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歷史上的第一副春聯春聯是什麼
新年納余慶;
嘉節號長春。
——這是在五代十國時後蜀主孟昶在公元964年除夕,親自寫下的一副題桃符的春聯。聯語對偶工整,含義明白,而且首尾二字連起來便是「新春",很適合春節氣氛。人們普遍認為這是我國第一副春聯。
後蜀主孟昶(chǎng)好學能文,據《宋史·蜀世家》記載,在後蜀滅亡的前一年(公元964年),孟昶突發奇想,想在桃符上寫兩句話。於是,後蜀主孟昶令學士辛寅遜題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筆題雲:盯攔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意思大致就是:新年享受著先祖的遺澤,佳節預示著春意常在。
說到歷史上的第一副春聯,大家都不由自主地會想到五代十國後蜀之主孟昶所提的「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一直以來,深入人心,也得到很多人的認可。但在世界紀錄協會的記錄上,卻記錄的不是這副對聯,到底哪一副對聯才是中華第一副春聯呢?
三陽始布;
四序初開。
——「三陽始布,四序初開」是世界紀錄協會收錄的世界上最早的春聯,記載在莫高窟藏經洞出土的敦煌遺書(卷號為斯坦因0610)上。該經書記錄了在歲初日、立春日所寫的十二副春聯。該聯為排列序位中的第一副,撰聯人為唐人劉丘子,作於唐朝開元十一年(723年),較後蜀主孟昶「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的題聯早240餘年,稱之為中華第一副春聯是毫不為過的。
「三陽始布,四序初開」,運用了互文的手法,上下聯互相呼應補充,意思就是從立春開始,陽光普照天下、潤澤萬物,一切都開始復甦,萬物欣欣向榮,充滿勃勃生機雀悔,一年四季也從此頃則正拉開了序幕。由此看來,這副對聯,乃是祝福新年新氣象,含有萬物繁榮、萬事順意的良好祈願。常說「一元復始,萬象更新」,這副對聯恰恰含有此意,位於中國春聯的首位也就理所應當了。
② 歷史上第一副春聯是什麼
春聯,起源於桃符(周代懸掛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桃木板)。據《後漢書·禮儀志》所載,桃符長六寸,寬三寸,桃木板上書降鬼大神「神荼」、「郁壘」的名字。「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戶,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時歲記》上記載:「春聯者,即桃符也。」五代十國時,宮廷里,有人在桃符上題寫聯語。《宋史·蜀世家》說:後蜀主孟昶令學士辛寅遜題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筆題雲:『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這便是中國的第一副春聯。
③ 歷史上第一幅春聯是什麼
春聯是一種獨特的漢族文學形式,起源於桃符(周代懸掛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桃木板)。
世界紀錄協會收錄的世界最早的春聯是:「三陽始布,四序初升銷開。」這幅春笑明春聯記載在莫高窟藏經洞出土的敦煌遺書(卷號為斯坦因0610)上,該遺書記錄十二副在歲日、立春日所寫的春聯。該聯為排列序位中的第一副,撰聯人為唐人劉丘子,作於開元十一扒告年(723年),較後蜀主孟昶的題聯早240年。「三陽始布;四序初開」打破了「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的世界紀錄,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世界最早的春聯。
④ 歷史上的第一副春聯是什麼它們其中什麼對什麼……
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
譯文:從字面上看,「納」即「享受」;「余慶」,舊指「先代的遺澤」,《易經·坤·文言》:「積善之家,必有餘慶。」上聯的大意是:新年享受著先代的遺澤。下聯的大意是:佳節預示著春意常在。
