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葛劍雄:哪些人適合學歷史
如果問你為什麼喜歡看歷史書,你可以回答因為喜歡,或者因為有趣;但如果問你為什麼要報考歷史專業,你的回答就不應該只是喜歡或有趣。
因為報考歷史專業與看歷史書不同,如果只是想看歷史書,或者歷史書有趣,完全可以報考其他專業,以後在課余、業余時間也能看。
在大學毛入學率還不到40%、大學也不屬義務教育的條件下,考大學需要經過激烈的競爭,上大學得花不少錢,個人和家庭總得考慮一下是否必要。
大學畢業後也還有擇業競爭,一般來說,所學的專業與就業有比較直接的聯系,未來若干年內就業壓力還會存在,選擇專業時不能不考慮這一因素。所以,不能僅僅為了興趣而報考歷史專業。
那麼什麼樣的人適合報考歷史專業呢?我認為有兩類人,一是希望並且有條件從事歷史研究的人,一是希望並且能夠將歷史作為工具運用的人。
第一種人當然是以喜愛歷史為前提的。如果到了高中畢業還對歷史沒有興趣,更不喜愛,何不早些改變?但僅有興趣不夠,還得看是否有基本的條件。每個人有不同的天賦,除非有特殊的、不得已的原因,都應該用其所長。
如果自己把握不準,可以請熟悉自己情況的老師、長輩、朋友分析一下。如果想從事歷史研究,光讀本科是不夠的,最好接著讀研究生,畢業後爭取在研究型大學或研究所工作。
但專業研究是艱難的、寂寞的、枯燥的,有時甚至會很痛苦。特別是像歷史這樣的傳統學科,要想取得突破性的成績並不容易。
新發現的或得到解讀的文獻史料、遺址遺物可能提供前人未見的證據,藉助新的科學原理和技術手段也可能破解前人無法解決的難題,但多數歷史學者沒有那麼幸運,期望值不能太高。
在本科階段還要作語言和相關學科專業知識的准備,如准備研究中國史的要能熟練閱讀文言文,即使是研究近代史,要知道民國年間大量文書、函電就是用文言寫的。准備研究外國史的,除了要學好通用的英語、法語等外,還得學好對象國的語言。這些都需要較長時間,到研究生階段再學往往太遲了,或者時間不夠了。
有志於研究專門史的,最好利用本科階段學習相關學科,如文化史、經濟史、宗教史、民族史、外交史等都需要掌握相應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在此過程中如果感到力不從心,盡了努力還是適應不了,不如改變目標,成為運用型的歷史學者。
即使是最富裕國家的歷史學家,也不可能僅僅依靠學術成就成為富翁。他們能過體面的生活,有受人尊敬的社會地位,卻不可能獲得多少財富。就是在知識產權最值錢的國家,純學術著作也不可能拿到多少版稅。除非你能寫發行量大的暢銷書,參與以歷史為題材的影視娛樂產品,或從事以歷史為資源的商品交易和市場活動。
一句話,想發財致富而又有這樣能力的人,還是別選擇當歷史學家。如果對歷史有興趣,盡可在發財後當作業余愛好,或者用錢購買歷史類的服務。
第二種人是通過接受大學的歷史專業訓練,將歷史作為未來的運用手段,或者作為提升自身素質的一部分。這部分人在大學畢業後主要選擇與運用歷史知識有關的職業,如歷史教師、歷史編輯、文博檔案、文化傳播、文化服務、文秘等。
所以除了要學好歷史以外,也得打下與自己目標相關的基礎。如當教師應有良好的表達能力,當編輯應具備文字功底,文化傳播自然要掌握傳播理論和手段,否則到時未必如願以償。
近來歷史專業的畢業生經常在就業率中墊底,一個主要原因就是他們在校期間沒有做好提高運用能力的准備,所以對這些崗位缺乏競爭能力。其實,隨著現代服務業、新媒體、文化產業、網路經濟等新產業的發展,對歷史運用的需求是相當廣泛的。
有些人原來是以歷史運用為目標的,但以後興趣提高了,發現了自己的潛力,也不妨調整目標,畢業後繼續讀研究生。但因為怕找不到工作而臨時起意,即使僥幸考上了,會讀得很辛苦,前程也未必美好。
如果將讀歷史專業作為提高自身素質的途徑,也應全面考慮自己的條件,如今後的謀生手段,對擬從事的職業的適應性,進一步發展的方向等,不能盲目模仿或攀比。
已故國家副主席、「紅色資本家」榮毅仁是聖約翰大學畢業生,讀的是歷史系。作為榮氏家屬的第三代傳人,自然不需要也不會考慮畢業後的出路,榮家看重的是聖約翰大學的聲譽和畢業生的綜合素質。
他們更明白,榮毅仁需要的是駕馭全局的能力,而不是具體的管理手段和技術水平。如果是一個小企業主家庭,恐怕不會讓子女上學費昻貴的大學,學對他們的企業沒有直接用途的專業。
還有人以王岐山畢業於歷史系來證明學歷史專業的重要性,這未免過於牽強。我不知道當初上歷史系是王岐山的自覺選擇,還是組織分配的結果。即使是他的自覺選擇,歷史素養也只是他綜合素質中的一部分。要是不具備其他方面的素質和經驗,僅僅憑著大學歷史專業的知識,他能擔當黨政、財政、金融等方面的重任嗎?
