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企業應如何保護中國的歷史文化

企業應如何保護中國的歷史文化

發布時間:2023-05-11 15:54:34

㈠ 如何保護文化遺產

保護文化遺產的措施:

1、落實責任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將文化遺產保護列入重要議事日程,並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以及城鄉規劃。要建立健全文化遺產保護責任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

2、加強執法

加強文化遺產保護法律法規建設,推進文化遺產保護的法制化、制度化和規范化。積極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法》、《歷史文化名城和歷史文化街區、村鎮保護條例》等法律、行政法規的立法進程,爭取早日出台。

3、隊伍建設

各級人民政府要將文化遺產保護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保障重點文化遺產經費投入。抓緊制定和完善有關社會捐贈和贊助的政策措施,調動社會團體,企業和個人參與文化遺產保護的積極性。

4、加大宣傳

營造保護文化遺產的良好氛圍。認真舉辦「文化遺產日」系列活動,提高人民群眾對文化遺產保護重要性的認識,增強全社會的文化遺產保護意識。

(1)企業應如何保護中國的歷史文化擴展閱讀:

文化遺產是推動文明交流互鑒的寶貴資源。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我國是舉世公認的文明古國,是全球排名第二的世界遺產大國和現任世界遺產委員會委員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文化遺產保護事業取得巨大成就。

在加入《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後,目前已擁有世界遺產53項。新時代我們要深刻認識我國世界文化遺產保護面臨的形勢,形成我國的世界文化遺產發展戰略,為堅定文化自信提供有力支撐,為推動文明交流互鑒作出更大貢獻。

㈡ 如何保護名勝古跡和文化遺產

1:發動政府,對幾個地點或文化進行保護。
2:提高人民素養,增強相應法律意識及道德意識。
3:進行國家的文化遺產申請。
4:可對幾個地區進行旅遊開發,合理管理經濟。但必須進行嚴格的人數管理,和治安保障。
5:相應的必須要進行科學化的保護,做到最大的安全設施。
6:必要的應進行封閉管理。
7:必要時,應使用武力保障。
關於一些非物質文化遺產:讓當地人民了解到這些文化的重要性;發動群眾去一代代的繼承下去;國家應鼓勵這種行為,並給予客觀的經濟補貼。
——這些都是敝人老師上課時讓我們摘的,我想應該都是通用的吧!
您可以進行挑選及補充。
Good lucky!祝您好運!

