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歷史怎麼背才容易記住
一、歸類記憶法
整理、歸類歷史知識,可使知識條理化、系統化,不僅便於學生記憶,而且還能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
二、「濃縮」記憶法
「濃縮」記憶法,即把一些繁雜的內容進行概括、濃縮,提煉成幾個要點,使學生能提綱挈領地掌握其重點。
三、串線記憶法
通過串線,使同一類型的歷史事件或同一人物在不同時期的活動,按歷史發展的線索,呈現於學生面前,便於學生理解和鞏固。
四、歌訣記憶法
歷史年代、歷史朝代、政權名稱或某一朝代的封建帝皇等,用一般方法學生也難記住。有的則可編製成歌訣的形式。
五、趣味記憶法
有趣味的知識學生印象就深刻,記得也牢。因此,可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教學時聯系教材內容,採用講述歷史故事,引用詩、詞、對聯,編造謎語或用諧音等方法,使學生有一種新奇的感覺,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可提高記憶效果。
❷ 初二歷史怎麼背才容易記住
初二背歷史容易記住方法如下:
初二歷史記憶方法(三):
歷史本身可以說就銀好逗是一種人類的記憶。學習歷史知識也是在記憶歷史。對於學生來說,記憶歷史知識往往是比較頭疼的事,甚至是煩惱的事,因此學會和掌握一些歷史記憶的方法和技巧是有必要的。從記憶的策鋒賣略上講,要遵循一些記憶的規則,如學習與記憶的結合、及時進行記憶、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集中記憶與分散記憶相結合。
從系統化和結構化的層面上進行記憶等。具體的記憶方法有很多,如聯想記憶法、形象記憶法、邏輯記憶法、比較記憶法、歸類記憶法、提綱記憶法、圖表記憶法、諧音記憶法、歌訣記憶法、數字記憶法,等等。
❸ 如何快速記憶歷史年代的有效方法
歷史年代是歷史事件的時間標記,相關的歷史事件間常常存在因果、影響等,記憶歷史年代是很重要的。下面是由我給大家帶來關於如何快速記憶歷史年代的有效方法,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記憶歷史年代的有效方法
1對照記憶法
即用中外對照或古今對照的方式來記憶歷史年代。
1、古今對照法。
也稱遠近對照法。公元零年為對稱軸,進行前後對照。以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公元後221年蜀國建立。再如公元前467年我國奴隸制結束,公元後476年西歐奴隸制結束。公元前841年是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後841年則是唐武宗會昌元年。
2、中外對照法。
把世界史和中國史和年代對照記憶。如我國春秋時期魯國實行初稅畝是在公元前594年,在世界史上雅典梭倫改革也是公元前594年。再如中日甲午戰爭是1894年開始,朝鮮甲午農民戰爭也是1894年。
2間隔推演算法
1.1911年,辛亥革命。1913年,二次革命。1915年,護國戰爭。1917年,護法戰爭。以上歷史事件前後各相隔兩年。
2.1911年,辛亥革命。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931年,“九一八”事變。1941年,皖南事變。以上歷史事件各相隔10年。
3顛倒記憶法
1.1841年,黃巾起義。481年,克洛維建立法蘭克王國。814年,查理曼帝國建立。
2.1127年,金滅北宋。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1712年,俄國遷都彼得堡。
4比較記憶法
即用互相比較的方式來記憶歷史年代。知道一個歷史年代比較另一個歷史年代,早幾年或晚幾年,便可由一個年代比較出另一個年代來。
1、比早法。
如世界近代史比中國近代史早200年,中國近代史是1840年,世界近代史便是1640。
再如世界現代史比中國現代史早兩年,中國現代史是1919年,世界現代史便是1917年。
2、比晚法。
如:第二次世界大戰比第一次世界大戰晚25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是1914年,第二次世界大戰便是1939年。
再如:第二次鴉片戰爭比第一次鴉片戰爭晚16年,第一次鴉片戰爭是184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便是1856年。
5數字特徵記憶法
1、一肩雙挑。
(1)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國滅亡埃及。
(2)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坑儒。
(3)公元前202年,西漢建立。
(4)383年,淝水之戰。
(5)646年,日本大化改新。
(6)676年,新羅統一朝鮮。
2、重復數字。
(1)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後金。
(2)1818年,馬克思誕生;智利獨立。
6同一年代中外歷史聯系記憶法
1.1864年,太平天國運動失敗;第一國際在倫敦建立。
2.1804年,拿破崙稱帝,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海地宣布獨立。
7年代連續記憶法
連續3年。
1.公元前73一前71年,斯巴達克起義。
2.1773一1775年,俄國普加喬夫起義。
3.1857一1859年,印度民族起義。
快速記憶歷史時間和事件的原則
大原則:理解式記憶
以鴉片戰爭為例,鴉片戰爭的影響在書上有一大段話,多數同學喜歡一字不漏地背下來,如果記憶力好,這種方法也未嘗不可。但是,歷史書上這么多戰爭,每場戰爭的影響都要一字不漏地去背誦,想必對大多數同學來說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里提供一種方法:合上書本,自己去思考鴉片戰爭到底有哪些方面的影響,思考完畢後再和課本上的內容去對照,找到自己和書本的差距。這種方法記住的東西會更牢靠。
在橫向和縱向聯系中把握歷史復習