但另一方面,歷史專業和歷史學的訓練無疑會給予每一位認真的接受者重大影響,至少是潛移默化的作用,自然也會影響其邏輯推理、分析綜合有能力,影響其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但這類影響因時而異,因人而異,往往是可遇不可求的。
所以,以提高綜合素質為目的的歷史專業學生,不應拘泥於具體的歷史知識,不要停留在史料的閱讀和記憶,而應加深對歷史理論、歷史觀念、歷史規律的理解,也可對不同的研究方法做些嘗試。
⑵ 喜歡學習歷史的人大概都有什麼性格
我覺得由於歷史本身是人性學科,所以喜歡歷史的人往往會洞察人性強弱點。同時,針對中國歷史來講,中國歷史重人際,所以對人際的把握比較熟悉,顯得城府很深。總體上可能比較內向吧,畢竟是接觸了太多的已死的人和事,有時候會顯得很沉重。
⑶ 什麼樣的人適合學歷史
喜歡回憶的 , 願意總結經驗的,渴望背誦的。 恩,對於歷史學表面上是很有意思的由一個又一個故事組成,可是往深里學就發現很枯燥,並不是單純的有興趣就行,也是得接受痛苦的考驗的
⑷ 喜歡歷史的人什麼性格
喜歡歷史的人什麼性格
喜歡歷史的人什麼性格,歷史是一門學科,學歷史的時候可以知道很多關於以前的東西,每個科目都有人很喜歡的,歷史也一樣,有些人想要知道喜歡歷史的人是怎樣的人,下面我分享喜歡歷史的人什麼性格,一起來看下吧。
喜歡歷史的人是什麼性格
第一、為人處世低調,因為讀史書多的人,就會發現,人生短短幾十年,放在大的歷史時間里,是很短暫的,有多少王侯將相,功成名就,到了最後,不都在歷史的長河中變成了一個個的漣漪,消失不見,因此個人的一些短暫不順利或者短暫走運,真的不值得過分的`去在意,變得都很低調。
第二、愛讀史書的人一般都比較專注,讀史的人總會有自己特別喜歡的一段歷史時期或者朝代,單從中國歷史來說,中國幾十個朝代,幾千年的時間,若非是專業的史學大家,很難說是全面涉獵,深入研究,歷史愛好者大多都是喜歡某一個或者幾個朝代,而且特別的深入,甚至可以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和歷史大家有的一比。
第三、看事情站得高度比較高,因為每一個朝代,每一段歷史,都會有一些厲害的人,有一些出名的事情,這些歷史上的人物,在時代的裹挾下,成了一個一個的弄潮兒,在歷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名聲,我們作為一個後代的閱讀者,「眼看他高樓起,再看他樓塌了」,小則幾十年的某個人的經歷,多著幾百年的某個朝代的興亡,在我們的眼中,如穿雲一樣,如過眼雲煙,經歷過這些,眼前的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兒,還需要我們去煩惱嗎?因此讀史書的人,一般看事情站的高度比較高。
喜歡歷史的人的性格?
第一點,他們善於思考。通過看各種歷史,他們會認真思考,思考為什麼歷史上會發生的這些事,思考歷史中人物的想法。他們會結合歷史人物,通過和自己作對比,像優秀的歷史人物學習,然後就變得越來越優秀。他們的想法會很全面,思維能力也會變強。
第二點,他們善於學習。通過歷史,他們會發現自身上的不足,然後去學習各種自己不會的東西,最後來完善自己。慢慢的,他們的學習能力就會變得很好,學習新東西,就會變得很快。他們每天都會准時的學習,學習就成為了他們的一項愛好。
第三點,他們善於總結經驗和教訓。每當看歷史的時候,他們喜歡把偉人的經驗和教訓記錄下來,然後去借鑒好的經驗,反思失敗的教訓。他們會去記筆記,時刻提醒自己,哪些事情該做,哪些事情不該做。他們的性格也大多數是那種很實在的,他們給人感覺就是很可靠。
⑸ 什麼人最懂歷史
具有本源意識轎運鋒的人最懂歷史。
俗話說,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吃水不忘挖井人。
因此,最懂歷史的人不見的就是史學家,在地里刨土坷垃的人可能更懂得歷史。
... ...
如果說,某些歷史典悄前故,史學家們可能會把書本倒背如流;
如果說,中國人都是什麼人種,某些人就會拿媒體上的外國說的話講的頭頭是道,根本就沒有自身的歷史覺悟。
而具有本源意識的人,並不會把歷史的傳說當成神話故事,而是會將神話故事揭開重現歷史。
譬如,魯班發明鋸子的故事,在具有本源意識的人看來就是荒唐的耐人尋味...
魯班僅僅是東周列國春秋戰國時代的人,在更遙遠歷史上的精密木器用具沒有鋸加工很難想像。
如,發明於母系社會時代的車輛部件、炎黃們考察全球航海用的輪船等,這些木器不是用石器或用牙肯出來的。
而年字,也不是什麼傳說中的怪物,就是觀測.日.經黃經地球子午線位於.日.球某個點上的車輛測量儀。
... ...
想必史學家們不會有這樣的猜想,因而最閉晌懂歷史的人沒有職業的特定.性,關鍵是朝廷是否有勇氣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