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三下鄉歷史文化論文怎麼寫

三下鄉歷史文化論文怎麼寫

發布時間:2023-05-03 04:53:49

1. 「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總結範文5篇

工作 總結 是對這一年的工作,進行一次全面系統的檢查、評價、分析以及研究,從而分析不足,得出可供參考及改進的 經驗 。下面我為大家帶來「三下鄉」 社會實踐 活動總結 範文 ,希望大家喜歡!

「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總結範文1

在這陽光燦爛的七月里,我們遠赴____市____縣的____中學開展三下鄉暑期實踐活動。在這一次的三下鄉活動中,我們增長了見聞,得到了成長,更領略到了成為一名教師的辛酸與幸福。現在,三下鄉所有的支教工作基本上完滿結束了。作為支教組組長和科任老師,我針對在支教工作中面對的一些困難與問題,作出了以下的總結。

支教組的工作是我隊的中心工作,現在我就談談我對支教工作進行 反思 和總結以後的結果。

一、積極完善前期准備工作。在三下鄉工作正式開展之前,我們隊緊鑼密鼓地進行著前期的准備工作,力求完善各項籌備事項,保證三下鄉工作的順利開展。而在支教組方面,我從考試周開始前就帶領著支教小組組員們著手准備課表的安排、課程的設置、各科任老師的教案編寫還有一系列的試講活動,從而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支教工作執行的風險與難度。

二、追求創新,致力於校師生三者共贏。在本次支教活動中,我們組致力於激發隊員的創新此念精神,培養和鍛煉隊員的綜合素質與能力,同時為當地學校及學生帶來新的 教育 理念。其中,我和組員們舉辦了一系列具有創新理念的支教活動,例如班主任競選、綜合活動課以及記憶課程的開展。從最初課程設置開設記憶課程推廣新的教育 方法 ,到後來綜合活動課上組織形式新穎的團隊培訓課程,以及對應學校學生情況隊員們對課程進行的調整都可以看出,在本次的支教活動中,我們的 創新思維 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同時由於這些活動的開展也為當地學校以及學生送去了嶄新的教育理念以及 學習方法 ,大大促進了校師生三方面的共贏。

三、組內職責分明,保證了工作的開展。為更好地開展工作,在支教工作正式開始之前,我便為支教組安排正副組長以及班主任工作負責人。除此以外,更選定了四位科組負責人,其中歷史、數學、語文由正副組長兼任。其中,各個科組負責人便負責好各科教案、試講等工作的開展;班主任工作負責人則負責班主任工作的安排與開展;正副組長主要負責統籌支教工作以及課表編排與整理的工作。如搭困此一來,各位組員的職責分明了,有力地保證了工作的順利開展。

三下鄉支教組的工作雖然結束了,但是在執行的過程中我們還是碰到了不少的困難與挫折,針對本次支教工作我作出了以下的反思。

一、設置課程內容未能真實適應校方與學生的需要。在編寫方案和准備教案時,我們大量加入了記憶課程的學習內容,使得課程難度增加了不少,因而在開展第一天的授課工作後,我們全體教師不得不針對學生的學習能力情況對各個課目進行了大調整,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支教活動的開展。其次就是校方在我們到達後與我們開了一次全體大會,會上他們表明希望我們多講授課外知識,尤其是歷史、地理方面的知識。然而我們在出發前由於沒有跟校方方面聯系好,因此不知道他們知扒念有這樣的希望與要求,導致了所有課程都是按照課內知識進行安排的。最後在各位老師的努力之下,改為了內容豐富、形式生動的課程,也增加了不少的課外知識,但這給予我們的教訓就是,必須了解清楚校方以及學生的需求,從而進行課程的設置。

二、支教組內各負責人溝通不足。組內有了明確的分工,各位負責人都十分盡責地完成自己分內的工作。然而正是由於這樣的工作安排方式導致了各個負責人之間的溝通非常少,最後影響了支教組工作整體的落實效果。為此,我們採取了會議制度,就是每天支教組的正副組長都會進行小型的討論,待到有一些問題需要組內集體討論時便召集會議,大家商量決議,同時在會議上大家各自匯報工作進展,為良好交流提供了 渠道 ,保證了支教組工作的落實。以上是我對支教組的總結。

在支教期間,我擔任了英語、歷史、綜合科的老師,在此過程中,我也得到了不少收獲,以下便是我的總結。

通過本次三下鄉活動,我感受到了成為一名人民教師的辛勞與感動。面對著一張張可愛的面孔,我的內心滿溢著幸福的感受。經歷了本次三下鄉,就個人而言,我成長了不少。第一次真切地離開了父母的庇護,獨自在異地與同學們面對各種各樣的困難,對於我這樣的獨生子女而言何嘗不是一次大挑戰!然而就是這樣的一個機會使我了解到,我同樣也有能力照顧自己,自力更生!面對未來的挑戰也能憑著自己的力量勇敢前行!

除此以外,三下鄉更令我堅定了成為一名人民教師的信念。學生們給予我的鼓勵,老師和同學給予我的肯定都令我深深地感動著。雖然在過往的學習與師范技能訓練中,我一直無法擁有成為一名優秀教師的自信。但這次三下鄉活動結束以後,我堅信,只要努力,我一樣能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而在活動中,我也了解到自己的很多不足,例如不知道要如何控制課堂氣氛,也不太懂得如何與學生溝通交流不足。但我明白到,只要努力,我一樣能在往後的學習與鍛煉中慢慢習得如何處理這些問題。

「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總結範文2

「我怕我沒有機會∕跟你說一聲再見∕因為也許就再也見不到你……」腦海中一直回盪著這首《再見》。為期八天的三下鄉結束了,看著小朋友們和廣財小夥伴們的身影,帶著不舍離開了沙溪小學,心裡感慨萬千。

回想這八天的生活,從第一天的抱怨和不習慣,到最後一天的依依不捨,我學會了很多。雖然中間還有許多有趣的小插曲,被蚊子咬得滿身包;在地板睡得全身酸痛;早上很多起床買早餐;總覺得很累,吃不夠飯;被小朋友們整得要死等,但是我絲毫不後悔來這里三下鄉,在這里收獲了韓師和廣財小夥伴們的友誼,還有小朋友們純真的笑臉,痛並快樂著,這就是三下鄉的表達,但更多的是快樂。

第一天來到沙溪中心小學,印象就是學校好小啊,水好小,洗澡排了好久好久的隊,累得我一倒就睡。那一天晚上,開了一個好長好嚴肅的會議,硝煙四起,兩個隊伍的合作似乎不容樂觀。不過經過事實證明,這是想多了。也許剛開始是沒有那麼順利,但是我們慢慢地都融入到了一起,為了共同的目標,團結互助,順利地完成了小學的教學任務還有文藝匯演。這是大家一起努力的成果。

每天早上,五點半就有人起床去買早餐了,剩下的人又要在小學生來之前吃完早餐,為了給他們留下好印象。每天還沒上課前,坐在門口,看著來來往往的小朋友們,發現自己真的不年輕了,完全沒有他們那種純真和充沛的精力,他們好像是可愛的小兔子,對事物充滿好奇,又蹦蹦跳跳,充滿生機和活力。每天上課前,總要精心准備上課內容,想著怎麼讓他們把那些東西吸收進去,又要想著法兒阻止他們的搗亂,這還真不是一個好活兒,不過我們卻樂在其中,看著他們歡樂的笑臉,覺得一切都夠了,最美好的莫過於小朋友們發自內心的微笑了,我想我永遠也不會忘記那純真無邪的笑了。

印象最深的還是去家訪的時候吧,家長們是那麼的熱情,拿出他們有的東西來款待我們,生怕怠慢了我們,難以忘懷的還是他們談到孩子時的神采奕奕,那是驕傲,那是無奈,那是流露出的愛啊。我深深地相信,世界上再沒有其他愛比得上父母對孩子的愛,平凡而偉大。

在這短短的八天里,學會了與夥伴們分享快樂,分擔責任,團結合作。與小朋友們相處的時間了,快樂而又滿足,明白了老師的不易,也學得了一些上課的經驗,這是在課本上遠遠學不到的東西。在這里也深深體驗了生活,知道現在安逸的生活來之不易,更懂得了珍惜。就像《再見》說的「這些日子在我心中,永遠都不會抹去」,我永遠也不會忘記這段艱辛快樂的日子。

「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總結範文3

我極力回想__年的三下鄉,關於__市坡頭區__村育才小學的點點滴滴。我知道,這很有可能就是我最後的一次三下鄉了,所以,我沒有告訴我的隊友,我是連續坐了三天三夜的車,從海拔4000多米到接近海平面的__,橫跨將近五千公里回來的。即使這樣,我仍然有很多事情做的不夠好,作為組長,做的更需要改進。

本次三下鄉活動的系列活動很多,而且我們幾乎都是毫無經驗。義教,除了我自己外,其他隊友都是沒有參加過義教的,他們太欠缺相關的經驗,而我作為組長並沒有過多的提及相關經驗介紹;關於義診,我們隊伍沒有人有義診的經驗,雖然說我們( 文章 轉自實用文檔頻道__09)有促進社那邊的陳文璞老師幫忙,以及我們有相關的物資儀器支持,可是我們缺乏相關經驗,並受到台風的影響,我們的反應能力太慢了,跟不上實際情況的變化;義演,雖然說這是我們的重頭戲,可是還是由於缺乏相關的舞台經驗,我們在頒獎環節還是出現了很混亂的一個場面。

我沒有考慮到各個隊員的生活習慣,從而導致了活動初期出現過一些狀況。活動開始後的一天,我們由於生活習慣的不同,我們所有的隊員是分開兩棟宿舍住的,可是由於考慮到安全問題,我強制性要求她們住在同一棟宿舍,這時候搞得大家關系挺僵硬的。

我沒有考慮到天氣原因(台風「啟德」),差點吃飯都成了問題。台風來了,受台風影響,我們所住宿的那個小學竟然停電!沒電就意味著,我們就沒辦法煮飯燒菜,而且煤氣是在另一棟宿舍里,我們要在下雨天大台風走過對面的樓房煮飯!我現在回想起來都覺得不敢想像。

我要注意的還有很多,我要學的還有更多,而我要經歷的將會更多,三下鄉,或許我們下的不僅僅是「鄉」,更多的是一種感動。

雖然說三下鄉回來有些日子了,可我仍然時不時想起我們一群人吵吵鬧鬧吃飯的時光;我也時不時想起1班的孩子,他們用天真無邪的聲音唱著《蟲兒飛》,還有《童話》;我想到軍體拳的那幫孩子,他們被我罰著做了很多個俯卧撐後仍不肯低下倔強的頭,還記得我教過你們的《我是一個兵》嗎;我想到了自願要求補課練習跳舞《親親茉莉花》的那群可愛的小女孩,她們一邊拉著你的手,一邊嚷著「老大老大。。。」,你無法體會到裡面是一種什麼感覺,那是一種無論多辛苦,你都會覺得很輕松的感覺;我還時不時想起我們廣醫支教隊伍跟__村青年 籃球 隊在的籃球場上揮汗如雨的身影;我看到了隊友嘉欣離開時眼角抹過的淚光;我也知道躺在地板上十多天,每天被蚊子咬的窘迫;我們都知道林芳同學是每天早上都是教導小孩子練舞,然後最晚才回來的一個人;服務部的孩子,我總是讓你們寫你們不喜歡寫的通訊稿;還有美丹,我也忘了自己改了多少次節目表了,我忘不了你的「台上拚命的笑,台下的神經質」,辛苦你了;還有忘不了賢堅你的一天就能寫出三千字的論文;我不會忘了馮萍同學每天都為我們的飯菜忙的汗水直流;我不會忘了「喜歡」喝冷粥的秀濱同學,至於她是不是真的喜歡喝冷粥,我想,我們都懂的,想跟她說聲,謝謝!還有,對不起;當然,這句話也應該對我們所有的隊員說,謝謝,還有,對不起。。。。。。

孩子們,青協的孩子們,其實我怕你們會離開青協,因為你們已經看到了青協的種種窘迫,她就像一個孩子,面對一個紛紛擾擾的世界,她還沒來得及反應過來就已經被這個復雜的世界傷的傷痕累累。我知道,青協已經受傷了,是我讓她受傷了。

你們都明白我的初衷,當時選擇你們的初衷。或許是我逼得太緊吧,以至於讓你們無從喘息。你們是我的賭注,我的賭注太大了,我怕把你們都賠了上去。其實,我只是想在我離開的時候,讓你們都經歷一次,無論是義教、義診、調查還有晚會,以及讓你們體會最重要的「意義」。我想讓你們都知道這些該怎麼做,以後要是做同樣的項目,應該注意什麼,應該避免再犯那些我已經犯過的錯誤,我只是想讓你們去經歷,去感受。我想讓你們真正的得到一些東西,一些青協給你的東西,而且是從心裡得到的。最後,我只是想把我所能做的都做了。

還說一次,三下鄉,大家辛苦了!

青協的確還是個孩子,可是,誰能說孩子沒有長大的一天?

總的來說,青協經過這一次磨合,經過這一次跌跌撞撞,我始終相信,有跌倒,才能爬起來,能爬的起來,那麼一定能走更遠。

「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總結範文4

七月過去,這次三下鄉主要活動已經結束。回首當初,我帶著滿心的期許去到__小學,去邂逅,去相遇,去經歷。最後,我沒有辜負自己的期許,帶著滿滿的收獲,結束了難忘的三下鄉之旅。

在__小學十幾天的時光,算得上是人生中最為獨特的經歷。每天都會遇見一個不一樣的自己,奇妙無時無刻不在上演。但既然是總結,我想,就應該少一點描述性的場景,少一點個人感受。最重要的還是為以後的師弟師妹留下參考,讓三下鄉暑期實踐活動薪火相傳,越辦越好。

首先,對於三下鄉活動,在個人認知上,要先擺正心態。三下鄉,顧名思義,就是去到較為貧困落後的地方去體驗、去實踐。吃苦是必須的,並且是作為三下鄉的最主要特徵。在心態上,每時每刻做好吃苦上的最壞打算,學會從容應對,苦中作樂。這有利於我們鍛煉自我、收獲成長;有利於工作在一個良好的氛圍中開展;有利於我們處置各種意料之外的情況。

其次,要樹立團隊意識。三下鄉活動以隊伍為基本單位進行,決定了個人在團隊中的地位:一個也不能少。三下鄉有各種各樣的情況與問題,每個人看法也許不一,但作為隊伍,必須要有統一的行動,而非各自為政。最忌諱的就是事不關己,或者點頭不語。我們隊員要學會換位思考、學會妥協。可以說,隊伍的每次行動都是大家協商一致的結果。但要注意的是,單純的妥協無法算得上是團隊意識,我們還需要主動積極的思考與溝通。單純妥協出來的方案一定不是什麼好方案。唯有加上每個人想法的積極元素,以及到位的溝通協調,一個最接近完美的方案才有可能誕生。

再次,要有先人後己、舍小我為大家的犧牲精神。作為隊伍中為數不多的男生之一,我深深覺得自己肩上責任重大。粗重活必干不說,還要負責女生們在外在內的安全。我深知,隊伍下達的命令必須執行,臟的、繁瑣的、粗重的、危險的活都要努力干到。大家要認識到,隊伍選擇了你,就是看重你的能力,而這為的是隊伍里大多數人。所以,無論是何種任務,我們都要在允許的范圍內,不惜一切代價把它做好。只有每個人各司其職,盡心盡力,三下鄉才能順利進行下去。

另外,要學會用心體會周圍環境的細節。三下鄉是在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中進行的。這次下鄉的收獲,就是體驗了當地與別不同的民俗風情。這些風情無處不在,只需要我們慢慢地用心體會。

最後,也是感受最深的一點,就是要互助互愛。這種互助互愛不僅僅需要存在於隊員之間,而且對待自己的學生,對待見到的每一位家長等也該如此。如果說艱苦的環境讓三下鄉詮釋了它的本意的話,那麼無處不在的關愛就成了三下鄉的光輝所在。半個月的集體生活,已經在隊員們彼此的心裡繫上了團結的紐帶,自然的默契與親近使我們真正成了一家人。而更加難能可貴的是與小學生們單純的友誼。現代都市鄰里間相鄰十年都可以不發一語。我們和他們,從陌生到相識,從相識到相知,從相知到相互定下友誼,只用了短短十四天。這份短暫卻又燦爛的友誼,值得我們一生珍藏。

有人說,「這里語言不通,這里環境臟亂;這里吃住簡陋,這里無處玩樂」盡管我可以找一千個理由離開__這個地方,但只要孩子們在,我願意再來。車發動那一刻,外面的孩子們

哭著向我們告別,我沒有灑淚,只是報以微笑,揮手告別。鼻子酸酸的,心裡很是壓抑。我知道,這一別,也許就是一輩子。此時此刻,感謝有孩子們,在我生命里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感謝隊員們的相互鼓勵與支持,以後,我們就是一家人;也感謝眾多幫助過我們的人們,是你們讓三下鄉活動得以順利進行。

「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總結範文5

7月17日,下鄉的第一天,一切都是那麼的新鮮,那麼激情,校車沿著彎彎曲曲的機械路,經過了2個小時的顛簸,10:00點我們終於到了目的地——劉仁八鎮。下鄉的日子剛剛開始,聽不懂那裡的話,一切的一切都是那麼的新鮮、激情。明天我們就要上街宣傳了,面對自己的即將開展的工作心中充滿期待,不知到我們設點的時候會不會有很多人來看呢?不知到明天宣傳的效果會不會好呢?不知到!有點憧憬今天真的是挫敗的一天,真的沒想過原來宣傳是可以遇到這么多預計以外的困難的!橫幅掛了一個下午,特別是第一條橫幅,陳老師帶領我們三個黃金搭檔隊友在進劉人八鎮的進口處掛第一條橫幅,經過我們四個人的艱辛實踐、反復調試,歷經一個多小時,當第一條橫幅橫空而越,微風中,橫幅好像在向我們示意:劉仁八歡迎您埃其實困難並不是難以預計的,只是我們考慮真的欠缺,我們除了做好了准備外,還應該充分考慮客觀環境可能帶來的困難!可是只有遇到了挫折才會獲得經驗,挫敗真的沒什麼可怕的,只要我們團結,我們堅持,一切都是可以攻克的!加油,我的夥伴們!

