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歷史上有沒有成功的人民起義 中國歷史上所有起義
我國古代的人民起義大小共3000多次,其中,比較著名的有:
劉邦起義:
劉邦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農民出身的皇帝,劉邦所領導的起義軍雖然奪取到了天下,但是這支義軍在軍事實力上遠遠低於項羽的軍隊,其影響力又低於陳勝吳廣。但是畢竟是奪取了天下,所以仍然可算得上是非常有實力和影響力的。劉邦的起義,更多是體現了劉邦的個人魅力和他的雄才偉略,從斬白蛇起兵到攻克咸陽再到垓下之戰,最後登上帝位,無不體現了劉邦的才華和能力。
2.紅巾軍起義:
元末的紅巾軍起義推翻了強大元朝,結束了蒙古人在中原的統治,出身卑賤的朱元璋得到了天下,確實體現了朱元璋的才能。紅巾軍起義最初是韓山童、劉福通領導的,後來有湖北的徐壽輝和彭瑩玉,布王三和孟海馬,江蘇的趙君用和芝麻李,安徽的郭子興等相繼加入。紅巾軍起義席捲全國,影響力非常大,後來朱元璋統一了這些起義軍,攻克了大都,趕走了蒙古人,建立了大明朝。
3.毛澤東的秋收起義
趕跑了蔣介石,奪取了政權.
--------------------------------------------------------------------------------------------
中國歷史上還有其他的一些起義(分朝代來講):
秦朝
秦末農民起義
①公元前209年7月,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攻佔陳縣,陳勝自立為王,建立張楚政權。
②劉邦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8月沛縣(今屬江蘇)
③公元前207年,項羽領導德起義軍在巨鹿消滅秦主力。公元前206年,劉邦率領德起義軍攻佔咸陽,滅秦。經四年楚漢戰爭,項羽戰敗自殺。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西漢政權。
西漢
西漢末年農民起義:
①公元17年,王匡、王鳳在湖北綠林山起義;18年,樊崇領導赤眉軍在山東成昌大敗王莽軍。②23年,綠林軍在昆陽以八九千人擊潰號稱百萬的王莽軍。並乘勝攻入長安,推翻王莽政權。
③25年,豪強地主劉秀奪取農民勝利果實,建立了東漢政權。
東漢:
黃巾軍起義張角184年(靈帝中平元年)2月洛陽①張角創立了「太平道」,利用「太平道」把幾十萬農民組織成三十六「方」。宣傳「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張角和弟子秘密約定在甲子年(184年)三月五日,各地同時起義。由於叛徒告密,提前於當年二月起義。
起義軍多次打敗敵人進攻,不幸張角病死。在東漢官軍和各地豪強地主武裝聯合鎮壓下,經過幾個月戰斗,主力黃巾軍失敗,但各地起義軍仍堅持戰斗三十多年。在黃巾起義打擊下,東漢政權瓦解了。
②起義迅速攻佔河北許多郡縣,黃河南北和長江流域,人民紛紛起義響應。起義軍包圍洛陽,屢次打敗東漢官軍。起義軍頭包黃色頭巾,故稱「黃巾軍」。
③起義軍多次打敗敵人進攻,不幸張角病死。在東漢官軍和各地豪強地主武裝聯合鎮壓下,經過幾個月戰斗,主力黃巾軍失敗,但各地起義軍仍堅持戰斗三十多年。在黃巾起義打擊下,東漢政權瓦解了。
西晉
西晉末年流民起義李特301年(惠帝永寧元年)綿竹(今屬四川)①流民推舉巴氐人李特為首領,在四川綿竹起義,屢敗官兵,各地流民起義紛紛響應。
張昌303年(惠帝太安二年)安陸石岩山(今屬湖北安陸)②李特犧牲後,各地流民起義延續了幾十年,這些起義先後被鎮壓。但西晉統治階級也在流民起義打擊下搖搖欲墜。
東晉
東晉農民起義孫恩399年(東晉安帝隆安三年)海島①孫恩在海島領導起義,攻破上虞(今浙江上虞),殺縣令,聲勢大振。八郡農民紛紛響應。孫恩自稱征東大將軍,率起義三次渡海登陸,與東晉軍作戰,最後一次不幸失利,孫恩投海自殺。
②孫恩起義失敗後,余眾數千人由其妹夫盧循率領繼續戰斗。攻佔番禺,自稱平西將軍,建立農民政權。
盧循403年(東晉安帝元興二年)海島
③起義軍趁劉裕北伐南燕之機,分兩路北伐,打敗晉軍,直逼建康(南京西北),劉裕滅燕後,急速回援建康,後盧循為劉裕所敗,赴水而死,農民起義失敗,這次起義堅持斗爭12年,遍及東晉全境,基本上動搖了東晉統治。
南北朝北魏北方各族人民大起義破六韓拔陵523年(孝明帝正光四年)沃野鎮(今內蒙古五原東北)①匈奴人破六韓拔陵領導北部邊鎮軍民在沃野鎮起義,屢敗官軍。兩年後,由於寡不敵眾,起義失敗。
葛榮525年(孝明帝孝昌元年)定州左人城②525年,河北各族人民在上谷(今北京延慶)起義。528年後,逐漸集中在葛榮領導下,發展到幾十萬人,由於領導輕敵,兵力分散,起義慘遭失敗,葛榮被俘犧牲。但起義沉重打擊了鮮卑貴族,掃盪了漢族地主勢力,動搖了北魏統治,在戰斗中加深了各族人民了解,促進了各民族的大融合。
隋朝
隋末農民起義王薄
翟讓
李密
竇建德
杜伏威
611年(隋煬帝大業七年)長白山(今山東章丘境內)①611年,王薄在山東長白山起義,各地響應,匯成三支:李密、翟讓的瓦崗軍;竇建德的河北起義軍和杜伏威的江淮起義軍。
②616年,瓦崗軍在滎陽大敗隋軍,第二年,佔領興洛倉,開倉散糧,擴大隊伍。
③618年3月,隋煬帝在江都被部下宇文化及殺死,隋滅亡。
④618年5月,李淵奪取農民起義勝利果實,在長安建立唐朝。
唐朝
唐末農民起義裘甫859年(宣宗大中十三年)浙東①859年,浙江裘甫領導起義,起義軍以剡縣為中心,建立農民政權,歷時8個月,起義失敗。
龐勛868年(懿宗咸通九年)桂林②868年,龐勛領導的桂林戍兵起義,隊伍發展到20萬人。勝利的形勢使龐勛驕傲起來,影響了軍心,削弱了力量,再加上唐軍三面進攻和內部將領叛變投唐,龐勛壯烈戰死,起義軍被鎮壓下去。
王仙芝875年(僖宗乾符元年)初長垣(今屬河南)③875年初,王仙芝在河南長垣起義,878年2月王仙芝兵敗被殺。
黃巢875年(僖宗乾符元年)6月冤句(今屬山東曹縣)④875年6月,黃巢率眾在冤句響應起義,起義軍採取「避實擊虛」的方針,展開流動作戰,入安徽、浙江,攻佔廣州。後又渡過長江、淮河,轉戰各地,攻佔洛陽,長安建立「大齊」國,鎮壓大貴族、大官僚。
唐僖宗逃到四川,集中殘軍和地方武裝反撲。黃巢部將投敵,884年6月,黃巢在泰山兵敗自殺,余部繼續戰斗多年後,才最後失敗。
北宋
北宋農民起義王小波993年(太宗淳化四年)春青城(四川灌縣南)①993年,王小波、李順在四川青城起義,提出「均貧富」口號;第二年,佔領成都,建立大蜀政權,控制四川部分地區,堅持斗爭到995年春,最後失敗。
李順993年(太宗淳化四年)12月青城
宋江1119年(宣和元年)梁山泊(今山東梁山)②1119年,宋江在北方領導人民起義,起義軍在河北、山東、河南一帶沉重打擊了北宋軍隊,由於北宋統治階級殘酷鎮壓,1121年夏,起義軍失敗。
方臘1120年(徽宗宣和二年)10月9日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③1120年10月,方臘在浙江睦州起義。起義連破浙江、安徽、江西一帶六州五十二縣,殺死貪官污吏。後由於糧食和武器缺乏,退到睦州青溪縣的岩洞,最後失敗。
南宋南宋農民起義鍾相、楊幺1130年(高宗建炎四年)2月17日湖南洞庭湖一帶鍾相、楊幺1130年2月在湖南洞庭湖一帶起義,提出「等貴賤,均貧富」的口號,建立「大楚」政權,1135年6月楊幺被俘,慘遭殺害,起義失敗。
元朝
元末農民起義劉福通
韓山童
朱元璋
1351年(順帝至正十一年)1月潁州(今安徽阜陽)①劉福通、韓山童在黃河下游和淮河流域一帶醞釀起義。由於泄密,韓山童遇害,劉福通於1351年5月在安徽潁州起義。徐壽輝、郭子興及張士誠等起義響應。劉福通領導的起義軍,迅速發展到幾十萬人。他們因頭裹紅巾,故稱紅巾軍。1355年(至正十五年)2月,劉福通在亳州建立政權,國號「宋」。徐壽輝建立天完農民政權。各地起義軍摧毀元的地方政權,捕殺官僚地主,廢除租稅徭役,開倉救濟貧民。但在官兵和地主武裝聯合進攻下,由於起義軍缺乏統一指揮,力量分散。1363年,劉福通領導的紅巾軍失敗。
②朱元璋利用農民戰爭的力量,消滅了割據勢力,統一長江中下游,於1368年滅元朝,建立了明朝。
明朝
葛賢抗稅起義葛賢1601年(萬曆二十九年)6月初蘇州①為了抗議苛捐雜稅,在明朝後期,有幾十個城市爆發了城市人民反稅監的斗爭,這是資本主義萌芽在政治上的反映,是中國歷史上的新現象。1601年初,蘇州機工在葛賢的領導下,包圍稅署,打死稅吏,嚇得稅監逃跑。由於許多城市人民的斗爭,明政府被迫撤回全部稅監。
明末農民起義高迎祥
李自成
張獻忠
1628年(崇禎元年)陝西
安塞
蘇州
