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歷史名黃出多少大將軍

歷史名黃出多少大將軍

發布時間:2023-05-11 08:02:29

⑴ 國民黨軍中有黃姓將軍多少人

黃傑陸軍一級上將:國防部部長,總統府戰略顧問。1960年晉升
黃鎮球陸軍一級上將:總統府參軍長,總統戰略顧問委員會副主席。1961年晉升
黃仁霖陸軍二級上將:聯勤總司令。1955年晉升
黃幸強陸軍二級上將:陸軍總司令,副參謀總長兼執行官。1987年12月2日晉升
黃顯榮空軍二級上將:空軍總司令。1995年7月1日晉升
黃慕松陸軍上將:廣東省政府主席。1937年4月12日追贈
黃維中將:第十二兵團司令官
黃正誠中將:第一師第一旅旅長
黃淑中將:第九軍軍長
黃翔中將:第九十二軍軍長
黃光華中將:第一三九師師長
黃師岳中將:第九兵團聯絡官
黃祖壎中將:第九十一軍軍長
黃珍吾中將:台灣憲兵總司令
黃梅興中將:第88師第264旅旅長
黃炳寰少祥謹將:聯勤總部第10兵站總監
黃文徽少將:新編第8軍88師師長

黃建鏞少將:新編第8軍暫編54師師長

黃炎少塵扒將:第71軍87師師長
黃鐵民少將:徐州"剿總"前指總務處長
黃鎮中少將:江西第8區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豫章山區綏靖區司令官
黃梁少將:第79軍199師師長
黃鼎勛少將:第122軍245師師長
黃希河少將:第36軍165師師長
黃志堅少將謹兄基:第64軍159師師長

⑵ 民國、抗戰、內戰時期,姓黃的將軍有哪些

黃興 黃胡悄尺維 黃百韜 這是國名黨的早死的共產黨黃公略 建國後的授銜將軍大將:褲高黃克誠
上將:黃永勝
中將:黃志勇 黃火星運喚 黃新廷
少將: 黃遠、黃霖、黃一平、黃仁庭、黃文明、黃正清、黃玉昆、黃玉庭、黃立清、黃有鳳、黃光霞、黃連秋、黃作珍、黃忠學、黃忠誠、黃徑琛、黃煒華、黃榮海、黃思沛、黃勝明、黃振棠、黃曹龍、黃朝天、黃惠良、黃鵠顯、黃新友、黃德魁、 就知道這些

⑶ 歷史上姓黃的將軍有哪些啊

黃忠(三國),黃蓋(三國),黃巢(唐),黃仁澤(唐),黃道周(明),黃紹竑(民國),黃公略(民國)