㈢ 急急急急。如何看待歷史文化資源的開發與保護

我國是一個歷史文化資源十分豐富的國家,將歷史文化當成是一種社會資源來看待是史學觀念上的巨大變化,對我國的史學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中華民族在學術思想上歷來有經世致用的優良傳統,提倡學術經世,佐國教民.歷代史學家"各因其時"的歷史觀和"利弊相倚"的方法論都不是簡單地為史學而史學,而是發揮其微言大義,抒發憂時憂民的愛國情感以匡扶社會,興盛國家.因此,開發歷史文化資源,促進兩個文明建設既符合史學發展的大趨勢,也是我國經世致用的優秀史學傳統合乎規律的延續和發展.
一, "歷史文化資源"的概念及特點
文化資源是在市場經濟進程中被提出,被關注的,因而,對這一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及其與其它相關的一些概念之間的聯系仍在探討之中,還沒有達到統一的認識.迄今為止,人們對歷史文化資源的提法仍存在較大的分歧,對"文化資源"這一概念的內涵,外延的理解還沒有達到共識.[1]從一般意義上說,凡是無意識的,非人為的,不假於人之力而然者都是自然.文化則是通過人事,人為,按人的方式使自然"人化"所形成的人的世界.文化不是自然過程和自然過程的結果,而是人的創造活動及這種創造活動的產物.文化資源是指人類為開辟,發展和完善自己賴以生存的環境,在改造利用自然,維系社會規范和塑造人類自身的長期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社會文化)和精神文化資源.文化資源包含多方面的內容,譬如,民族文化傳統和民族精神,科學和教育發展水平,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體制建設和民主法制建設,等等.在現代,信息技術也成為一種重要的文化資源.在這諸多內容中,以社會價值觀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是最重要的文化資源. 文化人類學界今天普遍接受將文化分為物質的,社會的和精神的"三分法".與此相關聯,"文化資源"是指人類為開辟,發展和完善自己賴以生存的環境,在改造利用自然,維系社會規范和塑造人類自身的長期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社會文化)和精神文化資源.文化資源是人們從事文化生產或文化活動所利用或可資利用的各種資源.它包括著一切有文化價值的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文化自然資源是指自然界存在的,可作為文化生產的原材料和物質文化生產所必需的環境條件;文化社會資源主要指人類在社會上通過種種勞動所獲得的種種能力和習慣等,它包括社會,經濟,技術諸因素中可用於文化生產和文化生活的種種方面,主要顯現在教育,科學,文藝,道德,法律,風俗,信仰等方面.
關於歷史文化資源的特點李志亮在"試論郴州歷史文化旅遊資源的整合與利用"中提到:歷史文化資源是寶貴的財富,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城市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標志,同時也代表著一個城市的文化形象和品味."[2]
薛存心在"河南歷史文化資源挖掘,拯救與開發研究"中講到:歷史文化資源可以簽史,育人,興業,在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對外文化交流中,其現實意義都非常大.歷史文化資源與一般的文化資源不同,是不可再生的.[3]
王秉洛在"中國風景名勝區中的歷史文化資源"中提到:歷史上形成的風景名勝區都是人們對優美的自然環境進行開發的結果,風景名勝區中的文化資源包括:古代人類文化遺址,古代經濟文化中心,文人薈萃之地歷史上經濟文化繁盛又具靈山秀水之處,從對自然的崇拜到欣賞的過程中,人類在自然資源中留下的文化資源,古代工程結合白然環境,其科學技術和藝術成就為現代人所利用並欣賞.等成為歷史文化資源.[4]
楊培鈞在"旅遊發展要重視歷史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中提到:文化是一個民族生命力的傳承與延續,是一個民族智慧和傳統文化的積淀和結晶,是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的精神支柱,時刻都在影響著我們的現在和未來的發展.文化本身就是一種寶貴的資源.[5]
許智范認為歷史文化資源的特點是:歷史文化資源往往和名山秀水結合在一起;歷史文化資源在某些地區顯得特別集中.[6]
王治濤認為歷史文化資源從時間上看,歷史悠久,連綿不斷;從空間上看,分布廣泛,但也相對集中;從內容上看,十分豐富;從規格上看,檔次高,意義大;從保存上看,地面遺存少. [20]
歷史文化既然作為資源,首先它是有限的,也即具有經濟的稀缺性.歷史文化不僅是經濟資源,還是社會發展的因素,歷史文化資源肩負著文化承傳的重任.它的特點值得我們進一步研究,挖掘,使其為人類提供更有價值的精神養料.
