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歷史教學如何突破重難點

歷史教學如何突破重難點

發布時間:2023-05-05 11:25:09

『壹』 如何突破歷史教學中的難點

如何突破歷史教學中的難點
突出重點、破解難點是中學歷史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對重難點知識的處理常常流於形式,尤其對難點的處理,往往不盡人意,在教學設計時有難點,在課堂上卻成了被人遺忘的角落,學生更無從下手,只好冷眼相看了。如何解決?筆者認為,針對難點我們應該搜集相關資料,細致地挖掘,設置恰當的教學情景,制定行之有效的突破措施,採取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積極參與進來,力爭難點當堂突破。
一、材料分析法。這是突破難點常用的方法,通過補充相關材料,讓學生閱讀、體會,加深對問題的理解,從而破解難點,順利過關。例如《上古亞非文明》一課,如何理解《漢謨拉比法典》的實質?對於剛接觸世界歷史的初中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指導學生查閱該法典的相關內容:奴隸可以買賣,可用來抵債;如果奴隸膽敢對主人說:「你不是我的主人」,耳朵就要被割掉;如果理發師不經奴隸主許可,就把奴隸主頭上的奴隸標志剃掉,理發師的手就要被砍掉……在閱讀、感悟材料中,就不難理解「它是一部奴隸主性質的法律文獻」,其實質是保護奴隸制度的。用材料分析法破解難點,不僅給人印象深刻,而且培養了學生「論從史出」的歷史學習方法和思維習慣。
二、表格比較法。比較法是人們通常運用的一種認識事物的方法,有比較才能有鑒別,才能認識事物的本質特徵,正如俄國著名的教育家烏申斯基所說「比較是一切理解和思維的基礎」。例如,近代兩次中日戰爭的基本形勢都是敵強我弱,但結局卻完全不同: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列強乘機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而抗日戰爭中國取勝,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奠定了基礎。出現不同結局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學生概括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如果將兩次戰爭的領導階級、民眾動員、戰略戰術、國際環境等方面內容列成表格加以對比的話,那麼上述不同結局的出現也就很自然了。這種對同一特徵或性質相近的歷史事件進行對比,在同中求異,在異中求同,去粗取精,由表及裡,從現象到本質,從而幫助學生找出歷史事件之間的必然聯系。
三、分層設問法。對於難度較大的問題,不妨把問題按難易程度分解成若干個與之相關的小問題,小坡度式地層層遞進,劃難為易,由易到難。例如,如何幫助學生認識一百多年前巴黎公社的無產階級政權性質,是教學中的一大難點,因為世界史中的國體與政體、國家政權的性質等問題本身就超過了學生現階段的知識水平,教師可以將這一大問題分解成以下幾個台階:(1)3月18日革命是哪兩個階級面對面的生死搏鬥?(2)巴黎公社組織機構的組成成分怎樣?(3)公社採取了哪些措施?這些措施為哪個階級服務?(4)為什麼說巴黎公社是無產階級性質的政權?學生沿著這些台階步步深入,最後水到渠成。
四、結構重組法。無論學生使用的是哪一種版本的教材,由於各個地方的學生智力和認識水平參差不齊,對教材某些章節或某一子目的編排,有時感到費解。這就要求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不拘泥於教材內容的安排,要勇於打破教材的結構,大膽地引入新的信息和自己經過思索後的想法,重組教材上的知識結構。例如《民族政權並立的時代》一課,教材是按「北宋、遼、西夏的建立及其之間的關系」和「南宋與金對峙」兩大條目安排的,把各民族政權和民族關系混雜在一起,學生感到繁瑣,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在教學中本人則按「兩宋時期民族政權的並立」與「各民族之間的關系」兩大板塊設計,化繁為簡,變難為易,知識體系更加清晰,更加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徵和認知規律,課堂效果非常理想。
五、角度變換法。強調發現學習、探究學習、研究性學習成為本次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特徵。[1]針對教學中的難點,我們要教會學生從不同角度去分析,從不同層面去探究,從而發現解決問題的辦法。例如《明朝的對外經濟文化交流》一課,「鄭和下西洋的意義」是本課的重點也是難點,教材上只是說「鄭和下西洋擴大了中國同亞非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輕描淡寫,一帶而過,鄭和下西洋是如何擴大中國同亞非各國經濟文化交流的?是否還有其它意義?學生不易理解。在課堂上,我指導學生從以下幾個角度分析並解決這一難點的:通過對鄭和船隊規模的介紹與展示,得出鄭和下西洋的意義之一:表明當時中國擁有高超的造船技術和航海技術;通過觀看鄭和下西洋紀念郵票及相關錄像,理解鄭和下西洋的意義之二:明朝同三十多個國家建立了友好關系,擴大了中國同亞非各國經濟文化的交流;通過十五世紀世界航海史上兩大壯舉的對比,認識鄭和下西洋的意義之三: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航海活動的先驅。
六、原理導向法。俗話說「政史不分家」,很多歷史難點問題,如果利用政治學的原理、觀點去分析,有時候較容易地找到答案。例如,對於巴黎公社失敗的根源,學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難,應引導學生聯系初中政治學生產關系原理,教師幫助分析:巴黎公社的失敗深刻地說明了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有什麼樣的經濟基礎就必然有與之相適應的上層建築的辯證唯物主義原理,巴黎公社能夠趕跑反動政府,但沒能抵抗住被趕跑政府的反攻,表面上看反動政府的強大,實際上卻蘊涵著更深層的內涵,這就是資本主義仍然處在上升時期,還不具備建立無產階級新制度的條件。經常用政治學的原理指導分析歷史現象,學生能逐步學會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七、情景創設法。歷史課程改革要求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鼓勵教師創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學途徑,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為學生學習營造一個興趣盎然的良好環境,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2]在學習英國憲章運動時,無產階級在當時不富有的情況下要求取得普選權參與國家的管理,學生比較難以理解。教師運用多媒體、幻燈等方式出示一些相關資料(包括音頻、視頻等),營造當時工人運動的氛圍,讓學生參與感受到工人的斗爭中去,由學生自己理解並得出結論:這場運動的性質是「世界上第一次群眾性、政治性的無產階級革命運動」。通過創設情景解決難點,不僅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徵和認知水平,而且培養了同學們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得出結論的能力。
八、故事改編法。某些難點知識,將其改編成淺顯易懂、生動有趣的故事,會大大降低問題的難度,從而有助於問題的解決。例如,《民族政權並立的時代》一課,「如何評價澶淵之盟?」是本課的一個難點。在尊重史實的基礎上,我改編了這樣一個小故事:張大爺居住在宋遼邊境上,大兒子在一次對遼作戰中犧牲了,由於戰亂一家人生活很不安定,日子十分困難。澶淵之盟後,社會安定了,張大爺做起了買賣,用絲綢、布匹換取對方的綿羊,並同二兒子一起辦起了一家羊毛服裝廠,服裝價廉物美,契丹人爭相購買,張大爺的腰包鼓了,日子越來越紅火……。通過這個小故事的編排,學生對澶淵之盟前後宋遼雙方的關系,尤其是澶淵之盟帶來的和平景象有了比較深刻地認識,難點因此不攻自破。教師經常鼓勵學生將抽象的歷史知識,編成個性化的故事,既有助於難點的突破,又培養了學生陳述歷史問題的表達能力。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面對歷史教學中的難點,我們首先要以勇敢的心態,採取適當的方法,指導學生突破之。同時,在解決一個個的難點中,培養了同學們堅強的意志品質和創新精神,也增強了他們承受挫折的能力。