歷史學科既有縱向聯系,又有橫向聯系,從而構成了既復雜又統一的歷史整體。因此,在歷史學習中要進行縱橫聯系,這可以幫助我們理清知識脈絡,省下不少死記硬背的時間。所謂“縱”,就是要找出某一歷史事件的起因與結果。比如,我們在學習西方列強對中國的經濟侵略時,就會聯繫到列強的侵略在客觀上促使中國自然經濟的瓦解,自然經濟的瓦解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產生、發展,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又促使了資產階級的產生和無產階級的壯大,新的階級力量的壯大,他們登上歷史舞台探索救國救民的出路,引起社會的一系列變化等。這樣既掌握了系統的歷史知識,又培養了系統思維的能力。
所謂“橫”,就是要找出其他歷史事件(現象)對某一歷史事件的影響與作用,或者對類似事件進行比較。當分析到西方各國的資產階級革命時,我們習慣地從政治、經濟、思想等方面去展開比較。不知道同學們注意到沒有,教科書談到美國資產階級革命時,用了一段文字提及華盛頓的個人功勞。那麼,我們能否推而廣之,進而想到英國的克倫威爾、法國的拿破崙,通過這樣的橫向聯系,把知識點記牢、學活。
猜你喜歡:
1. 如何使用記憶方法來提高學習效率
2. 如何加強記憶方法的訓練
3. 12種簡單有效的記憶方法
4. 三十六計快速記憶方法
5. 如何快速記住三十六計
6. 最快記憶的方法
7. 如何快速記住長篇文章方法
❹ 歷史年代記憶方法
記憶歷史年代,是學好歷史的重點。可是學生往往面對歷史年代枯燥無味,難學難記,望而生畏。下面由我給你帶來關於歷史年代記憶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用中外照或古今對照的方式來記憶歷史年代。
4)古今對照法。也稱遠近對照法。公元零年為對稱軸,進行前後對照。如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公元後221年蜀國建立。再如公元前467年我國奴隸制結束,公元後476年西歐奴隸制結束。公元前841年是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後841年則是唐武宗會昌年。
5)中外對照法。把世界史和中國史和年代對照記憶。如我國春秋時期魯國實行初稅畝是在公元前594年,在世界史上雅典梭倫改革也是公元前594年。再如中日甲牛戰爭是1894年開始,朝鮮甲午農民戰爭也是1894年。
再如公元前221年是秦統一了中國,公元221年則是蜀國的建立;又如公元476年,是西羅馬帝國的滅亡,標志著西歐奴隸制度的崩潰,而我國公元前476年則是春秋時期的結束,標志著我國奴隸社會的終結。
3、比較式。用互相比較的方式來記憶歷史年代。知道一個歷史年代比較另一個歷史年代,早幾年或晚幾年,便可由一個年代比較出另一個年代來。
6)比早法。如世界近代史比中國近代史早200年,中國近代史是1840年,世界近代史便是1640。再如世界現代史比中國現代史早兩年,中國現代史是1919年,世界現代史便是1917年。
7)比晚法。如第二次世界大戰比第一次世界大戰晚25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是1914年,第二次世界大戰便是1939年。再如第二次鴉片戰爭比第一次鴉片戰爭晚16年,第一次鴉片戰爭是184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便是1856年。
根據記住的歷史年代,經過推導而記住另一個或幾個歷史年代。這只要有一個基點數,然後通過人物,事件之間的歷史關系,就可推出歷史年代來。可從基點數向前推,向後推,同時向前後推。也可互相推。
8)前推法。從基點數向前後推導。例如知道郭沫若寫《甲申三百年祭》是1944年,往前推三百年,即1644年,李自成建立大順政權,農民軍攻佔北京,明亡,清軍入關,均在這一年。
9)後推法。從基點數向後推導。如知道1818年馬克思誕生,恩格斯比馬克思小兩歲,即1820年誕生;列寧又比恩格斯小50歲,即是1870年誕生。
10)雙推法。從基點數向前推導。如記住了抗日戰爭開始於1937年,往前推,十年內戰開始於1927年;往後推,八年抗戰結束於1945年。
11)互推法。幾個密切相關的年代可以互相推導。如三國的建立年代,依次相差一年。220年魏國建立,221年蜀國建立,222年吳國建立。只要記住其中一個,就可推導出另外兩個。實踐證明,採取這種教學方法能引起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使學生學得活,記得牢。
12)干支推導法。也稱甲子法。用天乾地支紀年推算出公元年代。我國古代人一般使用甲子紀年法。近代史上也經常使用甲子法表示歷史事件,如甲午戰爭,戊戌變法,庚子賠款,辛丑革命,辛玄革命等等。學會這種方法,只要記住一個歷史事件是公元某某年,就可推算出另一個歷史事件的公元年代。如辛亥革命是1911年,辛丑條約是倒轉去了十個天乾地支,應是1901年,庚子賠款接著倒轉去了一個天乾地支,應是1900年。
用聯想的方式來記憶歷史年代。有相關聯想、相似聯想、相對聯想等等。
13)相關聯想法。通過相關事物的聯想來記住有關歷史年代的方法。如記住1927年我國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的失敗,而由此聯想為武裝反抗國民黨的統治,同年周恩來、朱德等同志領導了“八一”南昌起義。毛澤東同志於九月八日領導了秋收起義,張太雷、葉挺、葉劍英等同志領導了十二月廣州起義。再如現代史的三個重要事件的年代,1917年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成功,1919年我國發生五四運動,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這三件事密切相聯,每隔兩年發生一件,只要記住一件事發生的年代,其它兩件事發生的年代也就聯想起來了。
14)相似聯想法。通過相似事物的聯想來記住歷史年代的方法。如公元前119年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119”這個三位數字是我們大家都熟悉的火警的電話號碼,由公元前119年,聯想到“119”火警的電話號碼便好記了。
