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樹皮有什麼作用
樹皮的作用除了能防寒防暑防止病蟲害之外,主要是為了運送養料。
消炎、鎮痛作用、利尿。
製作人造板、木磚、化工品、肥料的好材料,白楊的樹皮還可當作飼料喂養牲畜。
吸附環境中的許多有毒物質。
(1)樺樹皮畫多久歷史擴展閱讀:
樹皮的形態結構:
由外向內,樹皮可分為外表皮、由木栓、木栓形成層和栓內層組成的周皮以及內里的韌皮部。
外表皮是樹木最外部的死組織,由角質化的細胞組成。周皮是韌皮部和外表皮之明纖拍間的部分,包括木栓、木栓形成層和栓內層的總稱,周皮形成後,表皮即脫落。
木栓是樹皮外層的主要成分,能隔絕水分和氣體通過,對樹有保護作用。木栓形成層通常只有一層或兩層細胞,是分生生長木栓的組織,向外生長成木栓層,向內形成栓內層。
不過在根部的木栓形成層是由中柱鞘轉豎稿變的。栓內層是木栓形成層向內部分化出的一層細胞。韌皮部在木質部的樹乾和周皮之間,是樹皮內部輸送營養的部分。
㈡ 黑龍江有哪些非物質文化遺產
「滿族珍珠球」像籃球的運動項目
珍珠球是滿族傳統體育項目之一,分布於五常拉林鎮及周邊區域,其他滿族聚集區也能見到。滿族珍珠球歷史悠久,最初源於滿族人採集珍珠的勞動。努爾哈赤時代居住白山黑水的滿族青年男女,在采珍珠歡慶豐收之際,在陸地上用「綉球」比做大珍珠,競相往魚簍里投,投中者預示未來能採到更多的珍珠。為與風浪搏鬥,蛤蚌神化成「蛤蚌精」張開貝殼,防止珍珠被奪走。至此,一種攻守兼備的滿族球類競技項目誕生。
滿族珍珠球是既古老高雅又文明適度的體育競技活動,具有滿族文化傳統,目前正面臨著失傳的危險,在五常等地,人們只有在慶祝民族節日時才玩起這種運動,這對「珍珠球」的發展、傳承是非常不利的。孫主任透露,下一步保護的措施,除了採取通過信息、圖像、圖片進行研究等靜態保護外,還將在全市中小學生中大力開展「珍珠球」活動,把該運動列為學習的體育科目,積極培養此項運動的新傳人,讓民族民間體育之花常開不敗。
「樺樹皮畫」原料製作皆難的工藝品
:「樺樹皮畫是在傳統的樺樹皮槐李孫製品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工藝品,它綜合了傳統的製作樺樹皮用品的手段,又增添了新的裝飾辦法,從手工著色到最終裝裱,共有16道工序。其內大多表現北方少數民族風情及自然風光山水,突出了樺樹皮工藝的古樸自然、匠心獨運,再加以鐵藝、雕刻、上光等工藝,看上去現代感較強。」
「秋林大列巴」遭受快餐沖擊
提起秋林大麵包(大列巴),人們就會想起全國都流傳著的一句俗語:「哈爾濱一大怪——大麵包像鍋蓋!」的確,這種外殼焦脆,內瓤松軟,酒香宜人,風味獨特的食品在其百餘年的歷史傳承中,深為市民們所喜愛,並成為哈爾濱這個素有「東方莫斯科」美譽之城的品牌食品。秋林大麵包一度成為哈爾濱的一張名片。此次,秋林大麵包(大列巴)製作技藝進入「非遺」也是眾望所歸。
「哈爾濱紅腸」融入百姓生活的美食
哈爾濱紅腸作為一種深受人們喜愛的傳統食品,已經融入了百姓的日常生活,成為人們節假日享用及招待客人的美食。從紅腸的流傳沿革,可見哈爾濱這個城市的歷史發展脈絡,傳統食品與時代風雲如此緊密地連接在一起,潤染了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蘊,也加重了這座城市的異域風情。
「哈爾濱紅腸」融入百姓生活的美食
哈爾濱紅腸作為一種深受人們喜愛的傳統食品,已經融入了百姓的日常生活,成為人們節假日享用及招待客人的美食。從紅腸的流傳沿革,可見哈爾濱這個城市的歷史發展脈絡,傳統食品與時代風雲如此緊密地連接在一起,潤染了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蘊,也加重了這座城市的異域風情。
