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長城多少年歷史
長城大約有2228年歷史。
春秋戰國時期列國爭霸,互相防守,長城修築進入第一個高潮,但此時修築的長度都比較短。秦滅六國統一天下後,秦始皇連接和修繕戰國長城,始有萬里長城之稱。
長城是在古代時期修建的,用於軍事防禦,是一道長而高大又堅固的護國長城,用於防止敵人的種種行動。長城它並不是一道單純而又普通城牆,而是以城牆為主體,同大量的城、障、亭、標相結合的防禦城牆。
象徵意義:
長城作為中華民族的象徵,在歷史的進程中自然形成,並在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的斗爭中,特別是在全民族的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斗爭中被世人所認同,所接受。面對民族的生死存亡,象徵國防和民族統一的長城自然提升為整個中華民族的象徵,喚起整個民族的抗戰意識。
長城在軍事實用功能逐漸消退,文化精神作用不斷增強的雙向歷史演進中,美學魅力日益明顯,一方面不斷地向世界展示著中華民族的智慧和創造能力,另一方面也在展示人類的堅強意志和雄偉氣魄。
❷ 中國的萬里長城於什麼時間開始建造
中國的萬里長城於公元前七八世紀開始建造。
長城是中國也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一項古代防禦工程。自公元前七八世紀開始,延續不斷修築了2000多年,分布於中國北部和中部的廣大土地上,總計長度達50000多千米,被稱之為上下兩千多年,縱橫十萬余里。
如此浩大的工程不僅在中國就是在世界上,也是絕無僅有的,因而在幾百年前就與羅馬斗獸場、比薩斜塔等列為中古世界七大奇跡之一。
萬里長城特點:
1、歷史悠久:秦長城始建於公元前3世紀,歷史悠久,已有2300多年歷史。如果追溯到西方周末和春秋戰國時期的長城,中國的長城至少有2700年的歷史。即使是明朝建造的長城也已有600多年的歷史。這樣一座古老的偉大建築至今仍保存完好,這在世界上是非常罕見,珍貴和罕見的。
2、長度驚人:從春秋到明代,長城都有不同程度的維護和建設。長城位於黃河,長江流域的16個省,市,自治區。它有東西向和南北向,總長度為108,000華里(54000公里)。其中,萬里千里,有秦長城,漢長城和明長城。
3、工程浩大:根據科學家的粗略計算,如果用明長城的土,磚和石頭建造一個1米寬,5米高的牆,它可以圍繞地球一周;如果它用於鋪設0.3米的厚度和5米的寬度。這條路可以環繞地球三周。
4、施工精湛:建造長城的土地,或山脈深谷,河流湖泊,沙漠草原等,都極其復雜和危險,建築工作特別困難。要建造長城,有必要了解和應用各種科學技術知識,如數學,力學,幾何,測量,地質,建築,組織和運輸。
❸ 長城是什麼時候建造的
最佳答案:長城建於西周時期,至清朝時期建造完拆虛成。長城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禦工事嘩悶,是一道高大、堅固而且連綿不斷的長垣,用以限隔敵騎的行動。長城不是一道單純孤立的城牆,而是以城牆為主體,同大量的城、障、亭、標相結合的防禦體系。長城不僅是中國也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一項古代防禦工程,自西周時期開始,延續不斷修築了2000多年,分布於中國北部和中部的廣大土地上,總計長度達2萬多千米。自秦始皇以後,凡是統治著中原地區的旅蘆燃朝代,幾乎都要修築長城。
