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近代社會的兩大歷史任務是什麼,它們之間的關系如何
鴉片戰爭後,中華民族面對著兩大歷史任務:一是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
中國人民在民族壓迫下的痛苦以及爭取民族獨立的願望,是鴉片戰爭以來最重要的事實。近代中國人民的斗爭,主要的是以挽救中華民族的危亡為出發點的。
因此,必須改變帝國主義、封建主義聯合統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制度,爭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里,世界上的帝國主義國家,不論大小,幾乎都曾經欺負過中國,而近代中國的反侵略戰爭,也無不以中國失敗、被迫接受喪權辱國的條約而告結束,「其原因,一是社會制度腐敗,二是經濟技術落後。」
就是說,為了使中國在世界上站立起來,而且站的牢固,為了使中國擺脫貧窮落後的境遇,使人民過上自由、幸福、富裕的生活,就必須改變中國經濟技術的落後面貌,實現國家的繁榮富強即實現中國的現代化。
近代中國的兩大歷史任務的相互關系: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這兩個歷史任務,是互相區別又互相緊密聯系的。
兩大歷史任務的主題、內容與實現方式都不一樣,前一個任務是從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統治秩序,主要是解決生產關系的問題。
後一個任務是要改變近代中國經濟、文化落後的地位和狀況,只要解決生產力發展的問題,實現中國的現代化。前一個任務為後一個任務掃除障礙,創造必要的前提;後一個任務是前一個任務的最終目的和必然要求。
兩大歷史任務的實現是無數愛國志士和革命先驅者為之獻身的理想,是中華民族不懈追求、為之奮斗的目標。
(1)怎麼認識近代中國社會兩大歷史任務擴展閱讀
區別:主體、內容不一樣
一是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兩者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系。
前者要改變民族受壓迫、人民受剝削的地位和狀況,要從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統治秩序,解決生產關系問題;後者是要改變近代中國經濟文化和社會落後的地位和狀態,是要充分發展近代民族工商業,解決生產力問題。
❷ 如何理解近代中國的兩大歷史任務及其相互關系
近代以來中華民族面臨的兩大歷史任務,就是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兩個任務確實有很大不同但是又密切結合。
兩大歷史任務的主題、內容與實現方式都不一樣,前一個任務是從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統治秩序,改變落後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築。
後一個任務是要改變近代中國社會極度落後狀況,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中國的現代化。前一個任務為後一個任務掃除障礙,創造必要的前提;後一個任務是前一個任務的最終目的和必然要求。
(2)怎麼認識近代中國社會兩大歷史任務擴展閱讀:
中國共產黨從一誕生起就肩負起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庄嚴使命。具體地說,就是肩負起了兩大歷史任務,即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
1912年全國曾出現過大大小小300多個政黨和政治團體,但最終大都曇花一現,很快在中國政治舞台上消失了。
到1930年代抗戰前後,資產階級中間派再度活躍,紛紛組黨,在中國又形成了一個除國民黨和共產黨之外的第三大政治力量,它們希望走建立英美式資產階級共和國的第三條道路。
由於國民黨的專制統治,不允許它們合法存在,最終它們轉變態度,加入到了中國共產黨的陣營。而國共兩黨及其領導下的兩大軍事力量較量的結果是國民黨和國民黨軍在大陸的徹底失敗。
❸ 近代中國的兩大歷史任務是什麼
近代中國的兩大歷史任務是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近代中國的兩大歷史任務的相互關系是互相區別又互相緊密聯系的。
1、由於腐朽的社會制度束縛著生產力的發展,阻礙著經濟技術的進步,必須首先改變這種制度,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才能為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富裕創造前提,開辟道路。近代以來的歷史核正表明,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必須進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2、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最終目的和必然要求。中華民族在近代主要是完成前一任務,在現代主要是完成後一任務,兩大任務是統一的,統一於解放和發展中國的改段悔社會生產力。
近代中國的兩大歷史任務的背景:
近代中國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外無民族獨立,內無民主制度,經燃模濟落後,政治腐敗,國力衰微,社會混亂,人民貧困。造成這種狀況的,主要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制度,是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壓迫和剝削。
近代中國的時代特點以及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決定了近代中國人民始終面臨著兩大歷史任務:一是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實現國家的繁榮富強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❹ 我國近代的兩大歷史任務是什麼
