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古代大梁是什麼地方
大梁,是指戰國時魏(梁)國都城,當時中國最大都市之一。在今河南省開封市西北。魏惠王三十一年(公元前339年,一說魏惠王五年或六年),魏國都城自安邑(今山西夏縣北)遷此。
為戰國時期魏國的都城。魏惠王六年(公元前364年),魏國將國都從山西安邑(今山西夏縣、安邑一帶)遷至儀邑(今開封市城內外西北一帶,春秋時期稱儀邑,處在衛國南部邊境),改稱大梁。這是今開封城創立之始,也是開封城定位於此地的開端。
(1)歷史上的大梁城在哪裡擴展閱讀:
開封市地處華北平原腹地、河南省東部,位於黃河下游南岸之濱。開封居於東經113°52′15"—115°15′42",北緯34°11′45"—35°01′20"之間。開封東與商丘市相連,距黃海500千米,西與省會鄭州市毗鄰,南接許昌市和周口市,北依黃河,與新鄉市隔黃河相望。開封總面積6247平方千米,其中開封市區面積1849平方千米。全市南北最寬約92千米,東西最長約126千米。
『貳』 歷史上五代十國大梁國在今天的何地方
河南開封。
後梁(907年—923年),即梁朝,是五代的第一個朝代。907年,梁王朱溫篡唐稱帝,國號大梁,史稱後梁,唐朝正式覆滅,中國歷史進入五代十國時期。後梁實行兩京制,東都開封(今河南開封),西都洛陽(今河南洛陽)。
梁王朝自梁太祖朱溫開國之前就長期與後唐前身即河東的晉國爭霸直至亡國,共歷三帝,前後17年。因為皇帝姓朱,為與南北朝時的南梁相區別,故又稱朱梁。
(2)歷史上的大梁城在哪裡擴展閱讀:
開平元年(907年)朱溫廢唐哀帝,自行稱帝,改名為晃,建都開封,國號為「梁」,後人稱為梁太祖。升汴州(今河南開封)為開封府,稱東都;以洛陽為西都;開平三年(909),由開封遷都洛陽,封李柷為濟陰王,次年又殺李柷,自此歷時289年的唐朝滅亡,中國進入五代十國的紛亂時期。
朱溫在位時,皇位繼承人未定。乾化二年(912)二月,他親統大軍與晉爭河北,得病返洛陽。六月,三子朱友珪發動政變殺溫,自立為帝。次年正月,改元鳳歷。二月,朱溫第四子朱友貞聯合洛陽禁軍發動兵變,友珪自殺。
乾化三年(913),朱友貞即在開封稱帝(先後改元貞明、龍德),是為梁末帝,還都開封。又復年號為乾化三年。友貞猜忌方鎮大臣,內部分裂,梁朝國力進一步削弱。
『叄』 古代梁城是現在的什麼地方
我沒看那個,但應該是春秋戰國時期吧。那一般就是大梁城(魏之都城),即後來的汴梁,今開封。
戰國並無梁國(正式的),魏又稱梁,就因它都城在大梁。
『肆』 唐朝的大梁是現今的哪裡
戰國時魏(梁)國都城,當時中國最大都市之一。在今河南省開封市西北。魏惠王三十一年(公元前339年,一說魏惠王五年或六年),魏都自安邑(今山西夏縣北)遷此。秦始皇二十二年(前225年),王賁攻魏,決黃河及大溝水灌大梁,城毀魏降。 隋唐以後,又通稱今開封市為大梁(後改稱汴梁)。(據《辭海》)
『伍』 大梁是哪個城市
大梁原為戰國時期魏國的都城,現今為河南省開封市。
大梁城:
為戰國時期魏國的都城。魏惠王六年(公元前364年),魏國將國都從山西安邑(今山西夏縣、安邑一帶)遷至儀邑(今開封市城內外西北一帶,春秋時期稱儀邑,處在衛國南部邊境),改稱大梁。這是今開封城創立之始,也是開封城定位於此地的開端。
遷都原因:
魏國是戰國七雄之一。三家分晉時魏得到了今晉西南經濟基礎較好的河東地區。魏文侯時期任用李悝變法,奠定了良好的經濟基礎,形成了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軍事實力大增。因此,魏國在戰國初年就首先成為最強盛的國家。魏武侯時,魏國開始向南發展,並於公元前391年大敗楚軍於儀邑、榆關,魏國從此佔有了大梁地區。此後通過對楚國的戰爭,陸續佔有了黃河以南的廣闊土地,為後來遷都大梁打下了基礎。
由於魏國的領土主要在今山西西南部的河東以及今河南北部、中部的河內一帶,東西兩部分呈啞鈴形。安邑在魏國西部,距東方太遠,經上黨(今山西東南部)通到東方,崎嶇多山,交通不便。因此,安邑不僅不便於控制東方諸侯,也不利於統治東部地區。如果再有像魏惠王元年公中緩作亂事件,韓、趙很容易攻佔上黨,截斷魏國東西兩部的聯系,使安邑陷於韓、趙、秦四麵包圍之中。
另在公元前340年,公孫鞅曾趁魏國10萬大軍在馬陵中了孫臏的埋伏之際,親自率兵攻打魏國,一直打到魏國都城安邑,迫使魏國與秦國講和。在這樣的形勢下,魏惠王為了避強秦之鋒芒,維持和鞏固魏國的霸主地位,更為了便於統治東部地區,加強對東方諸侯的控制。因此,公元前364年夏四月初三日甲寅,魏惠王把都城從今山西南部的安邑,遷到今河南東部的大梁(今河南開封)。魏國也從此開始被稱為梁國。
(5)歷史上的大梁城在哪裡擴展閱讀
開封市:
開封,古稱大梁、陳留、東京、汴京、汴梁等,簡稱汴,河南省地級市,地處河南省中東部,西與省會鄭州市毗鄰,東與商丘市相連,南接許昌市和周口市,北隔黃河與新鄉市相望。
歷史沿革:
近代的考古發掘中,在開封的萬隆崗遺址中,在尉氏縣縣城西南的斷頭崗,發現了一處新石器早期裴李崗文化遺址。考古發掘證明,早在五、六千年前,在開封就已經有了人類活動。
夏朝(帝杼)曾在開封一帶建都232年,史稱老丘。公元前8世紀,春秋時期的鄭庄公在今開封城南朱仙鎮附近修築儲糧倉城,取「啟拓封疆」之意,定名啟封。漢初因避漢景帝劉啟之名諱,將啟封更名為「開封」,這便是「開封」的由來。
公元前361年,戰國時期的魏惠王遷都大梁,這是開封有明確歷史記載的第一次建都。魏惠王遷都大梁之後,他引黃河水入圃田澤(今鄭州圃田)開鑿鴻溝、引圃田水入淮河。水利既興,農業、商業得到極大發展,日趨繁榮。他還修長城、聯諸侯,國力日盛,乃得稱霸於諸國,使大梁城與秦國的咸陽、楚國的郢都並列,成為當時國內最發達的名都大邑。魏國在大梁建都,歷六世136年。
秦統一六國後,實行郡縣制,開封作為敗亡國的國都被降為浚儀縣,屬三川郡。「浚儀」作為開封的名稱,一直沿用了八百年左右。 公元534年東魏孝靜帝時,設立梁州轄陳留、開封、陽夏三郡。北周武帝建德五年,改梁州為汴州,這是開封稱汴之始,由縣治改為州治。
1948年6月2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次攻克開封,因戰略需要,旋即撤離。同年10月24日再次解放開封,11月成立開封特別市,省會地位不變。1954年10月,省會由開封遷往鄭州,開封改為省直轄市。1955年鄭州專區駐地遷至開封,改稱開封專區,1958年開封市委託開封專區管轄,1962年開封市恢復為省直轄市。
位置境域:
位於黃河中下游,太行山脈東南方,地處河南省中東部,東經113°52′15"—115°15′42",北緯34°11′45"—35°01′20",東與商丘市相連,距黃海500公里,西與省會鄭州毗鄰,南接許昌市和周口市,北依黃河,與新鄉市隔河相望。
行政區劃:
截至2017年底,開封市下轄5個市轄區、4個縣:鼓樓區、龍亭區、禹王台區、順河區、祥符區、尉氏縣、蘭考縣、杞縣、通許縣。
『陸』 古代的大梁是現在哪裡
大梁,是指戰國時魏(梁)國都城,當時中國最大都市之一。在今河南省開封市西北。魏惠王三十一年(公元前339年,一說魏惠王五年或六年),魏國都城自安邑(今山西夏縣北)遷此。
戰國時期,魏國建都於此,稱「大梁」,冶鐵業發達,十分繁榮。後歷經黃河水患和戰亂,幾乎淪為廢墟,極度衰敗。
秦王嬴政即位後,秦國對魏國的軍事壓力不斷加大。公元前225年(秦王政二十二年),秦兵引鴻溝之水淹灌大梁城,開封首次遭毀滅性水災,魏王假被迫投降,大梁城毀,魏國滅亡。
(6)歷史上的大梁城在哪裡擴展閱讀
開封,簡稱汴,古稱「汴州」、「東京」、「大梁」。夏中期為都,稱「老丘」,是夏朝歷時最長的都城,計225年。
五代十國時期國家四分五裂,開封地理條件非常適宜農業經濟發展,作為一統天下的基礎,先後成為後梁、後晉、後漢及後周的國都。
北周大將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代後周稱帝,建立宋朝(北宋),仍以開封為首都,稱為「東京」,終於完成對中國漢民族本部的統一。
北宋時期,開封城市結構突破了唐代長安「坊市」城市格局的束縛,再次走向繁榮,發展成為當時世界上人口最多最繁華的城市之一。
靖康之難後,北宋滅亡,開封先被大齊定為都城,後又被金朝定為都城。元末,小明王龍鳳政權曾以此為都。建都史長達592年。
『柒』 大梁是現在的哪裡
河南省開封市。大梁是戰國時魏(梁)國都城,當時中國最大都市之一。戰國時魏(梁)國都城,當時中國最大都市之一。在今河南省開封市西北。魏惠王三十一年(公元前339年,一說魏惠王五年或六年),魏都自安邑(今山西夏縣北)遷此。秦始皇二十二年(前225年),王賁攻魏,決黃河及大溝水灌大梁,城毀魏降。
大梁簡介:
大梁是戰國時魏(梁)國都城,當時中國最大都市之一。戰國時魏(梁)國都城,當時中國最大都市之一。在今河南省開封市西北。魏惠王三十一年(公元前339年,一說魏惠王五年或六年),魏都自安邑(今山西夏縣北)遷此。
秦始皇二十二年(前225年),王賁攻魏,決黃河及大溝水灌大梁,城毀魏降。(《史記-秦始皇本紀》載:二十二年,王賁攻魏,引河溝灌大梁,大梁城壞,其王請降,盡取其地。)隋唐以後,又通稱今開封市為大梁(後改稱汴梁)。
魏國遷都大梁後,魏惠王曾多次興修大型水利工程,苦心經營大梁城外圍的水網。大梁水道縱橫,航運發達。魏國的船隻可以駛入韓、楚、衛、齊、魯、宋等國,促進了魏國與流域各國的貿易往來和文化交流。
憑借巨大的交通優勢,大梁在短短十幾年間,便一躍而成為經濟發達、人口眾多、富甲中原的商業大都市。秦王嬴政即位後,秦國對魏國的軍事壓力不斷加大。公元前225年(秦王政二十二年),秦兵引鴻溝之水淹灌大梁城,開封首次遭毀滅性水災,魏王假被迫投降,大梁城毀,魏國滅亡。
『捌』 歷史上的大梁國的京城在現在什麼地方
戰國,大梁。南梁,建康。西梁,江陵。後梁,汴京。
『玖』 戰國時魏國的大梁在現今大概是那座城市
在今河南省開封市西北。
戰國時魏(梁)國都城,當時中國最大都市之一。在今河南省開封市西北。魏惠王三十一年(公元前339年,一說魏惠王五年或六年),魏都自安邑(今山西夏縣北)遷此。秦始皇二十二年(前225年),王賁攻魏,決黃河及大溝水灌大梁,城毀魏降。 隋唐以後,又通稱今開封市為大梁(後改稱汴梁)。