『貳』 如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突破教學難點

學習歷史個人認為應從幫助學生建立正確學習歷史方法入手!
在某個時代的難點難以從局部說明的話,可從橫向縱向對比入手!
如某某王朝的經濟制度情況 可從同一時期其他國家部落對比異同聯系
或在中國整個古代歷史中所處地位,作用這樣可起事半功倍之效!
總之用聯系觀點看歷史比起孤立靜止的看待學習容易許多!

『叄』 怎樣了解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重難點

如何講授初中歷史教學重難點問題 一、教學重點難點的新認識教師對教學內容處理時,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要確定教學重點和難點。這是因為歷史知識浩如煙海,無所不包,盡管作為中學歷史課程的內容已經篩選,但仍然很龐雜,且中學歷史教學中存在教學內容重與課時少的矛盾,故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分清主次,區別輕重,突出重點,解決難點。1、確定教學重點難點的依據教學目標(課程標准)課堂教學過程是為了實現目標而展開的,確定教學重點、難點是為了進一步明確教學目標,以便教學過程中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更好地為實現教學目標服務。因此,確定教學重難點首先要吃透新課標。以前中學歷史教學目標更多強調掌握歷史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確定教學重點更多地是從歷史學科的角度出發,將某一歷史知識是否在歷史發展進程中有重要作用或影響作為確立教學重點的依據,或者是從教科書的體系出發,將歷史知識做出比較,確定重點,很少講歷史學科特點與基礎教育特點結合起來考慮。新的歷史課程標准將「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確定為教學目標。只有明確了這節課的完整知識體系框架和教學目標,並把課程標准、教材整合起來,才能科學確定靜態的教學重點難點。學生實際學生是課程學習的主體,教學重點尤其是教學難點是針對學生的學習而言的。因此,我們要了解學生,研究學生。要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和技能的狀況,了解他們的興趣、需要和思想狀況,了解他們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例如,在我講授人教版八年級歷史上冊第14課《難忘九一八》一課時,首先要讓學生了解的主要內容:九一八事變的原因、經過、後果;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原因、西安事變的內容和歷史意義。這一課的難點在於體會東北人民和張楊將軍的愛國精神,認識中國革命的艱難曲折。這一難點的突破是對學生進行良好愛國教育的內容。本課主要任務是在學生掌握歷史知識的同時讓學生形成良好的愛國教育。此課內容表面上看不多,主要是讓學生懂得九一八的原因、過程、後果、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原因和歷史意義。了解愛國精神,在日常生活中怎樣做。我做了非常充分的課前備課,尤其是課題相關的素材,自我感覺很好。我開始了上課,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我越來越感覺到,同學的思路好象不跟著我走,而是跟著大屏幕走,他們只關注課件中的視頻動態,對於課本上的知識點他們卻忽略不思考。特別是在課堂上,同學們表現出了對西安事變中的兩個將軍情況非常關注,而這一點,在我的課件上並不是很詳細,所以我只好調動自己的記憶力,滿足學生的慾望,這樣一來,課堂時間就遠遠超過了預定范圍。進行課堂檢測時學生還都沉浸在戰場上,反饋情況不是很好,最後這節課的課堂教學任務並沒有按預期中的那樣完成。特別是對愛國主義精神的體會有的學生沒有更好的把握。課後我進行了反思並得出:我高估了學生的知識,有的學生這方面的知識很少。沒有處理好教材的內容,對各環節的處理不夠,課堂上重難點的突破不那麼好。最後,換種教學方式即通過利用突破教學難點、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教學理念,來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也就是在課堂上,一切從學生實際出發,結合課時內容,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讓學生探究、合作學習方法。 我又做了如下的教學設計,並在初二二班個班進行了教學。充分調動了學生思考問題的積極性,從而解決問題,提高了教學過程和效果 1、導入:有誰會唱《松花江上》這首歌?讓學生唱,教師說出這首歌的情況,輕松地引導學生進入了新課的學習; 2、展示設計好的探究問題(利用大屏幕)讓各學習小組去探究: (1)中共為什麼要和平解決西安事變? (2)利用大屏幕說出西安事變的經過。 (3)西安事變的結果是怎麼樣的?為什麼會取得這樣的結果? (4)和平解決西安事變遇到了哪些困難?這些困難是怎樣被克服的? (5)西安事變體現了哪些精神?結合自己的生活實踐說說這些精神有什麼現實意義? (6)西安事變的歷史意義 3、在各小組探究完畢後,讓一個小組說一說他們的答案,再由其他的組對這個答案進行補充。通過小組之間的交流,使這個問題的答案越來越完美。至於和平解決西安事變這一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學生更進一步認識到歷史給我們的反思。很順利的突破了難點,對學生進行了良好的愛國主義教育。如何解決這問題,只有和平解決才能挫敗日本帝國主義和國內親日派的企圖,達到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目的。因此中國共產黨從民族利益出發,主張和平解決西安事變,逼蔣抗日,組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抵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經過小檢測,學生對本節課內容掌握很好 總之,經過這次培訓,我從中學到了更多、雖然還顯得很不成熟,但是,對於如何在教學中把握難點,貼近學生、貼近生活,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方面進一步了解了,以後課堂上用學的新教學理念,關注過程,提高自己。要判斷是否為教學難點,就要分析學生學習難點形成的原因,一般形成學習難點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第一種是對於學習的內容,學生缺乏相應的感性認識,因而難以開展抽象思維活動,不能較快或較好地理解。例如,在學習「中華文明的起源」時,由於學生缺乏對遠古時代歷史的感性認識,所接觸到的考古材料又十分有限,因而在理解遠古人類歷史的時候,就時常感到困惑:遠古時代既然沒有文字,其各階段的劃分及那些形象的描述是怎樣得知的?如果這些問題學生得不到解答,對這一部分教學內容就難以掌握。所以,該課的教學難點是如何幫助學生獲得對遠古人類生活的感性認識,使其理解中華文明的起源在不同發展階段的狀況。第二種是在學習新的概念、原理時,缺少相應的已知概念、原理作基礎,或學生對已知概念、原理掌握不準確、不清晰,使學生陷入了認知的困境。例如在中國近代史教學中,經常會涉及一些特有的專業名詞或歷史概念,像「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租界」「租借地」「近代化」等,中學生對這些概念是比較陌生或模糊的。在教學當中,如果教師不能把這些概念講透,那麼學生在學習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對中國所造成的危害時,就會存在認識不清的問題。所以,讓學生明白這些概念的內涵就是教學時必須解決的難點問題。第三種是已知對新知的負遷移作用壓倒了正遷移作用。即已學過的知識在對學習新知識時,起了干擾作用,因而在已知向新知的轉化中,注意力常常集中到對過去概念、原理的回憶上,而未能把這些概念、原理運用於新的學習之中,反而成為難點。如在學習美國的「西進運動」時,一些學生把在以前學習到的關於黑人奴隸被販賣到美洲和在南北戰爭中南方種植園主對黑人奴隸壓迫的史實,負遷移到對「西進運動」後果的理解,把對「西進運動」的後果之一--對當地印第安人的屠殺迫害,理解為對黑人奴隸的迫害,所以,如何讓學生真正明白美洲大陸居民的構成情況,就成為教學突破難點時需要解決的問題。第四種是教材中一些綜合性較強、時空跨越較大、變化較為復雜的內容,使學生一時難以接受和理解,而這些內容往往非一節課所能完成,這是教學中的「大難點」。如中國古代史上的政治制度、民族融合等問題,近現代史上近代化的進程等問題。這些問題講好了,可以循序漸進地完成教學任務,講不好則成為生硬的說教。因此這類內容在教材處理和教學方法選擇上都是難點。備課時,教師要根據教材特點及學生情況,對可能出現的教學難點做出判斷,並採取有效措施。教師要在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做出預見,預見學生在接受新知時的困難、產生的問題,以便對症下葯。避免教學中的主觀主義和盲目性,切實做好理論聯系實際。從而確定好自己的課堂教學科學切合實際的靜態和動態重點難點。以此為依據,從歷史教學內容的科學系統來看,組成歷史發展基本線索的主要環節為教學重點難點;從教育學的活動要求來看,培養學生能力,掌握學習方法是教學重點難點;從情感教育和品德養成來看,激發學生積極的情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是教學重點難點。