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周公是哪個朝代人
西周。周公,姬姓,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發的弟弟,曾兩次輔佐周武王東伐紂王,並製作禮樂。因其采邑在周,爵為上公,故稱周公。周公是西周初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為「元聖」和儒學先驅答做嫌。
周公的成就從流傳下來的歷史文獻來看,主要為軍事上,周公在周王朝立足未穩的情況下,二次克殷,統一東方,建立以成周為中心的軍事中心;政治上確立了以宗法制度為核心的嫡長制以及分封制;文化上制禮作樂集周禮之大成。
在政權與各種制度的建設方面,周公繼承損益前代制度,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典章制度,例如封建制度、宗法制度、井田制度等,井然有序,使政治上有君臣上下之分,有等極之別:在宗法上有大宗、小宗之別;在經濟上上分公田、私田,使民不失耕。
在文化上周公提出了「明德慎罰」的道德規范,制定了完整的禮儀儀式,胡消此外周公曾提出「敬德保民」,制禮作樂,建立典章制度。
後世為了紀念周公,很多地方都修建了廟。洛陽周公廟與陝西岐山、山東曲阜周公廟,並稱為海內三大周公廟,皆為祭祀西周初年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周公姬清手旦的祠廟,亦稱元聖廟。
2. 周公是哪個朝代
導讀; 周公屬於哪個朝代的人呢,他對這個朝代有何貢獻?
周朝 周公,即周公旦,他是周成王的叔父,對於建立和完善周代的封建制度他有很大貢獻。
周公在儒家文化中享有崇高的地位,孔子以"吾不復夢見周公矣"之言,隱喻周代禮儀文化的失落。
周公是一個在孔子夢中頻頻出現的人物,在儒教長期主導文化的中國,周公也就不可避免的直接與夢聯系起來。夢,經常被成為"周公之夢",或"夢見周公"。
周公簡介
周公即周公旦,周朝爵位,得爵者輔佐周王治理天下。周配芹公叫姬旦,是歷史上的第一位周公(大約生活於公元前00年),也稱叔旦,是周文王姬昌的第四子、周武王姬發的同母弟,華夏族。因封地在周(今陝西省寶雞市岐山北),故稱周公或周公旦。為西周初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和教育家,被尊為儒學奠基人。
周公(不詳?公元前05)西周初期的`大政治家、大思想家。姓姬,名旦,為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因食采邑於周(今陝西寶雞東北),故稱之謂周公。在周文王死後二年,周公佐武王東伐殷至孟津。四年,與太公望、召公佐武王敗紂滅殷。克商後二年,武王去世,成王年幼,由周公攝政。其兄弟管叔、蔡叔、霍叔等人不服,聯合武庚和悔笑東方夷族反叛。於是,周公東征,平定反叛,大規模分封諸侯,並營建洛邑(今河南洛陽)作為東都。相傳他制禮作樂,建立典章制度,主張「明德慎罰」,其言論多見於《尚書》中的《大誥》、《康誥》、《多士》、《無逸》以及《立政》等篇。
周公生平簡介
周文王死後二年,周公佐武王東伐殷至孟津。四年,他和太公望、召公?佐武王滅殷殺紂,三分商王畿地。封紂子武庚於邶以續殷祀,封文王子管叔於?、蔡叔於衛,防範之。名義上合稱三監,以監殷民。克殷二年後武王重病,遺命周公繼位。但周公告天請代武王死,告天策文藏於金膝箱內。武王死後,「天下聞武王崩而扳」。周公為應付危難,立武王年幼之子誦為周成王,又自己執政稱王,以致引起內部爭權斗爭。管、蔡也乘機散布流言,引起成王對周公的懷疑。最後成王開金膝箱,看見策文,周公才獲得信任。於是管、蔡勾結武庚起兵反周。