7月18日,下鄉的第二天,今天確實很累。也許是上午在劉仁八鎮政府前宣傳,發放宣傳資料、展展板,下午去了紅三軍建軍舊址後我組又去了劉仁八村訪談宣傳以及貼 標語 ,缺少時間休息,身體上真的感覺很累。可是累了,倦怠了,什麼能夠支撐我們走下去呢?那就關鍵是動力了,一杯美味的綠茶,一句暖心的鼓勵,一個關切的眼神,一個溫暖的微笑,這些都讓我充滿力量,讓我足夠走完這段充滿荊棘的下鄉路。

7月23日,下鄉的第七天,生活,原來可以這么艱難,身處在城市的我們,也許真的不懂生活可以有多艱難。生活真的可以艱難!可以為了去上學,只有九歲的孩子就要每天步行兩個小時到鎮上的小學,你可以想像那麼每天早上他們多少點起床嗎,也許是6點,也許是5點;可以為了有個玩具,養一隻小鳥,讓自己每天枯燥的生活有點樂趣,九歲的孩子就得自己動手做鳥籠,可是我們自己呢?九歲時的我們應該連很簡單的手工也是爸媽手把手的教我們做的吧!今天去了劉仁八鎮的村,真的讓我有一種很心酸的感覺,除了看到上面所說的景象,最讓我震驚的是,當我行走在那狹窄的盤山公路上時,讓人感嘆,這上面會有人住嗎,可是勤勞勇敢的金柯人給了我肯定的答案——會。我發現金柯村民真的都很淳樸,可是在兩個九歲的小朋友的眼中,我看不到該有的童真。反而在他畫的 卡通畫 上我卻看到了這樣的一句話「我要飛,我要飛,我的錢怎麼都飛走」,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我的心真的有種說不出的滋味!一個九歲的小孩,怎麼會在一張那麼童真的畫上寫上這樣的字,難道貧窮真的已經那麼明顯的壓到了他們的身上了嗎?那我們呢?九歲,在父母幫我們安排好一切的年齡,應該對金錢還沒有什麼概念吧!在金柯村小學,我和三個小學生聊了很久,他們的條件讓我心酸,讓我無奈,為了鼓勵他們,我給他們畫了一幅畫——中國龍,而且在上面寫了句話「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努力才不會後悔」。臨走前,三小孩抱著我不要我走,我給他們每人一樣東西——透明膠、雙面膠、圓珠筆並跟他們說一定要好好讀書,幾個小孩拿著禮物,特興奮,大聲回答道「恩」¨¨¨「我還回來的」我含淚答道。

結語篇

我們踏上歸程,結束這七天的下鄉生活了,這個夜晚,我卻絲毫沒有離別的傷感。因為今晚,感動就如空氣一般,彌漫在每一個角落。


「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總結範文5篇相關文章:

★ 三下鄉社會實踐心得體會精選5篇

★ 大學生三下鄉活動總結5篇

★ 大學生暑期三下鄉實踐報告總結範文5篇

★ 三下鄉社會實踐報告最新5篇

★ 大學生暑期三下鄉工作總結最新精選5篇

★ 2022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報告5篇

2. 歷史鄉土論文怎麼寫

古江南河,吳國在闔閭、夫差時期(前514~前473)在太湖地區陸續開鑿的運河之一。水出吳都平門(今江蘇蘇州北門),西北行,穿巢湖(今漕湖)、過梅亭(今江蘇無錫東南梅村)、入楊湖(今江蘇常州、無錫之間)、出漁浦(今江蘇江陰利港)、入長江而抵廣陵(今江蘇揚州蜀崗)。吳都以南,於今海寧境內開「百尺瀆」會古錢塘江,以運送糧秣。古江南河和百尺瀆,系江南運河的前身。

邗溝,周敬王三十四年(前486)吳王夫差築邗城(古廣陵),並於側近開溝,引江水北出武廣(今邵伯湖)、陸陽(今江蘇高郵南)兩湖之間,下注樊梁湖(今高郵湖),東北流至博芝、射陽兩湖(今江蘇寶應東),再西北至今淮安北古末口入淮,以通糧道。這條運河利用當時江、淮之間的瀉湖加以聯綴而成,運道曲遠,是今里運河的前身。

菏水,又名深溝。公元前484年吳王夫差於今山東定陶東北開深溝引菏澤水東南流,入於泗水,因其水源來自菏澤,故稱菏水。其故道相當今山東西南成武、金鄉北之萬福河。菏水的開鑿使原來互不相通的江、淮、河、濟四瀆得以貫通,成為中原地區東西往來的主要航道。

鴻溝,魏惠王九年(前361),自今河南原陽縣北開大溝引黃河水南流入圃田澤(今河南鄭州、中牟之間),又自圃田澤引水至國都大梁(今河南開封)城北,繞城趨南,經通許、太康,注入沙水,再南至陳(今河南淮陽)東南入淮河支流穎水。鴻溝的開鑿聯結了河、濟、濮、泗、菏、瞧、潁、汝、渦等數條河道,形成黃淮平原以人工運河為幹流,以自然河流為分支的水運交通網。鴻溝水系的形成是先秦運河草創時期的總結。

先秦的運河大多藉助當時平原地區自然河流、湖泊分布較密,便於人工開鑿連通的有利條件,其工程雖未臻完善,卻對後世運河的發展影響深遠。

秦漢

秦在統一中國的過程中重新整治、改造先秦留下的運河,並開鑿靈渠,將運河水系推展到嶺南地區。

丹徒水道,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遣刑徒三千人自今江蘇鎮江至丹陽,順應丘陵地勢,開鑿一條彎曲的河道,東南通吳王夫差所開之古江南河,而至會稽郡(今江蘇蘇州)。又自今浙江崇德向西南開鑿新水道抵錢塘(今浙江杭州)。經過改造整治的人工水道奠定了隋代江南運河的基本走向。

靈渠,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在今廣西興安境湘水上游開鑿靈渠,分湘水一支西流,經今興安溶江注入大溶江,溝通湘、漓二水,今稱興安運河。靈渠使長江、珠江兩大水系接通,從此黃、淮、江、珠四大水系皆有運河相連,黃河流域的船隻可以由水路直航嶺南地區,這是中國水運史的一大發展。

西漢建都長安,「河、渭漕天下、西給京師」,但是渭水流淺沙多,河多曲折,船行不便。漢武帝元光六年(前129)發卒數十萬開關中漕渠。自長安城西北(今陝西西安市郊魚王村附近)引渭水東流,截灞、沋諸水,經今西安、臨潼、渭南、華縣以北,至華陰縣東北之三河口以西注入渭河。全長三百餘里,歲運四百萬石以上。

蒗盪、浚儀渠,西漢重整鴻溝水系,自河南郡滎陽(今河南鄭州西北)引黃河水東流分為兩支,南支為蒗盪渠,東南入潁水而注淮;東南支自陳留南分流至陽夏(今河南太康)入渦水。又疏汳水為汴渠。在黃、淮之間組成扇形漕運水系。因同受黃河水補給,屢遭河患侵害。東漢漢明帝劉庄永平十二年(公元69)遣王景治河以後,又修汴渠,自浚儀(今河南開封)分蒗盪水東流至徐州入泗水,時稱浚儀渠。積石為堰,壘石門作渠口,使浚儀渠逐漸變成維系黃淮間漕運的骨幹水道。

陽渠,東漢為解決雒陽供水及聯系黃河、洛水的水成,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在雒陽城西開渠引雒水一支繞城而東,納谷、瀍二水,至偃師復注雒水以通漕,時稱陽渠。使山東漕船由黃入濟,經陽渠直抵都下。

邗溝東支,西漢初年,吳王濞開通沿海一帶航運,自今揚州茱萸灣向東至如皋幡溪開鑿一條新運河,亦稱邗溝,系今通(南通)揚(揚州)運河的前身,為當時重要的鹽運水道。

魏晉南北朝 建安七年(202)起,曹操陸續在華北平原上開鑿了六條運河。

①睢陽渠,七年正月曹操治睢陽渠。渠自浚儀西至官渡,東下睢陽(今河南商丘),官渡以上利用鴻溝水源,浚儀以下疏拓睢水河床,唯官渡至浚儀段為新開渠。睢陽渠修成,漕糧有濟,曹軍遂於官渡之戰大敗袁紹。

②白溝,又名宿胥瀆。九年,曹操欲攻袁紹據點鄴(今河北臨漳鄴鎮),下枋木成堰,遏淇水東入白溝,以通糧道。

③平虜渠,十一年,曹操東征烏桓,為解決漳河、滹沱河與泒河、潞河之間的水運聯系而開平虜渠。自平虜城(今河北青縣西南木門店),南接滹沱水,北通泒水而入潞河。

④泉州渠,同年,曹操為解決泒、潞河與東北方泃河之間的水運聯系,又開泉州渠。自今天津市區以東海河下游北穿窪澤而接泃河、鮑丘水。因渠近古泉州縣(今天津武清上村)而得名。

⑤新河,同年,曹操為解決泉州渠以東至灤河間的水運聯系,再開新河。自泉州渠北會鮑丘水東側的鹽關口(今天津寶坻林亭口一帶)引水東絕庚水(今州河)、巨梁水(今還鄉河)、封大水(今陡河)、緩虛水(今沙河)、素河(今溯河)、清水(今清河),會於濡水(今灤河)。此運河橫截數條自然河流,必築堰閘方得通過,開鑿工程比較復雜。

⑥利漕渠,十八年,曹操為解決鄴都的漕糧和交通,開利漕渠引漳水入白溝,自今河北曲周縣南至館陶縣西南。此渠開通,白溝水量增加,漕船可溯漳水直駛鄴城城下。

曹操主持開鑿的六條運河有利於北方統一和社會經濟發展,導致河北平原海河水系的形成,並為後世隋煬帝楊廣開鑿永濟渠和通濟渠奠定部分河段的基礎。

曹魏代漢,遷都洛陽,又以許昌、譙、鄴、長安為陪都。為便利交通,陸續改造舊水道,開鑿新運河。魏文帝曹丕在黃初年間開鑿溝通汝、潁二水的討虜渠,以及溝通洧(今潁水支流)、汝水系的賈侯渠。景初二年(238)開溝通漳水、滹沱水和泒水(今大沙河)的魯口、白馬二渠。正始四年(243)開溝通潁水和汝水的廣淮陽、百尺二渠。

此外,東晉太和四年(369)桓溫北伐前燕,率水軍溯泗水至金鄉,值大旱,菏、濟水斷流,命毛穆之開渠三百餘里,南接菏水(今山東魚台附近),北通巨野澤,引汶水入渠,使泗、汶、濟三水相連,史稱桓公溝。江淮流域船隻藉助桓公溝可自濟水(又稱清水)入河,西去陝洛。故義熙十二年(416)劉裕北伐姚秦、元嘉七年(430)宋將到彥之率水軍攻魏皆取此水道。淮南和江南地區在魏晉六朝時期也陸續開鑿整治了一些運河。

破崗瀆,三國時,孫吳遷都建業(東晉改稱建康),為避長江風濤之險,加強首都與主要經濟區太湖流域的聯系,於赤烏八年(245)發屯田將士三萬人,鑿句容中道以通吳(今江蘇蘇州)、會(今浙江紹興)艦船,號破崗瀆。這條運河起自句容小其(今江蘇句容西南),橫越高阜,東通雲陽西城(今江蘇丹陽延陵),與原丹徒水道銜接;西連淮水(今秦淮河),直抵建業城下,沿途修建十四埭用以蓄水。南梁時,因破崗瀆每值冬春,行船不便,又在其南另開一條「上容瀆」,採取「頂上分流」,沿途築二十一埭,以改善通航條件。至陳朝,上容瀆亦堙,轉而更修破崗瀆。隋滅陳以後,二瀆皆廢。破崗、上容瀆的開鑿,使太湖地區船隻一度不需經京口入長江而直至建業。

丹徒水道,今江蘇鎮江至丹陽間的運河。秦朝始鑿,初無閘壩設施,地勢高仰,河水易於走泄,航行不便。孫吳末年修治丹徒至雲陽水道,因杜野(今江蘇鎮江東)和小辛(今江蘇丹陽北)間「皆斬絕陵襲,功力艱辛」而罷。西晉惠帝時,陳敏遏馬林溪,引長山八十四溪之水蓄為練湖;東晉元帝時,張闓又建新豐湖,皆為調劑運河水量。晉元帝司馬睿子司馬裒鎮廣陵,為運江東糧出京口,建丁卯埭於今鎮江東南,使丹徒水道通航條件得到改善,為隋代修治江南運河北段打下了基礎。

浙東運河,古代錢塘江和姚江之間幾段運河的總稱。紹興地區河道縱橫,越王勾踐時即「以船為車,以楫為馬」。西晉惠帝時,賀循至會稽郡(今浙江紹興)主持開鑿水道,疏浚舊河使其連接,自紹興城下東連曹娥江,西通蕭山縣錢塘江。南朝於西陵(今浙江蕭山西興鎮)建牛埭,挽舟過堰以入江,浙東運河已初具規模。

揚口運河,西晉初,杜預鎮襄陽,在先秦運河基礎上,利用江漢多湖盪的便利條件,開揚口(今湖北潛江境內),穿渠西至荊州(今湖北江陵)城下,連通江、漢二水,使零、桂(今湖南廣西一帶)地區物資北運免去繞行漢水下游的迂遠和風險。

江都新河,東晉永和年間(345~356)長江主河道南移,江都(今揚州西南)水斷,向西開渠六十里置歐陽埭,引江水至廣陵城下,與中瀆水相聯,此渠為今征(儀征)揚(揚州)運河前身。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運河多為分裂時期的產物,它促進了交往,使割據不致成為閉鎖的地方系統,也為統一創造了條件。

隋唐

隋唐時稱運河為漕渠或漕河、運渠。包括廣通渠、通濟渠、山陽瀆、邗溝、江南河、永濟渠,至宋代始稱運河。

隋朝建都大興城(今陝西西安),關中雖號稱沃野,但地狹人眾,所產不足以供京師,要依靠東方諸州(郡)的賦稅。隋文帝楊堅以渭水大小無常,流淺沙深,常阻塞漕運,故於開皇四年(584)命宇文愷率領水工另開漕渠。自大興城西北引渭水,略循漢代漕渠故道而東,至潼關入黃河,長三百餘里,名廣通渠。自此漕運通利,關中賴之,故又稱富民渠。仁壽四年(604)改名永通渠。

開皇七年,隋為平陳作準備,開山陽瀆,北起山陽(今江蘇淮安),東南經射陽湖與邗溝相接。從而溝通了山陽、江都(今江蘇揚州)之間自淮河入長江的運道。

大業元年(605)隋煬帝楊廣營建東京(今河南洛陽),又征發河南、淮北諸郡男女百餘萬人開鑿通濟渠。通濟渠西段自東京西苑引谷水、洛水,循東漢陽渠故道東流,至偃師東南入洛,由洛入河;東段從板渚(今河南滎陽汜水鎮東北牛口峪附近)引黃河水東流,循汴水故道至浚儀(今河南開封)東,折而東南流經陳留、雍丘(今河南杞縣)、襄邑(今河南睢縣)、寧陵(今河南寧陵東南)至宋城(今河南商丘南),東南入蘄水故道,經谷熟(今河南虞城西南)、酇縣(今河南夏邑南)、永城(今河南永城北)、蘄縣(今安徽宿州東南)、夏丘(今安徽泗縣)至徐城(今江蘇洪澤湖西鮑集附近)東南今盱眙對岸處入淮。同年,又征發淮南民工十多萬疏浚,並改造春秋末年吳王夫差所鑿溝通江淮的邗溝,取代山陽瀆。通濟渠、邗溝是隋所開運河中最重要的兩段,渠廣四十步,煬帝多次乘坐高大龍舟,率領著龐大船隊由此往返於東都洛陽和揚州江都宮之間。