⑷ 中國歷史上有些什麼姓黃的王侯將相啊

黃 歇:(生卒年待考),春申君,名歇,楚國人。

游學博聞,事楚頃襄王。

黃 香:(生卒年待考),字文強,江夏安陸人,著名二十四孝之13(扇枕溫衾),漢朝大臣。

黃香九歲喪母,事父極孝。他酷夏時為父親扇涼枕席;寒冬拆判時用身體為父親溫暖被褥。少年時即博通經典,文采飛揚,京師廣泛流傳「天下無雙,江夏黃童」。

漢安帝(公元107~125年)時任魏郡太守(今河北),魏郡遭受水災,黃香盡其所有賑濟災民。

所著《賊》、《箋》、《奏》、《書》、《令》凡五篇,今有《九宮賦》、《天子冠頌》遺世。

黃 霸:(生卒年待考),字次公,淮陽陽夏人。

以豪傑役使徙雲陵。霸少學律令,喜為吏,武帝末以待詔入錢賞官,補侍郎謁者,坐同產有罪劾免。後復入谷沈黎郡,補左馮翊二百石逝世史。

黃 憲:(生卒年待考),字叔度,汝南慎陽人。

憲初舉孝廉,又辟公府,友人勸其仕,憲亦不拒之,暫到京師而還,竟無所就。終年四十八歲,天下號曰「征君」。

黃 瓊:(生卒年待考),字世英,江夏安陸人,魏郡太守香之子也。終年七十九歲,贈車騎將軍,謚曰忠侯。

黃 琬:(生卒年待考),字子琰。著名東漢末期大臣。

黃琬少年喪父,早而辯慧。後做官至五官中郎將。在漢光和末期,大尉楊賜上書推薦黃琬有撥亂反正之才,由是征拜議郎,擢為青州刺史,遷侍中。漢中平初期,出為右扶風,征拜將作大芹、少府、太僕,又為豫州牧。後與楊彪同拜光祿大夫,及徙西都,轉司隸校尉,與司徒王允同謀誅殺董卓。董卓手下大將李郭汜攻破長安後,收黃琬下獄至死,終年五十二歲
黃蓋
吳國著名將領,身高約合現今1.67米。字公覆,零陵泉陵(今湖南省零陵)人。能征善戰,有謀有勇,擅長使鐵鞭,作戰極為勇猛,一生立過無數戰功。最初任鄉間小官,後被推薦為「孝廉」,追隨孫堅打天下;孫堅死後,便追隨孫策;孫策死後,便追隨孫權。赤壁大戰時,建議用火攻,配合周瑜,行使苦肉計,並詐降曹操,率船火燒曹操水軍,立下大功。赤壁大戰後不久,黃蓋被拜為武鋒中郎將。後來,長沙郡益陽遭山賊攻打,孫權加封他為偏將軍,前去討伐。就在這次出征中,黃蓋病死。

喜好學問,好讀書。少時家貧,倚靠賣柴維生,生活困苦,所以更加努力讀書,希望出人頭地。最初任鄉間小官,後被推薦為「孝廉」。黃蓋是個智勇兼備的武將。成年後忠心追隨孫堅,久戰沙場,殺敵無數。

孫堅死後,便追隨孫策;孫策死了,便追隨孫權。赤壁之戰時,配合周瑜,行使苦肉計,詐降曹操,乘機放火,為東吳帶來勝利。在赤壁之戰中,黃蓋使用苦肉計向曹操詐降,臨近曹軍營寨時放火,大敗曹軍,孫劉聯軍得以勝利,黃蓋有很大的功勞。侍候孫氏三代,忠心為主。後因病逝世,官拜吳國偏將軍。

南陽太守黃子廉的後代,隨其祖父遷泉陵(今永州零陵區)。初為郡史,後舉孝廉。東漢末年,隨孫堅起兵討伐董卓,以功授別部司馬丹陽令。孫堅死後,效忠孫堅之子孫策、孫權,先後做過石城、春谷、潯陽等9縣縣令,為山越族所佩服。建安十三年(208),黃蓋隨旅塌改周瑜、魯肅在赤壁迎戰曹操,向周瑜獻計:「今寇眾我寡,難以持久。然綱操軍方連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周瑜採納了他的計謀。此後,又用苦肉計(即常說的「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率數十艘裝有乾柴、油膏的小艦詐降曹操。當小艦靠近曹軍大船時,黃蓋下令放火。時正刮東南風,風助火勢,曹軍大敗。黃蓋以功官拜武鋒中郎將。後來,長沙、益陽被山越人攻破,黃蓋率軍平定,被封為偏將軍。《三國志·吳書》載,黃蓋死後,「國人思之」,東吳各地「圖畫蓋形,四時祭祀」。陳壽評曰「凡此諸將,皆江表之虎臣,孫氏之所厚待也。」(《三國志吳書十程黃韓蔣周陳董甘凌徐潘丁傳》)

