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日本明治維新歷史意義
明治維新是日本歷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件,它讓日本從封建社會轉變到資本主義社會的極為重要的里程碑,是日本由封建弱小的國家轉變為資本主義強國的轉折點。
明治維新實現了社會形態的更替,使日本社會由落後的封建歷史發展階段過渡到資本主義的階段,並在這個基礎上使日本僅用半個世紀的時間就發展成為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
明治維余謹新為日本擺脫淪為半殖民地的危機創造了條件,使日本成為亞洲唯一能夠繼續保持民族豎尺基獨立的國家。所以,明治維新基本上完成了民主和民族革命的任務,扭轉了日本民族的歷史命運,是日本歷史上具有重大進步意義的事情。
但明治維新也有消極的一面,日本雖然經歷了一次深刻的社會變革,但在政治、經濟和意識形態中仍保留著困物大量的封建殘余,如天皇制、半封建的地主土地所有制等。所以,作為一次資產階級革命是不徹底的。
所以,日本雖然通過明治維新順利地擺脫了淪為半殖民地的危機,但卻迅速走上了侵略和壓迫其他民族的道路,成為了一個新興的帝國主義國家。
1、社會體制方面,廢除傳統時代的「士、農、工、商」身份制度,將過去的公卿諸侯等貴族改稱為「華族」,大名以下的武士改為「士族」,其他從事農工商職業和賤民一律稱為「平民」。
2、社會文化方面,提倡學習西方社會文化及習慣,翻譯西方著作。歷制上則停用陰歷,改用太陽歷計日(年號除外)。
3、引進西方近代工業技術;改革土地制度,廢除原有土地政策,許可土地買賣,實施新的地稅政策;廢除各藩設立的關卡;統一貨幣,並於1882年設立日本銀行(國家的中央銀行);撤消工商業界的行會制度和壟斷組織,推動工商業的發展(殖產興業)。
4、教育方面,發展近代資產階級性質的義務教育,教育機關頒布《考育敕語》,灌輸考道、忠君愛國等思想(有人認為此舉用意在於強化最高權力集中式的社會體系,為日後的對外擴張鋪路)。此外亦選派留學生到英、美、法、德等先進國家留學。
5、軍事方面,改革軍隊編制,陸軍參考德國訓練,海軍參考英國海軍編制;並於1872年頒布徵兵令,凡年齡達20歲以上的成年男子一律須服兵役。一般服役3年,及預備役2年,後來一般役及預備役分別增至3年及9年,總計12年。
② 日本明治維新是什麼時候提出來的它對日本的歷史發展有什麼積極作用
提出時間:1868年
積極作用:
1.實現了社會形態的更替,使日本社會由落後的封建歷史發展階段過渡到資本主義階段,並使日本僅用半個多世紀的時間就發展成為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
2.它為日本擺脫淪為半殖民地的危機創造了條件,使日本成為亞洲唯一能夠繼續保持民族獨立的國家。因此,明治維新基本上完成了民主和民族革命的任務,扭轉了日本民族的歷史命運。
3.此外,卜悶敏它對亞洲國家立志改革、擺脫民族危機的人們提供了有益的啟示
所以說,任何的事件都有兩面性!
