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歷史上哪個哪個朝代遷都

歷史上哪個哪個朝代遷都

發布時間:2023-04-27 03:42:36

1. 哪個朝代把皇宮遷到北京為何千里迢迢遷移皇宮

北京的故宮我國封建王朝的古都,多朝皇帝都住在裡面,在很久之前中國的古都並不是在北京,而是在南方,在之前西安才是皇帝的古都,在古代西安叫長安,當時經濟重心南移,也就把都城放在南方,又是哪個朝代把皇宮遷到北京?一起來看一下。

一、在明朝裂行把皇宮遷到北京

是在明朝的時候才把都城遷到北京,在明朝初期朱元璋建立政權的時候都城還不是北京,到第三代的時候,朱元璋第四個孩子朱棣才決定把皇宮搬到北京,這次皇宮北移其實是朱棣為鞏固自己政權的一個措施,有利於他的中央集權制度的鞏固。

二、朱棣取代建文帝

建文帝在位的時候當時各地的藩王勢力太大,建文帝就想著新官上任三把火打壓一下各地藩王,讓勢力最大藩王朱棣進京的時候,朱棣用身體抱恙為理由拒絕進京,表面上和建文帝恭恭敬敬,在背地裡打起奪權的野心,在公元1399年的時候,朱棣發動兵變。

帶兵起義他的名號是解救明君,因為明君被奸臣所蒙蔽,他的部隊就被稱為靖難軍,四年之後朱棣打敗建文帝,順利的登上皇位,也就是後來明成祖,朱棣深知自己的皇位來之不易,推行很多的政策,就為了鞏固自己得來不易的江山。他被認為是中國史上最殘暴的皇帝,甚至做出了活剮三千宮女的事情來。

三、朱棣侍磨遷都北京

明朝當時最大的敵人就是新生的蒙古族,北方經常會被蒙古族侵略,朱棣就想著不能讓自己的土地被蒙古族侵略,就把都城遷到北京,是為加強明朝在北京的政務,也是害怕部分藩王有和蒙古族勾結的野心,當時反對的人不在少數,朱棣還是按照自己的意願搬過去。

在遷都的時候朱棣也廢很大的心思先是改肆談嘩北京的名字,然後又開始移民,移民的對象有窮有富就是為了帶動北平的經濟,還把山西的商人帶過來,經濟需要依靠商人,遷完之後明成祖開始建造自己的陵墓,向世人表達自己要居住在這里決心。

2. 歷史上的遷都朝代有哪些

商朝,盤庚遷到殷
周朝,周平王遷到洛邑(洛陽)
東周,商鞅遷到咸陽
東晉,晉武帝遷到建虛洞宏差冊康
唐朝,武則天遷到洛陽
北魏,孝文帝遷到洛陽
南宋,宋高宗遷到臨安
金朝顫升,金海陵王遷到燕京(北京)
元朝,元世祖遷到大都
明朝,明成祖遷到北京
清朝,順治帝遷到北京

3. 有哪個朝代牽過都具體時間是

夏朝 夏王朝建都陽城(今河南省登封的東部)、酌鄩(今河南省登封的西北部)、安邑(山西省夏縣西北部)等地

商朝 據文獻記載,商代曾五次遷都。《竹書紀年》記載,商王仲丁「自亳遷於囂」、河甲「自囂遷於相」、祖乙「居庇」、南庚「祥帶自庇遷於奄」、盤庚「自奄遷於北蒙,曰殷」。

周朝 西周建都鎬京(今陝西西安附近),到公於前771年結束。第二年,周平王遷都洛邑(今河南洛陽),開始了東周的歷史。

漢朝 劉邦於公元前二零二年擊敗項羽,登臨帝位,國號漢,定都長安,是為漢高帝。東漢王朝(公元25年—公元220年)由漢光武帝劉秀建立,他推翻了王莽所建立起的新王朝,重新恢復由劉氏統治的漢王朝,定都洛陽,史家稱此漢朝為東漢。東漢末年,權臣董卓燒毀洛陽,遷都長安,後曹操遷漢獻帝於許昌定都。

