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紹興四大古鎮是哪四大
紹興四大古鎮分別是:李櫻 一、安昌古鎮,二、斗門古鎮,三、柯橋古鎮,四、東浦古鎮 。其哪消叢中安昌古鎮是紹興有名的四大古鎮之一,是浙江省第一批公布的歷史文化名鎮。位於紹興市柯橋區境內西北端,與杭州的蕭山相接,橋或南靠柯橋,北鄰杭甬高速公路。
一、安昌古鎮
安昌古鎮位於柯橋區西北部,北靠杭甬高速公路,南距縣城柯橋7公里。轄11個行政村、7個居委會,鎮域面積2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6萬人。是浙江省首批歷史文化名鎮,近又被評為第二批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古鎮風貌保存完好,民俗風情氛圍濃郁。
二、斗門古鎮
斗門古街位於珠江三角洲南端,地處珠海市斗門區西北部,東枕黃楊山,西臨虎跳門水道。主體建築中融合中西方各國建築風格的獨特騎樓,使古街在斗門的建築中顯得鶴立雞群。
三、柯橋古鎮
柯橋古鎮是紹興縣的第一大鎮,也是浙江屈指可數的著名水鄉集鎮之一,因其經濟發達、物產豐富、市場繁榮,素有「金柯橋」之美稱;又以其歷史悠久、人文薈萃而成為浙江省首批「歷史文化名鎮」和「浙江旅遊鄉鎮」。
四、東浦古鎮
東浦古鎮已有千年的歷史,有著極其豐富的人文景觀和文化內涵,以及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
B. 東浦的介紹
省級歷史文化名鎮紹興東浦碰侍可謂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據史料記載:東浦古鎮已有千年的歷史,有著極其豐富的人文景觀和文化內涵,以及攔擾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它是聞名於世的紹興黃酒的發祥地,也是簡吵旦偉大的愛國詩人陸游和辛亥革命先烈徐錫麟的故鄉。故東浦有「水鄉,酒鄉,橋鄉,名士之鄉」的美稱。
C. 東浦鎮的歷史沿革
東浦原為杭州灣邊的灘塗, 東漢永和九年(140 年)會稽太守馬臻圍築鑒湖後這里始成陸地。
南宋時,東浦鎮已經形成現有的集鎮格局。
明朝之前,東浦居民多聚居於鎮南馬院橋一帶,清朝後東浦居民逐漸增多。
嘉慶年間,現東浦街面河兩岸已形成街市,原馬院橋處街市逐漸衰落。
清末辛亥宏賣伏革命期間,光復會的創始人徐錫麟出生於蔽攜東浦,在徐的帶動下,先後有陳贊卿等多人參加光復會和同盟會。光復會成員陶成章、秋瑾、王金發等都曾多次到東浦活動。
1950年,置東浦鎮,被紹興縣管轄,後改為東浦公社。
1983年,改設東浦配納鄉。
1984年,復置東浦鎮。
1992年,東浦、鑒湖兩鄉鎮合並成現在的東浦鎮,屬紹興縣管轄。
2001年1月13日,國務院同意將紹興縣的東浦鎮劃歸紹興市越城區管轄。
2002年12月,據大紹興「四大組團,綠色空間」城市發展規劃,東浦鎮劃入鏡湖新區。
2007年,東浦鎮被批為第三批國家歷史文化名鎮。
D. 紹興有座千年古鎮,再次投入320億元打造,如今卻少有遊客知道
紹興是浙江省內一座 歷史 悠久經濟發達的城市,在整個紹興境內不僅高樓大廈林立更是保留了許多古色古香的古街小鎮,其中在紹興境內有一座距今已有一千多年 歷史 的千年古鎮,如今再次投入320億元重金再次打造,未來的紹興黃酒小鎮將會成為當地發一個標志性古鎮景區,但如今知道這里的遊客卻並不多。
紹興是黃酒的故鄉而紹興的黃酒發源地則是發源於:黃酒小鎮。坐落在紹興市東浦的黃酒小鎮最早的建鎮 歷史 可以追溯到1600多年前,自古就享有「越酒行天下,東浦酒最佳」等多種小鎮美譽。在紹興的黃酒小鎮中保留了大量的明清時期的古建築,整個黃酒小鎮充滿著濃濃的江南水鄉韻味。