大業四年,又征發河北諸郡男女百餘萬人開永濟渠,引沁水南通黃河,又在沁水下游東岸鑿渠引沁水下接清、淇水,略循白溝、清河故道東北至今德州(自內黃至武城,渠在衛河之西;武城至德州,渠在衛河之東),沿今南運河抵今天津市,然後利用沽水上接桑乾水(即今天津至武清的白河與武清至北京西南郊的永定河故道)至涿郡(今北京),全長兩千餘里。大業七年,煬帝准備親征高麗,自江都坐船取道邗溝、通濟渠渡黃河入永濟渠,直達涿郡;又「發江、淮以南民夫及船運黎陽及洛口諸倉米至涿郡,舳艫相次千餘里」。

大業六年,煬帝在江都欲東巡會稽,又開鑿了自京口至餘杭(今浙江杭州),溝通長江與浙江間航運的江南河。大致利用六朝以來舊運渠而加以疏導,略同今大運河江南段,唯崇德以南一段在今運河之南。全長八百餘里,寬十多丈,使可通龍舟。但「東巡會稽」的打算並未實行。

在運河兩岸,築有寬闊的御道,種植成行的柳樹。從長安至江都,修建離宮四十餘所。此外,沿運河還建立了許多糧倉,作為轉運或貯糧之所。其中著名的有黎陽的黎陽倉(今河南浚縣東南大伾山麓),洛陽的興洛倉(後改名洛口倉,今河南鞏縣東北,周圍二十餘里,有窖三千,每窖可容糧八千石)、回洛倉(回一作回,隋唐洛陽城北七里,周圍十里,有窖三百)、含嘉倉(隋唐洛陽城北部,倉城總面積約四十三萬平方米,有窖四百以上),河陽的河陽倉(今河南孟縣南、黃河北岸),陝縣的常平倉(今河南三門峽西南),華陰的廣通倉(後改名永豐倉,今渭河入黃河處),京師大興城的太倉和山陽的山陽倉(今江蘇淮安西北運河東岸,貯糧達百餘萬石)。隋末,到處鬧飢荒,百姓餓死無數,而這些倉庫里卻堆滿了糧食。

隋代開鑿的這一系列運河,西自京師大興城,北抵涿郡,南至餘杭,全長四五千里。它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並把京師、東都、涿郡(幽州)、浚儀(汴州)、梁郡(宋州)、山陽(楚州)、江都(揚州)、吳郡(蘇州)、餘杭(杭州)等通都大邑聯綴在一起,從而加強了各地區之間的聯系。當時運河上「商旅往返,船乘不絕」,它對隋唐時期南北經濟、文化交流,維護全國統一和中央集權制,都起了促進作用。

隋各段運河至唐代通稱為漕渠或漕河,通濟渠東段則稱汴渠、汴河或汴水,邗溝、江南河被稱為官河。永濟渠名稱依舊,但已與沁水隔絕,專以清、淇二水為源。各段中仍以連接長安、洛陽與江、淮地區間的漕渠、汴河和淮南漕渠最為重要,構成了唐朝的生命線。高祖、太宗之時,每年從江淮地區漕運到長安的糧食約二十萬石。自高宗以後,國用日增,至天寶中,每年運米達二百五十萬石。肅宗以後,中原殘破,政府的財政收入主要依靠江南地區。因而這條運河的通阻,直接關繫到皇朝的存亡。永濟渠仍為河北地區運輸要道,沿渠的魏州(今河北大名東北)開元時在城西建樓百餘間,「以貯江淮之貨」,貝州(今河北清河西北)在天寶時被稱為「天下北庫」。

隋唐運河並不能長期全線順利通航,除有時因戰亂被阻斷外,自然因素也給航運造成許多困難。例如關中的漕渠,至唐初就淤塞而廢棄了。漕運改由渭水達長安。自洛口西赴關中以黃河為運道,中間有三門砥柱之險,經常會發生沉船翻船事故。因此從洛陽到陝州這一段路有時不能不改用極為勞費的陸運。汴渠、淮南漕渠則常因淤積而影響漕運。同時,運河路程既遠,沿線各地氣候又不一致,或雨或旱,漕運常因運河水淺和黃河水大浪高而停留。

為了解決長安糧食和國用的危機,玄宗時,裴耀卿提出變東都至陝州的陸運為水運,在黃河三門山北岸開一條長十餘里的山道,來進行短途車運以繞過砥柱險道。於汴河入黃河口處置一倉,江淮漕米納入此倉後,即放船歸江淮。由此倉入黃河、洛水,由政府雇船載運。於三門山東、西各置一倉,漕舟輸米至東倉,然後陸運至西倉,再用船轉運到關中各倉。水通即運,水細便止,以免浪費時間和減少損失。開元二十二年(734)八月,玄宗採納他的意見,下令於汴河口置河陰倉(今河南滎陽東北,河陰故城西三里),三門山東置集津倉,三門山西置鹽倉;在三門山北開十八里山道,進行陸運。漕糧從江淮運來的都納入河陰倉;自河陰倉送東都的納入含嘉倉,送關中的先納太原倉(即隋常平倉),然後運至永豐倉(即隋廣通倉)、渭南倉、太倉。耀卿被任為江淮、河南都轉運使,三年共運米七百萬石,節省陸運費四十萬貫。但中間三門峽北十八里仍需以車代舟,峽兩頭都要起卸轉搬,還是很艱苦。二十九年至天寶元年(742),陝郡太守李齊物在三門峽的人門以東岩石中開鑿了一條人工渠道,史稱三門運渠或「開元新河」、「天寶河」。又在山頂上鑿成纖路,候河水漲,使纖夫挽舟通過渠道,從而開創了從江淮至關中全程水運之局。但這條渠道不久還是因山石崩塞而罷廢。天寶元年,韋堅為水陸運使,開浚關中漕渠,自苑西築堰(今咸陽西南)引渭水,攔截灞水、滻水,循隋漕渠故道而東,至永豐倉與渭水合。又於長安城東鑿廣運潭(在隋唐長安城東北九里),以為漕船停泊之所。於是江淮漕船直抵長安,運米達四百萬石及其他錢貨,創唐代最高紀錄。

安史之亂時,黃河南北地區和長安附近遭到嚴重破壞,唐政府更加依賴江淮的賦稅,而當時運河被切斷,江淮地區的租米與庸調錢貨改自長江、漢水而上,經漢中轉運入鳳翔。這條路線迂迴險阻而且勞費。等到亂事平定,欲從運河漕運,而汴渠因為年久失修,所在淤塞,千里無水,無法通航。代宗即位時,長安斗米千錢,宮中無隔夜之糧,京郊農民搓谷穗來輸官。廣德二年(764),以劉晏為河南、江淮轉運使,晏請疏浚汴渠,並改革法制:造船二千艘,每船載米千石,十船為一隊,每隊三百人,篙工五十人;用鹽利的一部分僱用船夫,不徵用民工。沿途派屬吏監督,自揚州至河陰遣軍隊護送。河陰以上,組織專人用竹、麻繩拉船。又根據江、汴、河、渭各段水情的特點和船夫對各段航道熟悉的不同,實行分段轉運。規定「江船不入汴,汴船不入河,河船不入渭;江南之運積揚州,汴河之運積河陰,河船之運積渭口,渭船之運入太倉」。這既保證了行船安全和提高了運輸效率,也大大減少了運費和損耗。其時江淮漕渠每年北運百一十萬石,四十萬石貯河陰倉,三十萬石貯陝州太原倉,四十萬石運抵長安。劉晏之後,包佶、元琇等繼任,皆遵其法。

德宗時東南漕運屢因藩鎮叛亂而被阻斷,關中倉廩為之窘竭,引起朝野的極度恐慌。貞元二年(786),在經過歷時四年才平定的李希烈之亂後,江南漕米又運到陝州時,德宗高興地對太子說:「米已至陝,吾父子得生矣。」六軍軍士得知這一情況,「皆呼萬歲」。於此可見運河對維持唐朝統一政權所起的重大作用。但反過來說,正是由於運河的存在和通航,唐朝中央政府才能夠對廣大東南地區進行竭盡脂膏的搜刮,所以李方敬在《汴河直進船》一詩中寫道:「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為害亦相和。東南四十三州地,取盡脂膏是此河。」

唐末,由於農民戰爭和藩鎮割據,汴渠失於維護,自埇橋(一作甬橋,今安徽宿州城南古汴渠上)東南盡成污澤;埇橋以上至汴口也相繼淤淺。歷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四代未予浚治。至後周顯德二年(955)由於准備用兵南唐,才因故堤而疏導汴渠,自埇橋一直抵泗州城。五年、六年又繼續予以浚治,東京與江淮間才通行無阻,從而奠定了北宋運河和東京繁榮的基?#ǔ驢晌罰?

宋金

北宋定都開封,改變長期以陝、洛為全國政治中心的格局,隨著長江流域經濟地位日漸提高,宋遼、宋夏對峙局面形成和北宋政權「守內虛外」政策的實行,南北水運意義重大。京師開封平疇萬里,四方輻輳,在改造、疏浚前代原有水道的基礎上,形成以首都開封為中心向四圍輻射的人工水運系統。

汴河,「漕運四河」之一,即通濟渠,線路基本未變。開封以西,自河陰縣汴口(今河南滎陽劉溝村北黃河灘)引黃河水東流,入開封府外郭汴河上水門(今河南開封鄭門口村北),穿內城,由外郭汴河下水門(今揚門村北)出城。開封以東河段大體沿今惠濟河大勢,至泗州城南入淮(今江蘇盱眙東北,已沉於洪澤湖)。北宋漕引江、湖,利盡南海,半天下之財賦,並山澤之百貨,悉由汴路而進,故汴河乃建國之本。但汴河因與黃河相接,受其漲落不寧和泥沙的影響,需不時維修。北宋一百七十餘年間進行的汴河建設包括:

①水源建設。汴口因黃河向背不常,每歲變易,北宋改永久性閘門為人工控制汴口深淺寬狹以節制流量:汴河水漲,則墊高塞狹汴口,以減黃河進水量;汴河水落,則挖深浚闊汴口,以增加進水量。設主監官、役卒歲常興作。此工程耗費大量人力財力,因此不得不再尋找新水源。太祖建隆二年(961)疏導索、須諸水注汴河。神宗元豐二年(1079)又始導洛清汴工程,自鞏縣任村沙谷口至河陰汴口開河五十里引洛水入汴,斷閉引黃水源,十餘年間,由於洛水含沙量小,對改善汴河通航起到一定作用。汴河沿線還陸續建造陂塘(「水櫃」)以濟運。

②河道工程。汴河因長期引黃濟運,泥沙淤積,河床漸高。浚河清淤工程頻繁。其中包括:人工清挖,幾乎每歲一次,河床底置石板石人,以記其地里深度准則。狹河工程,開封城東南汴河下水門至應天府段汴河岸闊淺漫,水澀而淤,嘉佑元年(1056)始沿岸置木束狹河身,加速水流,減緩淤積。固護汴堤,北宋遣軍士日夜巡護汴堤定為常制,工程要求「沙盡至士為限」,以大錐試堤之虛實,臨河岸築短牆為限隔,以防人馬跌落,沿堤植柳以固護堤腳。汴河沿線開減水河置閘控制以備泄減漲水,所有工程盡歸提舉汴河排岸司管理。

北宋汴河的年運額隨朝廷靡費與日俱增。從宋初的數十萬石猛增到宋真宗大中祥符初年(1008)的七百萬石,以後大體維持在六百萬石上下,宋朝採用每十至三十隻漕船為一綱的「綱運」法組織運輸。每年汴河成千上萬艘公私船隻往還,帆檣如林,不僅溝通全國政治中心同經濟重心的聯系,促進物資交流和沿岸社會經濟的發展,而且對擴大中外經濟文化方面的交流發揮了重要作用。

北宋後期,汴河淤淺抬高日益加重,開封東水門下至襄邑,河底皆高出堤外平地一丈多,自汴堤下瞰,居民如在深谷。金滅北宋以後,汴河失去漕運價值,任其淤塞。靈璧以東尚能行水,宿州以上河床成陸行大道,維持五百多年的中原水運動脈終於堙沒。

惠民河,北宋開封西南閔水、蔡河諸運河的統稱。「漕運四河」之一。宋初,用兵東南,方隅夫一,京師倉儲需取財於京西諸州縣。建隆二年(961)始鑿閔河。起自今河南新鄭縣,導洧水(今雙洎河)東北流,經宋樓(今河南尉氏洧川鎮南)、朱曲(今尉氏朱曲鄉)二鎮,至開封城西十里注琵琶溝(即蔡河上源),由東京開封府外郭南垣普濟水門入城,復由廣利水門出城南流。以下河段利用蔡河,即古蒗盪渠、鴻溝。蔡河南流貫穿洧、潩二水,至蔡口鎮(今河南淮陽豆門集至項城一帶)入潁水。乾德二年(964)又自長社(今河南許昌)北開渠引潩水(今清潩河)分流入閔,以廣水源,閔水的開鑿不僅增加了蔡河的水源,而且將許、汝州的物資輸往京師。開寶六年(973)改閔水為惠民河,其後又作為閔、蔡二水的統稱。

北宋為開通西南襄、漢漕路,兩次開鑿方城運河,欲壅白河回入沙、潁,接合惠民河,終因地形高仰復雜而失敗。轉而三次開修溝通汝、潁水與蔡河中游的運河,自合流鎮(今河南西華逍遙鎮)引汝水支流商水(今名沙河)北入潁水,復東流經西華縣長平鎮注蔡河,使豫西南地區與開封間水運不再繞行蔡口,省迂路五百里,此運河亦屬惠民河系統。

惠民河是北宋維系京師與西南地區的重要運河,歲輸陳、潁、許、蔡、光、壽諸州漕糧六十萬石,兼錢帛鹽茶雜物,尤以京師薪炭多取此路。金滅北宋以後,汴河淤塞不通,惠民河卻繼續作為金朝通淮右的重要航道。元明以降,在黃河不斷奪蔡入淮的影響下才漸次堙沒。

廣濟河,一名五丈河,北宋「漕運四河」之一。五代時,為加強京師開封與山東北部濱海地區的物資運輸,後周世宗柴榮疏汴水北入白溝(南濟水故道),東流入濟水,以通齊魯之漕。河床被展拓至五丈,俗稱「五丈河」。北宋立國,東南未平,繼續規度齊魯水道,西引京、索諸水橫絕於汴,入開封城東匯於五丈河,以增水量。歲調夫役疏浚河道,沿流置壩牐以助運。開寶六年(973)改名為廣濟河。

廣濟河西起汴京外郭東北咸通門,東流至濟州合蔡鎮(今山東鄆城西南)入梁山泊,下接濟水。北宋立國之初,廣濟河漕運曾發揮重要作用,歲漕運量由十幾萬石增至六七十萬石,東京十七州粟帛皆自廣濟河運至京師,東南既定,廣濟河所運只給太康、咸平、尉氏等縣軍糧。北宋中期以後,黃河多次南泛,廣濟河水道淺澀,運力大減,金代堙廢。

金水河,北宋開封城西人工引水渠。建隆二年(961)開渠導滎陽黃堆山京、索二水東過中牟,凡百餘里,抵京城西,架槽橫絕汴渠,入城東匯於五丈河,名金水河。此渠水清,一則入宮苑,濟京師飲水;二則補五丈河水量,漕運意義不大。史稱:汴、惠民、金水、廣濟河為漕運四渠,或以汴、惠民、廣濟、黃河合稱漕運四河,從而形成以京師開封為中心的運河系統。

北宋運河除以京師為中心的「漕運四渠」之外,黃河以北還有御河。

御河,北宋時隋唐永濟渠之別稱。河道走向基本未變,北段因宋遼對峙,自乾寧軍(今河北青縣)入塘泊、界河。御河主要負擔宋朝河北邊防軍糧之送達,江南漕糧由汴入黃,運至黎陽(今河南浚縣)轉入御河,至大名府東、西濟勝倉下卸存儲分配,再自大名順御河轉入胡盧、滹沱河及新開鑿的深州新河、定州嘉山新渠、保州漕河諸運河分別送至沿邊州軍。歲運近百萬斛,乃備邊之命脈。慶歷八年(1048)以後,黃河北流多次侵奪御河,致河床淤積,不堪承運。

北宋「國家根本,仰給江南」,為集運江南漕糧,重點整治江南運河同天然河流相交的結合部及補給運河水源。

①淮南運河(即邗溝、山陽瀆)北端,雍熙年間(984~987)自楚州(今江蘇淮安)末口至淮陰(今江蘇淮陰西南甘羅城)磨盤口之間,開鑿四十里沙河;又自淮陰西至洪澤鎮開四十九里洪澤渠。元豐元年(1083)再自洪澤鎮傍淮水開渠五十里,西南至龜山鎮(今江蘇盱眙東北),稱龜山運河。這三段運河使汴河與淮南運河的聯系可免遭楚州山陽灣和長淮風濤之險。江南、淮南、兩浙、荊湖諸路租糴悉由淮南運河沿岸真(今江蘇儀征)、揚(今江蘇揚州)、楚、泗(今江蘇盱眙東北)四州置倉受納,分船入汴而抵汴京。
這里有不少形式的論文範文,不知道有沒有你要的歷史鄉土論文,參考一下吧,希望對你可以有所幫助。

