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如何快速學會歷史課

如何快速學會歷史課

發布時間:2023-05-11 13:40:34

『壹』 怎樣才能把初中歷史學

理解記憶法:理解事件的發展,明白歷史事件這么發展的原因,有些內容一定要先理解才能更快速記憶。有很多歷史事件發展過程過長,這個時候一定要化繁為簡,可以運用公式法進行記憶。歷史學習中要想記得多、記得牢,關鍵在於理解,因為只有真正理解了的知識才不會忘記。上歷史課和上其他課一樣,一定要專心聽講。

把性質相同而特點不同的歷史現象進行比較,如秦、隋相比,漢、唐之比較等。把某些表現相似而性質不同的歷史現象進行比較,分清不同性質,形成不同概念。把性質相同但發生在不同時期的歷史事件加以綜合比較,區分異同。如中國近代許多不平等條約及其對中國社會的影響等。中外比較。如世界上最先進入奴隸社會的四個國家之比較,中國與西歐進入封建社會之比較,中國古代經濟、科技發展與西方之比較等。

『貳』 怎樣才能學好歷史

  1. 讀通史,自己整理時代主線,列個時間軸之類時東西掛牆上,一面放世界大事,另一邊寫同時代的中國史大事(只放你覺得對世界起重要作用的大事,不必事無巨細地都寫下來),讀書過程中不斷補充。比較好的世界史書推薦全球通史,盡管有些錯誤,但難得在視角不是西方中心,作者又有完整的史識。帕爾默的現代世界史在學術上更站得住,但西方中心也比較嚴重。另外極簡歐洲史脈絡清晰,有史識也好讀,可以看看。中國史推薦錢穆的國史大綱,配合柏楊的中國人史綱來看。你做的時間軸是否精彩不是關鍵,對比地把中外通史讀完才是關鍵。

    拓展資料:

    歷史,簡稱史,一般指人類社會歷史,它是記載和解釋一系列人類活動進程的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多數時候也是對當下時代的映射。如果僅僅只是總結和映射,那麼,歷史作為一個存在,就應該消失。歷史的問題在於不斷發現真的過去,在於用材料說話,讓人如何在現實中可能成為可以討論的問題。 歷史是延伸的。歷史是文化的傳承,積累和擴展,是人類文明的軌跡。

    參考資料:歷史-網路

    『叄』 如何學好初中歷史的方法和技巧

    如何學好初中歷史的方法和技巧方法:
    1、要學會使用好課本初中的歷史比較簡單,但要想學好卻也不容易。目前使用的歷史新教材,課本知識容量不大。首先要了解課本的基本結構。一般說歷史課本的每一課通常分為幾部分內容,大字部分是該課的主要內容,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識點都在這一部分。因此同學們應該對該部分進行精讀,著重掌握這一部分的內容,要學會分析這一部分哪些是重點,那些不是重點,哪些內容是要求一定要記住的,哪些內容屬於了解就行的,只有把握了重點,才能在學習中做到有的放矢,對知識的掌握才能更加牢固。
    2、巧妙記憶歷史知識;從初一到初三的歷史知識信息量非常大,中考涉及面又廣,那麼我們怎樣才能快速、准確地記住這些歷史知識呢。在初中歷史學習方法中,為了突破記憶難關,首先我們要反復記憶,持之以恆。
    3、學會歸納總結;學習政治和歷史不能僅僅是圓圖吞棗似的死記硬背,要學會歸納總結。對於初中的歷史,可以以時間為線索把所學的歷史事件串起來,然後拓展,拓寬自己的歷史知識面,進而牢牢掌握課本的內容。

    『肆』 歷史怎樣學

    歷史怎樣學?

    如果是中學階段學習歷史,希望增加對課程的興趣和應付考試,2樓「can和yao」的回答就相當實用有效了。 如果是希望有獨立的眼光和思想了解、審視世界文明發展的歷史、自身民族的歷史,學會以史為鑒,或通古博今,那麼「歷史怎樣學」就成了一個相當難以回答的問題。 有位歷史學家嚴耕望出過一本書,叫做《怎樣學歷史——嚴耕望的治史三書》,是針對大學的歷史愛好者和專業初學者開講的,或許可以借鑒參考一下。其中提到有這么九點,簡單概要如下: 1,要專精,也要博通。 2,斷代研究不要把時間限製得太短促。 3,集中心力和時間做「面」的研究,不要做孤立「點」的研究。 4,要看書,不要只抱著個研究題目去翻材料。 5,看人人所能看得到的書,說人人所未說過的話。 6,未有確鑿證據之前,盡量少說否定語。 7,不要忽略反面證據。 8,盡量引用原始或接近原始的史料。 9,要開闊胸襟。 另外,法國歷史學家的《為歷史學辯護》一書也不妨一讀,了解一下歷史學研究的領域和方法,以及對於個體和社會的意義。 此外,如果只是想稍微了解一下歷史學,不妨揀選一兩本著名且信譽良好的史學家的代表著作精讀一下,從中體會他們對待歷史的態度和方法,或許會對自身有良好的教益。 比如說,中國通史方面,不妨讀一讀國學大師錢穆的《國史大綱》(中華書局版 )。斷代史方面,黃仁宇的「大歷史」系列著作風靡一時,敘事生動有趣,不妨在床頭放上一本,如《萬曆十五年》、《中國大歷史》。這些都是相對比較通俗一些的。 或者細讀《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和《明史》,就事分類摘讀,每研究一事,就摘讀這5本書中相關章節通讀、比較,也可以針對感興趣的人物分類摘讀……如此下來,想必對於歷史的感受和理解會上到一層新的境界。 或者就拿一本古人的「八卦」雜志來看也好,比如《世說新語》,故事短小、語言清新精煉,同樣可讀到許多魏晉南北朝分裂時代的人情、風俗和歷史變遷。