漢、晉、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宋、遼、金、元、明、清等十多個朝代,都不同規模地修築過長城。
❹ 長城是什麼時候建立的
最早的長城是楚國建的,叫做方城。為防禦北方游牧民族或敵國,開始營建凱圓高長城,隨後,齊、燕、魏、趙、 秦等國基於相同的目的也開始修築自己的長城。秦統一六國後,秦始皇派著名大將蒙恬北伐腔陸匈奴,把各國長城連起來,西起臨姚,東至遼東,綿延萬余里,遂稱萬里長城。
中國萬里長城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冷兵器戰爭時代的國家軍事性防禦工程,凝聚著我們祖先的血汗和智慧,是中華民族的象徵和驕傲。
(4)長城歷史多久建成擴展閱讀:
長城資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陝西、甘肅、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河南、青海、寧夏、新疆等15個省區市。
其中陝西省是中國長城資源最為豐富的省份,境內長城長度達1838千米。根據文物和測繪部門的全國性長城資源調查結果,明長城總長度為8851.8千米,秦盯尺漢及早期長城超過1萬千米,總長超過2.1萬千米。
1961年3月4日,長城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12月,長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❺ 長城是從公元幾幾年建的
公元前221年萬里長城開始修建。
長城是中國也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一項古代防禦工程,延續不斷修築了2000多年,分布於中國北部和中部的廣大土地上,總計長度達50000多千米,被稱之為「上下兩千多年,縱橫十萬余里」。
如此浩大的工程不僅 在中國就是在世界上,也是絕無僅有的,因而在幾百年前就與羅馬斗獸場、比薩斜塔等列為中古世界七大奇跡之一。
長城的特點:
萬里長城有長、堅固、歷史悠久、施工精湛、工程量大等特點。它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禦工事,是一道高大、堅固而且連綿不斷的長垣,用以限隔敵騎的行動。長城不是一道單純孤立的城牆,而是以城牆為主體,同大量的城、障、亭、標相結合的防禦體系。
長城資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陝西、甘肅、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河南、青海、寧夏、新疆等15個省區市。其中河北省境內長度2000多千米,陝西省境內長度1838千米。
根據文物和測繪部門的全國性長城資源調查結果,明長城總長度為8851.8千米,秦漢及早期長城超過1萬千米,總長超過2.1萬千米。
❻ 中國萬里長城是什麼時候建成的
長城,是中國偉大的軍事建築,它規模浩大、工程艱巨,被譽為古代人類建築史上的一大奇跡。
長城始建於公元前五世紀春秋戰國時代,公元前三世紀秦始皇統一中國,派遣蒙恬率領三十萬大軍北逐匈奴後,把原來分段修築的長城連接起來,並且繼續修建。其後歷代不斷維修擴建,到公元十七世紀中葉明代未年,前後修築了二千多年。
萬里長城八達嶺