總之,老師在教學中,要結合實際,根據教學目標,恰當地將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確立為教學重點難點。知識內容教學重點指教材中最主要的內容,在知識結構中起紐帶作用的知識,它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基本技能等。歷史教學的重點是指體現歷史基本線索、主要化解和直接服務於具體教學目標的教學內容。2、教學重點難點的確定由教學目標確定。如:《隋的統一與大運河》一課,課程標准規定其知識目標是「了解大運河的概況及其影響」,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是「以大運河等為例體會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因此,有關大運河的教學內容就成為本課的教學重點,而如何使學生體會到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就成為教學的難點。由具體內容在整體課時(單元)內容中的地位確定。如:《唐太宗與貞觀之治》中將「貞觀新政」作為教學重點是因為該內容是初唐政治最主要的內容,也是評價唐太宗的主要依據。由知識內容的時代性,現實性和教育意義來確定是否可以作為教學重點。如:《合同為一家》一課將「了解唐與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實」作為重點是因為這部分內容對培養學生民族團結、為維護國家統一觀念具有重要的現實教育意義。教學的重點與難點,既有區別又有聯系,有時二者是統一的。例如「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權的措施」一課中,「廢分封,立郡縣」一目既是教學重點,也是難點,教師需要適當補充材料加以說明。有時二者又不統一,如「漢武帝推進大一統格局」一課,重點是漢武帝推進大一統的主要措施,而難點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時教師就不能過多地補充材料,而需要對儒家思想的內涵及歷史作用作簡要的評價。二、教學重點難點的突出與突破1、突出教學重點在准確確定重點之後,就應該考慮採取措施如何做到真正突出重點。僅就教學內容的組織處理而言,下列幾個方面對突出重點具有重要意義:一是分清主次。特級教師支玉恆說:「那種把教材所有內容無巨無細都鑽得深而透之作法,並非聰明之舉,如果進而把這些東西都要納入教學計劃當中,則更是弊多利少。面面俱到其實面面不到。淺嘗則止,水過地皮濕式地教學,是絕對不可取的。因此吃透教材,首先是吃透教材的重點內容。」教師在組織教學內容時要靈活調動教學內容,可以圍繞中心問題合理變動順序,力求從系統發展過程中突出中心環節,做到既有中心,又有向心力,使教學內容更加緊密地聯系起來。二是圍繞重點作必要的補充,以求課堂講授內容具體、深入、明確,使重點更加突出、豐滿。對於非重點的教學內容,則予以適當精簡,概而述之。三是在教學時間的安排上予以切實保證,使重點部分得以講清講透。當然,突出重點的方法很多,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去總結、積累。2、突破教學難點,方法很多,或化抽象為具體,或化復雜為簡單,或變生疏位熟悉,其目的都是為了化難為易。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第一,多媒體輔助法。對於頭緒較多,時空概念比較強的教學內容,可以採用多媒體輔助法,這主要是充分利用學生的感性認識,使學生的第一信號系統與第二信號系統同時發揮作用,以便更有利於教學難點的突破。如第二次世界大戰史的教學,頭緒多,地名多,人物多,光靠老師講,學生看,恐怕很難弄清楚,但如果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學生就很容易掌握這些內容。第二,架橋鋪路法。對於一些理論概念,如生產力與生產關系原理,初中生一下子弄不懂,可以設計一些鋪墊,通過架橋鋪路幫助學生突破難點。如「鐵騎牛更引發的社會變革」一課,關於封建生產關系的形成是難點,直接從生產力、生產關系的角度來講,初一學生接受起來有困難。不妨做些鋪墊,創設一些新情景,讓學生想像:戰國的含義是什麼?處在這樣一個戰亂時代,怎樣才能避免厄運?學生答:發展經濟,使國家富強。鐵農具出現後,奴隸主就驅趕奴隸用鋒利的鐵農具為自己開墾荒地,增加財富。可是在奴隸制下,奴隸的地位如何?他們是否會有積極性?學生答:他們沒有人身自由,生產的再多,自己還是什麼也沒有,不會有生產積極性。於是一部分開明的奴隸主嘗試著改變剝削方式,他們把土地分成小塊,租給勞動者,每年收獲的時候向承租人收取大部分收貨物作為地租。勞動者通過一年的耕耘,也可以留下一小部分收獲物自己支配。你們覺得這種新的剝削方式會帶來什麼結果呢?學生答:奴隸為得到更多的收入,努力工作。在這種新的剝削方式中,勞動者不再稱奴隸,而是農民,這些開明的奴隸主也就是新興地主。這樣,雖迴避了生產力如何決定生產關系的理論問題,但沒有迴避對學生進行歷史唯物主義教育。第三,補充材料,化解難點法。對於一些結論性難點,化解的方法是需要引用一些典型的事實材料,並以材料為依據進行分析,從而化解難點。例如《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一課,如何理解《漢謨拉比法典》的實質?對於剛接觸世界歷史的初中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指導學生查閱該法典的相關內容:奴隸可以買賣,可用來抵債;如果奴隸膽敢對主人說:「你不是我的主人」,耳朵就要被割掉;如果理發師不經奴隸主許可,就把奴隸主頭上的奴隸標志剃掉,理發師的手就要被砍掉……在閱讀、感悟材料中,就不難理解「它是一部奴隸主性質的法律文獻」,其實質是保護奴隸制度的。用材料分析法破解難點,不僅給人印象深刻,而且培養了學生「論從史出」的歷史學習方法和思維習慣。第四,表格比較法。比較法是人們通常運用的一種認識事物的方法,有比較才能有鑒別,才能認識事物的本質特徵,正如俄國著名的教育家烏申斯基所說「比較是一切理解和思維的基礎」。例如,近代兩次中日戰爭的基本形勢都是敵強我弱,但結局卻完全不同: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列強乘機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而抗日戰爭中國取勝,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奠定了基礎。出現不同結局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學生概括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如果將兩次戰爭的領導階級、民眾動員、戰略戰術、國際環境等方面內容列成表格加以對比的話,那麼上述不同結局的出現也就很自然了。這種對同一特徵或性質相近的歷史事件進行對比,在同中求異,在異中求同,去粗取精,由表及裡,從現象到本質,從而幫助學生找出歷史事件之間的必然聯系。例如:新民主主義革命,是一個理論性比較強的歷史概念,學生難以理解。如果學生不理解這個概念,「五四運動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就會成為死記硬背的一句空話, 對以後的歷史學習會產生不利影響。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幫助學生解決難點,可採用比較的教學法,把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進行比較。 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比較 領導階級 革命任務 革命目的舊民主主義革命 資產階級 反帝反封建 資產階級共和國 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義革命 無產階級 反帝反封建 人民民主共和國 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通過比較,可以明確看出,新民主主義革命和舊民主主義革命的任務是相同的,都是反帝反封建,因此革命的性質也相同,均為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但由於領導階級不同,使得革命目的和革命性質有所不同,在這個比較結果的基礎上,學生自然會認識到:民主革命的任務是反帝反封建,無產階級領導的民主革命是新民主主義革命,資產階級領導的民主革命是舊民主主義革命。 第五,分層設問法。對於難度較大的問題,不妨把問題按難易程度分解成若干個與之相關的小問題,小坡度式地層層遞進,劃難為易,由易到難。例如,如何幫助學生認識一百多年前巴黎公社的無產階級政權性質,是教學中的一大難點,因為世界史中的國體與政體、國家政權的性質等問題本身就超過了學生現階段的知識水平,教師可以將這一大問題分解成以下幾個台階:(1)3月18日革命是哪兩個階級面對面的生死搏鬥?(2)巴黎公社組織機構的組成成分怎樣?(3)公社採取了哪些措施?這些措施為哪個階級服務?(4)為什麼說巴黎公社是無產階級性質的政權?學生沿著這些台階步步深入,最後水到渠成。 應注意的問題 ●既是難點也是重點的教學難點,要重點解決。 可適當補充材料,進行講解分析。 ●是難點而不是重點的教學難點,不能過多補充和解釋。 教師要精心設計解決難點的簡要方式。 ●一節課確定和解決的教學難點不宜過多。