    聽一遍錢文忠老師講的三字經,特經典,聽完後再去學歷史你會輕松許多

    歷史難學不?怎樣學好歷史?

    學習歷史不能僅僅只記,要學會理解它們。我自己是學文的,感覺這些方法還不錯,下面就說說:首先你要建立學習它們的興趣,感覺你學它們不是僅僅為了學習,更為了自己的愛好。有道是興趣是最好的導師,達到這一步很重要。第二,要每天抽時間去看,不要想著你是在看書,象看歷史你大可以把它當作故事,推薦一種看書的方法,每天晚上躺在床上看這些比較有效果。不過這依個人情況而定。注意的是,這一層你不必想著你要怎麼樣去記它,只要你把書看好熟就行了。第三,課前課後工作要做好,這里指的是課前你一定要把書看一遍,就是第二步,只有把書看了上課才會輕松一點。不過這一步你要多做一件事,那就是你要設身處地的去想這些書上的東西,想想它們為什麼這樣,要是你你會怎麼樣。這是課前,至於課後,那就是你要即使復習上課講的東西,想必你上課應該有筆記,找出來看,看看老師是怎麼講的,有沒有與你想的不一樣。第四就該講下上課的事事了,有好多學文的包括有一段時間再內都有一種錯覺那就是文科上課不重要,關鍵靠課下.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因為你的想法不一定就是正確的,有些問題也不是我們做學生就能解決的,所以文科上課同樣重要.至於上課,想必大家都知道,那就是認真,而且要做筆記,這是學文的一大方法,因為你當時記得不一定過段時間你還記得,所以要做筆記,把重點難點作上記號,這樣下課後你復習起來就方便了,也不會有一種盲目感,學習起來有一種方向感.第五那就是做題目,文科其實和理科沒多大區別,因為你在做題目中才能了解到自己有哪些還不會,這樣就有側重點,學習起來輕鬆些,也容易些.如果你有時間的話可以看些課外書籍,這對學習也蠻有用的

    怎樣學好歷史?

    樓主:
    我高中時X科是選歷史的,我還是歷史科代表。個人認為自己的歷史還學得不錯,我給點建議你,希望對你有幫助。想學好歷史,我自己總結出來的經驗就是,做到「四多」:第一,一定要「多看書」。這是基礎中的基礎!必不可少的階段!第二,「多多做練習」。看書後,就要多做練習題。這樣容易鞏固所學的知識。第三,就是「多問問題」。上課時,看書時,做練習後,有什麼問題不懂的,就一定要去問老師。把問題搞懂。第四,就是「多思考」。我們只是知道「是什麼」後,還要知道「為什麼」,有時甚至還要知道「怎麼樣」。所以要想做到這一步,必須要多思考!思考歷史事件發生的主要原因,次要原因,積極作用,消極影響等等的一系列問題。
    最後希望我的這「四多」能夠幫助得了樓主,也衷心祝願樓主能夠取得好成績!

