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文學與歷史的關系
歷史,是客觀存在的事實,真相只有一個。
1. 過去事實的記載。
《三國志·吳志·吳主傳》「納 魯肅 於凡品,是其聰也……屈身於陛下,是其略也」 裴松之 注引《吳書》:「[ 吳王 ]志存經略,雖有餘閑,博覽書傳歷史,藉采奇異,不效諸生尋章摘句而已。
」 2. 指已過去的事實。
*** 《農業合作化的一場辯論和當前的階級斗爭》:「我們的目的就是要使資本主義絕種,要使它……變成歷史的東西。
」 3. 經歷。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回:「這便是野雞道台的歷史了。
」 清 黃人 《<錢牧齋文抄>序》:「其文乃雄奇變化,隨其一生之歷史而自為風氣。
」 老舍 《駱駝祥子》二一:「 夏太太 大概不會留著個知道她的歷史的僕人。
」 4. 指自然界和社會的發展進程。
金一 《文學觀》:「從古帝王之業,真能赤手開創而無所憑藉者,歷史上,多不過三四人。
」 *** 《中國人民大團結萬歲》:「 中國 的歷史,從此開辟了一個新時代。
」 菡子 《源遠流長》:「歷史在發展著,豐富著。
」 5. 指歷史學科。
魯迅 《書信集橡茄·致曹聚仁》:「 中國 學問,待從新整理者甚多,即如歷史,就該另編一部。」
編輯本段詞語意義
廣義歷史:客觀世界運動發展的過程,可分為自然史和人類社會史兩方面。
狹義歷史:人類社會發生、發展的過程。
歷史學:研究歷史的學問,簡稱史學。
與歷史的概念相對應,歷史學也有廣義與狹義之分。
廣義歷史學:世界上一切科學都可以稱為歷史學。
(「我們僅僅知道一門唯一的科學,即歷史科學。
」——馬克思·恩格斯) 狹義歷史學:研究人類社會以往運動發展過程的學問。
歷史,或簡稱史,指對人類社會過去的事件和行動,以及對這些事件行為有系統的記錄、詮釋和研究。
歷史可提供今人理解過去,作為未來行事的參考依據,與倫理、哲學和藝術同屬人類精神文明的重要成果。
歷史的第二個含義,即對過去事件的記錄和研究,又稱為「歷史學」,或簡稱「史學」。
隸屬於歷史學或與其密切相關的學科有年代學、編纂學、家譜學、古文字學、計量歷史學、考古學、社會學和新聞學等,梁敏察參見歷史學。
記錄和研究歷史的人稱為歷史學家,簡稱「史學家」,中國古代稱為史官。
記錄歷史的書籍稱為史書,如《史記》《漢書》等,粗分為「官修」與「民載」兩類。
廣義上,「歷史」可以指過去發生的一切事件,不一定同人類社會發生聯系。
在哲學上,這種含義下的歷史稱為歷史本體,例如宇宙歷史、地球歷史、鳥類歷史等等。
而狹義的歷史則必須以文字記錄為基礎,即文字出現之後的歷史才算歷史,在此之前的歷史被稱為史前史。
與人類社會相關的歷史,又可以稱為人類史或社會史,而脫離人類社會的過去事件稱為自然史。
一般來說,歷史學僅僅研究前者,即社會史。
文學是指以語言文字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觀現實的藝術,包括戲劇、詩歌、小說、散文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稱作體裁)表現內心情感和再現一定時期和一定地域的社會生活。
相關書籍
文學起源於人類的生產勞動。
最早出現的是口頭文學,一般是與音樂聯結為可以演唱的抒情詩歌。
最早形成書面文學的有中國的《詩經》、印度的《羅摩衍那》和古希臘的《伊利昂紀》等。
歐洲傳統文學理論分類法將文學分為詩、散文、戲劇三大類。
中國先秦時期將以文字寫成的作品都統稱為文學,魏晉以後才逐漸將文學作品單獨列出。
現代通常將文學分為詩歌、小說、散文、戲劇四大類別。
文學, 是一種將語言文字用於表達社會生活和心理活動的學科。
其屬於社會意識形態之藝術的范疇。
文學是語言文字的藝術(文學是由語言文字組構而成的,開拓無言之境),是拿猜社會文化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
由於出版和教育的進步以及社會的全面發展,已經失去其壟斷地位成為大眾文化的一支。
產生了所謂的嚴肅文學和通俗文學或大眾文學之分。
我個人認為,歷史是已經發生過的事,是真實存在的,而文學很大程度上是杜撰的,也許會有一定的歷史依據,文學存在於歷史之中。
B. 闡述文學與歷史有怎樣的關系
1.文學理論、文學批評和文學史三者共同構成了文藝學,即為文藝學的必不可少的三個分支。升卜派
2.三者是有區別的。
具體而言,文學史以文學產生、發展、演變的狀況以及文學發展的經驗和規律為研究對象;文學批評主要是以作家、作品、文學運動、文學思潮的評論為對象;文學理論以人類社會歷史的文學活動作為其研究對象,與文學史和文學批評對於具體的文學作品的研究不同,它是對文學的一般原理的研究。
人類有史以來的文學觀念、文學文本-作品的構成、文學弊物創作的原理、文學接受的原理以及文學活動吵賀產生和發展的規律等,是文學理論的基本內容。
3.三者又是互相包容的。
事實上,文學理論不包括文學批評或文學史,文學批評中沒有文學理論和文學史,或者文學史里欠缺文學理論與文學批評,這些都是難以想像的。
文學的准則、范疇和技巧都不能憑空產生。
同樣地,反過來說,沒有一套課題、一系列概念、一些可資參考的論點和一些抽象的概括,文學批評和文學史的編寫也是無法進行的。
C. 「歷史」與「文學」的區別與聯系是什麼
歷史是文學的一個側面面,文學記錄歷史。
就像魚兒和水的關系,歷史就是水,文學就是魚。
沒襲李有文學歷史照樣存在,但缺少思考;沒有歷史文學根本無從談起。
文學:
文學是語言文字的藝術(文學是由語言文字組構而成的,開拓無言之境),往往是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稱作體裁)表現內心和再現一定時期,一定地域的社會生活.