兩個任務: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 兩個任務是相互區別又相互緊密聯系的。由於腐敗的社會制度束縛著生產力的發展,阻礙著經濟技術的進步,必須首先改變這種社會制度,爭得民族的獨立和人民解放,才能為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富裕創造前提,開辟道路。因為不經過反帝發封建的斗爭,爭得民族的獨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推翻帝國主義對中國的反動統治,改變他們控制中國經濟政治命脈,利用特權向中國大量傾銷商品和資本輸出,壓迫中國民族工商業發展的局面;就不可能廢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專制政治制度,解放農村生產力,改善農民的生活,擴大民族工商業的國內市場;就不可能達到民族的團結,社會的穩定,從而集中力量進行經濟、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現代化建設,以實現國家的繁榮富強和人民的富裕幸福。
❺ 近代中國的兩大歷史任務是什麼
任務如兆汪下:
1、近代中國的兩大歷史任務
爭取民族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
2、近代中國的兩大歷史任務的相互關系
爭取民族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這兩個歷史任務,是互相區別又互相緊聯系的。由於腐朽的社會制度束縛著生產力的發展,阻礙著經濟技術的進步,須首先改族凱仔變這種制度,爭 取民族立和人民解放,才能為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富裕創造前提,開辟道路。
近代以來的歷史表明,爭 得爭取民族立和人民解放,須進行反帝孫岩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立,人民解放的終目的和然要求。
兩大歷史任務產生背景:
中國的農業文明趨於衰落,延續幾千年的封建專制制度已經僵化,中國社會的發展也陷於停滯狀態。而一些歐美國家卻通過工業革命迅速成為強國,將觸角伸向世界各地,進行瘋狂的海外擴張和殖民掠奪。中國自然也未能倖免被侵略的命運。1840年戰爭後,中國社會開始從傳統的封建社會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演變,中華民族也逐漸陷入苦難和屈辱的深淵之中。
❻ 如何理解中國近代社會的主要矛盾和兩大歷史任務
1、近代社會主要矛盾: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
這兩對主要矛盾及其斗爭貫穿整個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始終,並對中國近代社會的發展變化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中國近代社會的發展稿滑宴和演變,是上述兩對主要矛盾互相交織和交替作用的結果。近代以來偉大的中國革命,是在這些主要矛盾及其激化的基礎之上發生和發展起來的。
2、兩大歷史任務: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兩大歷史任務的相互關系: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系。
其區別在於二者的主體、內容是不一樣的。前者要改變民族遭壓迫、人民受剝削的地位和狀況是要從根本上推翻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統治秩序解決生產關系問題;後者是要改變近代中國經濟、文化和社會落後的地位和狀況是要充分發展近代民族工商業解決生產力問題。
其聯系在於只有完成第一大任務才能為第二大任務的完成創造條件。
中國的解決方法:
面對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之間的矛盾,中國人民的解決方法是要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這三座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大山。
為此,農民階級進行了太平天國運動和義和團運動,地主階級的先進分子進行了洋務運動,而資產階級維新派進行了維新運動,資產階級革命派進行了辛亥革命。
這些斗爭雖然從不同程度上打擊了封建主義和帝國主義讓檔,推動了中國社會的進步,但客觀上由於敵人力量的強大,主觀上各革命階級的局限性的影響,這些斗爭最終都走向鍵銀失敗。
❼ 如何理解近代中國的兩大歷史任務極其互相關系
江澤民在十五大報告中指出,近代中國在鴉片戰爭後,在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條件下,中國人民的民主主義革命任務主要有兩項,即:
(1)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
(2)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富裕 .
如何理解這兩大任務之間的關系呢?這兩大任務既存在著區別,又相互聯系.
第一,這兩大歷史任務的主題、內容與實現方式都不一樣,不能相互替代.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是要改變民族遭壓迫、人民受剝削的地位和狀況,是要從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統治秩序,主要是解決生產關系的問題;實現國家的繁榮富強和人民的共同富裕,是要改變近代中國經濟、文化落後的地位和狀況,是要充分發展以近代工業為主的社會生產力,主要解決生產力發展的問題,實現中國的現代化.
第二,這兩大歷史任務又息息相關,不能分割.前一個任務為後一個任務掃清障礙,創造必要的前提;後一個任務是前一個任務的最終目的與必然要求.
這兩大歷史任務也可從革命與現代化的關系角度作闡述.目前,在史學界的一些人中有一種較為流行的觀點,即以「現代化範式」代替「革命範式」,在有的中國近代史著作中說:「一百年來的中國近代史其實是一場現代化史」.將現代化作為中國近代史的主線,以現代化代替革命,或者將兩者割裂開來,對立起來,有的人則更為直截了當地鼓吹「告別革命」,這是錯誤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離開了反帝反封建斗爭,離開了革命,就不可能取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現代化也是化不起來的.現代化既不能作為中國近代史的主線,以之代替革命,也不能和革命對立起來、割裂開來.革命或反帝反封建斗爭是為了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富裕(也即現代化)掃清障礙,創造必要的前提.二者是統一的,不是對立的.
