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四川話多少年歷史

四川話多少年歷史

發布時間:2023-04-28 08:11:39

⑴ 四川方言的歷史有多久

四川方言是四川省境內所有漢語方言的總稱,共有三大漢語方言。一是四川官話,一般稱之為四川話;二是屬於客家方言的「廣東話」,一般稱之為「土廣東話」;三是屬於湘方言的「永州話」,一般稱之為「老湖廣話」。簡而言之,四川省境內的四川漢語方言有三大類,即四川話、客家方言和湘方言。這三大類方言的形成,經歷了一個歷史過程。

一、元末明初的移民

古代的巴蜀地區,由於鄰近的地緣關系,以及政治、經濟和文化方面,與楚國與秦國有著密切的關系。在語言方面,與楚國、秦國相近,如陝西治中地區與蜀地「梁益之間」的語言相近,川東與楚接壤,「巴蜀多楚人」。在以後的歷代戰亂中,如五胡亂華、黃巢起義、金兵南侵等,都有一些外地人遷入四川境內,語言上與當地人融合。對現今四川方言的形成起著深遠的影響的是元末明初和清前期的兩次大移民。

元末明初的戰亂中,移民入川的有四部分人:

一是「避亂入蜀」或「避兵入蜀」。湖北羅田人徐壽輝率領的紅巾軍在長江中上游起事,當時稱之為湖廣(即今湖北、湖南和廣西的一部分)地區的居民逃亡入蜀。

二是義軍入川留居的。紅巾軍由巫峽入川佔領川蜀留下的義軍,特別是明玉珍、明升父子建立「大夏」農民政權15年,其入川部下,多數是湖北人。

三是避禍入川的。明朝官軍佔領湖廣之後,一些與紅巾軍有牽連的人,為躲明朝官軍捕殺之禍,從湖廣逃亡入川,投到明升部下留居之處。

四是明軍入川留居的。明太祖朱元璋派傅友德、湯和、廖永忠率明軍分別從北面和東面進川攻打明升農民政權,因傅友德、湯和均是安徽人,其部下也多為安徽人,有的留居四川。

四川大學教授胡昭曦多年前就重慶、合川、南溪、廣安四地的58份族譜作了研究,清朝以前入川的118戶,其中湖廣佔85戶(85戶中有65戶來自麻城)。

總之,元末明初的數十年戰亂,大批湖廣籍鄉民和部分安徽籍、陝西籍軍民留寓四川,帶來了他們家鄉的方言,隨著世代人口的衍生,他們的鄉間與四川住地的語言相融合。由於湖北籍人為多,故楚語影響大,為清前期移民入川後,以湖北話為基礎的四川官話的形成,打下了基礎。

二、清前期的移民與四川方言的形成

清朝前期的移民,有朝廷號召與民間自發移民兩種類型,移民時間相繼一百餘年。朝廷號召「移民實川」具有強制性和時間的緊迫性,其強制就如民間傳說的是捆綁入川,時間在移民填川初期,子民被成群結隊的強制入蜀。民間自發性的移民,多是由於原籍天災人禍,難以生存,聞西蜀沃野千里,是求生存的好地方,故舉家、舉族入蜀,這種自發移民的時間持續到乾隆末年。無論是官方號召移民還是民間自發性的移民,都具有地域集中、群體性強的特徵,在入川落業以後,同籍而居、聚族而居十分突出,因而在相當一段時期仍保留在原籍的語言鄉音。

