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包公是哪個朝代的一名清官
包拯是北宋時期最有影響的一位清官。
包拯出身於安徽廬州的一戶農家,後來他的父親包令儀考中進士做了知縣,他們全家便遷到合肥城內。包拯少時在城內香花墩讀書,他勤奮好學,「不為戲狎」。成年後,他十分注意砥礪名節,立志做一個有所作為、情操高尚的人。
宋仁宗天聖五年(1027年),28歲的包中了進士,但因父母年事已高,不忍遠去為官,直到雙親相繼去世,守孝完畢,他才在親友的勸說下做官,期間長達手或十年之久,故以孝聞於鄉里。宋景佑四年(1037年),包拯任天長知縣,頗有政績。
開封府當時廣泛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這是用閻羅來比喻包拯的鐵面無私。包拯不僅對外秉公執法,他自己也是處處奉公守法。他曾在端州府讓一個地區的百姓,聽任王達去殘害嗎?」宋仁宗接到包拯的第七次彈効後,終不得不免去了王逵的官職。
包拯任開封知府前後僅一年有餘。但在這短短的時間內,他嚴懲了權貴們的不法行為,堅決抑制開封府吏的驕橫之勢,並能夠及時懲辦誣賴刁民,把開封府治得井井有條。
(1)包拯是我國歷史上什麼的清官6擴展閱讀:
執法
包拯尤為人稱道的是其斷訟執法的明敏正直。出知天長縣時,包拯遇到一件棘手的案子。某日有一農人至縣衙,狀告歹徒割去其家耕牛的舌頭,請求捉拿罪犯。割去牛舌並無財利可圖,故包拯推斷此事必屬怨家的報復行為,於是命農人宰牛賣肉以引罪犯上鉤。
宋代宰殺耕牛是犯法的,不出包拯所料畢陸伍,割牛舌者見牛主殺牛,欲加其罪,果然前往縣衙首告,遂自投羅網,疑案立破。
包拯執法之剛正不阿在其出知廬州時得到了充分的反映。廬州是包拯的家鄉,任知州時,他的親朋故舊多以為可得其庇護,幹了不少仗勢欺人,甚至擾亂官府的不法之事。
包拯決心大義滅親,以示警戒。時恰有一從舅悉雀犯法,包拯不以近親為忌,在公堂上將其依法責撻一頓,自此以後,親舊皆屏息收斂,再不敢胡作非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包拯
㈡ 歷史上的包拯究竟是什麼樣的人是真正的清官嗎
我們知道的「包青天」,實指北宋名臣--包拯。
三、「笑比黃河清」
包拯一生為官清廉,兩袖清風。他雖地位顯貴,衣服、器用、飲食卻同百姓一樣。在端州當官的時候,端州盛產硯台,過往太守經常借進貢之機敲詐端硯數量,包拯下令只造足夠進貢數目的端硯。任期一年滿後,他沒拿過端州一方硯台。他還經常囑咐家人「我的後代子孫當官,如果有貪污犯罪,就不得回老家,死了也不許葬在祖紋中。」
包拯在做三司戶部副使時,免除了向百姓徵收的船橋重稅,並讓百姓耕種漳河地區肥沃的土地,廢除了解州鹽法。
《宋史·包拯傳》對包拯給出了高度的評價,「拯性峭直,惡吏苛刻,務敦厚」,「與人不苟合,不偽辭色悅人」,比較的貼切,無愧於「青天」之名。
㈢ 包公()是歷史上人人傳頌的清官
包公(包拯)是歷史上人人傳頌的清官
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東)人。北宋名臣。
天聖五年(1027年),包拯登進士第。累遷凱春型監察御史,曾建議練兵選將、充實邊備。歷任三司戶部判官,京東、陝西、河北森中路轉運使。入朝擔任三司戶部副使,請求朝廷准許解鹽通商買賣。改知諫院,多次論劾權貴。授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移知瀛、揚諸州,再召入朝,歷權知開封府、權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職。嘉佑六年(1061年),任樞密副使。因曾任天章閣待制、龍圖閣直學士,故世稱"包待制"、"包龍圖"。
嘉佑七年(1062年),包拯逝世,年六十四。追贈禮部尚書,謚號"孝肅",後世稱其為"包孝肅"。有《包孝肅公奏議》傳世。
