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一個歷史盲想徹底了解歷史,該看什麼書
如果只是作為一個基本的了解,我覺得《上下五千年》就夠了,這套書相對比較淺顯,且基本是以歷史重大事件因素為主線,對於初學者且只是了解的話,相信是夠了的。至於《二十四史》一類,除非你對歷史有著濃厚興趣且想深入研究,否則還是算了吧,畢竟一套正版的沒個上千塊搞不定不說,又都是文言文,詞語有些枯燥深邃,一般人估計看不下來。
如果是想著重了解,可以選擇些朝代史。鑒於你是歷史上的初學者,以前對歷史一竅不通,開始時最好選些淺顯且吸引人的作品,比如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兒》這一類輕松幽默型。這類作品既講述了歷史的事件,行文也輕松簡單,即使對歷史不感興趣也能讀下去。
等到培養了對歷史的興趣,再看些比較嚴肅的作品,如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錢穆的《秦漢史》等等。再往後就是《二十四史》這類古文體的了。
想注重了解一個朝代的歷史,建議你多看些不同學者的作品,包括古文。畢竟一個學者只能代表一種看法,無法代表真正的歷史。多看些,在接受他們的看法時,逐漸形成自己的一些想法,這才算是開始理解歷史了。
以上都是我個人的一些看法,不當之處還見笑了。
② 想了解中國歷史,應該從哪些書入手
可以看一看錢穆先生的《國史大綱》;呂思勉先生的《中國通史》;此外,白壽彝、翦伯贊也有相應的值得一讀的歷史著作。不推薦看《資治通鑒》,太厚太說教,還是文言文,你又不是歷史專業的人,不需要學習古文。如果對古代歷史感興趣,可以看看前四史,分別是司馬遷《史記》,班固《漢書》,范曄《後漢書》,陳壽《三國志》。我們熟知的《三國演義》就是羅貫中在前人的基礎上,對《三國志》加以改編而創作的。
③ 了解學習中國歷史應該看什麼書
如果只是想大致了解一下的話,我想初高中歷史課本就夠用了。或者《上下五千年》,——這雖然是兒童讀本,但不可否認的是,它確實是一部好書。
如果想稍微深入一點,那就讀一讀通史吧。不需要大部頭的,想範文瀾或白壽彝版的《中國通史》,無疑是部頭有些太大了,一般人可能很難下決心通覽一遍。在這個層次上,我推薦張蔭麟的《中國史綱》(可惜只寫到東漢建立就太監了)、錢穆的《國史大綱》、張傳璽的《簡明中國古代史》,或者哪個大學本科的中國古代史的課本。
當然,如果想繼續深入,那就得讀斷代史了,對於自己感興趣的某個朝代,可以找一寫自己感興趣的書籍進行閱讀。淺顯的比如《明朝那些事》、《華麗血時代》等一類的通俗讀物,蔡東藩的歷代通俗演義等等,都是不失趣味的歷史讀物,對於詳細了解某一朝代的歷史是很有幫助的。
題主如果還不滿足於此,想更進一步的深入了解,那就要讀研究專著了。比如要了解春秋戰國,那楊寬的《戰國史》、童書業的《春秋史》這樣的經典那是必須要讀的。說到斷代史,上海人民出版社前些年出版的那套《中國斷代史系列》是很不錯的,都是名家名著,推薦閱讀。
如果題主有興趣,古代史籍自然也可以閱讀,《二十四史》太過龐大,一般人恐怕沒有辦法通讀(傳說只有呂思勉曾經讀過7遍半),但前四史《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還是應該讀一讀的,尤其是《史記》。《資治通鑒》有興趣就讀吧,或者說是去讀一讀自己感興趣的部分,要通讀也是有些強人所難了。
歷史方面的書有很多種,不是太好推薦,主要是看你喜歡什麼類型的。
你想知道比較細致而正統的歷史直接看二四十史(不懂可以網路二十四史)。
喜歡野史方面的話可以讀 中國歷代通俗演義(不懂可以網路),例如唐史演義,宋史演義,五代史演義等等。
先讀哪個朝代看個人愛好。看你喜歡哪個朝代的風格。當然可以按朝代順序讀。
例如秦朝風格就是暴政。
漢朝(古絲綢文化,對匈奴的和與戰,這個時代政治主要特點是外戚,宦官,士族作為漢朝的三個大支柱)。
三國(這個時代本質上是由外戚,宦官,士族三個大支柱逐漸轉變成宦官,外戚倒下,士族一家獨大的過程)
南北朝(是士族的天下,士族狂妄到通常不把皇帝放在眼裡。一個士人狂放不羈的時代。)
其他朝代的風格就先不說了。不懂再問。
最好看 24史,現發送給你,但願對你有用。
黎東方《細說民國》
二十四史挺不錯的,了解古代史!
