭州府管轄。
嘉善縣,明宣德五年(1430年)置,即今嘉善縣行政建制的起源。縣城同今,延續至今。
平湖縣,明宣德五年(1430年)析海鹽縣置,即今平湖市行政建制的起源。縣城同今,延續至今。
桐鄉縣,明宣德五年(1430年)析崇德縣東北置,即今桐鄉市行襲純政建制的起源。縣城同今,延續至今。
秀水縣,明宣德五年(1430年)析嘉興縣置,與嘉興縣同城治,且均為嘉興府的治所。1912年,秀水縣與嘉興縣合並設置嘉禾縣(PS:感覺在說某電影公司)。
上圖為公元1820年清朝時期。
與明朝相比,主要崇德縣改名為石門縣,海寧縣升為海寧州(散州),其餘無大變化。
上圖為公元1914年民國初期。 此時今嘉興市境內存在上圖七縣,均屬 錢塘道。 石門因為重名,又改回崇德,嘉禾縣在1914年改回嘉興縣。
上圖為公元1958年建國初期。 1949年解放後,置嘉興專區,1958年底的行政區劃便如上圖。
最初嘉興專區的專員公署是在今嘉興市,1959年專員公署遷往今湖州市,後改為嘉興地區也是如此。也就是說在1959年-1983年這段時間,雖名為嘉興專區(地區),實際上治所卻在今湖州市。
隨著1983年撤地設市,逐漸成今日的行政區劃。
縱觀嘉興市地區行政區劃史。嘉興市區和海鹽縣的行政建制可追溯到秦朝,有著悠久的 歷史 傳承。
但其地級行政建制較晚,五代時方建秀州。其實也並不晚,只是和附近幾個地級市相比較晚。
崇德和桐鄉兩縣頗有意思,桐鄉本是崇德出,建國後反過來合並崇德。
最後說說海寧市,其 歷史 上從隋朝起一直屬今杭州地區的管轄,建國後才劃給嘉興。
這種情況下,筆者對兩地之間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持懷疑態度,不知對否。有沒有讀者朋友來解答一二。
筆者已完結川、粵、桂、閩、贛、湘、貴行政區劃史,關注可查閱更多。
㈧ 嘉興的歷史有幾年了
歷史沿革
嘉興是新石器時代馬家浜文化的發祥地,距今7000年前市境就有先民從事農牧漁獵活動。春秋時期,此地名長水,又稱槜李,吳越兩國在此風雲角逐。戰國時,劃入楚境。秦置由拳縣、海鹽縣,屬會稽郡。兩漢時煮海為鹽,屯田為糧。三國時吳國雄踞江東,析由拳縣南境、海鹽縣西境置鹽官縣。三國吳黃龍三年(231年)「由拳野稻自生」,吳大帝孫權以為祥瑞,改由拳縣為禾興縣,三國是赤烏五年(242年)禾興縣改稱桐念悔嘉興縣。兩晉、南北朝時,嘉興得到進一步開發,「一歲或稔則數郡忘高賣飢」。隋朝開鑿江南河,即杭州經嘉興到鎮江的大運河,給嘉興帶來灌溉舟楫之利。唐天寶十年(751年)析嘉興縣東境及海鹽、崑山等縣部分轄地置華亭縣。唐代嘉興屯田27處,「浙西三屯,嘉禾為大」,嘉興已成為中國東南重要產糧區,有「嘉禾一穰,江淮為之康;嘉禾一歉,江淮為之儉」的說法。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在嘉興設置開元府,領嘉興、海鹽、華亭3縣,是為嘉興首次設州府級政權。後晉天福五年(940年),因吳越王錢元瓘之奏請,在嘉興置秀州,領嘉興、海鹽、華亭、崇德4縣。北宋改秀州為嘉禾郡,南宋慶元元年(1195年)升郡為府,後改嘉興軍。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嘉興軍為嘉興府安撫司,旋升為嘉興路總管府。宋元時,嘉興經濟較發達,被稱為「百工技藝與蘇杭等」,「生齒蕃而貨財阜,為浙西最」。乍浦、澉浦、青龍等港口外貿頻繁,海運興隆。明宣德五年(1430年)析嘉興縣西北境為秀水縣,析東北境為嘉善縣;析海鹽縣置平湖縣;析崇德縣置桐鄉縣,嘉興府下轄7縣。此後四五百年內嘉興府縣體制基本未再變動。其時,在農業和手工業發展的基礎上,商品經濟日漸繁榮,棉布絲綢行銷南北,遠至海外,嘉興王江涇鎮的絲綢有「衣被天下」的美譽,嘉善有「收不完的西塘紗」的諺語,桐鄉濮院鎮絲綢「日產萬匹」,名聞遐邇。