黃酒小鎮雖然在知名度上沒有像烏鎮這些同類的江南小鎮有人氣有知名度,但黃酒小鎮內小橋流水人家的水鄉古鎮風格一點都不輸給那些知名的江南古鎮,最關鍵的是黃酒小鎮的明清古建築都是被完整地保留下來,給整個古鎮增添了更多凱滑慧的古鎮韻味,讓整個黃酒小鎮顯得更加特別。
如今的紹興黃酒小鎮知名度不高遊客也並不多,並且在古鎮上仍然居住著大量的古鎮原始居民,整個古鎮也是處處都充滿著人間煙火氣息。在黃酒小鎮上的古建築房屋非常的有特色,房屋和房屋之間的小巷子僅僅只能一人通行被人們稱之為「一尺巷」。這種獨特的建築模式也是小鎮獨有的建築風格。
如今的黃酒小鎮在2020年6月22日成功獲得多家商業公司投資打造,多家公司合盯答計投入資金高達320億元人民幣重金打造。未來的紹興黃酒小鎮將以「世界級黃酒品牌標桿、中國黃酒文化復興高地、中國黃酒產旅數字融合典範」為總體目標,「酒經濟、旅經濟、夜經濟」,再現「醉里水鄉、戲里水鄉、夢里水鄉」的生動場景。
黃酒小鎮總投資320億,總的建築規劃面積達到100萬平米,未來的黃酒小鎮將讓睜圍繞花雕里、越紅里、摩台里三大板塊進行開發建設打造,整個小鎮全部竣工完成之後預計遊客將達到300萬人次,未來的黃酒小鎮將是一座集中了吃,喝,玩,樂為一體的大型休閑 娛樂 小鎮。
在紹興黃酒小鎮不僅古鎮韻味濃厚,而且集中了許多的 美食 美景,其中最受當地人好評的就是:黃酒棒冰。整個棒冰做成了酒槽形狀,雖然價格有點小貴但也是非常值得體驗一次的地方特色。如今隨著大量的資金投入相信未來的黃酒小鎮一定會受到更多的遊客喜歡。
E. 紹興到底有多少年的歷史啊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以故吳 越地置會稽郡,郡治吳(今蘇州)。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東巡至會稽,更名大越曰山陰,山陰縣名始此。吳黃龍元年(22*****山陰隸屬會稽郡。此後郡時有分置,山陰縣為會稽郡治未變。陳後主時(583~589)析山陰縣,置會稽縣,山、會兩縣並設,同城而治始此(一說在永定年間)。隋開皇九年(58*****廢山陰、上虞、永興、始寧4縣,入會稽縣。唐武德七年(62*****析會稽縣,復置山陰縣。翌年又廢山陰,入會稽縣,垂拱二年(68*****復置山陰縣。大歷二年(76*****因刺史薛兼訓之奏,撤山陰縣並入會稽縣。七年,因刺史陳少游之奏,復置山陰縣。元和六年(81*****撤山陰縣並入會稽縣。十年復置山陰縣。自南朝後期250餘年間,山陰縣七度置廢。元和十年再置,山、會兩縣並設,始長期穩定,隸屬越州。南宋建炎三至四年(1129~113*****高宗避金兵暫駐越州,州治山陰為臨時首都。次年,改元「紹興」升越州為紹興府,「紹興」名始此。山陰、會稽兩縣屬之。元至元十三年(12*****建兩浙都督府,後廢紹興府為紹興路,山、會仍其屬縣。朱元璋丙午年(13*****改紹興路為紹興府,隸屬依舊。清因明制。清咸豐十一年(18*****太平軍攻佔紹興府,山陰、會稽兩縣屬太平天國。同治二年(18*****清軍收復紹興,山、會兩縣隸屬復舊。宣統三年(19*****月,裁山、會兩縣,嗣以展緩至八月裁並,兩縣將印信檔案繳府。民國元年(19*****月,廢紹興府,原山陰、會稽兩縣,改為紹興縣,隸屬浙江軍政府。三年,設會稽道於省縣間,紹興縣隸屬之。十六年,廢道,紹興縣區屬省。二十四年,設紹興行政督察區於省縣間,紹興縣隸屬之。翌年,以數名區,紹興縣隸屬第三行政督察區。三十年四月,日軍陷紹興,縣政府先後遷至王壇,蔣村、裘村,政令僅及龍會、稽東兩鄉。6月,紹興城區設偽鄉鎮聯合會,次年6月,設汪偽紹興縣政府,屬偽第五專署。 三十四年8月,偽政權垮台。三十七年,第三行政督察區改編為第二行政督察區,紹興縣隸屬之。