《上下五千年》,通俗易懂,從三皇五帝到辛亥革命,全部中國的歷史都在裡面了。
先看大學歷史教科書然後看
《史記》
《資治通鑒》
《三國志》
《二十四史》
你的歷史知識有相當不錯了。
系統的學最好按時間來順,畢竟歷史就是按時間來發展的,先好好熟悉歷史年表,把每年的大事記好了,那麼你的歷史就會有系統。
然後再分別學習每個重大歷史事件
推介你看一些通史的書,比如《全球通史》等等。
二十四史好處是相對客觀,臆造成分小,並且由於作者的觀點很明確,易於排除主觀成分。缺點是有點太長,不適合一般人看,並且拘泥於事實敘述,缺乏史學思維。
有一個中華五千年或例如柏楊的史綱等書,優點是通俗易懂,適合於無學歷無基礎的人。缺點是個人價值的誘導性太強,缺乏史學思維,史實太粗糙(這么短的書就不要指望詳細了)。
還有一個劍橋史,史學思維相對最強,但同樣優點太長。詳細的沒看過不好評價內容。
野史有一本從古至今的野史匯編,但缺點是不容易找到,反正我知道復旦圖書館有。
當然最最理想的情況是綜合著看,外加一些基本史學理論作補充,但考慮到時間還是請你根據個人情況和目的適當選擇吧
④ 如果想詳細了解中國古代史,應該讀什麼書
1、《上下五千年》
《上下五千年》是外文出版社出版圖書,為現代著名語言學家、教育學家林漢達所著,講述了中國的實史,上至三皇五帝,下至辛亥革命,是一本集中國發展史、重大歷史事件及名人簡介為一身的優秀歷史讀物。
作者選擇重要和著名的人物和事件,根據史籍材料,加以組織和剪裁,用現代語言寫出來,通俗易懂。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約有五千多年的歷史淵源,所以"上下五千年"也就代指整個中國歷史。
2、《中國通史》
《中國通史》以豐富的視聽手段再現自中華文明起源到1911年時期的浩瀚歷史圖景,較全面地講述中國古代歷史發生、發展過程,揭示歷史發展趨勢及規律。
3、《國史大綱》
《國史大綱》是1996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錢穆。本書主旨在發明其相互影響,及先後之演變發展,以作國人如何應付現時代之種種事變作根據之借鑒。
這是一部中國通史,因用大學教科書體例寫成,不得不力求簡要,僅舉大納,刪其瑣節。
4、《萬古江河:中國歷史文化的轉折與開展》
《萬古江河:中國歷史文化的轉折與開展》是2006年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許倬雲。
將中國文化的發展過程當作中國文化圈不斷擴張的過程,分為中原的中國,中國的中國,東亞的中國,亞洲多元體系的中國,世界的中國以及中國近百年現代化浪潮的蹣跚歷程。
5、《中國文明的起源》
《中國文明的起源》是 第1版 (2009年9月1日) 中國出版集團,中華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 夏鼐。
敘述了從元謀人、北京人到山頂洞人的演進過程,勾畫了中華大地早期人類進化的輪廓。中華文明遍布各地,呈現了多元發展、互相滲透、融聚一體的特點。炎、黃作為傳說人物成了炎黃子孫的人文始祖,反映這一時代的巨大進步。
⑤ 想要了解中國真正的歷史,該看什麼書呢
最基礎的就是《史記》。
史記講述了上古黃帝時代,到漢武帝時代的歷史,上下3000多年的歷史,而且作為通史名著,史記裡面的很多歷史事件記錄十分完整具體,可以很好的了解歷史。
之後就可以看《漢書》《後漢書》《三國志》,講述漢朝以及之後的歷史,後續的歷史書籍,很多都是明朝整理的,在清朝又有了《名史》。
歷史上有總共「二十五史」,也是比較公認的正史。
⑥ 全面了解中國歷史讀哪些書比較好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造就了現在的中國。而在此期間,更是發生過許多許多的重大事件,被流傳至今,為中國的歷史平添了一份色彩!
對於想要學習中國歷史的讀者來說,下面這幾本書會對你有很大的幫助!
