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歷史如何目標導入

歷史如何目標導入

發布時間:2023-04-30 12:39:52

㈠ 初中歷史如何導入新課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課堂導入是教師在一個新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開始時,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的行為方式。它要求教師能迅速創造一種融洽的教學情境和課堂氛圍,把學生帶進一個與教學任務和教學內容相適應的理想境界。
上課伊始,學生的注意力還沒有充分集中,因為初中的學生活潑好動,課間十分鍾休息過後仍不能安定下來,一些偶發事件,更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加之學生自身對歷史不重視,還有家長的因素,因此對歷史老師來說,採用適當的精彩的導入,比如通過形象化的語言敘述、直觀性的視頻畫面和啟發性的問題等方式給學生一些恰當的、較強的信息刺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之收斂與學習無關的思緒和活動,把興奮點轉移到新的學習任務上,迅速從非學習狀態進入學習狀態,調動其學習熱情和責任感,從而進入學習的最佳狀態。下面我結合自己的體會,簡單介紹幾種導入新課的方法:
一、復習導入法
這是我平常上課採用的最多課堂教學導入方式,這種方法特別注重新舊知識的銜接,它不僅有利於學生對舊知識的鞏固,而且能為新知識的學習做好鋪墊。例一:我在講授《第二次鴉片戰爭》一課時,設計的導入語是: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的原因是什麼?這場戰爭的結果如何?這場戰爭後簽訂了一系列的條約,以英國為首的西方列強有沒有達到完全打開中國市場的目的?學生回答完後,我總結:因為第一次鴉片戰爭後,英法沒有達到完全打開中國市場的目的,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這樣的導入語既達到復習了上一節內容,而且也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把兩次鴉片戰爭的內在聯系緊密地結合起來,由此順利地進入到新課的學習當中。例二:在講《秦朝的統治》時,首先要求學生回顧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命商鞅進行變法,主要內容有:①建立縣制,加強新興地主階級的中央集權制;②廢井田,開阡陌,以法律形式確立土地私有制;③統一度量衡,統一賦稅制度,促進封建經濟的發展。變法後,秦國逐步強盛起來,為實現統一奠定了基礎。設問:你們知道秦朝統一全國的原因除了商鞅變法的影響外,還有哪些原因?秦朝又是如何鞏固統一的?為什麼秦朝存在的時間會這么短?大家想知道秦朝的興衰歷史嗎?我們這節課就學《秦朝的統治》。
二、設問導入法
設問法是結合教材重點,把新課中最能引起學生興趣的內容用設問存疑的形式誘導學生,給學生以極大的懸念,扣住學生的心弦,以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如《秦的統一》一課中,我設計了「同學們,你們知道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是誰嗎?」、「為什麼他要稱自己是皇帝呢?」、「為什麼秦朝要修建長城?」。這幾個疑問,像磁鐵一樣緊緊地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很快地引入到新課中;再如講《祖國境內的遠古人類》一課,可以這樣設問「你們知道人是怎麼來的嗎?我國古代女媧摶土造人的傳說,古代埃及人認為人是創造力之神努用水和泥土造出來的,基督教認為人是上帝造出來的,也有人認為是人由猴子變來的,這些都是不科學的。那麼人到底是怎樣產生的呢?」。經這樣一渲染,大家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下面所講的內容上。
設問法的最大優點是通過寥寥數語,就能迅速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並且造成懸念,使學生產生一種渴求答案的強烈願望,從而產生自覺的主動的學習要求。
三、圖片導入法
圖片導入就是上課前把相關的歷史圖片出示給學生來增強歷史課的直觀性。例如我在講九年級上冊第四課我是先出示美國的國旗,讓學生觀察圖案有特點?上面的星星的橫條各代表什麼?學生回答的基礎上總結:13條紅白相間的橫條帶象徵美國獨立前的13個殖民地,50顆小星星象徵美國現在的50個州,紅色象徵強大和勇氣,白色象徵純潔,藍色象徵警惕、堅韌不拔和正義。然後設問,如今美國是世界頭號強國,可200多年前它卻是英國的殖民地,北美13個殖民地是如何擺脫英國的殖民統治而贏得獨立的呢?通過這樣導入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下面的內容,自然有著興趣。

㈡ 如何制定歷史教學目標

格式要求是:
(一)教學目的:

1.基礎知識目標:

2.思想教育目標:
3.能力培養目標: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
2.難點:
(三)教學時數:
(四)教學方法與手段:
(五)教學過程 :
[復習提問]
[導入 新課]
[講授新課]
[鞏固小結]
(七)作業
(六)板書設計

新老師試講,關鍵不在與教案格式,而在於有沒有新的教育教學思想,能否領會新教材的精髓,能否考慮到學生的情況等。給你一篇文章參考。

「走進新課程,我們怎樣教?」這是從事高中歷史課程教學的教師們應不斷實踐、探索和反思的。根據調研聽課,發現目前在對待教案設計上,教師們主要有三種不同的態度和做法。一是精心設計,推陳出新——他們大多是歡迎新課改、有著高度責任感和事業心、有著豐富教學經驗的老教師和充滿活力、善於接受新理念新事物、敢於實驗的青年教師。另一種是沿襲舊路,老方法教新課程——主要是因為對課改的認識尚不深刻,認為課改不外乎是教材的改變,用舊觀念對待新課改,用老教案備新課,因此教案基本是過去教案的翻版,甚至還有不備詳案、只寫提綱等現象。還有一些剛參加工作的新教師缺少實踐,盡管有努力的願望,但面對新課程、新教材不知如何設計體現新課改理念的教案。

針對上述情況,更有必要強調認真備課的重要性。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要教學組織形式,是課改實踐的主要場地。要把課改的「理想"變為現實,必須認真上好每一堂課。我們強調教學要做到「六認真」,首先是認真備課。認真備課具體反映在精心設計教案。在實施高中歷史新課程中,怎樣設計體現新課改理念、以新的呈現方式撰寫,特提出一些基本思路和從事新課程教學的老師們共同探討。

一、依據課標確定課堂教學目標,融「三維」目標為一體

如果把課程改革比作航程,.那麼課程目標就是引領課旅芹改的航標燈。如果不認准目標,課改就會迷失方向。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准反映了國家的教育方針,體現了先進的教育理念,明確提出了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課程目標。而課程目標是要通過具體的教學目標來實現,教學目標和學科課程目標的要求是一致的,也就是上述所說的「三維」目標。

因此,教師在設計新課程每一課教案時,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首先要考慮確定這節課的具體課堂教學目標。課堂教學目標是指教師和學生在具體的課堂教學活動中所要達到的預期目標和標准,是教學的總要求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具體化,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出發點,是評價、檢驗課堂教學能否達成目標的依據之一。確定課堂教學目標要依據學科課程標准,對教師備課的首要工作來說,就是心中時刻要有課標意識,自覺嚴格執行課標,不斷鑽研、理解課標,在教學中細化課標。

為了在課堂教學中落實歷史課程的「三維」目標,教師要在認真學習、領會課標三個維度的基礎上,制定出「三維」目標在每一課的具體運用。在具體課的設計時。可以分別制定和呈現,但在具體實施教學時,要注意這「三維"目標是不能截然分開的拆洞畢。要把「三維」目標統籌考慮。在不同內容的課中,三個維度的所佔比重也是有所區別的。有的課注重史實教學,有的課思想教育功能較強。只有把「三維」目標融合為一體,才能將「三維」目標真正落實到每一堂歷史課的教學中。

二、鑽研課程內容,細化課標於課堂教學之中

高中歷史課程標准採用「模塊一專題」的形式,力圖構建起一個重基礎、多樣化、有層次的課程結構;在課程內容上,精選有利於學生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體現出時代性和基礎性,反映了歷史學科與社會進步、學術成果和學生經驗的密切聯系。根據課標編寫的高中歷史教科書打破了原來的通史形式,分為三個必修模塊、六個選修模塊,共25個古今貫通、中外關聯的學習專題。由於從過去的通史轉變為專題,每個模塊自成體系,很容易顫岩使學生感到所學的歷史不成系統、支離破碎,不利於形成完整的歷史概念。這就要求教師在確定教學目標的同時,要鑽研課程內容,在教學中要揭示歷史發展的整體性和規律性,要注意不同模塊、不同專題之間的有機聯系,有的內容還要和其他課程結合。

學習模塊從體系、結構和內容上以新的形式呈現,對教學和教案設計提出了新的要求。以歷史必修(I)為例,它是以中國和世界歷史政治領域發展進程中的典型史實為主要內容的模塊,專題的編排先中國後世界、先古代後近現代。這種編排並不是按照事物發生、發展的自然時序,事物之間的橫向聯系和完整性也不是很清楚的,這就給備課和教學帶來一定的難度。再加上課標的表述是宏觀的、高度概括的,這就尤其需要在備課和設計教學目標時對課標進行細化。