晉朝 265年司馬炎奪取曹魏政權,定都洛陽,建立晉朝,史稱西晉。316年,匈奴攻佔長安,晉朝南遷到建康(今江蘇南京),司馬睿於317年建立東晉政權。

北朝魏 南北朝時期,北魏曾定都平城(今大同)。後孝文帝遷都洛陽。

隋朝 581年,北周外戚楊堅奪取了政權,建立隋朝,定都長安。後隋煬帝遷攜宴螞都洛陽。

唐朝 李淵於618年建立了唐朝,以長安(今辯埋陝西西安)為都。後長安毀壞嚴重,遷都洛陽三年。

五代梁 朱溫升汴州(今河南開封)為開封府,稱東都;以洛陽為西都;開平三年(909),由開封遷都洛陽,乾化三年(913),末帝即位,還都開封。

宋朝 北宋(960年—1127年,首都開封)與南宋(1127年—1279年,首都杭州),合稱兩宋。

遼國 公元907~1125,契丹人耶律阿保機所建,在我國北部,初名契丹,938年(一說947年)改稱遼。其國都原不在幽州,在上京[巴林左旗南],由於石敬瑭為了成為中原皇帝,請遼國幫助了,所以,以幽州為禮物送給遼國了,遼國才遷都到幽州。

金國 (1115-1234)是中國歷史上以女真為主體建立的王朝,先建都會寧府(今黑龍江阿城南白城鎮),後遷都燕京(今北京),再遷都至汴京(今河南開封)。

元朝 忽必烈(即元世祖)於1271年所建,定都於大都(現北京市)。(如不算北元政權,未遷都)

明朝 朱元璋1368年建立明朝,定都南京。1421年,明成祖朱棣正式遷都北京

清朝 1616年(明萬曆四十四年),努爾哈赤建立王朝稱汗,國號大金,史稱後金,定都為赫圖阿拉(後改稱興京,在今中國遼寧省新賓縣境內)。 1621年遷到遼陽,1625年遷到沈陽。1636年(明崇禎九年),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改元崇德,稱帝。1644年,遷都北京。

4. 歷史各朝代的定都分別在哪詳細

中國歷史主要朝代的定都位置:

1、夏朝都城伍薯在陽城,今河南登封東。

2、商朝都城在毫,今河南商丘北。公元前14世紀,商王盤庚遷都到殷,今河南安陽。

3、西周都城在鎬京,今陝西西安西。東周都城在洛邑櫻梁,今河南洛陽。

5、秦朝都城在咸陽,今陝西咸陽東北。

6、西漢都城在長安,今陝西西安西北。東漢都城在洛陽,今河南洛陽東。

12、隋朝都城在大興,今陝西西安

13、唐朝都城在長安,今陝西西安。武則天時期定都洛陽。

15、北宋都城在東京,今河南開封。

16、南宋都城在臨安,今浙江杭州。

17、元朝都城在大都,今北京。

18、明朝都城在應天,今江蘇南京。

19、清朝初期都城在盛京,今遼寧沈陽。公元1644年,順治帝遷都京師,今北京。脊橘運

5. 中國歷史上曾經遷都的朝代有哪些

盤庚、周平王、孝文帝、隋煬帝、武則旅姿歷天、元世祖、明成祖、努爾哈赤、順治都遷都過的. 盤庚,河南商丘到殷,理由是洪水和貴族不安的問題. 周平王,稿京到洛邑,是因為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後,城池被戎摧毀,故而遷都. 孝文帝,從大同到洛陽,因為要加強統治,和朝廷內部的種種問題. 隋煬帝打敗北周,遷都洛陽. 武則天因為長安損壞嚴重,遷都洛陽. 明成祖加強對北方的統治,由南京遷都北拆搜京. 努爾哈赤為了南冊型下,由遼陽遷都沈陽.

6. 中國古代有哪些朝代遷都

幾次比較有名的朝代遷都!

1、商朝的盤庚遷殷
盤庚即位時,商朝經過幾代內亂(即九世之亂),政治腐敗,貴族奢侈,王室內爭激烈,階級矛盾尖銳,加上天災頻繁,面臨著嚴重的危機,盤庚為了挽救商王朝的衰亡,決定放棄原來的都城,遷都到荒蕪的殷,以抑制貴族的奢侈,緩和階級矛盾,並減經些自然災害。在此之前,商民族已經經歷了十幾次的遷徙。有時是因為土地荒蕪,有時因為河水泛濫,有時因為外族奇襲,有時因為內部矛盾。為了緩和社會矛盾,擺脫政治困境,他不顧一些貴族的反對,決心選擇一個有長遠發展前途的地方重振朝綱。當他得知安陽(當時稱北蒙)一帶土肥水美,山林有虎、熊等獸,水裡有魚蝦時,就決心到此來發展。為了動員遷都,他曾發表一個重要的演講。「星火燎原」一詞即由此次演講內容凝練而成。貴族們竭力反對遷都,盤庚就發布文告,嚴厲命令他們服從,終於,馬蕭蕭,車轔轔,他率眾西渡黃河,來到了安陽,史稱「盤庚遷殷」。遷到殷後,他又以強硬手段制止了貴族們搬回舊都的企圖。《尚書·盤庚》就是他在遷殷前後的的講話記錄。他還提倡節儉,改良風氣,減輕剝削,終於安定了局面。奴隸的血汗勞動,使殷發展成為一個十分繁榮的都市,此後270多年,商的都城一直在這里,商朝也被稱為殷朝殷商。