③ 明治維新對日本社會發展產生的影響主要有哪些
明治維新對日本社會發展產生的影響主要有哪些
一、明治維新對日本社會發展產生的影響
1、積極影響:
(1)實現了社會形態的更替,使日本由落後的封建社會過渡到資本主義社會,確立了資本主義君主立憲政體,並在此基礎上使日本僅用半個世紀就發展成為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
(2)它使日本擺脫了盯銷枯淪為半殖民地的危機,使日本成為近代亞洲唯一能保持民族獨立的國家。
日本從此走上獨立發展的道路,並迅速成長為亞洲強國,乃至世界強國。
2、消極影響:
(1)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余。
明治維新具有不徹底性,在各方面保留了大量舊日本時代的封建殘余,如天皇權力過大、土地兼並依然嚴重等封建殘余現象。
(2)走上了侵略和壓迫其他國家的軍國主義道路。
擴張給亞洲各國帶來了深重災難。
二、明治維新
明治維新,是指19世紀60年代末日本在受到西方資本主義工業文明沖擊下所進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資本主義性質的全盤西化與現代化改革運動。
這次改革始於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進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斗枝憲政體。
經濟上推行「殖產興業」,學習歐美技術,進行工業化浪潮,並且提倡「文明開化」、社會生活歐洲化,大力發展教育等。
這次改革使日本成為亞洲第一個走上工業化道路的國家,逐漸躋身於世界強國之列,是日本近凱洞代化的開端,是日本近代歷史上的重要轉折點。
④ 明治維新對於歷史的發展起到了什麼作用
明治維新對歷史的發展起到了促進的作用。對中國來說,明治維新在某種程度上是“噩夢”;對日本來說,這是近代化的開始,是日本崛起的標志。
通過明治維新,日本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技等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日本的近代化越來越完善。這是日本開始崛起的標志,也是中國噩夢的開始。自明治維新以來,日本從來沒有放棄過眼前的肥肉---一個古老而落後的清朝。對清朝來說,明治維新是一個“噩夢”。而對於世界的歷史發展來說,明治維新推動了其發展。
⑤ 明治維新改變了日本什麼
明治維新對日本的改變還是挺多的,一、軍事實力得到了增強,民族獨立性變得更加立體化。日本明治維新發生的時間並不久遠,它發生之時正值中國的洋務運動期間,雖然日本和中國都在進行改革,但兩個國家的改革效果卻全然不同,不可否認,明治維新對日本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不光有積極的,也有著消極的一面。其中,對日本影響最大的或許就是對外侵略擴張,之所以日本會向外進行侵略擴張,主要還是在於此次明治維新遺留下了一些社會問題。
總的而言,明治維新對日本的影響是極其巨大的,當然,它也間接影響到了諸多其他國家,可以說,明瞎罩侍治維新對日本是既有利也有弊的。
⑥ 明治維新對日本產生了哪些影響為何日本能夠瞬間崛起成為亞洲第一
明治維新對日本產生了的影響有:
明治維新對日本和東亞的影響是巨大和深遠的。從積極方面看:首先,使日本社會從封建主義社會過渡到資本主義社會,從封建割據國家變成統一的國家,走向了國富民強之路。
僅用了半個世紀,日本就迅速地發展成為先進的資本主義強國,日本走上現代化道路,成為當時亞洲唯一的資本主義大國。其次,使日本逐漸擺脫了社會的與民族的危機,收回了國家的一些主權,廢除了同歐美的某些不平等條約。日本實現了民族和國家的獨立自主,成為亞洲唯一的避免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命運的國慶虛家。
日本的維新派利用二元政體存在的矛盾,提出「王政復古」的口號,推翻了幕府的統治,一方面利用天皇的威望使維新合法化從而被普遍接受,另一方面,維新政府直接掌握了國家的大權,使維新的各項政策得以進行。
⑦ 日本明治維新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1、明治維新推動了日本社會的進步,使之擺脫了民族危機,從此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道路,成為亞洲第一強國。