以人教版課標實驗教科書歷史必修(I)第八單元「從科學社會主義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第l課《馬克思主義的誕生》為例,課標表述為:(1)簡述《共產黨宣言》的主要內容,認識馬克思主義產生的重大意義。(2)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實,認識其在建立無產階級政權上的經驗教訓。看起來一課課標就有兩條要求,然而在教學中僅就這兩條是無法將這一理論性較強的課講清楚的。有教師在設計具體教學目標時,將上述兩條細化為下列「三維」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了解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歷史條件,理解並簡述《共產黨宣言》的主要內容,認識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歷史意義。

2.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發生的原因、過程,理解巴黎公社的性質,分析巴黎公社失敗的原因、認識其在建立無產階級政權上的經驗教訓和歷史意義。

二、過程與方法

1.指導學生分組完成《共產黨宣言》節選資料的探究學習,讓學生初步感知掌握第一手歷史資料對歷史學習和研究的重要性,領悟「感知-積累-理解歷史和現實」的過程與方法。

2.通過編制巴黎公社革命措施的結構表格和對其失敗原因、經驗教訓的分析與歸納,感知分析、綜合、歸納和概括歷史信息的魅力,學習多角度地分析歷史問題的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資產階級等勢力對共產主義的敵視與馬、恩對資本主義發展冷靜而客觀的分析的對比,讓學生體會理性的智慧和力量,逐步形成科學的態度。

2.以資本主義戰勝封建主義的反復和曲折作鋪墊、以社會主義運動的曲折發展為線索、以「千年第一思想家」的調查結論為點睛,讓學生體會社會主義運動在曲折中發展的歷史特點與規律。

盡管這樣的細化還值得進一步推敲,但可以看出教師在學習、研究課標之後進行了再創造,將「三維」目標融為一體,貫穿於教學過程中,有助於落實「三維」目標。

由此可見,不論教科書如何編寫,內容如何變化,在確定具體課堂教學目標時,都應該也必須以課程標准為依據。當然,也不是簡單地、膚淺地理解課標要求,更不能照搬照用教學參考書的現成設計。而是要根據教師對課標的理解、對教材的鑽研、對學生學情的了解,因校因生因課細化課標,使之更具體化,更易操作,同時也是保證課標得到全面的落實。

三、轉變教學方式,雙向設計課堂教學活動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要求在此次課改要逐步實現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成功與否,可以說就是要看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是否有所轉變。教學的過程是教與學相結合的過程。《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准》(實驗)指出:「歷史教學應是師生相互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教師改進教學方式是學生改進學習方式的前提,是為變革學生學習方式服務的。

在傳統的「滿堂灌」的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展開的。教師始終是課堂的主角,學生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常常感到學習是乏味的,課堂氣氛是沉悶的。在新一輪課改中,能否在教學方式上來一場「顛覆性的變化」,師生在課堂的角色能否來一個轉換,是擺在從事高中歷史新課程教學的老師們面前必須認真對待的問題。因為課程是要通過學校的課堂教學來實施的,課堂教學最終是由教師來實施。所以,需要教師在更新課程觀念的同時,在課堂教學中轉變教學方式。

在實施高中歷史新課程的過程中,教學方式的轉變勢在必行。在變化了的教學中,教師的角色應怎樣轉變呢?新課程的理念告訴我們,教師要由單純的歷史知識的傳遞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促進者,要由歷史的「權威"轉變為歷史教學的參與者、學生學習的合作者,還要由管制式的教學管理者轉變為學生成長的引導者。

在高中歷史新課程的教學中,不僅教師的角色要變,學生的角色也要改變,要由學習的被動接受者轉變為自主的學習者。角色變了,學習方式也要隨之改變,要學會各種形式的主動學習方式。能否真正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是落實高中新課程理念和目標,實現教學改革的重要環節之一。

因此在設計教案時不能再像以往的那樣,只有以教師活動為中心的教學過程,而是要雙向設計。既有教師的活動,同時有學生的活動,師生互動、師生互補,使我們的歷史課堂教學充滿和諧的氛圍。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積極思考、自由交流、主動探究、大膽質疑,學得輕松,學有所獲,學有長進。課堂不僅僅是教師的講台,更是學生學習的場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凡是學生能說的、學生能做的,能自己學會的,都可讓學生完成。即使有通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不能完成的,教師也貴在及時點撥,給以思路,不再包辦代替。

這種雙向設計教學活動的教案,在義務教育7-9年級的歷史新課程中已經得到一定的推廣。可以說,義務教育的歷史新課程為高中實施新課程做了准備,值得高中教師學習、借鑒。誠然,高、初中教學是有很大區別的。在高中歷史新課程的教案設計中,還要更注重活動目標的設計和目標達成的檢驗。缺少檢驗反饋是無法把課堂中師生的互動落到實處,因此在設計教案時需同時考慮。還應該提倡對教案設計的同行評價和教師教後的自我總結反思,這樣有助於推動校本教研的開展,讓歷史教師在課改中自身素質得到更好的發展,與新課程同成長,共進步。

高中新課程的實施,對廣大高中教師來說是一次寶貴的機遇和嚴峻的挑戰。可以這樣說,在先進的課程理念引領下,設計出體現課改理念、具有新的呈現方式的教案,是上好課的先決條件,是確保實施新課程和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知易行難,需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繼續努力和探索、改進。

㈢ 歷史教學的方法

一、歷史教學方法有哪些

歷史教學方法有哪些?

史觀教學:文明史觀,全球化史觀,近代化史觀,革命史觀,。

史料教學:文物,史書記載,口述歷史,學者觀點,

教學歷史,客觀公正是基本原則,

中學歷史課堂基本教學方法

1.講述法:是教師運用口語向學生傳授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它包含敘述、描述、概述三種具體的類型。通過教師的講述,可以使學生掌握比較系統的歷史發展過程知識,從而為培.養想像力、創造力、分析綜合能力奠定基礎

2.講解法: 是對歷史名詞、概念、觀點和規律等內容進行解析論證的一種教學方法。它包含解釋法、比喻法、分析綜合法、比較法等具體的形式。

3.敘述法: 歷史教學中,教師按照歷史事件發展或歷史人物活動的時間順序,對歷史事實進行全面系統地講授的教學方法稱為敘述法。其最突出的特點,是完整清楚地交代整個歷史事件的全過程。

4.概述法: 教師使用簡練、概括性的語言,對歷史知識中非重點內容進行大概介紹的教學方法。適用於歷史教學中雖屬次要,但又必須交代清楚的歷史事實教學。

5.談話法: 歷史教學中,師生之間通過口語交流,進行教學與學習活動的一種教學方法。包括師——生、生——生、師——生——生之間對話等多種形式。

二、歷史教學的幾種方法

一、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思考、質疑 巴爾扎克說過:「打開一切科學的鑰匙都毫無疑義是問號。」

對於中學歷史教科書的內容,學生基本上能看得懂。如果依照教材照本宣科,學生當然也就提不起興趣。

因而,教師需要利用有啟發性的問題吸引學生,在交流對話中喚起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學生思維的探求性。 比如提到彩陶時,我提出:原始人怎麼會想到用火燒泥做陶呢?學生通過討論提出幾種觀點:(1)用泥盛肉放在火上烤,泥土變硬成型就是陶;(2)森林大火隱慎後,地面被燒硬給人們的啟示;(3)半坡人房屋中有火炕,火坑周圍的土變硬給了人們靈感;(4)把泥土做成型用來煮粟,火燒之後就是陶。

學灶轎敬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再造了歷史上這個發現的過帆亂程。教師要使學生時刻面臨問題,但也不能為問而問,問題過於平淡,讓學生感覺無趣。

當然問題也不能過難,沒有學生能答出也是毫無意義的。課前設計問題時要精心准備,使之具有啟發性和深刻性,讓學生有思考的餘地和價值,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去發現知識的金礦,體驗發現的快樂。

對於學生來說,在教師引導下探求知識是一種能力,善於提出問題更是一種能力。肯尼思·胡佛認為:「整個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學生正確提出問題和回答問題的能力。

任何時候都應鼓勵學生提問。」巴爾扎克也說,問「是深入的階梯,是長進的橋梁,是觸發的引信,是覺悟的契機。」

因此,在教學中我積極鼓勵學生質疑提問。講到「孔子」一節時,利用孔子「當仁不讓於師」一句,教育學生不唯書,不唯師。

在學生質疑的過程中,師生互相啟發,互相補充,探究越來越深,學生的求知慾望不斷得到激發而越來越強烈,他們的思維和能力也不斷發展提高。在互動的過程中,達到「教學相長」。

在學習「司母戊鼎」時,提到它的鑄造採用合范法,學生立刻提問:各部分分別鑄成後,怎樣再合鑄成一個整體?對這個問題,我在備課時並沒有考慮。在表揚這個同學勇於質疑,發動學生課後積極探求答案的同時,下課後我也認真查閱資料,在以後備課時更細致,做更充分的准備。

在教學中,我盡可能給學生更多的機會和時間,讓他們發表見解,提出疑問,保護他們探求的積極性,使每個學生都能感到成功的快樂。 二、認真組織探究課與課外活動 1.精心設計「學習與探究課」。

