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九華山有多少年發展歷史

九華山有多少年發展歷史

發布時間:2023-05-01 16:59:18

① 請問九華山有多高,面積有多少,歷史有多久。

九華山的最高峰是十王峰,海拔1342米。與其緊緊相連的天台峰,又稱天台正頂。海拔略低於十王峰,因天台是佛教徒朝拜地藏「聖跡」之所在,所以往往將天台稱為九華山的主峰。有十三平方公里,有1200餘年的歷史,求最佳

② 九華山建於那一年什麼朝代

古稱九子山,陵陽山,唐朝天寶年間改名為九華山

③ 誰知道安徽池州的九華山有多少年的歷史

九華山,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地藏菩薩道場,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它為皖南斜列的三大山系(黃山、九華山、天目山)之一。位於安徽省池州市東南境,西北隔長江與天柱山相望,東南越太平湖與黃山同輝,是安徽「兩山一湖」(黃山、九華山、太平湖)黃金旅遊區的北部主入口、主景區。風景區面積120平方公里,保護范圍174平方公里。中心位置九華街地理坐標為東經117°,北緯30°。現為國家5A級旅遊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被譽為國際性佛教道場。

九華山主體由花崗岩構成,以峰為主,盆地峽谷,溪澗流泉交織其中。九華山有名峰70餘座,千米以上高峰30餘座,最高十王峰海拔1342米。唐代劉禹錫觀山時贊嘆:「奇峰一見驚魂魄」,「自是造化一尤物」。山間遍布深溝峽谷,垂澗淵潭,流泉飛瀑,氣象萬千。「江邊一幅王維畫,石上千年李白詩」。九華山是一幅清新自然的山水畫卷。處處有景,移步換景,清代概括有「九華十景」。對外開放後,新辟八大景區,百餘處新景點。新老景點交相輝映,自然秀色與人文景觀相互融合,加之四季分明的時景和日出、晚霞、雲海、霧凇、雪霰,佛光等天象奇觀,美不勝收,令人流連忘返。素有「東南第一山」、「江南第一山」之譽。

南朝時,因此山奇秀,高出雲表,峰巒異狀,其數有九,故號九子山。唐天寶年間大詩人李白曾多次游九華山,睹此山秀異,九峰如蓮花,觸景生情,在與友人唱和的《改九子山為九華山聯句並序》中曰:「妙有分二氣,靈山開九華」,因此改「九子山」為「九華山」。李白游山其間作詩贈友韋仲堪雲:「昔在九江(長江)上,遙望九華峰,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我欲一揮手,誰人可相從?君為東道主,於此卧雲松。」其中「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詩句成為描繪九華山秀美景色的千古絕唱。

唐開元末,新羅國(位於朝鮮半島南端)僧地藏卓錫九華,苦心修煉數十載,圓寂後肉身三年不腐,僧眾認定其為「地藏菩薩靈跡示現」,建肉身塔以供奉,九華山因此成為地藏菩薩的道場。歷經唐、宋、元各個時期的興衰更迭,至明初獲得長足的發展,與五台、峨眉、普陀一起位居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列。清代九華山佛教鼎盛時有寺廟300餘座,僧尼4000多人,「香火之盛甲天下」。今存寺廟90餘座(其中9座列為全國重點寺院,30座列為省級重點寺院),有僧尼近600人,存真身(肉身)5尊,佛像6300餘尊,藏歷代經籍、法器等文物2000餘件。

游九華山,首先到九華街,這裏海拔600多米,是九華山的中心,寺廟也主要集中在這里,因此有「蓮花佛國」之稱。這里實際上是一個山上的村鎮,除了廟宇外,還有商店、學校、旅店、農舍,遊人可以在這里住宿,並以此為起點,游鑒山上的名勝。九華街上的化城寺,是九華山歷史最悠久的晉代古寺,也是九華山的主寺,寺的建築依山勢布局,反映了高超的建築設計藝術。從九華街往東走不遠,有一建在懸崖上的殿堂,就是著名的「百歲宮」,其匾額上書有「欽賜百歲宮,護國萬年寺」十個金字。據說,在明朝萬曆年間,有個叫無瑕的和尚,26歲來到九華山,在一個人跡罕至的山洞裡苦修了100年。死後3年,人們才在洞中發現他的肉身。山上和尚認為他是活佛轉世,遂將屍體裝金供奉。明崇禎皇帝知道後封他為「應身菩薩」。於是供奉他的小廟香火日旺,寺廟擴展,成為九華山四大叢林之一。遊人可以在寺里的肉身殿看到這具頭戴僧帽,身披紅色袈裟,端坐蓮台之上的無瑕和尚的裝金肉身。