前者為後者掃清障礙,後者是前者的歸宿.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這兩個任務,是互相區別又互相緊密聯系的.由於腐朽的社會制度束縛著生產力的發展,阻礙著經濟技術的進步,必須首先改變這種社會制度,爭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才能為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富裕創造前提,開辟道路.因為不經過反帝反封建的斗爭,爭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推翻帝國主義對中國的反動統治,改變它們控制中國經濟財政命脈,利用特權向中國大量傾銷商品和資本輸出,壓迫中國民族工商業發展的局面;就不可能廢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專制政治制度,解放農村生產力,改善農民的生活,擴大民族工商業的國內市場;就不可能達到民族的團結,社會的穩定,從而集中力量進行經濟、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現代化建設,以實現國家的繁榮富強和人民的富裕
❽ 如何理解近代中國的兩大歷史任務
一、近代中國的兩大歷史任務:
第一,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
第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
二、近代中國的兩大歷史任務的相互關系:
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這兩個歷史任務,是互相區別又互相緊密聯系的.
第一,由於腐朽的社會制度束縛著生產力的發展,阻礙著經濟技術的進步,必須首先改變這種制度,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才能為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富裕創造前提,開辟道路.近代以來的歷史表明,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必須進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第二,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最終目的和必然要求.
中華民族在近代主要是完成前一任務,在現代主要是完成後一任務.兩大任務是統一的,統一於解放和發展中國的社會生產力.
❾ 中國近代兩大歷史任務是什麼
中國近代兩大歷史任務是:一是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二是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
鴉片戰爭後,中華民族面對著兩大歷史任務:一是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
中國人民在民族壓迫下的痛苦以及爭取民族獨立的願望,是鴉片戰爭以來最重要的事實。近代中國人民的斗爭,主要的是以挽救中華民族的危亡為出發點的,因此,必須改變帝國主義、封建主義聯合統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制度,爭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
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里,世界上的帝國主義國家,不論大小,幾乎都曾經欺負過中國告野,而近代中國的反侵圓肢略戰爭,也無不以中國失敗、被迫接受喪權辱國的條約而告結束,
其原因,一是社會制度腐敗,二是經濟技術落後。就是說,為了使中國在世界上站立起來,而且站的牢固,為了使中國擺脫貧窮落後的境遇,使人民過上自由、幸福、富裕的生活,就必須改變中國經濟技術的落後面貌,實現國家的繁榮富強即實現中國的現代化。
(9)怎麼認識近代中國社會兩大歷史任務擴展閱讀:
中國近代兩大歷史任務的相互關系是: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這兩大歷史任務,既是互相區別,又是互相緊密聯系的。
第一,由於腐朽的社會制度束縛著生產力的發展,阻礙著經濟技術的進步,必須首先改變這種制度,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才能為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富裕創造前提,開辟道路。近代以來的歷史表明,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必須進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第二,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最終目的和必然要求。中華民族在近代主要是完成前一任務,在現代主要是完成後一任務。兩大任務是統一的,統一於解放和發展中國的社會生產力。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近代史
參考資料來源橘友世:人民網——2014考研政治近現代史高頻考點精解
❿ 怎樣認識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以及中華民族面對的兩大歷史任務
1、近代社會主要矛盾: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
這兩對主要矛盾及其斗爭貫穿整個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始終,並對中國近代社會的發展變化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中國近代社會的發展和演變,是上述兩對主要矛盾互相交織和交替作用的結果。近代以來偉大的中國革命,是在這些主要矛盾及其激化的基礎之上發生和發展起來的。
2、兩大歷史任務: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兩大歷史任務的相互關系: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系。
其區別在於二者的主體、內容是不一樣的。前者要改變民族遭壓迫、人民受剝削的地位和狀況是要從根本上推翻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統治秩序解決生產關系問題;後者是要改變近代中國經濟、文化和社會落後的地位和狀況是要充分發展近代民族工商業解決生產力問題。
其聯系在於只有完成第一大任務才能為第二大任務的完成創造條件。
中國的解決方法:
面對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之間的矛盾,中國人民的解決方法是要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這三座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大山。
為此,農民階級進行了太平天國運動和義和團運動,地主階級的先進分子進行了洋務運動,而資產階級維新派進行了維新運動,資產階級革命派進行了辛亥革命。
這些斗爭雖然從不同程度上打擊了封建主義和帝國主義,推動了中國社會的進步,但客觀上由於敵人力量的強大,主觀上各革命階級的局限性的影響,這些斗爭最終都走向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