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財政在歷史上稱為什麼意思

財政在歷史上稱為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2023-05-11 06:09:36

⑴ 財政是什麼意思

問題一:財政是什麼意思 財政是 *** 的「理財之政」。「財政」一詞,二層含義:1.從實際意義來講,是指國家(或 *** )的一個經濟部門,即財政部門,它是國家(或 *** )的一個綜合性部門,通過其收支活動籌集和供給經費和資金,保證實現國家(或 *** )的職能。2.從經濟學的意義來理解,財政是一個經濟范疇,財政作為一個經濟范疇,是一種以國家為主體的經濟行為,是 *** 集中一部分國民收入用於滿足公共需要的收鬧吵支活動,以達到優化資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經濟穩定和發展的目標。 財政學是研究「財政」的學說,它是經濟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財政」一詞,主要有二層涵義:
一是從實際意義來講,財政是「理財之政」。是指國家(或 *** )的一個經濟部門,即財政部門,它是國家(或 *** )的一個綜合性部門,通過其收支活動籌集和供給經費和資金,保證實現國家(或 *** )的職能。
二是從經濟學的意義來理解,財政是一個經濟范疇,財政作為一個經濟范疇,是一種以國家為主體的經濟行為,是 *** 集中一部分國民收入用於滿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動,以達到優化資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經濟穩定和發展的目標。 其本質是:國家為實現其職能,憑借政治權力參與部分社會產品和國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所形成的一種特殊分配關系。
「財政」作為一個經濟過程,財政包括: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兩個部分。收入主要來源於稅收和國債,支出主要有社會消費性支出、財政投資性支出和轉移支出。
綜觀我國幾千年留存下來的古籍,可以看到「國用」、「國計」、「度支」、「理財」等一類用詞,都是關於當今的「財政」即 *** 理財之道的記載,還有「治粟內史」、「大農令」、「大司農」一類用詞,則是有關當今財政管理部門的記載。我國使用「財政」一詞,如今雖已經習以為常了,但該詞出現在中文詞彙中至今卻只有百年的歷史。
據考證,清朝光緒24年,即1898年,在戊戌變法「明定國是」詔書中有「改革財政,實行國家預算」的條文,這是在 *** 文獻中最初啟用「財政」一詞。「財政」一詞的使用,是當時維新派在引進西洋文化思想指導下,間接從日本「進口」的,而日本則是來自英文public finance一乎彎沒詞。
孫中山先生在辛亥革命時期,宣傳三民主義曾多次應用「財政」一詞強調財政改革,民國 *** 成立時,主管國家收支的機構命名為財政部。美國 *** 相應機構的英文用詞為Department of Treasury,本來的意思是金庫或國庫,在我國也譯為:財政部。
根據財政功能和性質的不同,在不同歷史階段,人們又把「財政」稱作「國家財政」、「公共財政」等。

問題二:財政編制是什麼意思? 編制是組織機構的設置及其人員數量的定額和職務的分配.
通常是指組織機構的設置及其人員數量的定額和職務的分配,由財政撥款的編制數額由各級人事部門制定,財政部門據此撥款。編制通常分為行政編制和事業編制,一般的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大體分為歲納編制人員和非編制人員(非編制人員就是本單位自行外聘的人員,就象企業聘用一樣,由單位自行規定其待遇,付給其工資,與地方財政沒有關系)。所以,非編制人員的待遇不一定比編制人員差

問題三:財政赤支什麼意思 財政赤字是財政支出大於財政收入而形成的差額,由於會計核算中用紅字處理,所以稱為財政赤字。它反映著一國 *** 的收支狀況。財政赤字是財政收支未能實現平衡的一種表現,是一種世界性的財政現象。財政赤字即預算赤字,指一國 *** 在每一財政年度開始之初,在編制預算時在收支安排上就有的赤字。若實際執行結果收入大於支出,為財政盈餘。

問題四:財政預算是什麼意思? 財政預算是經法定程序審批的、 *** 在一個財政年度內的基本財政收支計劃。財政預算規范和安排著財政活動,直接體現著 *** 的政策意向,直接關繫到社會經濟運作的好壞,因而必須川先做出周密的計劃和規劃。以2011預算年度為例,預算是在2011年1月1日以前就要做好的事情,預計2011年度財政收入多少,然後准備支出哪些費用。而決算是在2011年12月31日才能做的,2011年度內實際財政收入為多少,財政支出為多少。

