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麼是歷史故事如何界定這個概念!謝謝了!
「歷史」表示這件事或故事的主人公在歷史上是存在的,「故事」表示不完全遵從歷史事實,有虛構的部分。
Ⅱ 什麼是歷史故事
歷史故事的定義:
故事根據發生的時間不同,可以分為三種:一種是指剛剛發生的故事,比如新聞故事;一種是指未來發生的故事,比如科幻故事;還有一種是指過去發生的故事,比如成語故事。
狹義的歷史故事就是指第三種,而廣義的歷史故事除了包括第三種,還包括第一種。那是因為,已經發生的故事和剛剛發生的故事(主要是新聞故事),在某種意義上,無法進行嚴格地區分。
了解歷史故事的意義:
了解一個國家就要先了解它的歷史,歷史故事是讓我們最容易了解中國歷史、外國歷史、世界歷史、清朝歷史等不同地域,不同朝代歷史最快捷方法。
中國歷史故事:
1、一鳴驚人:
相傳楚莊王(另一說為齊威王)臨政三年終日作樂,不理朝政。一臣下對庄王說:「聽說國中有一隻大鳥,三年不飛,三年不鳴,是怎麼回事?」庄王說:「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然後整頓朝政,富國強兵,短短數年形成大治局面。
2、紙上談兵:
戰國時,戰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飽讀兵書,能健談用兵之道,連父親也難不倒他,自認為是天下無敵。趙奢認為他是紙上談兵不知交通。後來趙奢死了,趙括頂替廉頗帶兵,藺相如等人極力反對,趙王堅持,趙括在長平之戰中損兵40萬。
3、圖窮匕見:
公元前227年,燕國太子丹派荊軻前往秦國去刺殺秦王贏政,演出悲壯的一幕。荊軻告別太子丹時,高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到了秦國,荊軻以重金收買秦王寵臣,得見秦王。荊軻假稱要向秦王贏政獻上督亢地區的地圖,當贏政打開地圖時,荊軻抓起卷在地圖中的匕首,向秦王刺去。秦王大驚,猛地掙脫。荊軻被秦的武士所殺。
4、大義滅親:
春秋時,衛國石蠟之子石厚,與公子州吁共謀殺君篡位。石厚為了安定國內人心,去求計於自己的父親。石蠟因之而設計,借陳桓公的幫助,乘他們到陳國之機,逮捕了州吁和石厚。
衛國派人到濮殺死了州吁,石蠟派家臣到陳殺死了石厚。《左傳》因此稱贊道:「君子曰:『石蠟,純臣也。惡州吁而厚與(同與,就是一同處死的意思)焉「大義滅親」其是之謂乎!』」「大義滅親」原指為君臣大義而滅父子私情,後用以泛指炎維護正義而不徇私情。
5、烽火戲諸侯:
在西周末年,昏庸的周幽王為博得王妃褒姒一笑,竟不惜在城中演出以烽火向諸侯求教的鬧劇。結果,少數民族犬戎進攻西周,再起烽火時,諸侯無人來援,幽王被殺,西周結束。從此周天子的權威一落千丈,出現了春秋戰國時期群雄並起,諸侯紛爭的局面。
Ⅲ 歷史故事是哪些內容分別是什麼
指鹿為馬——趙高霸王別姬——項羽暗度陳倉——劉邦負荊請罪——廉頗烽火戲諸侯——周幽王望梅止渴——曹操圍魏救趙——孫臏田忌賽馬——田忌紙上談兵——趙括完璧歸趙——藺相如聞雞起舞---祖逖草木皆兵---苻堅身在...
Ⅳ 什麼是歷史故事呢
歷史故事根據發生的時間不同,可以分為三種:一種是指剛剛發生的故事,比如新聞故事;一種是指未來發生的故事,比如科幻故事;還有一種是指過去發生的故事,比如成語故事。
狹義的歷史故事就是指第三種,而廣義的歷史故事除了包括第三種,還包括第一種。那是因為,已經發生的故事和剛剛發生的故事(主要是新聞故事),在某種意義上,無法進行嚴格地區分。
歷史故事的介定
初中生剛接觸歷史,理論上說應該會對新鮮的歷史課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但事實並非如此。由於默認的主、副課之分,初中生不得不把更多精力分給語數外,忽略了歷史課學習。在這種背景下,如果教師依然沿用傳統灌輸式、填鴨式的教學方式。
會嚴重打擊學生的學習興致,使原本就不被重視的歷史課雪上加霜。對此,教師要積極轉變教學觀念,改革教學模式,把有趣、人性化的故事教學法引入課堂,提高教學效果。
歷史故事教學法以歷史課本為基礎,引入和課本內容相關的其他歷史故事,學生可以從故事片段中了解歷史的發展軌跡。
教師通過抽離出歷史故事中包含的知識,巧妙創設問題,引導學生研究歷史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使學生在享受故事教學法帶來的快樂感的同時,還能獲取豐富的知識,開闊視野,為形成深厚的歷史素養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