二,國外歷史文化資源保護經驗的借鑒研究
與國外尤其是歐美等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歷史文化資源保護研究起步較晚,雖說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存在著許多不足,尚未建立起一套立法,資金管理及公眾參與等方面相對比較完善的保護制度,這樣很有必要結合我們自身的情況,借鑒國外先進的保護利用的經驗,從而更好地保護我們珍貴的歷史文化資源,使之世代傳承,永續利用.對此,許多學者通過對國外經驗和教訓的剖析歸納以對我國的文化資源保護提供參考和借鑒,取得了相當多的研究成果. 沈群慧在研究英國歷史建築及古城保護中得到成功經驗與啟示:英國對歷史建築及古城按保護的要求范圍劃分為:古跡;登錄建築;保護區.以"切斯特和倫毅城"的保護作為成功範例,講述其保護規劃過程及實踐特點,並分析了其對我國的啟示性,認為倫敦最近幾年開發道克蘭地區時,成功地解決了保護歷史風貌和開發的建設的問題,成為倫敦新的經濟增長區,這些都得益於歷史及自然環境的保護,特色環境空間的建立.英國成功保護工作值得我們借鑒,學習.[7]黃啟後分析了泰國保護歷史文化資源採取的措施,認為在開發利用歷史文化資源中,立法與強化政府社會職能起著關鍵性作用;[8]阮儀三等在其研究中借鑒了巴黎的經驗:提出要持之以恆地保護歷史建築,歷史建築和環境的保護與歷史建築的開發利用,有機結合並引入公眾參與的機制進行保護上海外灘地區的歷史建築.[9]陳淳等從國際文物保護的視野,汲取一些國家的成功經驗,結合我國的現狀對現存的一些矛盾和問題作了比較和探討,認為健全法制和加強公眾教育是完善我國文化資源保護工作的關鍵.[10]王林對我國,英國,法國和日本在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立法體系,行政管理體系和資金保障制度三方面的異同進行了比較,認為我國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制度建設需要注重解決制度,措施,觀念等幾個方面的問題,同時還要加強公眾保護意識.[11]邵勇等對法國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制度發展過程的剖析,[12]劉臨安對義大利建築文化資源保護的概括介紹,[13]焦怡雪對英國致力於歷史文化資源保護的民間團體的介紹,,[14]這些研究充分說明我國的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應完善立法,資金保障,行政管理等制度,培養公眾意識,引入公眾參與機制,形成自上而下的保護約束和自下而上的保護要求的良性互動機制,從而對其有效保護,合理利用.
三,歷史文化資源的價值及保護原則等基礎性內容的研究
歷史文化資源是人類共有的財富,集多種功能價值於一體,我們要做的就是保護這種價值使之傳承於後代,同時又要對其合理利用使其價值得以體現,功能得以發揮.這也就引發了歷史文化資源具有什麼樣的價值,保護利用應遵循什麼樣的原則和要求,採取什麼樣的方法及保護經歷了怎樣的一個發展過程等相關問題的研究,研究角度涉及經濟學,建築學,地理學,社會學,旅遊學,民族學等多個學科.[15]
(一)歷史文化資源的價值及特性研究
邱敏提出歷史文化資源具有存在價值,潛在的經濟價值和現實的經濟價值,與之對應存在三種利益群體即全社會成員,地區居民和開發經營集團,並分析了其相互間的關系和存在的問題及認識誤區.[16] 孫靜,姚大力提出特殊的區位與文化底蘊造就了歷史文化資源品質上獨特的雙重性,其旅遊價值具有非常明顯的雙重特性:旅遊歷史文化價值的雙重性和旅遊觀賞價值的雙重性.歷史文化資源一旦形成就相對靜止,所固化的物質與精神文化在一定時期穩定地存在,其價值不僅包括本身固有的價值,還包括後人根據歷史文化資源對自身的有用性而賦予他的價值,因此,歷史文化資源的價值不存在永恆的價值,是一種特殊的價值形態.[17]蘇佩,陳藝元認為歷史文化資源的旅遊價值是一種歷史與文化價值,區位價值,旅遊市場價值和其他價值的綜合.[18]張建華,秦道剛以濟南歷史文化為例講述了商埠文化的特徵與價值,認為文化是人類歷史與智慧的結晶.保護歷史文化物質環境和自然環境,有效利用城市文化資源,是後來人應永恆關注的課題.[19]
(二)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原則的研究
阮儀三等總結了世界及我國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原則,認為保護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擴展和深化,保護內容不斷增添和豐富,提出原真性原則對中國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具有很大的意義和重要性,認為歷史文化資源保護面臨的最大敵人是各種片面和錯誤的認識觀念,剖析了當前對歷史古跡的修繕,重建和新建仿古建築中存在的片面認識和問題.