武庚利用時機,聯絡東、奄、薄姑、徐戎、淮夷、熊(祝融)、盈(贏)諸族共圖復國,聲勢遠比新起而內部分裂的周強大。周公和召公「內弭父兄,外撫諸侯」,經過三年東征,平定了三監叛亂。《逸周書?作灘》記載武庚北奔,管叔自殺,蔡叔被囚;周公征服熊、盈之族十七國,俘維(淮夷之族)九邑。《孟子?膝文公》記載其滅國五十。地居河汾之東的唐也起事策應武庚的叛亂,後為周公誅滅。這次戰事是武王滅殷後周公為徹底征服殷族及其同盟作出的最大功績,周王朝的統治由此奠定下來。
碧賣含周公於第四年回到宗周即採取兩方面政策:一是分治殷民,一是分封諸侯。《荀子?儒效》記載周公「立七十一國,姬姓獨居五十三人」。大抵姬、姜兩族進占已開化膏腴或要沖之地,殷及其聯盟各族則被趕至落後偏僻地區,造成了周初期的一次民族大遷移。為實現武王遺志,周公又於執政五年以大量殷遺民營洛邑,建東都成周,至七年告成。他請成王到新都舉行首次祀典,並開始親政,成王則請他留守洛邑。此後周公歸政成王,自己留守成周,與留在宗周的召公形成」分陝而治」的局面,自陝(指陝原,即陝陌,今河南陝縣西南)以東廣大疆域都歸周公治理,三年之後,周公老於豐,成王任命其子明保到成周負責「三事四方」。周公遺言死後願歸葬成周,但成王尊其功,留葬於宗周附近畢地與文王墓相鄰。
《尚書大傳》記載:「周公攝政,一年救亂,二年克殷,三年踐奄,四年建侯衛,五年營成周,六年制禮作樂,七年致政成王。」除了把制禮作樂敘在六年有失牽強外,其餘大抵是正確的。所謂制禮作樂,是指周公在整個執政期間對有關各種典章制度及文化教育諸方面的建樹。《左傳》記載「文公十八年,先君周公制周禮」,說明周公的制禮工作在歷史上很有名。
3. 周公是那個朝代的人
周公是周朝(西周)的人。
周公,姬姓,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發的弟弟,曾兩次輔佐周武王東伐紂王,並製作禮樂。因其采邑在周,爵為上公,故稱周公。周公是西周初期傑出的政弊者治家、軍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為「元聖」和儒學先驅。
(3)周公的歷史有多少年擴展閱讀:
周公的生平:
在周文王時,周公就很孝順,非常仁愛,他輔佐武王伐紂,受封於魯。然而,周公沒有到封國去而是留在王朝,繼續輔佐武王,為周安定社會,努力奮斗。武王死後,他又輔佐年幼的成王攝政。據《曲阜縣志》記載:"武王十三年定天下,封公於少昊之墟曲阜,公不就封,留相武王,前知成王即位,命世子伯禽就封於魯"。
新建立的周王朝面臨著嚴重的困難,商朝舊貴族們准備復辟,而周公輔政,又有違於王位慧卜消世襲制中父死子繼的原則,引起周室集團內部的矛盾。結果殘余勢力即與周室內部的反叛勢力勾結起來,他們的代表是紂王子武庚與管叔、蔡叔等人。結果周公東征平定三監之亂,滅五十國,奠定東南,歸而制禮作樂。
4. 大周王朝多少年
大周王朝791年。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國歷史上繼商朝之後的朝代。周亦為「華夏」一詞的創造者與最初指代。周朝共傳30代37王,共計約791年,另一說是868年,兩者相差近一百年,問題在於周朝的建國之年一直無法確認。
周朝分為「西周」(前11世紀中期-前771年)與「東周」(前770年-前256年)兩個時期。西周由周武王姬發創建,定都鎬京(宗周),成王五年營建東都成周洛邑;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東遷,定都雒邑(成周),此後周朝的這段時期稱為東周。
武王發周滅商之後,分封有功之臣,同姓王族自己五帝後人。其中以同姓王族最多。中央一方面掌握了最先進的生產製造工藝,一方面加深王權神話思想。
各個諸侯國對於中央的感情不同,有親有疏,為了利息,以尊崇中央的目的相互牽制。春秋五霸時期,每一個霸主的出現,都需要中央形式上的認可。