1、《上下五千年》
從黃帝至今,眾多歷史事例,人物都有詳細記載。對於里邊的文章,對於讀者來說也是更多的回憶和深思。嚴格按照時間線的順序來記載,對於歷史初學者是個不錯的選擇。
中國歷史文化博大精深,需要我們一直學習,而不是止步於課本,更多的歷史讀物正在等待大家去了解!
⑦ 想了解歷史,初學者該看什麼書
建議了解歷史先從與自己生活接近的,或者自己感興趣的某個時期入手。也就是建議從中國歷史入手。針對中國歷史,推薦幾本常用歷史書。
首先是《上下五千年》。這本書介紹內容上至三皇五帝,下至辛亥革命,是一本集中國發展史、重大歷史事件及名人簡介為一身的優秀歷史讀物。作者選擇重要和著名的人物和事件,根據史籍材料,加以組織和剪裁,用現代語言寫出來,通俗易懂。
讀歷史的人沒有人不了解《史記》。《史記》全書包括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十表、八書,全書生動完整真實的再現了歷史,是不可多得的優秀史書。
第三本推薦是司馬光的《資治通鑒》。這是由由北宋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多卷本編年體史書,共294卷,歷時19年完成。主要以時間為綱,事件為目,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寫起,到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征淮南停筆,涵蓋16朝1362年的歷史,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
⑧ 想了解中國歷史看什麼書 想了解中國歷史的書籍介紹
1、《資治通鑒》。《資治通鑒》(常簡作《通鑒》),是由北宋史學家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多卷本編年體史書,共294卷,歷時十九年完成。主要以時間為綱,事件為目,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寫起,到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筆,涵蓋十六朝1362年的歷史。在這部書里,編者總結出許多經驗教訓,供統治者借鑒,宋神宗認為此書「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即以歷史的得失作為鑒誡來加強統治,所以定名為《資治通鑒》。《資治通鑒》全書294卷,約三百多萬字,另有《考異》、《目錄》各三十卷。
2、《中華上下五千年》。《中華上下五千年》從華夏始祖盤古開天闢地開始,將三皇五帝,夏商西周,春秋戰國,秦朝漢代,三國西東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兩宋遼金,元朝,太明王朝,大清帝國,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上下五千年歷史的輝煌燦爛和滄海桑田都展現在了讀者的面前。在這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生生不息,拼搏不止,一代接一代,涌現出了許許多多偉大的歷史人物。像政治家秦始皇、曹操,謀略家張良、諸葛亮,思想家孔子、孟子,民族英雄林則徐、鄧世昌,科學家張衡、沈括,醫學家華佗、李時珍,文學家歐陽修、王安石、蘇軾、李清照,詩人李白、陸游,革命家孫中山、李大釗等等。他們為中華民族創造了無數的世界之最和令人嘆為觀止的奇跡。當然,在中國歷史上也出現了不少像奸臣秦檜、竊國大盜袁世凱那樣的民族敗類。但歷史是一面鏡子,會讓後人去借鑒,去思考,去創新,要不,唐太宗李世民怎麼會留下「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的名句呢?因此,雖然歷史上出現過無數次血雨腥風,但還是沒有影響到中國歷史的進程和人類的進步以及社會的發展。
3、《國語》。《國語》是關於西周(公元前11世紀~公元前771年)、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時周、魯、齊、晉、鄭、楚、吳、越八國人物、事跡、言論的國別史雜記,也叫《春秋外傳》。原來傳說是春秋末期魯人左丘明所作,與《左傳》並列為解說《春秋》的著作。近代學者研究證實,春秋時有盲史官,專門記誦、講述古今歷史。左丘明就是稍早於孔子的著名盲史官,他講的歷史得到過孔子的贊賞。盲史官講述的史事被後人集錄成書,叫做《語》,再按照國別區分,就是《周語》、《魯語》等,總稱《國語》。
⑨ 我想了解中國歷史要看什麼書
可以看《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資治通鑒》等。
1、《史記》
《史記》最初稱為《太史公》或《太史公記》、《太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
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馬遷開始了《太史公書》即後來被稱為《史記》的史書創作。該著作前後經歷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記》全書包括十二本紀(記歷代帝王政績)、三十世家(記諸侯國和漢代諸侯、勛貴興亡)、七十列傳(記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跡,主要敘人臣,其中最後一篇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書(記各種典章制度記禮、樂、音律、歷法、天文、封禪、水利、財用)。
《史記》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餘字,比《淮南子》多三十九萬五千餘字,比《呂氏春秋》多二十八萬八千餘字。《史記》規模巨大,體系完備,而且對此後的紀傳體史書影響很深,歷朝正史皆採用這種體裁撰寫。