3. 求,如何寫好歷史論文

如何寫好歷史論文
寫作的過程,我們練習寫作,須先擬定計劃。了解范圍內的史料及其有關的問題。其方法有二:一、先知材料而後引起寫作的興趣,例如唐人李延壽參修晉、宋、齊、梁、陳、周、隋諸書,熟悉南北朝時期的史料,而後決定作《南史》。二、先有意作書,而後從事於搜集史料。例如徐夢莘欲作《三朝北盟會編》,而後搜集徽欽、高三朝與金人和戰的史料。自古以來的著作家,皆無不出此二法。我們寫作論文,固然也是這樣,更必須先有理論基礎,並能運用。且在寫作動手之前,必須了解社會上對於這書的編寫,是否需要,前人寫作有何缺點,計劃寫作的史書。將有何補充或貢獻等問題。否則徒耗精力和時間,所謂勞而無功。若作為鍛煉,則無不可。
著書或撰論文,或練習寫作,必掌握材料,並先有一概念,作為寫作的起始。概念的來源,或從實際斗爭出發,或由於讀書引起某種疑問,而欲作進一步的研究,或有心得,改正前人的錯誤,或比較某一事件各種不同的記載,而求得真相,或受師友的啟發,而深入研究。我們有了概念,才能草定內容的大略及編制的形式。著作價值的高下,固決定於它的內容,而編制是否適當,也有一定影響。所謂編制,屬於著作的外形,如章節的分配及組織的適宜等皆是。編制的重要,可從《漢書》見到,班固所作《漢書》,文筆變化不及司馬遷《史記》。但《漢書》編制整齊,過於《史記》,是世人的公論。故著作如能編制合宜,讀者常感覺便利,古人或不注意。今人必須重視,我們初從事於寫作,更當這樣。
關於初學寫作,我們應注意的,共有五項:一、選定題目;二、擬定大綱;三、搜集材料;四、抄寫筆記;五、寫作論文。這是歷史寫作的主要程序。至於史料的考證,及史料與史觀的統一,還未提及,僅單純的就寫作而言。程序似很簡單,但應用並非易事,茲作說明於下;

一、選定題目。寫作成績的高下,常與選題有密切的關系。題目的范圍,既不可太寬,也不可太狹。它的材料太多,將不易處理,太少將不夠應用。所以選題之先,須先了解情況,例如預計材料的有無及工作的難易,更當了解前人已做成那些工作,有何成績和缺點,是否能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有進一步的發展。若有疑問或不夠了解,宜商於師友。這樣的慎重考慮,才能選定合宜的題目,進行研究。

二、擬定大綱。定題後草擬大綱,將為主觀的想像,可能後來全不適用。最好對於范圍內的材料,有相當的熟悉,並了解前人的工作,才擬定大綱。大綱既不可太詳,也不可太略,只能作為努力搜集材料的臨時計劃。我們閱讀的材料增加,了解事跡的情節較為深入具體,對於前人工作的估價將有不同,對於自己的工作重點,也將不同,當有修改大綱的必要。故可利用大綱而不可拘守。初學者,草擬大綱,宜請師友閱看,由其提出意見,供自己參考,修正。

三、搜集材料。材料有相當的分散,例如關於太平天國的記載,江蘇各大城市都有一些收藏,不能滿足於一二圖書館。材料豐富的圖書館,對於搜集材料最有幫助,但不可抹殺其他圖書館。書籍的檢查,常依靠目錄。一般情況,目錄只有書名、著者、卷冊、出版單位、年代及版本等,而書中內容,讀者並不知道,南京圖書館庫中有關太平天國的資料,十分之七以上,都是沒有什麼聲名的人的著作。而這些人的著作,卻保存了更多真確的和重要的材料。詳細目錄和專題目錄常有助於讀者解決問題,還有稿本書籍及未經宣布的文件等,如有機會利用,當不可失去,我們不可以目錄知識為滿足。

四、抄寫筆記。閱讀史料,其中所記情節,常為讀者所不知,為避免讀後遺忘,或便於重查,皆有抄寫筆記的必要。筆記或由讀者用自己的文字,撮要記錄下來,或抄錄記載內的重要文字,專供讀者個人的參考,形式和內容,當由他自行決定。一般的說,摘錄資料,宜於採用卡片,亦有用紙本者,為建立長期工作基礎,每條資料宜自成獨立單位,既不冗長,也不斷章取義,並註明原書的頁數,將來編立標題,即可歸納門類,便於查用。張穆作《癸已存稿·序》稱俞正燮為學說:「理初足跡半天下,得書即讀,讀即有所疏記,每一事為一題,巨冊數十,鱗比行笑中,積歲月,證據周遍,斷以己意,一文遂立」。理初為俞正燮字,平日積累材料,需要時便寫文章,當不困難。

五、寫作論文。歷史工作者搜集各種材料後,進行選擇合宜的材料,用論點加以聯貫,並將其安排在適當的地位,成為有組織的整體,然後寫成論文或書籍。著作的長短,將決定於題目的大小及材料的多少,這是從形式而論。其實著作可分為二種:一、低級著作,抄襲前人所述,成為拼湊而成的寫作,價值不高。二、高級著作,發前人所未發,或為前人所不知,利用一切能得的材料,有新的觀點或看法,並非好奇立,實欲根據真實可貴的材料,改正前人的錯誤,求出史跡過程的真相。我們初學立固當立大志,但不必期求在短期內寫成一鳴驚人的著作,惟當實事求是的練習寫作,積久自必能有所成。

我們更當說明歷史著作,不是堆積許多事實而成,事實之外,還有史觀及史跡前後相互的關系,即所謂內在聯系。史學家為不同的階級服務,有不同的史觀。我們是工人階級的知識分子,必須用馬列主義的理論,解釋史跡,並能貫穿於著作整體之內,成為全篇的論點,無論引用的事實多少,皆以證明論點為主。另一方面,作者應當注意因果的聯系,在自然界中,一切現象都處在相互聯系、相互制約中。人類社會各種事物的發展,也不能離開彼此的關系和相互制約,世上沒有單獨事物的存在。我們敘述歷史事跡,無論引用多少事實,皆以表現聯系為主。如能處處注意全文的論點及前後的聯系,便成為有組織的著作。要之,著作為一整體,以有關的事實組織而成,絕不是堆積事實。我們搜集材料,必先辯別何項事實能為整體的部分及何項不能為整體的部分,適搜集事實足用之後,必須研究如何運用各部分,成為前後有聯系、有組織的整體。
應注意的事項:歷史著作必須說明材料的來源,古人多未做到。章學誠於《文史通義·史注篇》稱:「人心日漓,風氣日變,闕文之義不聞,而附會之習且愈出而愈工焉。在官修書,惟冀塞責。私門著述,苟飾浮名,或剽竊成書,或因陋就簡,使其術稍黠,皆可愚一時之耳目,而著作之道益衰。誠得自注以標所去取,則見聞之廣狹,功力之疏密,心術之誠偽,灼然可見於開卷之頃,而風氣可以漸復於質古。」敷衍成書,古今皆所不免。章學誠有濃厚的復古思想,厚古薄今,但著作既須慎重,也當說明材料出處,卻是重要的建議。司馬光《資治通鑒》、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及李心傳《建炎以來系年要錄》,皆附著考異,表示材料來源及去取的標准,為作史者的正軌,乾嘉學派對於引用書籍,註明編卷。我們現當註明頁數,及出版地點、年月。費林論及此事,並分為二類,茲介紹如下;

甲:附註。指列在每頁下者,可分三項:一、引用書籍的篇頁;二、引用史料的原文;三、討論的證據。
乙:附表。指附在篇末或書末者,共有三項:一、參考書目;二、關系文件;三、重要的評論。

費林根據西方近代著作習慣而有這建議。馬士所著《中華帝國國際關系史》,既有附註,也有附錄,佔有相當多的篇幅,是書籍中的一例,論文往往有附註而少附錄,每一類未必盡有三項,當視需要而定,更有將附註列在論文篇末的,形式有種種的不同,但說明材料出處,實有必要。

書中若有表圖,對於讀者將更方便。表的種類很多,作者把許多事實或數字列入表中,讀者閱讀費時少而收獲大,印象深刻,而又具體,過於文字形容。圖有圖象及地圖等。文字記載,對於文化物品形狀,多不能詳,若有圖象,便有幫助。地圖為讀史不可缺少的工具,應當插入。又如古人著作,把目錄列在書末,《史記》、《漢書》都是例證。後人始將目錄放在書首,便於讀者檢查書的內容。前人不知道的,還有索引,近代西方著作,書首必有目錄,書末必有索引,且有詳細目錄及詳細索引,前者謂目錄每項下又分細目,後者指索引每項下,又分細注之類,尤便於檢查。最近我國刊印的書籍,也有末附索引的。

如何寫歷史論文
歷史論文的寫作和其他論文的寫作有相同的地方,也有特定的一些要求,今天和你討論的就是歷史論文寫作的有關問題。
一、歷史論文的寫法及要求
最重要的是確定主題,根據主題列出寫作提綱,根據歷史論文的指導思想和總體思路,使用所掌握材料,有計劃的依次成文。
文章以提綱為構架卻不為提綱所割裂,它應是史事完整、氣勢貫聯,渾然一體的一個整體。
寫好歷史論文要注意以下問題:
(1)力求寓理論於敘述之中,做到史觀與史料的有機聯系與內在統一。要既防止空洞理論而缺少史實,流於社會學公式,又要防止堆砌史料,無理論分析。更要力避史論、史料兩張皮,我們要從實際情況出發,引出規律性、找出事物的內部聯系。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憑客觀存在的事實,詳細地佔有材料,從這些材料中引出正確的結論。
(2)歷史邏輯與語言邏輯的統一,歷史論文的語言應服務於、服從於歷史的真實性。要在保證史實正確、准確的前提下,講求語法修辭。歷史發展有其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客觀的歷史規律反映在人們的頭腦里,用歷史論文或著作表達出來,這就是歷史邏輯;體現這個歷史邏輯的實踐,是通過運用詞、句、文章的語言文字手段來完成的。但,「史實真、道理正」占第一位,「文章好」居第二位,要重視 歷史論文的語言、文辭方面的質量,但不能因詞害義,本末倒置。在內容真實豐富的基礎上,要充分發揮語言文筆的風采。這樣,才能成功地達到言以聲其心之所得。
(3)文章要通暢、質朴、簡潔,在史學文章里,為了能「真實、凝練、生動」地表達人、事,也可以適當地「文白兼用」或所謂「半文半白」。事實上,一點兒「文言」詞與片語沒有是不可能的。
(4)准確地使用引文,歷史論文中出現「引文」是必然的,它使立論可靠,有利於提高文章質量,反映作者知識,認識的深度、廣度。但也存在著一個引什麼、怎麼引的問題。首先,經典作家的教導和革命領導人的重要言論可以引用。再次,現行的法定的歷史教科書內容可以引用。因為它是依據最可靠的資料,參考最新研究成果,採用最為公認的論點,使用最規范簡潔的文字寫成的。對一些非歷史作品,指歷史小說,X X 演義、X X史話之類,它們以歷史為素材,為原料,可能有文藝價值及教育意義,但非歷史,我們不能隨便引用。
(5)歷史論文的層次與條理,在一般歷史論文中,要注意段落劃分,引文形式,注釋種類這三點。四、五千字以上的較長歷史論文,依史事種類或歷史情節的發展,可分為幾個大段,加上小標題,使全文結構嚴整,每題內涵明確。歷史論文引文的使用應力求簡短、貼切、有份量;恰當地嵌合在整個行文之中,但切忌截頭去尾,斷章取義。
二、歷史論文的範文
中國近代史綱要論文
一 應當重視中國近代政治史的研究
中國近代政治史的研究,在一段時間里,相對而言,顯得有些被冷落。20世紀80年代以來,先是中國近代文化史研究的興起,並成為熱點。當時回顧過去中國近代史的研究,著重在革命史、政治史,覺得有拓寬領域的必要,於是文化領域受到人們的關注。但是在「文化熱」中,又出現貶政治史的現象,有的研究者認為政治史的研究是淺層次的、表像的,只有文化的研究才進入到歷史的深層,才是中心。隨後,中國近代社會史也引起學者們的興趣,對它的研究方興未艾。但是,也出現與「文化熱」中類似的說法,貶抑政治史的研究,甚至有主張用社會史取代歷史的。這些說法是否確切,是值得推敲的。我雖是研究中國近代文化史,但並不認為文化是歷史的中心。在同白壽彝教授的一次談話中,曾經談到什麼是歷史的中心的問題。白先生認為:歷史主要是寫政治,政治是歷史的脊樑,經濟雖是基礎,但要受政治的制約,文化更要受政治的制約,文化不能作為歷史的中心。話雖不多,卻很精闢。
美國著名學者塞繆爾·亨廷頓在前幾年曾發表《文明的沖突》一文,引起了國際上強烈的反應。這篇文章認為未來國際沖突不是經濟的、意識形態的沖突,而是西方文化和儒學文化、伊斯蘭文化的沖突。顯然,這是把文化作為社會的中心,是起決定作用的。不論是歷史上還是現實社會中,文化無疑有其應有的作用,但它不居於中心地位,不起決定作用。就現實國際社會而言,首要的是經濟、政治利益,美國向他國推銷其價值觀、文化,也是為了實現其經濟、政治利益。海灣戰爭,其根本因素也不是所謂伊斯蘭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沖突。亨廷頓在《文明的沖突》這篇文章的基礎上撰成《文明的沖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一書,對他在「文章中提出的問題提供一個充分的、深刻的和更詳盡論證的解答」。盡管他在書中仍然力圖說明根本因素是伊斯蘭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沖突,但也不能不承認「海灣戰爭是冷戰後文明間發生的第一次資源戰爭」。他說:「最關鍵的問題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儲備,將由依靠西方軍事力量保護其安全的沙特政府和酋長國政府控制,還是由有能力並有可能利用石油武器反對西方的獨立的反西方政權的控制?西方未能推翻薩達姆·海珊,卻獲得了某種使海灣國家在安全上依賴西方的勝利。戰爭之前,伊朗、伊拉克、海灣合作委員會和美國曾為獲取對海灣地區的影響展開了競爭。戰爭之後,波斯灣變成了美國的內湖。」[1]這里認為這場戰爭的關鍵是爭奪對「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儲備」的控制權,「戰爭之後,波斯灣變成了美國的內湖」,都說到了實質所在。同是伊斯蘭文化的國家,為了石油、戰略地位等經濟的、政治的利益,彼此之間可以打起仗來,也可以支持、參與美國組織的對伊拉克的戰爭。這正說明,海灣戰爭的根本因素不是由於伊斯蘭文化和西方文化兩種「文明間」的戰爭,而是經濟、政治利益的沖突。
貶抑中國近代政治史研究的一個緣由,是有些研究者認為以往中國近代史寫的政治史,是階級斗爭史,有的人甚至指責為「階級斗爭為綱」。恩格斯在1888年為《共產黨宣言》英文版所寫的序言中指出:「(從原始土地公有制解體以來)全部歷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是「構成《宣言》核心的基本思想」[2]。列寧也說:「階級關系——這是一種根本的和主要的東西,沒有它,就沒有馬克思主義[3]。如果堅持馬克思主義對歷史研究的指導,那就離不開階級分析和階級斗爭學說。至於將階級斗爭等同於「以階級斗爭為綱」,那是對不同性質問題的混淆。
對於中國近代政治史研究的弱化,還因為以往史學界著重於從鴉片戰爭到解放戰爭這些重大事件的研究,成果頗多,再做研究起點較高,向前推進難度較大,要下更大的功夫。然而這些大事件也不是沒有可以繼續研究的,還有不少問題沒有完全弄清楚,有些問題也有待深入。即如孫中山,近些年又陸續發現一批有關的資料,還沒有很好地加以運用研究;關於他的思想等方面的評論,研究者的見解也頗有分歧;何況迄今尚未有一部學術價值高的、有份量的傳記。
重大事件自是中國近代政治史的重要內容,但不等於中國近代政治史,不是它的全部內容,中國近代政治史的內容是很豐富的,不應當忽視。中國近代文化史、社會史的研究,擴展了中國近代史的領域,無疑是有意義的。但不宜揚此抑彼,政治、經濟、文化乃至軍事、外交等都同樣需要研究,都有研究的必要和價值。
二 注重微觀研究,也要重視綜合研究
近些年來中國近代史的研究趨向細化,具體問題的研究受到重視,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具體的、微觀的研究很有必要,這是綜合研究的基礎,但是過分細化就會流於「碎化」。近代中國一百多年的歷史,時間不短,人、事繁多,對全部細節或微小問題逐一加以研究,既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即使研究了,也說明不了什麼問題。細化的研究需要斟酌所擇取的題目有沒有研究價值,而有研究價值的題目也不應只是就事論事,敘事清楚,還要將它置於大背景中來考察,以小見大,說明問題。
在具體的微觀研究的基礎上,要注意開展綜合的研究。長期以來,中國近代史分門別類的研究,專題的研究,已經做了不少,有條件做綜合的研究。
在我們的研究工作中,分科、分專業,文學、史學、哲學等等各自屬於不同的學科門類。在歷史學中,又有中國古代史、中國近代史、世界史以及各種專門史之分。而研究中國近代史的人,又有專攻某一重大歷史事件之別。這種分工過於狹窄,過於專門,不利於歷史學科的發展,不利於人才培養,不利於出精品,也難以做綜合的研究。中國歷史上的人物不少都是通曉經、史、子、文學、佛學等,對他們的研究不能僅限於一個方面,應當是全面的。例如魏源,在中國近代史、思想史學著作中,主要是寫他的經世思想,尤注重於《海國圖志》及其名言「師夷長技以制夷」。魏源的經世思想,他的具有代表性的名著《海國圖志》,無疑要著重論析。然而魏源博學多聞,年輕時究心陽明心學,好讀史書,後隨父至京師,從胡承珙問漢儒家法,問宋學於姚學shuǎng@①,學《公羊》於劉逢祿,晚年又修禪禮佛。他一生著述甚多,除《海國圖志》外,如《曾子章句》、《大學古本》、《庸易通義》、《說文擬雅》、《小學古經》、《兩漢經師今古文家法考》、《老子本義》、《孫子集注》、《董子春秋發微》、《詩古微》、《書古微》、《聖武紀》、《元史新編》、《古微堂內外集》等,涉及經、史、子、佛學、詩文,僅經學又及今古文、漢宋學。要對魏源有精深的研究,不能只談論某些方面,需要綜合的研究。這關乎研究者的知識結構問題,應「通識」的要求。一個學科也有上下通、左右通的問題,力求改變過於專門、相互割裂的狀態。
三 現實與歷史不能混同
今天的中國由歷史的中國發展而來,現象和歷史不能割斷。歷史的研究者都是生活在現實社會的,現實社會中的問題無疑會引發研究者去思考歷史。但是,現實和歷史不能等同,二者既有聯系又有區別。這是無須贅述的常識,似乎是很明白的。然而在實際研究中,二者的界限卻時常被混淆。例如,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改革開放,引進外資等等,於是有的研究者就以此去反思歷史,闡釋歷史,認為近代中國一百多年裡,西方列強在中國傾銷商品、投資建廠、開礦築路、掠取原料農業品……,是幫助中國實現現代化,應當歡迎他們進來,不應該反抗,當年如果不把帝國主義趕出中國,現在可能就現代化了。
出現這種說法,原因不止一端,但其中有一點,就是將歷史與現實混淆起來,將現實中進行的現代化建設、對外開放與近代史上的外國入侵混為一談。近代史上的所謂「開放」,外國人在中國的投資設廠等等,與現在改革開放、引進外資不能混為一談,必須歷史地去看待它。中國近代社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西方列強通過對中國進行的侵略戰爭,迫使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取得了在華政治、軍事、經濟、外交、文化等方面的許多特權,把持了中國的財政和經濟命脈,操縱著中國的政治和軍事力量。而現在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對外開放、引進外資等,其歷史背景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結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建立了新中國,並進行數十年社會主義改造與建設。中國今天的對外開放、引進外資等是獨立自主的,不允許外國附加任何條件,外國人在中國從事經商投資等活動,必須遵守中國的法律。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社會與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國相比,其社會性質根本不同,不能以現在的情況和觀念硬往歷史上套,將歷史與現實同等看待。
又如我們現在說和平和發展是當今世界的兩大主題;國內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強調穩定、安定團結,於是有些研究者就以之去闡釋歷史,認定中國古代社會為什麼發展緩慢,不能走向現代化,就是因為農民戰爭破壞了穩定,破壞了經濟;近代中國沒有實現現代化,是革命的結果,革命革糟了,只有改良才能使中國現代化。歷史上為什麼會發生農民起義、革命,它們是否只是破壞,這些問題不用多說,如果不存偏見,並不難公正地回答。拿現實去規范歷史,用現代人的思想去要求歷史人物,這不是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觀。研究歷史需要用歷史觀點來觀察問題,「在分析任何一個社會問題時,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絕對要求,就是要把問題提到一定的歷史范圍之內」。
四 要重視歷史教育
歷史教育包括學校的歷史教育和學校以外的廣大人民群眾和幹部的教育,它對提高全民族的思想、文化素質是不可缺少的。鄧小平同志強調:「我們要用歷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歷史學要在提高民族思想、文化素質上發揮作用,就不能局限於專門學術研究方面。歷史研究對於提高學科學術水平、發展歷史科學當然很重要,但只做提高方面的工作是不夠的,還要重視歷史教育,做普及方面的工作。史學工作既要提高又要普及,是兩手問題,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現在的問題是提高方面比較硬,史學工作者注重撰寫學術專著,發表學術論文;而這與評職稱、提高自身地位等等都有關系。普及工作得不到重視,認為是小兒科,不算學問,評職稱也不算數,這種思想觀念和實際問題影響了史學工作者對普及的重視,削弱了歷史教育。
在知識普及方面,科技工作者做得比較好,出版了許多科普書籍和影視片,實際效果也很好。相形之下,歷史工作者就做得不夠。從學科要求上說,歷史工作者對歷史普及、歷史教育也要重視,學問不能只停留在專家圈子裡。我們的歷史著作不用說一般青少年不看,就連幹部也沒有多少接觸。因為這些書籍、論文太專門,難懂,人們讀不下去,引不起興趣。一個學科、一門學問如果離開群眾,離開社會,恐怕是很難生存的。
事實上,廣大群眾和幹部並不是不喜歡歷史,不需要歷史,而是缺少適合他們喜歡的讀物或影視片。史學工作者忽視的歷史普及工作,影視工作者都很重視。他們編了許多歷史題材的影視劇,有正劇,有「戲說」,吸引了眾多的觀眾。但是,這些歷史題材的影視劇,存在著隨意編造歷史的嚴重問題,不僅給觀眾以歪曲了的歷史知識,而更重要的是給予觀眾錯誤的歷史觀、價值觀,危害很大,應當受到史學工作者的關注。
值得關注的是青年中歷史知識薄弱。據2001年2月在北京、上海、武漢、深圳四個城市對14~28歲1065名青少年的調查中,歷史試題25道,每道4分,以百分計算,平均分為27.69,及格率只有1.5%。其中有一道題是「誰在1860年燒毀中國的圓明園」,只有31.8%的人答是英法聯軍,大部分人的回答是八國聯軍。而在中學的歷史教學中,有的教學大綱存在著明顯的科學性問題,如不寫太平天國,卻將太平軍打洋槍隊歸之於反侵略斗爭;近代化的開端有洋務運動,但沒有民族資本企業,等等。歷史教育的薄弱,甚至誤導,其後果堪憂,史學工作者有責任加強歷史普及和教育的工作。