[8]杜忠潮, 李丹以西安歷史古跡旅遊資源保護為例提出對歷史文化資源保護的原則:1,保護性原則:始終堅持歷史古跡保護前提下的開發利用,充分利用現代考古學中的歷史古跡保護手段,接受歷史學,考古及資源環境等領域專家學者的指導,在最大程度上保障歷史古跡旅遊資源"合理開發利用與有效保護"的永續性和諧發展.2,尊重歷史原則:歷史面貌的恢復依靠一個個連續的時間剖面得以重建,每一歷史古跡都真實地反映相應歷史階段游開發需要尊重不同時代的歷史特點,突出不同時期歷史古跡旅遊資源的特色,以期展現不同的歷史風貌.這是因時,因物,因地確定文化定位和旅遊形象,復原各類歷史古跡和進行旅遊產品策劃營銷的基本原則.3,文物及其周邊環境保護並舉原則.[20]武聯,李東在《尊重,保護自然生態環境,再現歷史文化價值——(唐)玉華宮風景名勝區規劃的思路和方法》中闡述了對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原則:1,生態的可持續發展,即"發展"必須基於對資源的保護-保護生態的多樣性,盡量少用不可再生資源.2,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即經濟發展是主要的,但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改善人發的生存環境,我們不僅要重視發展的數量,更要追求發展的質量.3,文化的可持續發展,即我們要重視歷史及文化資源的保護與管理,創建人與自然共生的新文明.[21]王治濤在論洛陽歷史文化資源的特點與開發中認為:尊重歷史,維護特色是保護的重要原則, 任何歷史建築都不可能完全保持它建成之初的狀態,因而對歷史城市和歷史建築的保護,是指在適應時代需要的同時保護它自身的特色.不是禁止改變,而是對發展要加以控制.'"歷史文化資源保護應遵循原真性的原則.這意味著對歷史建築來說:第一要尊重原物,第二要延長使用壽命;對歷史保護區和歷史文化名城來說要保持歷史真實性,風貌完整性和社會生活延續性.[22]
四,城市發展與歷史文化資源保護研究
20世紀八九十年代掀起的城市建設改造的熱潮使得不少城市"舊貌換新顏",在這種"大刀闊斧"的改造及"日新月異"的發展中,由於認識的不到位和短期利益目標的驅使等原因,使得文化資源的保護不得不讓位於所謂的城市建設和經濟發展的需要,造成相當一部分文化資源被不同程度地破壞,留下了許多無以彌補的遺憾.所幸的是這種現象已引起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和重視,有關部門制定出台了相關的保護規章制度和辦法,專家學者對此進行了大量的理論和實證研究,以求城市發展和文化資源保護的平衡.陳明月通過對西安城市發展總體規劃的思考,認為在古代曾有過輝煌歷史的西安,在新時期發展步伐變慢了.為加快西安的發展步伐,西安城市的總體規劃應向以下幾個方面傾斜:加速西安與咸陽的合並,整合城市資源.開發渭河流域,在北郊建設新城,保護,復興西安古城,把西安建設成旅遊文化影視名城.如果照這個規劃的發展方向,多年後,在西安古城,人們的交通以步行為主:輔以傳統文化特色的馬車等,來自世界各地的遊人走在一條條帶有我國唐代古典韻味的大街小巷裡,彷彿回到一個曾經逝去但十分繁華的歷史時代,別有一番風味.這不是去完全復古,而是要更好的開發城市歷史文化資源.研究者提出西安市"皇城復興"計劃,旨在加大對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還歷史本來面目,這對保護西安的歷史文化底蘊,弘揚悠久中華文明具有重要意義.[23]張興龍分析了在現代化,城市化建設中,人文精神建設理念已經深入人心的歷史背景下,釐清思想,破除舊念是十分必要的,而對於正在經歷著歷史性轉變的橋頭堡城市發展來說,在人文精神建設上也需要反思歷史資源,以此為城市發展補充新鮮的血液.在城市現代化的進程中新城的建設與傳統的遺存發生激烈的碰撞.如何保護好城市的歷史文化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杭州從"舊城改造"的遺憾中總結經驗,通過加快城市發展,加強對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利用.抓好"歷史文化普查"和"編制規劃"兩個關鍵.通過政府增加投入,結合西湖,運河環境保護積極挖掘,保護歷史文化景觀,在城市道路整治中,把歷史文化"碎片"串珠成鏈.大力發展博物館事業,獲取顯著成果等舉措,使名城的歷史文化再度輝煌,"人間人堂"再展豐采.事實證明,只要堅持科學發展觀,城市的現代化發展和保護歷史文化資源這一對矛盾是可以統一的,是可以相輔相成,獲得共贏的.[24]任雲蘭從文化資源保護開發與海河文化帶的建設,文化環境的塑造和海河文化帶的建設,精心打造精神文化產品三個方面著手提出人文歷史景觀是城市極具活力的視覺要素,是構成城市視覺形象的精神和靈魂.可以說,人文識別(與地緣識別相對的包括歷史,文化,風俗,民族等人文狀祝的識別系統)是一個城市最持久,最具資源潛力和最有文化人類學意義的識別系統.人文歷史景觀最重要的要素是城市的文化遺跡,它們是城市發展歷史形態在物質實體上的表現,是城市的一筆寶貴的文化遺產,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資源.[25]李傳義分析了近代城市文化資源保護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義,從重點歷史街區和建築群,一般性歷史街區和單體建築三方面著手提出了科學建構近代城市文化資源保護體系的構想.[26]文旭濤等以旅順太陽溝近代歷史風貌區為例探討了近代歷史街區的保護方法和策略,提出了整體性保護與原真性利用相結合的保護觀念和保護的基本思路.[27]