②1628年陝西北部(安塞)農民起義,各地響應,涌現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等起義領袖。1635年,起義軍十三家七十二營的首領在河南滎陽開會。打破官兵圍剿計劃。
③1636年,高迎祥犧牲後,李自成為闖王。轉戰陝西、甘肅、四川、湖北、河南一帶。張獻忠活動於湖北、四川一帶。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糧」口號,受到城鄉人民的擁護。1643年,在襄陽建立政權,第二年初,定國號為「大順」。
④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明朝滅亡。不久,吳三桂引清兵入關,在滿漢地主聯合鎮壓下失敗。
⑤1644年,張獻忠在四川建立大西政權。後清兵入四川,張獻忠犧牲。李自成、張獻忠犧牲後,起義軍繼續堅持抗清二十多年。
清朝
苗民起義石柳鄧1795年(乾隆六十年)2月貴州銅仁府(今貴州銅仁縣)1795年正月,銅仁府石柳鄧首先領導苗民起義,接著各寨苗民響應。苗民起義雖然時間長,對清統治者嚴重打擊,但力量分散,缺乏統一領導,終被清政府殘酷鎮壓下去。
白蓮教起義王聰兒1796年(嘉慶元年)正月湖北荊州1796年正月,湖北荊州一帶白蓮教首先起義,附近流民紛紛響應。白蓮教起義的女英雄王聰兒被推為襄陽起義軍的首領。起義軍轉戰湖北、陝西、四川一帶。勢力發展到幾十萬人,堅持斗爭九年。清政府用了一億多兩白銀和軍費,消耗了大量兵力,才把這次起義鎮壓下去。
天理教起義林清
李文全
1813年(嘉慶十八年)河北大興縣
河南滑縣
1813年,在河南、山東、河北地區的白蓮教起義失敗後不久,又爆發了天理教起義,領導人林清、李文全,同河北、山東其他天理教首領約定在嘉慶十八年(1813年)九月十五日,同時起義,攻佔北京,不久起義機密泄露,起義軍與清軍戰斗,因勢力單薄,退出皇宮,起義失敗。
小刀會起義劉麗川1853年(咸豐三年)9月上海上海小刀會於1853年9月在劉麗川領導下起義,佔領上海縣及附近各縣,到1855年2月,在清軍和英法侵略武裝的聯合鎮壓下失敗。
天地會起義陳開
李文茂
1854年(咸豐四年)7月廣東佛山鎮1854年7月廣東天地會首領陳開率眾在佛山起義,李文茂響應。在短短二三個月內,起義軍就攻克府、縣、州城四十餘座,並圍攻廣州城長達半年之久,使中外反動勢力十分驚恐不安。1855年6月攻下潯州府(今桂平)建立「大成」國。其後大成國起義軍攻佔府州縣城數十座,發展到數十萬人,一度控制了大半個廣西。1861年,由於兵力分散,缺乏統一領導,起義失敗。
捻軍起義張樂行1855年(咸豐五年)8月安徽蒙城雉河集捻軍是有北方農民秘密組織發展而來的,活躍在安徽、河南、山東西南和江蘇北部一帶,以破產農民、遊民等為主要成份。1853年捻黨首領會集於安徽蒙城雉河集(今渦陽)推張樂行為盟主,開始有統一的指揮領導,稱捻軍。太平天國失敗後,捻軍成為北方農民反清斗爭的主力。捻軍和太平軍余部聯合作戰,一直堅持到1868年。
苗民起義張秀眉
李文學
杜文秀
1855年(咸豐五年)
1856年(咸豐六年)
貴州
雲南哀牢山
1855年,貴州苗民在張秀眉領導下起義,漢、布依、侗等族人民紛紛參加。1856年,雲南哀牢山區彝族人民在李文學領導下起義。同年,杜文秀領導回民起義,攻克大理,建立政權。各地各族人民的反清斗爭,由於沒有統一的領導,結果在清軍殘酷鎮壓下,先後失敗。
太平天國革命運動洪秀全1851年(咸豐元年)1月金田村(今廣西桂平境內)1843年,洪秀全創立拜上帝教。1851年1月1日在金田村起義,9月佔領永安,分封諸王。1853年3月佔領南京,改為天京,頒布《天朝田畝制度》,發動北伐、西征。捻軍、小刀會起義響應,形成第一次革命高潮。
1856年9月1日楊韋事變,韋昌輝叛亂,石達開分裂,力量削弱。後期陳玉成、李秀成、洪仁?胂婢?蕉罰?861年安慶失陷。在中外反動派聯合鎮壓下,1864年7月19日天京陷落,太平天國革命運動失敗。
人民起義很難成功的原因:農民在正常情況下是在老實種地的,但是由於封建王朝的腐敗,苛捐雜稅加到農民無法承受的時候,農民兄弟就會揭竿而起了,有人帶頭,就有人學,就這樣,會出現好多的農民起義軍,開始的時候,大家各有各的地方,於是大家就殺殺地方管什麼的,但是,隨著革命形式的發展,各農民起義軍的矛盾就爆發了,於是,大家就忘記了自己的歷史使命,先打一打,而最後活下來的那位,才是推翻封建王朝的人選。於是大家就為這個關榮的使命開打了,但是在大家打架的時候,封建王朝還沒有被徹底推翻,所以這個時候也是農民起義最薄弱的時候,而在這樣的情況下,能活到最後的農民兄弟實在太少了,不過朱元璋同志似乎就是一個,因為朱農民有著卓越的才華,有著天下第一的謀士與武將,更有遠大的革命目標和深刻的政治覺悟,的確難得,而這樣優秀的品質在農民中實在太少了,所以,農民起義很難成功,他的使命只是推翻封建王朝或推翻其統治基礎,而真真建立新王朝的任務是有很高素質的世家貴族來陳當的。
一般來說只要是推翻了原有的政權而建立了新政權的都算是成功
㈡ 中國歷史上所有起義
五分鍾告訴你歷史上真實的大澤鄉起義到底是怎麼樣的?05:42
大澤鄉起義
特色詞條 | 本詞條按照特色詞條指南編輯並維護
貢獻維護者 辰貓暮雪
大澤鄉起義,又稱「陳勝吳廣起義」,是秦末農民戰爭的一部分。此次起義沉重打擊了秦朝,揭開了秦末農民起義的序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平民起義。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秋,秦朝廷征發閭左貧民屯戍漁陽,陳勝、吳廣等900餘名戍卒被征發前往漁陽戍邊,途中在蘄縣大澤鄉(今宿州)為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達目的地,情急之下,陳勝、吳廣領導戍卒殺死押解戍卒的軍官,發動兵變。起義軍推舉陳勝為將軍,吳廣為都尉。連克大澤鄉和蘄縣,並在陳縣(今河南淮陽)建立張楚政權,各地紛紛響應。
大澤鄉起義因為陳勝得勢後驕傲,加上秦將章邯率秦軍鎮壓而失利。
中文名
大澤鄉起義
時間
公元前 209年
地點
蘄縣大澤鄉(今宿州)
人物
陳勝、吳廣
㈢ 中國歷史上有幾次農民大起義具體一些的
中國歷史上的農民起義:
01:秦------陳勝、吳廣農民起義戰爭
02:秦------項羽、劉邦滅秦之戰
03:西漢----綠林農民起義戰爭
04:西漢----赤眉農民起義戰爭
05:東漢----黃巾農民起義戰爭
06:兩晉----杜弢起義
07:兩晉----孫恩起義
08:兩晉----盧循起義
09:南北朝--趙廣起義
10:南北朝--蓋吳起義
11:南北朝--破六韓拔陵起義
12:南北朝--莫折大提起義
13:南北朝--杜洛周起義
14:南北朝--鮮於修禮、葛榮起義
15:隋------瓦崗農民起義
16:隋------竇建德起義
17:唐------唐中期西原人民起義
18:唐------袁晁起義
19:唐------方清、陳庄起義
20:唐------裘甫起義
21:唐------龐勛起義
22:唐------王仙芝起義
23:唐------黃巢農民起義
24:唐------阡能起義
25:宋------王小波、李順起義
26:宋------宋江起義
27:宋------方臘起義
28:宋------八字軍抗金起義
29:宋------紅巾軍抗金起義
30:宋------邵興抗金起義
31:宋------鍾相、楊幺起義
32:宋------魏勝抗金起義
33:宋------紅襖巾抗金起義
34:元------元末農民起義
35:明------貴州、湖廣各族人民大起義
36:明------劉六、劉七起義
37:明------明末農民起義
38:清------古州苗民起義
39:清------白蓮教起義
40:清------天理教暴動
41:清------捻軍起義
42:清------太平天國運動
秦朝秦末農民起義陳勝、吳廣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7月大澤鄉(今安徽宿縣東南)①公元前209年7月,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攻佔陳縣,陳勝自立為王,建立張楚政權。
劉邦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8月沛縣(今屬江蘇)②起義軍進攻滎陽及關中,直抵咸陽附近的戲(今陝西臨潼東)。秦將章邯率幾十萬大軍反撲。12月,陳勝被叛徒庄賈殺害。