4. 如何寫歷史小論文

歷史論文的寫作要求、流程與寫作技巧

廣義來說,凡屬論述科學技術內容的作品,都稱作科學著述,如原始論著(論文)、簡報、綜合報告、進展報告、文獻綜述、述評、專著、匯編、教科書和科普讀物等。但其中只有原始論著及其簡報是原始的、主要的、第一性的、涉及到創造發明等知識產權的。其它的當然也很重要,但都是加工的、發展的、為特定應用目的和對象而撰寫的。下面僅就論文的撰寫談一些體會。在討論論文寫作時也不準備談有關稿件撰寫的各種規定及細則。主要談的是論文寫作中容易發生的問題和經驗,是論文寫作道德和書寫內容的規范問題。

論文寫作的要求
下面按論文的結構順序依次敘述。

(一)論文——題目科學論文都有題目,不能「無題」。論文題目一般20字左右。題目大小應與內容符合,盡量不設副題,不用第1報、第2報之類。論文題目都用直敘口氣,不用驚嘆號或問號,也不能將科學論文題目寫成廣告語或新聞報道用語。

(二)論文——署名科學論文應該署真名和真實的工作單位。主要體現責任、成果歸屬並便於後人追蹤研究。嚴格意義上的論文作者是指對選題、論證、查閱文獻、方案設計、建立方法、實驗操作、整理資料、歸納總結、撰寫成文等全過程負責的人,應該是能解答論文的有關問題者。現在往往把參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應該以貢獻大小依次排列。論文署名應徵得本人同意。學術指導人根據實際情況既可以列為論文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謝。行政領導人一般不署名。

(三)論文——引言 是論文引人入勝之言,很重要,要寫好。一段好的論文引言常能使讀者明白你這份工作的發展歷程和在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寫出論文立題依據、基礎、背景、研究目的。要復習必要的文獻、寫明問題的發展。文字要簡練。

(四)論文——材料和方法 按規定如實寫出實驗對象、器材、動物和試劑及其規格,寫出實驗方法、指標、判斷標准等,寫出實驗設計、分組、統計方法等。這些按雜志 對論文投稿規定辦即可。

(五)論文——實驗結果 應高度歸納,精心分析,合乎邏輯地鋪述。應該去粗取精,去偽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圖而主觀取捨,更不能弄虛作假。只有在技術不熟練或儀器不穩定時期所得的數據、在技術故障或操作錯誤時所得的數據和不符合實驗條件時所得的數據才能廢棄不用。而且必須在發現問題當時就在原始記錄上註明原因,不能在總結處理時因不合常態而任意剔除。廢棄這類數據時應將在同樣條件下、同一時期的實驗數據一並廢棄,不能只廢棄不合己意者。

實驗結果的整理應緊扣主題,刪繁就簡,有些數據不一定適合於這一篇論文,可留作它用,不要硬行拼湊到一篇論文中。論文行文應盡量採用專業術語。能用表的不要用圖,可以不用圖表的最好不要用圖表,以免多佔篇幅,增加排版困難。文、表、圖互不重復。實驗中的偶然現象和意外變故等特殊情況應作必要的交代,不要隨意丟棄。

(六)論文——討論 是論文中比較重要,也是比較難寫的一部分。應統觀全局,抓住主要的有爭議問題,從感性認識提高到理性認識進行論說。要對實驗結果作出分析、推理,而不要重復敘述實驗結果。應著重對國內外相關文獻中的結果與觀點作出討論,表明自己的觀點,尤其不應迴避相對立的觀點。 論文的討論中可以提出假設,提出本題的發展設想,但分寸應該恰當,不能寫成「科幻」或「暢想」。

(七)論文——結語或結論 論文的結語應寫出明確可靠的結果,寫出確鑿的結論。論文的文字應簡潔,可逐條寫出。不要用「小結」之類含糊其辭的詞。

(八)論文——參考義獻 這是論文中很重要、也是存在問題較多的一部分。列出論文參考文獻的目的是讓讀者了解論文研究命題的來龍去脈,便於查找,同時也是尊重前人勞動,對自己的工作有準確的定位。因此這里既有技術問題,也有科學道德問題。

一篇論文中幾乎自始至終都有需要引用參考文獻之處。如論文引言中應引上對本題最重要、最直接有關的文獻;在方法中應引上所採用或借鑒的方法;在結果中有時要引上與文獻對比的資料;在討論中更應引上與 論文有關的各種支持的或有矛盾的結果或觀點等。

一切粗心大意,不查文獻;故意不引,自鳴創新;貶低別人,抬高自己;避重就輕,故作姿態的做法都是錯誤的。而這種現象現在在很多論文中還是時有所見的,這應該看成是利研工作者的大忌。其中,不查文獻、漏掉重要文獻、故意不引別人文獻或有意貶損別人工作等錯誤是比較明顯、容易發現的。有些做法則比較隱蔽,如將該引在引言中的,把它引到討論中。這就將原本是你論文的基礎或先導,放到和你論文平起平坐的位置。又如 科研工作總是逐漸深人發展的,你的工作總是在前人工作基石出上發展起來做成的。正確的寫法應是,某年某人對本題做出了什麼結果,某年某人在這基礎上又做出了什麼結果,現在我在他們基礎上完成了這一研究。這是實事求是的態度,這樣表述絲毫無損於你的貢獻。有些論文作者卻不這樣表述,而是說,某年某人做過本題沒有做成,某年某人又做過本題仍沒有做成,現在我做成了。這就不是實事求是的態度。這樣有時可以糊弄一些不明真相的外行人,但只需內行人一戳,紙老虎就破,結果弄巧成拙,喪失信譽。這種現象在現實生活中還是不少見的。

(九)論文——致謝 論文的指導者、技術協助者、提供特殊試劑或器材者、經費資助者和提出過重要建議者都屬於致謝對象。論文致謝應該是真誠的、實在的,不要庸俗化。不要泛泛地致謝、不要只謝教授不謝旁人。寫論文致謝前應徵得被致謝者的同意,不能拉大旗作虎皮。

(十)論文——摘要或提要:以200字左右簡要地概括論文全文。常放篇首。論文摘要需精心撰寫,有吸引力。要讓讀者看了論文摘要就像看到了論文的縮影,或者看了論文摘要就想繼續看論文的有關部分。此外,還應給出幾個關鍵詞,關鍵詞應寫出真正關鍵的學術詞彙,不要硬湊一般性用詞。

5. 2013年三下鄉社會實踐論文3000字

這篇關於《2013年三下鄉社會實踐論文3000字》,是 無 特地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目的:體察民情,了解國情,增長才幹
形式:深入農村,與村民攀談,搞調查

時間:2013年7月22日--7月27日

地點:山東省平度市崔家集鎮周家村
組織者:山東省青島海洋大學工程學院團總支
參與者:山東省青島海洋大學工程學院99級、00級部分同學

一 調查數據

概況:
周家村共有230戶約800口人,住房佔地約200畝,耕地1550畝。本村固定資產120萬,去年總產值為12210000元,人均毛收入為3800元。

(一) 經濟收入狀況

經濟收入以經濟作物為主,輔以副業如養雞,養老鼠。經濟作物收入占經濟總收入80%。經濟作物包括蘋果、蔬菜、黃煙、花生、柿子和制種。自199年以來有果園200畝、蔬菜100畝、黃煙500畝,現在黃煙已發展到800畝。1990年進行村莊規劃後,1992年在房前屋後種上了5000棵柿子樹,現在每棵樹能收入兩百元以上,近年又種上了1000棵柿子樹,估計明年能大量掛果。制種業是新興產業,包括西瓜、西葫蘆、西紅柿、辣椒四個品種,種植面積在200畝左右每畝毛收入一萬元左右。

(二) 受教育狀況

村民中有30%受過初等教育、3%受到過高等教育。現在村裡只有三個高中生。如今兒童的上學年齡限制到8歲,但有50%的孩子九歲才開始上學。

(三) 生活狀況

據調查村民的糧食、蔬菜都自給,只買一些油鹽、肉製品,因此大部分家庭每月生活費在200元以下。

二 下鄉感悟

(一)我看農村教育

人們在形容農村的教育狀況時總是用適齡兒童入學率低、失學率高、教育狀況落後等短語一言概之。這就模糊了教育落後的根本原因,甚至誤導讀者進入邊遠地區人們不重視教育這一誤區。

經過這一段時間與鄉親們的接觸,我深深地感到:農村對教育的重視程度比起城市有過之而無不及,甚至越是貧窮地區的人們對教育的渴望越強烈。教育滯後的根源不在於觀念的落後而在於經濟的落後.

讓我們來看一組調查結果,在我們調查的家庭中有80%的家庭的三分之二家庭收入用於孩子的教育,絕大部讓廳分的家長非常希望孩子能上到大學.我依然清楚地記得鄉親們朴實的話語,搞調查時,當問及孩子們的學習情況時,他們總說:我的孩子能像你們一樣就好了.其實我們這么辛苦,啥也不圖,就希望他們多學點東西,找一條好的出路.還記得有個老漢對我們說:俺孩子能上到哪,我供到哪,就算砸鍋賣鐵也得上.

由此,我們轉過頭來想一想,一個地區是否重視教育能單憑入學率或人口文化水平來衡量嗎?答案是否定的。對於農村來說,判斷人們重視教育程度的標准應是他們用於教育的開支所佔家庭收入的比重。雖然農村地區經濟落後,但也正因為落後,他們比城裡人更渴望受到教育、更渴望個個都能考上大學!當你看到周家村的鄉親省吃儉用供孩子們上學的時候;當你聽到老漢說砸鍋賣鐵也得上的時候,你還會說他們不重視教育、還在扳著指頭數有幾個失學兒童嗎?!那麼,盲目地給老少邊窮地區扣上不重視教育、教育意識薄之類的帽子是不是過於武斷、是否含有某些歧視成份呢?

教育,是個沉重的話題。但只有正視教育,而非遮蓋問題,才能抓住教育發展的症結所在.改革開放以來,農村坦山隱經濟雖然飛速發展,但離發達地區還有很大一段距離,而且經濟發展阻礙了教育發展速度,而教育又反作用於經濟,但最終還得抓住教育是基礎,經濟是關鍵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教育中存在的問題。為此我們又該做些什麼呢?