問題五:財政虧空是什麼意思 支出費用相當大,財政收入小於支出了或者支出大於收入。解決方法的話,國家可能會用銀行增發票子的辦法來彌補國家財政虧空。或者借債,於是產生了公債。還有就是要減少預算支出或增加稅收。

問題六:財政年度是什麼意思? 50分 財政年度 (名詞):
一間公司使用的任何十二個月時期或 *** 用於稅務計算的十二個月時期

問題七:什麼是財政列支? 列收列支在地方財政業務中是常見的,首先有一點很明確,那就是列收列支部分不屬於龔方可用財力。
具體來講,應該是某項稅收或收費,在計入收入的同時,其全部或者一部分也是支出項目。
從合法性來講,可以分兩類:
一類是按規定進行的稅收或收費的先征後返,有的是稅收支出,屬於補貼,稅收可以全額計入收入,補貼部分列支,如補貼數額部分為10萬元,就叫作列收列支10萬元。還有的是本級 *** 不能支配的,由部門收取而部門直接使用,也屬於列收列支的范疇。
另一類是違法的列收列支,但在很多地方財政是常見現象,也就是我們常講的虛假財政收入,主要表現形式就是列收列支,它純屬是一種虛收虛支的「空轉」行為,藉此完成上級分配的財政收入任務,或者用於提高本屆 *** 在經濟方面的政績,或者用於引吸企業投資而私自製定的優惠政策,這種情況會導致國家預決算失真。你上面所講的列收列支,應屬於第一類(不好解釋的列收列支是不會以公文形式表述的)。

問題八:吃財政是什麼意思? 公叮員也是吃財政,他吃的是國家財政。你的吃財政應該的屬於地方財政,屬於內聘。不過有的地方會把內聘人員轉為國家單位正式員工,可以升職,不過現在這社會沒錢沒權你是沒辦法的。

問題九:財政的含義及其實質 財政即是一個經濟范疇,也是一個歷史范疇。所謂財政就是為了滿足社會公共需要,彌補市場的不足,以國家為主體對部分社會總產品進行分配和資源配置。財政的實質是一種分配關系。

問題十:財政撙節是什麼意思 財政節儉

⑵ 財政產生的背景

從人類發展史來看,財政是伴隨國家的產生而產生的,所以財政活動是一種歷史悠久的經濟現象。綜觀我國幾千年留存下來的古籍,可以看到「國用」、「國計」、「度支」、「理財」等一類用詞,都是關於當今的財政即政府理財之道的記載,還有「治粟內史」、「大農令」、「大司農」一類用詞,則是有關當今財政管理部
財政

門的記載。我國使用「財政」一詞,如今雖已經習以為常了,但「財政」一詞出現在中文詞彙中至今卻只有百年的歷史。據考證,清朝光緒24年,即1898年,在戊戌變法「明定國是」詔書中有「改革財政,實行國家預算」的條文,這是在政府文獻中最初啟用「財政」一詞。「財政」一詞的使用,是當時維新派在引進西洋文化思想指導下,間接從日本「進口」的,而日本則是來自英文public finance一詞。孫中山先生在辛亥革命時期,宣傳三民主義曾多次應用「財政」一詞強調財政改革,民國政府成立時,主管國家收支的機構命名為財政部。美國政府相應機構的英文用詞為"Department of Treasury",本來的意思是金庫或國庫,在我國也譯為財政部。 20世紀40年代中華書局出版的《辭海》對「財政」一詞作如下解釋:財政謂理財之政,即國家或公共團體以維持其生存發達之目的,而獲得收入、支出經費之經濟行為也。顯然,這種解釋也是從英文public finance譯為中文引入的概念。因此,「財政」一詞在中文詞彙中的應用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目前在中文詞彙中的含義,雖然在學術研究上還有不同的理解,但在日常生活中,已經是一個沒有什麼疑義的十分確定的詞語,例如,管理國家收支的工作之曰財政工作,管理機關名之曰財政部、財政廳、財政局等,已經約定俗成,為社會所公認。 財政一詞喊滲最早起源於西歐。13~15世紀,拉丁文finis是指結算支付期限的意思,後來演變為finare,則有支付款項鄭御脊、裁定款項或罰款支付的含義。到16世紀末,法國政治家波丹將法語finances作為財政一詞使用,認為財政是「國家的神經」,隨後逐步泛指國家及其他公共團體的理財。中國古代一般採用國用、國計、邦計、度支、理財等詞語。日本自1868年明治維新以後,從西歐各國引用finance一詞,吸收中國早已分開存在使拆滑用的「財」和「政」二字的含義,創造了財政一詞,並於1903年傳入中國,逐步取代以前的各種名稱,確立了財政的概念。