項羽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9月會稽(今屬蘇州市)③公元前207年,項羽領導德起義軍在巨鹿消滅秦主力。公元前206年,劉邦率領德起義軍攻佔咸陽,滅秦。經四年楚漢戰爭,項羽戰敗自殺。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西漢政權。
西漢西漢末年農民起義王匡、王鳳公元17年(天鳳五年)綠林山(今屬湖北大洪山)①公元17年,王匡、王鳳在湖北綠林山起義;18年,樊崇領導赤眉軍在山東成昌大敗王莽軍。
②23年,綠林軍在昆陽以八九千人擊潰號稱百萬的王莽軍。並乘勝攻入長安,推翻王莽政權。
樊崇公元18年(天鳳五年)莒縣(今屬山東)
③25年,豪強地主劉秀奪取農民勝利果實,建立了東漢政權。
東漢
黃巾軍起義張角184年(靈帝中平元年)2月洛陽①張角創立了「太平道」,利用「太平道」把幾十萬農民組織成三十六「方」。宣傳「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張角和弟子秘密約定在甲子年(184年)三月五日,各地同時起義。由於叛徒告密,提前於當年二月起義。
起義軍多次打敗敵人進攻,不幸張角病死。在東漢官軍和各地豪強地主武裝聯合鎮壓下,經過幾個月戰斗,主力黃巾軍失敗,但各地起義軍仍堅持戰斗三十多年。在黃巾起義打擊下,東漢政權瓦解了。
②起義迅速攻佔河北許多郡縣,黃河南北和長江流域,人民紛紛起義響應。起義軍包圍洛陽,屢次打敗東漢官軍。起義軍頭包黃色頭巾,故稱「黃巾軍」。
③起義軍多次打敗敵人進攻,不幸張角病死。在東漢官軍和各地豪強地主武裝聯合鎮壓下,經過幾個月戰斗,主力黃巾軍失敗,但各地起義軍仍堅持戰斗三十多年。在黃巾起義打擊下,東漢政權瓦解了。
西晉西晉末年流民起義李特301年(惠帝永寧元年)綿竹(今屬四川)①流民推舉巴氐人李特為首領,在四川綿竹起義,屢敗官兵,各地流民起義紛紛響應。
張昌303年(惠帝太安二年)安陸石岩山(今屬湖北安陸)②李特犧牲後,各地流民起義延續了幾十年,這些起義先後被鎮壓。但西晉統治階級也在流民起義打擊下搖搖欲墜。
東晉
東晉農民起義孫恩399年(東晉安帝隆安三年)海島①孫恩在海島領導起義,攻破上虞(今浙江上虞),殺縣令,聲勢大振。八郡農民紛紛響應。孫恩自稱征東大將軍,率起義三次渡海登陸,與東晉軍作戰,最後一次不幸失利,孫恩投海自殺。
②孫恩起義失敗後,余眾數千人由其妹夫盧循率領繼續戰斗。攻佔番禺,自稱平西將軍,建立農民政權。
盧循403年(東晉安帝元興二年)海島
③起義軍趁劉裕北伐南燕之機,分兩路北伐,打敗晉軍,直逼建康(南京西北),劉裕滅燕後,急速回援建康,後盧循為劉裕所敗,赴水而死,農民起義失敗,這次起義堅持斗爭12年,遍及東晉全境,基本上動搖了東晉統治。
南北朝北魏
北方各族人民大起義破六韓拔陵523年(孝明帝正光四年)沃野鎮(今內蒙古五原東北)①匈奴人破六韓拔陵領導北部邊鎮軍民在沃野鎮起義,屢敗官軍。兩年後,由於寡不敵眾,起義失敗。
葛榮525年(孝明帝孝昌元年)定州左人城②525年,河北各族人民在上谷(今北京延慶)起義。528年後,逐漸集中在葛榮領導下,發展到幾十萬人,由於領導輕敵,兵力分散,起義慘遭失敗,葛榮被俘犧牲。但起義沉重打擊了鮮卑貴族,掃盪了漢族地主勢力,動搖了北魏統治,在戰斗中加深了各族人民了解,促進了各民族的大融合。
隋朝
隋末農民起義王薄、翟讓、李密、竇建德、杜伏威
611年(隋煬帝大業七年)長白山(今山東章丘境內)①611年,王薄在山東長白山起義,各地響應,匯成三支:李密、翟讓的瓦崗軍;竇建德的河北起義軍和杜伏威的江淮起義軍。
②616年,瓦崗軍在滎陽大敗隋軍,第二年,佔領興洛倉,開倉散糧,擴大隊伍。
③618年3月,隋煬帝在江都被部下宇文化及殺死,隋滅亡。
④618年5月,李淵奪取農民起義勝利果實,在長安建立唐朝。
唐朝
唐末農民起義裘甫859年(宣宗大中十三年)浙東①859年,浙江裘甫領導起義,起義軍以剡縣為中心,建立農民政權,歷時8個月,起義失敗。
龐勛868年(懿宗咸通九年)桂林②868年,龐勛領導的桂林戍兵起義,隊伍發展到20萬人。勝利的形勢使龐勛驕傲起來,影響了軍心,削弱了力量,再加上唐軍三面進攻和內部將領叛變投唐,龐勛壯烈戰死,起義軍被鎮壓下去。
王仙芝875年(僖宗乾符元年)初長垣(今屬河南)③875年初,王仙芝在河南長垣起義,878年2月王仙芝兵敗被殺。
黃巢875年(僖宗乾符元年)6月冤句(今屬山東曹縣)④875年6月,黃巢率眾在冤句響應起義,起義軍採取「避實擊虛」的方針,展開流動作戰,入安徽、浙江,攻佔廣州。後又渡過長江、淮河,轉戰各地,攻佔洛陽,長安建立「大齊」國,鎮壓大貴族、大官僚。
唐僖宗逃到四川,集中殘軍和地方武裝反撲。黃巢部將投敵,884年6月,黃巢在泰山兵敗自殺,余部繼續戰斗多年後,才最後失敗。
北宋
北宋農民起義王小波993年(太宗淳化四年)春青城(四川灌縣南)①993年,王小波、李順在四川青城起義,提出「均貧富」口號;第二年,佔領成都,建立大蜀政權,控制四川部分地區,堅持斗爭到995年春,最後失敗。
李順993年(太宗淳化四年)12月青城
宋江1119年(宣和元年)梁山泊(今山東梁山)②1119年,宋江在北方領導人民起義,起義軍在河北、山東、河南一帶沉重打擊了北宋軍隊,由於北宋統治階級殘酷鎮壓,1121年夏,起義軍失敗。
方臘1120年(徽宗宣和二年)10月9日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③1120年10月,方臘在浙江睦州起義。起義連破浙江、安徽、江西一帶六州五十二縣,殺死貪官污吏。後由於糧食和武器缺乏,退到睦州青溪縣的岩洞,最後失敗。
南宋南宋農民起義鍾相、楊幺1130年(高宗建炎四年)2月17日湖南洞庭湖一帶鍾相、楊幺1130年2月在湖南洞庭湖一帶起義,提出「等貴賤,均貧富」的口號,建立「大楚」政權,1135年6月楊幺被俘,慘遭殺害,起義失敗。
元朝
元末農民起義劉福通、韓山童、朱元璋
1351年(順帝至正十一年)1月潁州(今安徽阜陽)①劉福通、韓山童在黃河下游和淮河流域一帶醞釀起義。由於泄密,韓山童遇害,劉福通於1351年5月在安徽潁州起義。徐壽輝、郭子興及張士誠等起義響應。劉福通領導的起義軍,迅速發展到幾十萬人。他們因頭裹紅巾,故稱紅巾軍。1355年(至正十五年)2月,劉福通在亳州建立政權,國號「宋」。徐壽輝建立天完農民政權。各地起義軍摧毀元的地方政權,捕殺官僚地主,廢除租稅徭役,開倉救濟貧民。但在官兵和地主武裝聯合進攻下,由於起義軍缺乏統一指揮,力量分散。1363年,劉福通領導的紅巾軍失敗。
②朱元璋利用農民戰爭的力量,消滅了割據勢力,統一長江中下游,於1368年滅元朝,建立了明朝。
明朝
葛賢抗稅起義葛賢1601年(萬曆二十九年)6月初蘇州①為了抗議苛捐雜稅,在明朝後期,有幾十個城市爆發了城市人民反稅監的斗爭,這是資本主義萌芽在政治上的反映,是中國歷史上的新現象。1601年初,蘇州機工在葛賢的領導下,包圍稅署,打死稅吏,嚇得稅監逃跑。由於許多城市人民的斗爭,明政府被迫撤回全部稅監。
明末農民起義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
1628年(崇禎元年)陝西、安塞、蘇州
②1628年陝西北部(安塞)農民起義,各地響應,涌現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等起義領袖。1635年,起義軍十三家七十二營的首領在河南滎陽開會。打破官兵圍剿計劃。
③1636年,高迎祥犧牲後,李自成為闖王。轉戰陝西、甘肅、四川、湖北、河南一帶。張獻忠活動於湖北、四川一帶。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糧」口號,受到城鄉人民的擁護。1643年,在襄陽建立政權,第二年初,定國號為「大順」。
④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明朝滅亡。不久,吳三桂引清兵入關,在滿漢地主聯合鎮壓下失敗。
⑤1644年,張獻忠在四川建立大西政權。後清兵入四川,張獻忠犧牲。李自成、張獻忠犧牲後,起義軍繼續堅持抗清二十多年。
清朝
苗民起義石柳鄧1795年(乾隆六十年)2月貴州銅仁府(今貴州銅仁縣)1795年正月,銅仁府石柳鄧首先領導苗民起義,接著各寨苗民響應。苗民起義雖然時間長,對清統治者嚴重打擊,但力量分散,缺乏統一領導,終被清政府殘酷鎮壓下去。
白蓮教起義王聰兒1796年(嘉慶元年)正月湖北荊州1796年正月,湖北荊州一帶白蓮教首先起義,附近流民紛紛響應。白蓮教起義的女英雄王聰兒被推為襄陽起義軍的首領。起義軍轉戰湖北、陝西、四川一帶。勢力發展到幾十萬人,堅持斗爭九年。清政府用了一億多兩白銀和軍費,消耗了大量兵力,才把這次起義鎮壓下去。
天理教起義林清、李文全
1813年(嘉慶十八年)河北大興縣、河南滑縣