三國志記載
黃蓋字公覆,零陵泉陵人也。初為郡吏,察孝廉,辟公府。孫堅舉義兵,蓋從之。堅南破山賊,北走董卓,拜蓋別部司馬。堅薨,蓋隨策衫舉及權,擐甲周旋,蹈刃屠城。
諸山越不賓,有寇難之縣,輒用蓋為守長。石城縣吏,特難檢御,蓋乃署兩掾,分主諸曹。教曰:「令長不德,徒以武功為官,不以文吏為稱。今賊寇未平,有軍旅之務,一以文書委付兩掾,當檢攝諸曹,糾擿謬誤。兩掾所署,事入諾出,若有奸欺,終不加以鞭杖,宜各盡心,無為眾先。」初皆布威,夙夜恭職;久之,吏以蓋不視文書,漸容人事。蓋亦嫌外懈怠,時有所省,各得兩掾不奉法數事。乃悉請諸掾吏,賜酒食,因出事詰問。兩掾辭屈,皆叩頭謝罪。蓋曰:「前已相敕,終不以鞭杖相加,非相欺也。」遂殺之。縣中震慄。後轉春谷長,尋陽令。凡守九縣,所在平定。遷丹楊都尉,抑強扶弱,山越懷附。
蓋姿貌嚴毅,善於養眾,每所征討,士卒皆爭為先。建安中,隨周瑜拒曹公於赤壁,建策火攻,語在瑜傳。
拜武鋒中郎將。武陵蠻夷反亂,攻守城邑,乃以蓋領太守。時郡兵才五百人,自以不敵,因開城門,賊半入,乃擊之,斬首數百,餘皆奔走,盡歸邑落。誅討魁帥,附從者赦之。自春訖夏,寇亂盡平,諸幽邃巴、醴、由、誕邑侯君長,皆改操易節,奉禮請見,郡境遂清。後長沙益陽縣為山賊所攻,蓋又平討。加偏將軍,病卒於官。
蓋當官決斷,事無留滯,國人思之。及權踐阼,追論其功,賜子柄爵關內侯。
黃忠,字漢升,公元147年生,南陽人。關於黃忠,能開二石力之弓,百發百中,是歷史上有名的老將,在老年時期表現活躍,與戰國時期趙國大將廉頗齊名。黃忠年輕時一直為荊州劉表效力,被劉表任命為中郎將,與劉表侄子劉磐一起駐守長沙攸縣(今湖南株州攸縣,即虎紋老家)
公元208年,曹操佔領荊州,臨時任命他為裨將軍,任駐守原地,歸屬於長沙太守韓玄。公元209年,劉備攻打荊州各郡,佔領了長沙、零陵、桂陽、武陵等地,黃忠投降劉備。在三國演義里描寫關羽帶領五百校刀手攻打長沙,與黃忠首戰一百合不分勝負。二戰時因黃忠馬失前蹄被掀於地,關羽饒過黃忠。三戰時黃忠感恩,只用箭射中關羽盔纓跟,充分顯示了他百步穿楊之能。書中之意,當時黃忠若要取關羽性命,亦非難事。三國演義中黃忠箭法如此了得,可堪稱第一人。雖然比箭法呂布能「轅門射戟」、趙雲能江上射帆,但沙場上可用箭取上將性命的,感覺上非黃忠莫屬。
公元211年黃忠跟隨劉備入川,征戰益州,表現突出,勇冠三軍。平定益州後劉備封其為討虜將軍。三國演義里描寫黃忠在川中戰斗中攻打雒城時斬殺劉璋將領鄧賢,挫敗泠苞,解救魏延。龐統死於落鳳坡後黃忠再次解救魏延,領兵殺出重圍,表現英勇。
公元219年,劉備進擊漢中定軍山,黃忠一戰斬殺曹操麾下身經百戰的守將夏侯淵,曹軍慘敗,黃忠自此聲名大震。後黃忠升為征西將軍。公元219年劉備自立漢中王,重用黃忠為後將軍,三國演義里就是此時將黃忠與關羽、張飛、趙雲、馬超四人並稱為蜀國「五虎上將」,黃忠名列第五。諸葛亮曾勸劉備說,黃忠名望不能跟關羽、張飛等人並列,黃忠在益州的戰功馬超、張飛看見還能理解,但關羽卻是遠在荊州,恐怕會對此不滿。但由於劉備堅持,黃忠最後仍與關張等人齊位並列,賜爵關內侯。三國演義小說里描寫關羽對黃忠得的賜封不滿,表示:大丈夫終不與老卒為伍。後經費詩點撥關羽才沒有計較。
公元220年,黃忠病逝,享年73歲追謚為剛侯。在三國演義里黃忠是於公元222年跟隨劉備征討孫吳,因劉備言老將無用,黃忠不服老,在與吳將潘璋戰斗中中了馬忠埋伏,被流箭射中肩窩,因年老血衰,箭瘡痛裂而逝,時年75歲
黃 權:(生卒年待考),字公衡,巴西閬中人。著名漢朝謀臣。

