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成都和都江堰哪個歷史更悠久

成都和都江堰哪個歷史更悠久

發布時間:2023-05-03 09:51:20

❶ 想了解成都的都江堰和岷江的情況,來歷,聞名史

分類: 生活 >> 交通出行
解析:

都江堰

位於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距成都56公里,是二千多年前,中國戰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眾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我國現存的最古老而且依舊在灌溉田疇,造福人民的偉大水利工程。

秦昭王時期,蜀郡守李冰於公元前227年創建的都江堰,是中國最古老的水利工程,是我國科技史上的一座豐碑,譽為世界奇觀。2250多年來,引水灌溉,才使蜀地有「天府之國」的美譽。都江堰是「天府」富庶之源,至今仍發揮著無可替代的巨大作用,灌溉良田1000多萬畝。

都江堰水利工程最主要部為都江堰渠首工程,這是都江堰灌溉系統中的關鍵設施。渠首主要由魚嘴分流堤、寶瓶口引流工程和飛沙堰溢洪道三大工程組成。

口、離堆在開鑿寶瓶口以前,是湔山虎頭岩的一部分。李冰根據水流及地形特點,在坡度較緩處,鑿開一道底寬17米的楔形口子。峽口枯水季節寬19米,洪水季節寬23米。據《永康軍志》載「春耕之際,需之如金,號曰『金灌口』」。因此寶瓶口古時又名金灌口。寶瓶口是內江進水咽喉,是內江能夠「水旱從人」的關鍵水利設施。由於寶瓶口自然景觀瑰麗,有「離堆鎖峽」之稱,屬歷史上著名的「灌陽十景」之一。

橋是名播中外的古索橋,位於都江堰魚嘴分水堤之上,橫跨內外兩江,長500米。索橋在四兆型川西部地區起源較早。安瀾索橋修建具體年代已不從所考,但據《華陽國志.蜀志》記載李冰銀尺「能笮」。《水經注.江水》載「涪江有笮橋」,證明至少安瀾橋的修建,不會晚於修築都江堰的年代。「笮」意為竹索,這是川西古代索橋的主要建築材料,故安瀾索橋又被稱為竹橋、繩橋、竹藤橋等

岷江簡介 » 岷江詳細介紹 / 交通 / 住宿 / 大事記

岷江發源於岷山弓杠嶺和郎架嶺,全長735公里,流域面積14萬平方公里;全河落差3560米,水力資源1300多萬千瓦。岷江是長江上游水量最大的一條支流,都江堰以上為上游,以漂木、水力發電為主;都鋒猜高江堰市至樂山段為中游,流經成都平原地區,與沱江水系及眾多人工河網一起組成都江堰灌區;樂山以下為下游,以航運為主。岷江有大小支流90餘條,上游有黑水河、雜谷腦河;中游有都江堰灌區的黑石河、金馬河、江安河、走馬河、柏條河、蒲陽河等;下游有青衣江、大渡河、馬邊河、越溪河等。

其中最大的一條支流大渡河全長1150公里,比岷江正流還長415公里。在四川境內的長度也有852公里,比岷江還長百餘公里。大渡河古稱沫水、峨水,源頭在川、青交界處的果洛山,從壤塘北部入川,流經阿壩、甘孜、涼山、雅安,最後在樂山與岷江匯合,流域面積約8萬平方公里。大渡河流域自然資源豐富,除礦產和動植物資源外,就充沛的水力資源而論,可與金沙江、雅礱江一較高下,多達三千多萬千瓦,已建成的龔嘴電站,裝機容量70萬千瓦;銅街子電站60萬千瓦。

❷ 先有成都還是先有都江堰

當然是先有成都。成都建城時間有兩種說法,按時間扒襲談靠後的一種禪禪說法是公元前316年秦滅蜀國以後派張儀所築,之後又過了六十年秦國蜀郡太守李春碰冰才主持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