九華山位於安徽省青陽縣城西南20公里處,距長江南岸貴池市約60公里。方圓120平方公里,主峰十王峰1342米,為黃山支脈,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九華山共有99座山峰,以天台、十王、蓮華、天柱等9峰最雄偉,群山眾壑、溪流飛瀑、怪石古洞、蒼松翠竹、奇麗清幽,相映成趣。名勝古跡,錯落其間。
九華山古剎林立,香煙繚繞,是善男信女朝拜的聖地;九華山風光旖旎,氣候宜人,是旅遊避暑的勝境。九華山現有寺廟80餘座,僧尼300餘人,已逐漸成為具有佛教特色的風景旅遊區。在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中,九華山獨領風騷,以「香火甲天下」、「東南第一山」的雙重桂冠而聞名於海內外。
唐代大詩人李白三次游歷九華山。見此山秀異、九峰如蓮花,寫下了「昔在九江上,遙望九華峰,天江掛綠水,秀出九芙蓉」的美妙詩句,後人便削其舊號,易九子山為九華山。
「楚越千萬山,雄奇此山兼」(王安石《答平甫舟中望九華》)。九華山不僅以佛教人文景觀著稱,而且山水雄奇、靈秀,勝跡眾多。在全山120平方公里范圍內,奇峰疊起,怪石嶙峋,湧泉飛瀑,溪水潺潺。鳥語伴鍾鼓,雲霧現奇松。自然風光十分迷人。
朝鮮半島新羅國高僧金喬覺,渡海來九華修行,傳說他是地藏菩薩的化身,普度眾生,功德無量,「遠近焚香者,日以千計」。
九華山溪水清澈,泉、池、潭、瀑眾多。有龍溪、縹溪、舒溪、曹溪、濂溪、瀾溪、九子溪等,源於九華山各峰之間,逶迤秀麗,閃現於綠樹叢中。龍溪上有五龍瀑,飛瀉龍池,噴雪跳玉,極為壯觀。又自弄珠潭,激流直下,浪花似珠玉四處亂彈。舒溪三瀑相連,注入上、中、下雪潭,斷崖飛簾,如卷雪浪。
九華山最高峰十王峰,海拔1342米,其次為七賢峰(1337米)、天台峰(1306米〕。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峰有三十餘座,雲海翻騰,各展雄姿,氣象萬干。險峰多峭壁怪石,天台峰西「大鵬聽經石」,傳說有大鵬聽地藏菩薩誦經而感化成石。
險峰多峭壁怪石,天台峰西「大鵬聽經石」,傳說有大鵬聽地藏菩薩誦經而感化成石。觀音峰上觀音石,酷似觀音菩薩凌風欲行。十王峰西有「木魚石」,缽盂峰有「石佛」,中蓮花峰有「羅漢曬肛皮」,南蠟燭峰有「猴子拜觀音」等等,惟妙惟肖,越看越奇,耐人尋味。
又有幽深岩洞,堆雲洞、地藏洞相傳金地藏最初來九華時曾禪居洞內。還有老虎洞、獅子洞、華嚴洞、長生洞、飛龍洞、道僧洞等,均為古代僧人居室,清靜雅緻,極利禪修。

九華山山水風景最著者,舊志載有九華十景:天台曉日、化城晚鍾、東崖晏坐、天柱仙蹤、桃岩瀑布、蓮峰雲海、平崗積雪、舒潭印月、九子泉聲、五溪山色。此外,還有龍池飛瀑、閔園竹海、甘露靈秀、摩空梵宮、花台錦簇、獅子峰林、青溝探幽、魚龍洞府、鳳凰古松等名勝。

④ 九華山的人文歷史

九華山的人文歷史:解放後,宗教徒的宗教信仰受到尊重,寺院、名勝古跡得到保護,佛寺珍藏的歷史文物得到妥善保管,宗教活動正常進行。

在一九六六年開始的「文革」十年中,九華山佛教也受到很大沖擊,寺宇、佛像、歷史文物遭受損壞,宗教活動被迫停頓。

二十一世紀,九華山對外開放,國內外至九華游覽風景名勝的遊客和朝山拜佛的佛教信徒絡繹不絕。名勝古跡,得到修復和保護,古老的寺廟建築,大小七十八座,主要殿宇已修葺一新,全山佛寺所供奉的各種雕制佛像約一千五百餘尊。



九華山的景點:

真身寶殿坐落在九華山神光嶺(老爺頂)上,為佛教徒朝謁九華聖地的主要場院所,這里因主供地藏菩薩,故與一般佛寺不同。

九華山肉身殿是典型的宮殿建築,殿高15米,門朝西南。入殿須登八十一級台階,站在台階之下,舉目仰望,可見南門廳上兩塊匾額:上額書「肉身寶殿」,下額書「東南第一山」。大殿四周迴廊上方雕梁畫棟,仙鶴、麋鹿等珍禽異獸,牡丹、靈芝諸鮮花奇草。