明弘治《嘉興府志》記載:「嘉興為浙西大府」,「江東一都會也」。清朝初期,清政府進行了賦稅改革和整頓,並多次對杭州灣沿岸海塘進行修築,嘉興社會經濟不斷好轉,市鎮更加繁榮。清咸豐十年(1860年),太平軍攻克嘉興,建聽王府為當地軍政領導機構。清朝中期以後,受帝國主義掠奪和封建主義的剝削,嘉興的經濟和城市面貌日漸衰落和凋敝。1911年11月7日,辛亥革命黨人佔領嘉興,成立嘉興軍政分府。民國初廢府存縣,改稱嘉禾縣,後復稱嘉興縣。1921年8月初,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嘉興南湖的一艘遊船上閉幕,宣告中國共產黨成立。1937年11月5日,嘉興被侵華日軍佔領,慘遭踐踏達8年之久。1949年5月7日嘉興解放,分設嘉興縣、嘉興市均隸屬嘉興專員公署,期間撤並頻繁。1983年8月,撤銷嘉興地區行政公署,分設嘉興、湖州市,嘉興市設城區和郊區,下轄嘉善、平湖、桐鄉、海寧、海鹽5縣。1986年11月,海寧撤縣設市;1991年6月,平湖撤縣設市;1993年5月,桐鄉撤縣設市; 1993年11月,城區更名為秀城區;1999年6月,郊區更名為秀洲區;2005年5月,秀城區更名為南湖區。1985年1月,經中共中央、國務院批准,嘉興市區及所轄嘉善、桐鄉、海寧縣被列為長江三角洲經濟開放區,至1988年嘉興市及所轄5縣(市)均被列為經濟開放局正區。經過20餘年的改革開放,嘉興市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均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日漸成為長江三角洲的經濟重鎮、上海南翼的港口新市、江南水鄉的文化名城。
㈨ 嘉興月河的歷史是什麼
迎接國家驗收。
8月30日,由住建部、國家文物局組成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評估專家組抵達嘉興,將對嘉興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申報工作進行為期三天的驗收。
副省長陳加元接待了專家組成員,市委副書記、市長李衛寧匯報了嘉興市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工作情況。
市領導徐士珍、劉冬生、武亮靚、張陽升、王新民、趙樹梅、王淳出席接待會和匯報會。
據了解,此次評估組由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家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教授朱自煊,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文物局考古專家組組長黃景略,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原副總汪志明等十位專家組成。
接待會上,陳加元對專家組的到來表示衷心的感謝。
他說,浙江省現在已有杭州、寧波、紹興、衢州、臨海、金華等多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嘉興既是馬家浜文化的發祥地,又是中國 *** 的誕生地。
深厚的歷史底蘊,獨特的文化內涵讓嘉興具有優越的創建條件。
此次專家組的到來,既是對嘉興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鼓舞和支持,同時是給嘉興歷史文化保護工作「號脈」,讓嘉興歷史文化保拿沖擾護得更好、建設得更好。