2、北魏孝文帝遷都
孝文帝(467-499年),姓拓跋,名宏,獻文帝之子,他是北魏傑出的君主。三歲時即被立為太子。公元490年,文明太後駕崩,二十四歲的孝文帝開始親理朝政。雖然祖母生前對他很不信任,但他掌權後,在政治上卻是其祖母的肖孫,他繼文明太後之後,為使北魏統治長治久安,繼續推行改革措施,主要是用漢御缺化來鞏固北魏的統治。

為了便於接受漢族文化,消除鮮卑族與漢族之間的隔閡,以便進一步拉攏漢族地主士大夫,加強對中原地區的統治,鞏固北魏政權,孝文帝決心把都城從平城(今山西大同),遷到洛陽。

遷都洛陽在北魏朝廷上引起很大的震動,許多鮮卑貴族堅決反對遷都,這使孝文帝想起幾十年前,北魏統治者就多次急欲遷都,屢遭反對而不成,因此,孝文帝決定此次遷都先不宣布,他召集群臣,宣布調集軍隊鎮如辯,大舉南征,這一提議立即遭到以任城王拓跋澄為首的文武百官的反對。退朝之後,孝文帝單獨留下拓跋澄密議,對他講明南征橡清是假,意在率眾人遷都洛陽,並講明遷都對北魏統治的重要性,使拓跋澄醒悟過來,轉而支持孝文帝的遷都行動。

493年,孝文帝親率步騎兵三十萬人,並攜文武百官一同隨駕親征,渡過黃河,進駐洛陽。9月的一天,秋雨連綿,文武大臣的心情也十分沉重,他們不知道如何阻諫皇帝的南征,但他們記取太武帝南征劉宋大敗而歸的教訓,准備全力阻諫。孝文帝此時全副戎裝,騎在馬上,下令三軍出征。這時大臣穆泰翻鞍下馬,跪在拓跋宏馬前,叩頭諫止進軍,隨後陸睿和文武大臣也都下馬,紛紛跪下,請求皇帝不要南征。孝文帝怒斥道:「聯傾全國之師,揮軍南下,已為天下共知,今若無功而返,豈不被天下人恥笑,我意已決,誰再阻止,定斬無赦。」這時支持孝文帝遷都的大臣王肅說:「陛下,出師平城時,並未曉諭天下是為了南下攻齊,今大軍已到洛陽,依臣之見可否告諭天下,陛下此行乃是為了遷都洛陽,然後再徐圖班師平城。」拓跋宏聽罷,換了口氣說:「這次南征,興師動眾,不可勞而無功,不能南征,便遷都,眾卿贊成遷都洛陽的,請站在朕的左側。」�

幾十年來,這些王公大臣都是反對遷都的,但是現在面臨南征與遷都的選擇,他們只好選擇遷都。此後孝文帝派任城王拓跋澄回平城做說服工作,自己也對反對派耐心說服。494年,北魏正式遷都洛陽。之後,平定了鮮卑大貴族穆泰陰謀在平城擁立太子拓拔洵建立與洛陽對抗的政權,拓跋洵被廢後賜死。

孝文帝遷都後,便大力推行漢化政策,主要內容是:第一,禁止穿鮮卑服裝,一律改穿漢族服裝;第二,禁止用鮮卑語,改說漢話;第三,改鮮卑復姓為漢姓,孝文帝把自己皇族拓跋姓改為元姓,禁止鮮卑族同姓通婚,提倡鮮卑貴族同漢家世族通婚。第四,在鮮卑中建立門閥制度,把漢族地主的門閥制度推廣到鮮卑族當中去。第五,改鮮卑官制、法律、禮儀、典章為漢制,革除鮮卑舊制。