五,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和利用問題的研究
歷史文化資源具有突出而普遍的科學,歷史,藝術等方面的價值,同時亦具有巨大的直接或間接的經濟價值,人們已日益認識到這種價值在經濟發展中的巨大作用,通過對文化資源的開發(主要是旅遊開發)來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已成為我國不少地方普遍的做法.在這種開發的過程中,由於思想認識,管理體制,立法滯後等問題的存在,出現了不少破壞文化資源的現象,引發了一輪又一輪的保護開發之爭.這種爭論曾一度在政界,實業界和學術界此起彼伏.由於我國的特殊國情,目前問題的實質已不是要不要開發的問題,而是如何進行開發經營和管理,實現文化資源的"有效保護合理利用",從而使其傳承後代永續利用的問題.這方面存在大量的文獻,主要包括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問題研究,保護與利用關系的研究,保護利用的機遇和挑戰及旅遊發展與歷史文化保護問題研究等方面的內容;鄭良文分析了如何對歷史文化資源加以保護和利用,他認為"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是國家現時對歷史文化資源保護,開發,利用的既定方針.要加強文物的搶救復建,盡力恢復原貌,把"歷史"挽救回來,並開發為文化旅遊基地.編制開發利用總體規劃,盡快恢復已損壞的歷史資源點,加強若乾地區歷史人文資源的建設構想,總結分析了實際存在的問題,並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如提高公眾保護意識,完善立法,加強管理等,從而實現資源的合理利用,永續發展;[28]郭唯以福州古橋為例,從以下三方面分析了保護和開發利用古橋的現狀:1,缺乏有效的保護機制和科學保護規劃2,古橋保護資金嚴重匱乏,保護措施不力3,重交通功能輕旅遊功能且分布散廣,難以形成整體品牌優勢.並針對以上三方面提出了對策和建議:1,加大古橋的保護力度,建立科學的保護規劃.具體措施為:(1)對古橋資源進行全面的調查,考證,建立古橋資源信息庫(2)將古橋全部列入保護名錄並依法公布,受到法律保護(3)編制古橋及周邊環境保護規劃.2,加強和重視古橋保護的宣傳,教育和引導工作,全方位,多渠道籌措古橋保護開發資金,具體措施為:(1)積極申報省級,國家文物保護單位,爭取國家文物保護專項資金(2)成立古橋保護基金,加強宣傳,發揚民間修路造橋造福鄉里的美德,吸引民間捐資(3)對重點古橋的修繕積極申請專項資金(4)利用民間資本雄厚的有利條件,精心設計古橋旅遊開發項目,吸引民資投入.對古橋資源進行綜合開發,著重旅遊功能的開發;[29]余敏輝對歷史文化資源保護面臨的問題和挑戰,從可持續發展,文化多樣性,無形遺產保護,公眾意識與地方性保護等方面闡述了;[30]莫子剛通過對貴州旅遊資源的研究認為:若對歷史文化資源進行有效利用除了要繼續採取發展交通事業,發展地方經濟,加強宣傳力度等措施以外,還必須繼續糾正那種把文化資源當作陪襯的錯誤意識和作法,樹立起文化資源在某種程度上是旅遊業發展之統帥和靈魂的觀點,必須發展教育,廣泛培養民族和史學等相關人才,提高旅遊管理人員的人文素養,加強人力資源投入和其他資本投入,夯實各項基礎;必須正確處理好開發與保護,研究與推廣,投入與產出,特色化與庸俗化以及現代化文明與傳統文化等各種錯綜復雜的關系,堅持科學統一有序地開啟原則.[31]
綜上所訴,歷史文化資源開發的主要途徑是旅遊.盡管歷史文化資源的開發不完全等同於旅遊,但歷史文化資源的開發與旅遊關系密切.歷史文化資源的旅遊開發不僅可以為旅遊部門增加直接的收入,還可以帶動整個第三產業的發展,實現經濟和就業的目標.同時通過旅遊開發進行資源合理利用,才能展示其固有價值.並使它們與現代化生活相結合,達到更好地保護的目的.第二,我國歷史文化資源的開發應該在保護的基礎上,追求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增加,市場調節和政府調控必須結合起來.極端的採用政府主導開發或市場主導開發都是不可取的.開發模式的選擇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歷史文化資源發展到不同的階段市場和政府調節力的強弱也應該有所變化, 第三.對各地區的歷史文化資源的開發要考慮旅遊開發歷史,社會環境,經濟環境,政治環境,地理位置,資源狀況等情況而靈活運用.
六,我國文化資源保護利用研究的現狀分析和前景展望