每一個學習主題後的「學習與探究課」是「北京師大版」教科書新設的內容,是對傳統教科書的重大改革。對於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探究式創造性學習起重要作用。

這一課型的設立,要求教師改變「一支粉筆,一本書,走進教室滿堂灌」的教學狀況,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究中了解知識,掌握方法,提高能力。 設計「了解身邊的『歷史』」一課時,除要求每個學生通過調查製作一課家族樹,介紹家庭成員狀況外,組織學生自願結合為四個小組,分別完成四個題目:①求真中學的發展與未來;②我這十三年;③中國文字的起源與演進;④信息交流的實現。

每個學生各負責查找一部分資料,由組長整理並寫出調查報告。然後在課堂上集體交流,實現資源共享。

學生通過活動在了解知識、掌握方法、提高能力的同時,深刻體會到在探求中獲得知識的快樂,也實現了自我教育;體會到集體的力量,共同合作的重要;體驗到挫折與成功的經驗。這無疑會增強學生的個人道德素質和心理素質。

2.重視每節課的「活動建議」。布魯納曾說過:「發現不限於尋求人類尚未知曉的事物,它包括用自己的頭腦親自獲得知識的一切方法。」

「北京師大版」新教材中「活動建議」的設計,有利於學生去發現,去探索。對每節課的「活動建議」我都認真思考,認真對待,根據現實條件及學生狀況或直接利用,或稍做變通。

「中華大地的遠古人類」一課,就直接利用了課本上的主題:想像一下北京人一天的生活情景。很多學生通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寫出了非常好的文章。

「春秋五霸與戰國七雄」一課的原設計是給成語故事配上圖畫,對很多學生來說有一定困難,我怕學生興趣不大或應付了事,起不到教育的效果,故把它改為:搜集成語故事,寫出給我們的啟示。每個學生都做得很好,而且達到了自我教育的目的。

在活動實踐中,學生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探索者,由衷地感到一種創造的快樂,每個人都興趣盎然。對每一次活動我都及時反饋、講評,以鞏固活動的成果,鞏固學生在活動中建立的學習歷史的興趣。

3.指導學生課外閱讀 學生的課本知識是有限的,而歷史知識的廣度與深度影響著學生認識歷史的能力和水平。現在的學生課外閱讀量普遍較少。

在教學中我注意把學生的興趣引導到「多讀書,讀好書」上。卡耐基說:「真正的讀書使瞌睡者醒來,給未定目標者選擇適當的目標。

正當的書籍指示人以正道,使其避免誤入歧途。」在讀書的過程中,學生通過探求思考,實現自我教育,培養自身能力。

學習「春秋五霸與戰國七雄」一課時,我注意有機地穿插一些成語典故,激發學生的興趣,然後向學生推薦《東周列國志》一書,並與「活動建議」的內容結合起來。許多學生在讀過之後與我進行探討。

至今,我已向學生推薦了《上下五千年》、《少年兒童。

三、【歷史學習計劃作文】

對學習歷史的目標要明確,實現目標也有保證。

學習計劃就是規定在什麼時候採取什麼方法步驟達到什麼學習目標。短時間內達到一個小目標。

長時間達到一個大目標。在長短計劃指導下,使學習一步步地由小目標走向大目標。

(一)制定一個學習計劃,有彈性地安排時間去學習,使學習有秩序地進行,有了計劃可以把自己的學習管理好。到一定時候對照計劃檢查總結一下自己的學習,看看有什麼優點和缺點,優點發揚,缺點克服,使學習不斷進步。

(二)對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大有幫助。良好習慣養成以後,就能自然而然地按照一定的秩序去學習。

有了計劃,也有利於鍛煉克服困難、不怕失敗的精神,無論碰到什麼困難挫折也要堅持完成計劃,達到規定的學習目標。(三)提高計劃觀念和計劃能力,使自己成為能夠有條理地安排學習,生活的人。

這種計劃觀念和計劃能力,學生都應該學習和具備,這對一生都有好處。(四)知識要扎實,條理要清楚,邏輯要連貫。

要有扎實的歷史基礎知識,對課文中不能理解的地方,先自己思考,實在搞不清楚就准備一個歷史問題本寫下來,明天問老師(五)在歷史課堂上,同學們要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勇敢的提出問題,大膽的進行辯論。(六)在課余時間,多參加一些有益的活動,多看一些有關歷史的節目,開闊一下視野,積累課外知識,豐富自己的大腦。

四、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導入新課的幾種方法

江蘇省江都市洋浦中學 張宏根 導入新課是教師講授新教材的重要環節之一,是一種教學藝術.俗話說得好,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課堂導入能夠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有目的有準備聽課,有效引導學生集中思維,從而為整堂課的進行打好基礎.初中歷史教學中常見的有效導入新課的方法有如下幾種.一、復習導入法.復習導入屬於歷史課傳統教學中最常用的導人法.它是根據知識之間的邏輯關系,找准新舊知識的聯結點,以舊引新或溫故而知新,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雖然這種導人法往往缺少趣味性,但是歷史課是時間連貫性很強的課程,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精心設計,利用復習舊課而引入新課,有利於知識間的銜接,使學生理解歷史概念的因果聯系,從而使學生的認識更全面.如學習夏、商、周歷史時,用暴君的殘暴統治銜接導人效果會更好.夏桀的昏庸,商紂的殘忍,周厲王的專制,其結果是毀滅了一代王朝,直接或間接促使了新王朝的建立.這樣的銜接,前後照應,過渡自然,使學生容易從以前的知識中轉人即將學習的課堂上來.二、懸念導入法.在眾多的非智力因素中,興趣是學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礎,是非智力因素中最為活躍的一個,是入門的向導,是學生探求知識、促進思維發展的巨大動力.通過提出問題,設置懸念,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抓住學生的內心,激發學生的興趣.例如在教學《「五四」愛國運動》一節時,老師就可以先通過講火燒趙家樓,痛打章宗祥的故事,引起學生的興趣,從而激發他們探討的願望,然後提出如下疑問:「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中國也是戰勝國,為什麼在巴黎和會上被當作戰敗國被瓜分?」通過這樣的問題的設置,學生們的興趣被調動起來,並急切想了解新課內容.又如在教《秦的統一》一課時,我設計了「同學們,你們知道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是誰嗎?為什麼他要稱自己是皇帝呢?為什麼秦朝要修建長城」等問題.這幾個疑問,像磁鐵一樣緊緊地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很快地引入到新課中.所以教師在進行導入設計時要注意激發學生興趣,並有意識的設一些疑點,要讓學生意識到歷史課程的趣味性和探索性.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引導學生主動地去掌握歷史知識.三、視聽導入法.歷史最大的特點就是其具有很強的時間性和空間性.對於中學生而言,平面的講述往往很難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藉助於某種環境因素的 *** 作用是引導學生創造性思維活動的重要條件.在上新課前,適當地播放與講授的內容有關的影片,通過直觀的、生動的畫面再現「史實」,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體會某個歷史時期的背景或事件,能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引發他們的情緒,還能很好地加強學生對新知識的了解.如在講《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狂潮》時,我們就可以從播放電視劇《宋氏三姐妹》中的一個情節入手導入新課.劇中有這樣一個鏡頭:孫中山拿了一幅畫給宋耀如等人看,諸人看了感慨萬分,義憤填膺.然後教師提問:「這是一幅什麼畫?為什麼會引起他們的憤慨?」接著告訴學生,這是一幅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圖畫,這幅畫就是教材中的《時局圖》,再由講解該圖轉人新課的學習.電教情境的導入,作用於學生的感官,不僅使學生產生了向上的巨大力量,而且在整個課堂中始終處於聚精會神的心理狀態,從而獲得最佳教學效果.四、談話導入法.談話法導入新課的方法有兩種.一是從大家熟悉的電影、小說談起,喚起他們的回憶,增強感性認識,然後導入新課學習.如教學《鴉片輸入和禁煙運動》一課就可通過對電影《林則徐》的描述來開頭.現在有不少歷史題材的電影,歷史課中可以充分利用,來加強教學效果.二是概括談話法.結合教材重點,先向學生概括展示本章節的主要內容,提出一些學生們熟悉的問題,使他們產生親切感,激發他們求知的興趣.如上《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一課時,可先簡略介紹一下唐朝:「唐朝是同學們都比較熟悉的一個王朝,每當提到它,我們就會聯想到許多動人的故事:善於納諫的唐太宗,中國唯一的女皇武則天,偉大詩人李白,杜甫的千古絕唱,乘風破浪的日本遣唐使船,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它的古老文明千餘年來影響著中國,影響著東方,日本至今還保留著某些唐朝風俗習慣,它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黃金時代.」這樣的導語,把同學們帶到了絢麗多彩的唐朝歷史場景,吸引了同學們的注意力,為學習本課和以後幾課的內容打下了基礎.談話法的優點是比較自由,富於啟發性和靈活性.。