2、雖然廢除領主土地所有制,承認土地私有,但隨著工業化的深入,地主所有制消極的一面逐漸顯現出來,農民生活貧困,嚴重影響了國內市場的擴大,制約了工業發展。
3、出現了極端民族主義和對外侵略擴張的軍國主義,給亞洲各國帶來了深重災難。
4、明治憲法頒布後,藩閥長期以天皇名義壟斷政權,議會形同虛設,人民沒有獲得民主權利。
5、推行愚民政策,灌輸天皇崇拜思想,強制民眾絕對服從天皇,為天皇盡忠賣命。
6、封建殘余制約了日本的經濟建設。
7、使日本成為亞洲第一個立憲國家,確立了日本近代天皇制政治體制。採用君主立憲制(二元制)的形式,但實際上依然實行專制主義,藩閥以天皇的名義掌握政權。
8、促使中國的清王朝改變政治體制,仿日本實行君主立憲制,並於1908年8月27日頒布《欽定憲法大綱》,中國開始了「君主立憲」的道路。
(7)明治維新為什麼能改變日本歷史擴展閱讀:
1868年1月3日,日本的明治天皇頒布了「五政復古」詔書,這是日本著名的明治維新運動的開始。
19世紀中葉,一向奉行「鎖國政策」的日本,遭到美、英、法、俄等國的侵略,面臨著嚴重的民族危機。日本人民仇視外國侵略者,更痛恨和侵略者相勾結的幕府。農民和市民紛紛起義,開展「倒幕」運動;中下層武士、商人、資本家和新興地主中的改革勢力也投入了「倒幕」斗爭。
就在1月3日這一天發動了政變,由明治天皇召開有倒幕派皇族公卿,大名和武士出席的御前會議,宣布「五政復古」,恢復天皇親政、廢除幕府,成立新的中央政府,並責令幕府將軍德川慶喜交出領地和財產。1月6日夜間,德川慶喜逃往大阪、集中兵力反撲。內戰爆發。
1月底,倒幕軍在京都附近擊敗幕府軍隊,德川逃往江戶。2月,天皇組織了討幕軍,由於廣大農民和城市貧民積極配合,倒幕軍終於打敗了比自己數量大3倍的幕府軍,德川慶喜被迫投降,倒幕派取得了勝利,建立起以明治天皇為首的日本新政府。
明治天皇廢藩置縣,將全國劃為3府72縣,消滅了國內的封建割據勢力,建立起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國家,為發展資本主義掃除了障礙,自此以後,由明治天皇主政,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使日本走上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
⑧ 日本明治維新的影響
日本明治維新的影響如下:
1、使日本擺脫了淪為半殖民地國家的危頌爛機。
2、從閉關鎖國的封建國家轉變為資本主義國家,躋身於西方資本主義列強的行列,從此,日本走上了對外侵略的道路。
3、局限性:改革不徹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殘余。
維新結果:
「明治維新」後,日本經過20多年的發展,國力日漸強盛,先後廢除了幕拿搜府時代與西方各國簽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重新奪回了國家主權,最終進入了近代化。
可以說,「明治維新」是日本歷史的轉折點。日本從此走上獨立發展的道路,並迅速成長為亞洲強國,乃至世界強國。
日本走上強國之路,同時也走向擴張之路。明治維新推動了日本社會的進步,使之擺脫了民族危機,從此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道消櫻歷路,成為亞洲第一強國。
⑨ 明治維新對日本歷史的影響
明治維新是日本歷史上重要的改新事件,其重要性大大超過了大化改新。明治維新是在歐美盎格魯撒克遜人種侵凌其他有色人種之時,東亞人民自強自立的一次偉大而令人激昂的事件。這次維新,確立了以天皇為首的新政府的權威,打破了延續近七百年的幕府統治,掃除了日本發展資本主義的一些障礙,為日後日本成絕哪梁為世界強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但是,也應當看到,明治維新並沒有完全打破舊有的封建制度,尤其在農業部門,這個問題始終困擾著國民,直到二戰之後重建時期,這個問題才得以解決;政治方面雖然打倒了幕府,但是武家政治、軍人干政的遺毒仍在,這為後來日本走上軍國主義埋下了伏筆;工商業方面,由於國內市並運場狹小,商品經濟水平也不能和西方發達國家相提並論,盡管明治政府煞費苦心地營造有競爭力的壟斷企業,但是其經濟的脆弱性在三十年代大蕭條時期一覽無余,這個原因也許是日本不惜發動世界大戰的幾個重要原因之一;在對外方針上,明治政府制定了深遠但又缺乏可行性的政策,即所謂征韓侵華,進而統一世界,這種異想天開的主張,也許正是明治政府在擊敗清國和沙俄之後妄自尊大心理的表現;文化方面,日本大量吸收西洋文化,但是與此同時又和本國文化相糅合,產生了有著異樣姿態的東洋文化,生活方式也隨之而發生了巨大變化,其影響一直延續到今日。