八達嶺位於延慶縣,是明代長城保存得較完整的一段,其關城建於1505年(明弘治十八年),東窄西寬,呈梯形,有東西二門,東名居庸外鎮,西名北門鎖鑰,都是磚石結構,券洞上為平台,南北兩面各開一豁口,接連關城城牆,台上四周有磚砌垛口。這一段的城牆,依山勢修築,牆身高大堅固,下部為條石台基,上部採用大型城磚砌築,內填泥土和石塊。頂部地面鋪縵方磚,嵌縫密實。內側為宇牆,外側為垛牆,垛牆上方有垛口,下方有射洞。山勢陡峭處,砌成梯道,山脊高地、城牆轉角或險要處,則築有堡壘式城台、敵台或牆台。城牆高低寬窄不一,平均高七公尺余,有些地段高達十四公尺。牆基平均寬六公尺半,頂寬五公尺余,可容五馬並馳或十人並進。
萬里長城居庸關
居庸關位於昌平縣,是長城的一個主要關益。砌旁局山聳立,翠嶂重疊,中有長達二卜公里的溪行,俗稱關溝。這里地勢險要,素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居庸關的名字,是取「徙居庸徒」的意思。相傳秦始皇修築長城時,把強征來的民夫士卒徙居於此。漢代沿稱,三國時代名西關,北齊時改納款關,唐代有居庸關、薊門關、軍都關等名稱。此後各代仍稱居庸關口這里山巒間花木郁茂蔥籠,仿如碧波翠浪,故有「居庸疊翠」之稱,為「燕京八景」之一。
萬里長城金山嶺
金山嶺在熱河灤平縣巴克什營花樓溝一帶,因修築於燕山第一峰霧靈峰與古北口卧虎嶺之間的大、小金山之上,故有此名。此段長城建於1570年(明隆慶四年),相傳是抗倭名將戚繼光和譚綸修建的,約長三十公里,依山勢蜿蜒曲折,高低隱現,氣勢磅礴。由於這里地勢低緩,易攻難守,城牆修築得十分厚實堅固,烽火台巍峨高大,城關要塞星羅棋布,樓台密集,共有一百五十八座之多。這些樓台形式各有不同,樓墩有方形、扁形、圓形等,樓頂有船篷、穹窿、四角和八角鑽天等形狀,此外還不多孔眼的瞭望台,以及長城沿線少見的庫房樓等。
萬里長城黃崖關
黃崖關長城在薊縣北三十公里的崇山峻嶺之中,始建於公元五五六年,明代名將戚繼光任薊鎮總兵時,脊缺友曾重新設計,包磚大修。這一段長城建築特點是,台牆有磚有石,敵樓有方有圓,砌壘磚有空心有實心。關城塞堡、敵台水關,應有盡有,接山跨河,布局巧妙,集雄險奇秀於一身。
萬里長城山海關
山海關坐落河北省秦皇島東北,是中國華北與東北交通必經的關扮鎮隘。1381年(明洪武十四年),大將徐達在此修築長城,建關城設衛。關城北倚峰巒疊翠的燕山山脈,南臨波濤洶涌的渤海灣,因此得名。關城平面呈方形,周長四公里,高十四公尺,厚七公尺。有城門四座,東門最為壯觀,名鎮東,內懸「天下第一關」匾額,西門名迎恩,南門名望佯,北門名威遠,各門上都築城樓,城中心建鍾鼓樓,城外有護城河。
萬里長城嘉峪關
嘉峪關位於甘肅省戈壁灘上嘉峪關鎮西南隅,坐落在祁連山脈文殊山與合黎山脈黑山間的峽谷地帶嘉峪塬上,是萬里長城西端的終點。建於一三七二年(明洪武五年),但是早在漢隋兩代已建有墩台,由於地勢險要,建築雄偉,自古以來稱為「天下雄關」,是扼守河西走廊的第一要隘,也是古代絲路必經之地。
長城是我國古代規模最大的防禦性軍事工程。長城東起山海關,穿過高山,越過深谷,伸蜒於沙漠和草原,一直到達終點嘉峪關。全長1.2萬余華里,故稱萬里長城。
長城的修築是在漫長的歲月中逐步完成的。從修築伊始到最後完成,歷時2000多年,若把歷代修築的長城連接起來,總長超過50000公里。長城以其氣勢磅礴而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工程之一,從衛星上遙瞰人類的家鄉--地球,所見不多的建築物之一即有萬里長城的身影,她是中華民族艱苦卓絕、堅韌不拔、古老文明的象徵。