『肆』 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方法有哪些

怎樣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效率是歷史教學永恆的主題,如何在有限的45分鍾內,夯實基礎,培養能力,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認為應當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怎樣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方法

一、准確把握歷史課程標准和每課三維目標,精心備好每一課。

有效教學是教師為實現預期教學目標,以心理學和教育學理論為基礎,在師生互動中通過教師的常規教學行為影響學生,以促使學生獲得滿意的學習結果、學會學習的過程。特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各種教學活動,使學生獲得最佳學習效果的教學過程。簡言之,有效教學即符合教學規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學,是能促進學生發展的教學。歷史有效教學是教師遵循個體發展和歷史教學活動的基本規律,促進學生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上可持續的進步和發展,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的教學活動。

歷史的考試緊扣課標出題,所以要提高教學有效性,必須准確把握歷史課程標准。歷史課程標准不同於其他學科課程標准,它非常具體,內容標准詳細地規定了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現代史六本書每個單元每一課的內容標准共44個學習主題,分布在每一冊書共有37個單元。因此,我們在講課之前必須參照課程標準的內容標准來備課,這樣,教學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新課程是一標多本,圍繞一個課程標准,使用多個版本的歷史教科書,有北師大版,人教版,不管是哪一版本的教科書,我們都要熟悉教材內容,做好:(1)教材內容分析,了解現行教科書的結構(2)了解課時教學內容與前後課之間的聯系及其在全冊教科書中的地位(3)了解本課教學內容中各子目的內在聯系明確每一課的課標要求以及三維目標對本課要學生掌握的知識做到心中有數。教學目標是判斷歷史課堂教學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據。准確全面地理解教學目標的真正含義,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根本保證。「知識與技能」是三維目標中的主線,貫穿於學科教學的始終。它既是學生發展的根本保證,也是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堅強基石。「知識與技能」以「過程與方法」作為生成保障。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以「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作為培育的憑借與途徑。

備課要以課程標準的內容標准為依據,教學活動設計要全面落實「三維目標」,教師還須轉變角色,在備課過程中多從學生的角度去考慮教材,以一個學生的眼光去閱讀教材,分析教材,審視教材,作好學情分析:(1)了解所教班級學生的整體學習情況;(2)了解學生已經具有的與本課有關的知識;(3)了解學生在思維、情感等年齡心理上的差異,使備課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

二、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知道要學什麼。

寫文章講求有好的開頭叫「風頭」,課堂教學也是一樣,需要創設新、活、美、樂、自然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撥動其思維之弦,總的原則是要注意啟發性,知識性、靈活性、趣味性。讓學生以最佳的興奮狀態投入學習活動中,這就是需要做好成功的導入教學。

一個成功的導入,可以馬上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興趣,如同徐徐拉開的帷幕,讓同學們一眼看到精美的景緻,又如樂章的序曲,使學生們一開始便受到強烈的感染,從而為整堂課的成功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首先要把握歷史課堂導入藝術的設計原則。歷史課堂的導入,要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和技巧性,以達到在實際的教學應用中的功效性,這樣的導入才具有藝術性。因此在設計課堂導入的時候,應該注重把握一定的原則性。中學歷史課堂導入藝術的設計原則主要有以下四點:(1)貼近生活,提高學生的學習歷史的興趣的原則。(2)導入內容的篇幅要適中、恰當原則。(3)從新課程內容標准找導入語的突破口的原則。新課程內容標准,是本課內容的高度概括和精髓核心所在,也是該課的重點與難點,同時也是高考命題趨勢的重要出發點,在講授課程的同時,如果能夠滲透對考點的加強,對於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有著重要的幫助,而這一類的導入的方法一般建議是復習式的導入為主。(4)能夠幫助學生積累歷史學習素材,理清學習脈絡為準的原則。 歷史學習是一個從感知歷史到積累歷史知識、從積累歷史知識到理解歷史的過程,因此歷史課堂不應該為上歷史課而上,在幫助學生了解歷史發展脈絡的同時,也要加強對學生進行歷史教育的感化。雖然在教學過程中,這一種教育的感化可以貫穿整個課堂,但是,如果能夠在課堂導入的時候來一個先聲奪人的效果,奠定整一節課的基調的話,這樣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導入教學的方法有多種:問題導入法、舉例導入法、討論導入法、圖示導入法等在教學中自己的具體做法是:

(1)注意新舊知識的銜接過渡。復習舊知識導入新課。便於學生鞏固已學知識,便於將就舊知識邏輯地,有機地聯系起來,循序漸進地展開教學。通常通過提問、練習,講述,誦讀等方式進行。使學生「溫故」的基礎上知新,促使學生積極思維,引發探索問題奧妙的興趣。我在教學《明清帝國的專制統治》一課時這樣導入: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中,歷代帝王為了鞏固統治採取了各種措施,秦始皇推行郡縣制,漢武帝頒布推恩令,唐太宗完善科舉制,重視人才,虛心納諫,社會歷史發展到明清時期,明清時期統治者在政治、思想方面採取了哪些具體措施呢?這些措施又造成了什麼影響呢?今天,讓我們共同學習《明清帝國的專制統治》。通過這一導入,學生既回顧了舊知識: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的措施,又明確了本節課要學習的重點內容是明清時期政治、思想方面的措施及影響。

(2)注意歷史與現實的對比,從而融入情感態度價值觀教學,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正確的歷史思維能力、辨別是非的能力。我是這樣導入的:播放奧運會主題曲《我和你》,我接著說,2008年8月,我國成功舉辦了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這是一次全世界人民體育的盛會,團結的盛會,一首《我和你》拉近了全世界人民心靈的距離,唱出了全世界人民熱愛和平、嚮往和平的心聲,但是,在20世紀先後爆發的兩次世界大戰,不僅造成了世界性人力物力的損耗,也給全世界人民帶來了沉重的災難。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罕見的、最殘酷的、規模最大的戰爭,給各國人民帶來了無盡的痛苦與災難,並且戰爭的傷痛至今仍在延續,為了避免世界大戰的悲劇再次發生今天,我們一起來復習《兩次世界大戰》的歷史。

(3)充分利用教材資源

我在教學《祖國統一的歷史大潮》一課時,我說,今天老師想送給大家一首歌,你聽聽唱的是哪個地區?於是,我就唱;你可知媽港,不是我真名姓, 我離開你太久了, 母親! 但是他們擄去的我的肉體, 你依然保管我內心的靈魂,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名姓, 我離開你太久了, 母親! 但是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 你依然保管我內心的靈魂, 三百年來夢寐不忘的生母啊, 請叫兒的乳名: 叫我一聲--澳門。 母親!母親! 我要回來, 母親!母親!同學們一聽就知道是澳門,我接著說,是的,這是聞一多先生《七子之歌》中的澳門,那麼澳門曾被哪個國家佔領,又在什麼時候回歸了祖國的呢?這一地區實行什麼制度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祖國統一的歷史大潮》。

(4)採用多媒體手段

教學歷史學科有很多影視資料可供使用,各個不同的歷史階段發生的大事,重要人物都被拍攝成電視、電影作品,在教學中可以選擇使用。

總之,通過導入教學,引發學生的學習意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教學在學生想學、願學、樂學的心理基礎上展開。

三、打造教學特色,提升教師綜合素質,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問題為中心進行教學,以解決問題作為課堂教學的重點。

首先,應提升教師綜合素質,打造教學特色。中國有句教育古訓是「親其師,信其道。」教師的人格魅力,課堂教學的教學藝術是讓學生喜歡歷史課的首要因素。看看易中天吧!看看紀連海吧!看看王立群吧!他們的講解多麼生動,多麼睿智,善於設疑,調足了聽眾的胃口!教師的情緒感染著每個同學。

其次,應以學生為主體。「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學生風華正茂,他們富有理想,富有激情,我們為何不能給他們一個機會,給他們一個施展才華的舞台呢?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帶著問題,自主、合作、探究,去解決一個一個問題。讓每一個同學都參與到學習中來。要減少課堂的講授時間,降低教的富營養,增強學生的飢餓感,最大限度的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主動中發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創新。

第三,以問題為中心進行教學,以解決問題作為課堂教學的重點。

亞里士多德說過,「思維自驚奇和問題開始」。應以問題為中心進行教學,以解決問題作為課堂教學的重點。問題中心教學法,即教師根據歷史學科的特點,緊緊抓住歷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創造思維情境,將教學復習的知識以問題組的形式呈現,把解決問題作為課堂教學的重心,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激發學習歷史知識的動機和情趣,有效掌握歷史知識,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教會學生怎樣學習的教學方法。

注意以下幾點:1、問題的內容,即問什麼? 一是問題內容要緊扣課標和本課教學的三維目標要求,有較強的針對性。 二是問題要體現教材內容的內在聯系。 三是問題要有層次性、次序性。四 是立足課本,以面向全體學生為准則,以課文的重難點知識文獻資料思考題等為主要內容。五是不能過於膚淺。

2、要問的對象,即問誰?(1)多關注學習中等及以下的學生 ( 2)問題難度較大、靈活性較強的最好問優學(3)回答問題的同學不能總集中在幾個人身上,應關注全班同學。3、提問的方式,即怎麼問? 一是問題的表述要簡明、准確、深入淺出、循序漸進。 二是問題要有啟發性。 三是教師要善於鼓勵、引導。

4、解決問題的方式(1)注重學生獨立的閱讀和思維,以自主學習為主,閱讀是學生獲得知識、發展能力、提升精神的重要途徑,無論什麼學科的教學,都應該把學生的閱讀置於中心位置,要讓學生通過獨立閱讀解決較為簡單的問題,並在學生閱讀的基礎上,著力解決識記層次的問題。(2)較難的問題,可先通過小組合作、探究試著解決,答案還不夠完整或學生的理解海不是很到位,教師可指導學生合理利用教材中的小字、名言、地圖、圖片等材料幫助理解。(3)把歷史知識的學習放在本單元、本冊書或世界歷史的大背景下去理解。(4)注意問題之間的銜接過渡,融會貫通。(5)教師幫助學生形成知識網路,做好板書設計。

四、做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學

學習歷史並不僅是單純地知道歷史事件的情況,更重要的是以史為鑒,指導我們今天的行動,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逐漸了解中國國情,理解並熱愛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形成對祖國歷史與文化的認同感,初步樹立對國家、民族的歷史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培養愛國主義情感,逐步確立為祖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人類和平與進步事業做貢獻的人生理想。