1813年,在河南、山東、河北地區的白蓮教起義失敗後不久,又爆發了天理教起義,領導人林清、李文全,同河北、山東其他天理教首領約定在嘉慶十八年(1813年)九月十五日,同時起義,攻佔北京,不久起義機密泄露,起義軍與清軍戰斗,因勢力單薄,退出皇宮,起義失敗。
小刀會起義劉麗川1853年(咸豐三年)9月上海上海小刀會於1853年9月在劉麗川領導下起義,佔領上海縣及附近各縣,到1855年2月,在清軍和英法侵略武裝的聯合鎮壓下失敗。
天地會起義陳開、李文茂
1854年(咸豐四年)7月廣東佛山鎮1854年7月廣東天地會首領陳開率眾在佛山起義,李文茂響應。在短短二三個月內,起義軍就攻克府、縣、州城四十餘座,並圍攻廣州城長達半年之久,使中外反動勢力十分驚恐不安。1855年6月攻下潯州府(今桂平)建立「大成」國。其後大成國起義軍攻佔府州縣城數十座,發展到數十萬人,一度控制了大半個廣西。1861年,由於兵力分散,缺乏統一領導,起義失敗。
捻軍起義張樂行1855年(咸豐五年)8月安徽蒙城雉河集捻軍是有北方農民秘密組織發展而來的,活躍在安徽、河南、山東西南和江蘇北部一帶,以破產農民、遊民等為主要成份。1853年捻黨首領會集於安徽蒙城雉河集(今渦陽)推張樂行為盟主,開始有統一的指揮領導,稱捻軍。太平天國失敗後,捻軍成為北方農民反清斗爭的主力。捻軍和太平軍余部聯合作戰,一直堅持到1868年。
苗民起義張秀眉、李文學、杜文秀
1855年(咸豐五年)、1856年(咸豐六年)
貴州、雲南哀牢山
1855年,貴州苗民在張秀眉領導下起義,漢、布依、侗等族人民紛紛參加。1856年,雲南哀牢山區彝族人民在李文學領導下起義。同年,杜文秀領導回民起義,攻克大理,建立政權。各地各族人民的反清斗爭,由於沒有統一的領導,結果在清軍殘酷鎮壓下,先後失敗。
太平天國革命運動洪秀全1851年(咸豐元年)1月金田村(今廣西桂平境內)1843年,洪秀全創立拜上帝教。1851年1月1日在金田村起義,9月佔領永安,分封諸王。1853年3月佔領南京,改為天京,頒布《天朝田畝制度》,發動北伐、西征。捻軍、小刀會起義響應,形成第一次革命高潮。
1856年9月1日楊韋事變,韋昌輝叛亂,石達開分裂,力量削弱。後期陳玉成、李秀成、洪仁軒,1861年安慶失陷。在中外反動派聯合鎮壓下,1864年7月19日天京陷落,太平天國革命運動失敗。
㈣ 我國古代有多少次農民起義著名的有
朝代 農民起義名稱 起義領導人 起義時間 起義地點 起義事略 秦朝 秦末農民起義 陳勝、吳廣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7月 大澤鄉(今安徽宿縣東南) ① 公元前209年7月,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攻佔陳縣,陳勝自立為王,建立張楚政權。 劉邦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8月 沛縣(今屬江蘇) ② 起義軍進攻滎陽及關中,直抵咸陽附近的戲(今陝西臨潼東)。秦將章邯率幾十萬大軍反撲。12月,陳勝被叛徒庄賈殺害。 項羽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9月 會稽(今屬蘇州市) ③ 公元前207年,項羽領導德起義軍在巨鹿消滅秦主力。公元前206年,劉邦率領德起義軍攻佔咸陽,滅秦。經四年楚漢戰爭,項羽戰敗自殺。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西漢政權。 西漢 西漢末年農民起義 王匡、王鳳 公元17年(天鳳五年) 綠林山(今屬湖北大洪山) ① 公元17年,王匡、王鳳在湖北綠林山起義;18年,樊崇領導赤眉軍在山東成昌大敗王莽軍。 ② 23年,綠林軍在昆陽以八九千人擊潰號稱百萬的王莽軍。並乘勝攻入長安,推翻王莽政權。 樊崇 公元18年(天鳳五年) 莒縣(今屬山東) ③ 25年,豪強地主劉秀奪取農民勝利果實,建立了東漢政權。 東 漢 黃巾軍起義 張角 184年(靈帝中平元年)2月 洛陽 ① 張角創立了「太平道」,利用「太平道」把幾十萬農民組織成三十六「方」。宣傳「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張角和弟子秘密約定在甲子年(184年)三月五日,各地同時起義。由於叛徒告密,提前於當年二月起義。 起義軍多次打敗敵人進攻,不幸張角病死。在東漢官軍和各地豪強地主武裝聯合鎮壓下,經過幾個月戰斗,主力黃巾軍失敗,但各地起義軍仍堅持戰斗三十多年。在黃巾起義打擊下,東漢政權瓦解了。 ② 起義迅速攻佔河北許多郡縣,黃河南北和長江流域,人民紛紛起義響應。起義軍包圍洛陽,屢次打敗東漢官軍。起義軍頭包黃色頭巾,故稱「黃巾軍」。 ③ 起義軍多次打敗敵人進攻,不幸張角病死。在東漢官軍和各地豪強地主武裝聯合鎮壓下,經過幾個月戰斗,主力黃巾軍失敗,但各地起義軍仍堅持戰斗三十多年。在黃巾起義打擊下,東漢政權瓦解了。 西晉 西晉末年流民起義 李特 301年(惠帝永寧元年) 綿竹(今屬四川) ① 流民推舉巴氐人李特為首領,在四川綿竹起義,屢敗官兵,各地流民起義紛紛響應。 張昌303年(惠帝太安二年) 安陸石岩山(今屬湖北安陸) ② 李特犧牲後,各地流民起義延續了幾十年,這些起義先後被鎮壓。但西晉統治階級也在流民起義打擊下搖搖欲墜。 東 晉 東晉農民起義 孫恩 399年(東晉安帝隆安三年) 海島 ① 孫恩在海島領導起義,攻破上虞(今浙江上虞),殺縣令,聲勢大振。八郡農民紛紛響應。孫恩自稱征東大將軍,率起義三次渡海登陸,與東晉軍作戰,最後一次不幸失利,孫恩投海自殺。 ② 孫恩起義失敗後,余眾數千人由其妹夫盧循率領繼續戰斗。攻佔番禺,自稱平西將軍,建立農民政權。 盧循403年(東晉安帝元興二年) 海島 ③ 起義軍趁劉裕北伐南燕之機,分兩路北伐,打敗晉軍,直逼建康(南京西北),劉裕滅燕後,急速回援建康,後盧循為劉裕所敗,赴水而死,農民起義失敗,這次起義堅持斗爭12年,遍及東晉全境,基本上動搖了東晉統治。 南北朝 北魏北方各族人民大起義 破六韓拔陵 523年(孝明帝正光四年) 沃野鎮(今內蒙古五原東北) ① 匈奴人破六韓拔陵領導北部邊鎮軍民在沃野鎮起義,屢敗官軍。兩年後,由於寡不敵眾,起義失敗。 葛榮525年(孝明帝孝昌元年) 定州左人城 ② 525年,河北各族人民在上谷(今北京延慶)起義。528年後,逐漸集中在葛榮領導下,發展到幾十萬人,由於領導輕敵,兵力分散,起義慘遭失敗,葛榮被俘犧牲。但起義沉重打擊了鮮卑貴族,掃盪了漢族地主勢力,動搖了北魏統治,在戰斗中加深了各族人民了解,促進了各民族的大融合。 隋 朝 隋末農民起義 王薄 翟讓 李密 竇建德 杜伏威 611年(隋煬帝大業七年) 長白山(今山東章丘境內) ① 611年,王薄在山東長白山起義,各地響應,匯成三支:李密、翟讓的瓦崗軍;竇建德的河北起義軍和杜伏威的江淮起義軍。 ② 616年,瓦崗軍在滎陽大敗隋軍,第二年,佔領興洛倉,開倉散糧,擴大隊伍。 ③ 618年3月,隋煬帝在江都被部下宇文化及殺死,隋滅亡。 ④ 618年5月,李淵奪取農民起義勝利果實,在長安建立唐朝。 唐 朝 唐末農民起義 裘甫 859年(宣宗大中十三年) 浙東 ① 859年,浙江裘甫領導起義,起義軍以剡縣為中心,建立農民政權,歷時8個月,起義失敗。 龐勛868年(懿宗咸通九年) 桂林 ② 868年,龐勛領導的桂林戍兵起義,隊伍發展到20萬人。勝利的形勢使龐勛驕傲起來,影響了軍心,削弱了力量,再加上唐軍三面進攻和內部將領叛變投唐,龐勛壯烈戰死,起義軍被鎮壓下去。 王仙芝 875年(僖宗乾符元年)初 長垣(今屬河南) ③ 875年初,王仙芝在河南長垣起義,878年2月王仙芝兵敗被殺。 黃巢875年(僖宗乾符元年)6月 冤句(今屬山東曹縣) ④ 875年6月,黃巢率眾在冤句響應起義,起義軍採取「避實擊虛」的方針,展開流動作戰,入安徽、浙江,攻佔廣州。後又渡過長江、淮河,轉戰各地,攻佔洛陽,長安建立「大齊」國,鎮壓大貴族、大官僚。 唐僖宗逃到四川,集中殘軍和地方武裝反撲。黃巢部將投敵,884年6月,黃巢在泰山兵敗自殺,余部繼續戰斗多年後,才最後失敗。 北 宋 北宋農民起義 王小波 993年(太宗淳化四年)春 青城(四川灌縣南) ① 993年,王小波、李順在四川青城起義,提出「均貧富」口號;第二年,佔領成都,建立大蜀政權,控制四川部分地區,堅持斗爭到995年春,最後失敗。 李順993年(太宗淳化四年)12月 青城 宋江1119年(宣和元年) 梁山泊(今山東梁山) ② 1119年,宋江在北方領導人民起義,起義軍在河北、山東、河南一帶沉重打擊了北宋軍隊,由於北宋統治階級殘酷鎮壓,1121年夏,起義軍失敗。 方臘1120年(徽宗宣和二年)10月9日 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 ③ 1120年10月,方臘在浙江睦州起義。