    級別:一級教員
    2008-03-16 12:07:07
    來自:河南省平頂山市 一、我們為什麼要學習歷史
    這是一則讓人笑不出來的笑話:
    歷史課上,老師在講《火燒圓明園》一課,小明一直在打瞌睡,老師便課堂提問:「小明,圓明園是誰燒的,」小明嚇得睡意全無,驚慌答道:「不是我燒的!」
    次日家訪,老師說起此事:「我問小明,圓明園是誰燒的?他居然說不是他燒的!」這時,小明的媽媽急忙答道:「我家小明一向老實,他說不是他燒的,就一定不是他燒的!」小明的爸爸是個本地著名的企業家,站了起來,滿臉不高興地說道:「燒就燒了,多少錢賠就是了。」
    這則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不學好歷史,生活中往往會鬧出一些笑話。不懂歷史的人,將來很難成為一個合格的家長,也不會成為一個成為處處為國家為人民利益著想的優秀的企業家。
    國家規定:歷史課是義務教育階段的必修課。歷史課程是國民素質教育的一門基礎課程。
    二、初步認識歷史課
    (一)初中歷史課要學哪些內容呢?
    初一學中國古代歷史,初二學中國近歷史,初三學習各國的歷史。初一初二還要穿插學習淄博在區的鄉土歷史。
    每一冊課本一般都分為幾個單元,歷史學習基本上是以課為單位,一課時學一課。
    (二)每課課文由10個部分組成:
    1.匯入框:由生動的故事、傳說、詩歌、民謠或文物、名勝古跡等開篇,然後提出問題,匯入新課引發學習歷史的興趣,同時又增強了教材的啟發性。
    2.課文(宋體字):著重講述歷史發展的生動過程,力求簡明。這是課堂學習的基本內容。
    3.閱讀課文(楷體字):其作用是引起學習興趣,淺化教材內容、擴大知識面,培養良好的品德。這部分內容一般不要求記憶,考試也不作統一要求。
    4.專欄的文獻資料(豎排字):基本上每課一條。目的是使你接觸一些淺顯的文獻資料,以增強歷史的真實感,並能提高閱讀古文、古詩詞等的能力。
    5.圖表: 包括圖畫、表格、地圖和圖注,是課文的組成部分,為的是增加你的考古文物知識,增強歷史的真實感,增強課文的明晰度,有利於教材的形象、生動,也起到淺化教材、引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作用。
    6.動腦筋:插在課文中間,每課1—3個,以增強教材的啟發性和探究性,便於你參與課堂教學,發展想像力和創造性思維,並使課文中沒有講出的結論,由自己通過思考和分析得出。
    7.注釋和注音 目的是淺化教材,便於學生自學,擴大知識面。
    8.檢測自己:通過不同形式的練習題,檢驗自己對本課核心知識的理解和把握。
    9.活動與探究,安排在每課課文後面,有1—3項,可任選。啟發你的思維能力,尤其是創造性思維能力,培養你的實踐能力,以及與其它學科交叉、與現實生活聯絡學習的能力。也有一些能起到鞏固所學內容的作用。活動方式很多,包括小討論、小游戲、比一比、找一找、查詢成語故事、尋找變革、判斷、分析材料、製表、填圖與思考、看圖分析、看圖猜字、故事會、朗誦比賽、短劇、小製作、動動手、小實驗、欣賞、看一看等二十餘種。
    10.自由閱讀卡:設在活動與探究之後,內容以介紹與課文同一時期的物質文明、社會生活等為主,同時結合現實生活中涉及的一些問題。它有利於拓寬你的知識面、使歷史更加貼近生活,並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引發你學習歷史的興趣。
    11.活動課:主要是引導你進行探究式學習,培養你的多種能力,特別是創造性思維和實踐能力;同時,也使你學會學習歷史的方法與技能,如,了解歷史的途徑,地圖的識別與年代的計算等,為以後學習歷史打好基礎。
    三、如何學好歷史課
    不少同學、家長甚至是教師,對歷史學習在認識上存在著誤區,誤以為對歷史知識死記硬背就是歷史學習的唯一方法。認為平時劃一劃、記一記,考前背一背、練一練,歷史就能考好。其實事實不是如此簡單,不少同學考試時「全軍覆沒」的慘痛教訓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那麼,如何做才能學好歷史呢?
    (一)學會預習
    1.預習很重要
    所謂預習,是在老師講課之前,先自己閱讀新課的內容,做到初步了解,並做好學習新知識的准備工作。預習將直接影響聽課的效果。
    預習可以提前消滅聽課中的「攔路虎」;預習有利於培養和提高自學能力;預習可以提高獨立思維能力和閱讀能力;預習有利於提高聽課的效率;預習有利於鞏固所學的知識;預有利於扭轉學習被動的局面,學生一般對預習不夠重視,除開對它的好處不了解,還因為感到時間不夠用,沒有功夫預習。特別是學習困難的學生,更沒有預習的習慣。其實,預習有利於學習困難的學生扭轉學習被動的局面。