15)相對聯想法。通過相對事物的聯想記住年代的方法。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經過四年,由爆發年代(1914年)可以聯想到結束年代(1918年);反之,由結束年代也能聯想到爆發年代。
16)分組聯想法。請看下列一組歷史年代:
1561年-1561年,戚斷光抗倭寇,九次大捷。100年後……1661年鄭成功出兵台灣。
100年後……1796年:反清斗爭(白蓮教大起義)
這11個年代,只要記住一個,便可順勢想出其餘10個。這個年代可定為1661年,因為這是個特殊年代(中間兩個“6”一邊一個“1”),很好記。它與以下三個年代合成一組,都是有關台灣問題的。(這當中,只需留意鄭成功收復台灣與康熙出兵台灣差21年。)然後,康熙就解決東北邊疆問題,上一組四個年代關系是“第二年——所謂”馬不停蹄”。接著,又引出下一組年代,唐熙帝解決西北邊疆問題。它與上一組年代的關系也是“第二年”,聯系十分緊密。這三組年代緊緊相連,概括了康熙政績的一個側面。三組九個年代,開頭一個(1661年)減100年,即一百年前,是另一位民族英雄戚繼光。結尾一個(1696年)加100,即一百年後,爆發了白蓮教起義。這樣以“1661年”為“龍頭”,“吃葡萄吐葡萄皮兒”,連鎖反應,演繹出十個年代。它的好處,不單以少及多,而且由點而線,由線而面,囊括了一大堆史實。
17)中介聯法。要學生無一遺漏地記憶中
外歷史的全部年代,是不可能的,也是沒必要的。但首先記住一些劃時代年代和最重要的事件的年代,不但是辦得到的,也是必需的。比方鴉片戰爭、“五四”運動、巴黎公社、十月革命等事件發生的時間,應能脫口而出,不假思索,叫做“不記憶年代”。如果連這些最基本的年代也在苦思冥想,那就無從再記其它了。正如上述11個年代,“1661年”,也不能記住,那麼“分組式聯想”也就成了泡影。牢記一些基本歷史年代的好處,還在於它們可用為“參照物”,去聯想與之有關聯的其它年代。《心理學》告訴我們:在空間上和時間上相接近的事物容易聯想;在物質形態上相似的事物也容易聯想。由原因想到結果,或由結果推及原因,這當中的關鍵,是尋找“中介性線索”。比如,1789年7月14日,法國大革命爆發,在世界近代史上,它是個極其重要的年代,必須牢記,屬“不記憶年代”。在此一百年後,即1889年7月14日,國際社會主義者代表大會在巴黎開幕,於是出現了“第二國際”。這不是偶然,是為了紀念法國人民攻佔巴士底獄一百周年。會上,根據法代表團提議,通過了關於“五一”節——“國際示威洲遊行日”的決議,而這個日子的確定,是為了紀念三年前,即1886年5月1日美國芝加哥工人爭取八小時工作日的罷工。這樣, 1789—1889—1886三個重要事件,通過1789年這個“中介性線索”進行聯想記憶,可謂水到渠成,勢如破竹。又如,講到宋元時期少數民族的興亡,可以1127年金滅北宋為核心,它前二年,1125年,是金滅遼;滅遼100年前,1115年,女真建立金政權。這就是說,金建立100年後滅遼;102年後滅北宋。另外,1127年的100年後,即1227年,蒙古滅西夏;1234年(這個年代是“自然數列”,極好記)蒙古滅金。“1271”忽必烈改國號為元。而“1127”與“1721”是相同的四個數字,只不過千位的“1”,移到了個位上而已。這樣,以“1127”為參照物,一氣呵成,便可記住其它幾個年代。
再比如世界史年“開辟新航路”。四位航海家,涉及四個年代,關鍵在抓住哥倫布航海時間。他是1492年出海。五年前,1487年,迪亞士出海;五年後,1497年,達加馬出海。迪亞士與達加馬剛好差10年。至於麥哲倫,記個“1519”就行了。於是以哥倫布為橋梁,可記住這個系列年代(1487→1492→1497→1519),同樣的方法記憶“三國鼎立”的年代,可以公元221年劉備建蜀為中心。一年前,220年,曹丕建魏;一年後,222年,孫權稱吳王。(229年稱吳大帝) 220←221→222,記起來也非常便當。
18)巧合聯想法。有些歷史年代,存在某種偶然的巧合。如果能有意識地將它們聯系起來,記憶效果極佳。關鍵是“有意識”,正所謂“竅門遍地跑”看你找不找”。舉例說,公元前476年,春秋末、戰國初,中國奴隸制開始瓦解。而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西歐奴隸制解體。多麼巧!同是一個歷史分期,又是完全相同的年代數字,只是公元前後不同(數軸上兩個對稱點)——中國比西歐早進入高級社會階段近一千年。還有英國資產階級革命,1640年,它揭開了世界近代史的序幕;而鴉片戰爭爆發,1840年,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後來居上”,進入近代,西歐比中國,反而提前了200年。前476—公元476年;公元1840—公元1640,聯系起來記,又清楚又深刻。又如,中國的戊戌變法,發生在1898年,失敗了,30年前,1868年,日本明治維新,成功了。這兩件大事,同屬社會變革,剛好相差30年。又如1861年,林肯領導反對黑奴主判亂的斗爭,摧毀了南方黑奴制度。同年,沙皇亞力山大二世實行了廢除農奴制改革。黑奴制、農奴制,廣義上都屬奴隸制。同是指向奴隸制,又是同一年,這種巧合,也為記憶提供了方便。歷史事件往往是偶然中有必然。公元7世紀,正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唐朝。其先進的政治、經濟、文化,在國際上有相當影響,特別是對日本、朝鮮等“一衣帶水”的鄰國。公元676年,新羅統一朝鮮半島,進入封建社會,646年,大化改新,使日本進入封建社會。亞洲另一個大國:阿拉伯,公元622年出現伊斯蘭教,促進了各部落統一,向封建社會過渡,也是在七世紀。即是偶然,也是必然。
19)反思聯想法。有些歷史年代,相互本無聯系,分別屬中國史和世界史。但我們可以把同一年代發生的事件,通過“再思”加工,進行聯想。如公元1689年,英國資產階級頒布了《權利法案》;同年《中俄尼布楚條約》簽訂,二者全然無關,但作為“復習”、“反思”,聯想一番,對記憶是有益的。公元962年,教皇在羅馬為德意志國王奧托舉行加冕,神對羅馬帝國建立。與此幾乎同時,中國發生了什麼事?公元960年(只差兩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北宋王朝建立。兩個皇帝,中外對照,時間大體相當。