齊桓公在具有了稱霸實力之後,由中央賜予方伯稱號,才真正稱霸。最不把中央放在眼裡的秦朝也多次獲得祭肉的賞賜。
在春秋乃至戰國前期,各大諸侯國由於實力相近,以尊崇中央的名義,各國不敏祥敢輕舉妄動,因此東周可以獲得生存。戰國後期,實力平衡被打破,秦國通過商鞅變法一家獨大,最終滅掉了東周。周朝橋睜搏滅亡。
事實上,西周末期,各大諸侯國就已經從實力上超越了中央。幾百年的尊崇中央思想深入民心和分封國的相互牽制,延續了周朝幾百年國運。
(4)周公的歷史有多少年擴展閱讀
周朝國運綿長,西周和東周前後八百年國運,具體原因如下:
首先,應該歸功於西周初年政治家武王和周公的制度設計。西周之前的殷商和目前尚存在於文獻中的夏朝,夏商兩代是中國王權的初創時代。
夏王和商王僅僅是名義上的共主,整個華夏世界的政治格局是各自獨立、各自為政的方國體制。西周之所以能從西部小邦而滅掉大邑商,與這種鬆散的方國體制有著密切關系。
西周滅商之後,採取了基於宗法制的分封制,全國領土被分封制聯系在一起,諸侯國家與周天子有著一系列復雜的義務-權利關系,這是以往所沒有的創制,宗法分封制對周王朝政權的鞏固有著關鍵的作用。作為周天子與諸侯國之間的經濟紐帶——井田制,同樣也有利於王權的鞏固。
第二,周公制禮作樂,也是周朝國祚綿長的重要原因。西周初年,周公損益夏商舊制,制定了一整套的西周的禮樂制度,從天子到庶人都必須遵守。禮樂制度是周朝統治的文化基礎,在平民以上的階層都形成了一種文化共識,這種共識無疑有利於加強整個國族對於周王朝統治合法性的認同。
第三,周公及時在東方區域建立政治和軍事存在,為日後的遷都奠定了基礎。西周初年,周公為了防備東方的殷頑民反抗,營建了洛邑,也就是所謂的成周。成周的營建,為周王朝提供了緩沖的餘地,日後,犬戎攻破鎬京,周王室得以東遷,到洛邑繼續延續國祚。
第四,周天子並不強大的王權,使得虛君成為可能,也使得任何一個諸侯不會輕易去篡奪中央王權。西周初年建立的宗法分封制,各個諸侯國有著很大的自主權。
這看上去好像是周天子沒有強力控制能力,但是實際上這種制度恰好有利於政治的穩定。在周天子強大時,他對諸侯國有很大的約束能力。
到了東周時代,也就是春秋戰國時代,周天子勢力衰微,但是他仍然是宗法分封制的核心,是諸侯的大家長,這種近乎虛置的君權卻沒有人有能力去篡奪。
如果哪個諸侯有野心篡奪這個似乎已經不強大的君權,勢必遭致別的諸侯群起而攻。所以,早圓春秋時代齊桓公的「尊王攘夷」很有市場,而楚國的問鼎輕重則會遭致群攻!周朝能夠延續國運800年,源自落後的生產力,道德至上以及分封制度。
5. 周公現年有多少歲,哪年出生哪年逝世
周公,姓姬名旦,出生時間約公元前1100年
是周文王第四子,武王的弟弟,曾兩次輔佐周武王東伐紂王,並製作禮樂。因其采邑在周,爵為上公,故稱周公。他是西周初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為「元聖」和儒學弊慧先驅。
周公一生的功績被《尚書·大傳》概攔清括為:「一年救亂,二年克殷,三年踐奄,四年建侯衛,五年營成周,六年制禮樂,七年致政成王。」
周公攝政七年,提出了各方面的帶根本性典章制度,完善了宗法制度、分封制、嫡長子繼承法和井田制。周公七年歸政租衡答成王,正式確立了周王朝的嫡長子繼承製,這些制度的最大特色是以宗法血緣為紐帶,把家族和國家融合在一起,把政治和倫理融合在一起,這一制度的形成對中國封建社會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為周族八百年的統治奠定了基礎。
6. 周公是什麼時候的人
周公是商末周初時期的人。
周公,姬姓,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發的弟弟,曾兩次輔佐周武王東伐紂王,並製作禮樂。因其采邑在周,爵為上公,故稱周公。周公是西周初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模大、教育家,被尊為「元聖」和儒學先驅。