    值得我們指出的是,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預習,尤為重要。其實,這種同學差的根本原因可能就在「不預習」上。預習、上課、作業、復習四個環節組成了每課時的一個周期,因為前面預習一個環節「欠債」,而影響了後面學習環節的順利執行。整天忙於應付作業,如此惡性迴圈……這些同學在短時間內要多吃點苦,在完成每天學習任務之後,加班個把小時預習。這樣做雖然費了時間,但上課能聽得懂,減少了因上課聽不懂而浪費的時間,花在課後整理消化、作業上的時間也可以減少了許多,時間一長,運轉正常了,學習的被動局面改變了,就不需要再加班了。
    2.預習的策略和方法
    預習從時間和內容上說,大致可以分為三類:課前預習(課前預習下節課的內容)、階段預習(預下一階段的學習內容)、學期預習(開學前在假期里,預習下學期的內容)。
    (1)學期預習和單元預習的步驟
    第一步:閱讀序言——《致同學們》
    在課本里,序言主要是講述歷史課本的結構,學習方法。所以,不要錯過這個機會。
    第二步:閱讀本書目錄
    有人曾經做過這樣的實驗:在一所學校,把即將學習歷史的學生分成兩組,第一組從第一天開始就正式學習歷史;第二組則先對歷史課本做概括性的說明,通讀目錄,才進入正式學習。結果在起跑時慢了一步的第二組,最後成績卻普遍比第一組好。請利用好課本的目錄,雖然看了課本的目錄,也未必完全理解。但是,每次一翻開書,先讀一次目錄,就可以掌握過去所學的功課,在整體居於什麼地位;其前後關系又是如何。由這里可以體會出,讀書的重點應該放在哪裡,對學習也才能胸有成竹。
    第三步:閱讀單元導論
    序言所講述的是廣泛和一般的問題,但單元前的導論所講的則是狹小和具體的問題。你注意到每個單元的前面都有一幅代表性的插圖了嗎?
    第四步:閱讀書本後面的大事年表,將有助於你掌握歷史的時序結構。
    (2)課前預習的基本程式
    通常,預習新課可按以下程式進行:
    ①瀏覽教材;②編寫本節的內容提要;③確定本節的重點和難點;④找出上課時應重點解決的問題,特別是新教材中自己不理解的問題,可用彩筆勾出。
    例如,學習第10課 「秦王掃六合」一課可按上述四個步驟進行預習,且在預習的過程中填寫下面的內容:
    ①瀏覽教材的初步印象:本節教材比較重要,有一定的困難。(本課涉及的空間概念較多,初一學生因見識與閱歷的因素,難以形成准確的空間概念。)
    ②本節內容提要:
    秦王掃六合
    一、秦統一六國和中央集權政治的建立
    1.秦統一六國
    2.加強中央集權(中央上、地方上)
    二、鞏固統一的措施
    1.經濟上:統一貨幣、度量衡、
    2.文化上:統一文字、禁書坑儒
    三、北築長城和開發邊疆
    1.秦長城
    2.開發南疆
    3.秦的疆域
    ③本節的重點和難點:
    本課的重點:貫穿本課的核心問題是「統一」:秦滅六國,建立統一國家;秦始皇採取一系列措施,鞏固統一國家;北築長城、開發南疆,維護統一國家。因此,秦的統一及其作用是本課的重點。
    本課的難點:焚書坑儒是本課的一個難點。難以理解。 此外,本課涉及的空間概念較多。
    ④課堂上應注意解決的問題:
    第一,掌握秦朝中央集權統治的建立和秦始皇鞏固統一的措施及作用;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長城、靈渠兩項古代工程。第二,通過引導學生歸納並試評「秦完成統一的原因」、「秦始皇鞏固統一的主要措施」等問題。
    (3)預習一般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①一是要妥善安排時間。最好前一天晚上預習第二天要上的新課,這樣印象較深。新課難度大,就多預習一些時間,難度小就少預習一些時間。也可以利用星期天,集中預習下一周要講的課程,以減輕每天預習的負擔。
    ②二是要明確任務。預習總的任務是先熟悉教材,為新課的順利進行掃清障礙。具體任務一般有:a.初步理解課的基本內容是什麼?結構怎樣?b.找出書中重點、難點和自己感到費解的地方c.把本課後面的練習嘗試性地做一做,不會做可以再預習,也可記下來,等教師授課時注意聽講或提出。
    ③預習的深度要控制。預習要防止過粗的偏向。有的學生在預習時,只是浮光掠影地看一看,淺嘗輒止。這達不到預習的效果。預習還要防止過細的傾向。
    ④三是要看、做、思結合。看,一般是把新課通讀一遍,然後用筆勾劃出書上重要的內容,需要查的就查,需要想的就想,需要記的就記。做,在看的過程中需要動手做的准備工作以及做做本課後的練習題。思,指看的時候要想,做到低頭看書,抬頭思考,手在寫題,腦在思考。預習以後,還要合上書本,小結一下,回憶新教材的內容、加深印象。
    ⑤預習應在當天作業做完之後再進行。時間多時,鑽得深一點;否則鑽得淺一點。切不可每天學習任務還未完成就忙著預習,打亂了正常的學習秩序。
    ⑥積極爭取歷史課的老師的指導是非常重要的。學習差一些也不要羞於見老師,讓老師知道你想學好歷史,老師會很愉快地告訴你預習應有的基本程式,會為你解答預習中遇到的「攔路虎」。

