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水稻在我國的種植歷史是多少

水稻在我國的種植歷史是多少

發布時間:2023-05-01 13:21:57

㈠ 中國種植水稻的歷史追溯到什麼時代

根據已有考古和研究結果來看,種植水稻最早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距今一萬多年前的新石器早期。

三個萬年以上的古稻遺址有:湖南道縣玉蟾岩遺址、江西萬年仙人洞遺址和吊桶環遺址。其中玉蟾岩遺址經年代測定為距今一萬二千多年,這時候的稻穀介於野生稻和栽培稻(含有秈、粳特徵)之間,因此被認定為是普通野生稻向栽培稻初期演化的最原始古栽培稻類型

後兩個遺址的時期要更早一些,屬於舊石器末期至新石器早中期,但沒有發現稻穀的碳化顆粒,只是發現了稻穀的植物硅酸體。

以往我們教科書上告訴我們,國內發現的最早的水稻是7000多年前的河姆渡文化時期,但根據嚴文明教授的《中國稻作文化起源》來看:「這里發現的稻穀遺存極為豐富,單是1973年冬至1974年春第一次發掘時,就在第4文化層發現約400平方米的稻穀、稻殼和稻草堆積,其厚度從10-20厘米到30-40厘米不等,最厚處達70-80厘米。。。顆粒大小接近於現在的栽培稻,比現在野生稻大得多,加以還有許多稻作農具共存,可以肯定這些稻穀堆積的遺存屬於栽培稻的收獲品」,說明處於新石器中期的河姆渡時期的稻作農業已經發展到相當一定的程度了,所以在這之前肯定是有前例的,也就是說河姆渡的稻作農業是被傳播過來,不是獨立發展而來的。

但,中國那麼大,隨著考古的發現,可能會有更多新的成果被發現,我們拭目以待吧!

參考文獻:

中國稻作文化的起源探析,黃劍華

再論中國稻作農業的起源

中國稻作農業的起源

㈡ 中國人種植水稻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中國人種植水稻是從七千年前開始的。

中國水稻栽培歷史已有14000~18000年。史記中記載大禹時期曾廣泛種植水稻,夏本紀記載:令益予眾庶稻,可種卑濕。大禹命令伯益給大家分發水稻種子,種在水田裡,還命令後稷(周的先人)給大家分發食物。沒有食物的地方,他就命令有多餘的地方,分給那些少的地方。

水稻原產於中國和印度,七千年前中國長江流域的先民們就曾種植水稻。水稻的栽培歷史可追溯到約公元前12000~16000年前的中國湖南。水稻在中國廣為栽種後,逐漸向西傳播到印度,中世紀引入歐洲南部。

水稻分布范圍:

中國、日本、朝鮮半島、東南亞、南亞、地中海沿岸、美國東南部、中美洲、大洋洲和非洲部分地區,中國北方沿河地區也種植稻。也就是說,除了南極洲之外,幾乎大部分地方都有稻米生長。

(2)水稻在我國的種植歷史是多少擴展閱讀

中國水稻種植分布范圍:

1、華南雙季稻稻作區。 位於南嶺以南,我國最南部。包括閩、粵、桂、滇的南部以及台灣省、海南省和南海諸島全部。

2、華中雙季稻稻作區 。東起東海之濱,西至成都平原西緣,南接南嶺,北毗秦嶺、淮河,是我國最大的稻作區。

3、西南高原單雙季稻稻作區。地處雲貴和青藏高原,黔東湘西高原。

4、華北單季稻稻作區。 位於秦嶺、淮河以北,長城以南,關中平原以東,包括京、津、冀、魯和晉、陝、蘇、皖的部分地區。

5、東北早熟單季稻稻作區 。位於遼東半島和長城以北,大興安嶺以東,及內蒙古東北部。

6、西北乾燥區單季稻稻作區 。位於大興安嶺以西,長城、祁連山與青藏高原以北。

㈢ 我國水稻種植有多少年的歷史

我國水稻種植有7000多年的歷史。

史記中記載大禹時期曾廣泛種植水稻,夏本紀記載:令益予眾庶稻,可種卑濕。命後稷予眾庶難得之食。食少,調有餘相給,以均諸侯。大禹命令伯益給大家分發水稻種子,種在水田裡,還命令後稷(周的先人)給大家分發食物。沒有食物的地方,他就命令有多餘的地方,分給那些少的地方。