《宋史·蜀世家》說:後蜀主孟昶令學士辛寅遜題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筆題雲:「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譯文:後蜀主孟昶命令學士辛寅遜在桃木板題字: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這便是中國的第一副春聯。
(4)歷史上第一副春聯是什麼擴展閱讀:
「春聯」一詞的出現,則是在明代初年。當年明太祖朱元璋當上皇帝之後,喜歡排場熱鬧,也喜歡大戶人家每到除夕貼的桃符,就想推廣一下。在一年的除夕前他頒布御旨,要求金陵的家家戶戶都要用紅紙寫成的春聯貼在門框上,來迎接新春。
大年初一的早晨,朱元璋微服巡視,挨家挨戶察看春聯。每當見到寫得好的春聯,他就非常高興,贊不絕口。
在巡視時見到一家沒有貼春聯,朱元璋很是生氣,就詢問什麼原因,侍從回答說:「這是一家從事殺豬和劁豬營生的師傅,過年特別忙,還沒有來得及請人書寫。」朱元璋就命人拿來筆墨紙硯,為這家書寫了一副春聯:「雙手劈開生死路 ,一刀割斷是非根。」寫完後就繼續巡視。
過了一段時間,朱元璋巡視完畢返回宮廷時,又路過這里,見到這個屠戶家還沒有貼上他寫的春聯,就問是怎麼回事。
這家主人很恭敬地回答道:「這副春聯是皇上親自書寫的,我們高懸在中堂,要每天焚香供奉。」朱元璋聽了非常高興,就命令侍從賞給這家三十兩銀子。由此可見,「春聯」的得名和推廣,是朱元璋採取行政命令的辦法,頒布御旨才得以在家家戶戶推廣開來的。
傳說
相傳在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山海經》里,有一個鬼域的世界,中間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蓋三千里的大桃樹,樹梢上有一隻金雞。每當清晨金雞長鳴的時候,夜晚出去游盪的鬼魂必趕回鬼域。鬼域的大門坐落在桃樹的東北,門邊站著兩個神人,名叫神荼、郁壘。
如果鬼魂在夜間幹了傷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壘就會立即發現並將它捉住,用芒葦做的繩子把它捆起來,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懼神荼、郁壘。於是中國民間就用桃木刻成他們的模樣,放在自家門口,以避邪防害。
後來,人們乾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壘的名字,認為這樣做同樣可以鎮邪去惡。這種桃木板後來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們便開始在桃木板上寫對聯,一則不失桃木鎮邪的意義,二則表達自己美好心願,三則裝飾門戶,以求美觀。又在象徵喜氣吉祥的紅紙上寫對聯,新春之際貼在門窗兩邊,用以表達人們祈求來年福運的良好心願。
形式
春節,是中華民族「百節之首」。在中國歷史文明中,慶祝春節的習俗很多,至今在中國民間尤其是農村中保存最廣的習俗當是貼春聯和貼門神。
貼春聯,是中國民間慶祝春節的第一件事情。每當春節將近的時候,家家戶戶都在大門兩邊貼上嶄新的春聯,紅底黑字,穩重而鮮艷。
表達一家一戶對新年的美好願望,諸如「六畜興旺,五穀豐登」之類;或與中華民族干支紀年文化相關連,春聯中嵌有「鼠」、「牛」、「虎」、「兔」、 「龍」 、」蛇「、」馬「、」羊「等生肖物名,如「錦鯉飛身酬遠志;祥羊跪乳感親恩」等。
一些春聯還注意反映不同行業、不同家庭不同的「幸福觀」。因此,認真研究春節時人們張貼的春聯,無疑是觀察民間風情的一個有意義的途徑。
貼春聯的習俗究竟起於何時,至今無准確的材料可資查證。不過,大約可能始於一千多年前的後蜀時期,這是可以在史籍中證實的。此外,根據《王燭寶典》,《燕京歲時記》等著作記載,春聯的原始形式就是人們所說的「桃符」。
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斗方等。「門心」貼於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於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於門媚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於相應的地方;「斗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
⑤ 歷史上第一副春聯是什麼,其中什麼對什麼。體現了春聯什麼的特點,即不僅什麼而且什麼
我國歷史上最早的一副春聯內容為:新年納余慶,佳節號長春,其中余慶對長春。