公元前73年,斯巴達克起義,而公元73年,東漢政府班超出使西域成功。記位一個“73”聯想出兩件史實。又如當學習公元221年劉備建蜀時,不妨聯想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劉備與秦始皇,都是家喻戶曉的人物,二者相差四百多年。(公元前73年—公元73年,公元前221—公元221年,一字之差,不可忽視。)1592年,是朝鮮反擊日本侵略的壬辰衛國戰爭;1392年,是高麗大將軍李成桂建立李朝,改國號為朝鮮,1192年,日本進入歷時六百多年的幕府統治時代。當學到1592年時,可依次聯想學過的另兩個“92”年,這三個“92”年又都是日本和朝鮮的歷史。(當然還有個1492年,那是哥倫布橫渡大西洋)。
為記憶某些歷史年代,還可進行多方位聯想。比如公元前119年,是西漢政府派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成功,也是衛青、霍去病打敗匈奴騎兵主力。這個年代很重要。怎麼記?“119”,火警。反擊匈奴,十萬火急,不算太牽強。公元前359年,是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這是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件。“359”怎麼記? 《黨史》里有個“大生產運動”、王震359旅開進南泥灣。其實,商鞅與“359”旅風馬牛不相及,實在牽強,但實際證明,它卻能起到意想不到的記憶效果。
這種現象,在教材中還有一些,只要留心是不難尋覓的。如:三大宗教創始的時間:佛教是公元前6世紀,基督教是公元1世紀,伊斯蘭教是公元7世紀→6+1=7。又如公元1452年,英法百年戰爭結束,又是東羅馬帝國被土耳其滅亡。公元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又是華盛頓就任美國第一屆大總統……利用這種聯想,也可減輕記憶負擔。
20)同月聯想法。對另一些歷史年代,可抓住相同的月份記憶。請看下列幾組年代:
這些“合二而一”的記憶,都是因為月份相同。這不僅可以減輕記憶負擔,而且容易形成某種史實聯想,便於理解教材。
另外,中國近代史的開篇,連續有四件事發生在六月份,它們是:
1)1839年6月——虎門銷煙;
2)1840年6月——鴉片戰爭正式爆發;
3)1841年5月末6月初——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
4)1842年6月——陳化成在吳淞陣亡。
(兩個月後,1842年8月,鴉片戰爭結束,《中英南京條約》簽訂。)將這些同月份的年代組合在一起,便於記憶重大史實的全過程。
21)年內聯想法。有些重要的歷史事件,集中發生在一年內,人們常說:“難忘的××年”就是這種情況。比方中國史的1927年、世界史的1917年就是。
1927年3月——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
4月——蔣介石婦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
5月——許克祥挑起“馬日事變”;
7月——汪清衛發動“七·一五”政變;
8月——南昌起義和“八七會議”;
9月——秋收起義;
12月——廣州起義(廣州起義兩周年,1929年12月,鄧小平領導廣西左右江起義)。
1917年3月——二月革命,推翻沙皇;
4月——列寧《四月提綱》發表;
7月——資產階級臨時政府鎮壓人民的“七月流血”事件。
11月——彼得堡起義,十月革命爆發。一年內的大事件集中記憶,突出了歷史轉折關頭,與“同月式聯想”有異曲同工之妙。
❺ 怎樣速記歷史
速記歷史有以下幾個方法:
一 理清頭緒,切忌眉毛鬍子一把抓。
歷史課不同與其他各門功課,它總是有一個時間線索貫穿其中。
從遠古人類到漫長的封建社會,每一個朝敗爛衫代的建立、興、衰都有起因,要學會「串線」,歷史是前進的,是發展的,是進步的。
(這是一個共性)。
如遠古人類要掌握遠古人類的發現及遠古人類的生活狀況、主要特徵;奴隸社會要理清何時開始,經歷了哪幾個朝代;封建社會的標志等等。
切記眉毛鬍子一把抓,那樣可能會鬧出啼笑皆非、張冠李戴的笑話。
二 史料大搜捕。
在眾多的歷史材料中進行篩選搜捕,可以通過掃視,諸如一目橫掃、一目十行,從中抽取主要的歷史史料,將其按順序排列。
如:春秋五霸、戰國七雄、秦王掃六合、漢武帝的大一統、北魏孝文帝的改革等。
務必抓住目標,才能有的放矢。
三 對比法。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必要時「該動手時就動手」。
可以將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分門別類地列表進行比較,這樣不僅可以一目瞭然,而且避免混淆。
如:以少勝多的戰役(巨鹿之戰、關渡之戰、赤壁之戰、淝水之戰)可以從時間、人數、戰爭雙方的陣容、採用的戰術、取得的結果等方面進行比較,找出相同點與不同點,總結出為何能夠以少勝多?這樣就能准確地掌握。
四 摘重法。
新的歷史教材是集知識性、趣味性於一體。
有的史料可以在復習閱讀的過程中摘取答題的要素。
如:我們對秦始皇、孔子、漢武帝等歷史名人的評價可以採取摘重法記憶。
將他們的重要生平包括所處的時代和這樣功、過及對後世的影響分條摘要記錄,整理的過程就是記憶的過程,這樣可以從死記硬背的老套中解脫出來。
但切忌「蜻蜓點水」。
五 循序跳讀法。
有些課文的條理很清楚,事情很單一,這樣可以在速記時循著課題的條目及發展脈絡抽取大標題即可,一般課文的大標題就是問答題的答案,沒有必要因簡就繁,也可以採用跳讀,不必要把注意力放在解釋部分。
諸如,每個朝代的「文化、科技成就」這樣的題目就可以採用此法記憶。
六 綜合概括法。
在具有統觀全體的基礎上歷派,至少要在兩、三課的基礎上歸納整理。
只要掌握了歷史的基本的大致脈絡,綜合概括一個人物或一個事件,就會「水到渠成」。
對這樣的題目的記憶,一般要速讀與概括相結合,實行大部分略記小部分詳記相結合的方法。
如「漢武帝的大一統表現在那些方面」?這類題目可以作為一個綜合概括題,它綜合了兩、三課的內容,包括政治、思想、文化、經濟、軍事等五大方面。
這類題目大可不必死記,只要了解了漢武帝察腔所處時代的社會背景、社會狀況,此題便「迎刃而解」。
這種方法還可以適用於材料解析類型的題目,但要把握住「關鍵」詞
❻ 如何快速記歷史
一、聯想記憶法?
聯想記憶,是利用識記對象與客觀現實的聯系、已知與未知的聯系、材料內部各部分之間的聯系來記憶。
例如:1、用聯想法記憶歷史年代
淝水之戰發生於公元383年,通過淝可聯想到肥胖,由肥胖想到胖娃娃,而8字的兩個圓正好是胖娃娃的頭和身體,兩個3則是兩個耳朵。
這樣一想就記牢了。
?
