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想知道關於旅順大連的歷史
大連港口歷史悠久,距今約5000年前與山東半島海上航路產生,具有了通航港口性質。三國時沓渚,東晉馬石津,唐代都里鎮、青泥浦,明代旅順口皆為古代著名港口。近代光緒年間,清政府在旅順和大連灣進行大規模人工建港。1899年大連港開港,與各國通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特別是近20年來,大連地區港口發展迅速,形成發達的水上客貨運輸網路和功能齊全的港口群。
旅順口 港口名。位於遼東半島南端。屬黃海水域。港口群山環抱,只有一條水道與大海相通。一道沖積型半島——老虎尾半島,構成港口天然防波長堤,形成不凍良港。該港漢代時即與山東半島通航,時稱將軍山(指港口西部的老鐵山),晉代稱馬石津(馬為烏之誤),隋、唐二朝稱都里鎮,遼、金、元三朝稱獅子口。明洪武四年(1371)七月,朱元璋派遣馬雲、葉旺二將率師開赴遼東,消滅元朝殘余勢力並在遼東建立衛所。馬、葉督軍一帆風順到達獅子口,經暫短休整後揮師北上大敗元軍。為紀念這次出師順利和對前朝的否定,遂將獅子口改名旅順口。該港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光緒七年(1881)清政府為了抵禦外侵,開始在這里修建軍港和船塢。1904年2月,沙俄與日本為爭霸中國東北,又在這里打響了震驚世界的日俄戰爭,從而使旅順口聞名於世。隨著時代推移,旅順口之名又演繹為港區陸地及行政建置名稱。今大連市旅順口區之名即源於此。
(一)旅順歷史文化資源概況
大連旅順位於中國遼東半島最南端,是大連市最大的風景名勝區。旅順瀕臨黃、渤二海,隔海與山東半島遙遙相望,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森林公園和歷史文化名城。旅順口風光秀麗,氣候宜人,在169公裏海岸線上,山、海、灣、灘、島緊密相連,蛇島、鳥島、黃、渤海天然分界線蔚為奇觀。除了這些令人神往的奇特風光,旅順口獨特的歷史文化資源,特別是代表近代戰爭史的人文景觀和歷史遺跡,為其增添了更為凝重和悲壯的戰爭文化色彩。
� 旅順扼渤海咽喉,守京津門戶,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從明朱元璋部將自山東跨海登陸收復遼東,,經歷了兩次鴉片戰爭、中日甲午戰爭、日俄戰爭及日本殖民統治40年。幾百年來,特別是鴉片戰爭以來,旅順口幾經戰爭蹂躪,千瘡百孔,沙皇俄國和日本侵略者留下了無數的戰爭遺跡和苦難的記錄。這些戰爭的斑斑遺跡,都在向人們展示中國的「半部近代史」,因此旅順被稱為「展現中國半部近代史的露天博物館」。
② 人們為什麼評說旅順為一個旅順口,半部近代史。
「一個旅順口,半部中國近代史」,主要是指旅順從成為北洋水師基地,一直到建國後回歸祖國。在幾十年的時間里,歷經了甲午戰爭,被沙俄強行租界,日俄戰爭等一系列事件,見證了中國近代史的發展。
清德宗光緒六年(1880年),李鴻章在旅順經營多年,建成北洋水師艦隊的主要基地。
1894年~1895年的中日甲午戰爭中,旅順被日軍攻佔,並於1894年11月22日在旅順進行大規模屠殺,血洗全城。
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3月27日,沙俄以干涉還遼有功,迫使清政府與之簽訂了《旅大租地條約》,規定沙俄租借軍港旅順口、商港大連灣25年。5月7日,再次迫使清政府與之簽訂《旅大租地續約》。
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2月8日,日軍偷襲旅順口,日俄戰爭爆發。經過極其慘烈的戰役,日軍奪取旅順口軍港。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根據雅爾塔協定,旅順港由蘇聯佔用。
1955年,蘇聯將旅順歸還給中國。旅順後來和大連合並,並稱為旅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