❸ 成都的歷史

西周時期
成都歷史悠久,有「天府之國」、「蜀中江南」、「蜀中蘇杭」的美稱。據史書記載,大約在公元前5世紀中葉的古蜀國開明王朝九世時將都城從廣都樊鄉(雙流)遷往成都,構築城池。關於成都一名的來歷,據《太平環宇記》記載,是借用西周建都的歷史經過,取周王遷岐「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而得名成都。蜀語「成都」二字的讀音就是蜀都。「『成』者『畢也』『終也』」,成都的含義「就是蜀國『終了的都邑』,或者說『最後的都邑』。五代十國時,後蜀皇帝孟昶偏愛芙蓉花,命百姓在城牆上種植芙蓉樹,花開時節,成都「四十里為錦綉」,故成都又被稱為芙蓉城,簡稱「蓉城」。2001年2月8日出土的金沙遺址,已經將成都建城歷史從公元前311年提前到了公元前611年。[3]
秦漢時期
秦漢時期,成都經濟文化發達。公元前316年,秦國先後吞並蜀國(首府成都)、巴國(首都重慶)。公元前 106年,漢武帝在全國設13州剌史部,在成都置益州剌史部,分管巴、蜀、廣漢、犍為四部。秦末、漢初成都取代中原而稱「天府」。西漢末年,公孫述稱帝,定成都為「成家」。東漢末年,劉焉做「益州牧」,從原廣漢郡雒縣移治於成都,用成都作為州、郡、縣治地。西漢時期,成都的織錦業已十分發達,設有「錦官」,故有「錦官城」即「錦城」之稱;秦漢成都的商業發達,秦時成都即已成為全國大都市,西漢時成都人口達到7.6萬戶,近40萬人,成為全國六大都市(長安、洛陽、邯鄲、臨洮、宛、成都)之一
宋元時期
謠朝時期,成都鼎興,經濟文化更加發達。絲綢業規模擴大,品 種增多,蜀錦花樣由唐時的10多種發展到宋朝時期的40多種,能織出天馬、流水飛魚、百花孔雀、如意牡丹等新花樣,佔全國各地上交總數的70%以上。唐宋之時,成都城東西南北都設有專門的蠶市、葯市、花市燈會。由於商業發達,成都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北宋仁宗時,在益州(即成都)設官辦交子業務,由官府公開印刷,發行「交子」。南宋寶佑五年(1257年),元軍攻佔成都。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元朝中央政府在成都設置「四川等處行中書省」,後簡稱「四川省」。
明清時期
明洪武四年(1371年),明軍攻滅明玉珍所建的大夏國政權,在成都設四川承宣布政司,其中成都為首府。明太祖朱元璋封第十一子朱椿為蜀王,王府設在成都,今人稱其為「皇城」。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張獻忠率軍攻入成都,自立為帝,國號大西,稱成都為西京。康熙年間,朝廷實施「湖廣填四川」大移民,成都逐漸恢復生氣,省會也又遷回成都。清沿明制,設四川布政使司於成都。皇帝另簡派四川總督、成都將軍駐成都。清同治二年(1863年),太平天國將領翼王石達開率兵入川,攻成都失敗,清軍誘俘之,在成都城內科甲巷將其凌遲處死。

❹ 都江堰介紹

都江堰是中國古代建設並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位於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岷江上游340公里處。都江堰是由戰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於約前256年至前251年主持始建的。經過歷代整修,兩千多年來都江堰依然發揮巨大的作用。

整個都江堰樞紐可分為堰首和灌溉水網兩大系統,其中堰首包括魚嘴(分水工程)、飛沙堰(溢洪排沙工程)、寶瓶口(引水工程)三大主體工程,此外還有內外金剛堤、人字堤及其他附屬建築。

都江堰工程以引水灌溉為主,兼有防洪排沙、水運、城市供水等綜合效用。它所灌溉的成都平原是聞名天下的「天府之國」。

(4)成都和都江堰哪個歷史更悠久擴展閱讀:

江堰工程的主要作用是引水灌溉和防洪,另外也兼具水運和城市供水的功能。它將岷江水一分為二,引一部分流向玉壘山的東側,讓成都平原的南半壁不再受水患的困擾,而北半壁又免於乾旱之苦。

幾千年來,岷江在這里變害為利,造福農桑,將成都平原變成「水旱從人,不知飢饉,時無荒年」的「天府之國」,並進而促進了整個四川地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發展。