總緩差而言之,明治維新作為一場以天皇為首的政治力量進行的資產階級改良運動,在一定程度上來說是相當成功的,它使得淪為半殖民半封建社會的日本,一躍成為與西方大國比肩的強國,是對西方種族主義者人種優越論的有力反擊。同時,日本明治維新的成功,特別是日清戰爭中的勝利,讓東亞乃至整個亞洲的人民意識到腐朽的封建制已經無可能令民族得以自由解放。
⑩ 明治維新的歷史意義是什麼有哪些積極作用
1、歷史起因
19世紀中葉,日本仍處在小農經濟的封建社會,天皇並無權威,大權掌握在第三個封建軍事政權德川幕府手中。德川幕府在日本推行「閉關鎖國」政策,將日本通向世界的大門死死關上。外國人中僅有中國和荷蘭的商人可以在唯一的開放口岸——長崎從事商業活動,國民沒有信仰自由。社會生產力低下,人民生活困苦,幕府的統治者們卻仍在加大盤剝和壓榨。隨著歐美侵略者的相繼入侵,日本又陷入更為深重的民族危機。
國內外矛盾日趨激化,面臨重重危機的日本,急需一場革命來擺脫這種困境。不堪忍受幕府統治和外國侵略者壓迫的日本民眾紛紛要求「富國強兵」。他們拿起武器,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倒幕」運動。
2、明治維新經過
1871年,明治政府派出以右大臣岩倉具視為首的大型使節團出訪歐美,考察資本主義國家制度。在富國強告斗兵、殖產興業、文明開化的口號下,政府積極引進西方科學技術,以高征地稅等手段進行大規模原始積累,建立了一批以軍工、礦山、鐵路、航運為重點的國營企業。與此同時,引進繅絲、紡織等近代設備,建立示範工廠,推廣先進技術;招聘外國專家,派留學生出國,培養高級科技人才。由於過重的財政負擔曾經引起財政危機,80年代初政府把一批國營企業和礦山廉價出售給與政府勾結因而擁有特權的資本家(即所謂政商),以優厚的保護政策鼓勵華族、地主、商人及上層士族投資經營銀行、鐵路及其他企業。80年代中期起,以紡織業為中心,開始出現產業革命的高潮。
十九世紀的日本明治維新,薩長土肥四強藩合兵。在伏見·鳥羽戰役中戰勝幕府軍,末代將軍德川慶喜被迫奉還大政於明治天皇,從此日本正式邁入資本主義社會。
明治維新剝奪了封建武士階層的特權,中上級武士因由粗友桐政府贖買其土地而轉化為岩坦新的寄生階級,下級武士卻只有破產一途。1877年,西南士族在西鄉隆盛的領導下發生叛亂——西南戰爭是戊辰戰爭的餘波。明治維新毀滅了舊的封建秩序,開創了新時代,無論在日本歷史還是世界史上都具有深遠的影響。維新主角並非四強藩藩主,而是廣大中下級武士和平民。明治維新是日本歷史上的一次政治革命,也是日本歷史的重要轉折點。它推翻德川幕府,使大政歸還天皇,在政治、經濟和社會等方面實行大改革,促進日本的現代化和西方化。明治維新的主要領導人是一些青年武士,他們以「富國強兵」為口號,企圖建立一個能同西方並駕齊驅的國家。
明治政府首先採取「奉還版籍」、「廢藩置縣」的措施,結束了日本長期以來的封建割據局面,為建立中央集權國家和發展資本主義經濟奠定了基礎。此後,明治政府實施了富國強兵、殖產興業和文明開化三大政策。富國強兵,就是改革軍警制度,創辦軍火工業,實行徵兵制,建立新式軍隊和警察制度,它是立國之本;殖產興業,就是引進西方先進技術、設備和管理方法,大力扶植資本主義的發展;文明開化,就是學習西方文明,發展現代教育,提高國民知識水平,培養現代化人才。
3、歷史影響
明治維新使日本迅速崛起,通過學習西方,「脫亞入歐」,改革落後的封建制度,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利用日趨強盛的國力,逐步廢除與西方列強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收回國家主權,擺脫了淪為殖民地的危機,成為亞洲唯一能保持民族獨立的國家,而後隨著經濟實力的快速提升,軍事力量也快速強化,更在1895年以及1904年~1905年,分別於中日甲午戰爭與日俄戰爭中擊敗昔日強盛的兩個大國—大清帝國(1644~1911)與沙皇俄國(1721~1917),因而躋身於世界資本主義列強的行列。但明治維新具有不徹底性,在各方面保留了大量舊日本時代的封建殘余,如天皇權力過大、土地兼並依然嚴重等封建殘余現象,與日後發生的一系列日本難以解決社會問題相互影響,使得日本走上了侵略擴張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