五、【>採用哪些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

·在教學中採用「小、低、快」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採用「?⒌汀⒖臁鋇慕萄Х椒?初中階段,採用標準的比賽場地、網高和規則進行排球教學時,往往調動不起學生的積極性.如果將場地大?⑼?吆凸嬖蜃鍪實鋇牡髡?拖拗疲?庋?仍鑾苛吮熱?娜の緞裕?幟艽鐧皆て詰哪康摹?一、小 指縮小比賽場地 由於.·中學歷史教學方法新探中學歷史教學方法新探 中學歷史教學方法新探 中國處在那個大洲? 這是簡單的不能再簡單的問題,每年由於教學需要,在教初三畢業班時我都提出過這一問題.然而令人驚詫的是,知道此答案的人在二三百名學生中只能找到幾個人.如果只遇到一個這樣的現象可能怪筆者太大題小作了,。

·一年級識字教學方法談一年級識字教學方法談 識字能力是學習能力的基礎,為了使學生在愉快輕松的氣氛中主動識字,教師要根據兒童年齡特點,有意識激發他們的識字興趣,拓寬識字途徑,培養識字能力.基於這樣的認識,我對低年級識字教學進行了探索. 一、根據兒童的思維特點,把抽象的符號具體形.·學作文教學方法之初探《狼和小羊》教學方法談 一、課堂教學形式靈活多樣 課堂教學形式是連接教學理論和實踐的橋梁,對理論和實踐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傳統的教學形式大多數缺乏趣味,內涵單一.龍老師執教的這堂課,在這方面有所突破. 1.成功運用情境教學法.。

六、如何做好中學歷史教學中的概念教學

(一)引導學生運用歷史典故解析歷史概念.在歷史教材中,有許多歷史概念與歷史典故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如能恰如其分地運用這些典故,設置歷史情境,則能幫助學生較為清晰地理解這些概念.比如,有關政治術語中的左和右的概念,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經常提及到的問題,也是較為容易混淆的兩個概念.x0d(二)幫助學生准確定義和辨析歷史概念.每一歷史知識概念都有它特定的歷史時間、空間,特定的歷史內涵和外延,定義法就是根據以上四個方面的內容,用高度概括簡潔准確的語言給歷史知識概念下定義.使用定義法形成歷史知識概念最關鍵的是對歷史內涵和外延的揭示.學生由於歷史背景和歷史學養的不足,對定義法揭示歷史概念較為陌生,也較難以把握.比如,對於左傾和右傾這兩個歷史概念,左傾機會主義錯誤表現為理論觀點超出實踐的需要,主觀認識超出客觀條件的可能.這種錯誤在階級斗爭問題上,表現為擴大打擊面,搞過火的斗爭,對內搞關門主義,對敵斗爭搞冒險主義,在經濟建設上急於求成,急躁冒進,違背規律,超越階段.x0d(三)啟發學生利用概念的種屬關系正確區分歷史概念.不少歷史概念有較多的相似或相近之處,這無形中增加了學生理解的難度,如果能通過概念內涵和外延的分析,弄清楚種屬概念之間的關系,則有助於學生更好地掌握.x0d(四)用形象化的歷史感性材料引導學生理解概念.所有的歷史認識都來源於歷史事實與歷史事件,離開了事實與事件,就形成不了歷史概念.在學習歷史概念的時候緊扣事實與事件,使學生形成感性認識,並進行分析、判斷、概括,提煉上升為理性認識.當然,在認知事實與事件時,要提醒學生從事實或事件中跳出來,善於透過現象抓住本質,以形成正確的認識.x0d(五)幫助學生梳理歷史發展的時代特徵准確闡釋歷史概念.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一些歷史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歷史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有所變化.學生對這些變化的過程、特徵和線索往往缺乏整體的縱向聯系,所以認識易發生偏差.x0d幫助學生把這些概念放到歷史的不同階段進行闡釋、理解,學生便較為容易把握了.當然這樣的梳理過程並不復雜,問題在於掌握了其方法就得心應手、游刃有餘了.x0d其實,歷史概念的教學方法有很多,見仁見智,可謂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有關歷史概念的考查,歷年高考中屢見不鮮.如此看來,在教學過程中,關於歷史概念教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了.它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把握能力和解題能力,更有助於學生良好的歷史思維能力的形成,有助於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所以我們在教學中要引起必要的重視.。

㈣ 歷史教學中常用的導入方法有哪些它們各有什麼優缺點

在歷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朱偉紅
興趣是非智力因素,但對智力的發展有重要的影響。學生對某一學科興趣如何,直接影響學習效果。因此,名學科教師都很注意學生興趣的培養和發展問題。我在一年多的歷史教學實踐中,通過自己不斷地學習與探索,逐步形成、掌握了一些培養學習興趣的方法。本文就教學中的點滴體會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僅意味著使學生認識到知識對社會、對自己的意義而產生學習的需要,還意味著在從事活動的過程中產生愉快的情緒體驗,從而產生進一步學習的需要。因此,為了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必須創造一系列的外部條件和內部條件。
1、明確歷史知識對社會的意義是形成學習興趣的重要條件。研究表明,在一定的條件下,具有明顯的社會意義的知識對於學生的興趣及興趣傾向有特殊的影響。
2、創設一定的任務條件使學生面臨某種實際的任務。僅對知識的社會意義的認識還不足以保證學生產生真正的學習興趣。只有使學生為了某種具有的實際任務而進行探討時,才能更有效地培養其認識興趣。
3、歷史知識的積累是產生學習興趣的基本條件。研究證明,只有當某種知識領域中的實際知識達到一定的水平時,才能產生對這一領域的興趣。因此,在歷史教學中,教師必須有計劃地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的基礎上,使學生不但獲得新知識,使學生感到學有所得。這樣學習興趣才能較順利地形成、發展起來。
另外,學生積極的心智活動和必要的技能掌握等內部條件,以致必要的物質設備、組織領導等外部條件都能影響學生學習興趣的產生。
二、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
(一)生動具體講解史實、發展學生的想像力
1 故事化、通俗化的講述,對一些歷史教材。教師要善於進行故事化的講述。所謂故事化,並非為了迎合學生的心理而隨意編講故事,而是通過有細節、有場面的具體描述,用通俗形象的語言誘發學生的想像力,使抽象模糊的歷史事件鮮明起來,使人物形象更為豐滿,從而給學生以深刻的印象。例如在講述皇帝和堯舜禹的傳說這一內容時,教師可據史實向學生講述"三皇五帝"的故事。通過描述中華民族的歷史淵源,使學生濃厚的興趣中,既學得了知識,又加深了對祖國的了解,同時也受到了一次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
2 把歷史現象同一定的歷史背景、環境聯系起來。歷史現象對學生來說是十分陌生的遙遠的。教師在講授時,可以把歷史現象發生的時間、地點、自然、社會環境呈現於學生面前,為學生拓寬了想像的時空,這對學生形成完整、正確的歷史概念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3 要善於為學生選擇能揭示歷史時代的事件本質的歷史文獻增強敘述的具體性了充實論段說服力。幫助學生增進史實的時代感。例如在上《遼、西夏和北宋的並立》這一課時,學生把我國北宋的民族英雄楊業與評書《楊家將》中的老令公楊繼業混為一談,產生了誤會。針對這種情況,我方面據史實介紹楊業的其人其事,分析大說與史實的區別和聯系。另一方面,我又選擇部分歷史文獻資料向學生講解,從而有力地論證了楊業這一史實人物的認識。同時也調動了學生讀史的積極性,掀起了一股書籍熱潮。
4 引用適當的詩歌、民謠,以增強敘述的形象性和真實感。
(二)注意教學的啟發誘導,再現"歷史情景",以激勵學生自覺地探索問題。
1 教師要善於設計富有啟發性的問題,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思維總是從問題開始的,問題的提出。應該從歷史學科所具有的過去性、具體性的特點出發,堅持史論統一的原則,抓住教學中的實質問題,利用新舊知識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矛盾,提出難度適宜的問題、吸收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培養學生對歷史學科持久的學習興趣。
2 利用電教手段,調動視聽,創設情景,錄音(像)、投影、幻燈等電教手段在各科的日常教學早已廣泛應用。然而如何使諸種電教形式為教學做有效的服務,卻是人們在一直探討的問題。在歷史課教學中,有些內容可以重新利用音(錄音)像(錄像、投影、幻燈)手段,再現歷史現象產生的時間、地點、歷史背景及其過程,給學生以充分的感性認識。例如在上《三國鼎立》這一課的"官渡之戰"時,教師可以先簡單介紹一下官渡之戰的始末給學生以初步的認識。隨後教師可選擇表現硝煙彌漫的戰爭場面的音樂或戰斗的吶喊聲的錄音帶,邊放錄音邊詳細介紹戰爭的經過。其間,教師隨講述的不斷地變幻投影片。(投影多為教師自製,可將戰役分為幾個部分,分別製作成投影。)在音樂的渲染下,學生目睹刀光劍影激烈的戰斗場面,聽著老師以抑揚頓挫的語調所做的精采描繪,感到彷彿身臨其境,置身於戰火紛飛的沙場。此舉不僅培養了學生對歷史課的濃厚的興趣,而且可以將學生置身於特定的歷史條件中,去認識、分析歷史,對學生加深記憶,增強對歷史本身的理解有重要的作用。
3 教師要善於結合現實,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聯系現實是為了說明現代事實的歷史根源,或已經發展而表現出來的新特徵。培養學生"以古鑒今"的認識能力。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熱情。
4 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應採取具體措施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做到"有疑必問"、"幾問必解"。教師在充分肯定學生質疑的基礎上,可以提供給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方法以及必要的歷史文獻資料,讓學生根據已積累歷史知識和教師提供的信息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逐步養成勤動腦筋思考問題的習慣,可以進一步鞏固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5 "走入歷史"挖掘興趣的深刻性
所謂"走入歷史"有就是我們日常說的"進入角色"。不過這一角色是在特定的歷史氛圍中,再現歷史現象,歷史情景的角色。學生置身於一定的歷史條件下,去體察、認識歷史。從而闡述自己的見解,以達到深入掌握歷史知識。挖掘學生興趣的深刻性的目的欲使學生"走入歷史"。教師必須在對教材認識分析、選擇適當內容的基礎上,多角度、多層次、多形式地設計教材,加強學生興趣的持久性和深刻性。北京三中教師朱爾澄在這方面的做法頗具特色。例如她在講《赤壁之戰》時,就孫劉聯合抗曹的問題,引出"諸葛亮舌戰群儒"這一歷史場面。她讓學生扮演群儒與諸葛亮就抗曹問題進行辯論,結論正好是赤壁之戰勝敗的原因。讓學生進入角色,重要的是讓學生體會當時的社會環境。根據當時的客觀條件提出有說服力的論點、論據,"具史實以力爭"。教師可在論戰結束後,將辯論結果加工成系統的結論。此法對於學生不斷鞏固加深已有的興趣,提高興趣的層次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三)豐富教材內容,擴大知識范圍
以上介紹的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的一些方法,是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學習、探索的結果。然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巧在用法。教師只有從教材和學生的實際出發,勇於學習、勇於創新,方能在歷史教學中探索出一條成功之路。