都江堰初成時以航運為主、灌溉為輔。岷江和長江因之得以通航,岷江上游盛產的木材還可以漂運成都,使得成都從秦朝時起便成為蜀地交通的中心。

除了水運之利,都江堰於農業灌溉的效益隨著灌溉渠系的發展愈加為世人所倚重。岷江左岸水源流出寶瓶口至玉壘山東側之後,沿李冰開鑿的兩條乾渠流向成都。西信凱漢時,蜀郡太守文翁新開一條乾渠將岷江水引至成都平原東部。

東漢時,「望川原」上「鑿石二十里」,使灌渠延伸過現在雙流的牧馬山高地。同時岷江右岸的引水渠系在李冰時代開辟的羊摩江基礎上不斷向成都平原西南部延伸發展。

經過上百年開發,到漢朝時都江堰灌區已經從秦朝時的郫縣到成都一線,發展到彭縣、廣漢、新都一帶,灌溉面積達「萬頃以上」(漢朝1頃約合今70畝)。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繼續擴建和改造都江堰的灌溉系統。1960年代脊圓末,灌溉面積達到678萬畝;到1980年代初,灌區擴展到龍泉山以東地區並建成櫻坦塌水庫近300座,灌溉面積擴大到858萬畝。

此後進一步的灌區改造將灌溉區域擴大到1000多萬畝,總引水量達100億立方米,使之成為目前世界上灌溉面積最大的水利工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都江堰

❺ 都江堰有什麼悠久的歷史

都江堰坐落於成都附近。 都江堰水利工程在四川都江堰市城西,是全世界至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這項工程主要有魚嘴分水堤、飛沙堰溢洪道、寶瓶口進水口三大部分構成,科學地解決了江水自動分流、自動排沙、控制進水流量等問題,消除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為「水旱從人」的「天府之國」。目前灌溉面積已達40餘縣,1998年超過一千萬畝。都江堰附近景色秀麗,文物古跡眾多,主要有伏龍觀、二王廟、安瀾索橋、玉壘關、離堆公園玉壘山公園和靈岩寺等。 魚嘴分水堤:「魚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因其形如魚嘴而得名,它昂頭於岷江江心,把岷江分成內外二江。西邊叫外江,俗稱「金馬河」,是岷江正流,主要用於排洪;東邊沿山腳的叫內江,是人工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於灌溉。 飛沙堰溢洪道:「泄洪道」具有泄洪徘砂的首凳顯著功能,故又叫它「飛沙堰」。 飛沙堰是都江堰三大件之一,看上去十分平凡,其實它的功用非常之大,可以說是確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災的關鍵要害。 飛沙堰的作用主要是當內江的水量超過寶衡掘瓶口流量上限時,多餘的水便從飛沙堰自行溢出;如遇特大洪水的非常情況,它還會自行潰堤,讓大量江水回歸岷江正流。另一作用是「飛沙」,岷江從萬 山叢中急馳而來,挾著大量泥沙,石塊,如果讓它們順內江而下,就會淤塞寶瓶口和灌區。 古時飛沙咐芹核堰,是用竹籠卵石堆砌的臨時工程;如今已改用混凝土澆鑄,以保一勞永逸的功效。 寶瓶口:寶瓶口起"節制閘"作用,能自動控制內江進水量,是前山(今名灌口山、玉壘山)伸向岷江的長脊上鑿開的一個口子,它是人工鑿成控制內江進水的咽喉,因它形似瓶口而功能奇持,故名寶瓶口。留在寶瓶口右邊的山丘,因與其山體相離,故名離堆。離堆在開鑿寶瓶口以前,是湔山虎頭岩的一部分。由於寶瓶口自然景觀瑰麗,有「離堆鎖峽」之稱,屬歷史上著名的「灌陽十景」之一。 都江堰——中華民族智慧文明、科學創造的結晶——一世界水利史上的璀燦明珠。公元前256年秦昭襄工踐位期間,郡守李冰率領蜀地各族人民創建了這項彪炳史冊千古不朽的水利工程。 都江堰以其「歷史跨度大、工程規模大、科技含量大、灌區范圍大、社會經濟效益大」的特點享譽中外、名播遐方,在 政治上、經濟上、文化上,都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都江堰是由渠首樞紐、灌區各級引水渠道,各類工程建築物和大中小型水庫和塘堰等所構成的一個龐大的工程系統,擔負著四川盆地中西部地區7市(地)36縣(市、區)1003萬余畝農田的灌溉、成都市50多家重點企業和城市生活供水,以及防洪、發電、漂水、水產、養殖、林果、旅遊、環保等多項目標綜合服務,是四川省國民經濟發展不可替代的水利基礎設施,其灌區規模居全國之冠。 都江堰渠首樞紐主要由魚嘴、飛沙堰、寶瓶口三大主體工程構成。三者有機配合,相互制約,協調運行,引水灌田,分洪減災,具有「分四六,平潦旱」的神奇功效,使中外專家、學者、和遊人無不為之傾倒。渠首三大主體工程修建在岷江出山口處。這里群山環抱,大江中流,氣勢恢宏,景色絕佳。堰功人物,代代相濟;文人墨客,多會與此。特別是建國以來,共和國三代領袖及眾多黨和國家領導人,外國元首、政要和專家學者,均蒞臨巡視、觀覽和考查。這里山水所在,勝跡如雲,景觀隨步,令人流連忘返。 都江堰灌區是四川省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也是四川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地帶。「物華天寶,地傑人靈」,歷史上有「天府之國」的美譽。灌區內自然景觀,人文景觀,都市華彩及城鎮風光,異彩紛呈,美不勝收。灌區水利,星羅密布,各展風韻,各具特色,令人賞心悅目,「人民渠、東風渠、三合堰、通濟堰,碧水盪伯;黑龍灘、三岔湖、魯班水庫,湖光漣灧;龍泉洞穿,天工開物,靈水泉涌」。全灌區呈現出「長龍地上走,銀河天際流;彩虹起深谷,高峽出平湖」的壯麗圖景。 都江堰用她的乳汁,哺育西蜀大地,創造了「天、地、人、水」和諧共榮的光輝典範。在人類向21世紀跨越的偉大進程中,都江堰將顯示出她更加輝煌的新姿。