我國對歷史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起步較晚.過去由於"左"的指導思想的禁錮,歷史文化並沒有被當作一種資源來進行開發利用,而只是作為寶塔尖上的文化知識為知識階層所享用.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人民解放思想,開拓進取,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兩個文明建設中,不僅重視物質財富資源的開發利用,也逐步注意到精神財富資源的開發利用,使兩者互為條件,互相補充,互相促進,互相發展.大量史學著作的出版,各種形式的博物館,展覽館的開發利用,微縮景觀的建設,歷史文化名城的鑒定和命名,重大歷史事件和名人的紀念活動,各種文化節慶的開展,地方史志的整理和研究,招商引資活動中的"文化搭台,經濟唱戲"的現象,對於普及人民群眾的歷史文化知識,豐富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具有重要意義,也使史學走出了書齋,走向了生活,走到了人民群眾之中.起到了團結,教育,鼓舞人民,振奮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對於擴大各地的知名度,使歷史文化滲透到經濟行動中,促進招商引資,營造旅遊氛圍,推動市場經濟的發展也有重要意義.應該肯定,各地開發利用歷史文化資源中的大方向是正確的,總體成效是明顯的.但是,無庸諱言,由於歷史文化資源的開發作為一種文化與經濟的滲透互補活動,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產生的新鮮事物,畢竟還缺乏經驗,加上急功近利,急於求成的心理影響,使某些地區,某些方面的歷史文化資源的開發走入了誤區,這主要表現在:
(一)認識上的文化異質現象
歷史文化資源開發中的扭曲.忽視其社會教育功能和文化發展功能,迎合低級趣味,缺乏高雅性,科學性是產生這一現象的重要原因.開發中的無序現象.這主要表現為歷史文化資源開發中的重復開發,缺乏統一規劃,相互攀比,競上項目等現象.同一個問題,同一個人物被各地炒來炒去;節慶活動名目過多,繁文絮節,缺乏目的性;旅遊種類大同小異,各地一轟而起,競相爭建民族村,民族園,既沒有突出民族特色,也沒有反映各民族在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民風民俗上,過多地強調了奇特性,落後性;紀念活動缺乏新意,年年搞年年同一個腔調;對某些歷史文化的發掘喜好轟動效應,不顧人力,物力和保護能力的限制,無約束,無節制地大量開發,沒有達到使死寶變成活寶的目的,反而造成了文物古跡的風化,腐蝕;大量贗品沖擊市場,降低了文化市場的品位,大量新建築群的出現破壞了原有的歷史氛圍.這些現象都說明了歷史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一定要納入法制化的軌道,否則,將造成大量的人力,財力的浪費和歷史文化資源的破壞,也不可能使文化真正滲透到經濟活動中去,起不到推動兩個文明建設的作用.
(二)決策中的非歷史主義傾向
歷史唯物主義告訴我們,歷史文化資源的開發一定要注重歷史的真實性.任何歷史事件,歷史人物都有一定的歷史空間范圍,各種歷史現象均有其存在的時空依據.展示中的不良文化傾向.歷史文化資源作為社會資源,有其鮮明的時代特徵和階級特徵.在歷史文化資源的開發中,是宣傳,展示它的進步性,人民性,還是宣傳它的落後面,陰暗面,這是區分文化傾向正確與否的重要標志.[32]
七,總結
總結國內外歷史文化資源的有關研究,可以看出,從研究對象上,國內外對歷史文化資源的概念還沒有統一的界定,其內涵因研究者的角度不同,目的不同和文化背景不同而存在差異,歷史文化資源的內涵和外延均很廣泛,不應只局限於有形的文物,建築和遺址的研究,對那些更易消亡的獨特而珍貴的口頭及非物質資源也應涵括在內.研究不應只集中於城鎮和風景區,對於那些散布於民間的鄉土文化也應注意發掘,保護及利用研究.國內外越來越重視對歷史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開發後的保護工作也尤為重要.對歷史文化資源的研究要結合我國的現實,吸收國外相關的研究成果,在基礎理論不斷完善的基礎上進一步開展深入的研究,不能只是停留在一般的原則和策略方面,對具體的可操作性及可持續發展問題應加強重視.
鑒於文化資源保護利用中牽涉到考古學,旅遊學,建築學,歷史學,文化學,民族學,經濟學及管理學等多學科的知識運用和社區居民,地方政府,開發經營集團,國家及全社會成員乃至全人類等多層次的相關參與,故在研究中應從多學科的不同角度介入進行深入全面的研究,改變現在的基本是城市規劃和旅遊主導的局面,研究形式可以廣開渠道,爭取政府,社會團體,企業及個人的支持,有些問題可以與國外合作研究,這樣多方參與,上下齊動,推動研究的進展,增強遺產意識.
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利用是一持續性的工作,一方面專業性和技術性很強,需要先進技術的支撐和大量研究人員的參與,一方面普及性和全民性也不容忽視,需要全民意識的提高和公眾的普遍參與,鑒於此,很有必要將歷史文化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普及全民歷史文化資源知識,並加強高校,科研機構等對保護技術的研究和專業人才的培養,提高我國文化資源保護利用研究的水平,進而指導歷史