「青牛葫蘆」講究繪畫雕刻手段的手工藝
「青牛葫蘆」指在自然生長擾好的葫蘆上使用雕刻繪畫手段雕刻、火燙及彩繪出各種圖案的工藝品。其傳統製作技藝流傳在黑龍江五常一帶,已有260年歷史。18世紀中葉清政府移民於此地,古老的葫蘆文化隨之紮根。「青牛葫蘆」手工技藝受清宮廷繪畫影響,設計考究,疏密得當,線條流暢、風格高雅。落腳於黑龍江卻有江南彩藝的風貌,明顯與河北和山東民間葫蘆工藝截然不同。
「女真譜評」記錄女真族興衰史的手抄本
『女真譜評』是黑龍江雙城滿族民間故事家馬亞川傳承與默記其外祖父的手抄本,其中記錄了滿族祖先女真人的歷史傳聞與神話傳說。從20世紀90年代被發現,迄今為止依舊是黑龍江流域內唯一的系統完整的女真族原始神話故事集。
「方正剪紙」古「紙」已亡新風待興
人們以往在春節或辦喜事時,都喜歡買一幅或自己動手剪一幅剪紙貼在窗上,以圖喜慶、吉祥. 方正剪紙為分布在方正一帶的民間剪紙藝術,它既有女真及東北少數民族的粗獷,又有中原剪紙的細致流暢。方正剪紙種類繁多,有掛錢、牆花、棚花、燈籠花、喜花、鞋花、枕頭花及幌花等。手法分古樸剪法、裝飾剪法及套色剪法等。方正剪紙善於兼收並蓄,汲取不同地域的剪紙精華,而融匯綜合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
「雙城皮影戲」後繼者寥寥無幾
雙城皮影戲又稱「此地影」。據《松花江文藝志》記載,清乾隆四十一年(1756年),黑龍江地區已有河北皮影藝人的演出。1850年前後,河北樂亭皮影藝人張振江和馮兆祥等人進入雙城。河北皮影落地雙城後,為適應當地觀眾的需求,由冀東口音完全改變為東北方言土語,又大量吸收東北二人轉的道白說口,採用東北民歌小調和單鼓的音樂腔調,唱腔高亢,表演火爆,風格粗獷,成為黑龍江戲曲最早的劇種之鉛鏈一,在觀眾中極具影響。
「韃子秧歌」突出「逗」與「浪」的表演形式
「韃子秧歌」流傳於牡丹江寧安一帶。寧安是滿族先民肅慎的發詳地,滿族民間文化藝術蘊藏豐富。說起「韃子秧歌」,還在當地流傳著一個感人的故事:「韃子秧歌」起源於遼金時期,傳說在海浪河(牡丹江支流)岸有女真族烏林答部(今海林縣石河),「穆昆達」(酋長)是位女性,她率領部落反抗遼使侮辱本族婦女的行為,將遼銀牌天使殺掉,遼派兵將女真族烏林答部滅絕。人們為紀念不屈的女真人,將其事編成秧歌。
「五常東北大鼓」面臨消亡的危機
五常東北大鼓唱腔曲牌很多,除「小口」、「大口」兩個板腔體外,曲牌30多個。其唱腔結構巧,板式變化俏,三弦伴奏下的女聲演唱優雅婉轉、清晰亮麗,聽來有餘音繞梁三日之感,令人陶醉。
以上哈爾濱入選的10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起源、特色。
說到黑龍江省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省「非遺」保護中心秘書長常曉華向記者介紹道:2006年,為了進一步強化及拓展保護工作,《黑龍江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出台,隨即黑龍江省文化遺產保護領導小組成立,辦公室設在省文化廳;由省文化廳牽頭,建立了由省財政廳、省發展改革委員會、省民族事務委員會、省建設廳、省教育廳、省宗教局、省旅遊局等8個有關單位參與的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廳際聯席會議制度;也就是在這一年,政府財政支持的力度超過以往任何一個年度。