由於出版和教育的進步以及社會的全面發展,已經失去其壟斷地位成為大眾文化的一支。
產生了所謂的嚴肅文學和通俗文學或大眾文學之分。
歷史:
歷史,是客觀存在的事實,真相只有一個。
然而記載歷史、研究歷史的學問卻往往隨著人類的主觀意識而變化、發展完善,甚至也有歪曲侍碧、捏造。
正因為如此,當年胡老禪舉適才說:「歷史就像一個小姑娘,你愛怎麼打扮就怎麼打扮。
」這里的「歷史」一詞,嚴格說來,應該是狹義歷史學的含義。
也因此,我國古代優秀的史學家們特別重視「史德」——「善惡必書」、「析理居正」,通俗地說,就是實事求是地記錄、公正客觀地分析論斷。
D. 談談文學與歷史的關系
文學與歷史既有區別又有聯系,關系如下:
一、區別
1、定義不同:
歷史:廣義的「歷史學」是對「桐巧鄭史」進行同時合訓而產生的「史有二義」的統一體。
包括:完全獨立於人們的意識之外的人類過往社會的客觀存在及其發展過程;歷史學家對這種客觀存在和過程及其規律的描述和探索的精神生產實踐及其創造出來的產品。
狹義上的史學專指後者。
歷史狹義上的史學是一種精神生產實踐及其創造的屬於觀念形態的東西的統一體。
文學:是一種語言藝術,是話語蘊藉中的審美意識形態。
詩歌、散文、小說、劇本、寓言、童話等不同體裁,是文學的重要表現形式。
文學以不同的形式即體裁,表現內心情感,再現一定時期和一定地域的社會生活。
作為學科門類理解的文學,包括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及新聞傳播學。
2、來源不同:
歷史:歷史隨時產生,是人們在過去自由活動的如實記錄。
它存在的意義是,讓人們總結過去,充實未來的生活,以史為鑒,借古論今。
文學:文學是意識的產物,生活的反映,文學是客觀的東西到了人的頭腦中後,人重新組織編出用文字表達出來的東西。
二、聯系
歷史是真實發生的歷史事件,文學不同於歷史,文學源於歷史,同時又虛構部分,同時加入作者的自己的感情因素和作者的價值觀的影響,會對歷史作出不同程度的改變,使得文學又更多的感 *** 彩局頌。
經過文學的加工,歷史得到更廣泛的傳播,同時歷史又給了文學創作更多的源泉的靈感。
(4)文學和歷史是什麼關系擴展閱讀 :
歷史起源:
「歷史」的含義在中文中最早僅用「史」一字代表。
甲骨文中「史」字與「事」相似,指事件。
許慎《說文解字》說:「史,記事者也;從又持中,中,正也。
」便指出「史」的本意即記事者,也就是「史官」。
由此引申寬春,則代表被史官被紀錄的事,換句話說,即所有被文字紀錄的過去事情。
「歷史」一詞出現較晚,《三國志·吳書·吳主傳》注引《吳書》,吳主孫權「博覽書傳歷史,藉采奇異」。
「史」前加「歷」字是指經歷、歷法,也就是人類經歷的一段時間。
在事件中加入時間的概念,「歷史」一詞就具有了當今的含義。
近代日本學者為翻譯英文「history」,便以歷史二字附會之,使其成為對應詞。
廣義上指客觀世界運動發展的過程,可分為自然史和人類社會史兩方面。
歷史是研究人類變化,社會興替的重要的人文學科。
在西方,多數語言的「歷史」一詞源出自希臘語「historia」,原義為「調查、探究」,出自「歷史之父」古希臘作家希羅多德的《歷史》(Historia)一書。
E. 文學跟歷史的關系是怎樣的
文學跟歷史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的。歷史的發展為文學的發展提供了時代背景,而文學的發展也形象地記錄了歷史發展的真實面貌。
文學簡史主要指文學發展的歷史進程,這跟各國歷史發展是相輔相模臘此成的。歷史的發展為文學的發展提供了時代背景,而文學的發展也形象地記錄了歷史發展的真實面貌。
總之,學局尺習世界文學,就必須研究世界著名文學大師、著名文學作品和文學發展歷史,才能掌握世界文旦迅學概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