⑤ 九華山風景區的人文歷史

唐武宗李炎在位的會昌年間(841—846),推行道教,排斥佛教,此時九華佛教處於衰微階段;
兩宋時期,九華佛教略有發展。除先後修復唐代建造的佛寺庵院外,新建了凈居寺、聖泉寺等六所,使九華山的寺廟增至二十五座;
元朝短促的九十年間,由於世祖奇渥溫·必烈信仰佛教中的喇嘛教,拜西藏發巴思為帝師,所以九華山佛教無甚發展;
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朝廷賜金修建化城寺,宣德二年(1427)、萬曆十一年(1583)、三十一年(1603)又屢次賜金修葺主剎化城寺和肉身寶殿。明代建造的寺廟有:天台寺、招隱庵、德雲庵、真如庵、華雲庵、長生庵、龍庵、摘星庵(即百歲宮)等三十餘所;
清康熙帝、乾隆帝屢次巡遊江南,屢賜重金修繕化城寺,欽賜「御筆」匾額。此後,九華佛教又有了進一步發展。寺廟林立,僧伽雲集;
咸豐八年(1858),太平軍與清軍激戰於九華,許多佛寺禪院毀於戰火。戰後,清廷當局出於政治需要,扶持佛寺恢復;
光緒年間給甘露寺、百歲宮等寺三次賜予「龍藏」(《藏經》)各一部;
辛亥革命後,各寺院互有興衰,仍保持著佛教名山局面;至抗日前夕,原有佛寺一百七十處(小廟在外),除已廢圮的五十三處外,尚有一百一十七處;
抗日戰爭爆發,許多古剎被縱火焚燒,法華寺、九蓮庵、佛陀里、東崖禪寺等處佛寺、殿宇都化為灰燼,各寺院損失慘重;
解放後,宗教徒的宗教信仰受到尊重,寺院、名勝古跡得到保護,佛寺珍藏的歷史文物得到妥善保管,宗教活動正常進行;
在一九六六年開始的「文革」十年中,九華山佛教也受到很大沖擊,寺宇、佛像、歷史文物遭受損壞,宗教活動被迫停頓;
二十一世紀,九華山對外開放,國內外至九華游覽風景名勝的遊客和朝山拜佛的佛教信徒絡繹不絕。名勝古跡,得到修復和保護,古老的寺廟建築,大小七十八座,主要殿宇已修葺一新,全山佛寺所供奉的各種雕制佛像約一千五百餘尊。