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審美情趣,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堅強的意志和團結合作的精神,增強承受挫折、適應生存環境的能力,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了解科學技術給人類歷史發展帶來巨大物質進步的基礎上,逐步形成崇尚科學精神的意識,確立求真、求實和創新的科學態度。

了解歷史上專制與民主、人治與法治的演變過程,理解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不斷強化民主與法制意識。

了解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多樣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國、各地區、各民族的文化傳統,學習汲取人類創造的優秀文明成果,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國際意識。

中學歷史五種教學方法

1.講述法:是教師運用口語向學生傳授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它包含敘述、描述、概述三種具體的類型。通過教師的講述,可以使學生掌握比較系統的歷史發展過程知識,從而為培.養想像力、創造力、分析綜合能力奠定基礎

2.講解法: 是對歷史名詞、概念、觀點和規律等內容進行解析論證的一種教學方法。它包含解釋法、比喻法、分析綜合法、比較法等具體的形式。

3.敘述法: 歷史教學中,教師按照歷史事件發展或歷史人物活動的時間順序,對歷史事實進行全面系統地講授的教學方法稱為敘述法。其最突出的特點,是完整清楚地交代整個歷史事件的全過程。

4.概述法: 教師使用簡練、概括性的語言,對歷史知識中非重點內容進行大概介紹的教學方法。適用於歷史教學中雖屬次要,但又必須交代清楚的歷史事實教學。

5.談話法: 歷史教學中,師生之間通過口語交流,進行教學與學習活動的一種教學方法。包括師——生、生——生、師——生——生之間對話等多種形式。

『伍』 論文:初中歷史如何突破難點達成教學目標

一、鑽研教材,了解學情。
在課堂教學之前,必需要認真研讀教材,明確本節課要教學的目標是什麼?內容是什麼?可以採取哪些教學方式?然後再了解所任教班級學生的大致情況,如學習能力,操作能力。從中分析出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可能會遇到那些困難?結合教學內容確定教學重點。
二、確定主題,把握重點。
每一節信息技術課的技能目標基本是固定的,但教學主題卻是可變的。我們在確定或選擇教學主題時,要把握其中的教學重點,抓住這個關鍵性的知識點,圍繞主題進行展開,讓學生在活動中去完成主題任務,在任務中去體驗和操作關鍵性的知識點,即教學重點。
三、以舊引新,突破難點。
任何新知識新操作技術的學習,都是基於原有知識結構的。所以我們在教學時,特別是對一些難點部分,要做到有層次感,可將其分解成若干分小活動,從已有的知識結構中去引導,步步為營,逐步提升,從而幫助學生拓展原有的知識結構,達到構建新知的目的。

『陸』 如何突破歷史教學中的難點

歷史教學如何突破重難點
參加工作剛一年,接的是初三的歷史。邊摸索邊實踐,發現很多學生對歷史問題只知皮毛,而沒有深入理解問題。我認為是在教學中沒有突破重難點。只是把歷史當做了記憶的一門課。從網上看到了很多突破重難點的方法,覺得很好,現總結如下:
一、歷史假設法:
就歷史科學本身來說,是不容許假設的,但從歷史教學來說,為了達到教學目的,引起學生思考的興趣,可以進行假設性的提問。例如《美國南北戰爭》中南北雙方的經濟制度矛盾、內戰的爆發是課文的重難點,筆者在教學中曾這樣假設:假如有一個北方的資本家在美國的南方開了一家織布廠,這家工廠有沒有發展的可能性呢?學生通過自主閱讀後進行交流,有的說「他買不到原料,因為棉花控制在南方的奴隸主手中,他們要把棉花賣到歐洲去」,有的說「他織出來的布沒人買,因為南方大量的奴隸買不起棉布」,還有的說「他找不到幹活的自由勞動力工人,因為南方實行的是奴隸制」,這樣,通過一個假設性的問題,使學生在討論中對美國內戰的原因和性質就理解得更加具體了。
二、分設台階法:
如何幫助學生認識近一百多年前巴黎公社的無產階級政權性質,是教學中的一大難點,因為世界史中的國體與政體、議會和政府、國家政權的性質等問題本身就超過了學生現階段的知識水平,教師可以階級面對面的生死搏鬥?(2)巴黎公社組織機構的組成成分怎樣?(3)公社採取了哪些措施?措施為哪個階級服務?(4)為什麼說巴黎公社是無產階級性質的政權?這樣學生沿著台階步步深入,從而學得順利,記得深刻。
三、列表對比法:
比較是人們通常運用的一種認識事物的方法,有比較才能有鑒別,才能認識事物的本質特徵。世界近代史上亞洲有兩次性質相同的資本主義性質的改革,然而,日本明治維新成功了,中國的戊戌變法卻失敗了,這一內容對學生來說顯得難以接受,如果教師將兩次改革的內部條件、社會背景、力量對比、政策實施、國際環境等方面內容列成表格加以對比的話,那麼上述結果的出現也就極自然了。這種對同一特徵或性質相近的歷史事件進行的對比,在同中求異,在異中求同,去粗取精,由表及裡,從現象到本質,從而能幫助學生找出歷史事件之間的必然聯系,教師如果在教學中經常採用比較的方法,那麼無疑可以啟發學生思維,促使他們向知識的廣度、深度發展。
四、直觀圖示法:
此法適用於理論性較強和較抽象的教學內容。如:「奴隸制的確立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這一內容,如何引導學生從生產力水平發展的角度出發去考慮問題,教師可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依次展現如下的一組內容:(1)原始社會時人們製造的粗糙石器(2)我國商代的精美青銅器、陶器、玉器(3)殷墟平面圖和古巴比倫城(4)大規模奴隸勞動的場面和生產中精密分工的場景。教師同時根據直觀的畫面進行講解,在歷史畫面的不斷再現中,使學生深刻地理解了理論知識和較抽象的道理,從而培養了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同時這種直觀教學法也較符合中學階段學生的認知規律 。
五、揭示矛盾法:
世界近代史上印度人民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的漫長斗爭過程中,聖雄甘地曾倡導了「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其中的「手紡車運動」這一內容可幫助學生來認識印度人民反抗斗爭的正義性,教學中可以利用教材的插圖提出問題「遊行群眾隊伍中推的是什麼模型?20世紀30年代的印度人民還在提倡手紡車運動是不是社會的倒退?從而在設置矛盾的情境中引發學生的思考,最終理解運動是保衛印度民族工業抵制英貨的愛國運動這一性質。
六、數字計演算法:
中國古代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卻是個短命的王朝,在學習這一段內容時,教師可以在教學中用數字計算的辦法來說明問題:「打匈奴、築長城,約征發了30萬人;攻打越族、開發南方,約徵用了50萬人;築阿房宮、驪山陵,約徵用了70萬人,這樣就是約150萬人了,而當時秦國總人口大約2000萬,如果男子占人口半數的話,那就是1000萬人,再減去老的、少的、病的、殘的,青壯年勞動力最多也就四、五百萬人光景,男子勞力不夠用的時候,甚至婦女也被征……」這些數字對學生具有極大的啟示性,通過數字的計算比較,進一步深化了教材,使學生能夠深刻地認識到:秦末農民起義決非偶然,而是秦的暴政引起社會矛盾尖銳化的必然結果,因此秦王朝的短命也就極自然了。
七、形象類比法:
打開初、高中任何一冊歷史教科書,你都會發現為數不少的插圖。眾所周知,圖畫是課文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少圖畫對理解和掌握抽象的、復雜的歷史現象和歷史事件,幫助學生理解和認識所學的歷史內容並形成概念,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主動性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如果教師能夠引導學生在無疑處設疑,則無疑能夠推動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認識內驅力,為教材重難點的突破作鋪墊。如「洋務運動為何未能使近代中國走上富強道路」是中國近代史學習的一個重點又是一大難點,使用 「洋務運動」內容中的「天津機器製造局」等插圖就可形象地淺化這一重難點,教師在教學中可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從而可以清楚地看到天津機器製造局在外觀上是中國封建傳統宮殿式建築為主,又加上了一些西洋式廠房和高大煙筒,對此教師可加以啟發,由學生思考這一建築的特點是什麼以及與洋務運動在本質上的相似點,即洋務派只不過是將西方資本主義先進生產力的枝芽嫁接到了滿清封建主義腐朽的病枝上,又怎能「師夷長技以自強」,學生在這種形象類比的輕松一笑中,深刻地認識了洋務運動的本質所在,可以說這一插圖正是教材深層次的隱性內涵所在,也是編者插圖編配的意圖所在。