省財政廳撥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項經費100萬元,為下一步保護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成立了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成立了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中心設在省藝術研究所)。
2006年6月,省文化廳組織申報的《達斡爾族烏欽》、《達斡爾族魯日格勒舞》、《鄂倫春族古倫木沓節》等9個項目,入選國家級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申報成功率高達75%,使全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全面展開具有了示範性和參照性。
黑龍江省共有18個項目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鄂倫春族就佔5項;做好該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利用工作,是傳承與弘揚中華各民族文化、提升黑龍江省旅遊品質的關鍵所在。
㈢ 饒河縣特色文化
饒河縣特色文化有樺樹皮、赫哲族叉草球、魚皮畫、薩滿舞、嫁令闊等。1、樺樹皮:各少數民族用樺樹皮蓋房、造舟,縫制各種箱、桶、盒、碗,製作搖籃、玩具,還製作各種樺樹皮畫、藝術品等。2、赫哲族叉草球:該運動源於赫哲族原始的漁獵生產生活之中,赫哲人善於捕魚,尤善叉魚。
饒河縣特色文化有樺樹皮、赫哲族叉草球、魚皮畫、薩滿舞、嫁令闊跡老緩等。
1、樺樹皮:各少數民族用樺樹皮蓋房、造舟,縫制各種箱、桶、盒、碗,製作搖籃、玩具,還製作各種樺樹皮畫、藝術品等。
2、赫哲族叉草球:該運動源於赫哲族原含譽始的漁獵生產生活之中,赫哲人善於捕魚,尤善叉魚。
3、魚皮畫:歷史上的赫哲人以漁獵為生,早年衣服、被褥大多是用魚皮縫制的,素有「魚皮部落」之稱。
4、薩滿舞:薩滿跳神時全副神裝,胸前背後掛著銅鏡,腰系腰鈴,脖子上掛著布克春、薩日卡、額姿模其和三種神,「愛米」供在西炕上。
5、嫁令闊:意即小調、小曲的意思。雖然赫哲族人口較少,卻能歌善舞。年紀大的赫哲人都能唱幾段赫哲族民歌。
㈣ 紀念品的種類
木雕工藝品,樺樹皮工藝品,麥秸工藝品,紀念本,貼金畫, 又稱樺樹皮製品,以察睜樺樹皮為主要原料,純手工製作,做工精細,設計簡單,風格各異,色澤自然,新穎別致,是中國獨具風格的工藝品之一。
工藝:將樺木切成段,經過蒸煮、剝皮、捆成捆擠壓、選料、裁剪、粘接、縫制等工序做成。
特點:質地柔韌、易塑造、不怕水、不怕碰撞、防腐耐潮、經久耐敗備歲用,攜帶方便。
種類:100多種。如水壺、酒壺、酒盒包裝、名車鑰匙扣、木相框、文件夾、花盆、筆筒、茶葉盒、首飾盒、杯子、鞋墊、杯墊、首飾、生肖首飾、魚簍、樹皮船、女士背包、女士挎包、燈罩等。 麥秸工藝品是中國傳統的手工藝品種類之一,在中國麥秸工藝已有兩千餘年歷史。
麥秸工藝品是以麥稈為原料,經過選料、染色、裱平、設計、純手工製作而成。經過剪、貼、熨燙等工藝,製作出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動物、花鳥、亭台樓閣等工藝品,產品色澤鮮艷、品種繁多、大小規格不一,有成套的,有單個的、形狀不同、圖案千變萬化,無毒無污染、綠色環保。