少為郡吏,州牧劉璋召為主簿(相當於秘書長)。時別駕張松建議,宜迎先主,使伐張魯。權諫曰:「左將軍有驍名,今請到,欲以部曲遇之,則不滿其心,欲以賓客禮待,則一國不容二君。若客有泰山之安,則主有累卵之危。可但閉境,以待河清。」璋不聽,竟遣使迎先主,出權為廣漢長。及先主襲取益州,將帥分下郡縣,郡縣望風景附,權閉城堅守,須劉璋稽服,乃詣降先主。先主假權偏將軍。徐眾評曰:權既忠諫於主,又閉城拒守,得事君之禮。周武王下車,封比干之墓,表商容之閭,所以大顯忠賢之士,而明示所貴之旨。先主假權將軍,善矣,然猶薄少,未足彰忠義之高節,而大勸為善者之心。及曹公破張魯,魯走入巴中,權進曰:「若失漢中,則三巴不振,此為割蜀之股臂也。」於是先主以權為護軍,率諸將迎魯。魯已還南鄭,北降曹公,然逝世破杜濩、朴胡,殺夏侯淵,據漢中,皆權本謀也。諫曰先主為漢中王,猶領益州牧,以權為治中從事。及稱尊號,將東伐吳,權諫曰:「吳人悍戰,又水軍順流,進易退難,臣請為先驅以嘗寇,陛下宜為後鎮。」先主不從,以權為鎮北將軍,督江北軍以防魏師;先主自在江南。及吳將軍陸議乘流斷圍,南軍敗績,先主引退。而道隔絕,權不得還,故率將所領降於魏。有司執法,白收權妻子。先主曰:「孤負黃權,權不負孤也。」待之如初。臣松之以為漢武用虛罔之言,滅李陵之家,劉主拒憲司所執,宥黃權之室,二主得失縣邈遠矣。詩雲「樂只君子,保艾爾後」,其劉主之謂也。權曰魏文帝謂權曰:「君舍逆效順,欲追蹤陳、韓邪?」權對曰:「臣過受劉主殊遇,降吳不可,還蜀無路,是以歸命。且敗軍之將,免死為幸,何古人之可慕也!」文帝善之,拜為鎮南將軍,封育陽侯,加侍中,使之陪乘。蜀降人或雲誅權妻子,權知其虛言,未便發喪,漢魏春秋曰:文帝詔令發喪,權答曰:「臣與劉、葛推誠相信,明臣本志。疑惑未實,請須後問。」後得審問,果如所言。及先主逝世問至,魏群臣咸賀而權獨否。文帝察權有局量,欲試驚之,遣左右詔權,未至之間,累催相屬,馬使賓士,交錯於道,官屬侍從莫不碎魄,而權舉止顏色自若。後領益州刺史,徙占河南。大將軍司馬宣王深器之,問權曰:「蜀中有卿輩幾人?」權笑而答曰:「不圖明公見顧之重也!」宣王與諸葛亮書曰:「黃公衡,快士也,每坐起嘆述足下,不去口實。」景初三年,蜀延熙二年,權遷車騎將軍、儀同三司。蜀記曰:魏明帝問權:「天下鼎立,當以何地為正?」權對曰:「當以天文為正。往者熒惑守心而文皇帝崩,吳、蜀二主平安,此其徵也。」明年逝世,謚曰景侯。子邕嗣。邕無子,絕
黃 泓:(生卒年待考),字始長,魏郡斥丘人。著名晉朝大臣。

其父黃沈,善天文秘術。黃泓從父受業,精妙逾深,兼博覽經史,尤明《禮》《易》。性忠勤,非禮不動。署為進謀將軍,太史令,關內侯,尋加奉車都尉,西海太守,領太史令,開陽亭侯,又封平舒縣五等伯,常從左右,諮決大事,靈台令許敦害其寵,諂事慕容評,設異議以毀之,及以泓為太史靈台諸署統,加給事中。泓待敦彌厚,不以毀己易心。慕容敗,以老歸家,嘆曰:「燕必中興,其在吳王,恨吾年過不見耳。」