❻ 關於成都市的歷史文化

成都的歷史文化比較久遠了,有文獻記載的話,可以追溯到3700多年前蜀 人的祖先在成都這塊肥美的土地上開始了他們則簡歷的勞動生活;其次就是2300多年前,古蜀王開明九世從今郫縣、雙流孫搜方向遷都到此,取「一年成邑、二年成都」之意,這里才定名為「成都」,其稱號一直沿用至今。很明顯的歷史政權應該是從西漢未年(公元8-25年),蜀郡太守公孫述據成都稱帝算起,歷史上至少出現過7個地方割據政權。其中最為著名的是1700年前劉備、劉禪建立的蜀漢政權,當時的成都叫做——益州。這些歷代割據四川的封建政權,都無一例外地以成都為都城,進而控制全川,雄視西南,問鼎中原。
當然古老的成都,在它的發展過程中獲得過不少美稱。東漢(公元25-220年)時因織錦發達,曾設專門機構「錦官」管理,故有「錦官城」(簡稱「錦城」)美譽。西咐銀漢末年(公元8年)成都與洛陽、邯鄲、臨淄、宛城並稱為「五均(均是市場管理的意思)」,成為全國五大商業都市之一。五代後蜀皇帝(公元933-965年),在城牆上遍植芙蓉,故又有「芙蓉城」(簡稱「蓉城」)之稱。到宋代(公元960-1279年),因綜合經濟水平列全國前茅,時人又有「揚一益二」的評價,與有水運商港之利的揚州齊名。自2000多年前秦蜀太守李冰主持興修了舉世聞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後,成都地區從此「水旱從人,不知飢饉」,被譽為天府之國。
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

❼ 都江堰和秦始皇陵哪個修建的年代更早

都江堰始建於秦昭王時期,而秦始皇陵則是由秦始皇下令修建的,所以前者的修建時間要早於後者。不管是都江堰還是秦始皇陵都屬於世界文化遺產,是中國至關重要的歷史見證者。其中都江堰是在秦昭王在位後期開始修建的,負責人是當時的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兒子。一開始都江堰並不叫都江堰,而是叫做“湔堋”。後來人們對都江堰的稱呼也是幾經變化,直到宋朝時期才真正出現“都江堰”這個名字。