在公元前五至七世紀的春秋戰國時期,中原大地諸侯爭霸,戰爭頻繁。為了防禦北方草原強悍的游牧部落襲擾中原,位於北部的燕、趙、秦等國於要沖之地高築城牆。秦始皇統一中國,將列國長城連成一線,從而形成西起甘肅臨洮、東至遼東延錦萬里的軍事屏障,創造了舉世聞櫻槐名的古代工程奇跡。自秦以後直至明朝等各代都規模不等地新築和增築過長城。特別是明代,為了防止蒙古族崛起和東方女貞族人的入侵,朝廷採取「高築牆」方針,對長城進行了18次大規模修築,延續時間長達200餘年,將歷代土石城牆都改為條石城磚壘砌,工程艱巨浩大。到清代康熙帝決定採用"懷柔"政策,決心罷修長城。從此長城成為歷史的遺跡。
長城不是一道弧立的城牆,而是由關城、敵樓、煙墩等組成的完整的軍事防禦體系。歷代修築長城都依照「因地勢用險要塞」的原則,關城隘口或建在山峽深谷、危崖絕壁之間,或建在河流轉折之處,或建在交通要塞,以形成「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到了明代,城牆防禦體系極其嚴密,城牆以磚石砌成,高約10米,寬約5米,內為宇牆,外為垛口。牆上每隔30~100米建有敵樓,敵樓有實心和空心兩種,平面有方形和圓型。實心敵台只能在頂部瞭望射擊,而空心敵台下層住人,頂部瞭望射擊。敵樓還有儲藏軍械、糧草的券室和運兵通道。在高居山嶺的城牆上還壘砌有雕堡式煙墩,一旦戰爭爆發,位於前線的煙墩點煙報警,頃刻之間消息即可傳遍全線,士兵通過能容十人並行的牆頂通道奔赴戰場,從垛口進行射擊。
歷代長城沿線的交通要道上設有關隘或關城,並派重兵鎮守,如明代設立「九邊「重鎮,即遼東鎮、薊州鎮、宣府鎮、大同鎮、太原鎮、榆林鎮、寧夏鎮、固原鎮、甘肅鎮等。這些重鎮分區、分段把守長城。著名的關城有山海關、居庸關、嘉峪關等。
山海關南抵渤海,北踞燕山,位於河北秦皇島東15公里。「兩京鎖鑰無雙地,萬里長城第一關」,它是萬里長城關隘的起點,「關內」、「關外」的分界處,與居庸關、嘉峪關並稱為長城三大名關,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重鎮。
居庸關在距北京50公里的昌平縣境內,有南北兩口,南為南口,北稱八達嶺。現存關城建於明代,是名將徐達督建的。關城位於長達20公里的深谷之中,因山勢雄奇,自古即有「絕險」之稱,是北京西北的門戶。自金代起即被譽為「居庸疊翠」而列入燕京八景之一。
八達嶺位於北京延慶縣內,是明代長城中保存最完整、最具代表性的段落之一。它始建於明洪武初年,明清兩代屢經修葺。城牆兩側間隔設置敵台、牆台、宇牆、垛口、望洞、射孔等防禦工事。居高臨下,只見腳下的長城宛如蛟龍仰天長嘯,盤旋遨遊於群山峻嶺之間,不見首尾。這里自古因地勢險要而為兵家必爭之地,歷代都設重兵把守。
嘉峪關在白雪皚皚的祁連山之南,北為茫茫天際的荒野,占據「絲綢之路」的咽喉,為歷代軍事重鎮,是明代萬里長城西端的終點,與東邊的山海關遙相對峙,號稱「天下第一雄關」。
作為中華民族象徵的長城是中國的驕傲,也征服了世界。1987年12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❼ 長城是什麼時候建的
問題一:萬里長城是什麼時候開始建造的? 長城,是中國偉大的軍事建築,它規模浩大、工程艱巨,被譽為古代人類建築史上的一大奇跡。
長城始建於公元前五世紀春秋戰國時代,公元前三世紀秦始皇統一中國,派遣蒙恬率領三十萬大軍北逐匈奴後,把原來分段修築的長城連接起來,並且繼續修建。其後歷代不斷維修擴建,到公元十七世紀中葉明代未年,前後修築了二千多年。