(3)水稻在我國的種植歷史是多少擴展閱讀

水稻起源:

目前掌握的生物學證據顯示,野生稻可能在大約8500年前在長江中下游地區被馴化為粳稻。之後與黍、杏、桃等作物一起由商人和農民傳到印度,通過與野生稻的雜交於約3900年前在恆河流域轉變為秈稻,後又傳回長江中下游地區。

水稻在全球的分布范圍:

中國、日本、朝鮮半島、東南亞、南亞、地中海沿岸、美國東南部、中美洲、大洋洲和非洲部分地區,中國北方沿河地區也種植稻。也就是說,除了南極洲之外,幾乎大部分地方都有稻米生長。世界上種植水稻面積最大的國家是印度,種植面積將近5千萬公頃,總產量為1億5千萬噸。

中國水稻:

中國水稻的種植面積為3千萬公頃左右,居世界第二,但是中國是世界上水稻產量最高的國家,總產量高達2億噸以上。

㈣ 我國水稻種植有多少年的歷史

稻的栽培歷史可追溯到約公元前12000~16000年前的中國湖南。在1993年,中美聯合考古隊在道縣玉蟾岩發現了世界最早的古栽培稻,距今約14000~18000年。水稻在中國廣為栽種後,逐漸向西傳播到印度,中世紀引入歐洲南部。

㈤ 水稻的發展史

水稻的發展史:

1、1964年,袁隆平先生提出利用水稻雜種優勢的設想並開展不育系選育研究。

2、1973年,三系(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復系)雜交稻配套成功。雜交稻的培育與應用,使我國水稻生產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3、1987年,袁隆平提出發展雜交稻的戰略目標,並指出雜種優勢利用與植株形態改良相結合可作為培育我國超級雜交稻的重要技術路線。

4、1989年,國際水稻研究所等機構提出了超級稻這個概念並啟動了超高產育種計劃。

5、1996年,我國農業部組織實施了「中國超級稻研究」項目,開展株型改良與雜種優勢利用相結合的超級雜交稻研究。



水稻的繁殖方式:

進行催芽首先的第一步就是曬種,選擇一個天氣晴朗將水稻種子暴曬一兩天,但要注意的是不要直接在種子放置在水泥地上,這樣會將種子直接曬死,最好准備一塊苫布,將種子均勻的攤在上面,曬種時是不是翻動下,確保曬得均勻。

曬種可以增加種子的透水和透光性,還有殺菌的作用。曬種完成後,將種子放置在一個乾燥、陰涼的地方放涼備用。

曬種後就是開始選種,選種主要是選取優質的種子,剔除劣質種子,這樣在播種後才能使秧苗生長健壯、整齊。可用清水選種,先將種子浸泡在水中,待種子吸水後會下沉,而空殼種卻會上浮,這樣就可選取顆粒飽滿的優質種子,提高發芽率。

㈥ 我國水稻種植有多少年的歷史了

中國北方發現的相對完整的古代灌溉渠表明遼西人在3500年前就開始種植水稻。阜新市位於遼寧省西部,靠近內蒙古科爾沁沙地南緣。這個地區的氣候特點是刮風下雨十年九旱。但是這個乾旱少雨的地方,其實是3500年前灌溉渠縱橫交錯,稻浪翻滾的地方考古學家在阜新蒙古族自治縣五環池鎮發現了埋藏在地下的發達的水渠,是我國北方比較完整的古代農田灌溉系統。在古墓遺址中,經常可以發現古人為防止洪水破壞墓地而挖的排水溝。

中國發現的最早的大米是7000多年前的河姆渡文化時期但根據嚴文明教授的《中國稻作文化起源》,這里發現的大米遺骸極其豐富。在第四個文化層發現了約400平方米的水稻、稻殼和稻草,厚度從10-20厘米到30-40厘米不等。顆粒大小接近現在的栽培稻,比現在的野生稻大很多。在多種稻作工具並存的情況下,可以肯定的是,這些稻作堆積物的殘留物屬於栽培稻的收獲物。

閱讀全文

與水稻在我國的種植歷史是多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3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09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5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4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1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2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2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7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