    歷史:怎樣學好歷史學科

    對於歷史,我想說的是:關鍵在平時,臨時抱佛腳是沒有用的。尤其對參加小綜合或大綜合的考生來說,平時的基礎是決定勝敗的關鍵。我自己就曾經吃過這樣的虧。教我歷史的魏獻策老師是一位非常盡職盡責的好老師。他的課彷彿有一種魔力能把你緊緊地吸引住,浩浩歷史長河在他的講解下彷彿一下子就與我們拉近了。更重要的是,他總能引導我們透過紛繁復雜的歷史現象去思考它們背後的聯絡與實質。這是學習歷史的最重要的方法。在他的指導下,初一時我的歷史學得很順利。也許是讓勝利沖昏了頭腦,初二時我開始偷懶了,不再注重基礎知識的及時掌握。只是到了考試前才臨時背一背。到初三下學期總復習時,我才發現自己是多麼愚蠢。初一的知識由於有扎實的基本功,我不用再費多少力就能輕松地回憶起全部內容。而初二的課文我即使讀了好幾遍還是有忘的可能。我這才知道為什麼老師總讓我們「抓基礎、重平時」。在讀每一節的內容時,要想想在一個歷史事件之前之後都發生了些什麼事,它們之間有沒有什麼內在的聯絡,能夠說明什麼歷史道理。也可進行歷史事件間的橫向縱向的比較。例如,某兩場政變或兩種政策之間有什麼異同點,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異同,說明了什麼。分析異同點也很簡單,無非就是從背景、性質、影響等幾個固定的版 塊去想。有的書上說,要把歷史學成「立體」的。我想,所謂的「立體」,大概也就是這種橫向與縱向的聯絡吧。經常這樣思考,對不同的歷史現象,我們就可以較准確地分析出它們的實質,無論碰到什麼題都能迎刃而解。這是讀書時要注意的問題。書本決不僅僅是讀過即可的,光記住一些時間、地點、事件是沒有用的,最重要的是要學會用歷史思維去思考去研究,去探索事件背後的東西。相信你不久就會發現,歷史是越讀越有味的。? 其次,做題當然也很重要。做題的過程實際上也是再回顧再思考的過程。現在的歷史題,單純考知識本身的已經很少了。往往都是考你對某一事件的分析。這就需要用到讀書時積累的那套功夫,此外也有一些技巧。例如做選擇題時,常常碰到一些諸如問「根本原因」、「實質」之類的問題,這通常要從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等方面去分析。只要是有關於這幾方面的選項,一般來說就是正確的。再如「直接」與「間接」這樣的問題,在我看來,其實也很簡單。答「直接」時,你就讓頭腦變簡單些,一開始想到什麼就是什麼,完全不必拐什麼彎。除了「直接」之外的就都可放心地歸入「間接」那部分去了。至於問答題,則更需要你的思考與分析能力。不要指望考卷上的題目是 你曾經見過的,更不必費心去背某道題,只要掌握了方法,問答題也是很好解決的。首先是分析。通過回想老師在講這部分內容時的介紹,盡量從更多的角度去思考這個問題。不要擔心想太多,只要你覺得有道理的,都有可能是正確的。更何況現在的考試一再強調「要鼓勵學生自由發揮,要有創新,有自己的觀點」,所以你就要盡可能地多想一些。? 其次是表達。最好是分條闡述,一點寫一兩行,不必太嗦,關鍵是把要點寫出,因為評卷時也是按點給分的,寫得太多,一個要點繞了好幾個彎才講完,不僅會喧賓奪主,使老師因找不到要點而扣分,還會浪費許多時間,以致來不及做完考卷。在分條時也有一個技巧,即根據所給的分數決定要分幾條。一般一個要點是兩到三分,如果一道題是八分,那麼很可能它的要點就有四個。用這種方法可以有效地減少漏答的可能,即使你實在想不出還要答些什麼,也要盡可能寫滿那個推算出的條數。同時,還要注意序列號的安排。大點小點用不同的序列號標出,就會顯得層次分明,邏輯性強,這樣也就不容易丟分。最後,字跡一定要工整。想想看,一個老師要在那麼短的時間內改完那麼多的試卷,如果字跡潦草,有哪個閱卷老師會有好心情給你高分呢?? 最後,多與老師同學交流對學習歷史也很有幫助。一個人無論怎樣細心都會有疏忽的地方,通過與同學交流筆記、與老師探討習題,往往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獲。也可讀一讀像《歷史學習》這樣的雜志,了解一些課本上沒有的東西,提高自己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對解題很有幫助。到初三下學期的時候,要爭取每天都花一至兩個小時在歷史上。因為歷史有一個特點,容易忘。今天記得滾瓜爛熟的東西很可能第二天就忘得一干二凈了。所以復習歷史更要注意計劃性。除了跟上老師的復習進度外,自己還應有自己的計劃,給自己定一個時間表,哪段時間復習哪段內容,注意科學合理,確保能夠按時完成。可以雙條線同時進行。一條是老師的,一條是你自己的。例如老師在復習世界史,你掌握好世界史的同時,還可再看看中國史。不僅記住了更多的內容,還有利於進行中外比較,使自己對初中三年的歷史知識有一個總體上的把握,效果要比單獨復習世界史好上幾倍。另外,專題復習也很重要。可以幫助你掌握好歷史線索,可以深入地研究一些歷史規律之類的東西,增加自己思考的深度和廣度。其實,歷史是一門很有意思的科目,不用擔心學不好它,只要肯用心,掌握方法之後,歷史會變得很簡單了。