在隨後舉行的匯報會上,李衛寧匯報了嘉興市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工作情況。
嘉興在幾千年的歷史演進過程中,積淀了深厚的人文底蘊,形成了獨特的城市文化。
目前,全市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2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79處。
2000年嘉興被命判激名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
近年來,嘉興按照「保其貌、揚其顏、鑄其魂、顯其韻」的思路,積極推進歷史文化保護工作,目前已取得一定成效,下一步要重點做好四方面工作。
進一步健全制度,完善名城保護政策體系,制定「十二五」文物事業發展規劃,完善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落實工業遺產保護政策。
進一步突出重點,加快推進名城保護項目建設,從而使嘉興城區同時擁有南湖、子城、梅灣街、范蠡湖、馬家浜、月河、落帆亭、文生修道院等八大歷史文化生態區和一條世遺文化線路(運河)。
進一步加大投入,強化歷史文化保護經費保障,重視多元投入,引導民間資金積極參與歷史文化名城建設。
進一步加強宣傳,努力營造歷史文化保護良好氛圍,拓展交流渠道,擴大對外影響。
李衛寧表示,申報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既是工作目標,更是重要的工作載體。
嘉興將以此次評估驗收為契機,認真落實專家們提出的工作要求,進一步加大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力度,努力把嘉興建設成為一座有形有色、神形兼備,歷史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歷史文化名城。
匯報消旦會上,專家組還觀看了《歷史文化名城嘉興》專題片,聽取了市建委關於嘉興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的匯報。
據了解,專家組在禾期間,將現場考察京杭大運河嘉興環城河段、南湖革命紀念館、月河歷史文化街區、馬家浜遺址、朱生豪故居、文生修道院等,並反饋意見。
㈩ 浙江嘉興桐鄉有多少歷史了
春秋(前770~臘臘前476)猛汪
今市境初屬越,為吳越接壤爭戰地區。
南有御兒(語兒),東有隆和攜李(醉李、就李)。
這是境內最早的地名,皆見於《春秋》經傳及《國語》、《史記》等典籍。
《春秋》魯定公十四年(越王勾踐元年,吳王閩廬十九年,公元前496年),「五月,於越敗吳於攜李(杜預注∶攜李-,吳郡嘉興縣南醉李城)。」吳國於今石門鎮壘石為門以為吳越之界。
越王勾踐三年(吳王夫差二年,魯哀公元年,公元前494年),吳王夫差敗越於夫椒(夫椒山,在太湖中),人越。
今縣境屬吳。
戰國(前475~前221)
戰國初年,吳越戰事又起。
越王勾踐二十四年(吳王夫差二十三年,魯哀公二十二年,公元前473年)冬,越滅吳,盡有吳枝局仔地。
縣境復歸越。
勾踐滅吳後,傳六世,至王無疆,無疆九年(楚威王六年,公元前334年),「楚威王興兵而伐之,大敗越,殺王無疆,盡取故吳地至浙江(錢塘江)」(《史記.越王勾踐世家》),此後,市境屬楚(楚滅越年代,說法不一,此從《史記》、《資治通鑒》)。
秦(前221~前207)
秦王嬴政二十五年(前222),秦「遂定荊江南地,降越君,置會稽郡」(《史記.秦始皇本紀》)。
會稽郡下設由拳(今嘉興)、烏程(今湖州)等縣。
元《至元嘉禾志》有「御兒為由拳縣之西鄙,介於錢塘、烏程之間」的記載。
西漢(前206~公元8)
時,御兒亦稱語兒。