如何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點擊數: 1144 接收回傳
摘要: 新課程標准中,要求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使學生從被動地接受知識轉為對知識的主動探求,這就要求增加學習歷史的興趣。教師應在課本應用、內容安排、教學方法等各方面加以考慮,使學生更有效地投入學習。

怎樣培養學生學歷史的興趣

一位教育家曾經說過:「如果人們吃飯沒有食慾,勉強地把食物吞到胃裡去,其結果只能引起惡心和嘔吐,至少是消化不良,健康不佳。反之,即他樂意接受,並且能很好地消化它。」吃飯如此,學習歷史亦是如此。如果學生對歷史學習提不起興趣,學習就會缺乏積極主動性,只是被動地接受老師的枯燥無味的灌輸。所以在歷史教學中激發並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至關重要的,也是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正所謂「樂學之下無負擔」。歷史又是記憶性較強的學科,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也是提高記憶能力的關鍵。那麼怎樣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從而使學生樂學、會學、善學呢?

一、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感染學生

羅曼·羅蘭有名言說:「要播撒陽光在別人心中,總得自己心中有陽光。」同樣,要激發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和熱情,教師自身就必須首先對歷史具有豐富的情感源泉。這個源泉從哪裡來?教師只有平時博覽群書,深入挖掘教材,不斷研究課程標准與考試說明;博覽群書積累知識,不斷總結與反思,做到自身具備一桶水的知識功底,才能在教學中融會貫通,繼而選准知識興趣的爆發點,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和熱情,從而達到灌滿「一杯水」的目的。

二、在導入新課上下功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堂課能不能吸引學生,導入新課一環非常重要。導入新課時,一種做法是設置疑點,製造懸念。這樣能集中學生的有效注意,讓他們以急於釋疑的心情進入學習狀態,對探究的過程、結果產生興趣。如講「美國內戰」時,用「美國通過獨立戰爭,已經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道路,為什麼在十九世紀六十年代會再次爆發一場大規模的國內戰爭?這場戰爭對美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將會產生積極的作用還是消極影響?」等問題導入,使學生圍繞內戰爆發的原因、經過、作用、性質、影響等方面,積極參與學習。另一種做法是採用與課文有關的傳聞、秘史,這也有利於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但講述必須簡潔,否則會有喧賓奪主之感。

三、在教學活動中設疑、質疑,以疑誘思,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長期以來,許多歷史課教師教學觀念落後,採用的是沿襲了多年的「講—聽—背」直線型教學格局。課堂上教師唱獨角戲,所謂「黑板、粉筆加嘴皮」,教師牽著學生鼻子走,這種做法抑制了學生思維的積極性,扼殺了他們學習的興趣。一些學生感到歷史課枯燥無味,產生「厭史」情緒。學貴有疑,有疑才有所思,有思必有所得。在講課過程中設置疑問,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有時還能活躍課堂氣氛。
因此,在教學中要注意一邊提出問題,一邊啟發誘導,要求學生以馬克思「懷疑一切」的學習態度為榜樣。如講「衣索比亞抗意戰爭的勝利」時,提出疑問:「為什麼封建落後的衣索比亞能戰勝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義大利?」這樣,教師不斷設置疑雲,使學生思維處於亢奮狀態,激發了課堂情趣,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聯系分析,獲取正確而深刻的認識。又如講到中共成立的歷史意義時,設問學生,假如把「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面貌就煥然一新」加上問號,讓你用史實說明,你將怎麼辦?學生陷入思索之中,然後便說出一些自己的理解。這些設疑如石落平潭,波瀾迭起,使課堂氣氛熱烈,引發學生思維開啟。

四、有效利用課本上的資源,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新課程標准中使用的教材充分注意激發學生的興趣,精美的印刷、生動的插圖、富有趣味性的歷史小故事以及探究性問題都讓學生有了耳目一新的感覺。教師在教學中應該盡可能地利用課文中的這些資源尤其是插圖加以渲染,烘托氣氛,把學生的興趣調動起來。
例如1848年歐洲革命中有一幅《梅特涅夾著尾巴逃跑》的漫畫插圖。在導入新課中,我先讓學生看這幅圖,緊接著簡短的介紹:「梅特涅是奧地利首相,擅長外交權術,他一貫仇視革命和民族解放運動。在十九世紀上半期的歐洲舞台上顯赫一時,而在1848年革命中卻男扮女裝倉皇出逃,可見這場革命聲勢浩大。那麼這場革命是怎樣爆發的呢?」以此來導入新課。這種簡短的插圖介紹,傳達給學生以1848年歐洲革命規模大,對反動統治打擊之深、震動之大的信號。這對整體課文的講述起到了鋪墊作用,學生的興趣也就油然而生了。

五、從基礎知識的實用方面入手

學生學習歷史,從某種意義上講是為了考試,我們不能迴避這個問題。在歷史教學中遇到一些重點課,在導入新課時,我就強調這一章節的重要性,在歷屆高考中常出現一些題,我們在學習時應重點抓幾方面問題。在講述1861年俄國農奴制改革一節時,我作了這樣的交待:①俄國歷史上有哪兩次改革?對俄國的歷史發生了什麼影響?②俄國歷史上兩次改革是在什麼歷史條件下出現的,有哪些內容?這種方法開宗明義使學生一開始就了解到學習這章應該掌握哪些知識。學生認為所學的知識重要,注意力就集中,激起了濃厚興趣。但在講授方法上要注意靈活多變,力求使原本比較枯燥抽象的授課內容變得生動有趣,從而產生很強的感召力,使課堂氣氛活躍。這樣他們就會自主地動腦筋探索知識奧妙,愉快地尋求知識歸宿,從而煥發起更高的求知慾,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努力運用多媒體教學,進行歷史情景的再現,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歷史是發生在過去的事情,對於學生來說,感覺距離比較遙遠。人的認知是從感性開始的,直觀形象的材料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儲存。教學實踐告訴我們,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恰當地運用多媒體教學,有意識打破時空界限再現歷史情景,縮短歷史與學生的距離,將學生引入情境之中,給學生以直接的感官刺激,有利於引發學生,不僅能起到組織教學的作用,而且能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從而進一步明確學習目的,提高學習效率。例如我在講《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插放一段《火燒圓明園》的錄像;在講《抗日戰爭》時,播放國歌等。這樣,通過直觀教學手段代替教師的講讀,取得了更好的效果。可以說,多媒體使歷史走近了學生,使歷史課不再是枯燥的理論和呆板的講授。
托爾斯泰曾經說過:「成功的教育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積極性。」總之,興趣的激發,使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這樣就會使學生情不自禁地對歷史產生求知慾,從而達到教學的目的,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所以我們在教學中要不斷地總結,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優化課堂教學過程,積極充分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並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充分享受學習歷史的樂趣,真正從內心深處體會到學習的愉快。