    怎樣學好歷史,怎樣學才能對歷史感興趣

    有一個很好的方法,就是事件——聯想學習法,通過一個事件張開一張網路來記憶相關事物。
    例如-赤壁之戰——南方對抗北方——導致三國鼎立——劉備崛起
    赤壁之戰——結果直接影響荊州地盤分配——曹操佔領荊州北方襄陽、劉備佔XX、孫權佔XX
    赤壁之戰——周瑜佔主導地位——黃蓋苦肉計、周瑜反間——曹操誤殺張允、蔡瑁
    感興趣兼打基礎
    世界歷史方面,建議你先看《大國崛起》這本書(紀錄片也有,不過看完比較費事),這本書本身十分有趣,長度也不長。看完之後,你對世界上九個資本主義強國(英、法、葡萄牙、西班牙、荷蘭、德國、俄國、美國、日本)的基本歷史都有了一個比較充分的了解,打下了比較好的基礎。
    中國歷史、經濟、文化方面。建議你看易中天的《帝國的惆悵》《帝國的終結》兩本書,對中國的經濟、歷史、政治制度的發展歷程有了一個清晰了解。
    有了這幾本書 打底、你對於歷史的大背景、流動的大方向有了比較扎實的基礎,接下來你可以再看一些比較專精某一時代或國家的歷史方面的書,應該都不會太棘手了。

    怎樣做歷史選擇題?怎樣學歷史?

    額。。我當初學歷史的時候也是選擇題特拉分。。。
    我個人的做法是 根據題干意思不加自己主觀看法,題目說什麼就選和題目題意最接近的選項,只要做到客觀,應該就能減少錯誤率,我就是這樣的
    個人做法僅供參考(其實歷史選擇題主要是客觀看法,少加自己主觀看法就應該能對)

    初=歷史怎樣學好

    認真聽講 老師在講的時候要認真聽 多回憶一下 歷史是副科 主要就只能靠背了

    『伍』 怎樣學好歷史我背歷史,背過就忘、聽不懂老師講的課!該怎麼辦

    作為一個大學專修歷史的學生,我建議你將平時老師所講課的內容串聯起來記憶,因為本身這些史實之間都是存在著聯系的,不能割斷記憶!還有就是如果你感覺到老師所講內容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抓緊請教老師,或者上網查查!這樣就不會一直都不懂,然後惡性循環下去,不懂得地方越來越多!你現在要做的就是認真聽好老師所講的每一堂歷史課,然後在課下抓緊把以前不懂得地方都補回來,這樣堅持下去,必定會有成效!功夫不負有心人啊!但願能夠幫到你!

    『陸』 怎樣才能快速學好初中歷史 背歷史的小竅門

    初中歷史,是中學生開始了解我國從古代到現代的歷史長河中一系列事件和任務的基礎課程。下面我為大家總結了怎樣才能快速學好初中歷史,背歷史的小竅門,僅供大家參考。

    把握整體結構
    學習歷史,要理清線索,把握知識的整體結構,使知識條理化、系統化。比如,在學習中國古代史時,我們可以主要朝代為線索去學習。每本書的目錄就是知識的框架,我們要學會看目錄,通過它掌握知識整體結構。

    縱觀歷年中考試卷,考的都是主幹知識,如果我們理清了線索,掌握了知識的整體結構,考試時也就能得心應手了。
    學會歸納整理
    歷史是從古到今發展演變而來的,我們在學習時要注意知識的前後聯系。例如,在學習中國歷史「香港回歸」時,我們應聯系前面所學知識,回顧香港是如何被英國佔領的相關知識。在學習世界歷史「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我們應聯想到中國歷史「五四運動」的發生。經常注意前後聯系,我們就能弄清楚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便於理解掌握知識。

    在學習 歷史 過程中,我們還要學會對知識進行歸納整理,進一步使知識系統化。例如,我們可以就「港澳、台灣問題」、「三次科技革命」等專題知識進行歸納整理,這樣也有利於知識的掌握。
    列表圖示法背歷史
    列表圖示法是:根據歷史事件的特點,用表格圖示形式使同類知識前後連貫起來,形成一個系統,使眾多史實、紛繁內容脈絡分明、條理清晰,收到化繁為簡效果的一種方法。列表法最大優點是簡明、醒目,是幫助記憶的一個有效方法,尤其在記憶復雜史料方面作用更明顯。

    如古代政治改革(變法)、重大戰役、科技文化成就;近代史上外國侵略者五次侵華戰爭,中國現代史上黨的兩次重要會議;世界史里的三大宗教,資產階級革命,兩次世界大戰等等。

    以上就是我為大家總結的怎樣才能快速學好初中歷史,背歷史的小竅門,僅供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柒』 如何學好歷史的10種方法

    1、歷史學習,需要閱讀、理解、記憶、掌握運用的知識較多,一定要提高學習效率。要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你可能更容易掌握條理化清晰的內容,雜亂的知識點一頭霧水,那麼你就需要學會梳理自己學過的知識點;你可能擅於聽老師講,自己看書效率低下,那麼你一定要抓住上課有限的時間高效的掌握;你可能需要一邊聽一邊勾勾畫畫寫寫,純粹的聽純粹的看都不會讓你注意力集中等等,找到自己學習上的一些特性,這樣才能有效有針對性的解決。

