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綿陽古代名稱
綿陽建城已有2205年的歷史,是座名副其實的歷史文化名城。
?
綿陽,古名「涪城」、「綿州」,從西晉懷帝時起,歷來為郡、州治地。
清雍正五年(1727),升綿州為直隸州,領縣舊時的綿陽市區增多,轄區擴大。
1913年改綿州為綿陽縣,取「綿山南面之城」意。
自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設置涪縣以來,已有2100多年歷史,擁有悠久的歷史文化根蘊。
1950年設遂寧專區,屬川北行署區。
遂寧專署駐遂寧縣,轄遂寧、蓬溪、潼南、安岳、樂至、中江、三台、射洪、鹽亭等9縣。
1952年遂寧專區屬四川省領導。
1958年撤銷遂寧專區,將安岳、樂至2縣劃歸內江專區;遂寧、三台、蓬溪、鹽亭、潼南、射洪(駐太和鎮)、中江7縣劃歸綿陽專區。
1985年,撤銷綿陽地區,綿陽市升為地級市,設立市中區;將原綿陽地區的江油等7縣劃歸綿陽市管轄。
撤銷廣元縣,設立地級廣元市和市枝襲中區;將原綿陽地區的青川、旺蒼2縣劃歸廣元市管轄。
撤銷遂寧縣,設立地級遂寧市和市中區;將原綿陽地區的蓬溪、射洪2縣劃歸遂寧市管轄。
1992年,撤銷綿陽市市中區,設立涪城區、遊仙區。
涪城區轄城廂、城北、工區、南山、朝陽5個街道辦事處和石塘、豐谷、塘汛、永興、吳家、楊家、青義、城郊、金峰9個鄉鎮,現有城廂、城北、工區、南山、朝陽、城南6個街道辦事處和石塘、豐谷、塘搏橋汛、永興基搭猛、吳家、楊家、青義、城郊、金峰、龍門、新皂、磨家、、關帝、石洞、河邊15個鄉鎮,區人民 *** 駐原綿陽市市中區人民 *** 駐地,遊仙區轄涪江街道辦事處和遊仙、石馬、忠興、新橋、石板、魏城、徐家、沉抗、劉家、玉河、白蟬、小梘溝、柏林、松埡、太平15個鄉鎮,區人民 *** 駐開元(民政部1992年10月30日批復民行批[1992]127號)。
撤銷北川縣,設立北川羌族自治縣(國務院2003年7月6日批准國函[2003]75號)(四川省人民 *** 2003年7月31日川府函[2003]184號批復)。
綿陽市人民 *** 機關辦公駐地綿陽市高新區火炬廣場。
市名來歷
綿陽一名因城市地處綿山之南,民國2年按「山南水北」為「陽」的古義,故名綿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