包拯廉潔公正、立朝剛毅,不附權貴,鐵面無私,且英明決斷,敢於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師有"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之語。後世將他奉為神明崇拜,認為他是奎星轉世 ,由於民間傳其黑面形象,亦被稱為"包青天"盯猜。
㈣ 歷史上包公是個什麼樣的人物 包公簡單介紹
1、在歷史上,包公平生整治吏治、注重生產、鞏固國防、舉賢任能、為民請命,頗有政績,是我國歷史上的名臣,傑出的清官代表。包公當過的天章閣待制和龍圖閣直學士使他有了「包待制」、「包龍圖」的雅稱。老百姓更喜歡直呼「櫻裂陪包公」。
2、包公(999~1062年),即包拯,字希仁,其父包令儀考中進士做了知縣後不久,便把家遷到廬州府合肥城內(今肥東縣)。包公少時在城內香花墩讀書,28歲中進士,因孝義居家陪侍父母十年後出仕,先後任知天長、端州、瀛州、揚州、廬州、池州、開封等縣、府,出使過契丹,還在刑部、兵部任過職,在財政部門做脊蠢過副使、轉運使、三司使,在監察部門做過源亂御使、諫議大夫,最後做到樞密副使,成為朝廷的宰輔。
㈤ 請問包拯是幾品官,權力大嗎
包拯的官職是三司使,樞密副使,前者接近現在的經濟部長,後者差不多是軍事系統的副長官。
詳細解釋
史載包拯最後的實授官職是三司使,包拯生前根據職務不同頌源茄,權力大小也有所變動,長期在地方做官,也就相當於一個現在市長,但權利較小,司法財政軍權都不在其手中,剩下的行政權也要與「通判」平分,權力可想而知。包拯是幾品官?後來調任中央,但所擔任職務也都沒有多少權力換句話說,不止包拯,整個宋朝官員的權力都是較前朝小的,同一職務往往分成若干官員共同管理,避免專權跋扈之臣出現。包拯一生除了在為民請命和辦案上有著很大的貢獻,他還有很多其他的政績,如整治吏治、鞏固國防、舉賢任能等等。包拯是我國歷史上的名臣,是傑出的清官代表之一。包拯的名字已經成了清廉的一種象徵。
拓展資料
包拯(999年5月28日-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東)人,北宋名臣。天聖五年(1027年),包拯登進士第。累遷監察御史,曾建議練兵選將、充實邊備。歷任三司戶部判官,京東、陝西、河北路轉運使。入朝擔任三司戶部副使,請求朝廷准許解鹽通商買賣。改知諫院,多次論劾權貴。授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移知瀛野察、揚諸州,再召入朝,歷權知開封府、權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職。嘉_六年(1061年),任樞密副使。因曾任天章閣待制、龍圖閣直學士,故世稱「包待制」、「包龍圖」。包拯是幾品官包拯的俸祿包拯權利有裂困多大
㈥ 包拯是我國哪個朝代著名的清官
同朝不同代,一個是北宋第四皇帝時代,一個是南宋這一時代。包拯以虧搜」清廉「著銷空蠢稱(故有青天之名)齊名的是 明朝 海虧陪瑞。 而 宋慈 是古代法醫傳奇人物,根本掛不了邊。
㈦ 包公是什麼年間有名的清官
包公是北宋年間有名的清官。
包拯北宋名臣,廉潔公正、立朝剛毅、不附權貴、鐵面無私棗塌、英明決斷、敢於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師有「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之語。後世將他奉為神明崇拜,認為他是奎星喊搏轉世,由於民間傳其黑面形象,亦被稱為「包青天」。
包拯執法之剛正不阿在其出知廬州時得到了充分的反映。廬州是包拯的家鄉,任知州時,他的親朋故舊多以為可得其庇護,干凳滲圓了不少仗勢欺人,甚至擾亂官府的不法之事。包拯決心大義滅親,以示警戒。時恰有一從舅犯法,包拯不以近親為忌,在公堂上將其依法責撻一頓,自此以後,親舊皆屏息收斂,再不敢胡作非為。
人物評價
包拯在社會享有盛譽,因而人們廣泛傳誦他的事跡,並加以理想化和藝術化,衍生出許多軼聞傳說。南宋時有以包拯為主題的故事和戲曲,元雜劇中更有大量的包公戲如《陳州糶米》。包拯是以龍圖閣直學士(後世訛為大學士)職名任權知開封府,包拯世稱包龍圖。