�孝文帝推行漢化政策是非常堅決的,他堅決鎮壓反對改革的叛亂,對改革措施也實施嚴格督察。一次,他在街上看見一個婦女坐在車中,作鮮卑打扮,就在朝廷上責備任城王拓跋澄督察不嚴並讓史官記載下來。�

總之,孝文帝的改革,加速了鮮卑和北方的封建化(即漢化)過程,促進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階級矛盾,使北魏政權得以鞏固。

3、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
永樂十九年(1421)朱棣正式遷都北京,以北京為京師,將應天府改為南京。明成祖遷都北京,並不僅僅因為北京是其「龍興之地」,更重要的是出於政治上的考慮。他認為北京「山川形勝,足以控四夷,制天下」。明朝的主要威脅來自北方的蒙古勢力,遷都北京,便於指揮調度軍隊以對付蒙古。遷都北京,對進一步鞏固北方邊防,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永樂遷都的原因
(1)加強對北方蒙古族的防禦力量,鞏固明政權。
(2)北平是明成祖建立帝業的基地。
(3)北平具有優越的地理條件和悠久的建都歷史。

4、清太祖遷都沈陽
努爾哈赤攻取沈陽後,並未把後金的都城遷到沈陽,而是遷移到了明在遼東的經濟、政治、軍事中心的遼陽。在遼陽修建了東京城和宮室,並將他在赫圖阿拉的祖塋也遷葬在東京城東北的陽魯山。可是,為什麼在遷都後四年,突然遷都沈陽,並將他的宮室置於易屯兵拒守的沈陽城「鎮邊門」?關於努爾哈赤遷都的原因,據《清太祖武皇帝實錄》記載,概括地說是兩個:一個是從軍事戰略上說,「沈陽四通八達之處,西征大明從都兒鼻渡遼河,路直且近,北征蒙古三日可至,南征朝鮮自清河路可進」;另一個是從經濟利益上說,「沈陽渾河通蘇蘇河,於蘇蘇河源頭處伐木順流而下,材木不可勝用,出遊打獵山近獸多,且河中之利亦可兼收矣」(北京故宮博物館鉛印本《清太祖武皇帝實錄》卷四。)。這條記載一直成為論述努爾哈赤遷都沈陽原因的依據。按《滿文老檔》天命十年(1625年)記載:「三月初三,汗向沈陽遷移,在辰刻從東京城出發。給他的父祖墳墓供杭細綢,在二衙門殺牛五頭,燒了紙錢,隨後向沈陽去,在虎皮驛住宿。」( 遼寧大學歷史系編《重譯〈滿文老檔〉》太祖朝第三分冊。)「初四,在河水橋台巴渾台吉與汗相遇,叩頭謁見了。在沈陽的河渡口,出征瓦爾喀塔玉,噶爾達、福喀納向汗叩頭謁見了,在未刻入城」。以上兩條是《滿文老檔》有關努爾哈赤遷都沈陽的全部記載,但只記載遷都行動,未記載遷都原因。這里卻不見如《實錄》所記計議遷都一事。那麼《實錄》記載所據出自哪裡?蓋與太宗皇太極在天聰九年修《清太祖武皇帝實錄》有關。因為《武皇實錄》中所記載的關於努爾哈赤對遷都沈陽的一番議論,正是皇太極繼承汗位後之所為,即南征朝鮮,消除毛文龍在遼南的騷擾;北征蒙古,解除了後顧之憂;西修都爾鼻城,渡遼河征明,並出兵宣大長城沿線。這已是皇太極繼承汗位時的情況了。此外還可從《清太祖高皇帝實錄》天命十一年(1626年)丙寅條的記載,看出努爾哈赤遷都計議記載的並不符合他遷都後的實際行動。《高皇實錄》載:「(天命十一年)正月乙巳朔。戊午上統兵征明,庚辰次東昌堡,翌日渡遼河,旌旗劍戟如林,大軍至寧遠。……」(《清太祖高皇帝實錄》卷十。)這里記載的是努爾哈赤攻打寧遠城時的進軍路線。這次進軍是從海城牛庄一帶的東昌堡渡遼河,基本上和天命七年(1622年)進攻廣寧城過遼河的路線是一致的。努爾哈赤遷都沈陽後的這次進軍遼西並沒有採取如《武皇實錄》記載努爾哈赤計議遷都沈陽時所說的「西征大明,從都兒鼻渡遼河,路直且近」的路線。因此,《實錄》記載努爾哈赤關於遷都沈陽原因的一番議論,是不可盡信的。

至於中國歷史上的王朝遷都事件不勝枚舉,我這里只是找幾個比較典型的介紹一下!希望對你有作用!!