體現了春聯寄託人們願望的特點。不僅表現開始用駢體聯語來替代「神荼」、「郁壘」,而且還擴展了桃符的內涵,不只是避邪驅災,還增加了祈福、祝願的內容。
五代時期,後蜀皇帝孟昶昏庸無能,整日只顧玩樂,不理朝政。春節前夕,孟昶突發奇想,想著在桃符上寫上對新年的祝福,於是他找來許多人為自己尋求幫助。眾人都感到為難,因為桃符都是用作辟邪,沒有人在上面寫過詩句。
孟昶都不太滿意眾人的作品,索性自己提筆,寫下了兩句簡短的句子「新年納余慶,佳節號長春」。孟昶此人喜歡標新立異,看過自己的所寫,感到十分高興,就命令人們把它掛在自己的寢宮了,這也是第一幅春聯的來由。
(5)歷史上第一副春聯是什麼擴展閱讀
關於春聯的起源,最早應追溯到周朝的「桃符」,所謂桃符,其實就是兩塊桃木板。
當時的桃符並不是過年時候才懸掛,是平時就一直懸掛在大門的,大體就像現在屋前的「泰山石敢當」;那時的桃木板上也寫有名字,即神荼、郁壘,桃木辟邪也正是來自二人的相關傳說。到後世,春聯的形成,此二人就直接當作了門神被人們張貼了。但以此為開端,過年的春聯也在慢慢形成了。
到漢朝,有相關記載,就直接言明,桃符是在正月初一懸掛的,具有辟邪驅鬼的作用;這樣一來,桃符就和過年有了直接關系。在接下來,隨著駢體文的體裁盛行,到了隋唐時代詩歌的盛行,就有了對仗、平仄的講。
而真正被稱為「歷史上第一副春聯」,是在唐後的五代十國時期。雖然第一副「春聯」出現了,可它的載體仍然是「桃符」。
在這之後,宋朝造紙術的發明,使得紙張的使用變得普遍,才有了紙張書寫楹聯,並在春節張貼。但在宋朝,這種雖然在載體和內容上都有了變化的「桃符」,仍以「桃符」為名。春節最著名的一首詩《元日》,出自宋朝王安石,裡面有一句詩就寫著「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隨著時代的發展,這一寫春聯、貼春聯的習俗就從明朝盛行了起來,到了清朝就增加了紙張顏色、字數等許多講究,並流傳了下來,所謂「喜氣臨門紅色妍,家家戶戶貼春聯」。
⑥ 歷史上的第一副春聯是什麼它們其中什麼對什麼 歷史上第一副春聯是什麼
1、歷史上第一副春聯是: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其中,新碼友年對嘉節,納對號,余慶對長春。
2、對聯的意思是:新年享受著先代的遺澤,佳節預示著春意常在。 這幅對聯是五代十虛攜國蜀國國君孟昶的一遲譽槐幅桃符對聯,謂文「題桃符」,也是我國有歷史記載的第一副春聯。
⑦ 歷史上的第一副春聯是
歷史上第一副春聯是孟昶的: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新年對嘉節,納對號,余慶對長春。
據說五代時的後蜀國國君孟昶是個喜歡標新立異的國君,在公元964年歲尾的除夕,他突發奇想,讓他手下的一個叫辛寅遜的學士,在桃木板上寫了兩句話,作為桃符掛在他的住室的門框上。這兩句話是「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第一句的大意是:新年享受著先代的遺澤。第二句的大意是:穗灶佳節預示著春意常在。由此開始,桃符猜蠢扮的形式和內容都發生了變化,檔鏈這不僅表現在開始用駢體聯語來替代「神荼」、「郁壘」,而且還擴展了桃符的內涵,不只是避邪驅災,還增加了祈福、祝願的內容。這就成了中國最早的一副春聯。
⑧ 中國第一副春聯是什麼
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
中國歷史上第一幅春聯,作者是五代後蜀的皇帝孟昶。據《宋史蜀世家》記載,孟昶「每歲除,命學士為詞,題桃符,置寢門左右。末年(公元九六四年),學士幸寅遜撰詞,昶以其非工,自命筆題雲: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
孟昶在除夕讓學士在桃木板上寫的這兩句,成了中國最早出現的一副春聯。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意為新的一年繼續接受著上年的恩賜,新春佳節一起期盼春天常在。
語句非常應景,雖然不甚工整,但由於名人的大v效應,很快便流行來。孟昶於是成為中國春聯創作第一人。
孟昶寫完春聯的第二年,趙匡胤北宋的伐蜀大軍勢如破竹,和以往歷次伐蜀一樣,一攻破劍門,蜀國馬上就投降,毫不拖泥帶水。
北宋平定四川後,派來一位官員知成都府,成為四川的最高長官。此人名叫呂胤,字余慶,因避太祖諱,以字行,也就是都叫他呂余慶。
呂余慶簽發了一道地方命令,四川人民既然已經成為大宋子民,以後每年二月二十六,都要過「長春節」,這個節是趙匡胤的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