問題二:中國的長城什麼時候開始建造的? 據說,飛向太空的宇航員曾經報告說,從遙遠的月球觀察地球,能夠辨認出的人類工程只有兩個,其中一個就是中國的萬里長城。雄偉的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人民創造的世界奇跡之一,也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座豐碑。 根據歷史記載,從戰國以來,有20多個諸侯國和封建王朝修築過長城。最早是楚國,為防禦北方游牧民族或敵國,開始營建長城,隨後,齊、燕、魏、趙、 秦等國基於相同的目的也開始修築自己的長城。秦統一六國後,秦始皇派著名大 將蒙恬北伐匈奴,把各國長城連起來,西起臨姚,東至遼東,綿延萬余里,遂稱 萬里長城,這就是「萬里長城」名字的由來。但今天我們所見到的主要是明長城。
秦長城只有遺跡殘存。秦始皇為了修築長城動用了30萬人,創造了人類建築史 上的奇跡。長城的修建客觀上起到了防止匈奴南侵,保護中原經濟文化發展的積極作用。孫中山先生曾評價:「始皇雖無道,而長城之有功於後世,實上大禹治 水等」。
漢代繼續對長城進行修建。從文帝到宣帝,修成了一條西起大宛貳師城,東 至黑龍江北岸,全長近一萬公里,古絲綢之路有一半的路程就沿著這條長城,是 歷史上最長的長城。 到了明代,為了防禦韃靼、瓦刺族的侵擾,從沒間斷過長城的修建,從洪 武至萬曆,其間經過20次大規模的修建,築起了一條西起甘肅的嘉峪關,東到遼 東虎山,全長6350公里的邊牆。(但據報道,1990年一個徒步走完長城全長的中 國人的計步器顯示的是6700公里。) 長城有極高的旅遊觀光價值和歷史文化意義。現在經過精心開發修復,山海 關、居庸關八達嶺、司馬台、慕田峪、嘉峪關等處已成為馳名中外的旅遊勝地。 蹬高遠眺,憑古懷幽,古戰場的金戈鐵馬似乎就在眼前。如今,長城與埃及的金 字塔,羅馬的斗獸場,義大利的比薩斜塔等同被譽為世界七大奇跡,是中華民族 古老文化的豐碑和智慧結晶,象徵著中華民族的血脈相承和民族精神。
萬里長城從春秋戰國開始,伴隨著中國長達2000多年的封建社會行進。眾所周知,一部悠久的古代中國文明史,封建社會是最豐富最輝焊的篇章,舉凡封建社會重大的政治、經濟、文化方面的歷史事件,在長城身上都打下了烙印。金戈鐵馬、逐鹿強場、改朝換代、民族爭和等在長城身上都有所反映。長城作為一座歷史的實物豐碑,將水文在中華大地。在萬里長城身上所蘊藏的中華民族2000多年光輝燦爛的文化藝術的內涵十分豐富,除了城牆、關城、鎮城、烽火台等本身的建築布局、造型、雕飾、繪畫等建築藝術燃宴之外,還有詩詞歌賦、民間文學、戲曲說唱等。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帝王將相、戍邊士卒、騷人墨客、詩詞名家為長城留下了不朽的篇章。邊塞詩詞已成了古典文學中的重要流派。如李白的「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五昌齡的「秦時明月漢時關皮散銀,萬里長徵人未還」,五維的「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岑參的「忽如一夜春風來,干樹萬樹梨花開」等名句,千載傳誦不絕。孟姜女送寒衣的歌詞至今還廣泛傳唱著。愛國主義教育的場所、旅遊觀光的勝地長城以它巍巍雄姿、堅強的體魄,象徵著中華民族堅強不屈的精神,克服困難的毅力。這種精神激勵我們永遠前進。旅遊觀光不僅是遊山玩水,而且還兼有強健身體、增加知識、聯系友誼以及進行經貿等活動的綜合功能。
新中國成立之後,黨和國家十分重視旅遊事業的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發展旅遊事業更是作為 *** 重點工作之一,優美的自然風光,豐富的文物古跡和多民掘高族豐富多採的文化藝術,是有中國特色旅遊的強大支柱。萬里長城以其婉蜒曲折、奔騰起伏的身影點綴著中華大地的錦綉河山,使之更加雄奇壯麗。它既是具有豐富文化內涵的文化遺產,又是獨具特色的自然景觀。在旅遊開放中,萬里長城具有獨特的優勢。今天國內外......>>