1949年5月7日,紹興解放,6月6日,紹興縣人民政府成立。屬浙江省第十專署。10月,析紹興縣,置會稽縣。城區設紹興市(縣級),11月,改第十專置為紹興專員公署,兩縣一市俱隸屬之。1950年5月,撤紹興市、會稽縣,合並為紹興縣。9月,析城區,復置紹興市(縣級),隸屬依舊。1952年1月,紹興縣直屬省府。1953年2月,改屬寧波地區專員公署。1958年2月,紹興縣、市合並,稱紹興縣。1962年1月,析城區,復置紹興市。1964年9月,復紹興地區專員公署,紹興縣為其轄區。1981年3月,紹興縣改建紹興市(縣級)。1*****年7月,撤紹興地區,建立省轄紹興市(地級),恢復紹興縣
F. 紹興歷史
新石器時代中期,從小黃山文化開始,已有約9000年歷史。越國古都建於公元前490年,距今已有近2500年建城史。春秋時期,於越民族以今紹興一帶為中心建立越國,成為春秋列國之一。
戰國,越王勾踐大敗吳國,越國疆域拓展至江淮地區。至周顯王三十六年(前333),楚威王興兵敗越,盡取故吳地並至浙江,越始」服朝於楚」,而諸越邦國尚存。
秦朝,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定江南,降越君,以吳越地置會稽郡,治吳縣(今蘇州)。二十六年,中國統一,實行郡縣制,會稽郡先後轄山陰等二十餘縣。
西漢武帝元封五年(106),會稽郡領26縣,在今浙江境內有18縣。東漢永建四年(129),分會稽郡置吳郡,錢塘江以南仍為會稽郡,治山陰(今紹興)。
晉太康二年(281),以會稽地封驃騎將軍孫秀,以郡為國,稱會稽國。南朝宋孝建元年(454年),以會稽、東陽、永嘉、臨海和新安五郡置東揚州,州治山陰。
隋開皇九年(589)平陳,省郡縣,廢會稽郡。同時並山陰、永興、上虞、始寧為會稽,並餘姚、勤、鄮入句章縣,設吳州,州治會稽縣,領原揚州五郡,轄會稽、諸暨、剡、句章4縣。
隋煬帝大業元年(605),廢吳,以原吳州境置越州,轄境不變。唐代設越州總管府、浙江東道節度使,管越、睦、衢、婺、台、明、括、溫八州。
五代設越州大都督府和東都,駐山陰,管越、睦、衢、婺、台、明、處、溫八州;北宋設兩浙路、越州大都督府,駐山陰,管越、衢、婺、台、明、處、溫七州。
南宋建炎四年(1130),高宗駐蹕越州,升越州為紹興大都督府和陪都,治山陰,管越、衢、婺、台、明、處、溫七州;轄山陰、會稽、諸暨、蕭山、餘姚、上虞、嵊縣、新昌8縣。
元至元十三年(1276)改稱紹興路。明、清復為紹興府。民國24年(1935),設紹興行政督察區。1949年10月設紹興專區,1952年1月撤銷,1964年9月復設紹興專區。
1983年7月撤地建市,設省轄紹興市。2013年10月,國務院2013年112號文件已對浙江省調整紹興市部分行政區域進行了批復。同意撤銷紹興縣,設立紹興市柯橋區。
(6)浙江紹興東浦有多少年歷史了擴展閱讀:
紹興歷史悠久,名人輩出,景色秀麗,物產豐富,素稱「文物之邦、魚米之鄉」,是我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紹興人傑地靈,歷史上涌現出許多著名的政治家、革命家、文學家,如秋瑾、魯迅、蔡元培、周恩來等。一代文學巨擘魯迅的許多作品中都反映了紹興文化濃郁的地方性色彩。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從孔乙己的茴香豆到故鄉的社戲,隨處可見魯迅文化中的故鄉情結。紹興就是這樣一座地方色彩很濃的著名水城。
悠悠古纖道上,綠水晶瑩,石橋飛架,輕舟穿梭,有大小河流1900公里,橋梁4000餘座,構成典型的江南水鄉景色。
東湖洞橋相映,水碧於天;五泄溪泉飛成瀑,五折方下;柯岩石景,鬼斧神工;蘭亭以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而被稱為書法勝地。
沈園則因陸游、唐琬的愛情悲劇使後來者嗟嘆不已;此外還有唐代纖道,南宋六陵,明清石拱橋以及與此相關聯的紹興風土人情。
以烏蓬船、烏氈帽、烏乾菜為代表,在數千年的歷史演變中,積淀了豐富的文化內涵並呈現獨特的地方風采,令人仰慕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