『柒』 歷史課堂教學中怎樣突出教學重點

教學改革的主要日的之一是提高教學質量,而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這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話題。多年來的歷史教學摸索和實踐,我認為教師應具有較高的思想素質和業務水平,精心組織教學,採用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抓住歷史教材重點,盡可能創造出最佳課堂效果,才能提高歷史教學質量。

一、新課導入抓住教材重點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教育家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課堂中教師的主要作用在於「導」。我講「宋金對峙」這一課題。首先讓學生回憶以前學過的「岳母刺字」的故事。引入「岳飛抗金」這一重點。在「甲午中日戰爭」這一課中,我先掛出鄧世昌的畫像,學生便可浮現鄧世昌在黃海海戰中指揮致遠艦沖鋒陷陣的場面。講「隋唐文化」時,先復習提問有關隋唐時期經濟繁榮、國家統一、交通發達、中外交往等內容,然後再導入新課——「燦爛的隋唐文化」。課堂教學中,復習提問是為導入新課而設的。這樣,學生容易理解舊課程與新課之間的重點內容和因果關系。教師要善於「導」,就要在備課中精心設計教案,揭示教材知識的內在聯系,且體現對不同層次學生的針對性,為啟迪學生思考作好准備條件。

二、精心設計教材重點,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教師授課時,應在技巧上下功夫,充分創造條件讓學生主動地學習,使教學過程真正成為師生共同參與的過程,真正成為相互作用的過程,從而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思維能力和白學能力。我在講「王安石變法」這一課時,把重點內容編成不同形式的題目卡片,預習時發給學生,授課前卡片內容義出現在小黑板上。上課時首先讓學生根據卡片內容閱讀課文,並隨時填寫卡片。具體要求是:
1王安石變法的背景,也就是北宋中期的社會危機,表現為(政府財政)入不敷出,(社會矛盾)日益尖銳。
2(宋神宗)即位後,於(1069)年任用王安石主持變法,並希望達劍(富國強兵)的目的。
3王安石變法的主要措施有(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稅法)、(農田水利法)、(保甲法)。
4王安石變法的成效有:增加(政府收入),促進(農業生產),增強(軍事力量)。
5王安石變法失敗的原因:a(用人不當,危害百姓),b(大官僚,大地主強烈反對)。
前後不到10分鍾,同學們就把卡片全部填上自己認為正確的內容,通過一環套一環的問題,引導學生一步步深入思考,培養他們的分析、比較能力。

三、教師授課啟發分析教材重點

學生閱讀課文後,了解其主要內容,解決了部分問題,接下來的是教師和學生共同討論。一起解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和學生的疑難,最終達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釋疑點的目的。
我講完「辛丑條約」這一目後。為了加深學生對帝國主義侵略中國是逐步加深這一規律的認識,進行了師生問答。
我靜先問:請簡要回答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對中國的影響是什麼?同學們都能回答: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我又問:那《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的影響又是什麼呢?多數學生回答: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了。
再問:中日《馬關條約》的影響呢?這個問題多數同學能答出:太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
我再問:今天學的《辛丑條約》的影響呢?同學們全都答對:中國完企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我又提出一個問題:每個條約對中國的影響程度不同,按時間先後,同學們是否能說出規律呢?這個問題很少有同學答出。這時,我邊問邊板書「開始淪為——進一步加深——大大加深——完全陷入」。至此,學生異口同聲回答:帶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是逐步加深的。
最後補充說,這一規律說明帝國主義侵略、貪婪的本性,也說明了清政府的腐敗無能。這樣的教法,聯系舊知識,層層遞進,符合學生的思維過程,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學生自己推理出結論,印象深刻,課堂氣氛活躍。

四、師生共同參與歸納重點內容

學生通過每篇課文的學習。掌握和理解了一些歷史概念,這時,老師應引導學生通過理解、思考、歸納重點的內容,自覺地掌握歷史知識,並形成正確的結論。以世界近代史「空想社會主義」一課為例,開始是從空想社會主義的著名代表人物:聖兩門、傅立葉、歐文所處的時代條件和具體史宴出發,分別闡述三個代表人物的思想和主張。我採用教師提示,學生歸納概括的方法。我提示:三位空想社會主義者從不同的角度揭露了資本主義的不合理,但都不能揭示資本主義的根本矛盾和發展規律,反對階級斗爭,即主張階級調和。學生得出的結論是:空想社會主義不能從理論上闡述社會主義必然代替資本主義的客觀規律,不懂階級斗爭,他們的社會主義只能是一種無法實現的空想。學生參與歸納課文重點,既提高其思維能力,又幫助其構建知識,對課堂教學起到促進作用。

五、課堂練習時圍繞重點內容

為減輕學生負擔,教師必須重視課堂練習。在把握教學大綱的脅提下,緊緊圍繞繞材重點,結合「雙基」編好練習題,山易到難,逐漸加深,一題多型,以少勝多。我講「盛世經濟的繁榮」一課時,就設計了這樣一道題:
在下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發明和使用的農具中:
A樓車B筒車c翻車D水排E曲轅犁
1哪些是庸朝時候創造的?(BE)
2哪些是兩漢時候創造的?(AD)
3哪些是灌溉工具?(Bc)
4哪些是靠水力轉動的?(BD)
5哪些是不直接使用人力或畜力的?(BD)
這樣的專題練習,不但幫助學生鞏固和深化有關基本概念,而且掌握各主要題型的解題方法和技巧,培養學生同中求異,異中求同,舉一反三,抓住本質的能力。
以上是我在歷史課堂教學的一些基本做法。實踐證明。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起到了有力地推動作用,有利於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捌』 對高中歷史學科教學的幾點思考