㈤ 如何通過導入新課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興是最好的老師,在初中的歷史教學中,我特別注重在開始上課的時候就牢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學成功的藝術在於使學生對你所教的東西感到有興趣。」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如是說。平時,我們往往因為沒有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而苦惱不已。其實,只要我們根據歷史學科和初中生的心理特點,要做到導入新課時就用有趣的開頭引起學生的好奇,吸引學生的興趣,並不是件難事。以下我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初中歷史課激趣導入的幾點做法。

一、歷史故事激發興趣導入法
初中生年齡小,認知水平一般。上課前,學生們愛聽些歷史小故事,這些小故事一般與課堂教學內容緊密相關,常常能較快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新課的興趣。如在講授七年級歷史下學期第2課《唐太宗與貞觀之治》(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下同)這一課時,我首先給學生講李世民發動的「玄武門事件」。李世民為了自己順利當上皇帝,殺死自己的兄弟李建成、李元吉,逼李淵退位,登基後次年改元為「貞觀」,這就是唐太宗。學生一聽,有人為了當皇帝,竟殺死自己的親兄弟,就興趣盎然的,之後的新課自然也就水到渠成。又如在上《從武周政治到開元盛世》一課,我先給學生們講武則天馴服「獅子驄」的三件法寶,學生們一聽「一條鐵鞭,一把鐵錘,一支匕首」紛紛噓噓不已,對這個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不禁要多了幾分好奇,接著的課我結合講了些武則天登基後對待李唐宗室的小故事,整個課學生都聽得津津有味。

二、詩詞曲賦激發興趣導入法
詩詞語言精煉、生動、優美,學生讀來朗朗上口,因此我利用學生易背易記的詩詞來導入新課。在七年級歷史下冊第5課《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一課中,課本小字部分有唐朝著名詩人白居易的詩句形容唐都長安外郭城整齊劃一的詩句「百千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剛一上課,我就把詩句出示給學生,學生讀來朗朗上口,而且白居易的詩句通俗易懂,對於學生理解唐都長安的城市格局的理解的確起到很好的作用。又有一個教學案例也很能說明問題,在講授七年級歷史下冊第7課《遼、宋、西夏、金並立》時,交代完單元大致內容的時候,我讓學生誦讀岳飛的《滿江紅》。岳飛的精忠報國的情懷在朗讀後歷歷在目,課堂氣氛悲壯而熱烈,學生在朗讀後集中了注意力,並迫切想在新課中了解「宋金對峙」的背景下岳飛抗金的故事。於是,在洋溢著愛國情懷的濃厚氣氛中,完成了一節成功的歷史課。

三、閩南文化激發興趣導入法
法國語言大師馬伯樂曾說過,閩南話是世界上特別古老的語言。學生們和我一樣,生在閩南,長在閩南。閩南文化能貼近學生的生活,一下子拉近學生和歷史時空的距離。在講授七年級歷史下冊第4課《唐代的邊疆各族》一課時,文成公主進藏是教學重點。學生對這一史實也許並不陌生,但是如何讓學生們能聚精會神聽好這節課呢?我想起了廈門市科技中學教研室周老師的一份材料。周老師研究閩南文化多年,曾受廈門電視台邀請,在廈視二套《閩南通》欄目進行了40分鍾的播講。我想這是個不錯的導入新課的材料。於是,上課的時候,我賣了個關子。我告訴學生,我聽說這文成公主是「閩南人」。不信,講個小故事,你們聽聽。話說文成公主入藏途中,一路上心神不寧,每到一個地方,第一句話便問:「嘉西都漏?」(閩南話,意思為這是什麼地方?)久而久之,隨行的吐蕃特使感到十分奇怪,便悄悄問公主身邊的侍從:公主說的這句話是什麼意思?侍從當然不便直言,於是,搪塞道:公主的意思是祝各位「吉祥如意」。後來,吐蕃特使上奏松贊干布,建議將公主的問候語作為迎賓的最高禮節。今天,當人們進入西藏,藏族同胞總要捧上潔白的哈達,彎腰低頭,伸出雙手,高聲問候:「扎西都勒——!」學生們紛紛笑趴。課堂氣氛空前活躍。課的中間,我又穿插講了周老師的「布達拉宮」和「不值得」、「拉薩」和不夠衛生「喇薩」的小故事。學生們各個喜氣洋洋,他們之前聞所未聞。不禁都驚嘆,原來我們的閩南文化如此博大精深!

四、歷史圖片激發興趣導入法
歷史圖片內容豐富、直觀,學生一目瞭然,可以直接培養學生的歷史的形象思維能力。在七年級第9課《宋代的城市生活》一課教學新課導入,我用彩色的《清明上河圖》(局部)的掛圖引入;在《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一課教學,也可採用世界各地的「唐人街」圖片來導入;在《思想文化》中道教的興盛,可以用《泉州清源山太上老君像》的掛圖來導入;可以用《西遊記》的連環畫或者帶圖的故事書來引入「玄奘西行」的學習等等。

五、音樂歌曲激發興趣導入法
如今的孩子們都喜歡音樂,MP3、 MP4,所以,採用音樂歌曲導入新課也會是個不錯的辦法。即新穎又易於被學生接受,還可以烘托環境氣氛,從而縮短教材和學生之間的距離,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新知識。比較成功的案例很多,這里不再贅述。

六、質疑設問激發興趣導入法
一個精心設計的問題,能像一根魔術棒,吸引著學生,激發著學生,使學生在學習中精神處於積極向上的狀態,從無意注意轉為有意注意。達到在輕松愉快中學習的目的。教學中可以根據教材的內容,巧妙的設計出讓學生感到驚奇而疑惑的問題,引起他們的強烈好奇,從而製造懸念,以激發學生充分發揮想像力進行歷史思維,學生很快就會進入課堂情景中,有利於下一步的教學。比如《宋代的城市生活》一課,還可以創設這樣的問題來導入新課:宋代人很會生活,特別是娛樂方面的活動,很多一直保存到我們今天的日常生活中,請跟隨老師一起學習,然後告訴老師你有什麼發現。在引入宋代的歷史時,我把之前在一本書上看見的一段話作為引入語,留給學生大大的懸念。「遠遠看去,宋代就像一團亂麻。亂到什麼程度?我想用一句俏皮話來表述,亂到連最不怕亂的歷史學家也越講越亂卻不知道自己已經講亂更不知道如何來擺脫亂。」為什麼會這樣呢?請隨著老師學習宋代的歷史,你就會有深刻的體會的。學生們先是一臉的微笑,接著是一臉的疑惑,從學的角度看,提問能滿足人們的審美需要,提問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淘治他們的審美情趣。

總之,各種精彩有趣的新課導入,是完成課堂教學任務,提高教學效果的關鍵環節之一,它們不但能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課堂參與的積極性、主動性,還有利於師生之間感情的互動。因此,設計精彩有趣的課堂導入在初中歷史課堂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㈥ 如何設計歷史教學目標

寫教案的具體內容包括以下十項:

一.課題(說明本課名稱)

二.教學目的(或稱教學要求,或稱教學目標,說明本課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

三.課型(說明屬新授課,還是租亮復習課)

四.課時(說明屬第幾課時)

五.教學重點(說明本課所必須解決的關鍵性問題)

六.教學難點(說明本課的學習時易產生困難和障礙的知識弊頃寬點)

七.教學過程(或稱課堂結構,說明教學進行的內容、方法步驟)

九.板書設計(說明上課時准備寫在黑板上的內容)

十.教具(或稱教具准備,說明輔助教學手段使乎陪用的工具)

在教案書寫過程中,教學過程是關鍵,它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一)導入新課

1.設計新穎活潑,精當概括。

3.提問那些學生,需用多少時間等。

(二)講授新課

1.針對不同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

(三)鞏固練習

1.練習設計精巧,有層次、有坡度、有密度。

(四)歸納小結

(五)作業安排

布置那些內容,要考慮知識拓展性、能力性。

㈦ 如何導入歷史數據

1、裝入任務參數(假如新機器從來沒有裝過任務,裝入時請選擇裝入到新建任務),然後把利用平台傳出備份的歷史數據裝入到對應的任務中。
2、把舊機器中後綴為tsk的任務文件夾(類似「2006年交通運輸綜合統計報表(年報).tsk」)整個拷貝到新機器某個文件夾目錄下,然後打開平台,點擊任務按鈕,在任務管理窗口點擊搜索,把任務搜索出來並加入任務就可以直接用了。