⑶ 什麼是國家財政

國家財政是政府的理財之政,指國家為了維持其存在和實現其社會管理職能,憑借政權的力量參與國民收入分配的活動。
它既是國家為了滿足社會公共需要而對社會升局橡產品所進行的一種社會集中性分配行為,同時它本身也是一種社會宏觀的公共管理活動。國家稅收是最典型的財政范疇。國家財政本質上是一種特殊的分配關系。研究「財政」的科學為財政學,它是經濟學的重要組成部吵旁分。
基本信息 中文名:國家財政 別稱:政府的理財之政 拼音:guó jiā cái zhèng 定義:指國家為了維持其存在和實現其社會管理職能,憑借臘頌政權的力量參與國民收入分配的活動 。

⑷ 什麼是財政

財政,就是指國家或政府的收支活動,它是一國政府選擇某種形式(實物、力役或貨幣),以一部分國民收入為分配對象,為國家實現其職能的需要而實施的分配行為。顯然,此定義中包含著以下幾個要素,或者說,財政是由財政主體、財政客體、財政形式和財政目的四大要素構成的

財政是政府的「理財之政」。「財政」一詞,二層含義:從實際意義來講,是指國家(或政府)的一個經濟部門,即財政部門,它是國家(或政府)的一個綜合性部門,通過其收支活動籌集和供給經費和資金,保證實現國家(或政府)的職能。從經濟學的意義來理解,財政是一個經濟范疇,財政作為一個經濟范疇,是一種以國家為主體的經濟行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國民收入用於滿足世州棗公共需要的支出活動,以達到優化資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經濟穩定和發展的目標。

(4)財政在歷史上稱為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財政配置的機制和手段有:

(1)跡坦根據政府經濟職能確定財政收入佔GDP的合理比例,從而實現資源配置總體效率。

(2)優化財政支出結構,保證重點支出,壓縮一般支出,提高資源配置的結構效率。

(3)合理安排政府投資的規模和結構,保證國家的重點建設。

(4)通過政府投資、稅收政策和財政補貼等手段,帶動搜拆和促進民間投資、吸引外資和對外貿易,提高經濟增長率。

(5)提高財政資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⑸ 財政是什麼意思

財政即是一個經濟范疇,也是一個歷史范疇。

財政是國家為主體,為了實現國家職能的需要,參與社會產品的分配和再分配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國家與各有關方面之間的分配關系。財政包括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兩個部分。

在中國,對財政這一范疇有不同的仿談認識:一種觀點認為,財政是由國家分配價值所產生的分配關系,這種價值分配,在國家產生前屬於生產領域的財務分配,在國家產生後屬於國家財政分配;

第二種觀點認為,財政是為了滿足社會共同需要而對剩餘產品進行分配而產生的分配關系,它不是隨國家的產生而產生的,而是隨著剩餘產品的產生而產生的;第三種觀點認為,財政是為滿足社會共同需要而形成的社會集中化的分配關系。

現在張三管理著一個村子,他有一個村委會,村委會12個人,下面有1000戶,人家村子規模挺大的了,但是這個村委會他發現自己沒錢,他先給村裡干一些事,比如說村裡的道路都很破舊了,村裡的路燈也不亮,

可以給村裡修建一些基本的文化設施等等這些東西要修建都得返伏錢,但是村委會就憑這12個人沒有錢的,你不能讓他們12個人去打工,然後給村裡建設完了不太可能的,那麼還有平常村裡其他事物要處理,所以他們就制定了一些規則,

比如說你在村裡面干超市的,你得給我繳納備世碰多少利潤的部分你干運輸的,你給我繳納多少部分,因為不同的行業賺錢的這個利潤空間是不一樣的,所以給你定的收錢的比例也不一樣。

我從超市,運輸隊養殖戶好多好多的這個村民手裡收到了一些錢,包括普通的村民,他們雖然賺的少啊,一年可能就賺了10萬 8萬,但是我收的也少啊,意思一下,一年收個幾百塊錢一兩千塊錢就可以了,那有人會問為什麼要收這個錢呢?很簡單