九十七歲逝世。逝世後三年,偽吳王慕容垂興焉。

黃 回:(生卒年待考),竟陵郡人。著名宋朝大臣。

出身充郡府雜役,稍至傳教。臧質為郡,轉齋帥,及去職,將黃回自隨。臧質為雍州,黃回復為齋帥。臧質討元兇,黃回隨從有功,免軍戶。

先是,王蘊為湘州,潁川庾佩玉為蘊寧朔府長史,長沙內史。蘊寧朔去職,南中郎將,湘州刺史南陽王翙未之任,權以佩玉行府州事。先遣中兵參軍,臨湘令韓幼宗領軍戍防湘州,與庾佩玉共事,不美。及沈攸之為逆,庾佩玉、幼宗各不相信,幼宗密圖,庾佩玉知其謀,襲殺幼宗。

黃回至郢州,遣輔國將軍任候伯行湘州事,候伯以庾佩玉兩端,輒殺之。湘州刺史呂安國之鎮,齊王使安國誅候伯。

黃法抃:(公元?~577年),字仲昭,巴山新建人。著名南朝陳國將領。

少勁捷有膽力,步行日三百里,距躍三丈。頗便書疏,閑明簿領,出入郡中,為鄉閭所憚。

侯景之亂,於鄉里合徒眾。南陳天嘉二年周迪反,黃法抃率兵會都督吳明徹,討迪於工塘。迪平,黃法抃功居多,征為使持節、散騎常侍,都督南徐州諸軍事,鎮北大將軍,南徐州刺史,儀同,鼓吹並如故。未拜,尋又改授都督江、吳二州諸軍事,鎮南大將軍,江州刺史。

南陳天嘉六年征為中衛大將軍。廢帝即位,進爵為公,給扶。南陳光大元年,出為使持節,都督南徐州諸軍事,鎮北將軍,南徐州刺史。

南陳光大二年徙為都督郢、巴、武三州諸軍事,鎮西將軍,郢州刺史,持節如故。

南陳太建元年進號征西大將軍。太建二年征為侍中,中權大將軍。太建四年出為使持節,散騎常侍,都督南豫州諸軍事,征南大將軍,南豫州刺史。

南陳太建五年大舉北伐,都督吳明徹出秦郡,以黃法抃為都督,出歷陽。齊遣其歷陽王步騎五萬來援,於小峴築城。黃法抃遣左衛將軍樊毅分兵於大峴御之,大破齊軍,盡獲人馬器械。於是乃為拍車及步艦,豎拍以逼歷陽。歷陽人窘蹴乞降,黃法抃緩之,則又堅守,黃法抃怒,親率士逝世攻城,施拍加其樓堞。時又大雨,城崩,克之,盡誅戍逝世。進兵合肥,望旗降款,黃法抃不令軍士侵掠,躬自撫勞,而與之盟,並放還北。以功加侍中,改封義陽郡公,邑二千戶。其年遷都督合、霍二州諸軍事,征西大將軍,合州刺史,增邑五百戶。

南陳太建七年徙都督豫、建、光、朔、合、北徐六州諸軍事,豫州刺史,鎮壽陽,侍中,散騎常侍,持節,將軍,儀同,鼓吹,扶並如故。

南陳太建八年農歷10月逝世,終年五十九歲。贈侍中、中權大將軍、司空,謚曰「威「,其子黃玩嗣位。

黃公紹:(生卒年待考),字直翁,昭武人(今福建邵武)。著名宋元間音韻訓詁學家。

宋咸淳進士,入元不仕。約元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前撰成《古今韻會》,為字書訓詁之集大成著作。其書以《說文》為本,並廣泛參考了宋元以前的字書、韻書。同時人熊忠以其徴引浩繁,使用不便,另編有《古今韻會舉要》傳世(《古今韻會》原書已不傳)。