㈧ 如何進行高中歷史教學目標設計

現代教學理論告訴我們: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且對教學活動起著明確的導向和激勵作用,並為教學評價提供依據.因此,備課時,教師要在新歷史課程目標的指導下,根據學生個體的情緒、興趣、思維、意識等方面的差異,准確把握教材,制定出適合本節課各層教學的多元的、有差異的、具體可行的目標及教學方法.教學目標的制定一定要依照內容標准,准確把握內容標準的要求,尤其是歷史學科,特別要注重歷史課程在情感教育方面所具有的獨到功能,加強對學生人文精神的熏陶,培養學生科學的歷史觀和健全的人格.
(一)知識與能力
"內容標准"將歷史知識與能力的學習分為三個層次要求:(1)凡在內容標準的陳述中使用"列舉""知道""了解""說出""講述""簡述""復述"等行為動詞的,為識記層次要求;(2)凡在內容標準的陳述中使用"概述""理解""說明""闡明""歸納"等行為動詞的,為理解層次要求,即了解知識所反映的事物的內在聯系;(3)凡在內容標準的陳述中使用"分析""評價""比較""探討""討論"等行為動詞的,為運用層次要求,即將所學的知識在實際中加以運用,用於解決新的問題. -
但是在學習過程中,知識和能力是不可分割的統一體,知識的獲取及呈現都伴隨著相應的能力,同樣,能力也在知識、技能的掌握過程中形成和發展,並為進一步掌握知識、技能准備條件.從學會學習的角度上講,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是更為重要的.因此,與知識相比,能力更具有一般性,發展良好的能力,比掌握一定范圍內的知識有更廣泛的遷移作用.歷史學科能力"指的是學生適應並完成歷史學科學習活動和調節自身學習行為的心理可能性與現實性相統一的品質,是掌握和運用歷史知識、技能的條件並決定是否順利完成歷史學習任務的特定的個性心理特徵",包括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想像力、創造力,其核心是歷史思維能力.以「夏商周時代的社會」一課為例,首先設計它的知識技能目標,如識記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內容;理解宗法制與分封制的關系;認識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等,其中課堂的主要目標是理解宗法制與分封制的關系,認識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在此基礎上再確定與雙基目標相對應的其他范疇的目標.
(二)過程與方法
"內容標准"沒有對歷史教學的過程與方法作出具體要求,師生應根據"課程目標" 中有關"過程與方法" 的總體目標,參照"教學活動建議",結合教學實際,靈活地、創造性地採用不同的教學過程與方法.
教師必須讓學生成為歷史學習真正的主人.要擺脫以往教學中學生只有學習,而沒有運用、鞏固、總結機會的舊模式,要創造條件使學生能夠充分展示學習的效果.應該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狀況及教學條件而展開.根據初中生所具有的身心發展特徵,建議學習過程能夠使知識學習融於形象直觀的活動中,使學生具有自主學習和思考的權利,有表現和表達自己的機會,這樣的學習才更容易被接受.
提倡教學形式的多樣化,積極探索多種教學途徑,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充分開發和利用課程教育資源.應多層次、多方位地創造有利的教學條件,如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多樣化,提供多種輔助性教學材料,以利於教學方法和學生學習方法的改進,特別要為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提供良好的條件.例如:開展課堂討論,組織辯論會,結合時事熱點如關於台灣問題、中國加入WTO的利弊等問題進行討論、辯論;舉行歷史故事會,舉辦歷史講座、講演會;進行歷史方面的社會調查與訪談,如調查改革開放以來農村和城市的巨變等;對歷史上一些重要人物和事件如秦始皇、武則天、拿破崙、洋務運動、戊戌變法等進行評價與討論;參觀歷史博物館、紀念館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考察歷史遺址和遺跡,仿製古代錢幣、兵器、農具、服飾等歷史文物;鑒賞歷史文物,如中國古代陶瓷等;采訪歷史見證人,編演歷史劇,如西安事變、戊戌變法、雅爾塔會議等;觀看並討論歷史題材的影視作品,如《二戰警示錄》《珍珠港》等,欣賞歷史文學藝術;撰寫歷史小論文,寫家庭簡史、社區簡史和歷史人物小傳,編輯歷史題材的板報、通訊、刊物,舉辦小型歷史專題展覽,等等.
完成歷史學習"過程與方法" 目標的教學,更重要的是使學生掌握學習歷史科學知識的方法,所以以上概述的學習方法的四個要素的動作執行者都是學生.如"概述世界經濟全球化加速發展的趨向,理解世界各國相互依存、相互競爭的復雜性"的學習內容,就可以使學生"通過查閱報刊雜志、收聽收看廣播電視、進行社會調查等形式,了解當前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並從中學習收集資料、社會調查等方法."過程與方法" 目標實施的過程,是學生體驗學習並學會學習的過程.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情感,從心理學角度來說,是與人的社會性需要相聯系的一種比較復雜而又穩定的態度體驗,包括道德感、美感、理智感.道德感是人們運用一定的道德標准評價自身或他人行為時產生的一種情感體驗,表現形式有愛國主義情感、國際主義情感、友誼感、同情心、責任心、良心、榮譽感、自尊心等;美感是在人對外界事物的美進行評價時產生的一種肯定、滿意、愉悅、愛慕的情感;理智感是在人對認識活動成就進行評價時產生的情感體驗,表現為成功感、懷疑感、對成就的歡喜與自豪、對科學的熱愛、對真理的追求等.正確、積極的情感體驗來自於正確的價值觀,價值觀對人的思想、態度、行為傾向等具有統領作用和整合作用.
在《美國獨立戰爭》一課可以設計「英國議會制、美國總統制有何異同?中國封建君主制和英國議會制、美國總統制的根本區別是什麼?」這一比較題,以此來引導和啟發學生認識資本主義民主制度也是人類政治智慧的精華,民主政治也是多樣性和獨特性的,而且在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時也是可以借鑒的,從而來落實「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㈨ 如何有效的進行歷史課堂教學