2、《漢書》
《漢書》,又稱《前漢書》,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東漢史學家班固編撰,前後歷時二十餘年,於建初年中基本修成,後唐朝顏師古為之釋注。《漢書》是繼《史記》之後中國古代又一部重要史書,與《史記》、《後漢書》、《三國志》並稱為「前四史」。
《漢書》全書主要記述了上起西漢的漢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漢書》包括本紀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傳七十篇,共一百篇,後人劃分為一百二十卷,全書共八十萬字。
3、《後漢書》
《後漢書》是一部記載東漢歷史的紀傳體史書,由中國南朝宋時期的歷史學家范曄編撰。與《史記》、《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
《後漢書》中分十紀、八十列傳和八志(取自司馬彪《續漢書》),全書主要記述了上起東漢的漢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下至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共195年的史事。
《後漢書》大部分沿襲《史記》、《漢書》的現成體例,但在成書過程中,范曄根據東漢一代歷史的具體特點,則又有所創新,有所變動。
《後漢書》結構嚴謹,編排有序。如八十列傳,大體是按照時代的先後進行排列的。最初的三卷為兩漢之際的風雲人物。其後的九卷是光武時代的宗室王侯和重要將領。
《後漢書》的進步性還體現在勇於暴露黑暗政治,同情和歌頌正義的行為方面,一方面揭露魚肉人民的權貴,另一方面又表彰那些剛強正直、不畏強暴的中下層人士。例如,在《王充王符仲長統傳》中,范曄詳細地收錄了八篇抨擊時政的論文。
4、《三國志》
《三國志》,二十四史之一,是由西晉史學家陳壽所著,記載中國三國時期的魏、蜀、吳紀傳體國別史,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當時魏、吳兩國已有史書,如官修的王沈《魏書》、私撰的魚豢《魏略》、官修的韋昭《吳書》,此三書當是陳壽依據的基本材料。
蜀國無史官一職,故自行採集,僅得十五卷。
陳壽開始在蜀國任職,受宦官排擠不得志。蜀降晉後,歷任著作郎,晚年多次被貶,屢次受人非議,歷經十年艱辛,完成了紀傳體史學巨著《三國志》。
三國志最早以《魏書》、《蜀書》、《吳書》三書單獨流傳,直到北宋咸平六年(1003年)三書才合為一書。而最終成書,因此《三國志》是三國分立時期結束後文化重新整合的產物。此書完整地記敘了自漢末至晉初近百年間中國由分裂走向統一的歷史全貌。
5、《資治通鑒》
《資治通鑒》(常簡作《通鑒》),由北宋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多卷本編年體史書,共294卷,歷時19年完成。主要以時間為綱,事件為目,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寫起,到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筆,涵蓋16朝1362年的歷史。
在這部書里,編者總結出許多經驗教訓,供統治者借鑒,宋神宗認為此書「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即以歷史的得失作為鑒誡來加強統治,所以定名為《資治通鑒》。《資治通鑒》全書294卷,約300多萬字,另有《考異》、《目錄》各三十卷。
《資治通鑒》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在中國官修史書中佔有極重要的地位。
⑩ 想了解歷史,應該從那個朝代看起有什麼書嗎。
歷史有很多分類。朝代只是政治,還有經濟。文化,等等。都可以分類來看。。圖書館有很多書
多,《上下五千年》、《資治通鑒》、《史記》 、《二十四史》、四書五經(四書:亦稱四子書,即《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詩》、《書》、《禮》、《易》、《春秋》。指儒家經典。)、主要看你要哪個階段的,五千年的歷史,你想了胡物解的是那些
想看歷史就不要看電視劇,現在的電視劇沒有幾個依照歷史的。都輸編劇胡編亂造。如果想看通途的,明朝那些事兒,也挺幽默,喜聞樂見。
建議了解歷史先從與自己生活接近的,或者自己感興趣的某個時期入手。也就是建議從中國歷史入手。針對中國歷史,推薦幾本常用歷史書。
首先是《上下五千年》。這本書介紹內容上至三皇五帝,下至辛亥革命,是一本集中國發展史、重大歷史事件及名人簡介為一身的優秀歷史讀物。作者選擇重要和著名的人物和事件,根據史籍材料,加以組織和剪裁,用現代語言寫出來,通俗易懂。
讀歷史的人沒有人不了解《史記》。《史記》全書包括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十表、八書,全書生動完整真實的再現了歷史,是不可多得的優秀史書。
第三本推薦是司馬光的《資治通鑒》。這是由由北宋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多卷本編年體史書,共294卷,歷時19年完成。主要以時間為綱,事件為目,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寫起,到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征淮南停筆,涵蓋16朝1362年的歷史,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
國史大綱?中國通史?人類學簡史?宇宙簡史?23333
古文的史記?資治通鑒?XXX解史記,XXX解資治通鑒?