問題三:長城是什麼時候建成的? 20分 中華民族最早的長城建於春秋戰國時期,姜太公奉周天子之命,到東方(現在的山東)築一條長城,是歷史記載最早的長城,但找不到其實物證據,稍後由齊桓公/齊宣王等組織修建的齊長城是迄今有實物可查最早的長城,大約從公元前663年開始,差不多同時的有楚國的「方城」,萬里長城是由戰國時北方各國的長城(建造時間都晚於齊長城)經秦始皇下令連接而成的,時間約在公元前220年到公元前206年,「秦時明月漢時關,」歷經數百年後才由隋朝重修,其中仍有部分城段是秦漢時期的舊跡,本人曾踏訪秦漢長城和齊長城,對此言之鑿鑿,平地上有些用夯土方法築造的長城城段,由於自身的坍塌和風沙的掩埋,站在近處不易辨認,在遠處登高眺望就能看到其蜿蜒走入地平線的身影。而崇山峻嶺上的城段很多是用巨石壘砌而成的,歷經兩千多年風吹雨打仍自巋然不動。從春秋戰國開始各諸侯國如燕等國在邊境地區修建城牆,秦始皇統一後將各諸侯國的城牆進行連接,以此抵禦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長城的修建直至清代結束,歷時約2000年。
問題四:長城是什麼時候開始建築的,為什麼建 春秋戰國就開始了,作為防禦工程,秦朝把所有的連起來了,抵禦匈奴。後來朝代也有修建
問題五:萬里長城是什麼時候建築的? 自燕國開始修長城起,長城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人們今天見到的是明長城,它西起甘肅嘉峪關,東至鴨綠江邊。八達嶺是代表性的一段,是長城的高峰,海拔1000多米,是旅遊勝地之一。長城城牆高平均7.8米,頂寬7.8米,可以五馬並騎,十列並行。
訪問中國的旅遊者,莫不想前往登臨,一睹長城的雄姿。游覽長城,公認最理想的地方是北京郊區的八達嶺。出北京往西北方向,汽車行駛約1小時多,便到達海拔1000多米的八達嶺。萬里長城的居庸關雄扼八達嶺的山口。
春秋戰國時期,各國為了互相防禦,各在形勢險要的地方修築長城。
據《左傳》記載:公元前656年,「楚國方城以為城」,這是關於長城的最早的記載。秦始皇滅六國統一中國後,為了防禦北方匈奴的南侵,於公元前214年將秦、趙、燕三國的北邊長城予以修繕,連貫起來。故址西起臨洮(今甘肅岷縣),北傍陰山,東至遼東,這就是俗稱的「萬里長城」,至今還有遺跡殘存。此後漢、北魏、北齊、北周、隋各代都曾修築過長城。明代為了防禦異族的侵擾,前後修築長城達18次,課文中講的這段長城就是明代修築的。
萬里長城是公元前7世紀開始修建的。當時,中國北方諸侯割據,他們為了防禦鄰近諸侯的侵襲,在各自的領土上先後築起了一段段防衛牆。與此同時,燕、趙、秦三個諸侯國的北方,又與少數民族中以游牧為主的匈奴族為鄰,為了防禦匈奴奴隸主的騷擾,三國各自都在他們的弱方修築了長城。到了公元前3世紀秦始皇統一了中國,把一段段的長城連結起來,成了現在萬里長城的基礎。後來經過歷代增建,及到明朝,就修成了現在的這個樣子。它東起渤海灣的山海關,經河北、北京、山西、陝西、內蒙古、寧夏到甘肅的嘉峪關,穿過崇山峻嶺,山澗峽谷,綿延起伏,長約12000多華里,因而名為萬里長城。
在古代交通運輸工具極其落後的情況下,修建如此巨大的工程,實在是一件了不起的事。特別是它不是一般的土牆,而是整齊的條石和結實的青磚砌築的。有人計算,如果把明長城所用的磚、石和土方,築成一道2米厚、4米高的圍牆,可以繞地球一周。不用說燒制這些磚石,就是把它們通過崎嶇的山間小路送達修建工地,已經是一項十分寵大的工程。因此,游覽長城的人莫不為先民的偉大氣魄和堅毅精神所感動。