作者:Hi納百川 2008-2-2 00:10 回復此發言

--------------------------------------------------------------------------------

8 回復:黃姓歷史名人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穀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三宗之一。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哲宗立,召為校書郎、《神宗實錄》 檢討官。後擢起居舍人。紹聖初,新黨謂其修史「多誣」,貶涪州別駕,安置黔州等地。徽宗初,羈管宜州卒。

擅文章、詩詞,尤工書法。詩風奇崛瘦硬,力擯輕俗之習,開一代風氣。早年受知於蘇軾,與張耒、晁補之、 秦觀並稱「蘇門四學士」。詩與蘇軾並稱「蘇黃」,有《豫章黃先生文集》。詞與秦觀齊名,有《山谷琴趣外篇》、龍榆生《豫章黃先生詞》。詞風流宕豪邁,較接近蘇軾,為「江西詩派」之祖。晁補之雲:「魯直間作小詞固高妙,然不 是當行家語,自是著腔子唱好詩。」(見《詩人玉屑》)另有不少俚詞,不免褻諢。有《山谷詞》又名《山谷琴趣外篇》。主要墨跡有《松風閣詩》、《華嚴疏》、《經伏波神祠》、《諸上座》、《李白憶舊游詩》、《苦筍賦》等。書論有《論近進書》、《論書》、《清河書畫舫》、《式古堂書畫匯考》著錄。

黃庭堅書法初以宋代周越為師,後來受到顏真卿、懷素、楊凝式等人的影響,又受到焦山《瘞鶴銘》書體的啟發,行草書形成自己的風格。黃庭堅大字行書凝練有力,結構奇特,幾乎每一字都有一些誇張的長畫,並盡力送出,形成中宮緊收、四緣發散的嶄新結字方法,對後世產生很大影響。在結構上明顯受到懷素的影響,但行筆曲折頓挫,則與懷素節奏完全不同。在他以前,圓轉、流暢是草書的基調,而黃庭堅的草書單字結構奇險,章法富有創造性,經常運用移位的方法打破單字之間的界限,使線條形成新的組合,節奏變化強烈,因此具有特殊的魅力,成為北宋書壇傑出的代表,與蘇軾成為一代書風的開拓者。後人所謂宋代書法尚意,就是針對他們在運筆、結構等方面更變古法,追求書法的意境、情趣而言的。黃庭堅與蘇軾、米芾、蔡襄等被稱為宋四家。

黃庭堅對書法藝術發表了一些重要的見解,大都散見於《山谷集》中。他反對食古不化,強調從精神上對優秀傳統的繼承,強調個性創造;注重心靈、氣質對書法創作的影響;在風格上,反對工巧,強調生拙。這些思想,都可以與他的創作相印證。

流傳黃庭堅的書法,小字行書以《嬰香方》、《王長者墓誌稿》、《瀘南詩老史翊正墓誌稿》等為代表,書法圓轉流暢,沉靜典雅。大字行書有《黃州寒食詩卷跋》、《伏波神祠字卷》、《松風閣詩》等,都是筆畫遒勁郁拔,而神閑意穠,表現出黃書的特色。草書有《李白憶舊游詩卷》、《諸上座帖》等,結字雄放瑰奇,筆勢飄動雋逸,在繼承懷素一派草書中,表現出黃書的獨特面貌。此外黃庭堅的書法還有《伯夷叔齊墓碑》、《狄梁公碑》、《游青原山詩》、《龍王廟記》、《題中興頌後》等。