如何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祁縣教育局教研室 武曉慧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課堂教學永恆的主題,如何在有限的45分鍾內,夯實基礎,培養能力,愉悅情感,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我認為應當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准確把握歷史課程標准和每課三維目標,精心備好每一課。
有效教學是教師為實現預期教學目標,以心理學和教育學理論為基礎,在師生互動中通過教師的常規教學行為影響學生,以促使學生獲得滿意的學習結果、學會學習的過程。特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各種教學活動,使學生獲得最佳學習效果的教學過程。簡言之,有效教學即符合教學規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學,是能促進學生發展的教學。歷史有效教學是教師遵循個體發展和歷史教學活動的基本規律,促進學生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上可持續的進步和發展,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的教學活動。
歷史的考試緊扣課標出題,所以要提高教學有效性,必須准確把握歷史課程標准。歷史課程標准不同於其他學科課程標准,它非常具體,內容標准詳細地規定了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現代史六本書每個單元每一課的內容標准共44個學習主題,分布在每一冊書共有37個單元。因此,我們在講課之前必須參照課程標準的內容標准來備課,這樣,教學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新課程是一標多本,圍繞一個課程標准,使用多個版本的歷史教科書,有北師大版,人教版,不管是哪一版本的教科書,我們都要熟悉教材內容,做好:(1)教材內容分析,了解現行教科書的結構(2)了解課時教學內容與前後課之間的聯系及其在全冊教科書中的地位(3)了解本課教學內容中各子目的內在聯系明確每一課的課標要求以及三維目標對本課要學生掌握的知識做到心中有數。教學目標是判斷歷史課堂教學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據。准確全面地理解教學目標的真正含義,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根本保證。「知識與技能」是三維目標中的主線,貫穿於學科教學的始終。它既是學生發展的根本保證,也是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堅強基石。「知識與技能」以「過程與方法」作為生成保障。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以「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作為培育的憑借與途徑。
備課要以課程標準的內容標准為依據,教學活動設計要全面落實「三維目標」,教師還須轉變角色,在備課過程中多從學生的角度去考慮教材,以一個學生的眼光去閱讀教材,分析教材,審視教材,作好學情分析:(1)了解所教班級學生的整體學習情況;(2)了解學生已經具有的與本課有關的知識;(3)了解學生在思維、情感等年齡心理上的差異,使備課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
二、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知道要學什麼。
寫文章講求有好的開頭叫「風頭」,課堂教學也是一樣,需要創設新、活、美、樂、自然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撥動其思維之弦,總的原則是要注意啟發性,知識性、靈活性、趣味性。讓學生以最佳的興奮狀態投入學習活動中,這就是需要做好成功的導入教學。
一個成功的導入,可以馬上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興趣,如同徐徐拉開的帷幕,讓同學們一眼看到精美的景緻,又如樂章的序曲,使學生們一開始便受到強烈的感染,從而為整堂課的成功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首先要把握歷史課堂導入藝術的設計原則。歷史課堂的導入,要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和技巧性,以達到在實際的教學應用中的功效性,這樣的導入才具有藝術性。因此在設計課堂導入的時候,應該注重把握一定的原則性。中學歷史課堂導入藝術的設計原則主要有以下四點:(1)貼近生活,提高學生的學習歷史的興趣的原則。(2)導入內容的篇幅要適中、恰當原則。(3)從新課程內容標准找導入語的突破口的原則。新課程內容標准,是本課內容的高度概括和精髓核心所在,也是該課的重點與難點,同時也是高考命題趨勢的重要出發點,在講授課程的同時,如果能夠滲透對考點的加強,對於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有著重要的幫助,而這一類的導入的方法一般建議是復習式的導入為主。(4)能夠幫助學生積累歷史學習素材,理清學習脈絡為準的原則。 歷史學習是一個從感知歷史到積累歷史知識、從積累歷史知識到理解歷史的過程,因此歷史課堂不應該為上歷史課而上,在幫助學生了解歷史發展脈絡的同時,也要加強對學生進行歷史教育的感化。雖然在教學過程中,這一種教育的感化可以貫穿整個課堂,但是,如果能夠在課堂導入的時候來一個先聲奪人的效果,奠定整一節課的基調的話,這樣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導入教學的方法有多種:問題導入法、舉例導入法、討論導入法、圖示導入法等在教學中自己的具體做法是:
(1)注意新舊知識的銜接過渡。復習舊知識導入新課。便於學生鞏固已學知識,便於將就舊知識邏輯地,有機地聯系起來,循序漸進地展開教學。通常通過提問、練習,講述,誦讀等方式進行。使學生「溫故」的基礎上知新,促使學生積極思維,引發探索問題奧妙的興趣。我在教學《明清帝國的專制統治》一課時這樣導入: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中,歷代帝王為了鞏固統治採取了各種措施,秦始皇推行郡縣制,漢武帝頒布推恩令,唐太宗完善科舉制,重視人才,虛心納諫,社會歷史發展到明清時期,明清時期統治者在政治、思想方面採取了哪些具體措施呢?這些措施又造成了什麼影響呢?今天,讓我們共同學習《明清帝國的專制統治》。通過這一導入,學生既回顧了舊知識: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的措施,又明確了本節課要學習的重點內容是明清時期政治、思想方面的措施及影響。
(2)注意歷史與現實的對比,從而融入情感態度價值觀教學,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正確的歷史思維能力、辨別是非的能力。我是這樣導入的:播放奧運會主題曲《我和你》,我接著說,2008年8月,我國成功舉辦了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這是一次全世界人民體育的盛會,團結的盛會,一首《我和你》拉近了全世界人民心靈的距離,唱出了全世界人民熱愛和平、嚮往和平的心聲,但是,在20世紀先後爆發的兩次世界大戰,不僅造成了世界性人力物力的損耗,也給全世界人民帶來了沉重的災難。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罕見的、最殘酷的、規模最大的戰爭,給各國人民帶來了無盡的痛苦與災難,並且戰爭的傷痛至今仍在延續,為了避免世界大戰的悲劇再次發生今天,我們一起來復習《兩次世界大戰》的歷史。
(3)充分利用教材資源
我在教學《祖國統一的歷史大潮》一課時,我說,今天老師想送給大家一首歌,你聽聽唱的是哪個地區?於是,我就唱;你可知媽港,不是我真名姓, 我離開你太久了, 母親! 但是他們擄去的我的肉體, 你依然保管我內心的靈魂,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名姓, 我離開你太久了, 母親! 但是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 你依然保管我內心的靈魂, 三百年來夢寐不忘的生母啊, 請叫兒的乳名: 叫我一聲--澳門。 母親!母親! 我要回來, 母親!母親!同學們一聽就知道是澳門,我接著說,是的,這是聞一多先生《七子之歌》中的澳門,那麼澳門曾被哪個國家佔領,又在什麼時候回歸了祖國的呢?這一地區實行什麼制度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祖國統一的歷史大潮》。
(4)採用多媒體手段
教學歷史學科有很多影視資料可供使用,各個不同的歷史階段發生的大事,重要人物都被拍攝成電視、電影作品,在教學中可以選擇使用。
總之,通過導入教學,引發學生的學習意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教學在學生想學、願學、樂學的心理基礎上展開。
三、打造教學特色,提升教師綜合素質,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問題為中心進行教學,以解決問題作為課堂教學的重點。
首先,應提升教師綜合素質,打造教學特色。中國有句教育古訓是「親其師,信其道。」教師的人格魅力,課堂教學的教學藝術是讓學生喜歡歷史課的首要因素。看看易中天吧!看看紀連海吧!看看王立群吧!他們的講解多麼生動,多麼睿智,善於設疑,調足了聽眾的胃口!教師的情緒感染著每個同學。
其次,應以學生為主體。「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學生風華正茂,他們富有理想,富有激情,我們為何不能給他們一個機會,給他們一個施展才華的舞台呢?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帶著問題,自主、合作、探究,去解決一個一個問題。讓每一個同學都參與到學習中來。要減少課堂的講授時間,降低教的富營養,增強學生的飢餓感,最大限度的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主動中發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創新。
第三,以問題為中心進行教學,以解決問題作為課堂教學的重點。
亞里士多德說過,「思維自驚奇和問題開始」。應以問題為中心進行教學,以解決問題作為課堂教學的重點。問題中心教學法,即教師根據歷史學科的特點,緊緊抓住歷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創造思維情境,將教學復習的知識以問題組的形式呈現,把解決問題作為課堂教學的重心,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激發學習歷史知識的動機和情趣,有效掌握歷史知識,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教會學生怎樣學習的教學方法。
注意以下幾點:1、問題的內容,即問什麼? 一是問題內容要緊扣課標和本課教學的三維目標要求,有較強的針對性。 二是問題要體現教材內容的內在聯系。 三是問題要有層次性、次序性。四 是立足課本,以面向全體學生為准則,以課文的重難點知識文獻資料思考題等為主要內容。五是不能過於膚淺。
2、要問的對象,即問誰?(1)多關注學習中等及以下的學生 ( 2)問題難度較大、靈活性較強的最好問優學(3)回答問題的同學不能總集中在幾個人身上,應關注全班同學。3、提問的方式,即怎麼問? 一是問題的表述要簡明、准確、深入淺出、循序漸進。 二是問題要有啟發性。 三是教師要善於鼓勵、引導。
4、解決問題的方式(1)注重學生獨立的閱讀和思維,以自主學習為主,閱讀是學生獲得知識、發展能力、提升精神的重要途徑,無論什麼學科的教學,都應該把學生的閱讀置於中心位置,要讓學生通過獨立閱讀解決較為簡單的問題,並在學生閱讀的基礎上,著力解決識記層次的問題。(2)較難的問題,可先通過小組合作、探究試著解決,答案還不夠完整或學生的理解海不是很到位,教師可指導學生合理利用教材中的小字、名言、地圖、圖片等材料幫助理解。(3)把歷史知識的學習放在本單元、本冊書或世界歷史的大背景下去理解。(4)注意問題之間的銜接過渡,融會貫通。(5)教師幫助學生形成知識網路,做好板書設計。
四、做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學
學習歷史並不僅是單純地知道歷史事件的情況,更重要的是以史為鑒,指導我們今天的行動,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逐漸了解中國國情,理解並熱愛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形成對祖國歷史與文化的認同感,初步樹立對國家、民族的歷史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培養愛國主義情感,逐步確立為祖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人類和平與進步事業做貢獻的人生理想。
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審美情趣,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堅強的意志和團結合作的精神,增強承受挫折、適應生存環境的能力,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了解科學技術給人類歷史發展帶來巨大物質進步的基礎上,逐步形成崇尚科學精神的意識,確立求真、求實和創新的科學態度。
了解歷史上專制與民主、人治與法治的演變過程,理解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不斷強化民主與法制意識。
了解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多樣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國、各地區、各民族的文化傳統,學習汲取人類創造的優秀文明成果,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國際意識。
五、做好練習鞏固與背誦教學
我認為:就歷史學科而言,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練習和背誦是鞏固所學知識的一個重要環節。
練習題的設置:1、要緊扣課標要求,體現識記、理解、運用層次的不同要求,注意對基礎知識的鞏固。2、題要適量,力求少而精,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3、教師精心設置每課的練習題,當堂練習當堂訂正,及時彌補課堂教學中的不足。4、要求學生在明確題的答案之後把題寫到作業本上,同時作為本課背誦的主要內容。
背誦環節:1、力求讓學生達到理解記憶,注意背誦的准確性。2、注意對知識的系統記憶。3、多提問檢查,關注全體同學,人人過關,只佔用課堂時間,教師問學生時可變換問題的角度,創設問題的情境。4、多激勵,形成競爭的氣氛。
此外,還應進行教學反思。成長=經驗+反思。耐心進行課後反思是打造高效優質歷史課堂的階梯。教學是一門藝術,又是一項技術,精心設計的一堂課,在實施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突發事件,需要自己隨機應變,也可能會有靈感閃現,為自己的課堂增加亮色。課後反思就應該把這些散落在課堂記憶中的碎片拾起記錄下來,作為自己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養分,這也會成為構建高效歷史課堂的階梯,我們會繼續攀登,高效優質歷史課堂永遠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著名課改專家、福建師大教授余文森認為:當前課程改革在課堂教學層面所遭遇到的最大的挑戰就是低效問題。我們不能只會紙上談兵,要把有效教學的理論運用到我們歷史課堂教學的具體實踐中,切實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還需要教師發揮個人的智慧,把有效教學的理論與學生具體的學情相結合,走出一條有自己特色的教改之路。

閱讀全文

與歷史如何目標導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3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09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5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4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1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2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2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7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