現在,麥秸工藝品使用的麥秸片是由麥秸稈經過熏、蒸、燙、漂、剖開整平製成的。過去,使用的麥秸主要產於山東掖縣(今萊州)。現在,主要來自河南和甘肅。麥秸工藝品具有獨特的品質和藝術特徵,能保持上千年質地不老化、不退色具有很高的觀賞和收藏價值。傳統民間手工藝技藝精湛,工藝品大多為不定型產品,獨創性強滾和。麥秸工藝品因手工製作工藝嚴格,老的藝人大部分退休。同時,民間願意學習和傳承麥秸手工技藝的人員逐年減少,保護傳承麥秸手工技藝令人堪憂。
㈤ 樺樹皮製作技藝
樺樹皮製作技藝相關內容如下:
樺樹皮製作技藝,內蒙古自治區鄂倫春自治旗團汪、黑龍江省地方傳統手工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樺樹皮製作技藝是狩獵民族在特定的生活環境中創造出來的種特殊文化體現了狩獵民族的聰明才智,具有濃郁的民族和地域特色,主要流傳在中國鄂倫春、鄂溫克和達干爾族聚居地,以及古代黑龍江流域的赫晢族聚居區。樺樹皮文化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這種文化具有較高的歷史、科研和藝術價值。
㈥ 樺樹詳細資料大全
樺樹是樺木屬植物的通稱。 全世界約有100種,主要分布於北溫帶,少數種類分布至寒帶。中國產29種。其中以白樺分布最廣,由東北、華北到西北、西南都有。此外還有紅樺、碩樺、黑樺等。 樺樹通常是灌木或中小型喬木,木材比較堅硬,抗腐能力差,受潮易變形,可作膠合板、細木工等用材,樹皮可熱解提取焦油,樹的汁液可以製作飲料,還可制工藝品;是園林綠化樹種。
樺樹屬樺木科(Betulaceae)樺木屬(Betula),是主要森林植物之一,其中中國分布最廣的是白樺(Betulaplatyphylla Suk),其資源豐富,樹形美觀,樹皮白色,是中國北方主要的園林木本觀賞植物,白樺材質優良,是一個重要的工業用材樹種,在餐飲業中也廣為利用。
㈦ 銀樺的主要價值
樺樹液:祛痰止咳;清熱解毒。主治咳嗽;氣喘;小便赤澀。
①《吉林中草葯》:止咳。治痰喘咳嗽。
②《黑龍江常用中草葯手冊》:治壞血病,腎臟病,痛風。有清熱解毒作用。
樺樹皮:清熱利濕,解毒。用於急性扁桃體炎,支氣管炎,肺炎,腸炎,痢疾,肝炎,尿少色黃,急性乳腺炎;外用治燒燙傷,癰癤腫毒。
銀樺其果實中含具生理活性的成分豆腐果苷,此化合物具有鎮靜作用,主要用於治神經衰弱、神經衰弱綜合征及血管神經性頭痛等病症。 中國引入栽培的有銀樺G. robusta A. Cunn. 1種,廣州常見栽帆笑培作行道樹或庭消轎或園觀賞樹。
本種為輸入廣州栽培以為行道樹,為期不過數十年,但觀察其生長狀態,樹冠多呈病態,枝疏葉拿伍黃,適宜中國南方氣候。本種樹干通直,高大偉岸,樹冠整齊,宜作行道樹、庭蔭樹;亦適合農村「四旁」綠化,宜低山營造速生風景林、用材林; 在較冷地區也有作為室內觀賞植物栽培的。 銀樺樹皮還被藝術家們製作成樹皮畫,常見的有樺樹皮畫和銀芝畫。銀樺樹皮畫以長白山余脈的銀樺樹表皮、深皮為主要原料。
其特點:一塊樹皮能揭很多層,具有很好的韌性,質地柔軟光滑,易雕刻著色。早在清朝時期,吉林就有用銀樺樹皮為皇宮製作貢品的歷史。
㈧ 樹為什麼要長皮
樹皮(bark)廣義的概念指莖(老樹干)維管形成層以外的所有組織,是樹干外圍的保護結構,即木材採伐或加工生產時能從樹幹上剝下來的樹皮。由內到外包括韌皮部、皮層和多次形成累積的周皮(見周皮)以及木栓層以外的一切死組織。 樹皮的作用除了能防寒防暑防止病蟲害之外,主要是為了運送養料。在植物的皮里有一層叫做韌皮部的組織,韌皮部里排列著一一條的管道,葉子通過光合作用製造的養料,就是通過它運送到根部和其他器官中去的。有些樹木中間已經空心,可是仍有勃勃生機,就答巧神是因為邊緣的韌皮部存在,能夠輸送養料的緣故。