這類玩意主要不是看內容寫啥,標題是啥,而是看作者是誰…………大家寫的才有可信度、互相印鑒、嚴而求實
——————————————————————————————————————
豆瓣@大清炮隊對《國史大綱》的書評:
中國通史類作品比較受推崇不外乎以下幾本,如果想看的話選一部來讀即可:
《中國通史》呂思勉 (30-40年代 - 淪陷區), 《國史大綱》 錢穆 (30-40年代 - 國統區)
《中國通史》範文瀾 (50-60年代 - 大陸), 《中國通史》傅樂成 (50-60年代 - 台灣)
《中國通史》白彝壽等 (90年代 - 大陸)
還有一部西方視角的《劍橋中國史》(費正清等 - 英文著作)
其中範文瀾、白彝壽版《中國通史》和《劍橋中國史》都是大部頭,其他的想看到還可以看完。
1. 《國史大綱》是看過的唯一一本繁體字豎排版的書。900多頁的書慢慢的大半年才讀完。
2. 原來古人這種排版方式還是有不少好處的:正文分大中小三種字型,分別對應主要內容,細節內容和文中註解。這樣全書錯落有致,而且易於閱讀:不感興趣的地方直接讀大字型,跳過其餘,感興趣的地方可讀細節,有疑惑的地方還有插入文中知慧的小字引用部分進一步說明。
3. 一般來說,史學家要秉持的最重要職業操守就是客觀公正,此點是也史學家和文人最大的區別。為了避免寫出文人寫的那種不靠譜的東西,史學家會極力避免情緒化的東西在作品裡面。而《國史大綱》卻有點不同,不僅有一個激憤的序言,而且開篇前還有一篇長達15節30多頁的引論,全部用來對比西方歷史,宣揚中華歷史的光輝偉大獨特先進。不是這位近代最有名的史學家之一不淡定,而是此書成於30年代搭做答末40年代初,正是中華民族存亡最危機的時候,而整整100年的摧殘也讓大批知識界人士對中華文明信心全無,對未來失去方向。因此錢穆要用此書(用作大學教材)提振青年學生對中華文化的信心,期望借歷史得到強大的凝聚力,共同讀過最危難的時刻。
4. 即使對這本書不感興趣,序言以及30多頁的引論(對中華文明與西方文明的對比總結得很好)還是非常值得讀讀的。
5. 本書以政治、經濟、文化為切入點,基本走的都是大脈路,充分發揮了作為史學家條理清晰邏輯嚴密的特長,對各時期的政經文變化和原因都有所歸納和總結,嚴謹而全面,而對歷史書籍一般著墨最多的戰爭方面倒是內容很少。書中對政治制度變化的研究最為完備和成熟,這點也集中體現在他的名作,專門講政治制度變遷的小冊子《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中,這方面他的權威性應當不做第二人想。
6. 可能是因為處在整個民族最黑暗最無助的時期,錢穆在著作中體現出很多民族主義的立場,對元和清兩朝透露出其基本否定的態度。嚴格上來說這算是小敗筆,史學家應盡量客觀而少表露立場,不管是民族主義的還是意識形態的,不過處在那種年代,也是情有可原。
另:
相對於錢穆先生的《國史大綱》,傅著並沒有特殊的史觀,卻十分重視經過考訂的歷史現象。錢先生的大著,吸納了顧炎武、顧祖禹、顧棟高、趙翼和錢大昕等人的著作,因此《國史大綱》中,埋藏了上百個可以作為博士論文的題目。傅先生的《中國通史》,則是綜合已經成定論的許多研究發現,做個總結。兩者各有長處。
——許倬雲
我覺得蔡東藩的《明史演義》不錯 篇幅不是很長 卻又宗百家所長 見識也有驚人之筆
學史,最重要的是看古代史料和英文史料,國內現代人寫的最好別看
呵呵 看百家講壇最好。
直接從原著開始,一本古漢語字典就夠了,其它的講解書在自己有了簡潔後再選擇的看就行了。
中國上下五千年,中國歷史通論,二十四史,資治通鑒,每朝皇帝的自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