起義連破浙江、安徽、江西一帶六州五十二縣,殺死貪官污吏。後由於糧食和武器缺乏,退到睦州青溪縣的岩洞,最後失敗。 南宋 南宋農民起義 鍾相、楊幺 1130年(高宗建炎四年)2月17日 湖南洞庭湖一帶 鍾相、楊幺1130年2月在湖南洞庭湖一帶起義,提出「等貴賤,均貧富」的口號,建立「大楚」政權,1135年6月楊幺被俘,慘遭殺害,起義失敗。 元 朝 元末農民起義 劉福通 韓山童 朱元璋 1351年(順帝至正十一年)1月 潁州(今安徽阜陽) ① 劉福通、韓山童在黃河下游和淮河流域一帶醞釀起義。由於泄密,韓山童遇害,劉福通於1351年5月在安徽潁州起義。徐壽輝、郭子興及張士誠等起義響應。劉福通領導的起義軍,迅速發展到幾十萬人。他們因頭裹紅巾,故稱紅巾軍。1355年(至正十五年)2月,劉福通在亳州建立政權,國號「宋」。徐壽輝建立天完農民政權。各地起義軍摧毀元的地方政權,捕殺官僚地主,廢除租稅徭役,開倉救濟貧民。但在官兵和地主武裝聯合進攻下,由於起義軍缺乏統一指揮,力量分散。1363年,劉福通領導的紅巾軍失敗。 ② 朱元璋利用農民戰爭的力量,消滅了割據勢力,統一長江中下游,於1368年滅元朝,建立了明朝。 明 朝 葛賢抗稅起義 葛賢 1601年(萬曆二十九年)6月初 蘇州 ① 為了抗議苛捐雜稅,在明朝後期,有幾十個城市爆發了城市人民反稅監的斗爭,這是資本主義萌芽在政治上的反映,是中國歷史上的新現象。1601年初,蘇州機工在葛賢的領導下,包圍稅署,打死稅吏,嚇得稅監逃跑。由於許多城市人民的斗爭,明政府被迫撤回全部稅監。 明末農民起義 高迎祥 李自成 張獻忠 1628年(崇禎元年) 陝西 安塞 蘇州 ② 1628年陝西北部(安塞)農民起義,各地響應,涌現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等起義領袖。1635年,起義軍十三家七十二營的首領在河南滎陽開會。打破官兵圍剿計劃。 ③ 1636年,高迎祥犧牲後,李自成為闖王。轉戰陝西、甘肅、四川、湖北、河南一帶。張獻忠活動於湖北、四川一帶。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糧」口號,受到城鄉人民的擁護。1643年,在襄陽建立政權,第二年初,定國號為「大順」。 ④ 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明朝滅亡。不久,吳三桂引清兵入關,在滿漢地主聯合鎮壓下失敗。 ⑤ 1644年,張獻忠在四川建立大西政權。後清兵入四川,張獻忠犧牲。李自成、張獻忠犧牲後,起義軍繼續堅持抗清二十多年。 清 朝 苗民起義 石柳鄧 1795年(乾隆六十年)2月 貴州銅仁府(今貴州銅仁縣) 1795年正月,銅仁府石柳鄧首先領導苗民起義,接著各寨苗民響應。苗民起義雖然時間長,對清統治者嚴重打擊,但力量分散,缺乏統一領導,終被清政府殘酷鎮壓下去。 白蓮教起義 王聰兒 1796年(嘉慶元年)正月 湖北荊州 1796年正月,湖北荊州一帶白蓮教首先起義,附近流民紛紛響應。白蓮教起義的女英雄王聰兒被推為襄陽起義軍的首領。起義軍轉戰湖北、陝西、四川一帶。勢力發展到幾十萬人,堅持斗爭九年。清政府用了一億多兩白銀和軍費,消耗了大量兵力,才把這次起義鎮壓下去。 天理教起義 林清 李文全 1813年(嘉慶十八年) 河北大興縣 河南滑縣 1813年,在河南、山東、河北地區的白蓮教起義失敗後不久,又爆發了天理教起義,領導人林清、李文全,同河北、山東其他天理教首領約定在嘉慶十八年(1813年)九月十五日,同時起義,攻佔北京,不久起義機密泄露,起義軍與清軍戰斗,因勢力單薄,退出皇宮,起義失敗。 小刀會起義 劉麗川 1853年(咸豐三年)9月 上海 上海小刀會於1853年9月在劉麗川領導下起義,佔領上海縣及附近各縣,到1855年2月,在清軍和英法侵略武裝的聯合鎮壓下失敗。 天地會起義 陳開 李文茂 1854年(咸豐四年)7月 廣東佛山鎮 1854年7月廣東天地會首領陳開率眾在佛山起義,李文茂響應。在短短二三個月內,起義軍就攻克府、縣、州城四十餘座,並圍攻廣州城長達半年之久,使中外反動勢力十分驚恐不安。1855年6月攻下潯州府(今桂平)建立「大成」國。其後大成國起義軍攻佔府州縣城數十座,發展到數十萬人,一度控制了大半個廣西。1861年,由於兵力分散,缺乏統一領導,起義失敗。 捻軍起義 張樂行 1855年(咸豐五年)8月 安徽蒙城雉河集 捻軍是有北方農民秘密組織發展而來的,活躍在安徽、河南、山東西南和江蘇北部一帶,以破產農民、遊民等為主要成份。1853年捻黨首領會集於安徽蒙城雉河集(今渦陽)推張樂行為盟主,開始有統一的指揮領導,稱捻軍。太平天國失敗後,捻軍成為北方農民反清斗爭的主力。捻軍和太平軍余部聯合作戰,一直堅持到1868年。 苗民起義 張秀眉 李文學 杜文秀 1855年(咸豐五年) 1856年(咸豐六年) 貴州 雲南哀牢山 1855年,貴州苗民在張秀眉領導下起義,漢、布依、侗等族人民紛紛參加。1856年,雲南哀牢山區彝族人民在李文學領導下起義。同年,杜文秀領導回民起義,攻克大理,建立政權。各地各族人民的反清斗爭,由於沒有統一的領導,結果在清軍殘酷鎮壓下,先後失敗。 太平天國革命運動 洪秀全 1851年(咸豐元年)1月 金田村(今廣西桂平境內) 1843年,洪秀全創立拜上帝教。1851年1月1日在金田村起義,9月佔領永安,分封諸王。1853年3月佔領南京,改為天京,頒布《天朝田畝制度》,發動北伐、西征。捻軍、小刀會起義響應,形成第一次革命高潮。 1856年9月1日楊韋事變,韋昌輝叛亂,石達開分裂,力量削弱。後期陳玉成、李秀成、洪仁 胂婢 蕉罰?861年安慶失陷。在中外反動派聯合鎮壓下,1864年7月19日天京陷落,太平天國革命運動失敗。
滿意請採納
㈤ 歷史上的六次農民起義盤點,最後一次打進了哪裡
陳勝在大澤鄉發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吶喊,在早先時代是不可思議的。先秦時期,幾乎所有的官員都來自於血統,而不是能力,即便有一些「貧寒」之士被提拔,實際上也是沒落貴族出身。陳勝的口號,是極有影響力的人民群眾的發聲,是能力對血統提出了質疑,是武力去反對暴政。
一、西周 國人暴動瓦崗軍
隋朝的統治時間雖短,但期間的苛征暴斂真的不少。三征高麗、開運河。先後動用人力數百萬,征調財務無數,大量士兵和農民死於戰場和勞役,最終爆發農民起義。各地農民逐漸匯合成三大主力:瓦崗軍、河北義軍、江淮義軍。其中以瓦崗軍的力量最為強大。
瓦崗軍的創始人是翟讓,起先吸收同郡人加入,勢力逐漸增強,他們在永濟渠沿岸劫奪來往船隻,以致「資用豐給,附者益眾。」起義隊伍逐步擴大。幾年後,強大的瓦崗軍吸收了出身功臣世家的李密。李密招來許多小股義軍加入瓦崗軍,又謀劃攻下金堤關,在滎陽重創隋軍,殺死隋將張須陀,次年又攻下興洛倉,並開倉濟貧,大量貧苦農民加入義軍。隋朝在洛陽的越王派虎賁郎將劉長恭鎮壓瓦崗軍,李密預先偵知了隋軍動向,做了周密部署,隋軍大敗。劉長恭倉皇逃回東都,瓦崗軍獲得大量器甲,力量壯大,聲威大震。同年又攻破回洛倉和黎陽倉,人數擴大到幾十萬,控制中原廣大地區,公開宣布隋煬帝十大罪狀,明確表示要推翻隋朝政權。但因內部爭權導致內部離心傾向,從鼎盛走向衰落。雖隋政權被貴族李淵推翻,但瓦崗軍多次擊敗隋軍主力,為推翻隋王朝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五、唐末 黃巢起義李淵建唐,經歷兩百多年的發展,到乾符元年,爆發黃巢起義。黃巢販鹽出身,僅用五年時間就把唐僖宗趕出長安,但是他太急了,這個出身下層的人打著救民於水火的旗號在還沒有鞏固新生政權的時候就迫切稱帝,在渾然不覺時,唐朝軍隊已經悄悄逼近了他。倉皇應戰的結果可想而知,他帶著殘兵逃回了山東,自此沒有音訊。自殺還是他殺也成了謎。接著朱全忠建後梁,開啟五代十國。
隨後經歷五代十國的更替,趙匡胤通過「陳橋兵變」奪權,未發動大規模的戰爭建立宋朝。兩宋處於對少數民族的戰爭之中,北宋亡於金,南宋亡於元。從唐末以後,經歷幾百年分裂割據局面,元又統一了中國,且大一統規模遠超之前的漢唐時代。其實宋朝農民起義還有很多,例如北宋中期的王小波、李順起義;北宋末年的方臘、宋江起義;南宋中期的鍾相、楊么起義。元末,最著名的是紅巾軍起義。朱元璋原是郭子興的部下。這位是最特別的,因為他是唯一一位農民起義建立了長期政權的。朱元璋建明,李自成的農民起義推翻了明政權。
