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歷史人物成功的最主要因素
歷史人物成功的主要因素如下:
1、目標。"要什麼"從來就比"怎樣做"更為重要。但是目標不是慾望。目標從來就具體,也往往給自己定了時限。換句話說,目標是具體化了的、有時間限制的目標。因而它既有慾望的感情、牽動因素,同時也有自己作主,不讓自己從散漫中游移的因素;
2、胸懷。所謂胸懷,就是一股用天下之材,盡天下之利的氣度,當然,還包括相當程度的包容,對異己的包容,對陌生的包容,對不如己者的包容;
3、勇氣。冒險的勇氣、行動的勇氣。人的自由在於人的主動性,人的主動性在於向多種可能性敞開。假如你不嘗試什麼,你往往也不會知道自己到底要什麼;
4、堅持。許多事沒有成功,不是由於構想不好,也不是由於沒有努力,而是由於努力不夠。堅持就是拓進,就是遇到困難也絕不放棄的韌勁。
⑵ 如果說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我們為什麼還要學習歷史
歷史不是勝利者書寫的,而是史官撰寫的。
為什麼史官要撰寫歷史呢?太史公司馬遷說得很清楚:
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司馬遷《報任安書》
自黃帝至司馬遷,凡三千年時光,黃帝、帝嚳、帝堯、帝舜、大禹、夏商周三代、秦,而後是司馬遷所生活的漢,華夏兒女為何會在三千年的時間里走過如此多的世代?這到底是自然因素,還是人為的努力?
司馬遷想要分清三千年歷史中屬於自然和屬於人為的部分,理清自然和人為的邊界,弄清古往今來變化的原理,就能形成一份很好地指導後世的言論。
李斯的人生經歷,又何嘗不是現今千千萬萬個中國人所正在經歷的人生呢?
電影《半個喜劇》中,孫同說莫默生在天上,而他孫同生在泥坑裡。孫同想要定居在天上,選擇了在高中復讀再復讀,選擇放棄心儀的、合拍的高璐,選擇給同學鄭多多"當狗"。
電影中的情節,自然是有所誇張的,但現實世界中,跟孫同一樣時刻想要改變命運的人,哪個不需要像孫同一樣,得在各種事情上做出抉擇呢?
怎樣抉擇,才是最理性的抉擇?
李斯曾一度給出答案。
求學,強大自己;到最適合的地方求職,成就自我。
如果一個人,在最青春年少的時候,讀到了李斯的人生經歷,就會從中得到啟示,從而刻苦學習,以便擁有"知識改變命運"的機會。
這不是我們學習歷史的意義嗎?
⑶ 歷史是屬於成功者的
悔敗 「勝者為王,敗者為寇。」史籍很好碧猛顫的詮釋了這句話,於是,大多數的正史是成功者的里程碑,是失敗者的罪己詔。
明朝的最後一任皇帝——崇禎朱由檢,他是昏君嗎?答案當然是:不是。可是在清史之中,他是一個昏庸無道,懦弱愚蠢的皇帝。清朝的開辟者不斷地通過抬高袁崇煥,來貶低殺死他的崇禎,給後世營造了一個崇禎是知滲昏君的假象。
灰塵終究蒙蔽不了人們的雙眼,是非曲直終會大白天下,豈非一個小小書吏可以左右?
⑷ 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歷史上有哪些事能證明這句話的真實性呢
說歷史是勝利者寫的並不準確,如司馬遷的《史記》、陳壽的《三國志》、左丘明的《左傳》等。所有這些都是比較客觀的。
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這是一種象徵性的描述。其含義是,只有勝利者才有機會延續歷史。打個不恰當的比方,成為一名老司機需要什麼?一定是要開好車,開到各個方向,能達到多少公里,安全駕駛多少天不出事故,有了這些經驗才能算是老司機。這些成功的經驗就是老司機創造的歷史。如果這個司機犯了大錯,結果連命都沒了,自然也就沒辦法繼續創造自己的歷史了。從這個層面來看,歷史當然只有勝利者才能書寫。但是,勝利就意味著一切嗎?那也不一定。我們以老司機為例,他可能是一個有著多年駕駛經驗的優秀司機,但也可能偶爾會犯一些錯誤,或者違反交通規則什麼的,受到處罰後,也會留下相應的記錄。不會因為他是一個老司機,就完全消除這種負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