2.用聯想法記憶歷史事件
漢代的農民起義較大規模的有三次:一是公元17年發生的綠林起義;二是公元18年發生的赤眉起義;三是公元184年發生的黃巾起義。
前兩次發生在西漢,後一次發生在東漢。
這三次起義的時間可以用對比法來記,最令人頭痛的是起義名稱的先後順序容易搞混。
為此,可採用聯想記憶法來記憶。
這三次起義的名稱都有顏色,即綠、紅、黃,可與楓葉聯系起來記。
楓葉春夏時綠,秋天變紅,冬天變黃。
3.用聯想法記憶歷史事件及年代
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漢朝,定都長安,可用聯想法記作:「前鴨子下蛋後鴨子看,劉邦定都於長安」。
這是因為2像鴨子0像蛋。
?
4.用聯想法記憶魏、蜀、吳三國建國年代
公元220年,曹丕建魏,定都於洛陽,需記的內容有:「220」、「曹丕」、「建魏」、「洛陽」等項,可用聯想加串聯法記作:「曹丕喂(魏)洛羊(陽),一天二兩(22)餅(0)」。
同理可記:「劉備守(蜀)成都,一天二兩(22)葯(1)」;「孫權建吳業(建業),養了三隻鴨(222)」。
因為劉備建蜀時已風燭殘年,故一天二兩葯;而孫權的吳國在長江邊上,故與養鴨聯系。
?
5.用聯想法記憶晉滅吳的時間?
公元280年,晉滅吳,從而結束了三國鼎立局面。
吳滅了,就等於吳被拆散了,消失了,而吳字可以拆成「二、八、口」三個字,正好與280相合。
二、諧音記憶法?
諧音記憶,是通過讀音的相近或相同把所記內容與已經掌握的內容聯系起來記憶。
例如:?
?1 用諧音法記憶歷史年代
(1)李淵618年建立唐朝,可記作:「李淵見糖(建唐)摟一把(618)」。
(2)清軍入關是1644年,可記作:「一溜死屍」。
因為清軍入關屍橫遍野。
?
(3)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於1894年,可用諧音記作:「一拔就死」。
?
三、歸納記憶法?
歸納記憶,是將所記憶內容按不同屬性加以歸納,然後分門別類地記住這些內容及其屬性。
例如:
1 用歸納法記憶中國近代史上發生的重大事件?
中國近代史(1840~1919)上發生的重大事件,可歸納為「五四三二一」來記憶。
即:?
五次重大戰爭——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四個主要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二十一條》;?
三次革命 *** ——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
兩個階級產生——無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產生;?
一次失敗的變法——戊戌變法。
?四、對比記憶法(有些內容可用圖表)
對比記憶,是將所要記憶的內容通過對比的方法加以記憶。
例如:?
用對比法記憶歷史事件及年代?
(1)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公元221年,劉備建蜀。
?
(2)張騫出使西域,兩次的時間分別為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
後者與火警電話號相同,19的2倍又正好是38。
?
(3)1616年,努爾哈赤稱汗,建金;1661年,鄭成功 *** 。
同理可記:馬克思誕生於1818年,魯迅誕生於1881年。
五、口訣記憶法?
口訣記憶,是把記憶的內容編成口訣、順口溜等來記憶。
例如:?
用口訣法記憶中國歷史朝代
盤古三皇五帝更,?
夏商周(西周、東周)秦兩漢(西漢、東漢)成,
蜀魏吳爭晉
(西晉、東晉)南北(南北朝),?
隋唐五代宋(遼、金)元明清。
?
(註:三皇指伏羲、燧人、神農,五帝指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
)?六、串聯記憶法?
串聯記憶,是將所記憶的幾項內容根據其各自的特徵和相互聯系串起來記憶。
例如:
用串聯法記憶「春秋五霸」
春秋時期,先後起來爭霸的有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歷史上稱為「春秋五霸」。
時間長了,這「五霸」易忘掉其中的一兩個,如果用串聯法記,就容易記牢。
即:「近聞(晉文)齊桓采松香(宋襄),鋸斷秦木(秦穆)留楚樁(楚庄)」。
用串聯法記憶「戰國七雄」
戰國時期,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國,歷史上稱為「戰國七雄」,可用串聯加諧音法記作:「七叔含煙找圍巾」。
?七、強化記憶法?
強化記憶,是指通過加大 *** 強度和提高大腦細胞的興奮程度來提高記憶牢度。
其中首次感知的程度很重要。
19世紀德國著名心理學家艾賓浩斯在他的《論記憶》一書中寫道:「保持和復現,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心理活動第一次出現時注意和興趣的強度。
被燒傷過的兒童就避火,挨過打的狗見了鞭子就逃。
」?
一次嚴肅的考試,你很容易答出的題會很快忘記其內容,而很費勁兒才答出的題或者沒有答上來的題,會長時期不忘。
這在心理學中叫做「蔡戈尼效應」。
根據這一原理,為提高記憶牢度,在學習上可採取自問自答、相互提問、與人辯論、多做習題、模擬考試等方式來強化記憶。
? 八、重復記憶法?
重復記憶,是把所記憶的內容連續重復或間隔一定時間後再重復學習一次,經過多次重復,實現永久記憶。
?
人腦所記憶的東西,會被逐漸淡忘。
記憶得越膚淺,淡忘得越快;記憶得越深刻,淡忘得越慢。
當淡忘所需要的時間達到比余壽還長時,就終生不忘了。
?
記憶的深淺不僅與 *** 的強度有關,也與重復的次數直接相關。
重復是記憶之母。
我國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80多歲高齡還能熟練地背誦圓周率小數點後一百位以內的數。
有人向他請教記憶訣竅,他的回答是:「說起來也很簡單:重復!重復!再重復!」?