崇禎十四年,李自成攻破洛陽,殺掉福王朱常洵,開倉放糧,受到當地飢民的歡迎,起義軍迅速壯大。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糧」的口號,用以鼓舞和號召民眾。次年,李自成建立新順政權,決計進取北京,推翻明朝統治。他採納顧君恩的建議,制訂了先取關中作基地,然後經山西取北京的戰略計劃。崇禎十六年佔領西安。崇禎十七年,李自成改西安為長安,城西京,建國號大順,建元永昌,造甲申歷。隨後親率主力攻佔北京,崇禎皇帝自殺,明亡。後經山海關一役,被迫退出北京,後在湖北九宮山戰死。後來滿清統一全國建立政權,直至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推翻清朝統治結束了中國的封建君主專制時代。
㈥ 歷史上的起義都哪些大全1
在前550,陳侯與慶氏矛盾尖銳,慶氏趁陳侯赴楚之際,強征庶民築城,因濫殺「役人」,「役人」相約殺掉工頭,於是殺死了慶寅、慶虎,引起貴族恐慌。這里的役人可能有奴隸,也有平民,所以能否說是奴隸起義有爭議。但《春秋》載「陳(國)殺其大夫慶虎及慶寅。」《左傳》稱「夏,屈建從陳侯圍陳……遂殺慶虎、慶寅」,說明起義確實爆發。 在前522,鄭國的萑(huan 二聲)苻大起義 在前478、前470年,衛國爆發過兩次工商業奴隸起義(當時還是工商食官,工商業奴隸受剝削也很嚴重) ,驅逐了衛後庄公 、衛出公。 還有魯國的盜跖起義,年代不太清楚,而「盜跖」是統治者對起義奴隸的誣蔑稱呼。
秦朝
01:秦------陳勝、吳廣農民起義戰爭(大澤鄉起義) 陳勝、吳廣是中國著名的農民義軍領袖,他們領導的起義是爆發於秦末(公元3世紀)的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秦始皇的小兒子胡亥即位,這就是秦二世。 秦二世是個昏庸而殘暴的皇帝。在他的統治下,老百姓的徭役賦稅負擔更為沉重,刑法愈加苛毒。廣大勞動人民在飢餓與死亡線上掙扎。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下令征發淮河流域的900名貧苦農民去防守漁陽(今北京密雲)。 佣農出身的陳勝和貧農出身的吳廣被指定為屯長。當他們走到蘄縣大澤鄉(安徽宿縣西南)的時候,連綿的陰雨把他們阻隔在這里,不能如期趕到漁陽戍地。按照秦法規定,誤了期限就要全部被處死。 押送他們的兩個軍尉非常凶暴,陳勝和吳廣就借機把軍尉殺掉,接著對大家說:各位遇到大雨,都已誤期,誤期要被處斬。即使不殺我們,而戍守邊疆死的也有十之六七。何況壯士不死則已,既然要死,就要干出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來!他們的話激勵了戍卒的鬥志。大家推舉陳勝為將軍,吳廣為都尉,提出了「伐無道,誅暴秦」的口號,組成一支農民起義軍。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爆發了。 為了擴大影響,他們夜晚在駐地附近神祠中燃篝火,作狐鳴,發出「大楚興,陳勝王wàng」的呼聲,被民間傳為神話。陳勝、吳廣率領農民起義軍,佔領大澤鄉、攻下蘄縣,很快攻佔了五六個縣城。起義軍所到之處,貧苦農民紛紛響應。陳勝、吳廣領導的起義軍攻佔陳縣後,建立了「張楚」政權,陳勝為王。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農民革命政權。 起義軍乘勝前進,分三路攻秦。這時起義軍已發展壯大到幾十萬人,有兵車千輛。 起義軍的一路人馬由周文率領的農民軍很快進抵關中的戲地(今陝西臨潼境),逼近咸陽。秦二世見起義軍打到都城附近,十分驚慌,急忙派遣少府章邯率領幾十萬在驪山修墓的刑徒,迎擊起義軍。同時,又從邊塞調軍隊30萬人,與起義軍對抗。周文農民軍雖然英勇作戰,但因孤軍深入,缺乏作戰經驗,在遭到秦軍突然襲擊時,打了敗仗,被迫退出函谷關,駐扎曹陽(河南靈寶東),等待增援。 農民軍的另一路人馬由武臣率領佔領了舊趙都城邯鄲後,在混進起義軍隊伍的舊貴族勢力的代表人物張耳、陳余慫恿下自立為趙王。陳勝為了顧全大局,勉強予以承認,並命他率軍西上支援周文。張耳、陳余不但不救援周文農民軍,反而割據自立,不聽陳勝指揮。接著,六國舊貴族相繼割地稱王。這樣,就造成陳勝、吳廣所領導的起義軍處於腹背受敵的境地。周文率軍在曹陽堅持斗爭三個月,多次失利,終因眾寡懸殊,又無後援,損失過重,周文最後自殺。不久,圍攻滎陽的吳廣被部將陰謀殺害。吳廣死後,軍心渙散。其他幾支起義軍,先後也被秦軍各個擊破。公元前209年12月,章邯率秦軍向陳縣撲來,陳勝親自領導義軍奮力抵抗,因兵力太少,不幸失利。陳勝被車夫庄賈暗殺了。 陳勝的部下呂臣等人堅持斗爭,這支起義軍後來與項羽、劉邦等人領導的起義軍會合,繼續同秦軍戰斗。公元前206年,秦王朝在農民起 02:秦------項羽、劉邦滅秦之戰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三月至三年九月,項羽、劉邦繼承陳勝、吳廣未竟的事業,團結反秦力量,推翻秦王朝統治的戰爭。 元年七月,陳勝、吳廣首舉反秦義旗,得到廣大民眾及各種反秦力量的積極響應。同年九月,楚名將項燕後裔項梁、項羽叔侄,殺會稽郡(治吳,今江蘇蘇州市)守殷通起義,聚集精兵8000餘;劉邦起兵沛縣(今屬江蘇)得2000人;另有英布、秦嘉、陳嬰、酈商等及魏(今河南東北部)、趙(今河北南部、河南北部)、齊(今山東大部)等地的原六國舊貴族先後起兵。 陳勝、吳廣起義失敗後,原六國舊貴族擁兵割據,各地反秦武裝亦在繼續積極抗秦。二年春,奉陳勝之命攻取廣陵(今江蘇揚州市)的義軍將領召平,以陳勝名義封項梁為「張楚」農民政權上柱國,建議他引兵西進擊秦,三月,項梁、項羽率軍渡江北上,沿途收編陳嬰、英布、呂臣、蒲將軍等多部反秦武裝,並擊敗占據彭城(今江蘇徐州市)以東地區的秦嘉部,隊伍迅速壯大。秦將章邯擊滅陳勝、吳廣農民起義軍後(參見戲之戰),為逐次消滅北方各部反秦勢力,北上至栗縣(今河南夏邑)。項梁遣朱雞石迎戰不利,退軍到薛(今山東滕州市東南)時,劉邦率部歸附。這時,義軍已發展到10萬餘人。項梁得知陳勝敗亡的消息,接受范增建議,擁立死於秦國的原楚懷王之孫熊心為王,仍稱楚懷王,作為反秦號召。項梁自稱武信君,掌握軍政大權。 章邯軍在栗縣擊敗朱雞石部後,對魏、齊、趙等地的反秦力量發起攻擊,擊敗齊、魏聯軍於臨濟(今河南長垣西南),乘勝進攻齊地的東阿(今山東陽谷東北阿城鎮)。項梁率軍援齊,大敗章邯軍於東阿城下。楚軍追擊至濮陽(今河南濮陽西南)東,再敗秦軍。章邯退入濮陽防守,同時,項羽,劉邦率軍在城陽(今山東鄄城北老城鎮東南)、雍丘(今河南杞縣)、定陶(今山東定陶西北)、陳留(今河南開封市東南)等地連破秦軍。九月,章邯得到補充,大破義軍於定陶一帶。項梁戰死。為避免被秦軍各個擊破,項羽、劉邦等率部東撤到彭城一帶,楚懷王也自盱台(今江蘇盱眙東北)遷到彭城。 章邯擊敗項梁於定陶後,認為楚地兵不足憂,即率軍北上攻趙。同年閏九月,秦軍攻佔趙都邯鄲(今屬河北)。趙王歇、趙相張耳由信都(今河北邢台市)退守巨鹿(今河北平鄉西南之平鄉鎮)。章邯令王離、涉間率20萬人圍攻巨鹿,自率20萬人屯於巨鹿南之棘原(今河北平鄉南),築甬道(兩側有土牆的運糧通道)至巨鹿城外,補給王離軍。趙王歇幾次派人向彭城楚軍求救。楚懷王任命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軍,率主力北上救趙;遣劉邦率一部分兵力(不足萬人)乘關中(指函谷關以西地區)空虛無備,進軍咸陽(今陝西咸陽市東北)。三年冬十一月(秦制,十月為歲首),宋義率軍抵安陽(今河南安陽市),滯留46日,企圖坐觀秦、趙相鬥,以收漁人之利。時天寒大雨,軍中缺糧,士卒凍餓,且巨鹿危在旦夕。十一月,項羽多次建議立即北上救趙,義不聽,反下令軍中,不從命者皆斬;而整天飲酒高會。項羽遂殺宋義。楚懷王改命項羽為上將軍,率軍救趙。當時,巨鹿兵少食盡,趙將陳余及燕齊等國救兵畏懼秦軍,不敢出戰。 十二月,項羽以英布、蒲將軍率2萬餘人渡過漳水救趙,取得初戰勝利。陳余復請救兵。於是,項羽親自率主力渡河,下令鑿沉船隻,打破「釜甑」(炊具),每人只攜三日口糧,以示誓死決戰之心。至巨鹿,與秦軍相遇,九戰,大破秦軍,絕其甬道,擊殺秦將蘇角、俘虜王離,涉間自殺(參見巨鹿之戰)。諸侯軍等敬服,擁戴項羽為諸侯上將軍。爾後,項羽乘勝追擊至漳水南岸,屢次擊敗秦軍。章邯求和未成,率軍後撤。項羽以蒲將軍追擊,至三戶津(今河北臨漳西),再破秦軍。章邯率軍南退,項羽又親率楚軍及諸侯軍追擊,大破秦軍於汗水(漳水支流,位於今河北臨漳附近)上。章邯連戰失利,遭秦二世指責,進退無路。七月,遂率20萬秦軍降楚(參見漳污之戰)。至此,秦軍主力全部被殲。項羽即長驅入關。 三年二月,劉邦率軍由碭(今河南永城東北芒山鎮)出發西進。劉邦採用靈活機動的戰術,避免攻堅,乘虛而進。攻昌邑(今山東巨野南)未下,轉兵向西攻破陳留,隨後,向南迂迴,出轅轅關(今河南偃師東南)險道,攻克宛城(今河南南陽市),沿途不斷發展壯大隊伍。八月,用良計,收買秦將,乘其不備,襲破通往關中的重要門戶武關(今陝西丹鳳東南)。是時,秦軍主力已被項羽殲滅,秦統治集團內部矛盾激化。丞相趙高逼殺二世,立子嬰為秦王。九月,子嬰殺趙高,派兵據守蟯關(今陝西藍田東南)。劉邦繞過嶢關,與秦軍戰於藍田,三戰三勝,遂破之。軍至霸上(今陝西西安市東南),直逼咸陽。漢高帝元年(前206年)十月,秦王子嬰出降。劉邦進占咸陽,秦亡。 點評:此戰,義軍繼承陳勝、吳廣「伐無道,誅暴秦」(《史記·陳涉世家》)的政治口號,團結各地反秦力量,推翻了秦王朝。項羽在巨鹿之戰中以「破釜沉舟」的決心,九戰九捷,殲滅王離軍,又以積極連續的作戰,迫降章邯於汀水,殲滅了秦軍主力。劉邦以少量兵力乘隙而進,戰術靈活,並注意團結和收編沿途武裝力量,壯大自己,終占秦都咸陽。