高祖五年(前202),東海、會稽、泅水、陳郡、薛郡人楚國。
今市境屬楚國。
六年(前201),東陽、吳郡、鄣郡人荊國。
今縣境屬荊國。
十二年(前195),改荊國為吳國。
今縣境屬吳國。
前元四年(前153)以後,恢復會稽郡。
今縣境屬會稽郡。
元封五年(前106),置十三刺史部,即十三州,會稽郡屬揚州。
今市境屬揚州會稽郡。
東漢(25~220)
永建四年(129),割錢塘江以東為會稽郡,錢塘江以西為吳郡。
今市境隸吳郡。
三國(220~265)吳黃龍三年(231),由拳縣「野稻自生,改為禾興,元(《至元嘉禾志》)。
吳赤烏五年(242),避太子和諱,改禾興縣為嘉興縣,屬吳郡。
今市境為嘉興縣西鄉。
晉至南朝
晉(265~420)至南朝(420~589) 市境「俱為嘉興之西鄉」,屬吳郡。
至南朝陳永定(557~559)初年,立海寧郡,「桐地隸海寧」(清《光緒桐鄉縣志》)。
隋(581~618)
隋平定陳後,撤嘉興縣,並人吳縣(今蘇州)。
今市境屬吳縣南境,隸蘇州(明正德《桐鄉縣志》稱隋開皇九年〈589〉,廢嘉興,入錢塘,屬杭州。
隋仁壽二年〈602〉,復設嘉興縣。
此從清嘉慶《嘉興府志》)。
唐(618~907)
武德七年(624)復置嘉興縣,屬蘇州。
今市境屬蘇州嘉興縣。
翌年,又撤嘉興縣,縣境人蘇州吳縣。
貞觀八年(634)(明正德、清光緒《桐鄉縣志》皆作貞觀元年;此從《舊唐書.地理》),復置嘉興縣,屬蘇州(曾兩次改稱吳郡)。
今市境屬蘇州嘉興縣。
桐鄉
五代(907~960)
今市境隨嘉興隸屬杭州,為吳越國錢氏地。
吳越王錢嘉興設義和鎮(後改稱市,在今崇福鎮)。
後晉天福三年(938),析杭州嘉興縣西南的崇德、南津、語兒、千乘、積善、石門、募化七鄉,置崇德縣,設縣治於義和市,屬杭州。
天福五年(940),吳越王錢元瓘在嘉興縣設置秀州,為吳越國所轄十三州之一,下轄嘉興、鹽、華亭、崇德四縣。
北宋(960~1126)
熙寧十年(1077),再割嘉興縣的梧桐、永新、清風、保寧、千金五鄉入崇德縣。
至此,崇德縣共轄十二鄉,直至元代至元年間未變。
政和七年(1117),賜秀州名為嘉禾郡。
崇德縣隸嘉禾郡。
南宋(1127~1279)
慶元元年(1195),升秀州為府,改稱嘉興府。
嘉定元年(1208),又升嘉興府為嘉興軍節度。
崇德等四縣仍隸屬嘉興。
元(1271~1368)
至元十四年(1277),改嘉興軍節度為嘉興路,置嘉興路總管府,後屬於江浙行省,下轄崇德等三縣一府(華亭府)。
元貞元年(1295),升崇德縣為崇德州,屬嘉興路。
明(1368~1644)
洪武二年(1369),復嘉興路為嘉興府,復崇德州為崇德縣。
洪武十四年(1381)嘉興改隸浙江布政司,從此,崇德隨嘉興隸屬於浙江。
宣德五年(1430),析崇德東境募化、千金、保寧、清風、永新、梧桐六鄉置桐鄉縣,設縣治於梧桐鄉鳳鳴市(今梧桐鎮)。
清(1644~1911)
崇德、桐鄉兩縣同隸嘉興府。
康熙元年(1662),因崇德之名與清太宗皇太極年號同,故避諱稱石門縣,同時改石門鎮為玉溪鎮。
民國
民國元年(1912),廢嘉興府,石門、桐鄉兩縣屬錢塘道。
3年,石門復稱崇德。
16年廢道制,兩縣直屬浙江省 *** 。
27年劃屬浙江省第二行政督察區。
28年至36年屬浙江省第十行政督察區。
37年後屬浙江省第一行政督察區。
建國後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崇德、桐鄉兩縣同屬浙江省人民 *** 第一專員公署(後改為嘉興專署)。
1958年11月,兩縣合並稱桐鄉縣。
1970年,改嘉興專區為嘉興地區,桐鄉縣隸嘉興地區。
1983年,撤銷嘉興地區,分設嘉興市、湖州市,桐鄉縣隸嘉興市。
1993年5月3日撤消桐鄉縣設立桐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