❼ 怎樣記歷史最快
一、順序記憶:
這種記憶是最普通的記憶方法,它是指照事件本身的發展的順序依次記憶。如:美國獨立戰爭的過程就可以這樣記:1、1775年,來剋星頓的槍聲,第一次大陸會議召開。2、1776年,第二次大陸會議召開,發表了《獨立宣言》,宣告美利堅合眾國成立。3、1777年,薩拉托加大捷。4、1778年,戰爭中心南移,5、1781年,英軍總司令康華利把寶劍呈給華盛頓。6、1783年,英國承認美利堅合眾國獨立。
二、規律記憶:
在學習過程中,我們可以尋找具有規律性的東西,如:世界史上六大帝國衰落的原因都是:1、人民起義。2、各地封建主(或奴隸主,包括被征服的各族)形成割據趨勢,力求擺脫中央控制。3、統治階級的內訌。4、外族或外國的入侵。
三、對比記憶:
如兩次世界大戰的對比。中國與西歐資本主義萌芽的對比。中國近代三次革命高潮的異同等。
四、歸納記憶:
可把不同時間的同類事件歸納。比如:我國古代八項著名的水利工程。近代台灣軍民反抗侵略的斗爭事例。紅軍四次反圍剿作戰方針等。也可以把同一時間的不同事件進行歸納。比如:1945年發生的重要事件有:蘇、美、英雅爾塔會議、中國共產黨「七大」召開、德國簽署無條件投降書、蘇、美、英波茨坦會議、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上黨、邯鄲戰役、聯合國成立、台灣回歸祖國。
五、順口溜記憶:
把一些歷史事件編成順口溜很易記憶。比如:清朝皇帝的順序:努皇順(努爾哈赤、皇太極、順治帝);康雍乾(康熙、雍正、乾隆);嘉道咸(嘉慶、道光、咸豐);同光宣(同治、光緒、宣統)。再如朝代的順序:三皇五帝夏商周,春戰秦漢三國休,兩晉南北隋唐繼,五代宋元明清民。
六、講解記憶:
這是一種較新的記憶方法,一個同學給其它同學講述歷史事件,記憶效果比一個人自己記憶要高幾倍。且信號儲存時間長。當然,記憶的方法多種多樣,還有隔年記憶法、聯想記憶法、推理記憶法、信號記憶法等等。
❽ 記歷史好方法
我發表下自己的意見:要想很好的記住歷史,首先你要先找出一條記憶的路線,也就是說,你要有一條貫穿始終的中心線,就好比一串珠子,一大堆珠子,只有通過線串聯起來,才能成為一個裝飾物。然而歷史也一樣,如果你把時間的發展作為一條主線,你分段進行記憶,或許這樣更有利於你記住。比如:要記住清朝的歷史,首先,你就要明白清朝的建立和一些比較有作為的皇帝,像康熙、雍正。你也可以抓住事情的性質來記憶,就是說把性質相同的事情集中,比如:農民起義,歷史上發生了哪些大規模農民起義,他們發生的時間、領導人、起義的背景等等,把有作為的皇帝集中,然後進行比較記憶。。
說來說去,其實你要有興趣去發現那段過去的輝煌和教訓,要喜歡那段過去的歷史。
——求知,歷史會提供豐富有趣的知識;
——求真,歷史會提供江山風雨的真實;
——求勵,歷史會提供修齊勛志的經驗;
——求愉,歷史會提供賞心悅目的愉悅;
——求鑒,歷史會提供參政資治的通鑒。
你要是有耐性就看完它保證對你有用1.必須在理解上下功夫。
歷史學習中要想記得多、記得牢,關鍵在於理解,因為只有真正理解了的知識才不會忘記。上歷史課和上其他課一樣,一定要專心聽講。
有些同學認為上課聽不聽無所謂,反正課文內容都看得懂,只要考試前去背背,同樣可以應付,這種想法是十分錯誤的。盡管有些簡單內容可以死記硬背,但復雜一些的內容光靠死記是不行的,有許多歷史知識必須弄明白這個知識是什麼,為什麼會是這樣,意義何在,有什麼影響等等。
所以一定要抓住歷史現象的因果關系和來龍去脈;如果上課不專心聽老師分析講解,自己也不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幻想考試前去突擊硬背,臨場時必然會顛三倒四或張冠李戴,有的則束手無策,不知所雲。2.善於化繁為簡,化難為易。
有些歷史事件和現象比較復雜,光靠硬記是記不住的,我們可採取一些有效方法,盡量化繁為纖升簡,才能熟記,主要方法有:(1)公式記憶法。在回答一些復雜的歷史問題時,如同解數學習題一樣,可以總結歸納出一些基本公式,然後按公式來記憶和解答。
如歷史事件=時間+地點+人物+簡單過程+結果+意義。經過=准備+發生+結果。
意義=作用+特點+影響。人物=姓名+時代+事跡(包括思想、活動或著作)+影響。
作品=作賣漏者+成書年代+內容+意義(或影響)。用這種方法可將復雜的內容進行簡化概括,形成網路記憶。
也就是抓住幾個要點作為支點,然後進行擴充,就毀配老能較快地熟記基本內容。掌握這個方法,在巧記重大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古今中外名著方面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比較記憶法。人類歷史遵循著一定規律向前發展,在其發展過程中,各種歷史事件或現象之間有著一定的聯系,同時又受到時間和空間的制約,使其具有各自的特點。
比較記憶法就是把兩個以上具有一定聯系的事件或人物進行歸類比較,找出它們之間的異同點,這樣可防止張冠李戴。比較記憶法是歷史學習中一個重要的記憶方法,具體做法有以下幾種:①把性質相同而特點不同的歷史現象進行比較,如秦、隋相比,漢、唐之比較等。
②把某些表現相似而性質不同的歷史現象進行比較,分清不同性質,形成不同概念。③把性質相同但發生在不同時期的歷史事件加以綜合比較,區分異同。
如中國近代許多不平等條約及其對中國社會的影響等。④中外比較。
如世界上最先進入奴隸社會的四個國家之比較,中國與西歐進入封建社會之比較,中國古代經濟、科技發展與西方之比較等。(3)列表圖示法。
列表圖示法是:根據歷史事件的特點,用表格圖示形式使同類知識前後連貫起來,形成一個系統,使眾多史實、紛繁內容脈絡分明、條理清晰,收到化繁為簡效果的一種方法。列表法最大優點是簡明、醒目,是幫助記憶的一個有效方法,尤其在記憶復雜史料方面作用更明顯。
如古代政治改革(變法)、重大戰役、科技文化成就;近代史上外國侵略者五次侵華戰爭,中國現代史上黨的兩次重要會議;世界史里的三大宗教,資產階級革命,兩次世界大戰等等。(4)聯想法。