,因為我收這個錢要給村裡面做事情,你想不想讓村裡的道路變得更加通暢啊?想不想讓自己的路燈變得更亮啊?這個得要錢吧,我從大家手裡收了這些錢,就把這些錢集中利用起來,來個讓村子變得更好。

⑹ 財政名詞解釋

財政名詞解釋孫棗:是指國家或政府的收支活動。

財政是一國政府選擇某種形式,以一部分國民收入為 分配對象,為國家實現其職能的需要而實施的分配行為。財政作為一個經濟過程,財政包括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兩個部分。收入主要來源於稅收和國債,支出主要有社會消費性支出、財政投資性支出和轉移支出。梁槐

建立在生產資料公有制基礎上的國家財政,是與勞動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分配關系。

社會主義國家財政具有分配和監督兩種職能。它按照社會主義經濟規律的要求,遵照國家的方針、政策,在整個國民經濟范圍內,組織財政分配活動,監督財政分配過程,以促進國民經濟有計劃、按比例地發展,為鞏固無產階級專政和建設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國家服務。

⑺ 財政的含義

財政即是一個經數森鉛濟范疇春御,也是一個歷史范疇。
所謂財政就是為了滿足社會公共需要,彌補市場的不足,以國家為主體對部分社會薯好總產品進行分配和資源配置。

⑻ 古代管理國家財政稱什麼呢

財政, 是指國家為實現其職能, 在參與社會產品分配和再分配過程中所形成的一種分配關系。它的產生經歷了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 是人類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財政是一個古老的經濟范疇, 但「 財政」一詞在我國的使用, 則是近代的事情。中國古代稱財政為國用、國計、度支。英文稱作意為「 公共財務。據考證, 清朝光緒年, 年在戊戍變法「 明定國事」詔書中有「 改革財政, 實行國家預算」的條文, 這是政府文件最初使用「 財政」一詞。光緒年, 年清政府設財政處, 整頓財政,為官方用財政名稱之始。
從歷史發展的時間和朝代來看, 夏商周三代的財政管理, 由於缺乏相應的史料, 尚不能作出表述。古人有「 夏後氏五十而貢, 殷人七十而助, 周人百畝而徹」 的說法《孟子·滕文公上》,表明夏商周有一定程度和規模的賦稅和財政制度。據《周禮》記瞎拿載, 西周時國家財政機構分兩大系統一是管收人的「 地官司徒」系統二是管支出的「 天官家宰」系統。地官系統的財務機構又分有不同職能有總司賦稅之職者, 如大司徒、小司徒有分司賦稅之職者, 如載師、間師、縣師、遂人、遂師等有司雜稅及平衡財貨之職者, 如座人和泉府。天官系統的財務機構也分為不同職能有總司財用之職者, 如職內、職歲、職幣有專司會計之職者, 如司會與可書。
天官和地官總理全國的土地、人口、賦役、支出、會計考核及貢納等工作, 分工明確, 職責清楚。這顯然不是西周原有的制度, 其中摻進了許多理想化的成份, 但據此可以了解古代財政管理的大致輪廊。到了秦漢時期, 公私財政區分開來, 即國家財政和皇室財政各設機構, 分別管理。公私財政的劃分, 是秦漢以後財政的大致體制。西漢屬於國家的收人, 包括田租、算斌、鹽鐵專賣、官田屯田收入、均輸等, 主要用於軍費、律祿、農田水利、抗恤娠濟、水陸交通及教育等費用支出。皇室和財政收入, 即「 私奉養」 , 主要來源於口斌、山澤園池的稅收, 酒稅、關市稅、貢納、酣金等, 用於皇室日常生活及宮廷所需之費用。由於皇帝開支內容龐雜, 項目繁多,故所需費用十分驚人。秦代管理國家財政的專職機關為「 治粟內史」 , 漢朝中後朝改為「 大農令」 。東漢時改稱「 大農」 。管理皇室財政的機構有少府和水衡都尉。少府屬官有太官、太醫、湯官、樂府、東西織寶、東園匠等十六官令垂。水衡都尉設立於漢武帝元鼎二年公元前年, 專管帝殲畢室財政收人。東漢不設該職,統由少府掌管。