關隘、城牆、城台和烽火台以及垛口
長城由關隘、城牆、城台和烽火台四部分組成。關隘一般都建在形勢險要之處,居庸關就是一個突出的代表。居庸關和八達嶺附近的長城,城牆平均高7.8米,最高達14米,城牆的外側一般都選建在陡峭的山崖上,以增加攻城的困難。每隔不遠,有一座拱門,稱「券門」。守城士兵由此上下。城牆頂寬達5.8米,可容五馬並騎。城台是每隔300至500米的一組高出牆頂的方形建築,是巡邏放嗩的地方。烽火台專門傳遞軍情。規定舉一煙鳴一炮表示來敵100人左右;舉二煙鳴二炮,來敵500人左右;1000人以上舉三煙鳴三炮....如此傳遞,千里之外的敵情可以在幾個小時之內使朝廷了解。
垛口指城牆頂部外側建築的兩米多高的齒形牆。不要只把它理解為一個「口」。
瞭望口指齒形牆凹下去的部分。
射口指齒形牆上用來射箭的洞。
齒形牆總的稱為「垛口」
居庸關長城建築在一條長達15公里的山谷中間,兩旁山巒重疊,樹木蔥郁,山花爛漫,景色瑰麗,遠在800年前的金代,就被列為燕京八景之一,稱為「居庸疊翠」。居庸關是從北面進入北京的門戶,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居庸關的中心,現在還保存著一個雕刻精美的漢白玉石台,叫「雲台」。在元朝時,這台上建有三座石塔,於元末明初被毀。三塔毀後,在此台上又建一院,名「泰安寺」,此寺於清康熙年......>>
問題六:長城最早是什麼時候開始建造的 長城研究領域主要有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春秋時期的齊國長城修築最早;另一種觀點認為春秋時期的楚國長城修築最早。關於齊長城的最早記載,見於《管子・輕重篇》。
文中僅有一句話:「長城之陽魯也,長城之陰齊也。」根據齊桓公在位時間和管子生平,推斷齊桓公所築長城當建於公元前685年至前645年之間。楚國有長城的記載,最早見於《左傳》。書中記載楚成王十六年齊桓公率諸侯國伐楚,楚使屈完對齊桓公說:「楚國方城(即長城)以為城,漢水以為池。」楚成王十六年,即公元前656年。由此可知至少在公元前656年楚國就已經修築了長城。
問題七:八達嶺長城是什麼時候建的 八達嶺作為長城中保存最完好的一段,修建於明弘治18年,也就是公元1505年,距今500年了吧。\r\n秦始皇時期為地獄北方匈奴,下令修築長城。從公元前七八世紀開始,持續修建了2000多年,從山海關到嘉峪關。長城的歷史有2600年之久,明朝重新修築的長城包括居庸關的八達嶺。
問題八:長城究竟從什麼時候開始修建? 春秋戰國時期列國爭霸,為了相互防禦,保護本諸侯國的領土不受侵犯,他們在各自的領土上建立起一座座互防的長城,最早修築的是楚國的方城和「齊國巨防」後來隨著戰爭的不斷擴大,後魏燕秦等國也紛紛修築長城,但是,這些長城都是一段一段的,沒有連接起來,我們稱它為「地長城」這三國的長城便成了後來秦始皇萬里長城的基礎。
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了六國結束了諸侯割據的混亂的局面建立了統一的封建王朝,為了確保中原地區的安定,不受北方匈奴的威脅,搔攏,派大將蒙恬北逐匈奴,同時以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修築長城,以燕趙秦三國北方長城為基礎,又擴充了許多部分,修起了一道西起臨洮,東到遼東,綿延萬里的長城,自此,這一世界上古代最為宏大的建築工程便巍然屹立在我國北部土地上了。
在明朝為了防止北部元蒙舊部而把長城用磚重砌,成為現在的樣子。