如果韌皮部收損,樹皮被大面積剝掉,新的韌皮部來不及長出,樹根就會由於得不到有機養分而死亡。俗話說:「人怕傷心,樹怕剝皮」,道理就在這里。樹皮不僅可以吸附環境中的許多有毒物質,而且還是一員優良的監測大氣的尖兵,可以從歷年來樹皮吸附的有毒物質多少來監測大氣環境的污染情況。 不久前,人們在英國倫敦商業區為一座辦公大樓施工時,發現了一具保存完好的裸屍。這裸屍既沒有衣履痕跡,也沒有任何陪葬品,其獨特之處是屍體用兩大片樹皮裹著的,而過去從未見過用樹皮裹屍的埋葬方法。 樹皮從經濟價值看,樹皮還是一種「寶物」,白白地被丟棄和燒掉是很可惜的。有人計算樹皮約占各種樹木木質部的10%,目前全世界每年約有2.5億立方米的樹皮可被利用,然而已被利用的只佔很小一部分。研究者認為,樹皮是製作木磚、化工品、肥料的好材料,白楊的樹皮還可當作飼料喂養牲畜。可以預見到,樹皮必將為人類做出更多的貢獻。利用樹皮還可以製成品種繁多、用途廣泛的樹皮纖維板、 樹皮刨花板、樹皮碎料絕緣板等。這些人造板材即輕巧又便於裝飾 , 幅面寬大 , 結構均衡 , 絕熱清虧保溫 , 不易翹曲 , 隔音吸音 , 耐腐蝕 , 它們的使用效果大大超過木材。桑樹、楊樹、椴樹、榆樹、柞樹等80多種、灌木的樹皮,是紡織業、造紙業、制繩業的重要原料,我國馳名世界的特產——宣紙,就是用青擅樹皮製造的. 更有一些樹皮還具有很高的葯用價值, 如用楊樹皮、桃樹皮各300克,煎濃汁加煤油100毫升外用,可治豬虱。 樹皮還被藝術家們製作成樹皮畫,常見的有樺樹皮畫和銀芝畫。樺樹皮畫以長白山余脈的樺樹表皮、深皮為主要原料。其特點:一塊樹皮能揭很多層,具有很好的韌性,質地柔軟光滑,易雕刻著色。早在清朝時期,吉林就有用樺樹皮為皇宮製作貢品的歷史。 樹皮還是一種天然的無污染的裝飾材料,用樹皮來裝飾建築物,不僅經久耐用、寬耐無污染而且還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
採納哦
㈨ 樺皮文化有什麼特色
樺樹皮工藝是關東地區的特有藝術,在關東地區許多少數民族中都有流傳。樺樹分白樺和黑樺兩種,能剝皮做器皿的是白樺樹。
白樺樹為多年生高大喬木,每年五月六月是剝離樺樹皮的最好季節。
樺樹皮文化在我國北方狩獵民族中有著悠久的歷史,在黑龍江省白金寶原始遺址中,出土了一件仿樺樹皮陶罐,據測定有3000多年的歷史。
生活在北方的古代民族,如鮮卑、契丹、女真等,還有後來的滿族、鄂溫克、錫伯族、赫哲族、達斡爾族、鄂倫春族、蒙古民族等都有過使用樺樹皮製作各種器具的歷史。樺樹皮器皿在我國器皿造型藝術史上佔有十分重要地位。
鄂倫春族喜歡用樺樹皮作盆、盒、箱、簍、碗、桶等器皿,器形大小各異,鄂倫春人還重視在器皿上進行裝飾。
樺樹皮器皿的裝飾多在器身腰部以上或蓋上,鄂倫春人以骨針點刺等手段在其上飾以各種花紋圖案,紋樣多為幾何紋。如直線紋、三角紋、點刺紋、半圓紋、圓圈紋,「上」形紋、「人」字紋、「—」字紋以及變形花草、樹木紋等。
在樺樹皮器皿中,做得精巧美觀的「阿達馬勒」盒是姑娘出嫁用的梳妝盒,盒上多刻有南綽羅花,反映著鄂倫春人對婚姻的祝願,願青年人愛情忠貞,夫妻白頭到老。
鄂溫克族所制的樺樹皮器皿有碗、盆、火柴盒、水桶、針線盒、筷子盒、樺樹皮簍、樺樹皮船及撮羅子等。其形大小各異,裝飾風格獨特,裝飾紋樣有幾何紋、動物紋、花草紋3種。
其中幾何形紋飾,多水波紋、丁字紋、雲卷紋、雙十紋、單回紋、雙回紋、半圓紋,形成獨具風採的裝飾帶和適合紋樣,顯得花紋繁密,外形美觀。
裝飾多為壓花、畫花、劃花、刻花和點刺花為主。花草紋和馴鹿紋在敖魯古雅狩獵鄂溫克人樺樹皮器皿裝飾中更顯風格。