魏晉南北朝時期, 中央官制發生了重大變化, 尚書、中書、門下三者逐漸代替秦漢時期的三公九卿, 成為重要的立法行政機關。尚書省下的度支尚書取代了前代的大司農, 成為管理財政的最高機關。
隋唐時間的三省六部制形成, 由尚書省的戶部度支部主管全國財政的制度, 一直沿至明清。唐代的戶部下設戶部、度支、金部、倉部四個司。其中戶部掌管田戶賦役、貢納之事度支司管租斌、物產豐歉諸事金部掌管庫藏, 度量衡之事倉部掌倉糜和糧儲之事。此外, 刑部的比部司則負責「 句考內外錢谷出納」 , 即對財政上的收支進行稽核和監督, 就是財政審計機關。宋代的財政機關, 在宋神宗元豐年間前後有所變化。元豐前, 由三司使總領天下財賦。三司使又稱計省, 通管鹽鐵,一一度支和戶部三個部分。三司命名與宰相、樞密院鼎足而立,形成財政、民政、軍政三權分立局面。後來的王安石變法,三司使的部分財權改歸宰相掌管。元豐以後, 罷三司使,三司使的職權大部分重新移歸戶部。
明清兩代的最高財務行政機構為戶部, 掌管天下戶口、土地簿籍, 並統理一切經費的支出。戶部為內閣六部之一,其長官為尚書, 掌全國戶口、田賦方面的政令。尚書之下, 有左右侍部郎掌稽核版籍、賦役徵收等等, 協助尚書工作。戶部下屬十三司, 各按省份職掌各省民賦、請司衛所律祿、邊鎮糧晌及各倉鹽課鈔關等事。明代戶部下設都轉運使負責鹽政寶鈔按舉司負責錢鈔的鑄制總督倉場負責在京及通州等處糧儲事宜。清代對若乾重要財務, 也設有專門的財務官吏, 如以「 潛運總督」專掌潛磨改搭運, 「 巡視鹽政」專掌鹽政等等。
通過上述我國歷代財政管理方面的簡單了解, 可以看出有這樣幾項很有特色的財政制度
一是確立「 量人制出」的財政原則。量人制出, 為古代財政制度的基本原則。傳說該原則確立於夏商周三代。其基本精神是根據收入的規模來確定財政支出的數額。這一原則對我們現今的財政制度仍然是有其積極作用的。「 量人制出」的原則主要是由於農業社會生產力低下,抵禦自然災害能力弱, 糧食生產的豐欠在很大程度上還取決於氣候的變化。因此, 財政支出的安排, 只能是在通過政治強力已經取得實物的基礎上, 即在財政收人已經實現的基礎上才能確定。當然, 「 量人制出」的原則, 有時也會被「 量人制出」的制稅原則所取代, 如唐代的兩稅法, 就規定了「量人制出」的財政原則。
二是預決算和會計制度。據考證, 預決算制度可能萌芽於三代。預算制度的最高原則即是「 量人制出。《周禮· 天官家宰》下有「 司會」一職, 即為一國總會計, 主天下大計, 編制總預算, 秦漢時期亦有此制度。漢代對上計十分重視, 上計不實, 弄虛作假者免官。唐初預算初為數年一次, 「 每歲一造計賬」 唐六典》卷三。此後, 宋元明清等各朝都有規模不同的預決算制度與此相關聯的會計制度也隨之發展起來,出現了「 會計錄」 。「 會計錄」始於唐憲宗元和二年年編撰的《元和國計簿》, 上面登載了全國的戶口數、州縣數、歲出人數、官員養兵數等, 成為後代「 會計錄」的藍本。宋以後, 對會計制度十分重視, 幾乎每個朝代都編制了「 會計錄」 。會計制度不僅是了解各年財政情況的重要手段, 也是朝廷監督國家支出的重要手段和依據。
三是中央集權制度。中國封建社會是中央高度集權, 因此, 與現今的財政制度不同, 基本上沒有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之分, 一切財政, 理論上都屬中央, 由中央的司農或戶部統管。這表明各地的賦稅收人和經費開支必須向中央匯報,由中央統一籌劃。中央可以向地方派出財政官員負責監督和徵收財賦, 賦稅的征發由中央統一規定等。然而, 在實際上, 地方常常不服中央管轄, 中央對方鞭長莫及, 便只好是分割財政。但從總體看, 歸中央總理還是封建財政的主流。

閱讀全文

與財政在歷史上稱為什麼意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4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