⑥ 九華山歷史價值特色

九華山佛教起源於5世紀初,唐中期成為地藏菩薩道場,中經唐末五代及宋元時期的曲折發展,至明清時形成為我國佛教重要傳播中心之一,與五台山、普陀山、峨眉山並列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九華山佛教在文化特質上表現為地藏信仰、禪凈兼修和三教交融的同時並存。該傳播中心的形成對豐富皖江佛教的內涵、延續安徽佛教的命脈、促成安徽地城文化儒道佛鼎立格局的形成具有重大意義,在世界文化交流史上產生了重要影響。
眾所周知,九華山是聞名於世的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據《九華山志》等文獻記載,佛教大約於公元5世紀初傳人九華山。401年,一位來自天竺的名叫杯渡的僧人來到九華山創建毛庵,傳經佈道。100年後,503年,一位名叫伏虎的僧人來到九華山,創建伏虎庵作為道場。但在隋朝以前,九華山因地處偏僻,僧人極少,佛教沒有在此產生影響。直到唐代中期地藏道場形成以後,九華山的香火才真正興盛起來。
九華山地藏道場的形成與新羅王子金喬覺九華證道直接有關。中國佛教史上所說的「地藏王菩薩」有兩個,一個是「釋地藏」,一個是「金地藏」。前者是佛經上描述的地藏王,是佛教塑造的信仰偶像;後者卻是實有其人,他就是朝鮮三國時期的新羅王子金喬覺。朝鮮三國時期正是佛教發展的鼎盛時期,上層統治者信佛尤為普遍。金喬覺從小就信仰佛教,並進而出家。唐朝開元末年,他來到中國,經四處尋訪後,在九華山居住下來。九華山上有一塊面陽平坦之地,頂上有一個山洞,金喬覺上山以後,就以此山洞為禪地,開始了漫長而艱苦的修行生涯,整整修行了75個年頭。794年,他以99歲高齡坐化於此山。金喬覺圓寂後,被弟子們尊奉為「地藏菩薩」。其後,中國佛教所說的九華山地藏菩薩,指的就是金喬覺。他之所以被尊奉為地藏菩薩,有幾個原因:其一,金喬覺的長相與佛經上對地藏菩薩法相的描述十分相象。其二,金喬覺的修行方式與地藏菩薩的內在特徵也相符合。《地藏菩薩十地經文》說,地藏菩薩的特徵是「安忍不動如大地,靜慮深密如秘藏」,故稱「地藏」。而金喬覺所修行的「鐵板注腳」之功正具有「安忍不動」、「靜慮深密」之特徵。其三,金喬覺與地藏菩薩一樣,都富有犧牲精神。其四,金喬覺逝世後,弟子們依照佛門規定,將他安坐於一口大缸之中,葬於神光嶺上。三年後開啟准備安葬時,發現喬覺大師肉身不壞,容貌栩栩如生,搖動他的骨節就像搖動金鎖一樣,發出清脆的聲音。而這些跡象正好應驗了佛經上所說的「菩薩鉤鎖,百骸鳴矣」之語。由於上述原因,所以金喬覺的弟子們認為,他就是地藏菩薩轉世,於是便尊奉他為「地藏菩薩」,所以金喬覺又被稱為「金地藏」,九華山因此而成為地藏菩薩道場。
九華山地藏道場雖形成於唐中期,但其時並未馬上形成一個佛教文化傳播中心,因為地藏道場開辟不久,就趕上了會昌法難,唐武宗於會昌年間下詔滅佛,一大批寺廟和佛像被毀,僧尼被迫還俗,九華山佛教隨即進入低落期。兩宋時期,九華山佛教有所發展。宋太祖趙匡胤一反前朝的排佛政策,開始振興佛教。在這個有利的條件下,九華山佛教得到了發展,寺庵從五代時的20餘座增加到40餘座,翻了一番。其中,有好幾座寺廟已具叢林規模,化城寺地藏道場和肉身寶殿成了佛教徒和香客頂禮膜拜之地,天台寺的佛鍾已成為信徒們禮贊的聖物。南宋著名禪僧宗果寫有《游天台》一詩,詩中日「踏遍天台不作聲,鍾聲一杵萬山鳴」,便道出了當時的情景。宗杲是禪宗五家之一臨濟宗的傳人,他曾來九華山傳播臨濟禪法,圓寂後被尊為「定光佛」。但兩宋時期,九華山仍未能形成全國性的佛教文化傳播中心,因為元代建立後,統治者崇奉喇嘛教,對漢地佛教控制十分嚴厲。尤其是元朝末年,南方各地爆發了紅巾軍起義,江南一帶形成了以朱元璋、陳友諒、張士誠為首的三股農民起義軍。他們為了擴大各自的地盤,展開了曠日持久的爭奪戰,九華山所在的池州全境成為主戰場之一。戰爭不僅使九華山佛教遭到了嚴重破壞,也阻斷了香客前來九華山進香朝拜的道路,僧人因此而失去了經濟來源,九華山佛教再次進入低谷。
九華山佛教傳播中心的形成是在明清時期。明清時期是九華山佛教的「黃金時期」,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17歲時曾在家鄉的皇覺寺出家當過和尚,這位佛門出來的皇帝登基的第一年,就在應天府(今南京)召集高僧大會,為各大寺廟選派住持,舉辦法會,為國祈福。對於自己苦戰十餘載的池州和九華山,朱元璋更是懷有深厚感情,稱之為「興王之地」,給了許多優惠政策,使池州得以休養生息,九華山佛教更是受到了朝廷多方扶持。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賜金修繕化城寺。其後,明朝歷代皇帝均奉行敬佛、護佛、興佛的政策,九華山佛教得到了迅速的恢復和發展。明朝末代皇帝朱由檢還給在九華山活了100多歲的無暇和尚贈款建萬年寺(即百歲宮),賜封他為「應身菩薩」。再加上明代著名思想家王陽明曾兩次雲游九華,留下歌詠九華山的詩歌50餘首,他還學習金地藏東崖打坐,後人稱此為「東崖晏坐」,被列為古「九華十景」之一,更使九華山名聲大震,佛門亦將「太白聯吟」和「陽明打坐」視為九華之榮。王陽明逝世後,他的弟子及青陽縣令在化城寺西建堂紀念,世稱「陽明書院」,又稱「陽明祠」,其正堂書匾額「勉志」,後堂建「仰止亭」。總之,整個明代,九華山的佛教得到了空前的發展,香火十分興旺,號稱「東南第一山」。也就是在這一時期,九華山與五台山、普陀山、峨眉山並列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名揚天下。清朝對佛教幾乎全盤繼承了明朝的政策。清朝帝王雖然推崇喇嘛教,但對漢地佛教也十分敬重。順治皇帝常說:「吾本西方一佛子,為何落在帝王家?」足見其信佛之深。康熙在位期間,為全國寺院題書匾額和楹聯達千餘幅,曾三次派朝廷官員到九華山朝山進香,賜予重金。康熙四十四年,康熙南巡迴鸞駐江寧府時,又賜御書「九華聖境」四個大字。

閱讀全文

與九華山有多少年發展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4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