7. 在中國歷史上,哪些朝代在建都後進行了再次遷都

在中國歷史上,東漢、隋、唐、南宋、明等朝代都曾在建都之後一次或多次遷都過。身為劉氏宗室子弟的劉秀於亂世之中脫穎而出恢復漢室統治,史稱“東漢”。東漢建立之後其都城定於河北鄗城,不過沒過太久劉秀便將東漢都城遷移至洛陽。東褲讓漢末年天下再次大亂,身為傀儡的漢獻帝先是在董卓的脅迫下遷都長安。待董卓被殺,曹操成功於危難之中將漢獻帝救出之後東漢都城又再一次轉移至許昌。

待進入明朝統治之後,朱元璋將明朝都城設立在了南京。但是隨著朱元璋的駕崩以及朱允炆的登基,明朝因削藩而爆發內亂,“靖難之役”隨之發生。這場內亂持續了大約四年的時間,最後燕王朱棣成功奪取天下掌控權。因為朱棣此前受封為燕王時其封地為燕京,所以他在登基之後先是將燕京升級為陪都北京,並將其更名為順天府。之後他又索性下令在北京修建皇宮,最後於永樂十五年遷都於此。

8. 中國各朝代的定都

一、夏朝

陽翟(今河南禹州),後遷陽城(今河南登封),斟鄩(即二里頭,今河南洛陽偃師),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南),又東遷商丘(今河南商丘),又遷都綸城(今河南商丘東)。

二、商朝

亳(今河南商丘),後西遷囂(今河南鄭州),後又西亳(今河南洛陽),後又遷相(今河南安陽內黃縣),後又遷殷(今河南安陽小屯村蘆腔賀),末遷朝歌(今河南鶴壁淇縣)。

三、西周

鎬京(今陝西西安)、洛邑(今河南洛陽)。

四、東周

東周都雒陽(今河南洛陽)。

五、秦朝

咸陽(今陝西咸陽)。

六、西漢

長安(今陝西西安)。

七、新朝

長安(今陝西西安)。

八、東漢

洛陽(今河南洛陽),漢末遷都許昌(今河南許昌)。洛陽、許昌、鄴城、長安、譙號曰五都。

九、三國

魏都洛陽(今河南洛陽),陪都許昌(今河南許昌),吳都建業(今江蘇南京),蜀都成都(今四川成都)。

十、西晉

洛陽(今河南洛陽)。

十一、東晉

建康(今江蘇南京)。

十二、南北朝

1、南朝

宋、齊、梁、陳四個朝代都圓耐城都是建康,今江蘇南京 。

2、北朝

北魏:盛樂,今內蒙古和林格爾北,後遷平城,今山西大同,494年遷洛陽,今河南洛陽;東魏:鄴,今河南安陽北;西魏:長安,今陝西西安;北齊:鄴,今河南安陽北;北周:長安,今陝西西安。

十三、隋朝

大興,今陝西西安,後遷洛陽,今河南洛陽。

十四、唐

長安,今陝西西安,後遷洛陽,今河南洛陽。

十五、武周

洛陽,今河南洛陽。

十六、五代

後梁、後晉、後漢和後周的都城都是開封,今河南開封,後唐的都城是洛陽,今河南洛陽。

十七、北宋

東京開封府,今河南開封,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陽。

十八、南宋

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杭州臨安府,今浙江杭州。

十九、遼朝

臨潢,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大定府,今內蒙古寧城西南,遼陽府,今遼寧遼陽,陪派析津府,今北京城西南,大同府,今山西大同。

二十、金朝

會寧府,今黑龍江阿東城東南,中都,今北京城西南,大定府,今內蒙古寧城西南,大同府,今山西大同,開封府,今河南開封,遼陽府,今遼寧遼陽。

二十一、西夏

興慶府,今寧夏銀川。

二十二、元朝

大都,今北京城。

二十三、明朝

南京,今江蘇南京,北京,今北京城。

二十四、清朝

盛京,今遼寧沈陽,北京,今北京城。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首都

閱讀全文

與歷史上哪個哪個朝代遷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4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