(二)我為鄉親獻計策

從准備下鄉到下鄉結束,我的心情經歷過一次次的萬千感慨、一遍遍的心潮澎湃。在與鄉親們從接觸到磨合再到打成一片,鄉親們對我們關懷備至,待我們如親生兒女,我們體會到鄉親們淳樸的情懷,也感受到了農村對知識的渴求,對富裕的渴望。面對這份深重的情誼,我們都想盡自己的努力為周家村的父老鄉親們做出貢獻。然而現今我們只能在宣傳周家村成功的經驗的同時,提一些不夠成熟的建議。

在村莊規劃上,做到了唯螞公路通到家家戶戶大門口,極大地方便了村民;路旁栽種柿子樹,既美化了村莊環境,又為村民增加了經濟效益,可謂一舉兩得。這可能是我國農村規劃之創舉,大有為之大力宣傳的必要。

經濟發展方面,農業往立體結構方向發展。注意了抓好經濟作物和加大力度發展高效田的同時保持糧食產量。此舉既保證了村民糧食自給,又增加了經濟收入。

精神文明建設,結合村民樸素民風,村裡還制定了強有力的規章制度,保證了 村裡良好風氣的形成,為其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當然,這取得的一切成績離不開村領導付出的巨大努力和廣大村民的辛勤勞動。然而在取得成功的同時,他們卻沒有止步不前,而向著更高的目標前進。為此,我們同父老鄉親們一同探索前進的路。

鄉親們都想到建立自己村的工廠,把自己生產的蘋果加工成成品再銷售出去,以獲得更高的利潤。然而另一方面領導們卻考慮著要承當巨大投資風險,基於此,他們的夢想遲遲沒有實現。現今,農村收入不高,集體基金有限,承當風險能力極小,在如此現狀下,村領導們當然是不敢貿然行事的----成功了是英雄,失敗了卻無顏面對鄉親父老。的確,暫不說基地太小而帶來的原材料供應不足和技術問題,就連產品銷售渠道也夠戧。不過,在現有條件下,建立低投入,高回收,運轉周期短的小型企業(如生產洗滌用品的企業)倒是比較可行的。

現在,村民們的收入主要是靠經濟作物和種高效田。高效田是給外國公司制種,公司提供種子和技術指導,並負責回收種子,村民只需出土地和勞力。通過這條路致富,村民是辛苦些,但比較之下,這是迄今為止最有保障的致富之道。為此,加大宣傳,極大限度地吸引外商投資,發展高效田,是周家村近幾年致富的首選之路。
通過幾天的實踐,我們發現該地農民的經商意識非常薄弱,或許是受傳統觀念影響太深,其時,逐步使他們轉變觀念對經濟發展是有重要意義的。

就那短短的五天,我和周家村結下了不解的情節,或許就像大家所說的,她成為了我的第二故鄉,在以後的生活中,她會永遠讓我牽掛。有時候我想,一個人也許就為某種情感而活,為某些人而活。生我者、我生者;養我者、我養者;愛我者、我愛者,這也許就是一個人活著的理由。周家村的鄉親啊!我將在城市的一角永遠地為你們而活、而努力。

(三)三下鄉的意義&nbs大學生參與三下鄉活動,是當年五四青年開創的 走向社會 ,深入民眾光榮傳統的延續,是我們知識分子同工農群眾相結合、教育同生產實踐相結合的一貫方針在新時期的集中體現,是貫徹落實江澤民總書記在北大百年校慶講話中提出的四個統一的具體行動,是青年學生健康成長、將自身價值與祖國命運緊密相連的必由之路。

我們通過大學學習後,要想盡快的成為現代化建設的有用人才,適應社會的需要,就要在學習期間,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認識社會,認識自己的社會位置,明確自己的歷史使命,激發自己的學習熱情,調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戰勝各種困難和挫折,鍛煉意志和毅力,為適應以後的工作做一定準備.這是我參加三下鄉活動的目的之一.

抓住有利時機參與各種形式的暑期三下鄉活動,對於引導我們按照江澤民同志得出的四個統一的要求,把學習書本知識與投身於社會實踐統一起來,自覺走與實踐相結合、與人民群眾相結合的道路,努力縮短成長與社會需要之間的距離,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最需要的地方去見世面,長才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大學生三下鄉,有利於了解國情。我們出生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成長在鄧小平理論不斷發展的年代,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認識,對改革開放的認識,單從課堂上是難以得到的.因此我們必須走向社會,深入農村,了解佔全國人口80%的農民的現狀,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才能真正在實踐中深化對鄧小平理論的理解,深化對改革開放的理解。

大學生三下鄉,有利於體察民情。淳厚民情和樸素民風中的情感滋養,難以盡得於書本;貧困母親臉上的愁容和失學兒童眼中的渴望所激發的力量,難以取之於校園。走出象牙之塔,融入堅實的土地,貼近農民的心,才會真切感受到耕耘的艱辛,收獲的喜悅,才會真正把成長的根深深植入祖國的沃土。

大學生三下鄉,有利於增長才幹。堅持學習書本知識與投身社會實踐的統一,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道路,歷來是青年鍛煉成長的有效途徑。社會實踐是知識創新的源泉,是檢驗真理的標准。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磨練意志,砥礪品格,把學得的知識用於實踐,在實踐中繼續學習提高,才能真正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實踐以充分證明,社會實踐促進了大學生的全面發展。通過社會實踐活動,我們從與人民群眾的廣泛接觸、了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體驗,從無數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啟發和教育,使思想得到升華,社會責任感增強。在實踐中 ,我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得到進一步的強化,提高了認識能力、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

6. 誰能告訴我「三下鄉」的論文怎末寫

目的:體察民情,了解國情,增長才幹 形式:深入農村,與村民攀談,搞調查 時間:200*年7月22日--7月27日 地點:山東省平度市崔家集鎮周家村 組織者:山東省青島海洋大學工程學院團總支 參與者:山東省青島海洋大學工程學院**級、**級部分同學 一 調查數據 概況: 周家村共有230戶約800口人,住房佔地約200畝,耕地1550畝。本村固定資產120萬,去年總產值為12210000元,人均毛收入為3800元。 (一) 經濟收入狀況 經濟收入以經濟作物為主,輔以副業如養雞,養老鼠。經濟作物收入占經濟總收入80%。經濟作物包括蘋果、蔬菜、黃煙、花生、柿子和制種。自19**年以來有果園200畝、蔬菜100畝、黃煙500畝,現在黃煙已發展到800畝。1990年進行村莊規劃後,1992年在房前屋後種上了5000棵柿子樹,現在每棵樹能收入兩百元以上,近年又種上了1000棵柿子樹,估計明年能大量掛果。制種業是新興產業,包括西瓜、西葫蘆、西紅柿、辣椒四個品種,種植面積在200畝左右每畝毛收入一萬元左右。 (二) 受教育狀況 村民中稿陪慎有30%受過初等教育、3%受到過高等教育。現在村裡只有三個高中生。如今兒童的上學年齡限制到8歲,但有50%的孩子九歲才開始上學。 (三) 生活狀況 據調查村民的糧食、蔬菜都自給,只買一些油鹽、肉製品,因此大部分家庭每月生活費在200元以下。 二 下鄉感悟 (一)我看農村教育 人們在形容農村的教育狀況時總是用適齡兒童入學率低、失學率高、教育狀況落後等短語一言概之。這就模糊了教育落後的根本原因,甚至誤導讀者進入邊遠地區人們不重視鍵敬教育這一誤區。 經過這一段時間與鄉親們的接觸,我深深地感到:農村對教育的重視程度比起城市有過之而無不及,甚至越是貧窮地區的人們對教育的渴望越強烈。教育滯後的根源不在於觀念的落後而在於經濟的落後. 讓我們來看一組調查結果,在我們調查的家庭中有80%的家庭的三分之二家庭收入用於孩子的教育,絕大部分的家長非常希望孩子能上到大學.我依然清楚地記得鄉親們朴實的話語,搞調查時,當問及孩子們的學習情況時,他們總說:我的孩子能像你們一樣就好了.其實我們這么辛苦,啥也不圖,就希望他們多學點東西,找一條好的出路.還記得有個老漢對我們說:俺孩子能上到哪,我供到哪,就算砸鍋賣鐵也得上. 由此,我們轉過頭來想一想,一個地區是否重視教育能單憑入學率或人口文化水平來衡量嗎?答案是否定的。對於農村來說,判斷人們重視教育程度的標准應是他們用於教育的開支所佔家庭收入的比重。雖然農村地區經濟落後,但也正因為落後,他們比城裡人更渴望受到教育、更渴望個個都能考上大學!當你看到周家村的鄉親省吃儉用供孩子們上學的時候;當你聽到老漢說砸 鍋 賣 鐵也得上的時候,你還會說他們不重視教育、還在扳著指頭數有幾個失學兒童嗎?!那麼,盲目地給老少邊窮地區扣上不重視教育、教育意識薄之類的帽 子是不是過於武 斷、是否含有某些歧視成份呢? 教育,是個沉重的話題。但只有正視教育,而非遮蓋問題,才能抓住教育發展的症結所在.改革開放以來,農村經濟雖然飛速發展,但離發達地區還有很大一段距離,而且經濟發展阻礙了教育發展速度,而教育又反作用於經濟,但最終還得抓住教育是基礎,經濟是關鍵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教育中存在的問題。為此我們又該做些什麼呢? (二)我為鄉親獻計策 從准備下鄉到下鄉結束,我的心情經歷過一次次的萬千感慨、一遍遍的心潮澎湃。在與鄉親們從接觸到磨合再到打成一片,鄉親們對我們關懷備至,待我們如親生兒女,我們體會到鄉親們淳樸的情懷,也感受到了農村對知識的渴求,對富裕的渴望。面對這份深重的情誼,我們都想盡自己的最大努力為周家村的父老鄉親們做出貢獻。然而現今我們只能在宣傳周家村成功的經驗的同時,提一些不夠成熟的建議。 在村莊規劃上,做到了公路通到家家戶戶大門口,極大地方便了村民;路旁栽種柿子樹,既美化了村莊環境,又為村民增加了經濟效益,可謂一舉兩得。這可能是我國農村規劃之創舉,大有為之大力宣傳的必要。 經濟發展方面,農業往立體結構方向發展。注意亂昌了抓好經濟作物和加大力度發展高效田的同時保持糧食產量。此舉既保證了村民糧食自給,又增加了經濟收入。 精神文明建設,結合村民樸素民風,村裡還制定了強有力的規章制度,保證了 村裡良好風氣的形成,為其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當然,這取得的一切成績離不開村領導付出的巨大努力和廣大村民的辛勤勞動。然而在取得成功的同時,他們卻沒有止步不前,而向著更高的目標前進。為此,我們同父老鄉親們一同探索前進的路。 鄉親們都想到建立自己村的工廠,把自己生產的蘋果加工成成品再銷售出去,以獲得更高的利潤。然而另一方面領導們卻考慮著要承當巨大投資風險,基於此,他們的夢想遲遲沒有實現。現今,農村收入不高,集體基金有限,承當風險能力極小,在如此現狀下,村領導們當然是不敢貿然行事的----成功了是英雄,失敗了卻無顏面對鄉親父老。的確,暫不說基地太小而帶來的原材料供應不足和技術問題,就連產品銷售渠道也夠戧。不過,在現有條件下,建立低投入,高回收,運轉周期短的小型企業(如生產洗滌用品的企業)倒是比較可行的。 現在,村民們的收入主要是靠經濟作物和種高效田。高效田是給外國公司制種,公司提供種子和技術指導,並負責回收種子,村民只需出土地和勞力。通過這條路致富,村民是辛苦些,但比較之下,這是迄今為止最有保障的致富之道。為此,加大宣傳,極大限度地吸引外商投資,發展高效田,是周家村近幾年致富的首選之路。 通過幾天的實踐,我們發現該地農民的經商意識非常薄弱,或許是受傳統觀念影響太深,其時,逐步使他們轉變觀念對經濟發展是有重要意義的。 就那短短的五天,我和周家村結下了不解的情節,或許就像大家所說的,她成為了我的第二故鄉,在以後的生活中,她會永遠讓我牽掛。有時候我想,一個人也許就為某種情感而活,為某些人而活。生我者、我生者;養我者、我養者;愛我者、我愛者,這也許就是一個人活著的理由。周家村的鄉親啊!我將在城市的一角永遠地為你們而活、而努力。 (三)三下鄉的意義 大學生參與三下鄉活動,是當年五四青年開創的 走向社會 ,深入民眾光榮傳統的延續,是我們知識分子同工農群眾相結合、教育同生產實踐相結合的一貫方針在新時期的集中體現,是貫徹落實江 澤 民總書記在北大百年校慶講話中提出的四個統一的具體行動,是青年學生健康成長、將自身價值與祖國命運緊密相連的必由之路。 我們通過大學學習後,要想盡快的成為現代化建設的有用人才,適應社會的需要,就要在學習期間,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認識社會,認識自己的社會位置,明確自己的歷史使命,激發自己的學習熱情,調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戰勝各種困難和挫折,鍛煉意志和毅力,為適應以後的工作做一定準備.這是我參加三下鄉活動的目的之一. 抓住有利時機參與各種形式的暑期三下鄉活動,對於引導我們按照江 澤 民同志得出的四個統一的要求,把學習書本知識與投身於社會實踐統一起來,自覺走與實踐相結合、與人民群眾相結合的道路,努力縮短成長與社會需要之間的距離,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最需要的地方去見世面,長才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大學生三下鄉,有利於了解國情。我們出生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成長在鄧 小 平理論不斷發展的年代,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認識,對改革開放的認識,單從課堂上是難以得到的.因此我們必須走向社會,深入農村,了解佔全國人口80%的農民的現狀,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才能真正在實踐中深化對鄧 小 平理論的理解,深化對改革開放的理解。 大學生三下鄉,有利於體察民情。淳厚民情和樸素民風中的情感滋養,難以盡得於書本;貧困母親臉上的愁容和失學兒童眼中的渴望所激發的力量,難以取之於校園。走出象牙之塔,融入堅實的土地,貼近農民的心,才會真切感受到耕耘的艱辛,收獲的喜悅,才會真正把成長的根深深植入祖國的沃土。 大學生三下鄉,有利於增長才幹。堅持學習書本知識與投身社會實踐的統一,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道路,歷來是青年鍛煉成長的有效途徑。社會實踐是知識創新的源泉,是檢驗真理的標准。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磨練意志,砥礪品格,把學得的知識用於實踐,在實踐中繼續學習提高,才能真正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實踐以充分證明,社會實踐促進了大學生的全面發展。通過社會實踐活動,我們從與人民群眾的廣泛接觸、了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體驗,從無數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啟發和教育,使思想得到升華,社會責任感增強。在實踐中 ,我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得到進一步的強化,提高了認識能力、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

7. 歷史學術論文如何寫

寫一篇歷史學術論文,不謹謹是要對歷史這方面熟悉,還要懂得論文的結構順序。下面是我整理的歷史學術論文如何寫,希望你能從中得到感悟!

歷史學術論文如何寫
下面按論文的結構順序依次敘述。(一)論文——題目科學論文都有題目,不能“無題”。論文題目一般20字左右。題目大小應與內容符合,盡量不設副題,不用第1報、第2報之類。論文題目都用直敘口氣,不用驚嘆號或問號,也不能將科學論文題目寫成 廣告 語或新聞報道用語。

(二)論文——署名科學論文應該署真名和真實的工作單位。主要體現責任、成果歸屬並便於後人追蹤研究。嚴格意義上的論文作者是指對選題、論證、查閱文獻、方案設計、建立 方法 、實驗操作、整理資料、歸納 總結 、撰寫成文等全過程負責的人,應該是能解答論文的有關問題者。現在往往把參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應該以貢獻大小依次排列。論文署名應徵得本人同意。學術指導人根據實際情況既可以列為論文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謝。行政領導人一般不署名。

(三)論文——引言 是論文引人入勝之言,很重要,要寫好。一段好的論文引言常能使讀者明白你這份工作的發展歷程和在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寫出論文立題依據、基礎、背景、研究目的。要復習必要的文獻、寫明問題的發展。文字要簡練。

(四)論文——材料和方法 按規定如實寫出實驗對象、器材、動物和試劑及其規格,寫出實驗方法、指標、判斷標准等,寫出實驗設計、分組、統計方法等。這些按雜志 對論文投稿規定辦即可。

(五)論文——實驗結果 應高度歸納,精心分析,合乎邏輯地鋪述。應該去粗取精,去偽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圖而主觀取捨,更不能弄虛作假。只有在技術不熟練或儀器不穩定時期所得的數據、在技術故障或操作錯誤時所得的數據和不符合實驗條件時所得的數據才能廢棄不用。而且必須在發現問題當時就在原始記錄上註明原因,不能在總結處理時因不合常態而任意剔除。廢棄這類數據時應將在同樣條件下、同一時期的實驗數據一並廢棄,不能只廢棄不合己意者。實驗結果的整理應緊扣主題,刪繁就簡,有些數據不一定適合於這一篇論文,可留作它用,不要硬行拼湊到一篇論文中。論文行文應盡量採用專業術語。能用表的不要用圖,可以不用圖表的最好不要用圖表,以免多佔篇幅,增加排版困難。文、表、圖互不重復。實驗中的偶然現象和意外變故等特殊情況應作必要的交代,不要隨意丟棄。

(六)論文——討論 是論文中比較重要,也是比較難寫的一部分。應統觀全局,抓住主要的有爭議問題,從感性認識提高到理性認識進行論說。要對實驗結果作出分析、推理,而不要重復敘述實驗結果。應著重對國內外相關文獻中的結果與觀點作出討論,表明自己的觀點,尤其不應迴避相對立的觀點。 論文的討論中可以提出假設,提出本題的發展設想,但分寸應該恰當,不能寫成“科幻”或“暢想”。