可分為縱向聯想和橫向聯想兩種。縱向聯想就是抓住某一歷史知識要點,使其前後連貫起來,即以某一史實為基點,既可涉及它前面發生的歷史事件,又可聯繫到後面發生的事件,從點擴展到線,便可記住有關這一歷史知識的前後內容。
如講到《馬關條約》中日本割佔中國領土台灣時,我們可上溯到公元230年孫權派衛溫去夷洲(即台灣),隋煬帝三次派人去台灣,元設澎湖巡檢司,鄭成功 *** ,到清設台灣府,從這一系列事件中得出一個結論:台灣自古是中國領土。再簡要提一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開羅宣言》中明確規定日本必須歸還侵佔的中國領土,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後,台灣才回歸祖國,日本侵佔中國台灣達50年之久。
這樣將有關台灣的歷史知識就前後貫通起來了。橫向聯想法,就是把中外發生在相同時期的不同歷史事件,或不同時期的同類歷史事件聯系起來。
初中《社會》第三、四冊,將中外歷史放在一起學習,這就要求我們以中國歷史為重點,將中外歷史知識聯系起來。如講中國的甲骨文明,就把埃及的象形文字,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和歐洲的拉丁文字聯系起來。
(5)串字法。對有並列關系的事件或人物可用串字法來記憶,即將有關內容按課文前後順序串聯起來,只記住其每一內容的第一個字即可。
如王安石變法的五項內容可簡化為「青、募、農、方、保」;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四次重要的國際會議,按前後可簡化為「開、德、雅、波」。用這種簡化法可較快地記住課文內容。
3.巧記人名、地名、年代。歷史知識的重要特點是需要記憶的人名、地名、年代較多,去掉這些也就不成為歷史了。
學習歷史,記人名、地名、年代是不可缺少的基本功,自然要下一番苦功夫,但並不是光靠死記硬背,同樣有比較可行的科學記憶方法。(1)記人名。
記歷史上一些重要人物的姓名,可抓住一些人物的特徵來加強記憶。如兩漢帝王都姓劉,兩宋的姓趙,兩晉的姓司馬。
記人名可用串字法和諧音法,用這兩種方法記外國人名字尤為適用。諧音法就是將外國人的名字按照它的同音漢字去理解,使。
歷史: 對重要歷史事件和發展要分開始形成、初步形成、最終形成三個層面進行歸納,每個層面要有:條件—時間—表現—影響。採用記住關鍵詞,然後針對問題理清思路、填充知識,獨立形成答案的解題方法。
為考大學做准備..
學習要安排一個簡單可行的計劃, 改善學習方法.同時也要適當參加學校的活動,全面發展.
在學習過程中,一定要:多聽(聽課),多記(記重要的歷史事件,記重要的題型結構,記概念,記公式),多看(看書),多做(做作業),多問(不懂就問),多復習,多總結.用記課堂筆記的方法集中上課注意力.
通過不懈的努力,使成績一步一步的提高和穩固.對考試盡力, 考試時一定要心細,最後沖刺時,一定要平常心.考試結束後要認真總結,以便於以後更好的學習.
眼下:放下包袱,平時:努力學習.考前:認真備戰,考試時:不言放棄,考後:平常心.切記!
成功永遠來自於不懈的努力,成功永遠屬於勤奮的人.祝你成功.
記住歷史時間的關鍵在於思路,不能單純地依靠死記,你可以選擇某個時間段,比如說1900至1910,把書本中有關這一時間段的所有重大歷史事件按時間的先後順序填入,如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1901年《辛丑條約》簽定,1911年武昌起義。
視情況不同適當增減時間跨度,慢慢積累,結合歷史事件記憶時間,畢竟只有一些重要的時間才是需要記住具體時間的,而重要時間不可能太多,至於哪些是重要時間,你可以求助歷史老師,把你每天整理的東西給老師過目一下,最好是他能給你適當講解一下,效果不錯的,你可以試試,學歷史就是這樣沒有很取巧的東西,但是如果思路清晰對內容理解,學起來會稍微輕松一點,希望對你有幫助。
准確記憶基礎知識是學好歷史的是第一步,歷史知識紛繁復雜,千頭萬緒,但是有記憶歷史知識是有技巧的,用後可以既記得准、又記得狠。
筆者總結了十種方法,如果學會用活,則能做到舉一反三,星火燎原。 一、等差數列記憶法即根據歷史年代排列所呈現的數學規律來記憶。
例如,《辛丑條約》簽訂、辛亥革命爆發、 *** 誕生、九一八事變發生,這四個歷史事件分別發生在1901年、1911年、1921年、1931年,這四個數字恰好組成了一個以10為公差的等差數列。二、數字表示法即把某一歷史知識通過一個或幾個數字概括出來,形成要點。
如:將《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影響可概括為一奠,二每,三利。一奠:奠定中國2000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二每指把全國每戶人家、每個地方納入國家政治體制之中;三利指有利於國家統一,有利於中華民族的發展,有利於封建經濟的發展。
三、提取字眼法即提取某一歷史知識每一句的一個或幾個字為要點,組成另一個詞或一句話。如: 《南京條約》內容可記作「五億(議)港元」。
「五」指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億(議)」指英商進出口貨物所應繳納的稅款,由中英雙方議定;「港」指將香港島割給英國;「元」指清 *** 向英國賠款2100萬元。四、諧音趣味記憶法即把某一歷史知識的幾個關鍵知識用諧音或組成有趣味的幾個字幫助記憶。
如:我們記憶英國光榮革命的時間(1688)可用諧音:一路發發;記憶克利期提尼這個名字,可設想克里是你姨,這樣趣味性強,記得快而牢。五、關鍵字詞法即抓住某一歷史知識的關鍵字詞歸納成要點從而提高記憶效果。
如:我們記憶必修I《古代希臘民主政治》可用幾個關鍵字掌握:即①背景;②發展③滅亡。①背景:經濟(工商業發展);政治(氏族制度瓦解);地理(小國、海洋)②發展:三次改革(奠基:梭倫,確立:克利期提尼,繁榮:伯利克里③滅亡:雅典民主的局限;政治經濟發展。