漢朝
03:西漢----綠林農民起義戰爭 新莽天鳳四年(17年)至漢更始三年(東漢建武元年,25年)九月,新市(今湖北京山東北)人王匡、王鳳領導的推翻王莽政權的大規模農民起義戰爭。 西漢末年,政治腐敗,經濟凋敝,社會矛盾加劇。漢哀帝死後,幼小的平帝繼位,外戚王莽以大司馬、大將軍身分執掌朝政。元始五年(5年),王莽鴆殺平帝,立兩歲劉嬰為帝,繼續把持朝政。四年後,廢劉嬰,篡漢登基,改國號「新」。王莽為緩和日漸尖銳的社會矛盾,復古「改制」。但煩苛的法令,繁重的徭役、賦稅,加上連年水旱蝗災,官吏橫征暴斂,使民眾無以為生。天鳳元年(14年),以琅邪海曲(今山東日照市西南)的呂母起義為先聲,在黃河南北及江漢地區先後爆發綠林、赤眉、東海力子都、城頭子路、臨淮瓜田儀等大規模農民起義,眾達百萬人,其中,綠林,赤眉實力最強。 天鳳四年,荊州地區(轄今湖北、湖南兩省及河南西南部、貴州東部和廣西東北部、廣東西北部各一部)連年發生嚴重飢荒,民眾逃入山野沼澤挖掘荸薺為食。新市人王匡、王鳳為飢民平理諍訟,排難解憂,深得飢民擁戴,被推舉為首領,率眾起義。隨後,南陽(今屬河南)人馬武、潁川(郡治陽翟,今河南禹縣)人王常、成丹等亦聚眾響應。義軍以綠林山(今湖北京山北大洪山)為根據地,故稱綠林軍。 綠林軍首先向王莽統治力量薄弱的附近鄉村發展,數月內,即組成一支八、九千人的農民武裝。地皇二年(21年)四月,王莽命荊州牧率精兵2萬,前往綠林山圍剿。王匡等串軍主動迎擊,在雲杜(今湖北京山)縣境大破莽軍,殲敵數千,並繳獲莽軍全部輜重。隨後,義軍乘勝連克竟陵(今湖北潛江西北)、雲杜、安陸(今湖北安陸西北),回師綠林山時,隊伍已發展至5萬人。三年,王莽遣太師王匡(與義軍首領王匡同姓名)、將軍廉丹率兵l0萬向東進攻樊崇等領導的活動於今山東一帶的赤眉義軍(參見赤眉農民起義),同時,另遣將軍嚴尤、陳茂率軍進攻綠林軍。 時綠林山一帶瘟疫流行,為離開疫區,並避免同嚴尤軍決戰,綠林軍遂乘赤眉軍在成昌(今山東東平西)連挫莽軍之機,分兵向外發展。一路由王常、成丹、張印等率領,向西南進入南郡(治江陵,今屬湖北),稱「下江兵」;一路由王匡、王鳳、馬武及朱鮪等帶領,向北進入南陽郡(郡治宛縣,今河南南陽市),稱「新市兵」。七月,新市兵進攻隨縣(今湖北隨州市),平林(今湖北隨州巾東北)人陳牧、廖湛等數千人起義響應,稱「平林兵」。當綠林軍進軍至舂陵(今湖北棗陽南)附近時,劉演、劉秀及李通、李軼等亦率宗族賓客子弟七、八千人起事,號稱「舂陵兵」。 十一月,舂陵、新市、平林三部合兵,在長聚(今河南唐河境)、棘陽(今河南南陽市南)等地接連獲勝,劉演乘勝圍攻宛城(今河南南陽市),被莽軍甄阜、梁丘賜軍擊敗,乃退保棘陽。莽軍留輜重於藍鄉(今河南泌陽境),精兵10萬南臨池水(今河南泌陽境)。是時,王常等率領下江兵5000餘人轉戰到宜秋(今河南唐河東南),准備與主力會師。 十二月,綠林軍四部會合,夜襲藍鄉,擊潰莽軍10餘萬人,殲滅2萬餘人,斬殺其主將甄阜、梁丘賜。繼而乘勝向西,在育陽(今河南新野北),擊潰趕來增援的莽軍嚴尤、陳茂部,斬首3000餘級。嚴尤棄軍而逃。義軍大獲全勝,俘獲大批俘虜及輜重,隊伍發展到10萬餘人。義軍隨即包圍戰略要地宛城。四年二月,綠林軍推加入平林軍的漢宗室劉玄為帝,建立政權,改元更始。綠林軍建立政權後,力量壯大,士氣高漲,在以主力包圍宛城准備西出武關(今陝西丹鳳東南)圖取關中(指函谷關以西地區)的同時,另由王鳳、王常、劉秀等率2萬人,乘莽軍嚴尤、陳茂部滯留潁川之際,向北推進,牽制莽軍南下。 三月,王鳳等先後攻克昆陽(今河南葉縣)、定陵(今河南郾城西北)、郾縣(今河南郾城西南)等城。是時,王莽感到關中所受威脅嚴重,慌忙變更計劃,將原先用於鎮壓赤眉軍的莽軍主力轉用於南方,遣大司空王邑急至洛陽,會同王尋征發郡兵42萬,號稱百萬,企圖一舉攻破宛城,殲滅綠林軍。 五月,王邑軍在潁川與嚴尤軍會合,大軍齊向宛城進發。王邑、王尋仗恃兵多勢眾,執意先破昆陽,再破圍宛義軍主力。遂使先行抵達昆陽之部,層層包圍昆陽。義軍由王鳳、王常率八、九千人堅守昆陽,劉秀等率13騎乘夜突出城門,前往郾縣、定陵調集援軍。王邑等揮軍多次進攻,均被守城義軍擊退。 六月,劉秀率援軍萬餘人趕到,先以干餘人沖擊王邑、王尋軍,繼率勇士3000迂迴至昆陽城西,猛攻王邑軍指揮部。王尋、王邑仍恃眾逞強,命其他各營按兵毋動,只率萬餘人迎戰。王尋迎戰不利被迫殺。城內義軍適時出城夾擊,莽軍大亂。時遇大風雷雨,潰水(今葉縣沙河)暴漲,莽軍溺死數以萬計,其餘潰散。王邑只率數千人逃回洛陽(參見昆陽之戰)。 王莽因主力被殲,調回鎮壓赤眉軍的太師王匡、國將哀章固守洛陽;另遣都尉朱萌、右隊大夫宋綱防守武關;再以九個將領,號稱「九虎」,統率御林軍數萬人在華陰(今陝西華陰東)、回溪(今陝西華陰境)一帶布防,企圖固守洛陽、長安(今陝西西安市西北)要地。義軍在昆陽大捷,攻克宛城後,稍事休整,即於八月分兵兩路北圖洛陽,西奪關中。 王匡率主力一部北進,於九月攻佔洛陽,俘虜太師王匡及國將哀章。申屠建、李松率部向西,兵臨武關時,莽軍守將朱萌已降於起兵響應義軍的析縣(今河南西峽)人鄧曄、於匡,宋綱已被擊斃。華陰「九虎」亦被鄧嘩等擊敗,「二虎」自殺,「四虎」逃亡,只剩「三虎」收集殘兵,退保渭口(今陝西華陰北)京師倉。鄧嘩、於匡大開關門,迎接義軍。李松率部3000抵達湖縣(今陝西潼關東)與鄧嘩合兵進攻京師倉未克。鄧嘩遂遣王憲率一部兵力北渡渭河,向長安北側迂迴,李松亦分兵一部由偏將軍韓臣率領,向西進攻新豐(今陝西臨潼東北)王莽波水將軍竇融。王憲部所到之處,莽軍望風歸降。韓臣部一舉攻破新豐,並乘勝追擊竇融至長安。義軍兵臨京師,當地民眾紛起響應,未待義攻城,各部民眾已破城而入。王莽效法秦二世武裝囚徒充軍不成,被義軍及群眾重重包圍在漸台(位於未央宮滄池中)。王邑等相繼喪命,王莽被商人杜吳殺死。新莽政權亡。更始二年二月,綠林軍擁立的更始帝劉玄遷都長安。 點評:綠林農民義軍,是新莽末年農民起義戰爭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對推翻新莽政權發揮了關鍵作用,在中國農民戰爭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但是它同所有失敗的農民起義一樣,沒有遠大的戰略眼光(如陳勝吳廣起義、赤眉起義、黃巾農民起義、隋末農民起義、黃巢起義、明末李自成、張獻忠農民起義、太平天國運動),由於更始政權遷都後,對如何結束全國的分裂割據狀態沒有提出相應的政治、軍事措施,劉玄只知腐化享受,對內濫賞官爵,對外排斥異已,導致投靠更始政權的幾十萬赤眉軍不能得到妥善安置,於同年冬,兵分兩路西攻長安。劉秀乘機稱帝,與更始政權公開決裂。更始三年九月,赤眉軍攻克長安,更始帝奔逃。綠林農民起義以更始政權的破滅宣告結束。 04:西漢----赤眉農民起義戰爭 05:東漢----黃巾農民起義戰爭 中國東漢末年,張角領導的一次有組織、有準備的全國性農民起義。因起義軍頭戴黃巾為標幟,史稱黃巾起義。東漢末年,社會危機日益深重,廣大農民與豪強地主及封建國家的矛盾激化。黃巾起義正是在農民斗爭蓬勃開展的基礎上爆發的。
魏晉南北朝
06:兩晉----杜弢起義 07:兩晉----孫恩起義 08:兩晉----盧循起義 09:南北朝--趙廣起義 10:南北朝--蓋吳起義 11:南北朝--破六韓拔陵起義 12:南北朝--莫折大提起義 13:南北朝--杜洛周起義 14:南北朝--鮮於修禮、葛榮起義
隋朝
15:隋------瓦崗農民起義 從隋大業六年(610年)翟讓聚眾瓦崗寨(今河南滑縣南)舉起反隋義旗,到武德元年(618年)李密率部投唐,前後9年,在中原大地活躍著一支矛頭直指隋廷的農民武裝力量,這就是翟讓和李密領導的瓦崗起義軍。 16:隋------竇建德起義
唐朝
17:唐------四川獠民起義 18:唐------陳碩貞起義 19:唐------唐中期西原人民起義 20:唐------袁晁起義 21:唐------方清、陳庄起義 22:唐------裘甫起義 23:唐------龐勛起義 24:唐------王仙芝起義 25:唐------黃巢農民起義 黃巢起義是875年至884年發生在唐朝末期的一次志在推翻唐王朝的農民起義。 黃巢領導的唐末農民起義,率眾幾十萬,轉戰十幾省,持續十幾年,是中國歷史上 一場空前宏偉壯烈的農民革命戰爭,在中國農民戰爭史上寫下光輝的篇章。它沉重地打 擊了唐王朝的統治,表現了農民戰爭對封建社會的改造作用。同時,起義也削弱了藩鎮 割據勢力,打破了原來中央與藩鎮之間、藩鎮相互之間的均勢。 26:唐------阡能起義