(七)論文——結語或結論 論文的結語應寫出明確可靠的結果,寫出確鑿的結論。論文的文字應簡潔,可逐條寫出。不要用“小結”之類含糊其辭的詞。

(八)論文——參考義獻 這是論文中很重要、也是存在問題較多的一部分。列出論文參考文獻的目的是讓讀者了解論文研究命題的來龍去脈,便於查找,同時也是尊重前人勞動,對自己的工作有準確的定位。因此這里既有技術問題,也有科學道德問題。一篇論文中幾乎自始至終都有需要引用參考文獻之處。如論文引言中應引上對本題最重要、最直接有關的文獻;在方法中應引上所採用或借鑒的方法;在結果中有時要引上與文獻對比的資料;在討論中更應引上與 論文有關的各種支持的或有矛盾的結果或觀點等。

一切粗心大意,不查文獻;故意不引,自鳴創新;貶低別人,抬高自己;避重就輕,故作姿態的做法都是錯誤的。而這種現象現在在很多論文中還是時有所見的,這應該看成是利研工作者的大忌。其中,不查文獻、漏掉重要文獻、故意不引別人文獻或有意貶損別人工作等錯誤是比較明顯、容易發現的。有些做法則比較隱蔽,如將該引在引言中的,把它引到討論中。這就將原本是你論文的基礎或先導,放到和你論文平起平坐的位置。又如 科研工作總是逐漸深人發展的,你的工作總是在前人工作基石出上發展起來做成的。正確的寫法應是,某年某人對本題做出了什麼結果,某年某人在這基礎上又做出了什麼結果,現在我在他們基礎上完成了這一研究。這是實事求是的態度,這樣表述絲毫無損於你的貢獻。有些論文作者卻不這樣表述,而是說,某年某人做過本題沒有做成,某年某人又做過本題仍沒有做成,現在我做成了。這就不是實事求是的態度。這樣有時可以糊弄一些不明真相的外行人,但只需內行人一戳,紙老虎就破,結果弄巧成拙,喪失信譽。這種現象在現實生活中還是不少見的。

(九)論文——致謝 論文的指導者、技術協助者、提供特殊試劑或器材者、經費資助者和提出過重要建議者都屬於致謝對象。論文致謝應該是真誠的、實在的,不要庸俗化。不要泛泛地致謝、不要只謝教授不謝旁人。寫論文致謝前應徵得被致謝者的同意,不能拉大旗作虎皮。

(十)論文——摘要或提要:以200字左右簡要地概括論文全文。常放篇首。論文摘要需精心撰寫,有吸引力。要讓讀者看了論文摘要就像看到了論文的縮影,或者看了論文摘要就想繼續看論文的有關部分。此外,還應給出幾個關鍵詞,關鍵詞應寫出真正關鍵的學術詞彙,不要硬湊一般性用詞。
歷史學術論文 範文
歷史理論與歷史教學

[關鍵詞]通史體例,歷史哲學,高中歷史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B [ 文章 編號]0457-6241(2011)21-0003-03

近年來,隨著課程改革的進程,中學歷史教科書的體例幾經變化。2007年,新編上海市高中歷史教科書採用了通史體例,主要有兩個方面的考慮:一方面,新教材要在高一、高二階段用於實現對學生基本的歷史觀念 教育 ,達到公民教育的目標。中學歷史課程不是要培養專業歷史工作者,而是要學生學習作為一名合格的公民所應該了解的中國歷史、世界歷史知識,而且這種歷史知識應該是成體系的,其理論基礎也應達到歷史哲學層次。通史體例有利於實現這一教育目標。另一方面,高中生也是接受通史教育最合適的年齡階段,他們有能力理解並接受作為歷史哲學的通史觀教育,教學也可以在這個層面去強化。

綜合這兩方面看,高中歷史教材採用通史體例是合理的。同時,我們也借鑒了上海市編寫的前兩套高中歷史教材和國內外同類教科書的 經驗 ,採用中外歷史合編的通史體例,更加強化世界通史的整體結構,更好地體現中國歷史與外國歷史的聯系和互動,這樣既有助於學生理解從分散到整體的世界歷史進程及其階段性特徵,也能夠與初中教材在體例結構上有所區別。

從歷史哲學的角度,我們以馬克思的唯物史觀歷史理論作為教材的指導思想,這是通過比較各種歷史理論後做出的選擇。

目前通行的世界通史編纂體系大致可分為三種理論範式:

1.綜合―比較範式:認為歷史的整體性是一種歷史敘述的框架,即國別史的綜合與比較,不存在客觀的整體性世界歷史運動。這種世界通史體系建立在民族主義史觀的基礎上。

2.聯系―互動範式:認為歷史的整體性是人類社會不同空間單元之間的聯系與交流,隨著人類交往空間的擴大,世界史的范圍也隨之擴大,但並不改變人類社會的多元結構。這種世界通史體系建立在 文化 形態史觀的基礎上。

3.結構―演進範式:認為歷史的整體性是人類文明發展和社會形態演進的結果,客觀的世界史是社會生產方式發展到一定高度、使之有能力在世界意義上形成整體性結構的產物。這種世界通史體系建立在唯物史觀的基礎上。

近年來流行的“全球史觀”包含以上後兩種理論範式,因此衍生出不同歷史理論指導下的“全球史”體系。

從文化形態史觀的聯系―互動範式出發,不同地區、不同民族人們的交往史即“世界史”,因此,交往的歷史起點即世界史的發生。同理,在聯系和互動的意義上,“世界史”與“全球史”沒有本質的區別,如果從交往的空間范圍和聯系的緊密程度上區分,兩者也許可以作為表達階段性差異的概念:從局部的、有限的聯系和互動走向全球化的聯系和互動。

從唯物史觀的結構―演進範式出發,世界史的發生有賴於人類創造物質財富的能力及其方式需要並且能夠將分散的社會單元(民族、國家)通過各種聯系形式“聚合”為結構性的整體運動。正是在這個意義上,“世界史不是過去一直存在的,作為世界史的歷史是結果”。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世界史的本質――整體性獲得了“結構”的內涵,而不是泛指的聯系和交往。因此,所謂“世界史”的發生史也就是人類社會整體性結構的起源。

從分散的、聯系和互動的人類社會到結構的、整體運動的人類社會,是通過一種特殊的歷史動力實現的,這就是“工業生產力”。所以,工業化的起點是與世界史的發生相一致的,第一個“工業社會”也就是世界史結構的原型。原型的擴展及其與其他社會的沖突、融合構成了過程性的世界歷史運動。在人類社會的整體性歷史運動(工業文明的全球化)進程中,早期的、尚具有明顯地域性結構特徵、單向度擴展的“世界史”逐漸向越來越具有“全球性”結構特徵、多向度融合的世界史(“全球史”)演進。顯然,這種發展的階段性表達的不僅是人們交往范圍的擴大和聯系程度的緊密,更重要的是結構意義上人類社會整體性的提升。

我們認為,“從分散到整體”的世界通史觀是對世界歷史宏觀進程的科學闡釋。我們這套教材以此為指導思想,以中外通史合編為基本體例,在內容上突出人類社會發展中的生產方式及制度演進線索,突出古代地域性文明向現代世界體系發展中縱向性因素與橫向性因素的互動作用,突出中國歷史進程中本土性因素與外部性因素的互動作用。當然,我們對編寫體例和指導思想的選擇並非僅僅是主觀偏好,而是吸取了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已經成為史學界共識的、最新的、發展的世界通史觀。

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史學界最突出的理論成果之一就是突破了蘇聯通史體系的束縛,對馬克思的世界歷史觀作出了比較完整的、合乎其本義的闡發。在這方面我國歷史學家吳於廑和羅榮渠作出了重要貢獻。吳於廑先生在國內率先提出要准確地理解和闡述馬克思的世界歷史觀,並按照這一觀念將人類社會的發展歸納為“從分散到整體的世界歷史進程”。羅榮渠先生在國內最早將現代化理論與歷史研究相結合,就現代社會的形成和工業革命以來的現代化世界進程展開研究。他們的研究成果在國內史學界產生了很大影響,也體現在我們編寫的這套教材中。

我們認為,對世界歷史的認識應基於兩個基本觀點。第一,在文明發展的早期階段,它的地域性很強,多元的地域文明是古代歷史的特徵。第二,資本主義的興起和工業革命的發生是人類歷史進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轉折,從此人類擺脫了地域性條件的束縛,開始走向相互依存度不斷提高的整體性發展,直至進入“全球化”時代。所以,到了工業文明階段以後,人類社會的整體性發展應當成為歷史敘述的主線。如果不區分時間維度上古代文明與現代文明的差異,只是在空間維度上強調地域文明的特殊性,就會陷入“文化形態史觀”的片面性。我們在編寫教材時,盡可能地將上述對世界歷史宏觀進程的認識貫穿於中外通史合編的框架體系中。

目前使用的上海市高中歷史教科書中,第一到第三分冊是放在地域文明發展的大背景下來展開的,古代東方,古代歐洲、美洲、非洲,都是並行發展的。由於是中國的歷史教材,所以教材中中國史佔有較大的比重,但中國史內容的比重大並不代表歷史觀念上將中國歷史看作世界歷史的主線。正確的理解是,中國歷史是人類歷史上若干主要地域文明之一。我們提醒教師在教學中注意,古代歷史無論是說西歐主導還是中國主導都是不正確的。所以建議大家對第一到第三分冊――也就是工業革命以前的古代歷史的講解,應該把不同地域性文明的地理環境、歷史起源、生產方式、制度特徵、文化類型講解清楚,並作適當的比較。在古代歷史的教學中還應當注意各個地域文明發展的連續性和傳承性,以及各相鄰地域間文明因素的傳播和滲透。地域文明起源階段的社會結構演進過程及其特殊性尤應引起重視,因為在這一階段,原始血緣社會共同體向地域社會共同體的演進呈現出不同的類型,並由此衍生出不同的發展道路和不同的文化傳統。其中,西歐的古典文明和中世紀文明孕育了後來被稱作“現代性”的社會基因,為工業文明的發生提供了制度基礎和相應的觀念文化。所以,在引導學生進行古代地域文明的比較時,重點應放在社會結構和制度的差異上,而不僅僅是表現為多樣性的文化類型。在文明發展的時間軸上,制度的差異會表現出“先進”與“落後”,而在文明分布的空間軸上,文化的多樣性始終是人類社會的特徵。

第四分冊重點介紹西歐社會如何走向工業革命的歷程,並由此展開整體性世界歷史的進程。這一分冊的內容是人類歷史重要的轉折點,教師的講解應該把握住這一重點。在第四分冊中不僅出現了資本主義的概念、工業革命的概念,還有民族國家的概念、世界體系的概念。第四分冊最後一個單元的題目是“世界體系的形成”,我們認為在工業革命之前,整個世界的體系結構尚未形成,雖然有文化的交往、貿易的往來、武力的征服,但這些交流並未導致各文明區域走向整體性的發展道路。現代世界體系是工業革命和資本主義制度的產物,並通過殖民主義的強制啟動了世界整體性發展的進程。所以教師在使用第四分冊進行教學的時候,不要簡單地把它理解為僅僅介紹西歐歷史,而要把它放到走向整體性世界歷史的背景下去理解。

第五、第六分冊重點敘述在20世紀現代化世界進程中整體性與區域特殊性的關系及其進一步發展,並突出中國在此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0世紀在人類社會發展史上,最充分地展示了具有內在統一性的世界歷史運動。這一百年間,大工業所開創的世界現代化進程決定性地超越了區域性發展階段,工業文明的全球普及和現代社會發展機制的全球擴散最終把世界各個區域聯成為一個相互依存的整體,人類在經濟力量的驅動下,在伴隨著種種矛盾和沖突的歷史進程中,進入了全球性現代化的新階段。20世紀是世界體系經歷裂變和重組、向全球統一的世界市場過渡的時代,奠定了經濟全球化的基礎結構。以戰爭與革命為基本特徵的20世紀上半葉的歷史進程也就是以殖民主義為標志的世界體系初級形態的解構過程。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世界體系從解構走向重構的轉折點,世界主導力量的轉移和殖民體系的瓦解為世界體系的重新整合準備了條件。但是,二戰後出現的東西方冷戰格局推遲了統一的世界市場的形成,在國際政治層面的兩極結構影響下,世界體系一度表現出二元特性。實際上,這種二元性所反映的仍然是世界體系重構中的過渡性。作為世界體系基礎的世界市場的本質是由經濟運動的客觀規律決定的,所以,即使在冷戰過程中,世界體系的重構仍然按其固有的規律調整著世界歷史運動的各個層面,其中包括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加強和國際政治朝多極化方向的發展,最後以二元結構的整合和兩極結構的崩潰結束了冷戰。冷戰後,世界市場的一元性和全球性得到了充分展示,市場經濟的運作機制也得到了普遍認同。世界體系的發展所提供的結構性要素與科技革命所提供的技術性要素相結合,成為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不可逆轉的深刻根源。當然,全球化也帶來了諸多“全球性問題”,乃至演化為“全球性危機”,這是當今世界全人類必須面對的挑戰。對此我們在教科書中也做了必要的提示。

最後要強調的是,時空關系的處理是歷史教學的關鍵性環節。通史比較凸顯人類歷史的時間性,它是在時間的前提下來考察各個空間的具體發展道路及其歷史地位。因此,教師在教學中突出歷史的時間性非常重要。如果忽略時間的線索,就變成了各個不同地域空間和各種歷史事件的隨意或簡單組合,這就背離了唯物史觀和通史體例的宗旨。當然,在正確把握歷史時間的前提下,空間因素的表達也十分重要,因為豐富多彩的歷史敘事就是在人類生活的各個空間地域具體展開的,無論是文本書寫還是課堂教學,歷史敘事的建構者及其接收對象都是具有空間身份(民族、國家、地域)的人。

【作者簡介】余偉民,男,1951年生,上海人,博士生導師,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教授、上海市高中歷史教科書主編。

看了“歷史學術論文如何寫”的人還看:

1. 關於大學歷史論文範文參考

2. 歷史教學學術論文

3. 學術論文寫作標准格式要求

4. 大學歷史論文範文參考

5. 本科學術論文引言部分寫法

8. 求一篇暑期三下鄉活動的論文 要求1500字到兩千字。心得體會。

關注留守兒童,讓留守的心不再孤單
—物流與信息管理系「留守兒童心理及教育情況調查研究」暑期社會實踐總結
前言:這是一個平凡的暑假,一群平凡的我們,在壽山鄉留下了我們平凡的關愛腳印。
為深入學習貫徹胡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和團中央《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意見》精神,引導廣大青年學生進一步深入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服務奧運盛會,關注改革發展,讓學生在服務社會、服務人民的過程中「受教育、長才幹、做貢獻」,增強學生對社會的認識和對國情的了解,培養學生的社會交際、組織工作、團隊協作能力和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實現理論學純凱習和社會實踐的緊密結合,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實踐中磨練意志、砥勵品格、奉獻社會、拓展素質。結合實際情況服務於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我們組織了圍繞「留守兒童心理及教育情況調查研究」來到寧德市屏南縣壽山鄉中心小學開展活動。
經過幾天的教育活動,全體隊員從實際出發,本著「鍛煉自我,服務社會」的目的開展調研活動,在活動中實踐著我們關注農村留守兒童的宗旨與目的。炎熱的七月,我們實踐隊員一行來到壽山,面對一雙雙求知若渴的眼睛,面對那一張張天真爛漫的笑臉,通過實踐隊員幾天的艱苦努力,通過我們的活動希望引起更多的人來關心關注農村留守兒童,為社會注意新農村的建設貢獻我們的力量。現將社會實踐工作總結如下:
(一)前期准備精心策劃
為保證暑期社會實踐的質量,我們成立了「留守兒童心理及教育情況調查研究」籌備組,在不經意間「福建日報」的一篇關於「來自省定貧困縣壽山的教育報告」的報道讓我們與壽山小學結下了不解之緣,也因此確定了此次社會實踐的目的地——壽山中心小學。我們在熟悉社會實踐地具體情況彎隱的前提下參照往年的社會實踐有所創新,增加內容,確定實踐的方法,並且積極運用一切有用的資源進行前期的准備,邀請指導老師進行前期周密的策劃,並且根據要求選拔優秀學生作為隊員參加實踐,在選拔中嚴格按照活動的實際要求進行選拔並且進行適當的培訓,在活動期間實行責任制,從隊長到隊員進行明確的分工與協作,組織成立後勤組、文娛組、信息採集組、攝制組、策劃組,為三下鄉的順利進行提供保障。
從今年五月份開始我們籌備小組就開始對本次活動的各項各種進行安排,在完成暑期社會實踐方案制定的同時及時與社會實踐單位壽山中心小學、當地政府當地新聞媒體進行聯系,通過E-mail、QQ、電話等方式將我們上午方案及適時進度進行溝通交流,適時進行適當的修改,與次同時我們文娛策劃組、後勤服務組也在為我們的活動內容,活動器材等材料的准備進行積極的努力。
為保證社會實踐的質量,我們積極爭取一切有用資源,根據前期與當地小學的聯系所熟知的情況我們主動與馬尾團區委、亭江團委、中國移動公司馬尾分公司、亭江書法協會等單位進行溝通,希望爭取社會等企業的加如豐富我們此次活動的內容,另外在出發前我們實踐隊員多次碰面相互溝通將在實踐中需要注意的問題比如:儀容儀表、待人接物、服務態度、言語舉止等提出完善我們此次活動,同時為了解更多留守兒童的心理方面的問題我們擬訂了「留守兒童心理問卷調查—兒童卷」、「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卷調查—家長卷」在擬訂問卷調查過程中我們發揮我們的優勢,向心理中心的專業老師進行咨詢,並將我們的問卷作為試埋褲廳用卷得到老師的修改進一步明確了我們要調查的方向。
(一)有所創新,敢於突破,豐富內容
通過了解我們最終確定了「留守兒童心理及教育情況調查研究」這一主題。眾所周知在壽山由於受當地環境的限制,及教育水平落後等問題,孩子們無法得到很好的發展,尤其是孩子的心理問題。在意識到這一問題的嚴重性後,我們事先准備好輔導材料和各類活動、游戲,希望能對孩子們的心理和性格發展上有所幫助,也希望通過這次實踐,讓留守兒童的狀況能夠得到當地群眾、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在構建和諧社會的時代大背景下,讓這一特殊的社會群體能夠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
為此我們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考慮到壽山小學的實際及學生的接受度最終我們確定此次社會實踐以一個「HAPPY——夏令營」的方式進行,這樣一個新鮮的方式也填補了當地學生夏令營的空白,我們在最終確定的一支由6人組成的精英隊伍中,隊員們在音樂、繪畫、體育、武術、計算機、游戲等方面各有特長。在教學過程中將我們實踐隊員的特長發揮出來教於孩子們並且在活動過程中教會這些孩子日常的禮儀,懂得感恩,學會感恩,學會感受他人的關愛,學會感悟成長中的風雨,,以感恩的心去面對自己的人生。
7月11日,到達寧德市屏南縣壽山鄉中心小學之後,與當地政府的領導主管教育的陸部長和組織部陳章油部長、學校蘇維俊校長、老師等座談了解當地的各種情況,也充分了解我們在後期後動中所要注意的系列問題,在以後的幾天中隊員們都拿出自己最好的狀態投入緊張而興奮的工作,從7月12日到7月14日我們發揮我們的特長根據孩子們的餓興趣愛好將他們分組分別進行教授,在教的過程中與他們交流讓他們懂得同學之間要懂得謙讓,要學會感恩,學會堅強。7月15日我們在老師的陪同下深入到當地典型的留守兒童家裡進行家訪,在家訪過程中我們再次的了解到他們的生活環境同時家長們對我們的活動也進行了肯定,隨後我們一行來到當地政府進行座談匯報我們此次的活動,當地的領導也對我們的活動進行了充分的肯定並歡迎我們能經常來開展這樣的活動,多與孩子們溝通交流,使關愛留守兒童工作更上一個新台階。下午社會實踐在孩子們的匯報演出中拉下了帷幕。值得肯定的是在每天的活動結束後隊員都會自行組織開個交流會,分享一天的工作經驗和討論工作的進一步開展,每天遂願都以日記形式記錄活動。雖然時間雖短,我們也像當地無私奉獻的教師們一樣,與留守兒童建立了濃厚的感情,讓親情缺失的孩子們感受到了社會的關懷和溫暖,給自己的人生留下了一段難忘的經歷。
(二)調查內容深入,總結調查,兒童問題不容忽視
在解決問題上老師普遍認為最重要的是留守兒童的思想教育問題。我們發現「留守兒童」學習成績普遍較差。在農村大部分的留守兒童是和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或是親戚朋友生活在一起。 這些孩子長期不在父母身邊,對他們的性格等方面都產生了影響。在開始的座談會中我們了解到父母長期不在身邊的孩子會變的孤僻,敏感,缺乏安全感,對批評不能接受,漠視學校紀律,有抵觸情緒。性格偏孤僻兒童會朝不同的方向去發展,比如貪玩,打電子游戲,不上學等,當出現這種情況時,由於隔代教育,老人們往往疼愛孫子,很少嚴厲的批評,對孩子間的打架現象,往往採取縱容態度,或視而不見,而不是去教育批評他們引導孩子走上正確的道路。另外心理孤獨是留守兒童的通病。在活動過程中我們會發現大多農村孩子都寡言少語,嚴重缺乏社交能力。因為孤獨,他們有的欠缺熱情,不思進取,表現冷漠;有的性情孤僻,獨來獨往;甚至與不良少年同流合污,走上犯罪道路,導致青少年犯罪率大大提升。因此就像老師們說的留守兒童們,需要的上愛,良好的生活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家庭的關懷也是重中之重的要求。
7月13日,在活動過程中我們對當留守兒童做了相關的問卷調查,我們共發放問卷40份,其中有8份作廢,32份有效。後期總結問卷,通過調查結果顯示,有53.125%的孩子支持父母外出打工,理由大多是因為家裡經濟窘迫而不得以。而那21.875%的孩子因沒有父母在身邊關心則表示不支持。同時可以看到幾乎所有被調查的兒童都認為父母不在身邊對其的成長有很大的影響,可見留守兒童對父母的依賴與呵護的要求之高,同時也反映出各方面對留守兒童心理的關注的重要及必要性。在調查過程中顯示,62.5%留守兒童認為自己不夠優秀,12.5%回答不知道,只有極少數(25%)肯定了自己。從這一數據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看出,相對於城裡的孩子,留守兒童往往缺乏自信,性格內向,而且他們的自我評價往往受周圍老師、同伴、父母等的影響,所以,周圍的人對他們的認同起到了關鍵及決定性的作用,我們認為他們行,他們就能做到很好,如果我們認為他們不行,他們就會感到不行。與此同時我們也發現留守兒童對老師的依賴性遠遠高於其他人,當問到當你有困難時最先向誰求救時,46.875%的留守兒童選擇向老師求救,而選擇給父母打電話的僅有3.125%,同時37.5%的選擇自己解決,看到這一數據不免有點心疼,在在自己最困難的時候孩子門不選擇自己的父母而是老師尋求幫助,因此父母應該多些時間來了解自己的孩子,但同時我們也感到 欣慰因為37.5%的孩子會選擇自己解決從這里我們也可以看出留守兒童的獨立、自立能力比同齡人高很多就像56.25%的孩子會經常幫家人做家務,56.25%的在生病時選擇自己去抓葯看醫生,而城裡同齡的孩子在做的卻是玩游戲,生病向公主王子一樣依偎在父母的懷里撒嬌。分析數據面對70%的父母年均回家不足3次,有的甚至幾年才回家1次;近30%的留守兒童與父母打電話不足1次。由於父母長期外出,留守兒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滿足,遇到心理問題得不到正常疏導,極大地影響了其身心健康。
同時我們發現隔代的老人大多對孩子溺愛放縱,留守兒童幾乎生活在無限制狀態下,無形中助長了自私任性、蠻橫霸道、易沖動、以自我為中心等極端性格,自己的監護人往往盡不到教育的責任,單純的處於讓孩子們吃飽喝足下。但處於成長階段的孩子,自律能力較弱。一系列的情況都說明了留守兒童存在很多心理問題。但這是一個需要長期來解決的問題,不是一時半會能解決的,這就需要我們社會各界長期關注,以愛心來包容,關愛他們。也需要一些具體的舉措,幫助他們,在這一點上壽山中心小學實行寄宿制是一個比較好的方法。在上學來迴路途比較遠的前提下寄宿制的好處是不僅解決路途遙遠問題也讓留守兒童遠離外界環境當中那些不良因素的影響,老師也可以從學習方面、生活方面 安全方面以及他們的思想教育方面對他們盡量關心和幫助。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父母應該起的作用。
(三)鍛煉品質,歷練人生,再接再厲,將愛傳遞
我們在壽山鄉的實踐生活艱辛而難忘。一路風塵的我們,下車後顧不得歇息,用過晚飯後就開始打掃駐地。我們住在學生宿舍,房裡沒有水,沒有電扇,最為難的是洗澡很困難,因為在山上水壓電壓均不穩,我們隨時面臨突然的斷電摸黑,洗澡沒水的情況,隨時防備著蛇的「襲擊」,開始用的是冰冷的泉水洗澡;睡床板,忍受半夜寒冷的吹拂,每天自己燒火、劈柴、做飯、洗碗、想盡方法與那些調皮的孩子交流、忍受高溫陪孩子們做游戲,生活條件很艱苦,在酷熱難當下,我們不僅要照顧自己,還要照顧來參加活動的留守兒童們;不僅要完成我們計劃好的教學任務,還要利用課余時間編排最後告別晚會的節目。常常是白天累了一整天,晚上睡覺還要在煎熬堅硬床板的 同時備受蚊蟲騷擾,在那幾天里我們幾乎沒有睡過一個好覺……在家訪時來到那簡陋的房間里看到村民那一貧如洗的生活環境,可以說沒有一件象樣的傢具時我們覺得心寒但是看到留守兒童們他們那堅忍不拔的毅力,敢於吃苦的精神我們大吃一驚,此時的我們深深感慨該珍惜我們當前的生活。珍惜自己擁有的一切。
在短短的5天里我們和孩子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每天教他們唱歌跳舞做游戲等,走訪各個家庭、為最後的匯報演出排演文藝節目,朝夕相處的日子裡收獲了最純粹的感動,感受著來自他們那不同的感動——笑的感動,淚的感動,希望的感動,無奈的感動。難忘的是離別,孩子們跟著汽車跑,呼喚著希望老師還能再來。不斷的說著「哥哥姐姐你們要回來看我們,我們會想你們的……」分手的時候,留守兒童們分別與這些哥哥姐姐互相留下了聯系方式,更有不少孩子抱著哥哥姐姐哭作一團,連幾個平時調皮搗蛋的小男子漢也忍不住嚎啕大哭。坐上車淚流滿面的我們想回頭多看他們幾眼,但又多麼不忍回頭看他們流滿淚的臉龐。那一刻,眼淚成為我們最好的語言。
(四)調研的體會和收獲
三下鄉期間我們天天跟留守兒童在一起的同時也深入到當地居民中間,在感受他們生活艱辛的同時也了解到留守兒童的生活和教育情況,了解到問題存在的很多方面的根源,也深深的意識到留守兒童問題的解決需要政府、社會、學校、家長的共同關注與不懈努力,這同時也需要我們的留守兒童自身轉變生活和學習的觀念。回想起那些幫助過我們、關心過我們、給予我們熱心指導的人,內心熱浪滾滾。再想起這里留守兒童學習生活條件的艱苦,以及內心承受的壓力,又不由得一陣陣心酸。在壽山鄉收獲了很多,在跟留守兒童交流中,我們深刻感受到他們沒有父母在身邊的寂寞和孤單,了解到他們如何克服經濟困難來完成學業,如何替家裡分擔家務。想想我們,80後的我們在他們這個時候還正處在叛逆期,什麼事都不懂,認為學習不是自己的事情,總想早點離開父母,不讓父母管束。現在跟他們一比,才知道那時候的自己不懂得珍惜父母的疼愛,不懂得父母在身邊的寶貴,不由得心生慚愧。看到生活獨立的他們。看到面對困難堅忍不拔的他們,身為大學生的我們吃苦耐勞的精神在我們身上是不是還存在,我們應該進行反思。
在活動過程中我們與當地的老師學生都建立了深厚的友誼,我們在播撒我們熱情的同時也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實踐期間我們的活動得到了社會上眾多媒體網路的關注,屏南電視台對此次實踐隊的活動進行全程跟蹤報道,7月16日在屏南新聞時進行了2多分鍾的詳細報道,8月14日《屏南全景》將實踐隊在壽山的社會實踐活動與另外一所高校的活動進行了15分鍾左右的社會實踐專題報道,另外閩東日報也對該次實踐活動進行專題報道,在報紙進行報道的同時網路也進行了報道,同時眾多網路如:新華網福建頻道、網路心理學新聞、閩東婦女之窗、中國殘疾人網也紛紛進行轉載報道,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好的評價。
(五)調研工作的問題:
1、臨近其摸考試前期的准備不夠充分,對活動的實際操作考慮不周,另外由於前期各種的煩瑣未能充分的發揮社會企業的優勢,沒有將更多的愛心引入到壽山。
2、由於調查時間短,未能充分挖掘當地的深入情況,在後期的總結過程中時間跨度比較大忽略了個別問題但主要問題的研究比較完整。
3、由於活動地區的特殊性,加上孩子們的年齡較小自控能力弱,因此要求我們實踐隊員全身心投入,面對突發狀況及多加上環境的要求隊員們承受突然的超大負荷工作量,但隊員們在短時間內適應生活,較好的完成實踐工作。
4、工作安排不到位,因為是初次活動,隊員們在開始並沒有充分發揮自己的全部優勢,開始配合出現偏差,短時間影響活動的效果,隨著交流的增多影響逐漸消失
(六)總結活動,期待未來
社會實踐從前期的策劃到後期的開展,自始至終我們都得到了眾多領導的關心與支持,這也為我們活動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基礎。關注「留守兒童」工作我們才剛剛開始學習,還存在很多不足,很多工作還不夠細致和深入,需要不斷的努力和完善。今後,我們將進一步發揮當代大學生的時代先鋒作用,加大關注的力度,繼續深入實施關護「留守兒童」的行動,力爭把這項工作做得更細更實更好。
通過此次社會實踐活動讓我們也對留守兒童有了一個重新的認識,思想上有了深刻的轉變,同時也意識到了團隊的重要性。雖說都是留守兒童,可從他們臉上看到的笑容多於哀傷。原本想像中的寂寞,孤僻,內向的孩子們,完全出乎意料,他們遠比我們設想的開朗,也比我們想像的堅強。在某些時間上堅強獨立的他們給我們這些80後上了生動的一課,面對他們,我們會變的很渺小,從他們身上我們學到了什麼是獨立,什麼是堅強,什麼叫做吃苦耐勞。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磨練了我們的意志,培養了大家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和團隊的合作精神,實現了受教育、長才幹、作貢獻的願望,通過這次社會實踐活動展現了我們當代大學生的精神面貌。
愛心事業不會因為實踐活動的結束而結束,我們會繼續努力,將其進行傳遞……

9. 三下鄉實踐內容怎麼寫

三下鄉社會實踐報告內容如下:

在這次實踐中,我被分配到xx店街道xx社區當主任助理,我感到非常的欣喜和榮幸。在這半個月的社會實踐中,我對社區各位領導和同事的細心指導和無微不至的關懷表示衷心的感謝,並且我從中受益匪淺。因此,首先我簡要總結一下我在這期間的主要工作。

在社區工作過的人都知道,社區里的事情都是比較繁瑣的。作為主任的助理,我日常都是幫主任整理一些文件,查閱相關的資料,以及轉告一些居民的意見等日常工作。盡管社區工作比較雜亂、煩瑣,但是事情也並不多,所以,我也幫助其他同事做一些我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這期間,我們社區的主要工作有:農轉非問題,城鄉養老保險問題,4050發放,以及政府慰問金的發放等一些關系民生的工作。每天看到吳主任和其他的同事各負其職,又團結一致的處理和解決問題,我感受頗深。

特別是吳主任處理事情的能力讓我欽佩和折服。我也竭力的參與其中。然而,半個月的時間短暫而匆忙,我沒有足夠的時間去深入的學習和了解更多的事情。這有些許遺憾。

盡管實踐的時間短暫,但是我學到了很多,這些都是我終生受用的。

首先,社區的工作是直接和社會底層打交道,是解決民生問題的根源,因此,在工作中,難免會碰到很多沖突和矛盾。作為領導,要有協調和處理民眾糾紛的能力。也要作好上級安排的工作,切實為人民服務。社區的工作情況,居民的生活質量等一些問題是領導決策的基礎。因此社區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我感受很深的事是吳主任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領導的能力。特別是在解決民眾糾紛上,顯示出了領導應有的能力,以及公平公正的態度。這是我值得學習的,也正是我欠缺的能力。在今後學習工作中,我一定會加強這方面的鍛煉。

第三,我明白了團結的重要性,也初步了解了政府工作、行政的基本流程。我近距離的意識到政府在關注民生問題上的態度。

第四,面對新世紀機遇與挑戰並存,針對當今農村青年生存發展的現狀,各級政府和社會有關方面應向農村青年尤其是閑散青年投入更多的關注、關懷和幫助,引導他們學榜樣、學技能、學科學、求創新,努力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找到人生奮斗目標,成為自強、自立、自信的新一代農村青年。

第五游皮賀,全面提高人們的素質道德水平的重要性。人的道德水平,極大地影響著人的各種行為。因此,對青年道德方面的教育尤其重要,營造和倡導良好的社會時尚風氣,引導青年的文化心態和社會心理向有利於神派社會發展、有利於改革開放發展,從而抑制發展中傳入的不良思潮的影響。

第六,懂得了學知識、求發展,堅持以繁榮文化塑造人。社區居民的整體素質不是很高,因此盡快提高他們的思想道德和科技文化素質刻不容緩。政府及社會應在有關方面要對他們進行愛祖國、愛家鄉的教育,幫助他們學習黨的富民政策和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相適應的思想道德和行為規范。

總之,在"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中我提高了認識,充分認識這次社會實踐活動的意義;提高社會實踐活動的實效;探索創新、增強了社會實踐服務的能力。做到學習書本知識與投身社會實踐的統一,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我從與人民群眾的廣泛接觸、了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體驗,從無數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啟發和教育,使思想得到升華,社會責任感增強。在實踐中,我的人生觀、價值觀得到進一步的強化,提高了認識能力、適應能力和創握哪新能力。

閱讀全文

與三下鄉歷史文化論文怎麼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4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