㈣ 如何保護傳統文化

一、首先就是要構建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

1、一是要審視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2、二是要挖掘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價值。

3、三是要堅守住傳統文化的基本元素。

4、四是要建立傳承的保障機制。

二、傳承傳統文化的精神理念,進行系統性的文化教育

既包括由國家組織的小學、中學、大學及以上的國民教育,也包含了具備基礎教育功能和高等教育功能的非行政教育。制定相關教育制度,將傳統文化融入日常教育,保障教育階段傳統文化的有效傳承。

三、結合當前新時代的要求,賦予傳統文化現代意義

結合當前新時代的要求,對傳統文化賦予現代的意義,推動文化創新發展,對傳統文化做出當代表述,為文化發展開辟出更大的空間。

只有調整適應當前時代的變化,推進傳統文化創新創造,才能使得優秀傳統文化始終與當代文明相互映襯,相互協調,成為新時代的新動力。

(4)企業應如何保護中國的歷史文化擴展閱讀

當代中國文化之間存在割裂現象,傳承與弘揚方式較為單一

1、全球經濟、文化交融發展,外來文化的影響已經滲透到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這對我國傳統文化形成了強烈的沖擊。特別是在一些青少年群體中,存在盲目追求西方文化,鄙棄民族文化的現象。

2、二是對優秀傳統文化認知存在偏差。廣大群眾的文化敬畏感逐漸喪失,也導致了整個社會的文化素養集體退步,對傳統文化的珍視感日益減弱。

3、三是傳統文化沒有與當代文化有機結合。對傳統文化的現實意義解讀不夠,使得傳統文化與當代文化出現割裂現象。

4、傳承手段較為單一。一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中,社會參與度不高,多是由政府實施的傳統文化「包辦傳承」。

閱讀全文

與企業應如何保護中國的歷史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47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