    2、學習掌握速讀記憶的能力,提高學習復習效率。速讀記憶是一種高效的「眼腦直映」式的學習、復習方法。速讀記憶的練習參考《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訓練軟體》,用軟體練習,每天一個多小時,一個月的時間,可以把閱讀速度提高5、6倍,記憶力、理解力等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最終提高學習、復習效率,取得好成績。如果你的閱讀、學習效率低的話,可以好好的去練習一下。

    3、在學習之後要學會整合知識點。把需要學習的信息、掌握的知識分類,做成思維導圖或知識點卡片,會讓你的大腦、思維條理清醒,方便記憶、溫習、掌握。同時,要學會把新知識和已學知識聯系起來,不斷糅合、完善你的知識體系。這樣能夠促進理解,加深記憶。

    4、做題練習是少不了的,但不要一味的題海戰術,把自己搞得一塌糊塗。做題的時候堅決獨立完成、杜絕抄襲、杜絕題海戰術。試題你是永遠也做不完的,但題型是有限的,要學會反思、歸類、整理出對應的解題思路。學習中還要學會階段性的總結,了解自己最近的學習情況,進行調節和完善。

    『捌』 如何高效地學習初二的中國歷史有什麼好的學習方法

    初中歷史難,難就難在歷史事件過多,需要記住歷史事件的年代、地點、人物、事件關鍵點、意義、作用、背景等。三年時間需要記住六本歷史課本,從夏、商到21世紀,大大小小的歷史事件,不僅有中國歷史,還有世界史。如此多的內容該怎麼記憶呢?

    理解記憶法:理解事件的發展,明白歷史事件這么發展的原因,有些內容一定要先理解才能更快速記憶。有很多歷史事件發展過程過長,這個時候一定要化繁為簡,可以運用公式法進行記憶。

    初中歷史還有其他的記憶方法,下面是老師總結整理的記憶方法,希望對大家學習有所幫助!

    1、必須在理解上下功夫

    歷史學習中要想記得多、記得牢,關鍵在於理解,因為只有真正理解了的知識才不會忘記。上歷史課和上其他課一樣,一定要專心聽講。

    有些同學認為上課聽不聽無所謂,反正課文內容都看得懂,只要考試前去背背,同樣可以應付,這種想法是十分錯誤的。盡管有些簡單內容可以死記硬背,但復雜一些的內容光靠死記是不行的,有許多歷史知識必須弄明白這個知識是什麼,為什麼會是這樣,意義何在,有什麼影響等等。

    所以一定要抓住歷史現象的因果關系和來龍去脈;如果上課不專心聽老師分析講解,自己也不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幻想考試前去突擊硬背,臨場時必然會顛三倒四或張冠李戴,有的則束手無策,不知所雲。

    2、善於化繁為簡,化難為易

    有些歷史事件和現象比較復雜,光靠硬記是記不住的,我們可採取一些有效方法,盡量化繁為簡,才能熟記,主要方法有:

    (1)化簡記憶法

    將復雜內容通過化簡,舍棄次要內容,記住關鍵字眼,然後拓展開去,最後達到全部記憶。例如:中國近現代史中關於中英《南京條約》內容,記起來十分復雜,但仔細推敲,這個條約內容有四條,每一條只找一個關鍵字,就可化簡為「割、賠、開、關」四個字,然後再展開。「割」即割香港島給英國;「賠」即賠款2100萬銀元;「開」即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四處通商口岸;「關」即關稅協定。這樣就能較快的達到記憶。

    (2)公式記憶法

    在回答一些復雜的歷史問題時,如同解數學習題一樣,可以總結歸納出一些基本公式,然後按公式來記憶和解答。如歷史事件=時間+地點+人物+簡單過程+結果+意義。經過=准備+發生+結果。意義=作用+特點+影響。人物=姓名+時代+事跡(包括思想、活動或著作)+影響。作品=作者+成書年代+內容+意義(或影響)。用這種方法可將復雜的內容進行簡化概括,形成網路記憶。也就是抓住幾個要點作為支點,然後進行擴充,就能較快地熟記基本內容。掌握這個方法,在巧記重大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古今中外名著方面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比較記憶法

    人類歷史遵循著一定規律向前發展,在其發展過程中,各種歷史事件或現象之間有著一定的聯系,同時又受到時間和空間的制約,使其具有各自的特點。比較記憶法就是把兩個以上具有一定聯系的事件或人物進行歸類比較,找出它們之間的異同點,這樣可防止張冠李戴。比較記憶法是歷史學習中一個重要的記憶方法,具體做法有以下幾種:

    ①把性質相同而特點不同的歷史現象進行比較,如秦、隋相比,漢、唐之比較等。

    ②把某些表現相似而性質不同的歷史現象進行比較,分清不同性質,形成不同概念。

    ③把性質相同但發生在不同時期的歷史事件加以綜合比較,區分異同。如中國近代許多不平等條約及其對中國社會的影響等。

    ④中外比較。如世界上最先進入奴隸社會的四個國家之比較,中國與西歐進入封建社會之比較,中國古代經濟、科技發展與西方之比較等。

    (4)列表圖示法

    根據歷史事件的特點,用表格圖示形式使同類知識前後連貫起來,形成一個系統,使眾多史實、紛繁內容脈絡分明、條理清晰,收到化繁為簡效果的一種方法。列表法最大優點是簡明、醒目,是幫助記憶的一個有效方法,尤其在記憶復雜史料方面作用更明顯。如古代政治改革(變法)、重大戰役、科技文化成就;近代史上外國侵略者五次侵華戰爭,中國現代史上黨的兩次重要會議;世界史里的三大宗教,資產階級革命,兩次世界大戰等等。