⑵ 四川話的歷史

四川話發源於上古時期非漢族語言的蜀語語和古巴語,迄今四川話的原始層中仍然保留了「壩」(平地)、「姐」(母親)、「養」(您)等來自上古時期古蜀語和古巴語的詞彙。 之後四川話便隨蜀地區的歷史進程和移民更替而不斷地發展變化,先是秦滅蜀後,蜀地區逐步形成屬於漢語族但獨具特色的蜀語。其後在明清時期,由於大量來自湖廣等地的移民進入四川,蜀語同各地移民方言演變融合而最終形成了現今的四川話。 上古時期,四川盆地中存在蜀族與巴族兩個非華夏族的民族以及蜀國與巴國兩個獨立的國家,其不僅擁有各自獨立的語言:古蜀語和古巴語,還擁有被概稱為「蜀圖語」的獨立的文字系統。 古蜀語與當時的華夏語截然不同,與現今羌語、嘉戎語、彝語、納西語和土家語等語言有著密切的關系 。公元前316年,秦國相繼滅掉巴蜀兩國,逐步將中原華夏族的制度、政令推行到蜀地區,並開始大量的向蜀地區移民,蜀地區出現了古蜀語和華夏語並存並用、相互滲透的局面。之後隨著秦漢時期大量的中原漢人遷徙入蜀,並且在西漢末年形成了具有較為統一特色的蜀語。《文選》卷四載左思《蜀都賦》劉逵注引《地理志》中記載:「蜀人始通中國,言語頗與華同」,同時根據揚雄《方言》中的記載,當時梁益地區的方言與秦晉方言已經較為接近,表明此時的蜀語已經屬於漢語的一個分支。
西漢末形成的蜀語作為上古時期漢語族的一個獨立分支,其特點主要體現在聲調與詞彙兩方面。在聲調方面,陸法言《切韻序》有「秦隴則去聲為入,梁益則平聲似去」的記載。同時黃鑒《楊文公談苑》中稱:「今之姓胥、姓雍者,運耐皆平聲。春秋胥臣、漢雍齒旨是也。蜀中作上聲、去聲呼之,蓋蜀人率以平為去。」這說明此時蜀語聲調具有自身特色。而詞彙方面,此時蜀語的一個顯著特徵是吸收了來自非漢語的古蜀語的詞彙。揚雄《方言》以及其他一些歷史文獻中都記載了大量四川地區的特殊詞彙,來自古蜀語的詞彙包括「壩」(平地)、「姐」(母親)、「不律」(筆)、「養」(您)、「曲鱠」(蚯蚓)、「阿婸」(我)等,其中「壩」、「姐」、「養」、「曲鱠」至今仍保存於四川話之中。 宋末元初,長達52年的蜀抗元戰爭使自唐以來經濟文化高度較發達的蜀地區遭受重創,人口銳減,經濟凋敝。南宋嘉定十六年(1223年),蜀地區有259萬戶(約1200萬人,佔南宋全國的23.2%);而到元佔領蜀之後的至元十九年(1281年)便只餘12萬戶(約60萬人,占元明告全國的0.7%),減少了約95%。 元末明初,在這種低人口背景下,來自湖廣、廣東、江西等地的移民開始陸續進入蜀,形成了蜀歷史上的第一次「湖廣填蜀」大移民運動。中古蜀語和各地移民方言融合演變,現今四川話由此開始逐步形成。明代四川土著居民人數較移民仍占優勢,蜀話也仍以宋元蜀語為基礎繼續發展 ,但已經與現今川西、川南一帶的老派四川話(灌赤片)較為接近。
根據明末清初成書的《蜀語》以及其它文獻的記載,明代蜀話音韻上的主要特徵包括:一、入聲仍然保留,獨立成調,但川東、川北地區的入聲尾(喉塞音)已經式微。二、平聲未分陰陽,因而明代蜀話中僅有平上去入四個聲調。 三、[-m]韻尾已經消失,並入[-n]韻尾。這三個特點與此時的官話迥異,首先,依據《中原音韻》記載,北方官話早在元代就已經入聲消失,平分陰陽;同時北方官話中[-m]韻尾並未消失,因此蜀話與北方官話並沒有同步發展。另外從詞彙上來看,明代蜀話詞彙以單音節詞居多,表現出與南方諸漢語相類似的特點,這表明蜀話在形成期更多的受到了南方漢語而非北方官話的影響。
明末清初,蜀地區再次陷入戰亂,人口銳減,之後的第二次「湖廣填四川」大移民運動使四川人口構成發生劇變。就全川而言,移民運動之後四川土著居民僅佔四川總人口的約30%。但是,明末清初戰亂中,四川各地受到的破壞程度相差很大,川東、川北地區受戰亂影響嚴重,而川南地區卻受影響十分輕微。當時還有大量川東、川北的四川土著居民,前往川南地區以及與川南毗鄰的滇黔北部地區躲避戰亂。 因而,川南地區的存留的四川土著居民人數可能較移民仍占優勢,其中又以峨眉、樂山、犍為一帶為最,從而使以宋元蜀語為基礎的明代四川話在川南地區仍然得到存留。與此同時,大量來自湖廣、江西、廣東等地移民進入川東、川北地區,從而使四川話內部激悄明產生了新派(川東、川北)與老派(川西、川南)的分化,奠定了現今四川話內部新老兩派並存的格局。

閱讀全文

與四川話多少年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4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