隨著課改的逐步深入,歷史學科的高考試卷體現出了新情境、新材料的特點,那就是題目的設置依託大量的史料閱讀與理解,因為材料解析題能夠培養和考查學生深層次的能力,拓展歷史的思維,形成一定的史學素養,所以高考試卷對它情有獨鍾,幾乎是沒有史料無以成題。如何培養學生運用史料的能力,如何正確運用各種史料進行教學,突破教學內容的重、難點,增強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下面就談談我對於如何運用史料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幾點思考。
一、通過史料創設情境,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激發學習興趣
教材中的史料作為學生對某一歷史課題研究的資料,有時並不能全面反映歷史人物、事件。這就既需要教師補充恰當的史料,又可讓學生在課後通過查找史料增加了解。通過史料創設的特定情境,可以再現豐富多彩的歷史場景,將學生帶入當時的歷史氛圍之中,大大縮短學生和真實的歷史之間的距離。學生見的材料多,儲存的知識就寬,看問題的視野就不局限於教材了。
如,我在教授人教版必修二《開辟新航路》中"新航路開辟的背景"這一問題時,運用了三段史料並設置了問題:
材料一:1453年,奧斯曼帝國的軍隊攻佔君士坦丁堡,佔領巴爾干、小亞細亞以及克里木等地區,從而控制了東西方之間的通商要道。不但帝國軍隊肆意搶劫商旅,而且帝國當局還規定對過往商品課以重稅。這實際上等於堵死了這一條重要的商路。
――吳於廑、齊世榮《世界史?近代史編》上卷
材料二:"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個遠東尋找的是黃金,黃金一詞是驅使西班牙人橫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語;黃金是白人剛踏上一個新發現的海岸時所要的第一件東西。"
――恩格斯《論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國家的產生》
材料三:基督教與歐亞其他廣泛傳播的宗教相比,更多地滲透著普救主義。十字軍的多次東侵,就是受著傳教精神鼓舞的。熱心於航海事業的冒險家們動機除了企圖奪取香料外,便是發動新一次十字軍運動,傳播基督福音於全世界。
――吳於廑等主編《世界史?近代史編》上卷
試從這些材料找出新航路開辟有哪些原因?教師提出富於啟發性的問題,以促進學生展開更加積極的歷史思維活動,激發他們學習和探索歷史的興趣。
史料不止是文字史料,還有不少生動形象的圖片、圖畫等,用好這些史料也是必要的,比如在課堂中設置"圖說歷史"這一環節,可以將學生帶入當時的情境中去,讓學生用心去體會和感悟歷史。
二、運用史料"以史導論",培養思維能力,全面認識問題
史料引入高中歷史教學,就是希望學生明確歷史的結論並不是武斷的,也不是強加的,而是以充分的史料為依據的。在教學中,教師有效運用史料,為學生營造主動探究、解決問題的情境,這樣便使學生通過多則史料前後聯系,相互考證,從而讓學生從史料中來認識歷史的真實面貌,通過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概括,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推理能力,在此基礎上進一步使學生形成歷史意識。
例如,在講授人教版必修二《羅斯福新政》時,就可以運用有關史料,就羅斯福新政進行全面的認識和評價。
材料一:羅斯福至多是一個改良主義者,新政不是一種社會主義,只是資本主義的續命劑。……他的新政的主要目的,是恢復及挽救美國傳統的私有制度及競爭制度。……他承認現行社會制度中的病點,然而他只是希望把病的部分割去,而沒有希望把它全部撲滅後再來建造。新政只要把資本主義已銹了的車輪,磨得光些,使其再能轉動,這是資本主義的還魂劑,不是資本主義的致死葯。
――馬星野:《美國新政成績之總檢討》,《新中華》4卷17期(1936年9月)
材料二:誠然,新政不是社會主義性質的政策。但是,不要忘記,12年來美國的工人階級和黑人從羅斯福總統手中所得到的經濟保障和政治權利比從美國歷史上任何其他總統手中所得到的都多,這還不夠說明羅斯福總統的對內政策是一種高度民主進步的政策嗎?
――喬冠華:《民主的巨星墜了》,《新華日報》1945年4月20日
上述材料是當時我國學者對羅斯福新政的不同評價,肯定者中評價的角度也不盡相同。比如,馬星野從制度革新的角度,肯定了羅斯福新政在維護資本主義制度方面的作用;喬冠華則從社會民主的角度,肯定了羅斯福保護社會弱勢群體利益的民主行為,這幾段史料有助於學生全方位地看待羅斯福新政。
三、應用史料探究歷史,形成創新精神
歷史教學中,教師要提供豐富史料並鼓勵學生分析史料,在
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利用所得的信息和已儲存的知識為基礎,鼓
勵學生克服傳統思維定勢的缺陷,綜合運用各種思維方式,引導學生設想新方法、新概念,提出新觀點,從而使認識或實踐取得突破性進展,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創新精神。
英國著名歷史學家、愛丁堡大學歷史學教授狄金森先生認
為,通常的看法與真實的歷史過程並不一致。在對"光榮革命"的認識上,就可以使用這樣一段新材料,以顛覆性的視角重新認識光榮革命。
2011年9月《光明日報?1688:一場真正的現代革命?》中這樣認為:事實上,雖然詹姆斯二世在荷蘭執政威廉率軍登陸後逃離了英國,並未與其正面交戰,但英國民眾主動發起的暴力行動和他們對詹姆斯二世的反叛浪潮在英格蘭開始爆發並迅速波及英倫三島。這種大眾的暴力行動過程相當激烈,大規模的武裝沖突不可避免而且相當持久。
這段材料以新視角說明了英國的"光榮革命"並不是和平的政治改變。我們通常認為,英國的光榮革命之所以"光榮",是因為一小撮政治精英以政變的形式改變了英國的政治局勢,並沒有發生流血事件,但材料卻以新視角告訴人們,光榮革命時不僅流了血,而且還發生了大規模的持久性沖突。有利於學生打破傳統的思維認知,而敢於以創新的精神探究歷史的真相。
以上是我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有關史料教學的三點粗淺的思考。總之,藉助史料的搜集、分類、解析、運用等各種形式的史料教學活動,以引導學生轉變歷史學習方式,密切與社會實踐的聯系,改革傳統的、以"教師、課堂、教科書"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從而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培養起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廣闊性,使學生初步形成自主研究歷史的能力。

閱讀全文

與歷史教學如何突破重難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3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09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5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4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1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2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2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7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