問題九:現在的北京長城是什麼時候修建的 居庸關城,始建於明洪武元年(1368年),清末以後逐漸荒廢;1992年昌平縣十三陵特區辦事處對關城建築進行了全面修復,再現了昔日的雄姿。 八達嶺長城位於北京延慶縣南部,在北京城區的西北方向,距市中心75公里。八達嶺長城是我國古代偉大的防禦工程萬里長城的一部分,建於明代弘治十八年(1505年),明嘉靖、萬曆年間曾加以修葺該段長城地勢險峻,居高臨下,是明代重要的軍事關隘和首都北京的重要屏障。 水關長城修建於明代,是八達嶺長城中保存最精固的一段。 司馬台長城位於北京東北部120公里的險關重鎮古北口境內,此段長城始建於明洪武初年,是一段偏離原北齊長城基礎的明長城,也是至今仍保留代長城原貌的一段古長城。 古北口長城一帶北齊天保年間(公元550年――559年)修有長城 白嶺關這段長城建於明代,長2.5公里。城上有敵樓、烽火台和將士居住的休息室。城下有城門,即白嶺關。此為通往北國的必經之地。 慕田峪長城是明初朱元璋手下大將徐達在北齊長城遺址上督造而成。 黃花城關長城建於明景泰四年,東連懷柔,西接延慶,北通內蒙古高原東部,南守昌平明皇陵,是北京北部的戰略要沖。明朝對此地防務十分重視,住眾兵戍守。現在黃花鎮仍為北京北部交通的咽喉之地。黃花城交通十分方便,從馬甸立交橋上八達嶺高速,在昌平環島出高速向十三陵方向走到長陵,向右側九渡河方向拐,在黃花鎮路口向四海方向走,即可到達。 撞道口關 明朝年間建成的撞道口關,也稱鎮虜關,是長城沿線的重要關隘。現在關城磚砌券門保存較好,南北兩側石匾額上書「撞道口」和「鎮虜關」。關城兩側長城為磚砌,保存較好。 箭扣長城是明代 九穀口夾扁樓 明清時這里已是軍事重鎮,常年重兵把守。烽火台「夾扁樓」更是長城建築史上的精品,在八達嶺博物館中有詳細記載。 九眼樓長城(北京結)是明長城在北京一分為二,即內長城和外長城的結點所在地。
問題十:中國長城始建於什麼時候 長城始建於公元前五世紀春秋戰國時代,公元前三世紀秦始皇統一中國,派遣蒙恬率領三十萬大軍北逐匈奴後,把原來分段修築的長膽連接起來,並且繼續修建。其後歷代不斷維修擴建,到公元十七世紀中葉明代未年,前後修築了二千多年。
❽ 長城多少年歷史
截止到2021年5月12日,長城大約2230年左右歷史。
長城修築的歷史可上溯到西周時期,發生在首都鎬京(今陝西西安)的著名典故「烽火戲諸侯」就源於此。
春秋戰國時期列國爭霸,互相防守,長城修築進入第一個高潮,但此時修築的長度都比較短。秦滅六國統一天下後,秦始皇連接和修繕戰國長城,始有萬里長城之稱。明朝是最後一個大修長城的朝代,今天人們所看到的長城多是此時修築。
自秦始皇以後,凡是統治著中原地區的朝代,幾乎都要修築長城。漢、晉、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宋、遼、金、元、明、清等十多個朝代,都不同規模地修築過長城。
從修築長城的統治民族看,除漢族之外,許多少數民族統治中國的朝代也修長城,而且比漢族統治的朝代要多。
清康熙時期,雖然停止了大規模的長城修築,但後來也曾在個別地方修築了長城,可以說自春秋戰國時期開始到清代的2000多年一直沒有停止過修築。
象徵意義:
萬里長城自構築的那天起,就成為中華民族大一統的象徵,2000多年來,任何人都沒有能從認識上割裂萬里長城,因而也就無法割裂中華民族。長城對中國人來說,是意志、勇氣和力量的標志,象徵著中華民族的偉大意志和力量。
《義勇軍進行曲》的長期傳唱,使長城在人們心目中已升華為勤勞、智慧、百折不撓、眾志成城、堅不可摧的民族精神和意志,增強了中華民族的自豪感、自信心和愛國熱情。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