    (5)聯想法

    可分為縱向聯想和橫向聯想兩種。

    縱向聯想:就是抓住某一歷史知識要點,使其前後連貫起來,即以某一史實為基點,既可涉及它前面發生的歷史事件,又可聯繫到後面發生的事件,從點擴展到線,便可記住有關這一歷史知識的前後內容。如講到《馬關條約》中日本割佔中國領土台灣時,我們可上溯到公元230年孫權派衛溫去夷洲(即台灣),隋煬帝三次派人去台灣,元設澎湖巡檢司,鄭成功收復台灣,到清設台灣府,從這一系列事件中得出一個結論:台灣自古是中國領土。再簡要提一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開羅宣言》中明確規定日本必須歸還侵佔的中國領土,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後,台灣才回歸祖國,日本侵佔中國台灣達50年之久。這樣將有關台灣的歷史知識就前後貫通起來了。

    橫向聯想法:就是把中外發生在相同時期的不同歷史事件,或不同時期的同類歷史事件聯系起來。將中外歷史放在一起學習,這就要求我們以中國歷史為重點,將中外歷史知識聯系起來。如講中國的甲骨文明,就把埃及的象形文字,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和歐洲的拉丁文字聯系起來。

    (6)串字法

    對有並列關系的事件或人物可用串字法來記憶,即將有關內容按課文前後順序串聯起來,只記住其每一內容的第一個字即可。如王安石變法的五項內容可簡化為「青、募、農、方、保」;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四次重要的國際會議,按前後可簡化為「開、德、雅、波」。用這種簡化法可較快地記住課文內容。

    (7)口訣法

    通過綜合取捨,把一些零亂的內容整理成比較整齊的押韻句式,讀起來琅琅上口,易於成誦。如:對中國近現代史中洋務運動失敗的原因,可編成這樣的口訣:

    西方列強不讓富,先進技術難傳入。

    清朝內部有頑固,阻撓破壞搞洋務。

    整個運動缺核心,幾個總督和巡撫。

    技術設備單純引,根本原因在制度。

    3、巧記人名、地名、年代

    歷史知識的重要特點是需要記憶的人名、地名、年代較多,去掉這些也就不成為歷史了。學習歷史,記人名、地名、年代是不可缺少的基本功,自然要下一番苦功夫,但並不是光靠死記硬背,同樣有比較可行的歷史上一些重要人物的姓名,可抓住一些人物的特徵來加強記憶。如兩漢帝王都姓劉,兩宋的姓趙,兩晉的姓司馬。

    (1)記人名

    記人名可用串字法和諧音法,用這兩種方法記外國人名字尤為適用。諧音法就是將外國人的名字按照它的同音漢字去理解,使原來無意義的音節成為有意義的名詞或片語,便於記憶。有些人名不妨給它取個雅號,使用諧音法(雅號)記人名盡量要能順口、生動,防止低級和粗俗。對歷史人物不僅要記住讀音,還要書寫正確,若寫錯別字,則前功盡棄。如把齊桓公的「桓」寫成「恆」,把「贏政」寫成「嬴政」等等。

    (2)記地名

    歷史學習中常常要記許多地名,尤其是古今異名和外國地名,更使同學們感到頭痛,成為學習的攔路虎。如何記住這些地名呢?

    首先,在學習有關歷史地名時,一定要藉助地圖冊來加深理解和掌握地理方位,以形成正確的空間表象。如學習《中國古代對外經濟交流》一章,要記的地名較多,一定要對著書本或圖冊,弄清它的位置,才能記住;學《隋朝大運河》,只有看著地圖冊,才能記住一個中心(洛陽)、兩個點(東北到涿郡,東南到餘杭)、四個段(自北而南),否則就會把方向搞錯。對於中外史上有關軍事的地名更應藉助於圖冊和其中的各種標記,才能記住。

    其次,要記住地名還要仔細看課本中歷史地圖下列的古今地名對照表,才不會將古今名稱相同其實並不是同一地方的地名弄錯。如南宋趙構在「應天」稱帝,課本註明「應天」是「河南商丘」;1368年朱元璋正式稱帝,建立明朝,定都在「應天」,這里的「應天」則是在江蘇南京。兩個「應天」不是同一地方,不看課本注釋或圖冊,就誤認為是一個地方了。

    (3)記年代

    時間概念是歷史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歷史學科的特點之一。中外歷史綿延幾千年(若從原始人群算起則有兩三百萬年),其中需要重點掌握的年代也有一兩百個,牢記這些重要年代既是歷史學習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最使同學們感到困難的一個方面。

閱讀全文

與如何快速學會歷史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4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