在赫哲族聚居的黑龍江省饒河四排鄉,後來仍保留著一艘赫哲人傳統手工藝製造的樺皮船。用樺樹皮做船的技藝,赫哲人使用了數千年。其外形古樸典雅,美觀大方。
此外,赫哲人還用樺樹皮做成簍、箱、盒、碗等生產生活用品,並在這些用品上刻畫出各種圖案和花紋,使之成為精美的工藝品。
達斡爾族和其他民族一樣,用樺樹皮做樺皮簍、魚餌罐、樺樹皮桶、盒等,但在裝飾法上比其他民族先進一些,出現了鏤刻紋、刻劃紋、壓印紋、繪畫紋,而鏤刻紋和繪畫紋是其他民族所沒有的。
這些證明了狩獵民族在歷史上由原始樺樹皮器具向具有裝飾藝術的樺樹皮文化發展的狀況,形成了具有獨特的北方狩獵民族文化。
樺樹皮器物的器身多以雙層樹皮製作,兩片樺樹皮的外表層相對朝內,做成兩個捲曲的器身,或用獸筋線縫合,或以相交咬合法使其吻合成器身。
縫合器身與器底時,一是將單層樺樹皮外表層向外與器底縫合,使器底高內略呈凸形,後在器底外圍鑲包一周柳木條框架,器底呈矮圈足。然後在器物上口合成的雙層樺樹皮內鑲柳木框條的蓋。
也有的在器皿身上口外圍鑲包柳木條框架,並在內徑相對直線的邊沿上各鑿一對孔,可系馬握空尾繩為器物的提梁。
樺樹皮器物的縫合線有3種:一是獸筋線,是把狍子、鹿或犴筋曬干後,搓成盤絲後做兩股合線;二是鬃毛線,多以犴和馬鬃及尾毛搓成;三是麻線。麻線出現較晚,是達斡爾族農業時代的產物。
樺樹皮器物上的裝飾手法很多,大致有以下幾種:
一是打壓紋飾法。用一厘米直徑的管制錐形器在樺樹皮上按自己的構想打出點紋,以多點連線的辦法表碧絕現飾紋。飾紋做出後再縫合成器。打壓紋以幾何形為主,有三角、半圓、波浪及回紋、雙回紋等。
二是補花紋飾法。這種手法主要用於器物蓋的裝飾上,按著製作者悔皮姿預先計劃好的紋樣,剪紙花紋後貼在蓋上再縫合。紋樣多以雲紋、字紋為主,其效果有一種淺浮雕感。
三是墨繪裝飾法。這種手法是在樺樹皮器物製成後,在器物的蓋上、器身周壁以墨線白描為裝飾,紋飾有幾何形紋,花草紋如牡丹、竹、蘭、梅、杏、寶相花,還有亭台樓閣、山水及風景、人物故事等描繪,一般在樺樹皮器物上白描後,施一層桐油衣保護白描畫,顯得畫面清晰光亮。
四是彩繪裝飾法。是在樺樹皮器物上,墨繪白描後,填補色彩的裝飾法。紋樣多以花卉草蟲蝶蜂為主,畫面有獨幅花卉畫特徵,最後施桐油衣,顯得畫面色彩艷麗、光澤亮秀、栩栩如生、耐人尋味。
五是鏤刻裝飾法。這種裝飾法多用於樺樹皮器物外壁上。在器身合縫前,按剪紙紋樣在樺樹皮鏤刻出紋樣,剔刻出與紋樣主紋無關的部分,形成剪紙效果的鏤刻紋樣。
然後在其紋飾背面貼上藍或紅色布襯,托出主紋,產生一種類似廣東佛山襯色剪紙的效果,使樺樹皮器物顯得華麗精美。
鏤刻裝飾法是達斡爾裝飾樺樹皮器物中的一絕。紋飾主要以樹木、花草、鳥獸為主,也是以漢文、滿文中的福壽祿為飾者。
六是玻璃鑲嵌裝飾法。這種裝飾方法在達斡爾族出現比較晚,多用在樺樹皮器物上的蓋子上。樺樹皮器的蓋子以雙層樺樹皮縫合而成,多半是在縫合前把形狀適合的玻璃夾在兩層樺樹皮之間,多呈圓形或花瓣邊圓形、方形等。後又在玻璃的底面繪彩繪花草紋,產生一種透明的獨特彩繪效果。
七是剔刻裝飾法。這種手法多用於樺樹皮器物外壁上。以二方連續花草紋或幾何形紋飾為主,剔去與主紋無關的部分,一般不設色,使主紋與器壁之間形成淺浮雕效果,十分素雅。
達斡爾族人運用這種手法比較多,這種手法不但美化了樺樹皮器物,表現了斡爾族特有的審美情趣,同時又表現出了達斡爾人藝術創作才能和智慧,形成有別於其他民族的樺樹皮器物的裝飾風格。
黑龍江省各民族的樺樹皮器物造型藝術在近千年的實踐中,形成了自己的民族個性,同時又保留了我國北方民族樺樹皮文化的地域特徵,是北方森林狩獵民族特有的文化,為中華民族器具造型藝術增添了光輝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