六、概括記憶法就是將某一歷史知識加以概括,使之簡單化。如:將必修I《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建立》可概括為:①前提:光榮革命,②確立:《權利法案》;③發展:責任制內閣的形成,這樣學生對《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建立》的知識就容易掌握了。
七、圖表記憶法的特點是藉助圖表,調動視覺功能,去啟發想像力,它能化繁為簡,可以一目瞭然地反映歷史的演變軌跡,可以把歷史知識凝聚成點,化點為面,達到增強記憶的目的。 八、歸類記憶法。
這種方法適用於單元或總復習。歷史課本的內容十分繁復,孤立地去死記硬背歷史基礎知識,必然弄得頭暈腦脹,結果還是糊里糊塗「一鍋粥」。
如果採取歸類記憶法,把歷史基礎知識分門別類地、按問題的性質依次歸納到一起,捋出一條條線索,就便於記憶了。這叫歸類記憶法。
比如,要記憶新課程必修I第一單元的相關知識,我們知道古代的政治制度包括奴隸社會的政治制度和封建社會的政治制度。奴隸社會的政治制度包括王位世襲制、分封制、宗法制。
封建社會的政治制度即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政治制度,然後回憶秦朝是如何首創?漢至元是如何加強?明清如何強化?這樣,中國古代的政治制度就一目瞭然了。九、比較記憶法。
這種方法適宜記憶那些歷史上經常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像戰爭、政治改革、不平等條約等等。這類歷史上經常發生的事件,彼此之間,或因其性質相同,或因其表現形式相似,記憶中往往容易互相混淆。
比較記憶法最能克服混淆。比較,可以明顯地揭示出歷史事件彼此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突出它們各自的特徵,這就便於對它們加深理解、增強記憶。
如我們將甲午中日戰爭和全面侵華戰爭的比較——同:蓄謀已久、為擺脫國內危機、製造大屠殺等;異:結果不同、抗戰的規模不同、抗戰的方式不同——然後記憶,既能牢固記憶,又能加深理解,—舉兩得。十、網路記憶法。
這種方法適宜記憶一個或一些復雜的歷史事件,靠機械識記的方法去死記硬背,留在腦海里的印象是雜亂無章,模糊不清的,回憶起來也必然是支離破碎,殘缺不全的。如果我們經過認真分析,首先找出這個或這些歷史事件有幾個要點,再進一步弄清這幾個要點之間的聯系,這樣形成一個網路,就便於記住了。
當需要回憶的時候,只要把這個網路撒開,儲存在腦里的有關這個歷史事件的印象,就會完整、准確、清晰、迅速地重現。這就是網路記憶法。
比如:要記憶中國近代史的相關知識,可先編織知識網路為:1.時間范圍:1840-1949。2.一個社會形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3.兩個社會矛盾:民族矛盾、階級矛盾4.兩個革命時期:舊民主主義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5.兩個革命任務:反封建反侵略。
6.三個統治政權:晚清 *** →北洋軍閥 *** →南京國民 *** 。(思考:每個政權統治時期可以分為哪幾個小時期)。
總之,學生要提高識記效果首先要「五到」(耳、手、口、眼、心),「五到」是前提和基礎,學生所獲得的有效信息,很大一部分來自課堂。其次,歷史事件的時間不是單純、孤立的,而是相互聯系的。
如果我們在學習中能找出它們之間的相同、相似、相連和相關的聯系,並能靈活地運用這些聯。
1、通讀一遍教材。
2、進行歸納,按照主題專題走。
大題無外乎從政治、經濟、文化這三個角度入手,一定要注意答題技巧,要分點分段答題,將書本重點的歷史事件按時間順序排好,分別從政治、經濟、文化入手(當然還會有其他因素,比如軍事、領袖傑出人物的貢獻等等,政治經濟文化只是常用到的三個方面)對事件進行總結(主要包括事件的背景、原因——內部外部、主客觀,經過、結果、影響、歷史意義、經驗教訓),對以上內容進行歸納,可以結合課本、參考書、或者筆記。歸納時要注意結構體系,方便記誦。
3、對於基礎知識,比如時間地點人物等要記牢。
歸納記誦知識要在第一輪完成,配合適量練習鞏固。
第二輪就比較偏重解題技巧的培養,所以趁著暑假,自己提前進行第一輪復習,知識的細節邊角要注意到,第一輪復習的知識是基礎,一定要注意。
❾ 如何快速背歷史記得又快又牢
如何快速背歷史記得又快又牢:
1、數軸記憶法:學習歷史時,總有大量的時間和事件,背誦不牢固還容易遺忘,那麼可以用這種方法來解決。
2、表格記憶法:有一些容易混淆的事件和內容,可以通過列表格的方法來進行比較記憶
3、理解記憶法:比如土地改革的意義,我們可以試著從三農(農民,農村,農業)來分析,又因為農民得到了土地,他們就對人民政權更加擁護,所以就使人民政權更加鞏固
4、記憶法:無論有什麼好方法,都是需要在背誦的基礎上理解記憶的。
5、還可以通過讀一些歷史小說來記憶,知識既能理解又牢固
歷史還包括使用敘事來檢查和分析一系列過去事件並客觀地確定造成這些事件的因果關系的學科。歷史學家有時會通過討論該學科的研究本身,並以此作為對當前問題的「視角」,來討論歷史的本質及其有用性。
特定文化共有的故事,但沒有外部來源的支持(例如亞瑟王周圍的故事),通常被歸為文化遺產或傳說,因為它們沒有顯示出對歷史學科的「無私調查」。
Herodotus,公元前5世紀的希臘歷史學家,在西方傳統中通常被視為「歷史之父」,或者被某些人稱為「謊言之父」,以及他的當代修昔底德主義者,為現代人類歷史研究奠定了基礎。
今天他們的作品繼續被閱讀,以文化為重點的希羅多德與以軍事為重點的修昔底德之間的差距仍然是現代歷史寫作中的一個爭論點或方法。在東亞,一個州紀事《春秋志》早在公元前722年就被編纂,盡管僅公元前2世紀的文本才得以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