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歷史上的吳有多少兵力

歷史上的吳有多少兵力

發布時間:2023-05-12 18:25:42

❶ 三國時期吳國最多有多少人口和兵力

孫吳在籍人口有2562000人,吳國擁有的兵力有30萬,三國時期各國的常備兵維持一般都不超過人口總數的百分之十,這也是一個基本的規律,只有蜀國例外,卻也相差無幾。

蜀滅時只有二十三萬戶,九十四萬人,只有兵十萬多一點。吳滅時約四十餘萬戶,二百三十萬人,有兵二十餘萬。蜀漢在三國後期軍事上比較活躍,但蜀漢發展至後期,人口不足百萬。

孫策起兵時,僅有幾百名士兵,後來得到父親的舊部一千多人。 孫策在攻打劉繇的前後,軍隊規模不斷擴大,擊破劉繇時已經有幾萬軍隊。到孫策死時,孫吳的軍隊數量應不下於十萬。

據史書記載,孫吳強盛時,軍隊人數大概有三十萬,降晉時大約也有二十三萬,其中少數民族兵員眾多,南蠻、交州夷等族士兵不下十六萬,而山越在其中就至少佔了十萬之眾。

(1)歷史上的吳有多少兵力擴展閱讀:

吳國軍隊建制:

春秋時期,晉楚爭霸,晉國為了牽制楚國,採納了楚國叛臣屈巫的建吳王夫差矛議,與楚國東南的吳國結盟。

巫臣為報楚國令尹子反與重臣子重,出使吳國,使吳、晉結盟。巫臣回晉國,而留下自己的兒子作為行人幫助吳國訓練軍隊。這樣在晉國的幫助下,吳國的軍事力量迅速提升,成為東南一支重要力量。

吳國不僅有陸軍,而且建立了一支編組的強大水軍,其主要戰艦長達十丈,每艦戰車達百人之多。在公元前486吳國聯合魯國對齊國討伐,吳魯聯軍兵分兩路,一路從泗水進攻,另一路從淮河入海向北進攻齊國。

吳國從海上進攻齊國,這次吳國水軍從海上對齊國進攻,是中國發生最早的海戰,後世把這件海戰看作是中國海軍的起源。都城是由伍子胥督造的水陸雙棋盤格局的姑蘇城,2500多年來原貌仍存。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吳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孫吳



❷ 三國時期,吳國擁有的兵力有多少

所謂百萬不過是誇大其詞 三國時期屬魏國最睜前為強大 也不過八十萬軍隊 吳國之力 遠不悉敬清能跟魏想比 所以吳國最多就是五十軍隊 六萬左右,而且大多數是水軍 漢朝的時候有4千多萬人,漢末大動亂死傷無數,魏佔一半,蜀吳佔一半,吳國稿帶居江東,平原。分之九是百姓,剩下的是政府官員與士兵。

❸ 三國孫吳最多有多少大軍。

關於三國時期的兵力,陶元珍在《三國食貨志》中已經有簡略的論述,他稱:「魏之將土,極盛時當不下六七十萬人;蜀之將士,極盛時當不下十數萬人;吳之將返搭士,極盛時當不下三十萬人」。唯並兵民的比列也是可以大概知道的。《三國食漏山拿貨志》說:「魏元帝時,魏蜀之戶數合計口數合計,尚不過五百數十萬」,而當時魏全國的兵力是六、七十萬,基本是八個老百姓就要養活一個士兵,這還不包括皇族、官員、國家機構、日常用度的開支等等。不但魏是如此比例,蜀漢也是如此,〈通典-食貨七〉記載:後主蜀漢後主炎興元年,蜀漢人口94萬,兵力是十餘萬,也是八、九個老百姓供一個士兵。吳國亦是如此,吳主皓天紀四年,吳有人口200萬,而吳國滅亡後的兵力時二十三萬人。也是這個9:1的比例。但這是國家正常情況下的,因為三國時期雖然中國還是分裂,但三國均是國家機器,其運做已經基本合理化,部隊和勞動力的分配比較平衡,但漢末群雄基本是橫征暴斂,後期還好點,前期的拉壯丁是家常便飯,要知道曹操在建安二十四年左右,為了應付蜀、吳的輪番出擊,還在強行徵兵,結果發生侯音叛亂,建安初年估計情況更嚴重。所以漢末兵民比例基本保持在七、八比一的比例。要知道八比一已經是個相當高的比例了,七比一的就意味著,青壯年男子基本在民間消失,大部分都出現在部隊中了!這還不考慮家屬隨軍和強征女子隨軍的情況。漢末,史書上多出現動輒「十萬」「百萬」的字樣,實際是有浮誇,或是流民,非純粹軍隊。而「甲兵」也未必是真正招募到部隊中服役,有「預備役」的性質。