《經伏波神祠詩》,行書墨跡,紙本,46行,每行字數不一,共477字。原跡現在日本。此詩帖,洋洋數十行,揮灑自如,筆筆精到,氣勢開張,結體舒展,范成大評「山谷晚年書法大成,如此帖毫發無遺恨矣,心手調合,筆墨又如人意。」此帖正是一種心平氣和的境況下的經意之作,具有黃庭堅書法藝術的特點,是黃庭堅晚年的得意之作
黃道婆 又稱黃婆,生於南宋末年淳佑年間,約1245年,松江府烏泥涇鎮(今上海徐匯區東灣村)人。黃道婆出身於貧苦農民家庭,在生活的重壓下,十二三歲就被賣給人家當童養媳。白天她下地幹活,晚上她紡織布到深夜,還要遭受公婆、丈夫的非人虐待。沉重的苦難摧殘著她,也磨煉了她,有一次,黃道婆被公婆、丈夫一頓毒打後,又被關在柴房不準吃飯,也不準睡覺。她再也忍受不住這種非人的折磨,決心逃出去另尋生路。半夜,她在房頂上掏洞逃了出來,躲在一條停泊在黃浦江邊的海船上。後來就隨船到了海南島的崖州,即現在的海南崖縣。在封建社會,一個從未出過遠門的年輕婦女隻身流落異鄉,人生地疏,無依無靠,面臨的困難可想而知。但是淳樸熱情的黎族同胞十分同情黃道婆的不幸遭遇,接受了她,讓她有了安身之所,並且在共同的勞動生活中,還把他們的紡織技術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她。當時黎族人民生產的黎單、黎飾、鞍塔聞名內外,棉紡織技術比較先進,黃道婆聰明勤奮,虛心向黎族同胞學習紡織技術,並且融合黎漢兩族人民的紡織技術的長處,逐浙成為一個出色的紡織能手,在當地大受歡迎,和黎族人民結下了深厚的情誼。在黎族地區生活了將近三十年。但是,黃道婆始終懷念自己的故鄉。在元朝元貞年間,約1295年,她從崖州返回故鄉,回到了烏泥涇。黃道婆重返故鄉時,植棉業已經在長江流域大大普及,但紡織技術仍然很落後。她回來後,就致力於改革家鄉落後的棉紡織生產工具,她根據自己幾十年豐富的紡織經驗,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精湛的織造技術傳授給故鄉人民。一邊教家鄉婦女學會黎族的棉紡織技術,一邊又著手改革出一套趕、彈、紡、織的工具:去籽攪車,彈棉椎弓,三錠腳踏紡紗車……。雖然她回鄉幾年後就離開了人世,但她的辛勤勞動對推動當地棉紡織業的迅速發展。在紡紗工藝上黃道婆更創造了新式紡車。當時淞江一帶用報答都是舊式單錠手搖紡車,功效很低,要三四個人紡紗才能供上一架織布機的需要。黃道婆就跟木工師博一起,經過反復試驗,把用於紡麻的腳踏紡車改成三錠棉紡車,使紡紗效率一下子提高了兩三倍,而且操作也很省力。因此這種新式紡車很容易被大家接受,在淞江一帶很快地推廣開來。黃道婆除了在改革棉紡工具方面做出重要貢獻以外,她還把從黎族人民那裡學來的織造技術,結合自己的實踐經驗,總結成一套比較先進的「錯紗、配色、綜線、絜花」等織造技術、熱心向人們傳授。因此,當時烏泥涇出產的被、褥、帶、帨等棉織物,上有折枝、團鳳、棋局、字樣等各種美麗的圖案,鮮艷如畫。一時"烏泥涇被"不脛而走,附近上海、太倉等地競相仿效。這些紡織品遠銷各地,很受歡迎,很快淞江一帶就成為全國的棉織業中心,歷幾百年久而不衰。16世紀初,當地農民織出的布,一天就有上萬匹。18世紀乃至19世紀,淞江布更遠銷歐美,獲得了很高聲譽。當時稱淞江布「衣被天下」,這偉大的成就其中當然凝聚了黃道婆的大量心血。
封建正史對科學技術有著一種無知的輕蔑,再加上對下層勞動人民的頑固偏見,所以對黃道婆這樣一位偉大的紡織革新家及其傑出貢獻,正史沒有隻言片語的記載,這是我國歷史學的普遍性的遺憾。但人民是公正的,「黃婆婆,黃婆婆,教我紗,教我布,二隻筒子,兩匹布。」這是上海一帶勞動人民世代相傳的一首歌謠。這首歌謠歌頌的就是表達了人們對黃道婆為我國棉紡織技術作出卓越貢獻的感激。黃道婆對棉紡織技術的巨大貢獻,贏得了當地勞動人民深情的熱愛和永久的紀念。黃道婆死後,大家舉行了隆重的公葬,並且在烏泥涇鎮替她修建祠堂,叫先棉祠。以後其他許多地方也先後為她修建祠堂,(上海縣港口鎮建有黃母祠)表達了廣大勞動人民對這位棉紡織業的先驅者的感激和懷念。解放後,上海人民為紀念這位傑出的勞動婦女,在1957年4月,重新修整了黃道婆的墓,並且樹立了新的墓碑,在碑上銘刻著她的光輝業績。黃道婆是我國古代勞動婦女勤奮、聰明、慈愛、無私的傑出典型,她的名字和功績將永遠留在廣大人民的記憶中。