《周公解夢》,是後人借周公旦之名而作,為流傳在民間的解夢之書。在術數史上,很難發現解夢之術,列於此,只因夢文化在民間甚為流傳,並能從夢中預測吉凶。
(6)周公的歷史有多少年擴展閱讀
周朝建立不到3年,周武王積勞成疾去世。武旦譽豎王遺有五子一女,當時成王誦只有13歲,難以控制復雜的局面。在此危難之際,周公毅然決然代成王攝行朝政。但召公、太公及其他一些大臣對周公攝政有意見。這種情況下,周公處變不驚,機智應對,做了大量的疏導工作,爭得了朝臣支持。
西周時期,周公姬旦禮賢下士,殷切求才。在洗頭或吃飯時,聽說有賢士來見,便把濕漉漉的頭發紮起來,虛賣將吃進嘴裡的飯吐出來,趕忙去接待,唯恐因怠慢而失去人才。「周公吐哺,天下歸心」,被傳為千古佳話。
7. 周公解夢里的周公生於哪個朝代
歷史上的第一代周公姓姬名旦(約公元前1100年),亦稱叔旦,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因封地在周(今陝西岐山北),故稱周公或周公旦。是拆祥西周初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思旅臘搏想家,被尊為儒學奠基人,孔子一生最崇敬的古代聖人之一。局磨歷史上有很多周公之說。比較出名的是易經中提到的周公解夢。亦有把周恩來總理比作周公之說。
--------------------------------
來自網路
8. 周公離孔子多少年
400多年。
孔子與周公相差400多年。
周公是西周初年的政治家,孔子是春檔枝秋時候,到了東周了帆爛,時間間隔有400年左右。周公與孔子實際是一個前後的關系,也是一種繼承的關系。隨著周朝自周平王東遷大約300年之後,孔子把周禮發揚光大了,創立行轎敏了儒學。
9. 那個周公比孔子早多少年周公出生哪一年
551年。
中文名:周公,英文名:ZhouGong,別名握野:周公旦,出生地段帆喊:不詳,封地於寶雞岐山,性別:男,民族:漢,國籍:中國,出生年月:公元前1122年,去世年月:公元前1116年
代表作品:《康誥》,《酒誥》、《梓材》,職業: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信仰:禮儀,主要成就:儒學奠基人,代表作品:言論散見於《尚書》等著作,相傳著轎灶《周禮》。
10. 周公是什麼朝代的皇帝
周公(生卒年不詳),姬姓,名旦,岐周(今陝西省岐山縣)人。西周開國元勛,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教育家,「元聖」、儒學先驅,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發的弟弟。
曾兩次輔佐周武王討伐紂王,製作禮樂。采邑在周,故稱周公,一生的功績被《尚書·大傳》概括為:「一年救亂,二年克殷,三年踐奄,四年建侯衛,五年營成周,六年制禮樂,七年致政成王。
(10)周公的歷史有多少年擴展閱讀
封於曲阜,留朝執政,長子伯咐拆禽就封。武王卒,成王幼,周公攝政。管叔、蔡叔、霍叔等不服,聯合殷貴族武庚判簡早和東夷反叛。他率師東征,平定叛亂,滅奄(今山東曲阜東)後大舉分封諸侯,營建成周洛邑(今河南洛陽)。又制禮作樂,為西周典章制度的主要創制者,主張 「明德慎罰」,以「禮」治國,奠定了「成康之治」的基礎。
周公一生的功績被《尚書大傳》概括為:「一年救亂,二年克殷,三年踐奄,四年建侯衛,五年營成周,六年制禮樂,七年掘雀致政成王。」言論見於《尚書》之《大誥》、《康誥》、《多士》、《無逸》、《立政》諸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