❹ 越國當時有5000精兵,吳國有多少軍事力量

越滅吳時,有軍隊49700人,但是有獨子之類沒有服役的。傾國之軍約53000-55000人。槯李之戰時越軍有30000,從這里可以看到「卧薪嘗膽」十年生聚,十年教訓。是真實事件(人口,軍力翻翻)傾國之軍是每戶一丁,越國約55000-60000萬戶。每戶6-7人,人口約35-40萬人。吳比越強,哪握吳國強盛時期包括安徽、江蘇全省,浙江北部湖州嘉興,江西潘陽湖東部,山東泰安以南。人口一百萬以上,吳軍兵源主要是吳國人(淮安以南、南京以東,人口約10餘萬戶,60-70萬人)為主,不含新征服地區。約10餘萬人顫蠢(黃池會盟時吳王有主力三萬,齊國邊境二萬,淮西楚國邊境二萬,國都守軍三萬,其餘地方駐守兵力不算)即使在吳國國都守軍三萬人被全殲後,夫差仍然帶著六萬多人回師。吳國的滅亡是內外交困。吳越大戰以後,外部勢力(齊楚和新征服地區的反叛),內部因連連征戰,虛耗過度,
短短十餘年,數次大戰,僅艾陵之戰,吳軍死傷四五萬人,又無法像之前從新征服地區茄緩陪得到補給,又縫天災和人禍(越國計謀)。越最終成為偽大國,偽霸主。

❺ 三國時期魏蜀吳到底有多少軍隊

三國總兵力,最盛之時約達80萬~90萬:魏40萬~50萬,蜀10多萬,吳20多萬

兵役制度 三國形成之初,沿襲東漢,主要實行募兵制。至建安年間,因長期戰亂,逃兵增多,人口減少,募兵困難,曹操、劉備、孫權都開始逐漸實行不同名目的世兵制,以確保兵源。曹操將士兵家屬集中居住,作為人質,並從中獲取後備兵員。其兵稱士,以服兵役為終身義務;其家稱士家或兵戶、軍戶。士家另立戶籍,與民戶分離,子孫世代為兵,士兵叛逃罪及家屬。同時,規定士家女子不得外嫁,士死後寡妻遺女仍配嫁士家,以繁衍士裔。吳還實行世襲領兵制,將帥世襲,所統之兵亦世代相襲,家屬隨軍營居。三國時期,除世兵制外,又用招募、收降、徵兵補充軍隊。還以多種手段,從少數民族中獲得大量兵員。如魏的烏桓兵、涼州兵,蜀的南中飛軍、叟兵,吳的山越兵等。

三國沿襲漢制,建有撫恤制度。如士卒死亡,要收殮葬埋,魏曾規定送至其家,官為設祭。對傷殘將士,免徭役,授土地,給耕牛,分米穀等。

管理與訓練制度 各國注重以法治軍,定有管理、訓練一系列制度,並嚴明賞罰,以確保其施行。曹操頒布的《論吏士行能令》、《軍令》、《敗軍抵罪令》等,魏軍一直奉為治軍的法令、制度。其主要內容有:行軍、列陣、攻守、駐營和戰船停發等,均得按指揮信號行動,違令者斬;戰場上士兵緊隨本隊旗幟,不得亂位,臨陣逃脫者,一律斬首;家屬隱藏逃回士兵逾一日不報,同罪;行軍不得損壞莊稼等。還規定諸將出征,敗軍者抵罪,失利者免官爵。三國的將領出征或鎮邊戍守,皆以家屬為人質。魏、吳還設校事,監察軍民隱事。軍隊有輪休制度,魏、蜀休假人數常為五分之一。各國都較重視軍事訓練,建有訓練基地,諸葛亮在成都附近以八陣圖演練軍隊,曹操作玄武池培訓舟師,孫權利用江湖大練水軍,收效顯著。魏在每年立秋後舉行閱兵,號曰「治兵」。

後勤保障制度 三國軍隊補給,主要由政府籌辦。軍糧、軍費依靠租調和屯田收入,其中屯田收獲的軍糧比重很大。屯田有民屯和軍屯。魏國軍屯又分軍隊屯田和軍戶屯田。軍隊屯田,主要由駐守與吳、蜀臨近地區的外軍擔任,按建制由各級軍官管理,且耕且守,耕戰結合。軍戶屯田,由軍事系統的農官度支中郎將、度支校尉和度支都尉管理。蜀軍屯主要在與魏接壤的漢中地區,有時與農民雜錯墾耕,但原建制不變,由當地長官擔任督農,指導屯田。吳的軍屯多是士兵和家屬一起耕作。吳還實行奉邑制,賜給統兵將領若干縣邑,用其租稅收入供給部曲及所統之兵,奉邑多少根據官職大小和領兵數量而定。

武器裝備,由官府作坊製造,設軍官監造。相傳蜀諸葛亮曾改製成一發十矢的連弩,裝備部隊。各國均有造船基地,吳國在武昌(今湖北鄂州市)所造「長安」號,可載士兵千餘人。物資運輸,主要靠牛馬騾驢和車乘,傳說蜀用「木牛」、「流馬」運輸,提高了山區補給效率。
另外,三國襲用漢時邊防烽燧制度,建有守望、報警和其他通信設施,溝通京城與邊防、督將與部屬間聯系。軍事文書由驛站傳遞,魏還定有在急信上插雞毛的制度。

三國軍制突出的特點是:中央軍建立中外軍體制、普遍實行世兵制和大興軍屯。這是當時政治和經濟的產物,與軍事斗爭相適應。但後來外軍勢力膨脹,至東晉,中央已無法控制、指揮。世兵制有較強人身依附性,對後世士兵地位低賤化和門閥制度的形成有直接影響。
請採納

閱讀全文

與歷史上的吳有多少兵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47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