魏國(公元前403-公元前225年),周朝諸侯國之一,也是戰國七雄之一。姬姓,魏氏。公元前403年魏文侯被周威烈王冊封為侯、公元前344年稱王、至公元前225年為秦國所滅,共179年。領土包括現在山西南部、河南中北部、陝西西部、河北南部。
當時它西鄰秦國,東隔淮水、潁水與齊國和宋國相鄰,西南與韓國交錯接界、南面有鴻溝與楚國接壤,北面則有趙國。魏國始都安邑(今山西夏縣),公元前364年,魏惠王從安邑遷都大梁(今河南開封),此後魏國稱為梁國。
公元公元前453年趙襄子、魏桓子和韓康子三家分晉,公元前403年,魏與趙、韓一起被名義尚存的周天子正式封為諸侯。由於魏國地處中央四戰之地,憂患的環境和勃勃雄心使魏文侯成為戰國最早推行變法圖強的君主。他用翟璜為相,改革弊政;用樂羊為將,攻掠中山國;以李悝變法,教授法經,依法治國,魏國呈現出蒸蒸日上的旺盛生機。
戰國250餘年歷史中,魏國是最先強盛而稱雄的國家,公元前公元334年魏惠王和齊威王在徐州會盟,互相承認對方為王,史稱「徐州相王」。但在以後的戰爭中,魏國「東敗於齊,西喪秦地七百餘里,南辱於楚」,開始衰落。傳至魏王假,於秦始皇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為秦國所滅。
(9)歷史上的大梁城在哪裡擴展閱讀:
經典歷史故事圍魏救趙:
公元前354年,趙國進攻衛國,奪取漆及富丘兩地。因為衛國是魏國保護國,魏國無法坐視不理,於是立即聯合宋國出兵助衛反攻,魏衛宋三國聯軍直逼趙國首都邯鄲,趙國被逼閉門防守,並派人向齊國楚國求救。魏衛宋聯軍於是包圍邯鄲,希望一舉殲滅趙國,以解除被諸國包圍之局。
但是在同一時間,秦國乘魏軍主力不在,偷襲魏國少梁,並奪得少梁,魏國在這場戰爭里被圍攻的危險反而變得更大。齊威王得知趙國被圍,本欲立即出兵,但將軍段干朋主張延遲出兵,以「承魏之弊」為戰略方針。即是先以少量的兵力向南攻擊襄陵,以製造假像,可以表示助趙,又可以牽制和疲憊魏國。
再待魏軍攻陷邯鄲,魏、趙雙方均已無力再戰之時,再給予正面的攻擊。齊威王接受了這個提議,在趙魏兩軍相持一年多,邯鄲城快要失陷之時,方才委任田忌為主帥,孫臏為軍師,率領齊軍主力馳援趙國。
田忌計劃奔赴邯鄲,與魏軍主力決戰,解決邯鄲之圍。但孫臏認為這不利於齊國,於是提出了更為創新和可行的方法,即「批亢搗虛」與「疾走大梁」。「批亢搗虛」即是避實擊虛,攻其必救,使敵人出現後顧之憂,前線之圍便會自動解開。
「疾走大梁」即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向魏國重城大梁進逼,以切斷魏國的運輸要道,並攻其所不備。這樣一來,魏軍定必回師自救,齊軍則可乘其疲憊於路,一舉擊敗魏軍,而趙國之圍則自動解除。
孫臏這一招「批亢搗虛」使得田忌甚為拜服,立即採用。於是齊軍主力立即向大梁挺進。在此危急存亡之際,雖然邯鄲城已攻破,魏軍還是不得只以少數兵力留守邯鄲,並由主帥龐涓親率主力回馳大梁。但同時間,齊軍已於桂陵(今山東菏澤東北一帶)設伏,准備截擊魏軍。
魏軍由於長期在外作戰,已疲態畢露,再加以長途跋涉之急速行軍,士兵皆戰意大降。於是齊魏一交戰,魏軍戰敗。但此役魏國並未受到嚴重損失,且仍然實現了攻克趙國首都邯鄲的戰略目標。
公元前352年,魏國聯合韓國將齊國打敗,齊楚求和。
公元前350年,魏反攻秦國,包圍秦孝公於定陽,秦國戰敗乞和。至此大戰以魏國勝利告終,魏國的霸業得到繼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