黃 道 婆 , 元 代 棉 紡 織 家 。 又 名 黃 婆 。 松 江 烏 泥 涇 鎮 ( 今 上 海 縣 華 涇 鎮 ) 人 。 出 身 貧 苦 , 少 年 受 封 建 家 庭 壓 迫 流 落 崖 州 ( 今 海 南 島 ) , 以 道 觀 為 家 , 勞 動 、 生 活 在 黎 族 姐 妹 中 , 並 學 會 運 用 制 棉 工 具 和 織 崖 州 被 的 方 法 。 元 代 元 貞 年 間 (1295 — 1296) 重 返 故 鄉 , 在 松 江 府 以 東 的 烏 泥 涇 鎮 , 教 人 制 棉 , 傳 授 和 推 廣 「 捍 ( 攪 車 , 即 軋 棉 機 ) 、 彈 ( 彈 棉 弓 ) 、 紡 ( 紡 車 ) 、 織 ( 織 機 ) 之 具 和 「 錯 紗 配 色 , 綜 線 挈 花 」 等 織 造 技 術 。 她 所 織 的 被 褥 巾 帶 , 其 上 折 枝 團 鳳 棋 局 字 樣 , 粲 然 若 寫 」 。 由 於 烏 泥 涇 和 松 江 一 帶 人 民 迅 速 掌 握 了 先 進 的 織 造 技 術 , 一 時 「 烏 泥 涇 被 不 脛 而 走 , 廣 傳 於 大 江 南 北 」 。 當 時 的 太 倉 、 上 海 等 縣 都 加 以 仿 效 。 棉 紡 織 品 五 光 十 色 , 呈 現 了 空 前 盛 況 。 黃 道 婆 去 世 以 後 , 松 江 府 曾 成 為 全 國 最 大 的 棉 紡 織 中 心 。 松 江 布 有 「 衣 被 天 下 」 的 美 稱 。 松 江 人 民 感 念 她 的 恩 德 , 在 順 帝 至 元 二 年 (1336) , 為 她 立 祠 , 歲 時 享 祀 。 後 因 戰 亂 , 祠 被 毀 。 至 正 二 十 二 年 (1362) 鄉 人 張 守 中 重 建 並 請 王 逢 作 詩 紀 念 。  明 熹 宗 天 啟 六 年 (1626) 張 之 象 塑 其 像 於 寧 國 寺 。 清 嘉 慶 年 間 , 上 海 城 內 渡 鶴 樓 西 北 小 巷 , 立 有 小 廟 。 黃 道 婆 墓 在 上 海 縣 華 涇 鎮 北 面 的 東 灣 村 , 於 1957 年 重 新 修 建 並 立 有 石 碑 。 上 海 的 南 市 區 曾 有 先 棉 祠 , 建 黃 道 婆 禪 院 。 上 海 豫 院 內 , 有 清 咸 豐 時 作 為 布 業 公 所 的 跋 織 亭 , 供 奉 黃 道 婆 為 始 祖 。 在 黃 道 婆 的 故 鄉 烏 泥 涇 , 至 今 還 傳 頌 著 : 「 黃 道 婆 , 黃 道 婆 , 教 我 紗 , 教 我 布 , 二 只 筒 子 二 匹 布 」 的 歌 謠 。
黃 皓:(生卒年待考),

蜀漢後主劉禪所寵幸的宦官,董允逝世後任中常侍、奉車都尉,弄權亂政。蜀國滅亡時以重金厚賂鄧艾左右,得以免死

閱讀全文

與歷史名黃出多少大將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4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