秦始皇陵從嬴政十三歲即位之後便開始修建,但是他粗檔於東巡路上駕崩之時這座皇陵還未完全修建好。待胡亥登基之後秦始皇陵又經過一年多的修建,這座皇陵才算真正完工。從開始到結束,秦始皇陵一共豎野花費了三十九年的時間。雖然秦始皇陵曾經多次遭遇挖掘與破壞,但是這座皇陵依舊是現已知所有帝陵中規模最大的一座。

❽ 在我國,都江堰和秦始皇陵哪個的修建年代更早

都江堰修建的年代更早,都江堰是秦昭王時期開始,始建於約公元前256~前251年,由蜀郡太守李冰著手建造,而秦始皇陵則是在秦始皇時期進行修建,一直到秦二世3年才完工,可見都江堰更早。

❾ 都江堰建設於古代並使用至今,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的工程,是哪個朝代修建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由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眾始建於秦昭王末年(約公元前256~前251)。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著名的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位於四川都江堰市城西,古時屬都安縣境而名為都安堰,宋元後稱都江被譽為「獨奇千古」的「鎮川之寶」 。兩千年前,李冰父子面對桀驁不馴的岷江水,火攻玉壘化為離堆。魚嘴堤分水、飛沙堰溢洪、寶瓶口引水,將逢雨必澇的西蜀平原,化作了水旱從人,不知飢饉的天府之國。這項工程直到今天還在發揮著作用,被稱為「活的水利博物館」。是全世界至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
一千八百多年前,道教創始人張陵看中了青城山的碧綠清幽,決定在此修煉道法。青城山的香火愈來愈盛,但道家修建的觀宇與亭閣始終深藏於密林之間,與四周的山林岩泉融為一體。
獨特的地理條件和生態環境造就了離堆鎖芹漏蠢峽、金堤夕照、雄關古道、玉壘仙都、寒潭伏龍、笮橋飛虹、玉女仙姿、岷山曉雪、寶瓶春曉等自然景觀,與二王廟、伏嫌陪龍觀、安瀾索橋、城隍廟等古代建築交相輝映,形成了山、水、城、林、堰、橋融為一體的獨特風光,成為自然與文化、人類與環境、水利工程與山水風光和諧融合、天人合一的千古奇觀。具有極強的觀賞性、生態性、特色性。

都江堰工程充分利用當地西北高、東南低的地理條件,根據江河出山口處特殊的地形、水脈、水勢,乘勢利導,無壩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為體系,保證了防洪、灌溉、水運和社會用水綜合效益的充分發揮。都江堰建成後,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水旱從人,不知飢饉,時無荒年,謂之天府」。四川的經濟文化有很大發展。其最偉大之處是建堰兩千多年來經久不衰,而且發揮著愈來愈大的效益。都江堰的創建,以不破壞自然資源,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為人類服務為前提,變害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協調統一。
都江堰渠首樞紐主要由魚嘴、飛沙堰、寶瓶口三大主體工程構成。三者有機配合,相互制約,協調運行,引水灌田,分洪減災,具有「分四六,平流瀚「的作用。
都江堰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都江堰作為四川青城山-都江堰風景名勝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2000年聯合國世界遺產委員會第24屆大會上,根據聯合國《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第一條第二款有關文化遺搜掘產定義的規定,由於都江堰水利工程歷史悠久、規模宏大、布局合理、運行科學,且與環境和諧結合,在歷史和科學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因此都江堰被確定為世界文化遺產。2007年5月8日,成都市青城山--都江堰旅遊景區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❿ 都江堰的歷史有多悠久都江堰的由來

都江堰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於秦昭王末年(約公元前256~前251)
,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鱉靈開鑿的基礎上組織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魚嘴、飛沙堰、寶瓶口等部分組成,兩千多年來一直發揮著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為水旱從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國",至今灌區已達30餘縣市、面積近千萬畝,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著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勤勞、勇敢、智慧的結晶。

閱讀全文

與成都和都江堰哪個歷史更悠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3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09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5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4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1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2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2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7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