宋朝
27:宋------王小波、李順起義 28:宋------宋江起義 北宋宣和元年(1119年)至三年,宋江聚眾梁山泊(又名梁山濼。今山東省梁山、鄆城間)起義,反抗官府,抗擊官軍鎮壓的作戰。 29:宋------方臘起義 30:宋------八字軍抗金起義 31:宋------紅巾軍抗金起義 32:宋------邵興抗金起義 33:宋------鍾相、楊幺起義 34:宋------魏勝抗金起義 35:宋------紅襖巾抗金起義
元朝
36:元------元末農民起義
明朝
37:明------唐賽兒起義 38:明------貴州、湖廣各族人民大起義 39:明------劉六劉七起義 40:明------明末農民起義
清朝
41:清------古州苗民起義 42:清------白蓮教起義 43:清------天理教暴動 44:清------捻軍起義 45:清------太平天國運動 太平天國(1851年-1864年)(太平天國應寫作太平天囯,囗中王)是清朝後期的一次由農民起義創建的農民政權。開始的標志是1851年金田起義,結束的標志是1864年天京陷落,歷時13年。這次起義開創了中國不少先河,例如中國農民起義第一次遭到中外勢力共同鎮壓、利用西方宗教發動起義等。領導人為洪秀全,稱號為「天王」,首都稱天京(即現南京)。
上海工人第一次武裝起義
1926年8月,中共中央軍委指示中共上海區委成立軍事委員會。9月初,上海區委決定進行武裝起義的准備工作,並決定組織2000人的工人糾察隊。10月11日,中共中央批准了上海區委准備起義的決定。暴動計劃由中央制訂,上海區委負責調查敵情和訓練工人武裝等工作。10月中旬,孫傳芳在江西接連失敗,孫的部下,浙江省長夏超同廣州國民政府駐滬代表鈕永建秘密協定,決定倒戈,反對孫傳芳,歸附國民政府,隨即向上海進兵。上海只有駐軍1000多人和警察2000人。中共江浙區委與鈕永建合作,為配合夏超進攻上海,決定領導上海工人武裝起義,由羅亦農、趙世炎擔任起義總指揮。雙方約定10月24日拂曉前開始行動。 10月17日,夏超率部進軍嘉興,遭到由北而南向杭州進軍的孫傳芳部的打擊。10月22日夏超率殘部向餘杭退出。10月23日,孫軍進入杭州,並派兵追擊夏超,在餘杭公路上夏超被打死。10月23日晚,仍按原定計劃,各區工人糾察隊先後進入崗位待命。鈕永建知夏超兵敗被殺,所以也不支持工人起義的行動。羅亦農、趙世炎等於23日半夜得知夏部失敗消息時,由於時間緊迫,有些地區的工人糾察隊未接到停止行動的通知,與警察發生沖突。24日早晨停止了起義。工人領袖陶靜軒、奚佐堯等10餘人英勇犧牲,百餘人被捕,第一次起義失敗。
南昌八一起義 1927年8月1日,中國共產黨在江西省南昌市舉行武裝起義,揭開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武裝斗爭的序幕,從此誕生了一支由共產黨獨立領導的嶄新的人民軍隊。為了紀念中國革命史上這一重大事件,在當年起義的總指揮部大旅社舊址建立了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八一起義紀念館佔地面積5000平方米,館藏文物2600餘件。經過維修和更新陳列,現在紀念館共展出具有歷史價值的照片280多張、文物資料60多件,並充分運用聲、光、電等現代科技手段,展示南昌起義的全過程及其重大歷史意義。紀念館還下轄4處八一起義舊址:賀龍指揮部舊址、葉挺指揮部舊址;朱德創辦的軍官教育團舊址;位於花園街2號的朱德舊居。 第一次國內革命的失敗,使中國共產黨認識到武裝斗爭的重要性。為了挽救革命,中共臨時中央政治局決定在江西南昌發動武裝起義。1927年8月1日凌晨2時,起義隊伍在以周恩來為首的中共前敵委員會的領導下向南昌守敵發動猛烈進攻,並取得了最後的勝利。8月3日後,起義部隊按原計劃離開南昌,南下廣東。10月初,起義部隊在湯坑與敵激戰失利,一部轉戰海陸豐,堅持革命斗爭;一部在朱德、陳毅的率領下轉入湖南,參加湘南暴動,1928年4月走上井岡山,與毛澤東率領的秋收起義隊伍匯合,成立了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
黃花崗起義
1911年4月27日下午5時30分,黃興率120餘名敢死隊員直撲兩廣總督署,發動了同盟會的第十次武裝起義——廣州起義。其中72人的遺骸由潘達微等出面收葬於廣州東郊紅花崗。潘達微並把紅花崗改名為黃花,這次起義因而被稱為「黃花崗起義」。即第一次黃花崗起義。甲午戰爭以後,各帝國主義國家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中華民族已面臨著亡國滅種的現實威脅。為挽救民族危亡,以孫中山先生為傑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登上了歷史舞台。 1905年8月,中國有史以來第一個資產階級政黨中國同盟會成立。在同盟會的領導下,資產階級革命黨人發動了一次又一次以推翻腐朽的清朝封建統治,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為目的的武裝起義,1911年4月爆發的黃花崗起義就是其中的一次。這些起義在不同程度上打擊了清朝統治,為後來武昌起義一舉成功准備了條件。 黃花崗起義一覽清政府在《辛丑條約》簽訂後,完全成了帝國主義的走狗,成了「洋人的朝廷」。中國近代社會兩大主要矛盾(即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的焦點都集中在清政府身上,只有推翻清朝的反動統治才能拯救民族。於是,從20世紀初年開始,革命就成了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資產階級革命黨人不斷利用會黨和新軍發動武裝起義。1906年12月,同盟會推動和領導了規模巨大的萍瀏醴起義。1907年、1908年,同盟會又在西南邊境地區發動了六次武裝起義:潮州黃岡起義、惠州七女湖起義、防城起義、鎮南關起義、欽廉上思起義、河口起義。光復會也在1908年11月發動安慶新軍馬炮營起義。這些起義因准備不足,單純冒險,結果都歸於失敗。1910年2月,同盟會員倪映典率廣州新軍3000人起義,又遭失敗。連續的失敗,使少數革命黨人對前途失去信心,轉而走上暗殺道路。只有孫中山等人在失敗面前不氣餒,對革命成功充滿信心。他們決心在廣州發動一次更大的起義,以此推動全國革緬懷起義烈士甲午戰爭以後,帝國主義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中華民族已面臨著亡國滅種的現實威脅。為挽救民族危亡,以孫中山先生為傑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登上了歷史舞台。1905年8月,中國有史以來第一個資產階級政黨中國同盟會成立。在同盟會的領導下,資產階級革命黨人發動了一次又一次以推翻腐朽的清朝封建統治,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為目的的武裝起義,1911年4月爆發的黃花崗起義就是其中的一次。這些起義在不同程度上打擊了清朝統治,為後來武昌起義一舉成功准備了條件。清政府在《辛丑條約》簽訂後,完全成了帝國主義的走狗,成了「洋人的朝廷」。 辛亥武昌起義是在黃花崗起義失敗後,一部分革命黨人決定把目標轉向長江流域,准備在以武漢為中心的兩湖地區發動一次新的武裝起義。通過革命黨人的努力,終於在1911年(農歷辛亥年)10月10日成功地發動了具有劃時代意義武昌起義。起義的勝利,逐步使清朝走向滅亡。 辛亥武昌起義前夕,由於中國的各種社會矛盾不斷激化,人民群眾的反抗斗爭持續不斷,革命黨人不斷發動武裝起義。1906年,清廷拋出「預備立憲」,其實質卻是加強了皇族的權力,廣大立憲派對此極為不滿;1908年慈禧太後與光緒皇帝相繼去世,年僅3歲的宣統皇帝溥儀即位,其父載灃攝政。1911年5月,清政府公布的內閣名單中滿族人有九名(其中七名是皇族),漢族有四名。被人稱為「皇族內閣」。立憲派對此大失所望,有少數人參加了革命黨。為取得外國的支持,以維護其統治,清廷將廣東、四川、湖北、湖南等地的商辦鐵路收為國有,然後再賣給外國,掀起了全國大規模的人民反抗運動——保路運動。
秋收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